中国用茶的源流
中国传统茶文化
中国传统茶文化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道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述说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稀有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述,那时并且就存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舍中存有客。
提壶行及酤。
汲水并作哺。
涤杯整案。
园中忽蒜。
斫苏切脯。
筑城肉臛芋。
脍鱼炰鳌。
要烧尽具。
哺已砌藏。
舍后存有一棵。
当裁作船。
上至江州。
进到煎主。
为府椽谋一大笔钱。
推纺恶败。
蠢索绵亭。
茶叶的起源
茶叶的起源
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被世界誉为“东方神秘树叶”。
根据《神农本草经》相关记载,茶最早被当做解毒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茶叶传播起来到周围各地。
西汉时期,茶叶开始被当做商品,再从被当做祭品和蔬菜到成为茶饮品。
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在官府和宫里流行起来,并从中国传播到周围国家。
唐朝时期,茶叶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
宋朝时期,饮茶风兴盛起来。
元朝和明朝时期,出现了制茶工艺,茶叶传入东南亚各国和欧洲。
中国茶业在清朝时期开始衰败,这时欧洲对非洲殖民,茶叶也随之传入非洲。
在新中国阶段,茶业得到重视,开始恢复起来,并出现新的茶饮方式。
中国茶文化知识
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厚重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深邃博大,包括了茶的起源、品类、名称、制作工艺、饮用方式、礼仪、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国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一、茶的来源有关茶发源的传说很多,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由湖南省的一个叫神农的人所发明,后来传到了四川和云南。
按照考古学的发现,中国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考古学家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茶渣,证明了茶叶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二、茶的品种中国是个茶叶文化大国,茶的品种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一种茶都各有其风味和特点,味道也有所不同。
例如绿茶就以清香、爽口而著名,红茶则以醇厚、浓郁为主,黑茶是少有的发酵茶之一,以甘润、陈香、柔顺为主,白茶味道清淡,芳香迷人,黄茶则是色泽黄绿,香气清雅,味道鲜美。
最近几年,喜茶、奶茶文化的兴起,也成为了茶文化中的一个新兴方向。
三、茶的名称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名称,茶之所以被赋予名称,是因为每一种茶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例如,龙井茶又叫“明前龙井”,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特产茶,名字来源于小龙井这个地方,因其色、香、味俱佳,形似龙,又在清明节采收,因此被赋予“明前”的称号。
而“铁观音”则是尝起来像铁一样硬、气势磅礴,外形如盘如观音,因此而得名。
四、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茶、制茶、炒茶、揉捻、杀青、晾凉等环节,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认真处理。
这些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茶的品质和口感,对于茶农而言,茶叶的炒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地方、不同茶叶,炒制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例如“滇红”茶就以翻动、挂绕、推肫为制茶的关键步骤;而龙井茶、毛峰茶则更注重轻轻摇晾、抖掐。
五、茶的饮用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饮文化,茶的饮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上海茶艺、广东茶文化、台湾茶道等。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茶,作为一种古老而受人爱慕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发展、茶的种类、茶的制作工艺以及茶的文化影响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探索茶的起源与发展。
正文内容:1. 茶的起源1.1 茶的发现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相传,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一位帝王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并将茶叶用于饮食和药物。
1.2 茶的传播茶的发现后,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如印度、日本和韩国等。
茶文化也随之传播,成为这些地区的重要文化元素。
2. 茶的发展2.1 茶的种植茶的种植主要依赖于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不同地区的茶叶种植方式和品种也各有特点,如中国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2.2 茶的制作工艺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烘焙、揉捻等环节,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如绿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杀青和炒制等步骤。
2.3 茶的加工茶叶的加工方式也有多种,如发酵、烘焙、蒸制等。
这些加工过程会影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3. 茶的种类3.1 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具有清香和鲜爽的口感。
中国的龙井茶、碧螺春等都是著名的绿茶品种。
3.2 红茶红茶是经过充分发酵的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
印度的阿萨姆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是世界上著名的红茶品种。
3.3 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独特的花香和果香。
台湾的东方美人茶、武夷山的大红袍都是著名的乌龙茶品种。
4. 茶的制作工艺4.1 采摘茶叶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对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嫩叶嫩芽的采摘更能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4.2 烘焙烘焙是茶叶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烘焙可以使茶叶的水分蒸发,增加茶叶的香气。
4.3 揉捻茶叶的揉捻可以使茶叶的细胞破裂,释放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不同种类的茶叶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也有所不同。
5. 茶的文化影响5.1 茶道茶道是日本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茶道可以体验茶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我国茶文化追溯到什么年代
我国茶文化追溯到什么年代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我国茶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茶文化的起源,一起来看看。
我国茶文化的起源(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仍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4)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
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
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汉族茶文化的艺术珍品。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关于茶,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论著莫过于陆羽的《茶经》,《茶经》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从茶树的生长到茶叶的采制,从煮到饮,这本书中还特别谈到了水。
水对饮茶是关健性的,水不好,茶再好也不会显出其好来。
可以说,陆羽的《茶经》是茶文化发展到唐朝的一个总结,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但在茶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三个时期十分重要,一是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在这个时期都有十分重大的转折。
中华茶文化——中国饮茶习俗源流
——中国饮茶习俗源流中国饮茶史略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茶最早是作食用和药用,茶作饮用则晚于食用、药用。
饮茶始于何时?中国的饮茶普及于何时?如何饮茶?下面略加论述。
一、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一)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二)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三)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都认为"买茶"之"茶"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茶文化有什么历史渊源
茶文化有什么历史渊源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历史渊源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现今重庆西和湖北西,正是当今之神农架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故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是无可争议的。
在英国,有人说饮茶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
事实是这样的:1823年,一支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茶树,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
但是这些茶树种其实是印度人从中国偷过去种植的;;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印度从未发现过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
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
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代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地区为代表),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
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
现在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其中也包含甘肃、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区。
茶文化的传播茶的传播在中国唐朝达到鼎盛,最闻名的日本茶道起源与中国。
日本的饮茶风尚,一直可追溯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带入日本,很快在日本的上层社会流传。
十五世纪初,名僧村田珠光采用“茶寄合”的大众化形式。
吸收“茶数寄”的品茶论证和鉴赏茶具的内容,结合佛教庄严肃穆的仪式。
1中国用茶的源流及演变
一之源:开篇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概括茶的产地和特性。包括茶的植物性状,茶字的构造及同义字,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方法,鲜叶的品质及鉴别方法以及茶的效用。
二之具:采制茶饼的工具。包括采茶、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茶和封存茶的一系列工具,共有19种。
三之造:介绍茶的采摘和制作方法、品质鉴别方法。从采摘到封藏,有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
3、宋代茶饮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具体表现如下:
(1)茶馆兴盛
“今杭城茶肆亦……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吴自牧《梦梁录》
(2)制茶工艺更加精细
(3)宋徽宗著《大观茶论》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这本书对茶叶的生产、制作、烹制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大大助长了当时的饮茶风气。
饮茶方法的演变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读书指导()演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理论实操一体化()练习()其他:
教学资源
课时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第一章中国茶文化概论
第一节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发展阶段
1、药用:
把茶叶当作药物
(1)中国最早记载饮茶的药书是:《神农本草》、《食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
课 时 计 划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14酒店1班
14酒店2班
授课课题
中国用茶的源流和饮茶方法的演变
课型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作为一种古老的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深受人们的爱慕和推崇。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讲起,探讨茶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一、茶的起源1.1 茶的起源地茶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1.2 茶的发现相传茶的发现是由中国神农氏发现的,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茶的独特滋味。
1.3 茶的起源传说关于茶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如陆羽的《茶经》中提到的茶的传说等。
二、茶的发展历程2.1 茶的传入其他国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茶逐渐传入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等。
2.2 茶的研究与改良在中国,茶叶的研究与改良向来在不断进行,不断推出新品种和工艺。
2.3 茶文化的传承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向来得到传承和宏扬。
三、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3.1 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茶道文化。
3.2 西方国家对茶的接受茶在西方国家也逐渐受到欢迎,成为一种时尚的饮品。
3.3 茶的医疗价值茶被发现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如减肥、抗氧化等功效。
四、茶的未来发展4.1 茶产业的现状茶产业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4.2 茶的国际化中国茶已经走向世界,走出国门,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饮品。
4.3 茶的创新茶的创新不断进行,推出了各种口味和品种,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结语茶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传承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希翼茶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茶,作为一种古老而受人爱慕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传播、茶的种类、茶的制作和茶的文化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茶的起源与发展。
一、茶的起源1.1 茶的起源传说根据中国的传说,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传说。
传说中,中国的一位帝王在煮水时,茶叶不经意间掉进了水中,帝王尝了尝,发现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令人陶醉,于是茶便被发现了。
1.2 茶的起源史实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献中。
公元前3世纪,茶叶开始被记录在中国的古籍中,如《周礼》和《荀子》等。
这些文献证明了茶在中国的起源和早期使用。
1.3 茶的起源地中国被认为是茶的起源地。
中国的云南、四川、福建和浙江等地区被认为是最早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地方。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茶叶的起源和发展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二、茶的传播2.1 茶的传播到日本茶的传播到日本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
当时,一位日本的僧人在中国学习佛教时,带回了茶叶和茶道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在日本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仪式。
2.2 茶的传播到印度茶的传播到印度可以追溯到公元19世纪。
当时,英国殖民者将茶叶种植到印度,并建立了茶叶种植园。
这一举措推动了茶叶在印度的传播和发展,印度茶也成为世界茶市场的重要一员。
2.3 茶的传播到其他地区茶的传播还涉及到其他地区,如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
这些地区的茶叶种植和饮用习俗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为了各自独特的茶文化。
三、茶的种类3.1 绿茶绿茶是最常见的茶之一,它在制作过程中不经过发酵。
绿茶具有清新的香气和淡淡的苦味,富含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
3.2 红茶红茶是经过充分发酵后制成的茶叶。
红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适合搭配牛奶和糖等添加物饮用。
3.3 白茶白茶是一种较为轻盈的茶,它在制作过程中只经过轻微的处理。
白茶具有淡雅的香气和清爽的口感,被认为是茶叶中的珍品。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是一种古老而受人爱慕的饮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的起源、发展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据传说,中国的一位帝王神农尝百草时,发现了茶树的存在。
神农帝王将茶树的叶子煮沸后喝下,感到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于是将其视为一种药物。
这个传说成为了茶的起源之一,茶于是被广泛使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二、茶的发展1.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古代,茶主要被用作药物和祭祀的饮品。
到了唐代,茶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的饮品。
唐代的文人墨客往往会萃在茶馆中,品茶、赏诗、交流思想,形成为了独特的茶文化。
宋代时,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砖茶、碾茶等形式开始浮现。
明代时,茶叶的贸易得到了推动,茶叶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茶文化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国家。
2. 茶的传播与发展茶的传播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中亚和欧洲,成为当地人们爱慕的饮品。
茶的传播也为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日本,茶道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强调茶的独特气质和仪式感。
在英国,茶成为了国民饮品,下午茶文化在当地非常流行。
三、茶的文化背景1. 茶艺与茶道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强调了泡茶的技艺和仪式感。
茶艺包括了茶具的选择和使用、茶叶的煮沸和冲泡方法,以及品茶的礼仪等。
茶道则是日本茶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强调了茶的独特气质和仪式感,通过泡茶和品茶的过程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2. 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茶的饮用被认为是一种品味和修养的象征,它能够带给人们身心的放松和舒适。
茶的文化也催生了茶具的发展和茶具艺术的形成,茶具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
茶文化还影响了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许多文人墨客都以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3. 茶的保健价值茶具有许多保健价值,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茶艺试卷
茶艺试卷
一.简答题
1.简述中国用茶的源流:
药用;食用;饮用
2.简述饮茶方法的演变:
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当代饮茶
3.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4.中国茶道的精神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中和之道;自然之道;清雅之道;明伦之道
5.茶艺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
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艺术
6.简述饮茶的禁忌:
不过量空腹饮茶,以免引起醉茶;不能用茶水服用含铁剂,酶制剂药物;妇女三期忌饮浓茶;冠心病患者需酌情用茶;神经衰弱患者要节制饮茶;脾胃虚寒者不宜喝浓茶;贫血者要慎饮茶;忌饭前大量饮茶;忌饭后立即冲茶;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茶;忌饮冲泡时间过久的茶;忌饮浓茶
二.论述题
.写出一首描写茶叶中国古诗并简述其意义: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中国茶文化起源
中国茶文化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起源,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起源(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
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
关于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人饮茶的起源于神农氏。
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是大众普遍认可的说法。
而关于《神农本草》的记载,茶的起源也有两种传说,一种是,神农氏在户外用锅煮水,恰好锅上方的树叶飘入锅中,煮好的水颜色微黄,清香扑鼻,喝下去却甘甜止渴,这就有了茶的由来,而且这是关于中国茶叶起源最为普遍的说法。
另外一种是,神农氏为大家尝试百草的时候,因误食毒草而昏厥在茶树下,而茶树上的水流入神农的口里,神农氏得以清醒,因此而得救。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语音上而来的,传说是神农氏有个水晶肚子,在外面可以看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喝茶的时候,却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非常干净,由此神农氏称这种植物为“查”,在转化成“茶”,成为茶的起源。
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茶道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一、茶道的起源茶叶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夏商周时期,而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陆羽是茶道的奠基人,他的著作《茶经》成为了后世研究茶道的重要文献。
《茶经》中系统地介绍了茶叶的分类、制作、品评以及饮茶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茶道的发展。
二、茶道的发展1. 宋代茶道的繁荣宋代是茶道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追求茶的精致和品味,茶具的制作工艺逐渐精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茶道家。
陆羽的儿子陆机在《茶谱》中记载了许多的茶道知识和茶具使用方法,对后世的茶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元代茶道的影响元代茶道除了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成就外,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蒙古和阿拉伯文化。
元代茶道的饮茶方式更注重以人为本,凸显了人文关怀和交流。
茶艺师的地位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茶道逐渐成为一种社交和交流的媒介。
3. 明清两代的茶道改革明清两代,茶道继续发展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
明代,在朱元璋的号召下,茶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茶道逐渐成为了一种仪式和礼仪。
清代,茶道在宫廷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清代的御前茶艺更加强调礼仪和仪式感,对茶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茶道的影响和价值1. 精神内涵的追求茶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静谧和平和,通过品茗的过程,人们可以静下心来,体会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增加了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
茶道的修行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修身养性。
2. 生活哲学的倡导茶道注重环境的营造,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茶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放松心情、享受美好的机会。
茶道的倡导者提倡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用茶的源流
三、饮用
• 中国的饮茶,在秦统一巴蜀之前,就已经 在巴蜀兴起了。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 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 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西周说
• 西周时期:《华阳国志· 巴志》:“周武王 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 贡之。” •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 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 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所进贡 的茶叶是“园有芳蒻香茗”,说明已经有 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 名医李时珍则从医药专家角度将茶的品性、 药用价值一一道来:茶味较苦,品性趋寒, 因而最宜于用来降火,如果喝温茶那心中 火气就会被茶汤减去,如果喝热茶那火气 就会随着茶汤而挥发。并且茶汤还有解酒 的功能,能使人神清气爽不再贪睡。
•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但热 服则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 空心饮茶能入肾消火,复于脾胃生寒,万 不宜服。”从利与害两个方面阐述了茶的 作用。
我们常说和“茶” 相关的话?
• 茶好客常来。
• 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 • 人走茶凉!
•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 好茶敬上宾,次茶等常客。
好茶的文人对茶的功用见解
• 李白就有“破睡见茶功”的诗句,赞赏茶 叶提神醒脑的功效。 • 唐代刘贞亮概括饮茶好处为“十德”,即: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
• 闻龙《茶笺》说:用浓茶漱口可去烦腻、 健胃,又可坚齿。 • 宋代吴淑在《茶赋》中说:“涤烦疗渴, 换骨轻身,茶芪之利,其功若神。效在不 眠,功存悦志,惟芳茗之为用,益饮食之 所资。”
擂茶
• 有一些原始形态的茶食仍为现代人所享用。 例如:至今仍流传在湖南、江西、福建、 广东、浙江、江苏一带的吃擂茶的习惯。
茶文化研究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研究的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研究的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研究的基础知识茶与文化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
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
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一、茶书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据唐代陆羽《茶经》所载,我国唐代以前已经出现了不少茶叶文献。
到了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后,茶业专著更不断出现,直至近代,不下近200种。
其中唐代至清末,茶业书籍已发现的就有100余部,既有综合类的如《茶经》、《茶谱》、《大观茶论》等,内容涉及茶树栽培、茶叶采制、茶叶审评、制茶工具等多方面;也有就茶事中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专门论述的专著,如讲述烹茶用水的《煎茶水记》,介绍制茶、饮茶器具的《茶具图赞》等;还有一类是专门论述某一地区、某种名茶的历史、生产情况和茶叶特色的地方性茶书,如《东溪试茶录》,专门记述福建建安茶叶等。
现将茶书择要介绍如下:《茶经》唐·陆羽撰,成书于公元758年前后。
内容分3卷10节。
上卷3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
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
“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
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
“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
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
茶的源流
茶的源流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就是说,我国的发现茶树,用茶作饮料,当在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里的“茶”,就是最早的茶字。
最早的茶,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但同时也用作祭品,充当口嚼的茶食。
到了西汉,人们经过长期服用,认识到茶既可治病,又可清热解渴,就开始制饮用茶。
《神农本草》载,“茶树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西汉四川文学家王褒的《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都买茶”,都说明我国最早将茶树进行人工栽培,并将茶叶发展为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地区是在四川,时间是在西汉。
那时的饮茶方式也由先秦的(类似熬药的)熬茶变为“煮作羹饮”(《尔雅注》)的烹茶。
即先将茶叶蒸压成饼,食用前用火炙烤捣成细末,放至(铁、银、陶器)锅中加以煎煮,并投入葱、姜、桔皮、茱荑、薄荷之类佐料,煮成“茶粥”,类似今日蒙古的奶茶与西藏的酥油茶。
当时有的地区也有将采来的茶叶、芽、梗一起切碎,放入瓶缸之中,以沸水注入而饮,是一种更为粗放的饮用方法。
魏晋以后,茶的药用功能进一步让位于饮用功能,饮茶风气渐盛。
南方的吴国把茶作为宫庭饮料,贵族宴会;皆设茗饮;南方齐永明年间一,饮茶已为南朝朝野所普遍接受,深入到寻常百姓家。
后来,又缓慢地传入北朝,北朝上大夫把饮茶作为“华夏口味”,从鄙薄、抑制到认同。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辉煌时期,陆羽的一部《茶经》,使中国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即“由饮用变为品饮,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
就在这一时期,‘茶’字确立了它的地位,正式代替了那个古老的‘茶’字”(王从仁《玉泉清茗》)。
在长安、洛阳、湖北、四川等地,茶已成为‘比屋屋之饮”。
中唐诗人卢仝的《饮茶歌》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二、饮茶的起因 食物说: “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 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茶叶 + 粮食——煮“茶粥”、“羹饮”
中国茶文化概论
容器。几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设宴,宴席上王肃食羊肉,酪浆甚多,
高祖便问王肃:“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如何?”王肃回答道: “莒附庸小国,鱼虽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梅兰秋菊各有好处。只
是茗叶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给酪浆作奴仆了。”这个典故一传开,因
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别名。这段记载说明了,茗饮是南人时尚,上 至贵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须品,而北人
西周说
秦汉说 六朝说
“茶”
成书于秦汉间的古文字书《尔雅,释木》:“苦荼”。
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 唐代以前:荼(tu),或槚(jia)、舛、茗、蔎 (she)等。 唐代后统一:陆羽《茶经》将“荼”改为”茶”。
你知道“茶”字 的象形意义和生 命寓意吗?
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二、饮茶的起因 药物说: 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 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
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宋-苏东坡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奇新茶》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 出不同的观点。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 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
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
茶文化与茶 艺
早晨起来七
件事,
琴棋书画 诗酒茶
柴米油盐酱
醋茶
以茶雅志、以茶敬客、以茶行道
课程简介
茶文化与茶艺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本课程从茶的起 源、茶叶种类、各种茶具、茶艺表演、饮茶习俗以及各 国的茶道等内容入手,详实地分类讲解茶知识的方方面 面,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感悟茶知识的丰富内涵,体 味生活的乐趣和饮茶的乐趣,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
中国茶文化概论
茶文化与茶艺
科学饮茶
茶叶基本知识
泡茶技艺
饮茶器具
课程考核
到课情况(20%) 作业(10%)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50%)
课程导入
茶艺师考试简介
课程导入
茶艺师职业守则 热爱专业,忠于职守
遵纪守法,文明经营
礼貌待客,热情服务 真诚守信,一丝不苟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则歧视茗饮。其次当时的饮茶属牛饮,甚至有人饮至一斛二升,这与
后来细酌慢品的饮茶大异其趣。
达禅定
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 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 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 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
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
课程导入
参考网站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饮茶方法的演变 中国茶文化精神 中外饮茶风俗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 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茶” 神农说
一 杯 香 茶 , 解 解 解 解 元 之 渴
两 曲 清 香 , 乐 乐 乐 乐 师 之 心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
解酒食之毒。----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 利小便,去痰热,止渴,悦志。下气消食,破热气,除 瘴气,清头目,治中风昏愦,治伤暑,治热毒赤白痢, 止头痛------”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 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
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
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孙皓以茶代酒
根据《三国志--韦曜传》中说,吴国皇帝孙皓率
英文Tea的来历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
出去:
茶,福建省厦门方言中,音 “退”,音“TEY”。
在明末清初,西方国家远洋船队来华贸易时,将“退” 音“TEY”译成“TEA”。 从此以后英文TEA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茶名。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神农说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
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已 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一、茶的起源 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 僮约为主要依据。“武阳买荼”、“烹荼尽具”
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
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 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群臣饮酒,规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韦曜酒力不
胜,只能喝二升,孙皓便赐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国 时代,当时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甚盛,同时已有“以茶代 酒”的先例了。
王肃茗饮
北魏时,南户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向北魏称降,刚来时,不习惯
北方吃羊肉、酪浆的饮食,便常以鲫鱼羹为饭,渴则饮茗汁,一饮便 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阳的人均称王肃为“漏厄”,就是永远装不满的
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 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
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故事中掌握了茶
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中国茶文化概论
中国用茶的源流 二、饮茶的起因 祭品说:
人类最早 为什么饮 茶?
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 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