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色彩构成基础(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3. 色彩的冷暖概念;4. 色彩的搭配原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示范:演示色彩的搭配技巧,分析冷暖概念的应用;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三要素的名称及其作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冷暖概念;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 学习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色彩的视觉效果(对比、调和、面积);4. 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2. 讲解:讲解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示范:演示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分析不同领域色彩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学生能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习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相似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调和);3. 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搭配、色彩布局)。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调和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调和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示范:演示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不同调和效果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和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学生能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并在实践中运用。
#平面与色彩构成基础(教案).doc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教案时间:2009年7月平面构成(48学时)第一周绪论:构成设计概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对对学生讲解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
问题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
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课时:4学时教辅方式:讲解与电子课件(详见课件——构成设计概论)(2学时)讲解包豪斯学校的视频(1学时)图例欣赏——构成产生之前的艺术流派(1学时)问题:问什么会出现构成设计?现代艺术设计以什么为基础?设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三大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第一部分:平面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概论一平面构成二设计构成的分类三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课时:2学时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先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概论》),其次提出问题:形态认知、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形态表达,然后逐个解释,用范例讲解设计构成的分类以及平面构成包含的元素(1课时),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平面构成范畴?平面构成解决的是设计中的什么问题?平面构成里有哪些重要的元素?作业:从日常生活中拍摄属于平面构成的画面若干幅,并总结出点线面在其中的位置第二周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象一. 定义二. 形象的正负三. 形象的分类四. 形象的组合五. 点、线、面的形象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的作业(1课时),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中的形象》);用软件讲解点、线、面的形态、分类及空间组合形式(1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或手绘练习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认识各种形态(3课时)问题:举例说明平面构成中抽象形与具象形有哪些?点、线、面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第三周第三章形式美的法则一. 调和二. 对比三. 对称四. 平衡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用软件讲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2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形式美的各种原则(3课时)问题讨论(30分钟):让学生回答哪些范图属于平面构成中的哪一原则?时间随机而定作业:通过课上讲解的形式美原理,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画面第四周五. 比例六. 重心七. 节奏八. 韵律第四章构成方法一. 基本形与骨骼二. 渐变三. 重复四. 近似五. 发射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作业(30分钟),讲解第三章的后四个部分,(1.5学时)然后用软件讲解各种基本型和骨骼(1.5学时);插播一些大师的艺术设计作品,组织讨论骨骼形式在设计作品中的作用,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各种骨骼的制作方法(3课时)作业:通过课上讲解的各种骨骼形式,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构成作业,画面里要综合运用骨骼的形式。
色彩构成教案范文
色彩构成教案范文教案:色彩构成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和运用色彩构成的技巧和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3.发展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纯度;2.色彩的构成方式:对比、平衡、互补、渐变、分裂、霓虹;3.色彩构成在绘画、设计等艺术表达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色彩作品,如名画、插图、广告等,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15分钟)2.1色彩的基本原理教师简要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概念和作用,示意图和实例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2色彩的构成方式教师详细讲解色彩的构成方式,包括对比、平衡、互补、渐变、分裂和霓虹等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说明。
可以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观察和分析(20分钟)学生观察提供的图片作品或实景,选择其中几幅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运用了哪些色彩构成方式。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4.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实践,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或表达要求,运用色彩构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绘画、设计等不同的媒介和工具,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未来的艺术创作中。
四、教学资源:1.色彩构成的示意图和实例作品;2.色彩构成的相关图片或实景;3.创作实践所需的绘画、设计等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正确辨认其中运用的色彩构成方式;3.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构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创作,并能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讨论,有助于提高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
平面设计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目录第一章色彩与色彩构成 (1)第二章色彩基础知识 (1)第三章色彩混合 (2)第四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2)第五章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 (3)第六章色彩心理 (3)第七章配色方法与原则 (4)第八章色彩构成的综合训练 (4)第九章色彩构成的计算机制作 (5)第十章色彩构成的应用 (6)第一章色彩与色彩构成●内容介绍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到处都有缤纷绚丽的色彩,这些色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初步了解色彩与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
●培养目标(1)了解色彩的概念和色彩的表现。
(2)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
(3)掌握色彩构成的方法。
(4)了解色彩构成需要的工具。
●重点难点色彩、色彩构成的概念以及色彩构成的方法。
第二章色彩基础知识●内容介绍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色彩以及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这一章中,我们将具体讲解色彩的本质以及色彩的属性等内容。
●培养目标(1)了解光与色的关系。
(2)了解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3)掌握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的区别。
(4)掌握色彩的分类。
(5)了解色彩的属性。
(6)了解色立体的概念。
●重点难点(1)光与色的关系。
(2)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的区别。
(3)色彩的属性。
(4)三种色立体。
第三章色彩混合●内容介绍我们已经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色彩的属性,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色彩混合的知识。
通过对色彩混合知识的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色彩的研究,以便我们在后期的设计中能更好地运用色彩。
●培养目标(1)了解色彩混合的定义。
(2)了解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的概念及区别。
(3)掌握空间混合的原理及与加色混合的区别。
(4)掌握颜色混合规律。
●重点难点(1)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的原理以及区别。
(2)颜色混合规律。
第四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内容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了解了,现在开始学习色彩构成,本章中将重点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构成基础课程编号总学时:84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构成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
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平面构成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一、概念要素二、视觉要素三、关系要素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一、重复构成形式二、近似构成形式三、渐变构成形式四、特异构成形式五、发射构成形式六、肌理构成形式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一、色概念二、色表现三、色彩构成概念第二节色彩的本质一、光源二、光与色三、色彩的产生第三节色的属性一、彩的范畴二、色彩三属性1、度(Valuc)2、相(Hue)3、彩度(Chroma)三、色立体第四节、基本配色法一、同类色配合二、邻近色配合二、邻近色配合四、互补色配合五、中性色配合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一、色彩对比的概念: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2)顺序对比(3)色相对比(4)明度对比(5)纯度对比(6)冷暖对比(7)面积对比三、色彩的调和及调和理论第四节色彩表现方法第五节心理联想色彩表现法一、色彩及心理二、色彩的联想第三章立体构成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述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第四节立体形态综合造型第五节装置作品赏析三、教学安排及方式四、教学方法《构成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其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作品展示、示范等多种教学形式。
色彩构成基础部分文字教案A
色彩构成基础部分文字教案A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学习色彩的混合原理,包括加法混合、减法混合和乘法混合。
3. 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色彩、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的混合原理: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乘法混合。
3.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对比原则、协调原则、互补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混合原理,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混合原理和搭配原则。
2. 演示法:展示色彩搭配实例,分析色彩搭配的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色彩样品、色卡、调色板等。
2. 学具:学生用书、色彩样品、色卡、调色板、画纸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色彩,感受色彩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对色彩有什么认识?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的定义及作用。
2. 讲解色彩的混合原理,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乘法混合的原理及应用。
3. 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对比原则、协调原则、互补原则的定义及应用。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色彩搭配实例,分析实例中的色彩搭配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相互评价,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粤教版设计教案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粤教版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2.掌握常见平面构成形式的设计方法,如点、线、面、形等;3.学习和使用常见颜色搭配理论,了解色彩心理学和对比原则;4.能够利用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进行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理论•平面构成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常见的平面构成形式的设计方法,如点、线、面、形等。
2. 色彩构成理论•常见的颜色搭配理论,如对比色、类比色、相邻色等;•色彩心理学和对比原则的概念。
3. 创作实践•运用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进行设计创作;•基于实际设计任务,综合应用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创作。
三、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2.常见的平面构成形式的设计方法,如点、线、面、形等;3.色彩构成的常见原则和理论。
四、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讨论;3.设计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平面构成理论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及目标。
步骤二:讲解平面构成理论(25分钟)1.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分类;2.总结设计平面构成的原则;3.解释点、线、面、形等常见的平面构成形式及其设计方法;4.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平面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评价案例设计的效果和优缺点,并总结平面构成的方法和原则。
第二节:色彩构成理论步骤一: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色彩构成的理论。
步骤二:讲解色彩构成理论(25分钟)1.列举常见的颜色搭配理论;2.介绍常见的色彩心理学原则;3.详细解释对比原则;4.在实例中运用所学理论,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10分钟)组织学生讨论所学理论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并总结色彩构成理论的方法和原则。
第三节:创作实践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意。
美术色彩与构基础
美术色彩与构基础
教案主题:美术色彩与构基础
导入(200字)
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颜色和形状的有机结合,传达出艺术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而色彩和构基础则是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和立体的重要元素。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美术中的色彩与构基础的关系,并学习如何利用这两个要素来表达创作的意图。
第一部分:色彩的表达与运用(400字)
在美术中,色彩是表达情感和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使作品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冲击。
我们将依次探索明暗对比、冷暖色调、色彩饱和度等基本色彩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不同色彩运用的效果。
第二部分:构基础的重要性与运用(500字)
构基础是美术作品中组织形状和结构的基本原则,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
我们将学习线条、形状、比例和透视等构基础概念,了解不同构基础在作品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名家作品,我们将深入理解构基础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色彩与构基础的综合运用(600字)
色彩和构基础在美术创作中互为补充,它们的结合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有力。
我们将通过探索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作品,学习如何将色彩
和构基础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通过绘画实践,我们将尝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发展个人的艺术风格。
总结(200字)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色彩和构基础在美术创作中
的重要性。
我们学会了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情感和意图,并掌握了构基础原理对于创作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创作
中充分发挥色彩和构基础的作用,创作出更加丰富、有力的作品。
《平构、色构》课程教案(第四部分)
《平构、色构》课程教案(第四部分)色彩构成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教学三、新授概述一、色彩构成的性质与科学地位色彩构成是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是研究色彩向理性和多层次、多角度深化的构成表达课。
理论系统,实践性强,是继素描、色彩、速写之后的设计基础造型课,也是所有艺术设计类院校形态造型基础的必修课。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1、色彩的由来2、色彩的视觉效应3、色彩的调和4、色彩的心理效应5、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专业设计领域三、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提高设计者对色彩全方位的悟性和表达能力,不断创造美的、合理的色彩,成为自由驾驭色彩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形成一、光与色没有光,什么也看不见。
光是形成色彩的重要条件之一。
从远古到17世纪之前,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真正对色彩的科学分析,是由牛顿于1667年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可见光谱色开始的。
投在垂直的白色立面上出现一种连续的色带,相互渐次变化,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光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们的肉眼可以看到的仅仅是从38 0-780nm这一极小的范围。
叫可见光谱。
二、色彩的形成色彩之所以成为色彩是有条件的。
光、物体、人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光的物理性质,决定于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
振幅的大小决定明暗的变化;波长区别色彩,它的长短会产生色相的变化,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
红 ------ 780—610nm 橙 ------ 610—590nm黄 ------ 590—570nm 绿 ------ 570—500nm蓝 ------500—450nm 紫 ------ 450—380nm光波振幅的大小决定了色彩的明度。
亮色振幅宽,暗色振幅窄。
二、物理色与光在正常的光线下色彩总要通过一定的形态或一定的条件体现出来,我们对某个物体总有一个俗成的色彩印象,就是固有色。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第一篇:平面色彩构成教案《动画图形基础》教案学时数:6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动画设计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动画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掌握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与此同时解决学生基本造型与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点线面,表达对物体造型及色彩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平面构成(32学时)第一节概述1、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
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它是设计的基础。
2、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第二节平面构成要素1、包豪斯——永恒的影响。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
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
平面色彩构成一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构成艺术,分为二维构成与三维构成,分为三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构成一词来源于“构成艺术”。
“构成主义”属于哲学和艺术范畴,它有具体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是一种风格和流派。
构成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新功能显现。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
(也就是说,平面构成是在平面上以多种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设计)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培养一种创造观念。
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身的情感力量。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它是由建筑师格罗佩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建的)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点、线、面造型元素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基础的元素,可以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第一节点的概念一、点的概念点,表示位置。
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最小的单位,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只是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
圆中同一个圆点,在小的框架中会显得很大,而在巨大的框架中又会显得很小。
比如,人类居住的地球与我们人类相比较是巨大的,但与宇宙相比较,它又是一个渺小的点,因此,点的概念是由相互比较的关系决定的。
几何学中的点,只有具体位置,而无面积大小,从造型意义上说,点是具有空间位置和形态的视觉单位。
A、点的大小点可大,可小,点越小,点的感觉越强,点越大,则会产生面的感觉。
B、点的形态点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与非规则形的点,规则形的点常称为几何形态的点。
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含五篇)
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授课专业: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各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数:98 课程学分:考核方式:知识点考试与课程作业相结合授课教师:潘雪梅、余江、羊黎、何宇(兼职)、古大治等课程背景与沿革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种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初年级学生所开的“三大构成课”。
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22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对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得失,我们没有必要(或权力)苛求前人,但对其在现代设计发展上的历史功绩,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格罗佩筚路蓝缕身体力行地开拓了设计教育这个领域;二是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训练课程体系的确立。
而后者则应归于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和约瑟夫.阿伯斯Josef Albers三人的势力。
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德国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
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
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
级平面色彩构成课程教案
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课程教案
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教案
⏹ 单形组合加减法(表格形式一个:连接、联合、分离、透叠、减缺、
减一加二、减二加一、差叠) ⏹ 单形框架的演绎(三张十二图:原始框架一个,发展图形11个)
⏹ 均衡构成(二张八图)
⏹ 具象形到抽象形(二张四图:原始素材1图,归纳1图,演绎2图)
⏹ 平面形态转换为立体形态(二张八图) ⏹ 图形的多维空间形态(二张四图)
⏹ 高纯色对比练习——悖理构成(二张四图) ⏹ 色彩基调练习——清暗浊色调(二张八图) ⏹ 对比色调、近似色调组合表现(二张四图) ⏹ 色彩与质感的综合表现(二张四图)
⏹ 色彩的空间感、透明感、动感表现(二张二图) ⏹ 形与色的音乐感表现(一张一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教案时间:20XX年7月平面构成(48学时)第一周绪论:构成设计概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对对学生讲解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
问题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
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课时:4学时教辅方式:讲解与电子课件(详见课件——构成设计概论)(2学时)讲解包豪斯学校的视频(1学时)图例欣赏——构成产生之前的艺术流派(1学时)问题:问什么会出现构成设计?现代艺术设计以什么为基础?设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三大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第一部分:平面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概论一平面构成二设计构成的分类三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课时:2学时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先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概论》),其次提出问题:形态认知、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形态表达,然后逐个解释,用范例讲解设计构成的分类以及平面构成包含的元素(1课时),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平面构成范畴?平面构成解决的是设计中的什么问题?平面构成里有哪些重要的元素?作业:从日常生活中拍摄属于平面构成的画面若干幅,并总结出点线面在其中的位置第二周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象一. 定义二. 形象的正负三. 形象的分类四. 形象的组合五. 点、线、面的形象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的作业(1课时),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中的形象》);用软件讲解点、线、面的形态、分类及空间组合形式(1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或手绘练习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认识各种形态(3课时)问题:举例说明平面构成中抽象形与具象形有哪些?点、线、面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第三周第三章形式美的法则一. 调和二. 对比三. 对称四. 平衡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用软件讲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2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形式美的各种原则(3课时)问题讨论(30分钟):让学生回答哪些范图属于平面构成中的哪一原则?时间随机而定作业:通过课上讲解的形式美原理,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画面第四周五. 比例六. 重心七. 节奏八. 韵律第四章构成方法一. 基本形与骨骼二. 渐变三. 重复四. 近似五. 发射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作业(30分钟),讲解第三章的后四个部分,(1.5学时)然后用软件讲解各种基本型和骨骼(1.5学时);插播一些大师的艺术设计作品,组织讨论骨骼形式在设计作品中的作用,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各种骨骼的制作方法(3课时)作业:通过课上讲解的各种骨骼形式,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构成作业,画面里要综合运用骨骼的形式。
第五周六. 特异七. 密集八. 肌理九. 空间十. 打散分割课时:18学时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作业(30分钟),讲解第四章的后五个部分,(1.5学时)然后用软件讲解各种基本型和骨骼(1.5学时);插播一些大师的艺术设计作品,组织讨论骨骼形式在设计作品中的作用,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各种骨骼的制作方法(15课时)作业:通过课上讲解的各种骨骼形式,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构成作业,画面里要综合运用骨骼的形式。
第六周第五章思考方法一、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的两条原则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本章节综合了前几章节的内容,综合使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建立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堂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结合软件或者手绘做主要练习,通过形的联想、动作的联想、时间的联想、距离的联想、用途的联想、文字图形的联想、情感的联想、不合理造型的启发,让学生创作出2幅艺术设计作品,(形式不限)作业:以《我生活的环境》为主题,综合使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一幅海报,形式不限。
总结:将学生前面的作业布置成一个小型展览,通过讨论总结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而且大量通过动手做作业来教学,若缺乏理论支持便达不到转换学生视觉习惯和形象思维模式的目的,理论性强,需要理清的概念较多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与艺术见解。
需要读的参考书瓦。
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莫里斯。
德。
索斯马兹的《基本设计:视觉形态动力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48学时)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转换视觉习惯就是要形成按视觉要素理性的分析精神去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而色彩便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要素。
本章从色彩学理论的角度去认识色彩这个视觉要素。
当一个稿纯艺术的画家,色彩学理论也许不重要,但对于现代设计这一行,严格的色彩学理论知识则必不可少。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色彩知识,并掌握做设计所必需的色彩学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色彩构成是很理性化的,它要求有序地认识色彩与有序的使用色彩。
而这些要求在现阶段的沿袭绘画的色彩课教学是很难达到的。
色彩学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如何让学艺术的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也是难点之一。
第一周第一章、色彩概念1、色彩的产生2、光源3、物体色与固有色4、色彩的范畴第二章、色彩三要素----H、V、C1、明度(V)2、色相(H)3、纯度(H)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首先提出问题,生活中你所认识的颜色?色彩需要那几方面的要素?然后是课件演示,《色彩构成概论——丰富多彩的世界》讲解色彩的产生以及色彩的三要素(2课时),然后用软件演示明度,色相,纯度三个要素(1课时),课堂练习(3课时)让学生通过软件,初步了解色彩。
第二周第三章、色彩表示法1、混色系统2、显色系统2.1色立体的结构原理及用途2.2色立体的基本骨架2.3明度色阶表2.4色相环2.5纯度色阶表2.6等色相面2.7等明度面第四章、色彩对比规律1、同时对比2、连续对比3、三要素对比1)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原色对比间色对比中差色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同类色对比2)明度对比3)纯度对比4)冷暖对比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首先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用教材结合软件件讲解色彩表示法、色彩的对比规律(3课时),通过软件或者手绘及摄影的方法进行课堂练习与讨论(3课时) 1、同时对比效果练习明度的同时对比效果或中性灰与有彩色的同时对比效果2、色相对比练习色相、明度、冷暖的强弱对比构成3、色彩面积对比练习用3-4色,在不同的构图中变换各色的面积与量来构成画面。
4、色彩形状对比练习用3-4色,在构图中不变换各色的面积总量,只变换形状来构成画面。
5、色彩位置对比练习用3-4色,在构图中不变换各色的面积与形状,只变换位置来构成画面。
第三周第五章、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的关系1、色彩对比与面积2、色彩对比与形状3、色彩对比与位置4、色彩对比与肌理第六章、色彩调和理论1.孟塞尔秩序调和法2.奥斯特瓦德秩序调和法3.类似调和4.对比调和:5.色彩调和与面积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首先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并分析部分学生的课堂练习(30分钟),结合软件讲解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的关系(1课时),然后播放课件《色彩的协调》讲解色彩的调和理论,其中插播名家艺术作品,并分析其色彩的运用(2课时),通过软件或者手绘及摄影的方法进行课堂练习(2课时)作业:综合使用同类色、对比色、近似似色解析一幅艺术作品,可用电脑或者手绘的方法。
第四周第七章、色彩心理课时:6学时教辅方式:首先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并分析部分学生的课堂练习(30分钟)然后播放课件《色彩心里研究及应用》讲解色彩对心理的影响(2课时),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那些颜色影响着我们的哪些行为?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一段音乐联想一幅画面,通过软件或者手绘及摄影的方法表现出来(4课时)作业:每人选择一首最喜爱的歌曲,通过色彩的联想,将感觉用电脑或者手绘的形式表现出来,可做系列作品。
第五周第八章、结构色彩1、调子A、明度基调B、颜色基调2、色彩的节奏A 渐变的节奏B 反复的节奏c 无调性节奏课时:18学时教辅方式:首先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并分析部分学生的课堂练习(1课时),让学生演讲说明做作业的过程,然后通过大量的范图及实例讲解色彩的调子,如何将色调的节奏感运用到设计当中,(2课时),课堂作业:以《自然》为主题,综合前面所讲过的色彩原理,用电脑或者手绘完成一幅装饰画、一张海报。
辅导制作作业(12)课时第八周总结课时:6学时将学生的所有作业布置成一个小型展览,通过讨论来总结色彩构成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