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黄山市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在黄山市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进一步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
一、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经济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中药材种植等领域。
农产品加工以茶叶、柿饼、核桃等为主,产品质量稳定,口碑良好。
农业旅游以黄山风景区和齐云山风景区为核心,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中药材种植以云南白药材、黄芪等为主,品种丰富,市场需求旺盛。
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中,黄山市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旅游发展相对滞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
中药材产业链条不完整,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1.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由于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由农民自行投资组建的家庭作坊型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市场竞争力。
2. 农业旅游发展滞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尽管黄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但是在农业旅游发展方面,仍存在发展滞后、投资不足等问题。
游客缺乏消费导向的指南,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导致旅游产业发展乏力。
3. 中药材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信息不对称:黄山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庞大,但是从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来看,生产链条不够完善。
种植者和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三、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1. 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改造力度:通过引导农民投资组建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财政支持和资金补贴,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改造和科技创新,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 提升农业旅游的服务品质和产品创新:加大对农业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推动旅游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农业旅游的服务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农民增收的策略与措施
农民增收的策略与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增收的首要策略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种植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政府应加大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府应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和创业扶持,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等新兴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机会。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化运作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化运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鼓励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农民增收的创新策略是鼓励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
通过农民工务工、农民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等方式,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政府应支持农民参与城镇化,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确保城镇化进程与农民利益的有效衔接。
五、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提供农村金融服务。
政府应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发放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
同时,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的基础措施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保障水平。
同时,鼓励农民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七、加强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农民增收的保障措施是加强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
安徽农民增收的特殊性分析与对策建议
年一度 的春耕 生产和农资涨价几 乎形影相 随。每 当粮价上 涨 , 资价格 总是及 时跟进 , 农 并受 中间环节哄抬
一
造成过快增长 . 而抵 消粮价上涨给农 民带来 的增收 。 进 有
关专家测算 : 如果农资平 均涨价 1 %, 民种粮 成本就要 0 农
一
基本农 田水利建设滞后 ,严 重影 响了早涝保 收和农
民增 收。 财政投入来看 ,0 从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 0 财政支农 资 金在财政支 出中所 占比重逐年下 降 ;从 乡村集体投入 看, 由于乡镇财政拮 据和村级债务负担严 重 , 以对农业 难
基础设施 进行投入 ; 从农 户投入看 . 由于近几年农资市场
励安徽 主产区粮食企业到 主销区开办市场 , 租库 移储 , 双
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出现 的基层 农业技 术推 广体系
“ 断、 线 网破 、 散 ” 人 的局面 , 目前 推行 的乡镇行 政体制 在
改革 中表现得更 为突出。 在一些产粮大县 , 由于县及 乡镇
方建立 丰歉保证 , 利益共 享 , 风险共担 。二 是为平衡 产销 区在粮食 安全 中的利益分 配机制 ,建议 国家将 主销 区土 地 出让金 的一 部 分 用于 补贴 粮食 主产 区农 田基 本建 设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积约 7 -万亩 , 22 这也严重影 响安徽农业 的持续发 展 。
3 资价格影响粮农增 收 . 农
粮 食综合 生产能 力
直接 补贴能够稍微 增加农 民的消费支 出 .但 对生产 性投入及 生产增长影响不大 。 从长远看 , 还是要靠基础设
2实行粮食销 区对 口扶 持粮食 主产 区的政策 , . 引导销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山市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但其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产业发展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传统农业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研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强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现状需要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政府在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对其政策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
农民素质提升与技术创新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需要重点关注。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路径也需要探讨,为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并对政府支持政策、农民素质提升与技术创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黄山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助力。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条短、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营销不足等,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为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现状分析黄山市是安徽省一个山区县市,自然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
农村特色产业在这样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主要包括绿茶、药材、果蔬等几大类。
这些产业在当地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茶产业是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一种。
黄山市的气候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且茶叶品质优良,畅销全国。
绿茶产业链条完整,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AlNTOY 农。 。 会 。园 一 NCECL ’。 社… 展’ II&HGj 村与’ 发… ’ -E 皇 O l I CE I U S N 地
~ …
大力发展 耪色 产 业
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刘先 英
( 黄山市黄山区科 学技术局)
“ 导帮办制” 领 ,打造 亲商优 商安商的 种苗 30 0 0万尾 ,可形 成 5 0 0 0万元 收
路、 老渠等“ 五老” 进行整理 , 扩大增’ 土地 , 缓解建设用地不足 问题 。 四是: 策 向“ 三区” 倾斜 。用 活上 面支持 毛 发 展 的政 策 , 优先 为景 区、 区、 城 园
建成“ 三纵四横” 道路 , 引资建设污水、 3 集电 l 视剧《 念恩桥》 ②环保项目变 。 供水和供 气设施 。 特别是 实施“ 并村扩 “ 为“ 。比如, 易受涝灾、 业 废” 宝” 在 农 镇”“ 中建镇 ” 低 房价 ” 、集 和“ 战略 , 效 益低 下的低 洼地上建设 的光伏发 电 推 进 中心镇扩容 。二是 项 目向“ 区” 项 目, 三 集 将成为毛集 实验 区的发展 亮点。
近年来 , 华乡党 委 、 新 政府 把发 展现代 农 业作 为增 民收入 , 加快 了传统农 业 向现代农 业 的转 变 。据统 计 加 农 民收入 的突破 口来 抓 。笋竹 已成 为该 乡农业 经 济 2 1 年全 乡 8 0 0 1 0 0亩竹林 产 笋量达 2 0万 公斤 , 5 收购 1 的主要 显著特 色 。 这一 特色 打响 了一个 品牌 。 带动 了一 格 每公斤 38元 至 44元 。 笋量 和收购 单价 分别 较 一 . . 产
种植大 户集 中。建立 和完善 笋竹专业 合作组 织 , 评 开展 选 命名 笋竹示 范专 业村 活 动 ,推 动 笋竹示 范专 业村 建 设 , 高 笋竹专业 化水 平 , 提 依托 笋竹产 业 的发展 建成 一 批 小康村 、 明村 、 态村 、 文 生 和谐村 。 3提 高科技含 量 . 动产 业升级 . 椎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持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工作的实施意见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持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6.12•【字号】黄政办秘〔2019〕30号•【施行日期】2019.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福利综合规定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持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工作的实施意见黄政办秘〔2019〕3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意见》(皖政〔2018〕101号),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促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一)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组织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2019年至2020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力争超过4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建立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把高质量就业纳入政府高质量发展指标、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出台就业工作问责约谈办法。
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机制,建立重大政策、重大投资对就业影响评估机制,推动就业岗位与人力资源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等,列第一位的为牵头责任单位,下同)(二)强化就业帮扶援助。
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每年吸纳不少于500名毕业2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其他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每年提供220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每年扶持330名残疾人创业就业。
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60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000元;为各类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强化就业援助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扎实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除了风景名胜,黄山市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农村特色产业。
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概况1.茶叶产业黄山市是国家重要的绿茶产区,拥有安徽省大宗茶叶生产基地。
以黄山绿茶为代表的茶叶产品,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味道鲜爽,口感极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2.柑橘产业黄山市是中国重要的柑橘产区之一,柑橘产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黄山橙、休宁柚等柑橘品种因其品质上乘而著称,深受市场欢迎。
3.生态农业产业黄山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态农业产业,打造一批绿色食品,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1.产业单一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以茶叶、柑橘等为主,主打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多样化产品。
2.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某些年份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3.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农产品加工技术较为简单,产品附加值较低,增值空间有限,同时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4.农民素质相对较低部分农民的农业生产素质和经营管理意识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
以上问题导致了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1.多元化发展针对产业单一的问题,可通过引进新的农产品种植品种,拓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系列特色产品,满足市场和消费需求。
2.加强科技支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完善销售渠道加强对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村资源而闻名。
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是黄山市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针对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主要包括茶叶、中药材、油茶、蔬菜、林果、禽蛋等。
这些特色产业对于黄山市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1. 产业结构单一。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主要以单一的特色产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发展。
这导致一旦特色产业出现问题,整个农村经济都会受到冲击。
2. 产业链条短缺。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中,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低。
在油茶产业中,只有油茶果实销售,而油茶木材等副产品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 市场开发不足。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产品销售主要以附近城市为主,缺乏对外拓展的渠道。
产品包装和品牌建设也相对薄弱。
4. 技术创新不够。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这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多样化发展。
鼓励农民在种植和养殖方面进行多样化尝试,发展多个特色产业,降低产业结构单一化风险。
2. 延伸产业链条。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强特色产业的深加工和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农民进行产品深加工,如油茶木材的利用和中药材的提取等。
3. 拓展市场渠道。
积极寻找外部市场,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
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包装,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 加强技术创新。
鼓励农民参与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村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5. 政策支持。
加大政府对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的优惠政策。
加强对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该产业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三、结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黄山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
一、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主要包括茶叶、梨子、畜牧业和农家乐等。
茶叶是黄山市的传统特色产业,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品质优良。
黄山市的梨子也十分有名,如当地的水晶梨、酥梨等品种,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黄山市的畜牧业和农家乐也在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茶叶、梨子等传统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而其他产业发展相对不足。
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脱节,制约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特色产业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黄山市可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特色产业。
可以加大对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传统农业产业的推广和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针对产业发展水平不齐的问题,黄山市可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3. 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针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脱节的问题,黄山市可以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可以通过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结语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黄山市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农业产值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村特色产业经济是指以当地农村资源特点为核心,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经济。
黄山市的优质山泉水、众多的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等都为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1.农村旅游业:黄山山水林海、名胜古迹众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农村旅游业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展,黄山市的农村旅游业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2.特色农产品:黄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农产品品质非常高。
黄山市的绿茶、橘子、红菇、石榴、豆腐皮等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3.农村民俗文化:黄山市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例如小麦秸秆画、木雕、剪纸等。
这些民俗文化作为黄山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强黄山市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酒店、客栈、公共厕所、景区路灯等。
同时,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黄山市的农村旅游。
2.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或者产业集群,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组织原产地直供、互联网营销等方式,提高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额。
3. 宣传和推广民俗文化:加强黄山市的民俗文化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为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例如,在黄山市组织展览、表演、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展示给更多的人。
三、结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是黄山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应该积极加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为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能量。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特色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黄山市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其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概况1.自然资源条件丰富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山川、湖泊、森林以及丰富的植被种类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秀美的人文景观除了自然资源,黄山市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黄山古村落、土楼民居以及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化元素,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
3.农产品资源丰富黄山市的农产品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茶叶、鲜花、山货、水果等。
这些农产品资源成为了农村特色产业的主要原材料。
1.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发展黄山市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发展,茶叶加工、水果加工、山货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2.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受限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因素,黄山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
3.农业旅游业发展较快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正在逐渐转变,农业旅游作为新兴的销售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市场定位不够精准、产品差异化不够明显等问题。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机构和企业对农村特色产业进行投资,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2.加强技术培训和创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农产品加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4.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强对黄山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挖掘特色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的东部。
该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农村特色产业而闻名。
本文将研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及对策。
黄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市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而且,黄山市还有许多特色的农产品,如绿茶、花卉、蜜蜂产品等,这些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不畅,很难将农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也限制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应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
要加强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的建设,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渠道拓展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和经济效益。
还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识和了解,增加市场需求。
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养和吸引,提高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能力。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旅游业一直是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在黄山市的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现状。
黄山市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农业方面,黄山市的农民主要种植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农村旅游方面,黄山市的农村地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黄山市农民通过加工茶叶、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获得一定的收入。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缺乏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缺乏品牌和市场营销能力。
农村特色产业的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无法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
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
农民对农业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方面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地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培育特色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能力提升。
通过开展培训和培养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决策能力。
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财政和技术支持。
在实施以上对策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与农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只有了解和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政府、农业合作社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
要注重研发和创新。
通过对农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其附加值和竞争力。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全市农村经济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濒临江浙沪三角洲,交通便利。
该地区山地面积较大,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以养蚕、种茶、种植药材和果蔬为主要特色产业,其中,茶叶、养蚕是黄山市的传统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发展。
但是,由于市场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1.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品牌建设。
通过培育“黄山茶叶”、“黄山养蚕”等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农村特色产业生产结构。
通过产业转型,逐步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方向调整农村特色产业的生产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开展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提高农民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特色产业更好的发展。
4.建立健全农村特色产业组织体系。
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统一的农村特色产业协作组织,健全农村特色产业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提升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共赢。
5.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优化农村特色产业生产结构、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健全农村特色产业组织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都是加速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对策。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加强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农村特色产业的种类多样,包括茶叶、药材、乡村旅游等。
茶叶产业是黄山市的特色产业之一,茶园的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药材产业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黄山市的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药材品种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黄山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主要以茶叶和药材为主,其他特色产业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一旦市场需求下降,农民的收入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2. 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
虽然农村特色产业在种植规模和产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品牌影响力,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农民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是农村特色产业的基础,农民的素质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
目前,黄山市农村地区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利于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
黄山市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更多的农村特色产业。
通过产业的多样化,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2.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黄山市应该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
黄山市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山脉中,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
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机会,并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进行研究。
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主要有林业、茶叶、竹子、特色农产品等。
黄山市的林业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片的森林和山地资源。
茶叶产业是黄山市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黄山市的竹子资源也很丰富,竹子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黄山市的特色农产品如黄山毛峰茶、黄山猪、黄山蚕等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
一些特色产业缺乏品牌和知名度,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发展不稳定。
1.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建立培训机制,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增加他们从事农村特色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
2.推广新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中推广新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建立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为农村特色产业提供市场化的服务和支持。
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商超等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覆盖面和市场份额。
4.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提高黄山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推广和宣传黄山市的农产品,增加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
5.制定规划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为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保障。
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
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黄字[2007]13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黄字[2007]13号)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皖发〔2007〕8号)精神,巩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国、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主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建立服务优先、依法行政、上下协调、廉洁高效的农村工作新机制,使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充满活力,为农服务更加落实,农民群众更加满意,农村基层政权更加巩固,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鼓励开拓创新。
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支持各地大胆探索、实践。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允许不同改革模式并存。
2、坚持服务为先。
把服务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
3、做到“三个确保”。
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黄山市,安徽省,补贴]浅析农业补贴政策
浅析农业补贴政策—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2004年,实施了数千年的农业税制度被农业补贴政策所取代,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10年过去了,为了解此项政策的实施情况,笔者对安徽省黄山市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农业补贴现状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全市总人目150万人,农业人目占752%,现在耕地而积4.74万hm2。
黄山市落实的涉农补贴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
2013年,黄山市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资金7.0亿元,净增1.4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接补贴4 142万元,良种补贴1 667万元,粮食直接补贴707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 277万元。
1.1粮食直接补贴2003年,以两放开,一调整为核心内容的粮食直补试点覆盖到安徽全省。
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全国共有29个省份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黄山市的粮食直补资金由2004年的75元/hm2增涨至2013年的234.15元/hm2,增长212.2,其中2004-2005年上涨了400}0,足以见得质的飞跃。
1.2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机具补贴发放的主要对象是购实国家和政府推荐的农业机械的农民和相关生产经营组织,目的是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
这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黄山市发放的农民购机补贴资金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12年为最高,达3 084万元,比2011年增长27.6070 0 2013年有所下降,为2 277万元。
1.3农用生产资料综合直补这一类补贴主要在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过程中发放。
发放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农资的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建立动态的补贴调整机制,合理发放补贴资金,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促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工作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促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04•【字号】黄政办〔2017〕71号•【施行日期】2017.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促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工作的通知黄政办〔2017〕7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3%,达到全省平均增幅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但是,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第三季度部分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的通报》(皖政办秘〔2017〕298号),我市仍有黄山区、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四个区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通报要求和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促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抓好落实。
各区县、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部署要求,把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各项增收惠民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二、咬定目标,补齐短板。
各区县要紧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8.5%增幅目标,强化调度,精准施策,奋力打好收入增长攻坚战。
前三季度已达到全市平均增幅水平的区县,要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力争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前三季度未达到全市平均增幅水平的区县,要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加强督查调度,尤其要针对主要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补齐短板,抓紧迎头赶上,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黄山市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摘要在介绍黄山市农民收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该市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瓶颈对策黄山市文献标识码 A“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这充分体现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体现了党中央对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高度重视。
黄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力争突破1万元。
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笔者对黄山市近年来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并提出建议。
1黄山市农民收入基本现状近年来,黄山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个“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60元,增长20.1%,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第3年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个快速增长期。
全市889个村(居)人均收入最高的村突破1万元;5000-10000元的村有428个,占农业人口的51.5%;4000-5000元的村有291个,占农业人口的31.3%;3000~4000元的村有134个,占农业人口的14.5%;2000~3000元的村有35个,占农业人口的2.5%。
近几年黄山市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①中央、省、市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认真贯彻落实,农民负担大为减轻;②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008年黄山市转移农村劳动力30.8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9.4%。
劳务收入18.34亿元,人均劳务收入153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
全市共免除农民政策性负担1.8亿元,2005年以来直接发放财政各项补贴农民资金近10亿元,受益农户达37.8万户,受益农民117万人。
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瓶颈虽然当前正处于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好时期,但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固,增收的途径不多,影响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业农村经济已有的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对2009年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巨大的压力,须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2.1农产品价格出现下滑的态势据调查,2008年12月,黄山市毛猪价格跌至12.5元/kg,同比下降13.4%,最低跌至11.6元/kg;禽蛋价格6.44元/kg,同比下降17.8%。
菊花收购价目前仅为36元/kg,同比下降48.6%,2008年晚秋茧价格12.6元/kg,同比下降11.9%。
这势必影响农民收入。
2.2农民外出就业增收难度加大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2008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生产规模逐步压缩的情况,不少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导致农民工就业机会有所减少。
2.3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农田基本建设欠账较多,不少中小型水库带病运行,排涝灌溉设施不足,农业设施装备落后,“靠天吃饭”的基本局面没有改变。
2.4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内部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链条短,产品加工度低,名牌产品少,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将对黄山市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2.5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全市外出劳动力中,初中以下人员占86.4%,知识水平相对接低,难以从事高技能行业,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2.6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的难度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对这些问题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3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3.1“加法”、“减法”一起做“加法”就是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中央“三个大幅度”的要求,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农资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对农民的各种补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减法”就是要减少农民。
近年来,黄山市农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重要的一条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劳务收入的不断提高。
当前,要针对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外出就业难度加大的现实,切实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和阳光工程,提高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同时,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减负促增收。
3.2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内部挖潜”就是要在农业内部做文章。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切实加强茶业、竹业、蚕丝绸、果蔬、中药材和养殖业等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油茶、山核桃、贡菊、枇杷等具有黄山特色产品,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作为山区,农民增收量的空间非常有限,要充分利用好黄山生态优势,打响黄山农产品“优质、安全、生态”的品牌,就要对农产品的投入严格控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从源头上对农产品投入品进行控制,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产品,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潜力。
实现农民收入的即期增长。
“外部拓展”就是要着眼于农业外部找出路。
即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高度重视城镇对农村的拉动作用、辐射能力,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要充分发挥黄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徽文化资源,把乡村旅游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力争农民收入来源于乡村旅游的收入有较大的提高。
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农村能人自主创业,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3.3开拓市场与培育要素市场一起抓“开拓市场”就是面向国内国际2个市场,努力拓展农产品外部销售空间。
要加大农产品的对外宣传力度,在连续几年在上海、北京等地成功举办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的基础上,要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使更多的农产品走进大都市,走向国际市场。
还要充分利用每年一度黄山市举办的黄山国际旅游节这个平台,把黄山的农产品作为一项对外宣传推介的内容。
同时,还要加大“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实施力度,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保障农产品卖得出,卖好价,促进农民增收。
“培育要素市场”就是要积极深化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积极构建农村生产要素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通过市场优化农村土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
3.4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的关键。
黄山市茶叶、毛竹、蚕桑、果蔬等主导产业的单产和效益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黄山市茶园单位产值仅18570元/hm2,而福建安溪、云南普洱等地的茶园单位产值已达到4.5万~9万元/hm2。
根本在于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抗灾能力差。
为此,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投资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与此同时,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农民增收致富。
3.5创新体制机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物产资源和文化资源,是黄山市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利条件和优势,要充分利用和发挥。
近年来,黄山市各地坚持从黄山实际出发,全力组织实施了茶叶“双十”工程、农业产业化”125”行动,养殖业451工程、林业提升工程和乡村旅游发展工程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茶叶产值达到8.7亿元,连续5年每年净增1亿元,拥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达28亿元,乡村旅游收入41亿元。
这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做法,建议继续加以坚持。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农民增收新的动力源。
重点是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为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创新农业保险机制,努力减少自然灾害等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创新农村经营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农村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
4结语促进农民增收,要从黄山市的实际出发,既要立足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1]李玉杰,刘志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创业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88-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