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石诗的“花”意象
古诗中花的意象
古诗中花的意象在古诗中,花被诗人赋予各种意向,或傲气、或高洁、或隐忍、或富贵。
1、梅花古代,人们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前,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称其为“花魁”。
梅花象征着坚毅高洁。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香气飘散,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齐己《早梅》:“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深雪中梅花傲然独放2、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的,却不为淤泥所染,象征志趣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外在的修饰来象征内在的修养,以此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新准则和儒家君子人格的象征。
白居易《感白莲花》:“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贏。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以白莲花的遗世独立来喻自己不屈的人格。
3、菊花临秋而开,凌冰傲霜;淡泊名利,不求闻达。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4、桃花桃花的花朵不大,其淡淡的粉桃红色,总是給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
自古以来,桃花象征阳春、愛情与婚姻。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众芳归隐后,桃花方始盛开,给人以美好的延续。
刘灏《广群芳谱》“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隐喻了美好的爱情和对生活的向往。
例说意象含义【精选】
例说意象含义1、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一一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 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 望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一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一望月思 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磧(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一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 情。
3、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 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一一西安霸陵桥的 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 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一一笛声中《折 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
《折杨柳》 为伤春叹别的内容,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誓斩楼兰王, 为国立功,雄快有力,慨当以慷。
4、 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 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 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一一春风十里,十分繁 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梅花意象解释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古代梅花意象的鉴赏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备受推崇的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诗词歌赋中绽放了千年的芬芳。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花卉,更是文人墨客情感与志向的寄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梅花的自然之美首先令人陶醉。
它在严寒的冬季独自绽放,花朵娇小玲珑,花瓣粉嫩或洁白,花蕊纤细而娇艳。
其形态优美,枝干苍劲有力,曲折多姿,或横斜而出,或挺拔向上,给人以一种坚韧而又婉约的美感。
这种自然的美丽成为了诗人描绘和赞美的对象,也为梅花意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诗词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
它于寒冬中傲雪凌霜,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
这种坚韧和独立的精神,被诗人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寥寥数语,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墙角默默绽放,不畏严寒的坚韧姿态。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通过描写梅花即使凋零飘落,化为泥土被碾作尘埃,依然散发着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借梅自喻,抒发自己虽遭遇坎坷但坚守志节的决心。
梅花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
在寒冷的冬日,大多数花卉都已凋零,唯有梅花独自盛开。
这种孤独的姿态,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在梅花的陪伴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愈发深沉。
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描绘梅花稀疏的影子和清幽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
梅花还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它的花朵洁白无瑕,不染尘埃,香气清幽淡雅,不事张扬。
因此,梅花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纯洁品质和高雅气质。
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梅花置于冰雪之中,突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之美。
苏轼的《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用“玉骨”和“冰姿”形容梅花,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高雅姿态。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化符号。
以草木入诗而成为艺术的意象中,梅花内涵最丰富,而且文化影响也是最深的。
古代诗人们借助对梅花特点和形象的传神描绘,生动细致地展现了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感情,传达出自己的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梅花落》宋·鲍照),梅开之时的苦寒,反衬出寒士的清高、孤寂、独立不群、倔强忍耐的峻洁人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王安石),梅生之地的偏远,象征名士失意后,尽管冷落、潦倒,但仍独立自由、超凡脱俗、骨气高拔的精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梅花枝干的疏淡,正与隐士避世淡泊、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的人生追求相一致;“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梅花气息的馨香、清幽,展露的是文士甘于寂寞的雅致和脱俗,是对自己芳名远播的自信。
除了上述这些源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意象内涵外,古代诗人还常常借助梅花意象来相思寄情、思乡怀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故乡的眷恋,这种内涵似乎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探析、解读。
笔者认为,诗歌意象内涵的起源与形成,必定缘于对意象的物态描摹和生物习性(或物理特性)的分析,并与历史背景相适应,逐步融注了文化积累和义理引伸,最终达到内涵意义的成熟与稳定。
寄情相思、思乡怀远,应该是梅花意象最早的内涵,它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中的“风”部“召南”《摽有梅》一章,虽有对梅的描写,但很难说有什么艺术意象上的引申;“《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
整个汉朝,除了汉赋中有几篇写到梅花之外,几乎是梅诗的空格,到了魏晋时期,梅花才逐步进入诗人的视野。
真正让梅花走入诗歌并赋于它寄情思乡意蕴的,应当是南朝刘宋时期陆凯的《赠范晔诗》。
王安石十首咏物诗
王安石十首咏物诗引言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诗人,他的作品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咏物诗。
王安石十首咏物诗,是他创作的一组描写各种物体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作以精炼、凝练的词句,展示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和解读这十首咏物诗,并深入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意义与美感。
一、鹧鸪天(一)1. 描述北风吹雪一日寒,蓬莱宫阙若为残。
禁烟离火三春屋,却忆江头初试弹。
2. 解读这首诗是王安石咏物诗中的一首。
诗中描绘了冬天北风吹雪的寒冷景象,并以离火为主题,表达了王安石对离火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词句,将冰冷的北风和离火的温暖形成强烈的反差,以突出对离火的情感表达。
二、鹧鸪天(二)1. 描述渐举弓鸣雁落空,江冰初解鹧鸪飞。
犹吞凡骨酬仙草,横识邻鸡不语鸡。
2. 解读这首诗以对鹧鸪的咏叹为主题,表达了王安石对鹧鸪灵巧飞行和高雅风姿的赞赏与钦佩。
诗中作者运用精准的比喻,将鹧鸪的飞行与高尚的品性相联系,通过”不飞则已,飞则翔;不鸣则已,鸣则哇”的对比,强调了鹧鸪的高雅之美。
三、鹧鸪天(三)1. 描述饱飞红叶林阴尽,却见寒波入砚稜。
高才却疑僧自画,共颂停征度德程。
2. 解读这首诗是王安石咏物诗中的一首。
诗中描绘了秋天红叶飘落和冷波进入砚台的画面。
王安石借景抒怀,为读者展示了秋天的风景。
通过”饱”、“飞”、“红叶”等词语的运用,将秋天的美景和鹧鸪的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四、鹧鸪天(四)1. 描述女童卖药声徒噪,锦屏分没话沈毛。
九字不诗斯可说,文星汲引古丝鍼。
2. 解读这首诗以对女童卖药的场景描绘为主题,通过对女童卖药的描写,表达了王安石对女童辛勤劳动和节俭奉献的赞颂。
通过”女童”、“卖药”、“锦屏”等词语的运用,将女童的形象和她的劳动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融入了对于劳动价值和勤劳精神的思考。
五、蓴饭鹧鸪天1. 描述溪木结花映草芳,凭栏对夕各西翔。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近⼏年语⽂中⾼考都新增了⼀种新题型——诗歌鉴赏。
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初中学⽣⽽⾔,难度不⼩。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进古典诗歌?⾸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的意象纷繁复杂,⼀下⼦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频意象”,帮助学⽣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拟就⼏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解读。
⼀、“柳”的意象1、“柳”、“留”⼆字谐⾳,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
”⼏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燕”的意象1、燕⼦因结伴飞⾏⽽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独⽴,微⾬燕双飞。
”展⽰了词⼈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既暗⽰了乌⾐巷往⽇的繁华,⼜袒露了诗⼈⾯对今昔变化的⽆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的感慨和忧伤。
三、“⽔”的意象1、因⽔的柔和清冷,常⽤⽔⽐喻⽉⾊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从侧⾯反映了封建时代妇⼥的悲惨命运。
2、因⽔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喻愁。
如李⽩的“抽⼑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盾不可调和⽽产⽣的烦忧和愁苦。
四、“⽉”的意象1、明⽉蕴涵边⼈的悲愁。
《诗经》花意象浅析
《诗经》花意象浅析王安石(1012-1086 年)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元丰三年(1080)受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谥号“文”,故亦称荆公、舒王、王文公、王临川。
王安石一生从事政治、学术、文学的时期,是北宋王朝逐渐陷于贫困弱境的时代。
王安石作为北宋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启了一代风气的诗坛宗匠,是宋诗发展一代面目的成就者。
欧阳修曾用“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①,高度赞誉了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高度评价王安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顾即以文学论,则荆公于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中,固已占最高之位置矣”②,对其诗歌的评价尤为甚高,“荆公之诗,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
在中国文学史上,其绩尤伟且大,是又不可不尸祝也。
”③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上用力甚勤,笔者据《临川先生文集》与《王荆文公诗笺注》统计,现存诗歌共有一千六百五十二首,可见其诗作十分浩博。
宋代诗家勇于创新,宋诗继唐之后,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推向新的发展天地,创造出有别于唐诗的独特风韵,表现出与唐迥异的宋调。
诚如明代胡应麟《诗薮》云:“至介甫创撰新奇,唐人格调,始一大变。
”④近年来学界也多关注王安石诗歌,据《宋代文学研究·王安石研究》一文可知,当今学界对王安石诗歌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如下三个方面:“王荆公体”研究、荆公体的源流以及一些具体作品的辨说。
学界在王安石诗歌研究上涉及到意象时未能将其作为整体的一个理论地系统加以阐释。
故此,笔者将把王安石诗歌“意象”,作为研究主体,对王安石诗集中的“意象”进行详尽地分析梳理,探索其主要诗歌意象与诗境、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的关系,从侧面进一步展示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风韵。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王安石一生诗作颇丰,学界不乏对其诗歌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王安石的研究逐渐深入,有专著,更有大量的期刊论文。
现将已有研究成果简要梳理如下。
论王安石诗中的“松”“竹”意象
论王安石诗中的“松”“竹”意象作者:张晓凤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8期摘要:王安石诗歌以自然意象为主,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群,在近150篇作品的树意象群中,“松”“竹”意象复现率最高。
诗人借“松”“竹”意象,表达了他的用世之志或出世之怀,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或淡泊、平和、适度的超然世外的心境。
两种截然不同的“松”“竹”意象的阐释,不一样的两种生活态度,却无不对生命充满着无限的深情,无不生动地反映出了诗人蓬勃、激昂、真实的人生境地。
关键词:王安石松竹意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1](P2690)他的诗歌创作卓然诗坛,自成一体,成为北宋独树一帜的文学家,开一代风气的诗坛宗匠,成就了宋诗发展的一代面目。
欧阳修在《赠王介甫》一诗夸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2](P1475)据(宋)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统计,王安石现存诗歌一千六百余首,涉及“松”“竹”意象的诗篇一百五十余首,约占诗集的十分之一,且只是单咏“松”“竹”意象类的诗作,也是较多的。
笔者试图从王安石诗中“松”“竹”意象出发,从侧面探究“松”“竹”意象与诗歌艺术特色、意境营造、人生态度的表达等内容之间的关联。
古往今来,“松”“竹”意象一直受到中国文人雅士的钟爱。
松竹经冬不凋,不畏霜雪的特性,迎寒傲立,不随众木凋零的高贵硬气历来被吟咏。
松、竹乃诗歌的源泉,自《诗经》:“瞻彼淇奥,绿竹琦琦”[3](P28)(《卫风·淇奥》);“楼掩竹竿,以钓于淇”[3](P31)《卫风·竹竿》);“山有桥松,限有游龙”[3](P42)(《郑风·山有扶苏》);“如竹苞矣,如松茂矣”[3](P98)(《小雅·斯干》)至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P110)(《论语·子罕》)。
竹之修长细圆,刚柔并济,淡雅色泽;松之根老枝扎,吟风振雪,苍翠青葱最适于表达诗人们迂回曲折、委婉含蓄的情感,或超然物外、潇洒绝尘的情怀。
水中影--王安石咏花诗的观看视角与禅喻美学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st Yunnan University 第28卷第4期2019年12月Vol. 28 No. 4Dec. 2019水中影——王安石咏花诗的观看视角与禅喻美学李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210097)摘 要:王安石的咏花诗中有许多写到“水中影”,营造出迷离而唯美的意境。
后人多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来形容王安石的诗歌的不可捉摸和难以寻绎。
欣赏王安石的诗作,从好用对句到描绘水中倒影的诗句,这些细微的特征似是作者习佛悟禅渐渐深入其生命进程,而对“水中影”如此细小又专一的观看方式,成为王安石一种独 有的审美观,使其诗句于精炼之外,还增添了某种距离与想象的美好。
透过观看方式的探索,发现从六朝中齐梁 诗人开始将这类可以作为佛教象征幻化的事物当作写作对象,刻意留心于自然界现象的审美角度,让“诗”构成 一种追求如真似幻的唯美风格。
此外,诗歌中对“镜花水月”等佛学譬喻加以诠释运用,可以衍生出文学美感。
从王安石咏花诗中“水中影”这一细节阐发,有利于探究宋人对于荆公诗最真切的印象,追溯王安石与佛教之间 的因缘。
也可说明是因其思维和观看方式的变化,王安石才能创作出许多清新脱俗、深婉不迫的好诗。
关键词:王安石;“水中影”;视角;禅喻写作缘起寺院空间与佛教义理不仅为王安石带来心灵上的安顿与思维模式的抽换,更影响他观看事物和书写景物的方式,例如《法云》一诗:法云但见脊,细路埋桑麻。
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於草。
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王安石写往法云寺所见的风景,当他将视线置放与泉水与花之时,亦察觉到倒映于水面之上的衰槁人影,此水中倒影似乎与佛教“镜 花水月”的譬喻有关,发现王安石经常特意描 写水面倒影的人,自宋代即有许8H 《彦周诗话》:“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 明河,迢迢藕花底。
‘又《桃花诗》云:'晴 沟春涨绿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舰。
试述王安石的诗境诗艺特色。
试述王安石的诗境诗艺特色。
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作常常被归为"诗境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对王安石诗境诗艺特色的论述:1.注重实事与人民生活:王安石的诗作力图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关注政治、经济和农田水利等实际问题。
他以朴实的语言环绕人民的疾苦和生活琐事,通过对这些实事的张扬,表达他对民生的关切和改革的决心。
2.追求真实和自然:王安石的诗作致力于追求真实和自然。
他以朴实的诗风、简练的句式和明确的意境,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注重描写自然景物,以自然的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追求自然真实的境界。
3.强调思辨与哲理:王安石的诗作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进行思考。
他常常把生活琐事与哲学思考相结合,展现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4.修辞手法独特:王安石的诗作运用了许多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他善于以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5.强调平民与价值观:王安石的诗作关注平民百姓,并展现对平民生活的理解与关怀。
他以正直、勤奋等中庸之道的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了质朴朴实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王安石的诗境诗具有注重实事、追求真实和自然、思辨与哲理、独特的修辞手法以及强调平民与价值观等特色。
他的诗作凝聚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王安石的诗境诗在北宋时期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王安石梅花解读
王安石梅花解读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的诗作《梅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梅花》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内容主要描述了梅花的特点和美丽。
诗中,王安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傲雪凌霜的形态和坚韧的品质。
梅花在寒冬时期盛开,凭借其坚强与美丽,成为了绝尘而立的佳人。
诗人借助梅花的形象,展现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寄托了对理想的追求。
王安石梅花的解读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
首先,梅花作为冬季的花卉,具有坚强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象征着坚持和希望。
王安石以梅花喻人,表达了自己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其次,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绽放,给人一种宁静与美丽并存的感觉,反映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他借梅花之美,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中所描述的梅花的清雅和高洁,也可以理解为王安石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他追求的是内在修养与外在的美丽相结合。
王安石梅花的解读也可以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
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通过细腻而准确的词语表述出梅花的美丽与特点。
这种诗人通过花卉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被称为“花中起舞”。
王安石运用这种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传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总而言之,王安石《梅花》是一首富有意象和内涵的诗作。
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美丽,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坚持与希望的追求,对生活和理想的热爱,以及对内在修养与外在美丽的追求。
这首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人的喜爱和赞赏。
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点
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点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以其凝练的表达、以及运用了抒情、象征、寓言和诙谐等手法著称,文字朴素而富有技巧,给人以细腻而精神抒发,在宋人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善于运用抒情手段,以生动神灵的语言表达情思之深。
他细腻地描述了写景的景物,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在情思的流泻中豁然开朗。
其次,王安石的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象征和寓言的手法,能以干练的文字展现象征的意象,藉以达到深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飘渺而具有哲理意味的感受。
此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中在表达上也注入了讽刺和诙谐,用贴切的文字嘲弄虚伪情感,在诙谐中暗藏着真正情感,使诗歌富有张力,令人回味无穷。
苦乐观
宋代诗人王安石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他的苦乐观,既有暗示消极的苦,同时也有表现积极的乐。
文章中大量运用象征的手法,以幽绰的文字来表达他的作品中消极和积极的双重审美。
王安石多次使用抉擞旁效与艺术引诸,将具有睿忆的内容转化为诗歌,使诗歌兼具消极和积极的寓意。
诸如《与江百川书》之类,将充满励志思想的歌词融入带有消极思想审美的诗句,使诗歌变得精彩而传神。
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王安石把消极和积极当作了一种恒久的苦乐观。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意象是诗人抒发情感、寄托思想的重要载体。
意象,简单来说,就是蕴含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诗人能够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传达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探寻那些常见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月亮,这一高悬于夜空的天体,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
它既可以象征团圆,当游子漂泊在外,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月亮也象征着美好和纯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将月亮比作白玉盘,展现出其纯净无暇的特质;同时,月亮的阴晴圆缺还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通过月的变化,感慨人生的无常。
柳树也是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因其“柳”与“留”谐音,所以常被用来象征离别。
古人在送别亲友时,常常折柳相送,以表达挽留之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在诗中描绘了清新的柳色,烘托出离别的氛围。
而在春天,柳树发芽,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曳,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桃花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生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艳丽的桃花比喻新娘的美丽和婚姻的美满。
同时,桃花盛开的景象也常被用来描绘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生活环境,表达诗人对宁静、美好世界的向往。
鸿雁,作为一种候鸟,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传递书信的使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借归雁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和对书信传递的期盼。
而且,鸿雁长途迁徙,飞行时队列整齐,也象征着团结和坚定的信念。
菊花因其在深秋时节依然绽放,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所以常被诗人用来象征高洁的情操和隐士的超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通过采菊的行为,展现出他远离尘世、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
梅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傲雪凌霜,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王安石梅花的读后心得
王安石梅花的读后心得【最新版3篇】篇1 目录1.王安石梅花读后心得2.梅花的特点与象征意义3.王安石对梅花的评价与感悟4.梅花对王安石及其作品的影响篇1正文一、王安石梅花读后心得王安石的《梅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简洁、深情的描绘,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王安石对梅花的热爱和赞美。
二、梅花的特点与象征意义梅花是一种高雅、孤傲的花卉,它代表着坚韧不拔、高洁、坚强和忠贞。
在寒冷的冬季,梅花傲然挺立,散发出清香,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象征。
三、王安石对梅花的评价与感悟在《梅花》这首诗中,王安石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独特感受。
他认为梅花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一种孤傲、坚韧不拔的形象,体现了王安石的性格特点。
同时,他也认为梅花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种高洁、坚强的形象,体现了王安石的道德品质。
四、梅花对王安石及其作品的影响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影响了他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他作为文化名人的形象。
同时,这首诗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的精神象征意义。
篇2 目录一、引言1.引出王安石的《梅花》诗2.介绍王安石及其代表作品二、背景介绍1.介绍王安石及其政治思想2.描述北宋社会背景及其改革运动三、诗文分析1.描述《梅花》诗的内容和意境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3.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四、读后感悟1.探讨《梅花》诗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2.分析诗歌中的思想价值和对现代社会的意义3.总结读后感和反思篇2正文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梅花》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和个人情感,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对于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梅花》诗中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的“雪后燕山,瑶池琼楼”象征着理想的境界,而“梅”则代表着高洁、清雅的品质。
《梅花》古诗解读
《梅花》古诗解读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象征,常常被用来表达坚强、积极、刚毅的品质。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的笔下,梅花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寄托情感和追求理想的象征。
著名的古诗《梅花》正是以这样一种象征性意义,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歌颂。
本文将对《梅花》这首古诗进行深入解读,揭示其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梅花》是唐朝诗人王安石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是继杜甫、白居易之后,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梅花》这首诗作于唐代时期,正值王安石任官宰相期间,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更是王安石思想的集中体现。
诗的开篇便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里的梅花虽然在严寒的冬天开放,但因其香气独特,让人远远就能感受到,与雪景相辅相成。
这种悄然绽放的清雅,与王安石主张的新政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他渴望改革,倡导变革,正如梅花在寒冷的冬日中敢于开放一样,他希望振兴国家。
接下来,诗人又以自然的景象写出了对梅花质朴、坚毅的赞美:“近水花先发,向阳枝疑似。
冰雪凌其上,温馨故自低。
”近水的梅花先开放,朝阳下的梅花看似如枝一般坚韧。
即使在冰雪覆盖下,梅花仍能坚守自己的骨气,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
这与当时王安石改革的情景如出一辙。
他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力,但他坚持改革,在寒冷冰雪中不畏艰难,不向逆流而动。
诗的末尾,王安石情不自禁地感慨:“闻道故林鸟,应须旧处栖。
”这一句起初让人感到些许伤感,但也正是在这个瞬间,王安石的志向和情感完美地融入到了这首诗中。
他希望像梅花一样,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和信仰,不论风雨与寒冷,都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扎根,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通过对《梅花》这首古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助梅花的意象,传递了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的赞美。
正如梅花在严寒的冬天中开放,勇敢地面对挑战,展现出了自己的美丽和芬芳一样,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革来使国家繁荣昌盛,不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难,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王安石诗家语
王安石是一位著名的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他的诗歌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家语”的代表之一。
王安石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山水、田园、边塞、送别等方面。
他的诗歌语言平实,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篇中很少有生僻的字词和难懂的意象,但却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总之,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诗家语”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常见意象
古诗常见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着特定的象征义。
比如:枫叶,就代表着凄凉、悲伤;松,代表着孤独、傲岸;柳,代表着别离、相思……这些千姿百态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某种情感或者理想,让读者通过这些意象深刻地领悟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
“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高洁、坚强的象征。
宋代诗人王安石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之诗,我们似乎也只能在冬季欣赏到她那傲然风霜、俏丽脱俗的身影。
其实,梅花并不只属于冬天,在一年四季的轮回里,梅花都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
而人们更是将梅花视为吉祥、高尚、纯洁的象征,许多关于梅花的成语或典故,都蕴含着这个意思。
“兰”有幽香之意,素有“君子之香”美誉。
南朝梁武帝萧衍《咏兰》诗曰:“秋兰被长坂,绚素呈芳枝。
”“兰”又是“高尚”、“美好”的象征。
唐代元稹《古决绝词三首》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其中“难为水”、“不是云”都是比喻爱情的“始乱终弃”或“变心无情”,虽经海枯石烂、沧海桑田仍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观念,已经深入民间。
至今人们还把像兰花一样纯洁、高尚的女子称为“人如玉,心如兰”。
“松”有独立不改、坚贞挺拔的精神。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赞美张巡曰:“卒史陈喜曰:‘公之忠,可谓仁且智矣。
’退而具疏,以闻于朝。
帝感公之忠,曰:‘张巡得无逼君耶?’…卒不问。
”对张巡死守睢阳,城破之日与士兵共存亡的精神和行为大加赞赏。
人们甚至将“松”视为崇高、坚贞、有气节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黄山松、迎客松都是广受推崇的名松。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甚至还是坚贞、刚毅、正直的标志。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松树的敬仰,也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
宋人林逋“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给予了诗人精神的慰藉;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让诗人看到了生命力旺盛的春天。
而如果要用最贴切的一个词来形容莲,那应该是出淤泥而不染了吧。
李白《古朗月行》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王 安石 诗 的 “ 花" 意 象
张 晓 凤
( 四川师 范大 学 文学 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8 )
摘要 : 王 安 石 诗 多吟 咏 花 卉 之 作 , 其“ 花” 意 象 内涵 丰 富 。 诗 人 对 “ 花” 意 象, 观察细致 , 穷尽 其 貌 , 体 物细微 , 言及巧妙 , 运用 各 种 表 现 手 法状 花 开 之 貌 , 拟 花 著之 态 , 写花谢花飞之景 , 使 其 诗 中“ 花” 尽 态娇 妍 、 争新斗艳 。 同 时诗 人 也 以 花 造 境 , 借花传情 ,
“ 花” , 大致可分两类 : 一 类 是 泛 指 生 长 于 自然 界 的
袅” ( 《 酬 吴 仲庶 小 园之句 》 ) 、 “ 月移 花影 上栏 干 ” ( 《 夜直 》 ) 、 “ 花 枝 到眼 春相 映 ” ( 《 出城 访 无 党 因宿 斋
能 开花 可 供 观赏 的植 物 ,可 以 叫 出名 的 常见有 “ 荷 花” ( 又有 “ 芙蓉” 、 “ 藕花” 、 “ 芙蕖 ” 、 “ 莲花” 等 别名 ) 、 “ 梅花” 、 “ 菊花” 、 “ 兰花 ” 、 “ 桃花” 、 “ 丁香 ” 、 “ 桂花 ” 、 “ 海棠” 、 “ 杏花” 、 “ 杨花” 、 “ 梨花 ” 等: 不 常见 比较 特
别 的有 “ 金沙花” . “ 辛夷 花 ” ; 另 一 类 是 存 在 于现 实
馆》 ) 、 “ 春残 叶 密花 枝少 ” ( 《 晚春 》 ) 等等 。
此 外诗 人 更 赋予 “ 花” 意象时间 、 色彩 、 地域 、 形
态、 种 类 等各 个 方 面 的特 性 而显 得 格 外 鲜 明 。 如: 二 月花 、 晚花 、 早花 、 春花 、 红花 、 白花 、 黄花 、 紫花 、 蓝
“ 花” 意象 出发 , 从侧 面探 究 “ 花” 意象 与诗 歌艺 术 特
色、 意 境 营造 、 思想 感情 等 内容之 关 联 。
一
( 《 楚天 》 ) 等等。 也 有花 蕊 、 花气 、 花萼 、 花影 、 花 枝 等
意象 出现在 王 安 石诗 中 , 如“ 心怜 红 蕊 与 移栽 ” ( 《 次
“ 雪花” 。 其 中大 部 分 为带 ‘ ‘ 花” 诗句 , 如“ 始觉 看 花 是
去年” ( 《 春 风》 ) ①; “ 一 陂 春水 绕 花身 ” ( 《 北 陂杏 花 》 ) ;
“ 花” 专 门 吟咏 , 如《 次 韵 杏 花 三首 》 《 杏花》 《 北 陂杏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4 — 1 0 [ 作者简介] 张 晓凤 ( 1 9 9 0 - ) , 女, 四川 自贡人 , 四川师 范大 学文学 院硕 士生 ; 研究 方 向 : 唐 宋 文学 。
借花 明志。
关键词 : 王安石 : 诗歌 : 花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5 3 4 8 ( 2 0 1 5 ) 0 5 — 0 0 1 4 — 0 4
王安 ; i  ̄( 1 0 2 1 — 1 0 8 6 ) , 字介甫 , 晚 号半 山 。 他 的诗 歌创作在北宋诗坛卓然 , 自成 一 体 。 现存 诗 歌 一 千
“ 江 花脱 晚 红 ” ( 《 江 上》 ) 、 “ 绿 阴 幽草 胜 花 时 ” ( 《 初 夏 即事 》 ) 、 “ 春风 取 花 去 ” ( 《 半 山春 晚 即 事 》 ) 、 “ 空 花 根 蒂难 寻 摘 ” ( 《 北 窗》 ) 、 “ 细 数落 花 因坐 久 ” ( 《 北 山》 ) 、 “ 台废 冶花 繁 ” ( 《 回文 四首 》 其 三 ) 、 “ 无 数 蜜蜂 花 上 飞” ( 《 城东 寺 菊 》 ) 、 “ 想 衔 杯酒 问花 期 ” ( 《 筹思亭》 ) 、
①本文所引王安石诗, 皆出 自李壁《 王荆文公诗笺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1 0 年版。
一状花之开放绕北山暮归示道人柘冈定有辛夷发送颜珍亭梅放蕊尚娇香次韵徐中元咏梅二其一山坡处处梅沟港榴花次第开题何氏宅园亭今日几荷开山鸡其三花发人少知山鸡其四眼前花发即欣然发是归期遇雪南枝岁晚亦花开雪中游北山呈广州使君和叔同年花复开晚花亦开山坡处处梅榴花次第开诗人笔下百花溢彩花气娇香花发妖娆各种花开者信脉脉红蕖靓示宝觉枝条绿烟花如雪春日晚行风吹宿雾山花鲜送春寿酒白马上转韵娇梅过雨吹烂漫次韵和中甫春日有感陂梅弄影争先舞次韵平甫甫村墅春日次韵酬宋妃六首上林花气欲飞浮祥云杏花和暖风脉脉红蕖烂漫山花宿雾花鲜娇梅过雨陂梅弄影杏花暖风雪白杨花花气飞浮诗人摹拟花之百态红绿交映色香通感小景特写精致而不失雅丽
王安石诗歌题材广泛 , 包罗万象 , 涉 及 社 会 生
活、 自然 风 物各 个 方 面 。 “ 花” 是 王 安石 诗 中 常见 意
象, 在 现存 一 千六 百 多首 王 安 石 诗 中 , 涉及“ 花” 的 诗 篇 近 三 百 首 ,约 占诗 集 的 1 / 5 。 王 安 石 诗 中 的
、
诗 中“ 花” 意 象 综括
韵 杏 花 三 首》 其 二 ) 、 “ 山 白梅蕊 长 ” ( 《 饭祈泽寺》 ) 、
“ 花气人 钩陈” ( 《 拟 和御 制 赏花 钓 鱼 》 ) 、 “ 寒 垣 花 气 欲飞浮” ( 《 寄吴冲卿二首》其二 ) 、 “ 红 萼 青 跗 定 满 林” ( 《 次御河 寄城北会 上诸友 》 ) 、 “ 花 影 隙 中 看 袅
花、 岸花 、 山花 、 江花 、 野花 、 檐花 、 残花 、 飞花 、 落花 、
生 活 中的类 似 于 “ 花” 的事 物 , 比如 “ 雨花” 、 “ 江花” 、
飘花 、 余花 、 幽 花 等等 。 其 中直 接 带 花 的诗 达 三 百 多
首, 具 体 有 所 指 的花 二 十 几 种 . 有 的 篇 章 甚 至 是 对
“ 深 树冥冥 不见花 ” ( 《 出郊 》 ) 、 “ 花 底残红漫 不收 ”
六百余首 。 在 同 时代 的诗 人 中 , 涉及“ 花” 的诗 篇 近
三百 首 , 约 占诗 集 的 1 / 5 , 且 只是单咏 “ 花” 类 的 作 品 , 比重 也 是 十 分 大 的 。笔 者 试 图 从 王 安 石 诗 中
2 0 1 5年 5月
韶关学 院学 报 ・社会 科学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o g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Ma v . 2 01 5 Vo 1 . 3 6 No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