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二(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试题型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试题型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试题型平面图形认识(二)考点:平等线条件与性质,图形平移,三角形的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条线段(角平分线、高、中线)作图及有关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

1、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2、如图,AB∥ 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 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 EFG=72°,则∠ EGF的度数为()72°D.108°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 2 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4.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若该三角形第三边长为奇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5、小明从点A向北偏东75°方向走到点B,又从点B向南偏西30°方向走到点C,则∠ ABC的度数为 ______ ;6、解答题(1)请把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DE∥ BC,BE平分∠ ABC.求证:证明:因为BE平分∠ ABC(已知),所以∠ 1= ____ ().又因为DE∥ BC(已知),所以∠ 2= ___ ().所以∠ 1=∠ 3().7、如图:已知CE平分∠ BCD,DE平分∠ADC,∠1+∠ 2=90°,求证:AD∥CB练习:1、如图,不一定能推出a//b 的条件是:A .13B.24C.14D.231802、下列命题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③直角都相等;④ 等边对等角。

它们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3、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70°,则∠ DAE =8.已知:在同一平面内,直线 a ∥ c ,且直线 a 到直线 c 的距离是 3;直线 b ∥ c ,直线 b 到 直线 c 的距离为 5,则直线 a 到直线 b 的距离为.9、(1) 已知:如图,点 CD,AB,AC,BC 在同一直线上, DE ∥ BC,∠ 1=∠ 2.求证:AB ∥ EF,∵ EC ∥ FD (已知 )∴∠F=∠ ___ ( _____________ ) ∵∠F=∠ E (已知 )∴∠ __= ∠ E ( ____________ ) ∴ ___ ∥ ___ ( _______________ )第 9 题(2) 你在 (1) 的证明过程中用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 ?10、解答题:( 1)如图, A50, BDC70,DE ∥BC ,交 AB 于点 E ,B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求 BDE 各内角的度数.2)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已知:如图 ADBC,EFBC,12, 求证:DG ∥ AB 证明: ADBC,EFBC (已知)EFBADB90()EF ∥AD ()A .因为∠ A +∠D = 180°,所以 AD ∥ BCB .因为∠C +∠D = 180°,所以 AB ∥ CDD .因为∠ A +∠ C = 180°,所以 AB ∥ CD 第 3题第 4题4. 如图,直线 l 1∥l 2,l 3⊥l 4.有三个命题:① 1390;② 2390;5. 6、7③ 2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只有①正确( )只有②正C )①和③正确(D )①②③都正确 如图,把矩形 ABCD 沿 EF 折叠,点 A 、 B 分别 落在 A ′、B ′处.A ′ B 与′AD 交于点 G , 若∠ 1=50°,则∠ AEF=()第 5题A .110°B .115°C . 120°D . 13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54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如右图,在△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高, AE 平分∠ BAC ,∠ B = 421BAD()12又12 (已知)F DCDG∥AB11、如图,在△ ABC中,.∠ABC与∠ 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 A1;∠ A1BC与∠ A1CDA1A2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 A2;??;∠ A2010BC与∠ A2010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11,得∠ A2011.根据题意填空:1 )如果∠ A=80°,则∠ A1=°.(4 分)2 )如果∠ A=,则∠ A2011=.直接用代数式)ABC0 2 cm 专业资料整理用A.0B. - 2C.- 2或 0D.-2、0、-15.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由氢原予和氧原子组成的,其中氢原子的直径为 0.0000000001m ,把这个数值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已 知 ∠1 +∠2=幂运算考点:1=同底数学幂相乘、相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式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认识和比较2. 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3.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4. 整数的四则运算5. 分数的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6. 数的乘方和乘法运算律7. 简单的代数式二、比1. 比的定义和性质2. 比例和比例的性质3. 比例中的四则运算4. 百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5. 比例的应用三、形状与运动1. 平面图形:点、线、面、角的基本概念2. 直线与角3.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4. 平行线与它们的性质5. 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6. 圆的基本性质四、数据和图表1. 数据收集与整理2. 图表的读取和分析3. 表格的制作和应用4.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图的绘制5. 常见统计图形的分析五、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2. 代数式与方程式的应用3. 做运算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六、正比例与反比例1. 直接比例与反比例2. 比例线性方程和反比例函数图形的认识3. 比例线性方程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七、整式的加减1. 代数式的加减法则和乘法法则2. 积的分配率和提公因式3. 化简代数式八、三角形的面积1. 三角形的面积及其性质2. 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相似三角形与面积的计算九、数与式的应用1. 问题的变式及解法2. 数与式的应用问题3. 代数方法解决应用问题十、数据和不等式1. 数据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2. 数据的分析、预测和预测误差3. 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____年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如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七年级数学是学生初步接触中学数学的一年,主要内容包括整数、分数、小数、代数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和绝对值。

2. 整数的大小比较及表示:同号相加取绝对值、异号相加取较大数的符号。

3. 整数的加法、减法: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定义和计算。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 F”型;内错角是“ Z”型;同旁内角是“ U”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a b c a b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 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 )?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

a n指将a自乘n次(n 个a相乘)。

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 的n 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 ,当m,n为正整数时,有am?a n=a m+n(同底数幂相乘, 底数不变, 指数相加) am÷a n=a 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 指数相减)(a m)n=a mn(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 n a n(积的乘方, 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 ≠0)(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0 次幂等于1)a-n=1/a n(a≠0)(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 < 10), 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复习知识点:1. 乘方的概念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相同符号的两个数相加或相乘保持符号不变,不同符号的两个数相加或相乘要记住结果的符号。

二、图形的认识与运算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包括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以及平行线、垂直线等性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使用图形的性质进行运算和证明。

三、比例与比例方程比例是相等的比的意思,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可以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求解未知数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学会了建立比例方程,通过比例方程求解未知数。

四、百分数的认识与运用百分数是百分之一的意思,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学会了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和分数形式,以及进行百分数的加减运算。

五、一次函数与图像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了解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

通过解析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我们可以画出函数的图像并进行函数相关计算。

六、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原理和应用。

在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未知边长和角度。

七、投影与立体图形我们学习了在平行投影下,平面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投影形状。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棱锥等,并学会计算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统计与概率统计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等。

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我们学习了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以上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规律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目录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第八章幂的运算2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3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4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4第十二章证明9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8226;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

an指将a自乘n次am÷an=am-nn=amnn=anana0=1a-n=1/an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整数记为a×10n 的形式,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复习知识点:.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苏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概述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有理数的绝对值- 有理数的科学计数法2. 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与多项式- 整式的加减运算- 整式的乘法运算- 整式的除法运算- 因式分解3. 线性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认识- 平行线与垂线- 平行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 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2. 图形的变换- 平移- 旋转- 轴对称3. 角与相交线- 角的度量与比较- 角的和差- 垂直与平行线的性质- 相交线的性质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统计调查-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 概率的初步认识- 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解题方法与技巧1. 解题策略- 分析问题- 寻找规律- 归纳总结2. 技巧应用- 代数运算技巧- 几何证明技巧- 不等式解题技巧以上是苏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应用来加深理解。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统计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 b c a b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第八章 幂的运算幂(power )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 指将a 自乘n 次(n 个a 相乘).把a 看作乘方的结果, n n 叫做a 的n 次幂.对于任意底数a ,b ,当m,n为正整数时,有:a •a=a(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 n m+n a ÷a=a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m-n m n (a )=a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m n mn(ab) =a a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n n n a =1(a ≠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0 a =1/a (a ≠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 次幂的倒数)-n n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 a×10 的形式(其中 1≤|a|<10),这种 n 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复习知识点:1.乘方的概念: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n 中,a 叫做底数, an 叫做指数.2.乘方的性质:★(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第九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一、整式乘除法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 ·bc =(a·b)·(c ·c )=abc =abc 5 2 5 2 5+2 7★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 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 .本质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a+b)(m+n)=am+an+bm+bn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a+b)(a-b)=a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积的 2倍.(a+b) =a +2ab+b 2 (a-b) =a -2ab+b2 2 2 2 2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因式分解方法:1、提公因式法. 关键:找出公因式公因式三部分:①系数(数字)一各项系数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 定另一因式.需注意,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 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注意: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 的系数是正的.2、公式法:①a -b =(a+b)(a-b)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a 、2 2 b 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 ±2ab+b =(a±b) 完全平方两个数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2 2 2 的积的 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③x -y =(x-y)(x +xy+y ) 立方差公式3 3 2 2 3、十字相乘:(x+a)(x+b)=x +(a+b)x+ab2 因式分解三要素:(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添括号法则:如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如括号前是负号各项都得改 符号.用去括号法则验证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 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在现实情景下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或“≤”),“>”(或“≥”)等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要点诠释:(1)不等号的类型:“≠”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两个量谁大谁小;(2)要正确用不等式表示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就要正确理解“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等数学术语的含义.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要点诠释:由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可以知道,当对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取一个数,若该数使不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就是不等式的一个解,我们可以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理解,一般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可将此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利用不等式的概念进行判断.3.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如:不等式x-4<1的解集是x<5.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要点诠释: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知识点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b ac b c , a c b c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 ,那么 基本性质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a b c cb ,并且c 0 ac bc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 ,那么 (或 ). 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a b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 b ,并且c 0 ,那么ac b c (或 ). c c要点诠释:(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的学习与等式的性质的学习类似,可对比等式的性质掌握;(2)要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中的“同一个整式”的含义不仅包括相同的数,还有相 同的单项式或多项式;(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如果 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 那么变化后将成为“<”;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4)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性质3,在乘(除)同一个数时, 必须先弄清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要记住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为 0.这样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要点诠释:(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单项式或多项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对比理解.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不同 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用“>”、“<”、“≥”、“≤”连接),一元一次方 程表示相等关系(用“=”连接).知识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 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 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 1.要点诠释:(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2)解不等式应注意: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③ 项时不要忘记变号;④ 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⑤ 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2.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在数轴上可以直观地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能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 解,它对以后正确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很大帮助.要点诠释: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1)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2)方向:大向右,小向左规律方法指导(包括对本部分主要题型、思想、方法的总结)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 要倍加小心)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 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 不等式变为 x a x a或 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 1.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 系数为 1 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 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具体做法(1)不含分母的项不能漏乘(2)注意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3)不等式两边同乘以的数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运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 括号内的项(2)如果括号前是“—” 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变号根据题意,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去括号均 可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通 常是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移项 移项(过桥)变号 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合并同类 项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ax b 或 ax b (a 0)的形式 式化为 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b 集为 x ;若 a(1)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2)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 的正负 性决定. 等式的解集为 x ;若系数化 1 a 0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x ;若 (3)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ax b 且 a 0,则不等式的解集为b x ; a4、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 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 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6、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0,则 x 是正数; (1) x (3) x (2) (4)x 0,则 x 是负数; x 0,则 x 是非负数; 0,则 x 是非正数; y 0 x y 0,则 x 小于 y ; (5) x (7) x ,则 x 大于 y ; ,则 x 不小于 y ; x(6)y x y,则 x 不大于 y ; (8) x 0 0 xy 0 0 ,则 x ,y 异号;(9) xy 或 ,则 x ,y 同号;(10) 或 y y x x (11)x ,y 都是正数,若 (12)x ,y 都是负数,若 1,则 x y ; 若 1,则 x y ;y y x yx 1,则 x y ;若 1,则 x y y第十二章证明教学目标: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2.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清真命题与定理的区别.3.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重点: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难点: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内容:1.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1)两直线相平行,内错角相等(2)两直线相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5)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通 常是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移项 移项(过桥)变号 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合并同类 项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ax b 或 ax b (a 0)的形式 式化为 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b 集为 x ;若 a(1)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2)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 的正负 性决定. 等式的解集为 x ;若系数化 1 a 0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x ;若 (3)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ax b 且 a 0,则不等式的解集为b x ; a4、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 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 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6、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0,则 x 是正数; (1) x (3) x (2) (4)x 0,则 x 是负数; x 0,则 x 是非负数; 0,则 x 是非正数; y 0 x y 0,则 x 小于 y ; (5) x (7) x ,则 x 大于 y ; ,则 x 不小于 y ; x(6)y x y,则 x 不大于 y ; (8) x 0 0 xy 0 0 ,则 x ,y 异号;(9) xy 或 ,则 x ,y 同号;(10) 或 y y x x (11)x ,y 都是正数,若 (12)x ,y 都是负数,若 1,则 x y ; 若 1,则 x y ;y y x yx 1,则 x y ;若 1,则 x y y第十二章证明教学目标: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2.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清真命题与定理的区别.3.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重点: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难点: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内容:1.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1)两直线相平行,内错角相等(2)两直线相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5)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通 常是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移项 移项(过桥)变号 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合并同类 项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ax b 或 ax b (a 0)的形式 式化为 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b 集为 x ;若 a(1)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2)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 的正负 性决定. 等式的解集为 x ;若系数化 1 a 0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x ;若 (3)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ax b 且 a 0,则不等式的解集为b x ; a4、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 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 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6、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0,则 x 是正数; (1) x (3) x (2) (4)x 0,则 x 是负数; x 0,则 x 是非负数; 0,则 x 是非正数; y 0 x y 0,则 x 小于 y ; (5) x (7) x ,则 x 大于 y ; ,则 x 不小于 y ; x(6)y x y,则 x 不大于 y ; (8) x 0 0 xy 0 0 ,则 x ,y 异号;(9) xy 或 ,则 x ,y 同号;(10) 或 y y x x (11)x ,y 都是正数,若 (12)x ,y 都是负数,若 1,则 x y ; 若 1,则 x y ;y y x yx 1,则 x y ;若 1,则 x y y第十二章证明教学目标: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2.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清真命题与定理的区别.3.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重点: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难点: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内容:1.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1)两直线相平行,内错角相等(2)两直线相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5)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苏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1.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 所有的负数都在0 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 小。

所有的正数都在0 的右边,即都比0 大。

因此负数都比正数小。

3.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4. 圆柱两个底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5. 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6.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S 侧=2πrh7.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即S 表=2πrh+2πr28. 圆的半径=周长÷2π圆的直径=周长÷π9. 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10.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πr2h11.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12.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πr2h÷313.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14.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5.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16.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7.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8.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19.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x×y=k(一定)表示。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

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

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复习知识点:1.乘方的概念: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熟悉行程、方案、数字等问题的解决方法;2. 进一步研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常见的一些等量关系(二)1. 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存贷款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利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利率×期数=本金×(1+利率×期数) . 年利率=月利率×12. 月利率=年利率×121. 3.数字问题已知各数位上的数字,写出两位数,三位数等这类问题一般设间接未知数,例如:若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则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10b+a .4.方案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常常需合理安排.需要从几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如网络的使用、到不同旅行社购票等,一般都要运用方程解答,得出最佳方案.要点诠释:方案选择题的题目较长,有时方案不止一种,阅读时应抓住重点,比较几种方案得出最佳方案.要点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用两个字母表示问题中的两个未知数;列:列出方程组(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答:写出答案.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问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解应该舍去;(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该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典型例题】类型一、行程问题【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409143 例7】1. 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甲地赶往乙地,如果他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迟到24分钟,如果他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可提前24分钟到达乙地,求甲乙【答案与解析】解:设规定的时间为x 小时,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y 千米. 则由题意可得:解得: 答: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140千米.【总结升华】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通过画“线条”图帮助分析,求解时应分清相遇、追及、相向、同向等关键词.举一反三:【变式】已知一铁路桥长10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车身过完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火车的速度及火车的长度.【答案】解:设火车速度为x m/s ,火车长度为y m .根据题意,得:601000401000x y x y =+⎧⎨=-⎩①②245060247060x y x y ⎧⎛⎫+= ⎪⎪⎪⎝⎭⎨⎛⎫⎪-= ⎪⎪⎝⎭⎩125140x y ⎧=⎪⎨⎪=⎩解得: 20200x y =⎧⎨=⎩答:火车速度是20m/s ,火车的长度是200m .类型二、存贷款问题2.(2015春•高新区期末)某公司向银行申请了甲、乙两种贷款,共计50万元,每年需付出4.4万元利息,已知甲种贷款每年的利率为10%,乙种贷款每年的利率为8%,则该公司甲、乙两种贷款的数额分别为多少?【答案与解析】解:设该公司甲、乙两种贷款的数额分别为x 万元、y 万元, 由题意得解得:, 答:该公司甲、乙两种贷款的数额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在银行存款准备金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的可贷款总量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例关系.当存款准备金率为7.5%时,某银行可贷款总量为400亿元,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8%时,该银行可贷款总量将减少多少亿( ).A.20B.25C.30D.35【答案】B类型三、数字问题3.小明和小亮做游戏,小明在一个加数的后面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和为242;小亮在另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和为341.原来的两个数分别为多少?【思路点拨】在后面多写一个0,实际就是扩大了10倍.两个等量关系为:10×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242;一个加数+10×另一个加数=341.【答案与解析】解:设原来的两个数分别为x 和y ,则:1024210341x y x y +=⎧⎨+=⎩, 解得2132x y =⎧⎨=⎩. 答:原来两个加数分别是21,32.【总结升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在后面多写一个0,实际就是扩大了10倍.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春•万州区校级月考)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为2倍,若交换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则所得新两位数与原数的和为99,则这个两位数是 .【答案】63.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依题意有,解得,10y+x=60+3=63.答:这个两位数是63.类型四、方案选择问题4.(2016•徐州)小丽购买学习用品的收据如表,因污损导致部分数据无法识别,根据下表,解决下列问题:(1)小丽买了自动铅笔、记号笔各几支?(2)若小丽再次购买软皮笔记本和自动铅笔两种文具,共花费15元,则有哪几种不同的购28元得出等式组成方程组求出答案;(2)根据题意设小丽购买软皮笔记本m本,自动铅笔n支,根据共花费15元得出等式m+1.5n=15,进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案与解析】解:(1)设小丽购买自动铅笔x支,记号笔y支,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答:小丽购买自动铅笔1支,记号笔2支;(2)设小丽购买软皮笔记本m本,自动铅笔n支,根据题意可得:m+1.5n=15,∵m,n为正整数,∴或或,答:共3种方案:1本软皮笔记本与7支记号笔;2本软皮笔记本与4支记号笔;3本软皮笔记本与1支记号笔.【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结合表格中数据得出正确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409144 例5】举一反三:【变式】联想集团某电脑公司有A 型、B 型、C 型三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 型电脑每台6000元,B 型电脑每台4000元,C 型电脑每台2500元,某市一中学计划将100500元钱全部用于从该电脑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脑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该校选择,并说明理由.【答案】解:设从该公司购进A 型电脑x 台, B 型电脑y 台, C 型电脑z 台,则可分3种情况考虑: ①只购进A 型电脑和B 型电脑,不符合题意,舍去,此方案不可取.②只购进A 型电脑和C 型电脑,符合题意,此方案可取.③只购进B 型电脑和C 型电脑,符合题意,此方案可取.答:有两种方案供该校选择,第一种方案是购进A 型电脑3台和C 型电脑33台;第二种方案是购进B 型电脑7台和C 型电脑29台.3660004000100500x y x y +=⎧⎨+=⎩21.7557.75x y =-⎧∴⎨=⎩3660002500100500x z x z +=⎧⎨+=⎩333x z =⎧∴⎨=⎩3640002500100500y z y z +=⎧⎨+=⎩729y z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错角是“Z ”型;同旁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条件结论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错角相等 同旁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旁角互补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角和:三角形的3个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角。

8、多边形的角和:n 边形的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

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

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复习知识点:1.乘方的概念: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学问刻在脑海里。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外表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外表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 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外表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七年级数学学问点总结统计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2019年苏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2019年苏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条件结论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 b a c b a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

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

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复习知识点:1.乘方的概念a中,a 叫做底数,n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初一数学下册年末考试知识点总结2(苏教版)

初一数学下册年末考试知识点总结2(苏教版)

初一数学下册年末考试知识点总结2(苏教版)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有效应对考试不发愁,下文由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伙儿带来了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伙儿参考阅读。

知识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依照是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样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要点诠释:(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依照具体问题灵活运用(2)解不等式应注意: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专门不要漏乘常数项;②移项时不要不记得变号;③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在数轴上能够直观地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能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它对以后正确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专门大关心。

要点诠释: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1)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2)方向:大向右,小向左规律方法指导(包括对本部分要紧题型、思想、方法的总结)1、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是解不等式的要紧依据。

(性质2、3要倍加小心)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那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定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确实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依照、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或的形式,其一样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这五个步骤依照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

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假如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假如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二
(苏教版)

件www.5y
知识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要点诠释: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
解不等式应注意: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②移项时不要忘记变号;③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在数轴上可以直观地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能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它对以后正确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很大帮助。

要点诠释:
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规律方法指导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或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

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变形名称具体做法注意事项
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不能漏乘
注意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的数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去括号根据题意,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去括号均可
运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
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变号
移项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移项变号
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式化为或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系数化1在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的正负性决定。

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
4、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
后解决实际问题。

6、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则x是正数; ,则x是负数;
,则x是非正数; ,则x是非负数;
,则x大于y; ,则x小于y;
,则x不小于y; ,则x不大于y;
或,则x,y同号;或,则x,y异号;
x,y都是正数,若,则;若,则;
x,y都是负数,若,则;若,则
第十二章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2.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清真命题与定理的区别。

3.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重点: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内容:
1.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
两只相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只相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件www.5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