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合集下载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问题探讨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问题探讨
地 方政府 融 资行为 、发展 资本 市场 ,
我 国有必要发行地 方公债 ,当前我 国
也 已基 本 具备 了发 行地 方公 债 的条
基 础 设施 作 为 社 会 固 定 资产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其投 资规模直 接影响 着 一 国和 地 区 的经 济 增 长潜 力和 财 源建设 布局 , 保持基础 设施投 资的适 度规模和 相应增 幅 国经济结 构 的调 整 , 税收 体 制的改革 ,资本 市场 的深化 ,允许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地 方 公 债 已 势 在 必
然。 ’
财政政策 , 增发 的国债有一 半 由中央 财政 转 贷给 地 方 政府 使 用 ,如 19 98 年增 发 10 0 0亿 元特殊 公债 中 5 0亿 0
实 的选 择 。
地方公债 市场。在我 国 , 国以来共 建 发行 过两 种地 方公债 。一 是 1 5 9 0年
前东北 人民政府发行 的 “ 东北 生产建 设折 实公债 ” 目的是 为 了筹措 生产 , 建 设 资金 ,用 于 东北 地 区 生产 性 投 资 ;二是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 , 分 部 地方政 府根 据 15 9 8年 6月 5日国家 公布 的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地方经 济建
省 签订 了转贷协 议 , 省与有关 主管 各 部 门、各市政 府及各市 财政 局也签订 了转 贷协议及 还款计 划 , 但是 由于没 有具 体 的还款 措施和制度 保证 , 而 从 使地 方未来 的还 款保障成 为 问题 。四 是 中央 对 地 方使 用国 债 的约 束 机 制 软化 , 力和责任 不对称 , 权 处罚不 力 , 许 多违纪行 为边查边犯 。克服 以上 弊 端 的最好办法是 , 允许地 方政府发行 地方 公债 , 这样 不仅减轻 了 中央政府 的财政 压 力 , 为地方政 府开辟 了新 也 的财源 ,而且 由于债券 的有偿性 ,促 使 地 方政 府 建 立 相 应 的责 任 机 制和 偿还 机制 , 提高 了资金 的使 用效益。 ( ) 三 允许 发行地方公债 , 是规范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具有重要的财政和经济意义。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以及其发行方式、利用效率和管理措施。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探讨了政策推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公债在财政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方式、利用效率、管理措施、展望、建议、政策推动1. 引言1.1 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地方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地方公债的发行不仅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地方公债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债务风险的逐渐暴露,地方公债的管理和监督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背景在于满足地方政府财政需求的也要避免地方债务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方公债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公债的发行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入地方的重点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地方公债的发行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助于防范和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中国财经领域的热点和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一)持反对的意见。

1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①2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二)持赞同的意见。

1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分税制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

(2)市场基础。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储蓄率达到了35%~40%.以近几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在许多城市出现抢购热潮的现象来看,被誉为“金边债券”的国债是广大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渠道。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至关重要,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方公债的定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挑战以及地方公债发行的重要性。

在将对地方公债发行的历史演变、种类与发行方式、监管与管理、效果评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将展望中国地方公债发行的前景,并提出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探索,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地方公债发行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其中的挑战和风险,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行、监管、管理、评估、问题、挑战、前景展望、监管建议、风险防范对策。

1. 引言1.1 中国地方公债的定义中国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或筹资建设项目而发行的一种债券。

地方公债的类型有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专项债券等,发行方式包括公开招标、竞价发行或协议发行等。

地方公债的发行主体为地方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是地方政府直接债务的一种形式。

地方公债的发行期限、利率等具体条款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地方公债的发行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债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机构为财政部及其下属机构。

地方公债的发行能够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的资金困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

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挑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庞大可能会导致杠杆率过高,增加了偿债风险。

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违规融资和隐性债务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各种方式绕过监管规定进行融资,导致债务管理不规范,风险难以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就容易出现信用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对偿债能力的影响,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引言地方公债是指由我国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来筹集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特点、风险以及影响因素。

1. 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资金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找其他融资方式。

地方公债由于其灵活性、期限长、利率较低等特点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首选融资方式之一。

2. 地方公债的特点2.1 发行主体多样化地方公债的发行主体包括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等,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融资需求。

2.2 资金用途广泛地方公债的资金用途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广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2.3 期限长地方公债的期限一般较长,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长期的融资支持。

2.4 利率较低由于地方公债的发行由国家统一管理,其利率相对较低,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

3. 发行地方公债的风险3.1 偿还压力增加随着地方公债规模的持续扩大,地方政府偿还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何保证偿债能力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3.2 管理风险增加地方公债往往由地方政府负责发行和管理,存在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风险,可能造成资金浪费和债务风险。

3.3 市场风险地方公债发行存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如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地方公债的发行和流通出现问题。

4. 影响地方公债发行的因素4.1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地方公债的发行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

4.2 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是影响地方公债发行的重要因素。

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可能会削减对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

4.3 政策环境和监管要求国家对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有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这些要求也会影响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和条件。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几点思考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几点思考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几点思考贾浩杰, 张建敏时间:2007-10-11【来源:科学大众】一、地方公债的概念及地方政府发债的制度保障1. 地方公债的概念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向社会发行的一种债券。

我国预算法 28 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我国目前还没有发行地方公债。

2. 地方政府发债的制度保障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行地方公债的机制相当成熟,但是其地方政府在发行地方债券时也很谨慎。

(1)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力是以地方政府的独立财权和分税制为基础的。

(2)有完善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二、我国目前赋予地“方发债权”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1. 我国“分税制”的改革还不彻底1994 年,我国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推“行分税制”,其背景是当时中央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中央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力下出台的,并非建立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改革基础之上“,分税制”自然也不会十分彻底。

1994 年的改革,新的《预算法》在财政支出构成上,给了地方政府一些自由处置权,但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收入施加了限制“如分税制”中虽然明确的划分了中央税与地方税,也赋予地方政府对地方税的征收权。

但地方税的税基和税率的确定权却在中央,地方政府只能根据中央政府确定的地方税税率进行征收,没有任何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地方税税率进行调整的弹性。

2.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划分不明确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没有明确的、清晰的职能界定,收支范围的划分也不科学。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由集权走向分权,中央政府开始把一些职能下放到地方政府,表面上看起来各级政府的职能和支出责任似乎很明确,但在实际中存在很大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哪级政府负责哪级事务的法律和法规。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存在职能上“的缺位”和“越位”,政府间的行政职能交叉,影响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1],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明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回答发行地方公债在我国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特别是要明确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等问题。

一、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是否存在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确立了在近几年内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确有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一)源于时期受益原则的经济依据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及其财政的基本职责是有效率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他们所偏好的地方公共产品[2],这种侧重于资源有效配置的职责,使受益原则成为地方政府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因为成本与受益的一致性,通常是保证产品有效供应的一种必要条件。

就受益原则来看,它的中心含义是“受益者付费”,即受益辖区内的个人应当根据受益程度的大小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其中,如果受益者受益的时期不同,其受益的程度也就存在差别,其所应承担的成本费用也就应当有所不同,这种根据受益的不同时期分担地方公共产品成本的原则就是一种“时期受益原则”。

根据时期受益原则,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受益的不同时期分别承担,换言之,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整个受益期内的人们加以分担。

在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中,存在着受益期长短不同的公共产品。

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只限于一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一般行政性服务等经常性项目;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期则及于多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防洪、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本性项目。

由于受益期长短不同,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担方式存在着极大差别。

对于效益只限于某一个财政年度,不能递延到以后财政年度的经常性项目而言,通过一般性税收来筹集所需资金往往是地方政府的最佳选择,因为税收是现期的财政负担,与这类产品形成的现期受益正好在时间上和人群分布上相对称。

关于如何处理我国地方公债发行问题的研究

关于如何处理我国地方公债发行问题的研究

关于如何处理我国地方公债发行问题的研究一、公债的产生。

市政公债,也被称为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地方政府及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主要用于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和自然保护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是地方政府筹措地方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1。

市政公债是公债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划分事权与财权的必然产物。

公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国家职能的扩大。

二是社会上必须有可借入的闲置资本,随着贸易的扩大,信用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就使资产阶级有可能在巨额的资本中,把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本投放到国家公债中去,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于是公债制度就应运而生,并逐步得到完善。

二、公债的特点。

首先,公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借贷资本。

投资于公债上的资本可以获得利息,但它和一般的借贷资本又不同:在借贷关系上,债权人主要是资本家,债务人则是国家,而一般借贷资本债务人主要是企业和个人;在偿还上,它的利息不像借贷资本是利润的扣除,而是课税的一部分;在使用上,一般借贷资本是债务人单方面向债权人索取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而公债是国家用自己的债券换回资本家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公债券本身不仅仍然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而且又可以转化为货币发行。

其次,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虚拟资本。

对于公债持有者来说,他手中的债券仅仅是这种已经花掉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但也可以凭借这些债券取得利息,公债和虚拟资本的另一种形式股票相比,更加虚拟。

再次,公债是一种特殊商品,能够进行买卖。

持有债券的债权人不能要求债务人解除契约, 而只能卖掉他的债权,这就是说,它们已经成为商品,而这些商品的价格有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

三、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

政府部门的支出可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直接形成当年的社会消费利益。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2011年第17期(总第2361期)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宋晓晶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历史和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尝试过发行地方债,如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地方经济建设折实公债等,中共中央还在1958年4月2日作出过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决定从1959年起,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辅助手段。

后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于1959年开始停止公债的发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修路建桥,曾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

直到1993年,这一行为被明令禁止,原因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

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令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曾发行108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并转贷给地方使用。

国债转贷资金是中央发债,地方使用,不列中央赤字,这部分资金既不在中央预算反映,也不在地方预算反映,只在往来科目列示。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演化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

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列入地方赤字,纳入省级预算管理,这一重大举措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由来以久的地方债问题的热议。

二、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必要性(一)理论必然性。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不能由市场提供,或者不适合由市场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往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需要政府来担任供给者。

根据受益范围的不同,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是一种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它能使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的地理边界与收益范围大体一致,从而确保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精品文档】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范文模板 (8页)

【精品文档】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课件 4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一)持反对的意见。

1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①2 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二)持赞同的意见。

1 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荐下载】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推荐下载】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广大朋友们,关于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14年是由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 (一)持反对的意见。

 1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 (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① 2 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 (二)持赞同的意见。

 1 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分税制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

 (2)市场基础。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既有较大的规模,又有财政风险隐患。

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防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202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范和管理。

其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被提出为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

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通过债券市场迅速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有效规范和监控地方政府债务,降低债务风险。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有效规范和监控地方政府债务。

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把地方政府的债务行为纳入法制化和市场化的监管体系中,避免财政风险。

第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可以使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得到更加透明地披露,提高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地方政府债券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地方政府融资平稳进行。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模式有多种,包括政府债券、专项债券、项目债券等。

其中,政府债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政府债券是指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行的具有一定票面金额、面向不特定人群公开发售的债券。

政府债券通常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和信用背书,是市场上极具流动性和可交易性的一种债务工具。

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上,地方政府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政府基金、国库券等方式融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财政风险逐渐暴露。

因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债券市场多元化融资。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指由中国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

地方公债发行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地方公债发行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如债务规模扩大、债务风险增加等。

为有效防范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如加强发行市场准入管理、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等。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地方公债发行在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未来,中国地方公债发行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监控,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发行地方公债、背景、定义、风险重要性、现状、发行模式、风险防范、监管措施、效果评估、意义、未来展望、建议1. 引言1.1 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是一个现代化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公债作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渠道,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工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和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集资难题。

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地方公债的发行模式和规范逐步建立起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暴露,地方公债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显现,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地方公债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防范潜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定义中国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用于筹集资金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经济建设项目的一种政府债务形式。

地方政府以地方公债形式筹资,是地方政府进行长期融资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并通过未来税收、收费等方式还款。

【推荐下载】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推荐下载】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键入文字]
浅谈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之一是地方政府要取得社会居民的高度信任,意即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

这里是一篇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
 (一)持反对的意见。

 1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
 (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
1。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探讨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探讨

后还 是 基 础 设 施 落 后 , 主 要 原 因 还 是 资 金 缺 口 巨
大 。这 种 情况 在我 国大部 分 地 区特别 是 中西部 地 区
表 现 尤 为 突 出 中 西 部 地 区 的 经 济 落 后 ,无 疑 可 以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的必 要性
在经 济迅速 发展 的 2 1世 纪 ,金 融 产 品 在 不 断
创新 ,债 券也在 不 断刨新 ,债 券 的功 能和作用 被 进

步 扩展 ,以适 应 和服 务 于 迅速 发 展 的市 场经 济 。
作为 债券 市场重 要组 成 部分 的地方 政府 债券 ,在 资
维普资讯
经 济理 论与经 济 管理
20 0 2年第 5期
我 国发 行地方 政府债 券探讨
张 旺
( 国人 民大学 经济 学 院 ,北 京 10 7 ) 中 0 8 2
从 理 论 上 讲 ,地 方 政 府 作 为 一 级 预 算 , 和 中 央 政 府 一 样 可 以 作 为 发 行 主 体 , 通 过 发 行 债 券 进 行 融 资 , 以解 决 地 方 政 府 在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方 面 的 资 金 不 足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同 中 央 政 府 发 行 的 国 债 一 样 , 也 以 发 行 债 券 的 当 地 政 府 的 税 收 能 力 作 为 还 本 付 息 担
年颁布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预 算 法》 第 2 8条 明确
规 定 “ 法 律 和 国务 院 另 有 规 定 外 ,地 方 政 府 不 得 除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 就 是 说 目前 我 国 是 不 允 许 地 。
府 债 券 的 安 全 性 较 高 , 被 认 为 是 仅 次 于 “ 边 债 金 券 ” 的 安 全 债 券 。 而 且 ,投 资 者 购 买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所 获 得 的 利 息 收 ^ 与 国债 一 样 都 免 交 所 得 税 ,这 对 投 资 者 有 裉 强 的 吸 引 力 。 从 实 践 上 而 言 , 不 少 西 方 国 家 有 财 政 收 入 的 地 方 政 府 或 地 方 公 共 机 构 都 在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用 于 交 通 、 通 信 、住 宅 、 教 育 、 医 院 和 污 水 处 理 系 统 等 地 方 性 公 共 设 施 的 建 设 在 美 国 、 日本 等 国 家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已经 成 为 债 券 市 场 的一个 重要 组成部 分 。地 方政 府不 仅 可就一 般 目 的发 行 地 方 债 券 , 而 且 可 就 特 定 目 的 ,如 建 造 学 校 或 消 防 大 楼 等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 国 家 也 出 台优 惠 的税 收 政 策 支 持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债 券 。 据 统 计 ,美 国 每 年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债 券 的 数 额 将 近 80 0亿 美 0 元 发 行 主 体 不 仅 有 州 政 府 , 也 有 其 他 地 方 政 府 , 如 县 、 市 政 府 ,甚 至 有 些 特 区 、专 门 区域 管 理 部 门 及 学 区 也 可 以 发 行 债 券 ,这 些 政 府 单 位 是 根 据 州 的 法 律 设 立 的 , 享 有 一 定 的 垄 断 权 及 征 收 某 种 税 的 特 权 。 日本 地 方 公 债 收 入 占全 部 收 入 的 1 3 /。 实 际 上 , 我 国地 方 政 府 也 曾 进 行 过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的 尝 试 2 世 纪 8 年 代 末 至 9 O 0 O年 代 初 , 有 不 少 地 方 政 府 为 了筹 集 修 建 道 路 、桥 粱 的 巨额 建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1],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明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回答发行地方公债在我国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特别是要明确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等问题。

一、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是否存在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确立了在近几年内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确有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一)于时期受益原则的经济依据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及其财政的基本职责是有效率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他们所偏好的地方公共产品[2],这种侧重于资有效配置的职责,使受益原则成为地方政府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因为成本与受益的一致性,通常是保证产品有效供应的一种必要条。

就受益原则看,它的中心含义是“受益者付费”,即受益辖区内的个人应当根据受益程度的大小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其中,如果受益者受益的时期不同,其受益的程度也就存在差别,其所应承担的成本费用也就应当有所不同,这种根据受益的不同时期分担地方公共产品成本的原则就是一种“时期受益原则”。

根据时期受益原则,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受益的不同时期分别承担,换言之,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整个受益期内的人们加以分担。

在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中,存在着受益期长短不同的公共产品。

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只限于一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一般行政性服务等经常性项目;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期则及于多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防洪、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本性项目。

由于受益期长短不同,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担方式存在着极大差别。

对于效益只限于某一个财政年度,不能递延到以后财政年度的经常性项目而言,通过一般性税收筹集所需资金往往是地方政府的最佳选择,因为税收是现期的财政负担,与这类产品形成的现期受益正好在时间上和人群分布上相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一)持反对的意见。

1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①2 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二)持赞同的意见。

1 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分税制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

(2)市场基础。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储蓄率达到了35%~40%.以近几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在许多城市出现抢购热潮的现象来看,被誉为“金边债券”的国债是广大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渠道。

地方政府债券作为一种“银边债券”,其信誉水平与国债相当,只要利率水平适当,规模结构合理,其市场需求也是巨大的。

(3)经验基础。

随着我国国债事业的进一步壮大,新的国债管理条例也必将出台,规范现行国债市场秩序,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依靠我国现阶段已掌握的国债发行管理经验,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善、有序、健康的地方公债市场。

③2 认为发行地方公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观点。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1)我国已基本具备发行地方债券良好的资本市场基础。

目前我国发行的债券品种有中央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20XX年我国发行国债总额5934.3亿元,余额为19336.1亿元,无论在债券种类还是发行机构上,基本框架已形成。

(2)居民和金融机构有充足的应债能力。

到20XX年4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到11.9万亿元,并还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巨额的储蓄存款说明居民的应债能力是充足的、有保证的。

金融机构由于找不到足够的优质贷款项目,使得存贷差不断增长,现已超过5万亿元。

地方债券为金融机构的沉淀资金创造很好的出路,因此它的发行有充裕的资金支撑。

(3)我国中央财政已有多年发行国债、管理债务的经验。

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债务管理,强化了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国债的职能,为地方政府发行和管理地方公债打下了基础。

证监会、银监会为我国的金融监管、监督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同样可以设立专门的地方债券监督委员会,监管地方债券的发行、资金运用和债务偿还,从而避免地方债券偿付危机。

(4)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活跃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活跃,融资途径单一,资本市场交易品种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

信誉度很高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无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数额巨大的新交易品种,为金融机构间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提供新的途径,对活跃资本市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④3 认为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的观点。

这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

总体看来,这两个条件目前在我国基本都已具备。

(1)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来看,社会对地方公债的认购能力非常充分。

截至20XX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近12万亿元的规模,其中定期存款7.8万多亿元,约占全部存款的65%.这表明比较接近于定期存款的城市公债具备足够的市场潜力。

一旦地方公债开始发行,它自身的一些独特优势足可以将足量的储蓄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吸引到债券市场中来。

城市公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①在股票市场屡屡受挫的投资者大有人在,尽管它有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率,但风险太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风险爱好者毕竟只是少数,可以说大部分投资者还是风险规避者。

②选择银行储蓄的投资者看好的是这种投资的收益稳定性,而不是因为其收益率,而城市公债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储蓄率。

③近几年,众多投资者都选择了国债市场,但国债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其发行规模完全依赖于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国债不是每年都大规模发行的,一旦我国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就会相应缩小,这部分投资于国债的资金就只能另择它途。

相对而言,有“银边债券”之称的地方公债具备了上述金融产品的优点,而规避了它们的缺点。

(2)地方公债只要使用得当,调控有力,其效用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也就是说,其偿还能力是很有保障的:①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应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这包括发债时间、发债规模、债券利率、偿还期限等众多要素都不能由地方政府自主确定。

②地方公债的发行使得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显著增加,且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会受到债券认购者的种种监督,再加上待地方公债发行时的相关监管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等,这些对保证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我国已实行多年的国债转贷政策,使地方政府在债券资金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经验,这也很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⑤4 认为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的观点。

(1)发行地方公债的体制基础在我国已经存在。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在各级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分级财政体制的初步建立,已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对明确的事权和财权,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作为发行公债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举债的体制基础已经确立。

(2)地方政府存在对地方公债资金的需求。

据建设部预测,“十五”时期我国仅是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就需要至少1万亿元。

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仍需大量的资本性公共产品的投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而这一资金缺口的弥补,既不可能完全依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特别是在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把希望继续寄托在中央公债上,因为目前中央政府因国债发行而带来的财政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而完全依赖于私人投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多数基础设施毕竟不属于高利润率的产业。

而地方公债的发行,无疑是弥补当前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改善地方资本性公共产品供应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3)社会资金中存在对地方公债的应债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闲散资金和居民所得都有很大提高。

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元,虽然几次降低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但居民储蓄存款有增无减,20XX 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8 .7万亿元。

但这些资金除了继续存款和购买国债以外,投资渠道十分有限。

(4)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已具有一定的承债能力。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之一是地方政府要取得社会居民的高度信任,意即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

目前各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差别较大,但是,对于省级政府来说,其承债能力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承债能力更是毋庸置疑。

⑥二、当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存在的问题(一)目前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因素。

1 现行投融资体制中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对作为投资主体之一的政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原因之一。

当前,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投资存在着投资效益差、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很明显,如果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不解决,发行地方债券将会使投融资体制中的政府投资的弊端和问题更加突出。

2 中央和地方投资责权划分不尽合理。

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地方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

相关资料显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变化幅度较小:1994~20XX年期间,中央财权平均为52%,地方财权平均为48%;中央事权平均为30%,地方事权平均为70%.中央和地方财权不对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等的正规融资体系,这是作为地方政府财权重要表现这一发债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和解决的主要原因。

3 地方政府长期累积的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地方债务压力首先源于日益固化的财政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再加上庞大的具有刚性特征的办公和人头经费支出,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负担沉重。

在财政增收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自然较大。

同时,为了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债务责任和还本付息压力,地方财政压力凸显。

另外,地方金融风险的财政化转移模式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如果在已有的隐性债务无法显性化和无法消除地方政府用经常性债务挤占建设性债务的情况下,发行地方债券必然会使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失去控制,从而加剧地方债务风险。

4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仍然不科学,决策过程不透明,决策程序也有待改进。

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职能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分离,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可能会为地方政府提供滥用更多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因为,在没有较强外部社会监督条件下的政府效用函数,是扩张财政和追求政绩,由此必然会导致全社会资源的不当配置,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