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国债理论

国债理论
现代意义上的国债是在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其他城市共和国中首先出现的。从那时起,国债席卷整个欧洲,一 些民族国家,如西班牙、法国和荷兰都开始发行国债。在数百年的国债实践活动中,西方社会产生了种种国债理 论,并且很自然地发生了各种的争论。由于利益得失等各种因素的原因,也就形成了反对与支持国债两种主要观 点,也就使得国债理论构成了财政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理论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及国家财政赤字的出现而产 生的理论
01 相关简介
03 简介Βιβλιοθήκη 目录02 发展演变
国债理论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及国家财政赤字的出现而产生。国债的产生使国 债理论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相关简介
国债,即国家公债、债务的简称。国债是国家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向外国政府及 国内外银行直接借款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具体来说,国债有益论的最根本的论据就是国债对于一国经济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扩 大就业,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外部环境。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他力求结合当时 经济和社会现实,从根本上找出一条拯救资本主义的道路。结合他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是按照以下逻辑来阐 述其国债有益的观点的:凯恩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经济衰退和严重失业的原因,归根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即消 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他认为,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并且由于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因此 随着产出增长,收入与消费的缺口必然会越来越大;由于投资支出受商业预期的影响很不稳定,因此就会出现投 资需求的不足,同时又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从而无法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最终促进投资的增加。总之,在他看来。一部分国民收入将从社会再生产中“漏出”,从而 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而市场是无法依靠自身作用自动调整、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

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
北洋政府时期
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北洋政府开始在国内发行公 债,以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公债发行也得到了商业和 银行界的支持,成为当时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期发展阶段
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筹集军费和国家建设资金,开始大规模发行国内公债。同时,国民政府 还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促进公债市场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 展,公债市场的电子化程度将进一 步提高,提高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 度。
公债管理的改革方向
强化风险管理
政府将加强对公债风险的管理,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采 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
政府将更加注重公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提高市场效率和稳定性。
抗日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筹集战争经费,大量发行国内公债。这些公债在一定程度上支 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高利率、低信用等。
02
国内公债的黄金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发行背景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严重匮 乏,为筹集财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发行了多种公债。
发行方式
北洋政府时期主要采用银行承销和债 券发行两种方式发行公债。
发行方式
国民政府时期主要采用银行承销和债 券发行两种方式发行公债,同时开始
出现债券交易市场。
公债种类
国民政府时期发行的公债种类更加丰 富,包括内债、外债和军债等,其中 以内债为主。
评价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债发行在一定程度 上缓范等问题。
公债种类
北洋政府时期发行的公债种类繁多, 包括内债、外债和军债等。
评价
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债发行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财政困难,推动了国家经济 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公债管理不规范 、滥用等问题。

西方公债理论发展

西方公债理论发展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公债有益论、公债有害论、公债中性论古典经济学派总体上是对公债持否定的态度,背景:市场自由竞争,廉价政府。

亚当斯密对公债的批判:第一,鼓励了奢侈浪费。

第二,公债是非生产性的。

政府举债是把国家一部分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抽出来用于非生产性的国家开支,这样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三,公债造成的危害。

国家债务增加未来还本付息负担,赋税必须加重,损害人民的储蓄能力,影响生产。

大为·李嘉图也对公债持否定的态度,李嘉图首先否认了那种“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的说法。

在这里李嘉图实质上是用此来批驳那种认为国家欠债无关紧要的观点,与后人所概括的“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有本质区别的。

他认为如果通过公债的方式为战争融资所损害的不只是公债的本金,还有人们因为公债融资减轻了人们暂时税收负担而不知节约、增加消费带来的资本损失。

因此他主张战争时期最好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增加战争经费,认为这样人们便会尽量地节约。

凯恩斯主义公债思想:凯恩斯主义主要是凯恩斯本人及后来的“新古典综合派”,大致有两个阶段:(一)从凯恩斯理论的诞生到50年代。

综合起来主要观点有:第一,公债是反萧条的重要手段,举债指出虽然浪费,但是能增加投资和消费。

第二,自发支出的乘数效应,进一步为赤字财政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凯恩斯主义早期对债务的可持续性做了简化处理。

公债是不需要偿还的。

虽然就每一张公债券来说,总有一个偿还期,但对于国家的连续借债来说,等于没有偿还期。

第四,国家的负债可以和资产相互抵消。

侧重于短期的流量分析,体现不出公债的特殊性,其不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债首先是一个存量现象,随着时间的积累,累积的公债存量会对公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二是从长期分析来看,必须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长期分析中的赤字会产生什样的宏观经济效应?(二)新古典综合派对公债思想的发展。

60年代以来的分析实质是将分析的方法由短期转向了长期,即公债短期是有益的,在长期是有害的,这实质上是一种“新古典综合”。

西方公债理论的演进

西方公债理论的演进

西方公债理论的演进作者:黄仁东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10期【摘要】公债,即公共债务,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是政府部门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

从公债产生以来,西方各个学派对于政府是否应该举债,以及“政府举债有害还是有利”一直争论不休,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公债理论学说。

本文主要从西方各个学派来看公债理论的发展演进并做一梳理和介绍。

【关键词】公债理论演进一、经院哲学时期的公债理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阶段,剩余产品还不丰富,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要想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限制个人消费成为重要途径。

而此时的封建主却以国家的名义举借债务,来满足各种非生产性消费,结果引起各方人士的不满。

这个时期的经院哲学主要思想是反对公债的。

其中比较有代表是经院哲学家阿奎纳,他认为公债的发行会使国家变弱,降低国家的威望,反对国家发行公债。

二、重商主义时期的公债理论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产生之前最初的经济学说。

在这一时期,存在两种对公债的认识完全对立的观点。

威廉·配第、梅隆等人对公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大卫·休谟等人却认为公债加重了一代人的负担,大卫·休谟曾义正言辞地警告政府:“国家如果不消灭公债,公债必然消灭国家。

”足见其反对公债发行的强烈。

三、重农学派时期的公债理论重农学派的领袖人物弗朗斯瓦·魁奈也是反对公债发行的,认为公债是有害的。

国家公债及体现在公债券上的“不结果实的货币资产”,是“把财富从农业抽出来,且使农村丧失为改善土地以及为利用或耕耘土地所必要的财富”。

因此其曾声言:“国家应当避免借债。

”四、古典经济学派时期的公债理论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两者都是极力反对公债的发行。

斯密的主要观点如下:首先,国家之所以要举债,是因为当时当权奢侈而不知节俭;其次,公共债务的用途也并非用在了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和效益的地方,不能实现资金的增值;再次,举债过多的话,国家很有可能会通过提高物价来降低实际的债务规模,这样不仅仅会带来债务危机,同时对整个国家来说也危害重大;第四,除了课征赋税之外,公债制度是筹集战费的一种方式,由于公债筹资快速灵活,又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最后,斯密主张设立减债基金,以偿还公债,减轻人民的负担。

公债思想演变启示及对公债作用的认识

公债思想演变启示及对公债作用的认识

公债思想演变启示及对公债作用的认识作者:金博涵晁世娟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2期金博涵晁世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西方主流公债思想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其演变历程对我们看待和评价公债有着诸方面的启示。

近年来,一些西方主流资本主义国家频发债务危机,警示我们在运用公债工具时,应审时度势,恰当运用,不可发行过度,亦不可因噎废食而不去发行公债,恰当地使用公债工具,对我国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债思想;债务危机;公债工具;公债作用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2-0068-02一、引言公债,即公共债务,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关系,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按国家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

这种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以举债和偿债完毕为标志。

公债是政府部门筹集取得有偿性收入的一种形式,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西方主流公债思想的演变与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税收相比,公债的产生要晚一些,它的雏形显现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和古罗马,而其真正的产生应溯源到封建社会时期,那时的国家规模小与商品经济不发达限制了早期公债的规模,而其真正大规模的发展应是始于资本主义时期。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从支出需求来看,公债规模扩大的直接原因就是政府活动扩张所引起的财政开支增加的需要;从资金来源看,经济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闲置资本在不断的增加,同时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增强使更多的人选择了以公债作为投资对象,公债发行的资金来源不断扩大;从社会条件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为公债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从理论发展看,财政赤字理论和财政赤字政策在西方各国的流行和推广,为公债的膨胀提供了理论上的诠释和制度上的保证。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公债大规模发行的摇篮,在凯恩斯主义的引导下,发达国家纷纷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大规模发行公债,以求拉动需求、缓解经济危机,公债在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章 公债学说及演变

第二章 公债学说及演变

李嘉图等价定理论证的有关公债引发的减税 效应,以及对储蓄、消费、利率进而产出的 影响机制,告诉我们在运用财政政策时,应 当注意赤字、债务、税收、储蓄、消费者的 关系。而从否定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理论分析 中,能体会到以债务融资支持的赤字财政政 策对需求的影响。从李嘉图等价定理本身, 我们又看到了赤字政策无效性的一面,这也 使得我们认识到这些财政政策工具作用的有 限性。这些才是今天我们分析和研究李嘉图 等价定理的真正现实意义之所在。
第一节 西方公债理论学说及演变
一、最早的国家公债论学说 以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公债学说为代表。 (一)重商主义对公债的认识存在完全对立的观点 1.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梅隆、詹姆
士·斯图亚特等人,对公债持积极的肯定; 2.查尔斯·达芬南、大卫·休谟等人,认为公债加重
一代人负担,致使国家破产,即“公债亡国论”。
(4)定理的经济意义
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自然而然地会引出 定理本身的适用性,以及这一命题的启发性意 义等问题。围绕着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验证 的经济文献,有的宣称结果与李嘉图等价定理 相吻合,有的则说结果与等价定理不相符合。
其实,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本身的假定过于严格 ,如理性假设、生命无限周期假设等,如果再考虑 到当代现实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在我国复杂多变 的经济转型时期,单纯谈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适用 性或者成立与否,是没有多大现实意义的。如果从 政府公债与税收对经济所产生效应的比较,以及从 财政政策的选择角度来思考李嘉图等价定理,要比 研究该定理是否能够完全成立和是否适用,有意义 得多。
(3)公债是税收的预征,后代人的确承担了归还债 务的责任,但他们同时也承受了债权,从总体来说 也是“左右口袋”之间的事。而且后代还将受益于举 债所投资建成的各种设施,举债是一种“待摊费用” ,提前支取后被数代人平均分抵罢了,所以举债不 会构成后代人的负担。

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与启示-文档资料

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与启示-文档资料

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一、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一)古典学派的公债理论公债思想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他认为公债的发行好比铸币的制造,过多的滥发货币,会对资本造成侵袭,危害社会生产。

只有在战争期间可以用来为臣民购买粮食,但是发行公债会降低国家声望,使得国家变弱。

休谟认为发行公债带有纸币流通的弊病,必然引起粮食和劳动价格上升,资本的贬值,而支付公债利息要征收捐税,最终会增加?诙?者负担;公债大部分掌握在实利者阶层,助长了无所作为的寄生生活,不利于社会生产;公债为外国所持有,会使得国家变成别国的附庸,所以休谟提出了“公债亡国论”,即“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公债,公债必然消灭国家”。

斯密引申了休谟的见解,认为公债助长了当权者奢侈之风,助长了战争,偿债名义下的超额货币发行加重了国民负担,严重危害了整个经济的有效运行;公债是非生产性的,当国家费用由举债支付时,就是将该国一部分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抽出来转用于非生产性的国家财政支出,危害国民经济的供给端。

斯密提出“当国家费用由举债开支时,该国既有资本的一部分必逐年受到破坏;从来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若干部分年生产物,必会被转用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

举债会在较大程度上破坏旧的资本,也会在较小程度上妨碍新资本的获得和储蓄。

”李嘉图认为公债的重要负担不在于利息的转移,而在于原有资本被公债本金抽走所产生的损害。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公债思想,认为举债就是将生产资本用于了非生产性支出,导致了生产资本的流失,不利于社会生产的扩大。

并且在国家举债筹措经费的情况下,人民只要缴纳很少的租税来支付公债利息,从而认为自己的境况和以前一样富足,就不知节俭。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根据法国发行公债的经验,认为政府的支出和个人的乃至家庭的消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公私消费均将造成价值的毁灭和财富的损失,因此限制政府经费和限制个人消费一样,都可增加工商业资本积累;公债所筹集的资金使国家将一部分民间资本从生产性投资转向非生产性消费方面,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并给后代造成赋税负担,所以公债债不但由于资本被消费而造成反生产的效果,而且给国家和社会都会造成很大负担。

西方国债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国债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维普资讯
西方 国债 理论 的发展 与演 变
吴 宇 李巧 莎 .
(. 1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 , 河北 保 定 0 10 ;. 7 02 2河北金融 学院 金 融研 究所 , 河北 保定 0 1 5 ) 70 1
【 摘 要 】 伴 随着 国债 的不 断发展和作用 范围的不断扩展 , 形成 了 点各 异的国债理 论。就西方国债理论的发展 观 而言 , 大致可 以用 2 O世纪 3 O年代作为分界线。 此前 , 在 西方国债理论 主要是 以国债有害论为代表 ; 而在此后 , 尤其是在凯 恩斯经济学盛行 的年代 , 人们 普遍相信 国债对于一国经济是有 益的。但是 , 由于受凯恩斯 主义 赤字财政主张的影响, 西方 国家在战后持 续 出现 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 也就再一次激起 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对 国债 的极大关注 , 这 关于 国债 的认识和理论也在不 断深化和发展。文章对西方有 关国债 的思想和观点进行系统性 、 总结性的考察。 【 键 词 】 国债 ; 关 财政理论 ; 国债理论 【 中图分类号 】 805 F 1.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 6 ( 0 8 1- 18 0 10 — 7 8 2 0 ) 10 5 —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 国债 的运用程度和规模也 持非生产性 劳动者 了。 就一般而论 , 政府在借入那资本 的当年 , 达到 了越来越高 的水平 , 对经济产生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伴 随 就把它消耗了 、 浪费了 , 无望其将来能再生产什么。”
着 国债政策 的不 断运用 ,不 同流派 经济学 家基于不同的立场 , 在论述这一问题时 , 萨伊 首先区别 了私人借债和政府借债 提出了各 自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 针对与 国债有关 的一 系列 问题 的区别 , 他指出“ 个人借贷 者与政 府借 贷者有这个大区别 , 即一 展 开了激烈 的争论 , 这种状况甚至可 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 派的 般地说 , 前者 为着有利用 途而借 资本 , 者为着非生 产性消费 后 萌芽时期 。 或开支而借资本 ” 。随后 , 他批判 了那 种国债不过是“ 右手欠左 手的债” 不会把国家搞 贫困的观点 。 , 虽然他也认为债息不过是 2 0世纪 3 0年代 以前 的西方 国债 理论 社会价值 总量并不会 由 2 世纪 3 0 0年代以前 ,西方 国债理论主要是以古典 经济学 由纳税人手 中转移 到国债债权人手里 , 于付息而减少 , 但他指 出国债 的本金 已经化 为乌有 了, 随借债 家 的国债理论 为代表 , 他们对 国债 基本上持 否定 的态 度 大部 而来 的消费已经把 该资本消灭掉了 , 已永远 不能再用来产生 收 分人坚持 国债有害的观点 。尤其是在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

公债思想演变启示

公债思想演变启示

公债思想演变的启示摘要:公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

它指的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国外借款)的方法而筹集、取得的那一部分财政收入。

从公债产生以来,人们对于政府是否应该举债”,以及“政府举债有害还是有利”一直争论不休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公债理论学说。

本文就西方和我国的重要学说作一个介绍。

关键词:公债;思想;演变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一、主要的西方公债理论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各种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见解各异。

从时间角度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以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公债学说为代表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为最早的国家公债理论阶段。

其中重商主义对公债的认识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分歧。

威廉·配第、梅隆等人对公债持积极的肯定。

而大卫·休谟等人却认为公债加重了一代人的负担,此外重农主义的领袖魁奈也高举反对公债的大旗。

2.以古典学派为代表的阶段众所周知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即可。

基于此,亚当认为,政府应该平衡预算,不应该出现财政赤字,更不该发行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公债。

但是,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也不是绝对的反对政府举借公债。

他们认为在突发情况下,如战争或其他突发事件下,政府可以举借公债。

3.以卡尔·迪策尔和凯恩斯为代表的公债新理论阶段这一阶段里,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都主张“公债无害论”。

卡尔·迪策尔认为公债是信用的一种高级形式,大规模发行公债是国家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发行公债可以促进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规模。

凯恩斯更是把公债看成是国家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和手段。

紧随在凯恩斯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不仅继承了凯恩斯的公债观点,而且还主张在经济上升时期,也要推行赤字预算,因此要大力发行公债。

公债课程思政

公债课程思政

公债课程思政公债课程,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公债的概念、发展历程、特点与作用,以及与思政课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一、公债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公债,指政府或政府机构以发行债券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借款,以筹集资金满足财政需求。

公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公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

公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债的特点与作用1. 公债具有长期性和规模性的特点。

公债通常具有较长期限,可以满足政府长期性的资金需求;同时,公债的规模通常较大,能够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2. 公债具有债务性质和回报性质的双重特点。

公债是债务工具,政府需要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同时,公债也是一种投资工具,持有者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

3. 公债具有经济调控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公债发行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经济运行;公债收益可以用于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三、公债课程与思政课的关系公债课程作为思政课的一部分,与其他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公债课程通过介绍公债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财政运作机制,认识国家财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财经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公债课程也与思政课的其他内容相互联系,例如可以从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角度解读公债的意义,探讨公债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公债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公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公债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五、公债课程对学生的意义与影响公债课程对学生的意义与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质和能力素养的培养上。

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

第二章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
“取信之有本”,“告贷之有方”和“偿付之有期”, 但仍指出“行权之道存乎其人”。 (帑tang:古时指 收藏钱财的府库和府库里的钱财。【古】又同孥nu)
专栏:铁路改革启动 前3次均失败
201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到,今年要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 并责成铁道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落实。
马建忠与严复: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者
• 在19世纪末期所有谈论财政经济事务的思想家中,
只有马建忠和严复两人才是真正研究过西方财政 理论的人。——邓子基
生平简介
• 马建忠(公元1845-1900年)曾于1876年被派往法国巴黎政学院
学习,主要是研习国际政法制度,而国际商约,贸易、税则等又 系其必修课程,故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仅有直接的感受, 并具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的一定理论水平。 所以,马建忠是我国19世纪后半期除容闳而处唯一的学习过西方 财政经济学课程的学者,稍后的严复虽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有 较深研究,那是出于他个人爱好。从马建忠的论述中,我们才发 现它具有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分析的色调,而不是仅为财政经济常 识。由于他归国后主要从事外交和经济行政工作,其代表著作 《适可斋记言记行》到1896年才刊行,故在此以前对当时思想界 的直接影响并不算大。但是洋务派内部所起的作用却不小,因为 他从70年代中期留学法国时代起,就曾不时对“借款、造路、创 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储材”等问题向李鸿章条陈见或答复 征询,颇被李氏“称赏”,“所议多所采行”,对李氏财政或经 济见解有一定影响。
但此次思路是否能被目前国内的民众所接受,却令人怀疑。“一切都推给体制, 而所有的债务却要全国纳税人埋单,这简直就是最荒谬的逻辑。”有网友讥讽。

第二章 公债理论发

第二章  公债理论发
一、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
国人 1.否定借债“有伤国体”,肯定借债的积极 作用 2.借洋债兴铁路的本质是“用洋人之本”来 “谋华民之生” 3.主张借洋债办商务,反对将洋债用于非生 产性的军务 4.提出举借洋债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建议 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二、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
成者 1.认为外债之本性无所谓善恶,而外债 的结果则有善恶之分,且善恶的根源在 于举借的政府本身 2.从历史和现实双重角度阐述了公债存 在的合理性
3.认为公债与租税并无本质区别,质疑
斯密的公债会累及子孙的公债观点 4.主张通过创办证券公司的办法来推行 公债的发型与偿还 5.提出维护主权、追求效益、量力而行 等重要公债原则
第二章 公债理论发展及其 演变
第一节 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
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核心含义是信守市场自由主 义并认为公债对经济有害。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意味着借贷资金由资本 机能向收入机能的转化,具有非生产性。 斯密认为,公债并非所谓的追加资本,而是国内现 有资本的扣除,并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非生产性耗 费,而这会导致本国原有资本的浪费,阻碍而非促 进本国财富的创造以及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使一国 走向衰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穆勒对斯密等人的公债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发
展,指出由外债或国内的剩余或游动资金应 募时,公债则会发挥有利的作用。理由在于: 一是借入的资本为外国资本,为世界一般性 储蓄的剩余部分;二是所借的这种资本没有 这种投资方法时,将不会储蓄起来,或会在 飞生产性企业中浪费掉,或送往外国去投资。 他认为,若公债发行对象限于国内外的过剩 资金时,除支付利息外,不会招致国民生活 水平的下降,公债带来的危害就是相当微弱 的。

公债思想演变的启示及公债作用研究

公债思想演变的启示及公债作用研究

公债思想演变的启示及公债作用研究作者:唐茜茜刘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1期【摘要】公共债务,常被简称为公债,系政府部门举借的债务,是政府部门筹集、取得政府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

本文就西方公债学说的演变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并对公债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债学说;债务;演变;意义一、主要的西方公债学说(一)西方早期的公债学说此时期的学说主要以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为代表。

重农学派持反对一件,认为公债是把财源从农业中抽出。

重商学派分为对立两种意见,肯定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梅隆、詹姆斯·斯图亚特,他们肯定了公债对工农商的积极作用、认为公债是国家内部债务。

詹姆斯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理论,从公债与私债的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公债发行不是危险的事情(因其在动员闲置资金用于生产),并认为政府的借款能力因其可向债权人征税而具有无限度性。

否定观点代表人物有查尔斯和大卫·休谟,认为公债是国家的负担,公债券养活了高利贷食利者,加重下一代的负担。

(二)西方近代公债学说18世纪的古典学派持否定观。

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和君主的奢侈浪费公债发行的根源,公债的盛行是意大利共和国和西班牙等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公债实际上是“资本机能向收入机能”的转化,政府借入资本就意味着消耗、浪费和非生产性费用的增加,公债导致的资本积累下降对经济增长是有害的;由于公债比税收具有更快速筹集资金的功能,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因此,公债是战争的催化剂。

这些公债思想和观点奠定了古典学派公债理论的基础。

大卫李嘉图则将公债与税收比较,当政府收入不足时最好采取税收的方式,主张建立偿债资金尽快偿债。

而到了19世纪,主流思想肯定了公债的作用。

马尔萨斯、笛卡尔等人认为,维持有效需求有必要发行公债;瓦格纳认为政府支出有增长趋势,一般来说,属于经常性的财政支出,易用租税方式筹集,而属于临时性的财政支出,则可举借国债,且国债资金最好用于可回收项目。

第八章公债

第八章公债
• 公共资本多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项目,与私人资本 有互补性,公共资本的投资将提高私人资本的边 际效率和预期收益率,诱使私人投资增加。
第四节 公债的发行和流通
• 一、公债的发行
• 债务主体:政府 • 公债的发行,是指国家对所发行的公债及其与发
行有关的方面的法律形式的规定。 • 公债的发行,主要包括:公债的发行权限、公债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具有普遍的利己主 义行为动机,举债导致税收的增加,会落在下一 代人身上。
• 3.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
• 凯恩斯学派认为:大力主张和赞扬公债,将公债和赤字、 补偿性财政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 下,公债所筹资金无论是用于生产性投资还是非生产性消 费,都会扩大有效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一)早期公债的特点
依附于高利贷制度的一种公共信用形式。 规模较小 不构成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
(二)现代公债的特点
产生基础是现代信用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工具
二、中国公债的发展历程
• (一)旧中国的公债发展历程
最早公开发 行的内债
清政府光绪二十年 (1894年)
息借商款
应付甲午战争军费的需 要
• (二)新中国的公债发展历程
1、20世纪50至60年代的中国公债
表7-1 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债发行情况一览表
品种 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年国家建设公债 1955年国家建设公债 1956年国家建设公债 1957年国家建设公债 1958年国家建设公债
实际发行额/亿元 2.58 8.36 6.19 6.07 6.84 7.98
• 7、按债务本位不同 按债务本位不同可将公债划分为货币公债、实
物公债和折实公债
• 8、按公债利率确定方式不同 按公债利率确定方式不同可将公债划分为固定利率 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第二讲、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讲、中外公债理论学说的发展与演变

1.1 公债无害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 Steuart,1712~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Denham Steuart,1712~ 1780)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重商主义后期代表人物 1767年著 1780)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重商主义后期代表人物。1767年著 后期代表人物。 作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作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第一个试图建立经济学体系的不列颠人, 亚当·斯密进入 “第一个试图建立经济学体系的不列颠人,是亚当·斯密进入 经济殿堂的领路人” 经济殿堂的领路人” 主要观点: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理论。 主要观点: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理论。从公债与私债的 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 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公债发行不是危险的事 情(因其在动员闲置资金用于生产),并认为政府的借款能 因其在动员闲置资金用于生产),并认为政府的借款能 ), 力因其可向债权人征税而具有无限度性。 力因其可向债权人征税而具有无限度性。 梅伦: 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 梅伦:“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
凯恩斯更把公债看成是国家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稳定社 会秩序的手段,他认为:1 会秩序的手段,他认为:1)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危机、 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并扩大财 政支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追加的国民收入,从而 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公债有益无害。2 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公债有益无害。2)国家向国民借债, 是将一定时期国民手中的货币的用途加以改变,从实物形 态看,并不减少国内的资源总量,只是资源利用项目间的 合理流动。3 合理流动。3)公债是税收的预征,后代人的确承担了归 还债务的责任,而且后代还将受益于举债所投资建成的各 种设施,举债是一种“待摊费用” 种设施,举债是一种“待摊费用”,提前支取而后被数代 人平均分抵罢了,所以举债不会构成后代人的负担。

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9页PPT

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9页PPT
Thank you
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债无害论 公债有害论 公债中立论 公债有益论 公债负担论
“公债有害论”主要以亚当·斯密、大卫·休谟、 公债有害论”主要以亚当·斯密、大卫· 大卫·李嘉图、萨伊等人为代表, 大卫·李嘉图、萨伊等人为代表, “公债无害 论”主要以卡尔·迪策耳、瓦格纳、庇古、 主要以卡尔·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汉森、萨缪尔森等人为 代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萨伊和休谟的观点
法国的萨伊认为 ,私人借债同政府借债有所区别,私人借 债一般是生产性用途,而政府借债是为了满足非生产性开 支。这样,国家会变得很贫困,因为贷与政府的资本,由 于被消费而归于消灭,不能再给任何人产生利润。英国的 大卫• 大卫•休谟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发行国债,带有 纸币流通的弊病,必然会引起粮食和劳动价格的上升;支 付国债利息要征收捐税,会加重劳动者的负担;国债大部 分掌握在以食利为生的有闲人手里,鼓励了无所作为的寄 生生活;国债券为外国所持有,会使国家变成外国的附庸。 因此,休谟提出“国债亡国论” 因此,休谟提出“国债亡国论”,他说,国家如果不能消 灭国债,国债必然消灭国家。
ADAM SMITH
亚当 斯密对经济学(包括公债经济学)领 域的贡献可以与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相媲 美。 亚当 斯密坚持“自然秩序”、“廉价政府” 斯密坚持“自然秩序” 廉价政府” 等经济学理念,总体上反对公债的存在和 发行,认为公债具有非生产性甚至破坏性 (如公债与战争之间存在不解之缘)。这 些公债思想和观点奠定了古典学派公债理 论的基础。
1.1 公债无害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 Steuart,1712~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Denham Steuart,1712~ 1780)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重商主义后期代表人物 1767年著 1780)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重商主义后期代表人物。1767年著 后期代表人物。 作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作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第一个试图建立经济学体系的不列颠人, 亚当·斯密进入 “第一个试图建立经济学体系的不列颠人,是亚当·斯密进入 经济殿堂的领路人” 经济殿堂的领路人” 主要观点: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理论。 主要观点: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公债理论。从公债与私债的 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 关系上论述了公债对经济的无害性,公债发行不是危险的事 情(因其在动员闲置资金用于生产),并认为政府的借款能 因其在动员闲置资金用于生产),并认为政府的借款能 ), 力因其可向债权人征税而具有无限度性。 力因其可向债权人征税而具有无限度性。 梅伦: 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 梅伦:“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
凯恩斯更把公债看成是国家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稳定社 会秩序的手段,他认为:1 会秩序的手段,他认为:1)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危机、 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并扩大财 政支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追加的国民收入,从而 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公债有益无害。2 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公债有益无害。2)国家向国民借债, 是将一定时期国民手中的货币的用途加以改变,从实物形 态看,并不减少国内的资源总量,只是资源利用项目间的 合理流动。3 合理流动。3)公债是税收的预征,后代人的确承担了归 还债务的责任,而且后代还将受益于举债所投资建成的各 种设施,举债是一种“待摊费用” 种设施,举债是一种“待摊费用”,提前支取而后被数代 人平均分抵罢了,所以举债不会构成后代人的负担。
英国的大卫•李嘉图大卫.doc对国债持同样否定的 英国的大卫•李嘉图大卫.doc对国债持同样否定的 态度。他认为,国债的负担不在于利息转移,而 在于原有资本被国债本金抽走所产生的损害。当 政府收入不足时最好采取税收的方式。税收与国 债相比,政治上的优点是:用税收弥补军费支出 时,人民马上会感到战争的痛苦,因而国家就会 倾向于减少战争;反之,若国家以债务收入弥补 军事支出,则人民不会马上感到负担,于是政府 可能会轻率地卷入战争。大卫• 可能会轻率地卷入战争。大卫•李嘉图认为公债还 易于使人们产生一种负担上的错觉,并使其不知 节俭,从而减少储蓄,危害资本的形成
二、中国的公债理论学说
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 马建忠: 马建忠.doc 人 马建忠.doc 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 梁启超: 梁启超生平.doc 梁启超生平.doc 马寅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债 马寅初: 马寅初生平简介.doc 思想 马寅初生平简介.doc 陈云: 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
1.4 公债有益论
代表人物:J.M.凯恩斯 代表人物:J.M.凯恩斯 凯恩斯简介.doc 凯恩斯简介.doc 理论背景: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 依据 KEYNES:公债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刺激经济复苏的良策,“ 刺激经济复苏的良策,“举债支出虽 然‘浪费’,但结果可使社会致富”。 浪费’,但结果可使社会致富” SAMULSON: SAMULSON:公债是实行补偿性财 政政策以稳定经济的有力武器。“ 政政策以稳定经济的有力武器。“如 果像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我们处于 长期停滞,私人储蓄和投资常常造成 通货紧缩的缺口,那么,只有公债的 长期增加才能维持稳定的高度就业。” 长期增加才能维持稳定的高度就业。”
1.3 公债中性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雷姆赛·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雷姆赛·麦卡库洛赫、约 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德国社会政策学派代表 斯图亚特· 人瓦格纳阿道夫.doc等认为国家举债利弊兼 人瓦格纳阿道夫.doc等认为国家举债利弊兼 有,他们是公债两重论的主要倡导者。
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瓦格纳认为,从满足 膨胀财政支出的需要出发,可利用举借国 债的办法来弥补预算赤字,因为国家的活 动具有生产性,国家可以通过消耗有形财 富来生产出无形的财富。瓦格纳指出,应 根据财政支出的不同性质,决定筹措财政 经费的不同方法。一般来说,属于经常性 的财政支出,易用租税方式筹集,而属于 临时性的财政支出,则可举借国债,且国 债资金最好用于可回收项目。
第二讲、公债理论的 第二讲、 历史回顾与简要评述
主讲人 贺晖
摘 要
掌握西方公债理论学说的不同流派以及 基本内涵 了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公债理论学说 及其主要观点 理解不同公债理论学说的主要差异及其 分歧的根源
一、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关公债理 西方公债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关公债理 论的研究层出不穷,见解各异。公债理论的发展在很大 程度上是围绕着对公债对社会经济的利弊作用展开的。 从这个角度看,公债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
1.2 公债有害论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doc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亚当斯密.doc 经济学之父” 财政学之父” (“经济学之父”、“财政学之父”)、 李嘉图、萨伊、 李嘉图、萨伊、休谟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SMITH认为政府和君主的奢侈浪费 SMITH认为政府和君主的奢侈浪费 公债发行的根源,公债的盛行是意大利 公债发行的根源, 共和国和西班牙等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 因;公债实际上是“资本机能向收入机 公债实际上是“ 的转化, 能”的转化,政府借入资本就意味着消 浪费和非生产性费用的增加, 耗、浪费和非生产性费用的增加,公债 导致的资本积累下降对经济增长是有害 的;由于公债比税收具有更快速筹集资 金的功能,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因此, 金的功能,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因此, 公债是战争的催化剂。 公债是战争的催化剂。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公债问题进 行了许多阐述,其学说思想贡献 也应归属西方公债理论范畴。卡 也应归属西方公债理论范畴。卡 尔 马克思.doc 马克思.doc 马克思曾指出:“ 马克思曾指出:“这种国家负债 状态的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国家 支出经常超过了国家收入,在于 这种不均衡的收支状态,而这种 不均衡的收支状态既是国债制度 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 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
公共选择学派的公债理论观点
批判了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公债非负担观点, 指出公债通过负担的转移会形成下代人的 负担。P42 负担。P42 作为替代税收来筹措公共支出所需资金的 公债,会扩大在权衡财政预算决策时成本 收益两方面可能产生的不一致。 公债会产生财政幻觉,使得个人不会作出 适当的计划来履行到期的财政义务。
可见,一方面穆勒和麦卡库洛赫等与古典经济学 派一样,将公债看成是筹集财源以供给战费或其 他非生产性支出的手段,并认为公债是从生产性 资本中取出来的借款,因而必将使国家贫困;但 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如果以公债为财源而实施 大型财政支出计划时,只要公债是由国外资本或 国内的过剩游资应募的,劳动阶级不受到损害, 也不扰乱本国的产业资本的正常运转,即使是非 生产性支出,也谈不上国家财富和资源的减少, 相反会迅速增大了财富和资源,而对国家起了繁 荣的作用。
被誉为资本主义 救星” 的“救星”、 战后繁荣之父” “战后繁荣之父” 的J. M. KEYES
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观点
大力主张和赞扬公债,将公债和赤字、补 偿性财政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公债视 为政府干预经济、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手 段。凯恩斯理论.doc 段。凯恩斯理论.doc 凯恩斯学派对国债的推崇可以说是无以复 加了,认为公债是有益而无害的,通常不 会造成下一代人的负担。
卡尔 迪策耳的公债理论
1.应从公债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来考察公债的经济应, 应从公债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来考察公债的经济应, 而不应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将公债与国民经济割裂开来。 而不应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将公债与国民经济割裂开来。 2.公债具有生产性,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国债 公债具有生产性,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是用于政府投资支出, 是用于政府投资支出,就不应将其称为非生产性的消费行 因为诸如公共交通设施,公路、运河、 为,因为诸如公共交通设施,公路、运河、铁路等建设都 具有生产性。即使国债用来发展教育或宗教, 具有生产性。即使国债用来发展教育或宗教,也可提高国 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促进经济稳定, 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促进经济稳定,因为教育可以提高劳 动力的能力,宗教可以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 动力的能力,宗教可以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由此对经济 有益。 有益。 3.公债有利于信用经济的发展,而信用经济的发展会提高 公债有利于信用经济的发展,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