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政府公债政策探析及优化

中国地方政府公债政策探析及优化
财 政 都 存在 大 量 显性 和 隐性 的 地方 债 务。 由于 当时不成熟 的发 债条件限制 , 明

中 国 地 方 政 府 公 债 政 策 问题 分

1政 策不当。 于发行市政 债券 , . 对 目 前的主要法律制约在于 《 预算法 》 《 和 担 保法 》 19 。9 4年通过 的 《 预算法 》 第二 十 八条明确规定 : 地方各级预算按 照量人 “ 为 出、 收支 平衡的 原则编 制 , 列赤 字 。 不
策 建 议

美 国以市场机制调节 为主的 自律型 市政债券风 险控 制机 制暂不适合转型期
的我国 ,而 E本较 为完善的充满政府 管 t
19 年发 布 的 《 款通知 》 96 贷 还规 定地方
政府 不能直接 向银 行借贷 。 之后 , 地方就
变 “ 明债 ”为 “ 暗债 ”, 索性绕 开法 律 的
地位。
和人事体制 , 以及民主机制的不完善 , 使
许多地方政府呈现 出一定 的利维坦特征 或倾向 ( 利用政治权力压榨居 民以谋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 在缺少适 当的宪政约 , 束时 , 地方政府问题有很大可 能会 恶化 , 因此有 必 要施 加 布坎 南 一直 强 调 的宪 政、 财税 、 选举 和程序约束 。 ( ) 二 使用方面
除法律 和国务院另有规定 外 ,地方政府 不得发行 地方政府债券 。 国务 院关 于 ”《 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务 发行管理 的
文 规 定 不能 发 债 在一 定 程 度上 可 以理
解 ,
转轨时 期使用一些过 渡性 的制度设计是
必然 的。 直到 民主监督 十分完善之 时 , 才 有 可能赋予地方政府独立 于中央政府之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问题探讨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问题探讨
地 方政府 融 资行为 、发展 资本 市场 ,
我 国有必要发行地 方公债 ,当前我 国
也 已基 本 具备 了发 行地 方公 债 的条
基 础 设施 作 为 社 会 固 定 资产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其投 资规模直 接影响 着 一 国和 地 区 的经 济 增 长潜 力和 财 源建设 布局 , 保持基础 设施投 资的适 度规模和 相应增 幅 国经济结 构 的调 整 , 税收 体 制的改革 ,资本 市场 的深化 ,允许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地 方 公 债 已 势 在 必
然。 ’
财政政策 , 增发 的国债有一 半 由中央 财政 转 贷给 地 方 政府 使 用 ,如 19 98 年增 发 10 0 0亿 元特殊 公债 中 5 0亿 0
实 的选 择 。
地方公债 市场。在我 国 , 国以来共 建 发行 过两 种地 方公债 。一 是 1 5 9 0年
前东北 人民政府发行 的 “ 东北 生产建 设折 实公债 ” 目的是 为 了筹措 生产 , 建 设 资金 ,用 于 东北 地 区 生产 性 投 资 ;二是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 , 分 部 地方政 府根 据 15 9 8年 6月 5日国家 公布 的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地方经 济建
省 签订 了转贷协 议 , 省与有关 主管 各 部 门、各市政 府及各市 财政 局也签订 了转 贷协议及 还款计 划 , 但是 由于没 有具 体 的还款 措施和制度 保证 , 而 从 使地 方未来 的还 款保障成 为 问题 。四 是 中央 对 地 方使 用国 债 的约 束 机 制 软化 , 力和责任 不对称 , 权 处罚不 力 , 许 多违纪行 为边查边犯 。克服 以上 弊 端 的最好办法是 , 允许地 方政府发行 地方 公债 , 这样 不仅减轻 了 中央政府 的财政 压 力 , 为地方政 府开辟 了新 也 的财源 ,而且 由于债券 的有偿性 ,促 使 地 方政 府 建 立 相 应 的责 任 机 制和 偿还 机制 , 提高 了资金 的使 用效益。 ( ) 三 允许 发行地方公债 , 是规范

公共选择视角下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探讨

公共选择视角下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探讨
行 为 。必 须 强 调 的 是 ,个 人 即便 在 公 共 选
国当前 的干部任用制度,上级政府对地方 政府行政长官的任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
其次 ,地方政府官员又是辖 区内人 民的代 表, 接受人 民委托执行公共事物的管理权。 最后 , 地方政府作 为一个独立的主体 , 也追
于我 国现 行 政 府 问财 政 关 系 ,地 方政
府 发 行 地 方债 券 所 可 能 产 生 的 风 险 。 关 键镯 :地 方 债券 经 济人 风 险
企业可以组成 商会或行会等“ 压力集团” 游
说或贿赂地方官员。而 由于 “ 搭便车”行
韦 方 府 誊 公 适 理 政 绩 麓 共 掭
动 之 中 。公 共 选 择 学 派 认 为 ,他 们 的经 济
区企 业的满意程度。在没有利益集团和党
派组织 的情况下 ,个人没有话语权 。
( ) 方政 府 的 效 用 函数 二 地
为了实现配置 的有效性和分配 的公 平性 ,
决策应 尽可 能在最 低水 平 的政府 部 门进 行, 因此赋予地 方政府独立 的财权 是基 于 地方政府 事权 安排 的现 实需 要。 方债券 地 在外 国、 尤其是西方发达 国家是一种成熟 的融 资工具 ,已有几十年 的发展历史 。从 它们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来看 , 只要存在 中 央 与地 方分权 的财政 联 邦主 义 ( i Ca fS I fd rlm ) e eai ,无论是单一制或是联 邦制 国 s 家,就具备地方政府融资的前提。 传统理论假定政府官员总是有足够动 力去提供公共产品和维护市场秩序 ,实 际 上 ,由自利人组成 的政府 ,是政治活动 中 的 “ 经济 人” ,同样谋求 自身利益 的最大 化。“ 每个人都追 求自身利益” ,这也是公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摘要:发行地方公债是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加强地方财政职能的现实要求,允许地方政府有条件地发行公债,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平衡预算的现实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国债,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使用和偿还的,所以国债的直接债务主体是中央政府一、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1、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体制的理论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无论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还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都无法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分配关系上的随意性,不能较好地解决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问题。

为此,我国于1994年实行适度的分税制,将全部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设置两套税务机构,即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实行分税、分权、分征和分管。

分税制其目的是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从世界各国来看,实行复式预算和分税制,地方政府大都赋予了相应的财权和事权。

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力,是财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说,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的理论要求。

2、发行地方公债是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加强地方财政职能的现实要求。

分税制后,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所需的经费等,地方财政主要承担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支出和地方政府运作所需经费等。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存在着职能上的“缺位”和“越位”,即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应该由财政管的没有管好,投入严重不足,如基础教育等;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却管了起来,如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执法权也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财力有限,财政支出缺口加大,欠债较多,严重地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

允许地方政府有条件地发行公债,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平衡预算的现实要求。

3、发行地方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客观要求。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具有重要的财政和经济意义。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以及其发行方式、利用效率和管理措施。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探讨了政策推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公债在财政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方式、利用效率、管理措施、展望、建议、政策推动1. 引言1.1 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地方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地方公债的发行不仅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地方公债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债务风险的逐渐暴露,地方公债的管理和监督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背景在于满足地方政府财政需求的也要避免地方债务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方公债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公债的发行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入地方的重点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地方公债的发行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助于防范和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中国财经领域的热点和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关于我国地方公债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地方公债问题的探讨

我国地方公债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姓名:王盼盼学号:MG09011012 专业:财政学(2009级)摘要:地方公债是一个与国债相对应的概念,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公债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也称市政债券,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而与之相对,我国对于地方政府举债却持相当审慎的态度,但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越来越明晰,各地相对独立的利益格局已逐渐形成。

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这是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采取的措施。

但是我国的地方公债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行地方公债发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方公债问题建议引言2008年11月,财政部在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处,专门负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人员已经到位;2009年3月17日,财政部说:“2009年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的200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将面向各类投资者发行”。

这都预示着,学界多年所关注的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的改革大计,正在被中央政府所采纳并浮出水面,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务将是大势所趋。

而且地方政府债券在我国建国初期就已经存在。

如早在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就发行过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但l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却从未发行过地方政府债券。

由于我国1995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因此,我国目前的政府债券仅限于中央政府债券。

但地方政府在诸如桥梁、公路、隧道、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又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券,即以企业债券的形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如l999年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发行5亿元浦东建设债券,名义上是公司债券,但所筹资金则是用于上海地铁建设;济南自来水公司发行1.5亿元供水建设债券,名义上是公司债券,而所筹资金则用于济南自来水设施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公债发行的新探索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公债发行的新探索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公债发行的新探索佚名【期刊名称】《兰州学刊》【年(卷),期】2015(0)9【摘要】中国共产党和各解放区政府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公债的发行进行了新的探索,包括采用折扣方式或有奖公债的形式,发行规范的实物公债和折实公债,尝试通过发行土地公债来征购地主土地、补偿被侵犯中农的损失或群众战时损失,利用公债回收货币、稳定物价或回收群众在土改中获得的地主金银财宝。

这些对公债的创造性运用都是为解决各解放区出现的急迫问题,对于支援解放战争、开展解放区的生产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这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给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each liberated zone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actu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has carried on the new ex-ploration to effective government debt problems, including in the form of discounts or prize bond, normative physical bonds or is government bonds, trying to purchase the landlord's land by issuing bonds,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bonds to compensate the infringed middle peasants loss or loss in the wartime, the use of debt recovery money, price stability, or recycling gain the landlords and the treasure of the masses in the land reform. The creative use of bonds are to solve the urgent problems in the liberated areas, to support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erated are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ch aspectsas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is is reflected the essence of marxism, has accumulated many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us.【总页数】6页(P7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6【相关文献】1.对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公债的再认识--以统一公债为核心 [J], 李国俊2.民国地方公债发行研究——以南京特别市特种建设公债为例 [J], 陈海懿3.革命根据地公债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研究》 [J], 陈任远4.新中国发行的唯一一笔实物公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J], 侯永杰5.公债救国难华侨赤子心——民国廿六年救国公债发行与华侨购债研究 [J], 王晓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简述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

最新简述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

简述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本文是一篇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时,应该遵循偿债能力原则、效益原则、对地方公债适用范围限定的原则和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援助贫困为目标的原则,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论文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必要性经济增长制度安排论文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

为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目标,2009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较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

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减缓中央财政负担,我国决定在4月份首次公开发行地方政府证券。

一、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现状地方政府债券,是指以地方政府为发行主题的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地方政府债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已将近200年的历史,其中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券无论在发行规模还是发行模式上都最具代表性。

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一直受到抑制。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过短暂的地方政府债券,当时许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

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而且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原因是地方政府承兑能力差、债务管理能力欠缺。

地方政府债券的禁令一直保持到2009年。

但伴随着经济形式、体制因素的不断变化和地方自制、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入,学界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讨论越来越多,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呼声越发强烈。

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为了减缓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国家出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009年首次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1],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明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回答发行地方公债在我国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特别是要明确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等问题。

一、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是否存在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确立了在近几年内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确有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一)源于时期受益原则的经济依据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及其财政的基本职责是有效率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他们所偏好的地方公共产品[2],这种侧重于资源有效配置的职责,使受益原则成为地方政府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因为成本与受益的一致性,通常是保证产品有效供应的一种必要条件。

就受益原则来看,它的中心含义是“受益者付费”,即受益辖区内的个人应当根据受益程度的大小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其中,如果受益者受益的时期不同,其受益的程度也就存在差别,其所应承担的成本费用也就应当有所不同,这种根据受益的不同时期分担地方公共产品成本的原则就是一种“时期受益原则”。

根据时期受益原则,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受益的不同时期分别承担,换言之,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整个受益期内的人们加以分担。

在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中,存在着受益期长短不同的公共产品。

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只限于一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一般行政性服务等经常性项目;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期则及于多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防洪、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本性项目。

由于受益期长短不同,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担方式存在着极大差别。

对于效益只限于某一个财政年度,不能递延到以后财政年度的经常性项目而言,通过一般性税收来筹集所需资金往往是地方政府的最佳选择,因为税收是现期的财政负担,与这类产品形成的现期受益正好在时间上和人群分布上相对称。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推进经济建设,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债务开始积累并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

一、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了21.37万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10.3%。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中的一半为隐性债务,即政府默认担保的债务。

此外,从2020年起,财政部开始统一核算地方政府债务。

根据数据,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31.15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22.54万亿元,其中债券借款10.38万亿元。

这一数据显示出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经济增长放缓,环保和城市化政策持续加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债务问题,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1.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紧张在财政收支规划之外,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也受到了约束。

许多地方政府在运营自己的资产时,受限于贷款额度、信贷政策等因素。

同时,由于中央财政的相关规划,有许多政府项目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融资。

这些限制条件导致地方政府需要寻找新的财政渠道,如发行债券或设立隐性债务等方式。

2.官员的个人政绩导向地方官员具有个人政绩的考量,在官场中,地方官员晋升通常需要通过在官场上争取部分或者所有的资金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上的不同需求。

有时,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会大力投资,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急剧上升。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大债务监管力度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加大监管力度。

在2014年,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债务进行规范,推出债务审计和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工作。

随着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划出台,以及新型联合融资等新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得到了控制。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法律问题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法律问题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法律问题分析作者:刘念来源:《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什么是地方政府债券,其发行有何意义?为什么国家对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政策和态度有所转变,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否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目前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体制是否有其不足之处,对此可以提出哪些建议?文章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法律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禁止性规定;体制性一、地方政府债券的理论和法律背景(一)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和发行意义所谓的地方政府债券又称市政债券或地方公债,是一个与国债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指符合发债条件的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及满足公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短缺程度为依据,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代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向社会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

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的方式,发行政府债券仅从理论上来说,其意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和高效的融资方式,进一步拓宽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促使政府融资模式进行结构性转变,有利于促进地方财政透明运行;二是锻炼了政府市场化融资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市场对政府行为的硬约束;三是有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的产品种类,提高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可以作为利率市场化的试验平台;四是作为一种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地方债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地方政府债券法律制度现状1.《预算法》禁止性规定上文中已有提到,《预算法》第28条对于地方政府债券的禁止性规定,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初衷在于防止地方政府背负过多的债务,无力偿还而最终引发地方政府的信用危机和道德危机,而这些债务最终将转化为中央政府的债务。

那么通过《预算法》的禁止性规定,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就不存在债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关关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关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关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若干思考
张道泉
【期刊名称】《经济视野》
【年(卷),期】2013(000)021
【摘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无权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务。

发行公债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从财政学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通过对发行地方公债的利弊研究,以及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改进,提出了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可行性探究。

【总页数】2页(P337-338)
【作者】张道泉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问题思考 [J], 王妍
2.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融资的思考 [J], 李木子
3.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思考 [J], 高奎明
4.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J], 宋晓晶
5.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J], 李妍;张志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2011年第17期(总第2361期)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宋晓晶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历史和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尝试过发行地方债,如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地方经济建设折实公债等,中共中央还在1958年4月2日作出过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决定从1959年起,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辅助手段。

后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于1959年开始停止公债的发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修路建桥,曾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

直到1993年,这一行为被明令禁止,原因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

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令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曾发行108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并转贷给地方使用。

国债转贷资金是中央发债,地方使用,不列中央赤字,这部分资金既不在中央预算反映,也不在地方预算反映,只在往来科目列示。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演化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

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列入地方赤字,纳入省级预算管理,这一重大举措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由来以久的地方债问题的热议。

二、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必要性(一)理论必然性。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不能由市场提供,或者不适合由市场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往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需要政府来担任供给者。

根据受益范围的不同,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是一种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它能使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的地理边界与收益范围大体一致,从而确保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研究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研究
20 年( 3 卷) 1 09 第 8 第 期


我 国建立地 方公 债 制度的研 究
袁晓辉 , 安喜平
( 兰州 商学 院 金 融 学院 , 肃 甘 兰 州 702 ) 300
摘要 : 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 的情 况 下。 为弥补 地方财力的需要 , 照有 关法规 向社会举借的债务。 按 它 是 国家公债的重要组成部 分。 文章介绍 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 国家 地方公债 的特点 , 出了我 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及现 提 实可 能性 。 并就地 方公债制度的建立提 出了具体的政 策和相 关制 度建议。 关奠词 : 地方公 债制度 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 财政体 制
从地方债发行 的条件看 , 前 只有部 分经 济状况较好的大 中 目 城市 和东部沿海 城市才具有 资格 , 些西部地 区来说 , 具备 对一 不 前文 已述 的地方债发行 的条件 。 对这 些地 区来说又失去一种可资 利用 的发展经济 的筹资途径 , 而且地方债 发行 导致的资金跨地 区 1 . 2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可行性 流动又会进一步扩大地 区间差距 。客观地说 , 地方政府发债权会 121 . 地方发行公债具有 良好 的宏观 经济环境 . 近年来 , 国经济快速 发展 , 济运行过程 中虽然 出现 了通 促进有发展潜力 的地 区更好更快 的发展 , 我 经 而不 太具有公平分配和 因此地 区间发展差 距问题 只能诉诸其他途径解 货紧缩 , 但在 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 调控下 , 经济运行 平稳增 调节差距 的功能 。 如加强政府间的横 向转移支付 。 当然 , 于某些具有跨地 区性 对 长, 每年平均增长 。当前 , 国居民个人投资渠道有 限, 我 股票 的高 决 , 质的项 目, 也可考虑将发达地 区的债务 收入一 部分转移给利益相 风险让广大不具有专业投资技能的居 民望而却步 , 银行储蓄余额 的大幅增长 和国债 的热销现象反 映了居 民渴望 得到安全性 高和 关地 区在相关项 目 上使用。 中西部地 区尽管 目前经济不发达 , 但 收益稳定 的投资 品种 。地方债券作 为一种“ 银边债 券”会受到个 发展潜力 巨大 , , 赋予这些地 区的政府发债 融资权加 快经济和社会 人投资 者的青 睐。 进步 , 也有 利于缩小东西部地 区间的差距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引发了诸多争议与担忧。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问题成因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地方政府债务背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应对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大规模基建投资。

地方政府债务包括一般债务和隐性债务两部分。

一般债务是指依法发行的债务,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隐性债务则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关联性融资平台、特殊目的主体等渠道进行融资,以规避法律法规对融资的限制。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因1. 属地困境:根据我国财政体制,地方政府负责许多社会事务的运行,但财政收入却相对较少。

面对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压力,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债务融资来满足经费需求。

2. 政绩压力: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与考核多与地区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为实现高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大规模基建项目来推动经济增长,而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迫使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债务规模。

3. 财政体制问题:我国财政体制存在分税制、划税权、转移支付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债务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剩余财政手段”。

4. 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普遍采取投资驱动模式,形成了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开发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经济下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债务来填补经济增长的缺口。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影响1. 财政风险:高额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使得许多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承受巨大压力,难以偿还债务。

这对地方政府财政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风险。

2. 宏观经济稳定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势必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宏观经济波动和风险。

3. 社会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牵动广大民众利益。

如果债务危机爆发,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与不稳定。

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途径1. 改革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完善分税制、划税权等相关制度,确保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适度增加,并提高财政独立性。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背景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家财政〞指的就是全国统一的财政,地方财政只是中央财政的附属物,在中央编制的全国统一的国家预算下,整个财政联成了一个整体,地方政府没有单独的举债权力。

此时公债的发行,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并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这就无所谓“国债〞和“地方债〞的区分,或者说是只有国债而无地方债。

在西方,“公债〞概念与“国债〞概念是既一致又区分的,国债只是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债务,因为只有这些债务才是“国家〞的债务。

而公债那么是“公共〞债务,因而除了国债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政府所属公共机构的债务。

所以,在当时方案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公债也就是国债,或者反过来国债也就是公债。

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这种先是将整个国家的所有债务都集中到中央,然后干脆取消公债的状况,是与当时方案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权财力这一根本要求相适应的。

这是因为,如果当时没有将所有的债务发行权都集中到中央手中,那么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发行债券活动,其直接后果就是这局部资金运动处于统一方案之外,这立即就会形成对国民经济方案和综合平衡的冲击与破坏。

当时我国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视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经济体制对公债这一本质要求的直接反映。

从公债的作用来看,正是方案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公债是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债主要的作用和任务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和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现在我国正处于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正在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分税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根底。

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以至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

当着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增大赤字以刺激经济上升,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的公债就要增大年发行数额。

相反,当着经济状况良好以至出现过热状态时,政府就要减少财政赤字以至安排财政盈余,此时公债年发行量就要相应减少,甚至可以运用财政盈余实现公债的净归还。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指由中国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

地方公债发行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地方公债发行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如债务规模扩大、债务风险增加等。

为有效防范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如加强发行市场准入管理、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等。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地方公债发行在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未来,中国地方公债发行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监控,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发行地方公债、背景、定义、风险重要性、现状、发行模式、风险防范、监管措施、效果评估、意义、未来展望、建议1. 引言1.1 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是一个现代化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公债作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渠道,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工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和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集资难题。

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地方公债的发行模式和规范逐步建立起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暴露,地方公债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显现,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地方公债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防范潜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定义中国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用于筹集资金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经济建设项目的一种政府债务形式。

地方政府以地方公债形式筹资,是地方政府进行长期融资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并通过未来税收、收费等方式还款。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探讨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探讨

后还 是 基 础 设 施 落 后 , 主 要 原 因 还 是 资 金 缺 口 巨
大 。这 种 情况 在我 国大部 分 地 区特别 是 中西部 地 区
表 现 尤 为 突 出 中 西 部 地 区 的 经 济 落 后 ,无 疑 可 以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的必 要性
在经 济迅速 发展 的 2 1世 纪 ,金 融 产 品 在 不 断
创新 ,债 券也在 不 断刨新 ,债 券 的功 能和作用 被 进

步 扩展 ,以适 应 和服 务 于 迅速 发 展 的市 场经 济 。
作为 债券 市场重 要组 成 部分 的地方 政府 债券 ,在 资
维普资讯
经 济理 论与经 济 管理
20 0 2年第 5期
我 国发 行地方 政府债 券探讨
张 旺
( 国人 民大学 经济 学 院 ,北 京 10 7 ) 中 0 8 2
从 理 论 上 讲 ,地 方 政 府 作 为 一 级 预 算 , 和 中 央 政 府 一 样 可 以 作 为 发 行 主 体 , 通 过 发 行 债 券 进 行 融 资 , 以解 决 地 方 政 府 在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方 面 的 资 金 不 足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同 中 央 政 府 发 行 的 国 债 一 样 , 也 以 发 行 债 券 的 当 地 政 府 的 税 收 能 力 作 为 还 本 付 息 担
年颁布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预 算 法》 第 2 8条 明确
规 定 “ 法 律 和 国务 院 另 有 规 定 外 ,地 方 政 府 不 得 除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 就 是 说 目前 我 国 是 不 允 许 地 。
府 债 券 的 安 全 性 较 高 , 被 认 为 是 仅 次 于 “ 边 债 金 券 ” 的 安 全 债 券 。 而 且 ,投 资 者 购 买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所 获 得 的 利 息 收 ^ 与 国债 一 样 都 免 交 所 得 税 ,这 对 投 资 者 有 裉 强 的 吸 引 力 。 从 实 践 上 而 言 , 不 少 西 方 国 家 有 财 政 收 入 的 地 方 政 府 或 地 方 公 共 机 构 都 在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用 于 交 通 、 通 信 、住 宅 、 教 育 、 医 院 和 污 水 处 理 系 统 等 地 方 性 公 共 设 施 的 建 设 在 美 国 、 日本 等 国 家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已经 成 为 债 券 市 场 的一个 重要 组成部 分 。地 方政 府不 仅 可就一 般 目 的发 行 地 方 债 券 , 而 且 可 就 特 定 目 的 ,如 建 造 学 校 或 消 防 大 楼 等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 国 家 也 出 台优 惠 的税 收 政 策 支 持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债 券 。 据 统 计 ,美 国 每 年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债 券 的 数 额 将 近 80 0亿 美 0 元 发 行 主 体 不 仅 有 州 政 府 , 也 有 其 他 地 方 政 府 , 如 县 、 市 政 府 ,甚 至 有 些 特 区 、专 门 区域 管 理 部 门 及 学 区 也 可 以 发 行 债 券 ,这 些 政 府 单 位 是 根 据 州 的 法 律 设 立 的 , 享 有 一 定 的 垄 断 权 及 征 收 某 种 税 的 特 权 。 日本 地 方 公 债 收 入 占全 部 收 入 的 1 3 /。 实 际 上 , 我 国地 方 政 府 也 曾 进 行 过 发 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的 尝 试 2 世 纪 8 年 代 末 至 9 O 0 O年 代 初 , 有 不 少 地 方 政 府 为 了筹 集 修 建 道 路 、桥 粱 的 巨额 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一)持反对的意见。

1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①2 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二)持赞同的意见。

1 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分税制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基础。

(2)市场基础。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储蓄率达到了35%~40%.以近几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在许多城市出现抢购热潮的现象来看,被誉为“金边债券”的国债是广大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渠道。

地方政府债券作为一种“银边债券”,其信誉水平与国债相当,只要利率水平适当,规模结构合理,其市场需求也是巨大的。

(3)经验基础。

随着我国国债事业的进一步壮大,新的国债管理条例也必将出台,规范现行国债市场秩序,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依靠我国现阶段已掌握的国债发行管理经验,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善、有序、健康的地方公债市场。

③2 认为发行地方公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观点。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1)我国已基本具备发行地方债券良好的资本市场基础。

目前我国发行的债券品种有中央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2002年我国发行国债总额5934.3亿元,余额为19336.1亿元,无论在债券种类还是发行机构上,基本框架已形成。

(2)居民和金融机构有充足的应债能力。

到2004年4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到11.9万亿元,并还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巨额的储蓄存款说明居民的应债能力是充足的、有保证的。

金融机构由于找不到足够的优质贷款项目,使得存贷差不断增长,现已超过5万亿元。

地方债券为金融机构的沉淀资金创造很好的出路,因此它的发行有充裕的资金支撑。

(3)我国中央财政已有多年发行国债、管理债务的经验。

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债务管理,强化了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国债的职能,为地方政府发行和管理地方公债打下了基础。

证监会、银监会为我国的金融监管、监督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同样可以设立专门的地方债券监督委员会,监管地方债券的发行、资金运用和债务偿还,从而避免地方债券偿付危机。

(4)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活跃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活跃,融资途径单一,资本市场交易品种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

信誉度很高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无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数额巨大的新交易品种,为金融机构间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提供新的途径,对活跃资本市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④3 认为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的观点。

这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

总体看来,这两个条件目前在我国基本都已具备。

(1)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来看,社会对地方公债的认购能力非常充分。

截至200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近12万亿元的规模,其中定期存款7.8万多亿元,约占全部存款的65%.这表明比较接近于定期存款的城市公债具备足够的市场潜力。

一旦地方公债开始发行,它自身的一些独特优势足可以将足量的储蓄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吸引到债券市场中来。

城市公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①在股票市场屡屡受挫的投资者大有人在,尽管它有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率,但风险太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风险爱好者毕竟只是少数,可以说大部分投资者还是风险规避者。

②选择银行储蓄的投资者看好的是这种投资的收益稳定性,而不是因为其收益率,而城市公债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储蓄率。

③近几年,众多投资者都选择了国债市场,但国债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其发行规模完全依赖于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国债不是每年都大规模发行的,一旦我国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就会相应缩小,这部分投资于国债的资金就只能另择它途。

相对而言,有“银边债券”之称的地方公债具备了上述金融产品的优点,而规避了它们的缺点。

(2)地方公债只要使用得当,调控有力,其效用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也就是说,其偿还能力是很有保障的:①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应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这包括发债时间、发债规模、债券利率、偿还期限等众多要素都不能由地方政府自主确定。

②地方公债的发行使得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显著增加,且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会受到债券认购者的种种监督,再加上待地方公债发行时的相关监管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等,这些对保证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我国已实行多年的国债转贷政策,使地方政府在债券资金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经验,这也很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⑤4 认为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的观点。

(1)发行地方公债的体制基础在我国已经存在。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在各级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分级财政体制的初步建立,已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对明确的事权和财权,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作为发行公债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举债的体制基础已经确立。

(2)地方政府存在对地方公债资金的需求。

据建设部预测,“十五”时期我国仅是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就需要至少1万亿元。

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仍需大量的资本性公共产品的投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而这一资金缺口的弥补,既不可能完全依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特别是在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把希望继续寄托在中央公债上,因为目前中央政府因国债发行而带来的财政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而完全依赖于私人投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多数基础设施毕竟不属于高利润率的产业。

而地方公债的发行,无疑是弥补当前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改善地方资本性公共产品供应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3)社会资金中存在对地方公债的应债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闲散资金和居民所得都有很大提高。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元,虽然几次降低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但居民储蓄存款有增无减,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8 .7万亿元。

但这些资金除了继续存款和购买国债以外,投资渠道十分有限。

(4)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已具有一定的承债能力。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之一是地方政府要取得社会居民的高度信任,意即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

目前各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差别较大,但是,对于省级政府来说,其承债能力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承债能力更是毋庸置疑。

⑥二、当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存在的问题(一)目前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因素。

1 现行投融资体制中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对作为投资主体之一的政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原因之一。

当前,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投资存在着投资效益差、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很明显,如果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不解决,发行地方债券将会使投融资体制中的政府投资的弊端和问题更加突出。

2 中央和地方投资责权划分不尽合理。

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地方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

相关资料显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变化幅度较小:1994~2002年期间,中央财权平均为52%,地方财权平均为48%;中央事权平均为30%,地方事权平均为70%.中央和地方财权不对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等的正规融资体系,这是作为地方政府财权重要表现这一发债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和解决的主要原因。

3 地方政府长期累积的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地方债务压力首先源于日益固化的财政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再加上庞大的具有刚性特征的办公和人头经费支出,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负担沉重。

在财政增收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自然较大。

同时,为了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债务责任和还本付息压力,地方财政压力凸显。

另外,地方金融风险的财政化转移模式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如果在已有的隐性债务无法显性化和无法消除地方政府用经常性债务挤占建设性债务的情况下,发行地方债券必然会使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失去控制,从而加剧地方债务风险。

4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仍然不科学,决策过程不透明,决策程序也有待改进。

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职能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分离,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可能会为地方政府提供滥用更多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因为,在没有较强外部社会监督条件下的政府效用函数,是扩张财政和追求政绩,由此必然会导致全社会资源的不当配置,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