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书笔记3000字

合集下载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孟子》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孟子》读书笔记1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

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孟子》读后感3000字

《孟子》读后感3000字

《孟子》读后感3000字篇一:《孟子》读后感《孟子》读后感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认同感比较强。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

宣王说:“不会。

”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

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孟子怀抱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用他的所知所觉,用他的“义”与“道”,从个别情况的“应该”到人生征途的光明大道,导人向善,也就是“觉此民”。

孟子的所有观点首先都必须建立在所谓“人性向善”观点的基础上,而这个观点也恰恰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并且对于当今这个时代来说最值得每个人去仔细思考领悟的。

孟子的“人性向善”论,先提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皆有之的“仁、义、礼、智”四端,如果能够去扩充它的话,将“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所以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既然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又何来的恶人呢?有些人何以做不到“乃若其情”呢?孟子给了我们两个答案:其一,是不可忽视的外在原因,即环境因素,也是孟母之所以三迁的原因,而这里的环境又不仅仅只是周围人或事的影,也包括所处的时代、社会情况,还有具体到逆境与顺境的差别,《孟子》中的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议论,身处逆境的人被激发的羞耻心可使之用生命维护原则,而身处顺境时的人却更易迷失,放弃了“乡为身死而不受”的那些原则,环境可以说是决定为善还是为恶,义或不义的重要因素;其二,要向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要求就是坚持,孟子也在书中举了“杯水车薪”的比喻,义能克不义,仁能克不仁,然而没有坚持也无法成功。

《孟 子》读书笔记

《孟 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孟子》,感觉像是跟一位智慧又亲切的长辈来了一场深度交流。

说起孟子,那可是儒家的一位大思想家。

他的言论,就像一道道光,照亮了我对人性、道德、治国等好多方面的认识。

在《孟子》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性善论”。

孟子认为啊,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在公园里的经历。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男孩儿在卖自己做的手工小风铃。

他的眼睛里透着那种特别纯真的光,他说卖风铃的钱是要给流浪猫买食物的。

当时我就在想,这难道不就是孟子说的人性本善吗?这个小男孩儿,他可能还不太懂什么大道理,但他心里那份想要帮助弱小的善良,是天生就有的。

还有孟子提到的“仁政”思想。

他主张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的疾苦,要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小区门口的菜市场整改。

之前那个菜市场又脏又乱,大家买菜都不太方便。

后来社区的工作人员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整改。

重新规划了摊位,加强了卫生管理,还设置了公平秤。

现在大家去买菜,心情都舒畅多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社区治理,但也体现了那种关心百姓生活,为大家创造更好环境的“仁政”理念呀。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

他一直梦想着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可吃了不少苦。

先是到处找合适的店面,被房东坑过,也遇到过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了学做咖啡,他每天都练习到手酸。

但他从来没放弃过,就这么坚持着。

现在他的咖啡店生意特别好,回头客很多。

这不就是孟子说的那种经历磨难才能成就大事的道理嘛。

再说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观点。

这让我想到了疫情期间的那些事儿。

政府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计成本地投入医疗资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医护人员不顾危险冲在一线,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普通百姓也都自觉遵守防疫规定。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孟子》读书笔记篇1《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谈话的记录,由其弟子整理成书。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方面的主题,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道德秩序。

在书中,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具有同情心、正义感和道德感。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他的内心道德本质所决定的,而不是由环境或外部因素所决定的。

这种观点对于儒家思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了人的内在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仁政”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哲学方面,书中提出了“良知”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然的智慧,能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孟子》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儒家经典,它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道德秩序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读书笔记篇2《孟子》读书笔记《孟子》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孟子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对话的记录。

对孟子的思想,学术界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

肯定说的依据是《孟子》书中的学说和荀子、论战篇中的思想非常接近,而比荀子更接近孔子;折中说认为孔孟思想是一个连续的发展,从孔子到荀子再到《孟子》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否定说认为《孟子》所表现的思想与《论语》、《大学》相同,是伪书;也有学者认为《孟子》是孔子之徒的托名。

《孟子》现存七篇。

东汉赵岐《孟子题辞》称外篇亡者十二篇,皆非孟子本真。

七篇中,次序有颠倒,今本《孟子》每篇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尽心”等上、下或上、中、下,而各篇篇次也都有所不同。

孟子读书笔记(通用7篇)

孟子读书笔记(通用7篇)

孟子读书笔记(通用7篇)孟子读书笔记(通用7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子读书笔记(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读书笔记1最近几天有些浮躁,感觉心神不宁。

或许是过年前巨大的能量场感染了我,或许是自己太过于敏感,身体的疲惫不觉涌上来。

今天发现,工作了要保持每天的阅读,身体锻炼,整理,这三件小事,都是不容易的。

人会有惰性,会有情绪,会喜欢“吃喝玩乐”一切不动脑的东西,这也是天性使然。

阅读《孟子》,这段时间是看不下去的,归结原因是心绪不宁,工作了的我特别容易受到周围能量场的影响,这两天一直都在购置年货,也是受大环境的影响。

现在发现,读《孟子》实际上是在吸收来自国学文化的高频能量,《孟子》,久石让的音乐,优人神鼓的《托钵僧》,这些都是很纯粹的能量,每天站桩,每天听音乐,每天阅读,每天做这一件件小事来改善自己生命的状态,这些都是养人的宝物。

每天下班后留出一段时间和他们相处,去感受他们一点一滴。

今天站桩的时候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链接,我感觉到腹部的气在一点点往下沉,优人神鼓的音乐不断进入我的身体,我通过身体不断抖动将身体的负能量和情绪排泄出去,完成了整个能量的循环。

阅读《孟子》,我感受到孟子对世人的仁爱和精神境界。

一个人的言语是他思想最直接的体现,我感受到这位智慧的老人对世间的仁爱。

阅读《孟子》,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在人世间为自己的内心建立起一个屏障,让那些浊气远离在外,之前我一直不太懂得保护自己,也是自己傻傻地全然接受很多东西,这也让我受了很多伤害。

现在我渐渐地为自己的内心构筑一个帐篷,好好保护自己的赤字之心,而立之年,立身后齐家。

孟子读书笔记2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

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

If you believe in dreams, dreams will believe in you.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孟子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看过孟子的人,必有一番收获,来看为大家带来的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1】《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同列为四书。

思想核心是性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仁的学说和修养学说,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主要用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其文长于雄辩,文辞铺张扬厉,情感激越奔放,笔锋咄咄逼人,善于把握论辩主动权,引人人彀,还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论说道理。

语言浅近流畅。

而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仁义可以通行天下,仁者得天下”,这可以说是全书最核心的思想。

想得到权力、得到王位可以不仁不义,但若想得到天下,得到天下百姓之心则不可不仁。

虽然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君王暴政的现象了,但它依然能够给当政者予以警示。

例如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他的一系列对外扩张政策,让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最终导致了全世界的共愤,他也因此沦为阶下囚。

再如美国,一直以来它都是以大国、强国的姿态面对其他国家,强权政治,霸权主义,野蛮干涉别国内政,使得国际反美呼声日渐高涨,如果它不能对别国多施仁义的话,后果将是严重的。

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对外一直以和平共处、互惠互利为原则,得到了各国的好感和信任,这便是仁之体现。

“接受别人的忠告”。

孟子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他能够给人以最诚恳的忠告,而尊重孟子的人都是乐于采纳别人忠告的人。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药物如果不能让病人感到难受,疾病也就不能治好。

同样,不能接受让人难受的药,病也不能治好。

所以,对待别人的忠言,要乐于接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有修养、有气节的人的品质。

面对高官厚禄,不动心不贪婪,不失去做人的原则,这是一个清官、好官的'最重要的品德;不因为家贫位卑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这是一个有志气有志向的人所必备的品质,无论你的家庭贫困与否,无论你是否天生残疾,这些都不能磨灭一个人的意志,敢于向命运挑战,奋发图强才能让人生走向辉煌;而威武势力不能挫败人的志,这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可贵之处。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1《孟子》的作者孟子,字轲,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分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锋利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顶峰。

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书中有的许多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

如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人的本性虽然善,但是有时侯也会迫于本性的情势与欲望,作出非善的行为来,这样就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人在生与义两者不可兼得时,就应舍生而取义。

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因此我们就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孟子读书笔记2能粗浅让人听得懂而又意义深远的话,才是有用的话;能将简简单单的小事和要求自己先做好再去建议别人,推己及人,这才算真诚的建议。

君子的操守,是从自己开场的。

孟子读书心得笔记(优秀范文15篇)

孟子读书心得笔记(优秀范文15篇)

孟子读书心得笔记(优秀范文15篇)孟子读书心得笔记篇1最近,笔者通读了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颇有些感想。

《孟子》一书的内容,总起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仁政”。

大多数的篇章就是讲什么是“仁政”,如何才能实现“仁政”。

当然,还有关于修身、学问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暂不讨论。

什么是“仁政”?孟子在书中并未加以解释。

但从《孟子?梁惠王章句》等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

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

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保民”。

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

应该说,孟子的“仁政”观点,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但是,为什么“仁政”说并未能让历代统治者真正去实现“仁政”,更多的时候,老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键是“仁政”说只是提出了或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未从制度层面解决封建社会存在的弊端。

从这个方面说,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

从中国历史上看,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君王有几个?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

《孟 子》读书笔记

《孟 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孟子》,感觉就像和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

孟子主张“仁政”,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百姓的福祉。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小事,虽小却让我对“仁”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菜,那天的天气阴沉沉的,似乎随时都会下起雨来。

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

我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位卖菜的老奶奶。

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头发花白,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

她的菜摊不大,菜品也不算丰富,只有一些青菜、萝卜和土豆。

我走过去,随意挑选了几样,在称重的时候,我发现老奶奶的秤有些破旧,刻度都不太清晰了。

我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秤准不准啊?别坑我啊。

”老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赶忙说道:“姑娘,你放心,我的秤绝对准,我在这卖菜这么多年,从来没骗过谁。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粗糙的手把菜整理好,装进袋子里递给我。

我付了钱,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大声嚷嚷:“你这老太婆,怎么卖这么贵,人家那边比你便宜多了!”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正对着老奶奶发脾气。

老奶奶一脸无奈,解释说:“我的菜都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价格已经很公道了。

”那中年妇女不依不饶,非要老奶奶便宜点,不然就不买了。

老奶奶显得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下,还是给她减了点价钱。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老奶奶辛辛苦苦种点菜拿来卖,赚点钱不容易,却还要受这样的委屈。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

雨来得很急,大家都开始匆忙收拾东西。

老奶奶手忙脚乱地想要把菜盖上,以免被雨淋湿。

我赶紧跑过去,帮她一起把菜遮好。

老奶奶感激地看着我,说:“姑娘,谢谢你啊。

”我笑着说:“没事,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在帮老奶奶收拾菜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手长满了老茧,还有几道干裂的口子。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她为了生活付出了多少辛劳。

回到家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老奶奶就像孟子所说的那些普通百姓,他们勤劳、善良,却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读完《孟子》后,我深受启发。

孟子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这四种心是仁、义、礼、智的萌芽,只要人们能够保持和发展这些萌芽,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这让我明白了,道德是每个人内心固有的,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发扬自己的善良本性。

孟子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人民的疾苦。

这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取决于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的精神。

他认为,在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道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使我深刻理解到,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勇气。

《孟子》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的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道德、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人。

同时,书中所蕴含的智慧也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doc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doc
虽说人终将一死,毫无疑义。但死亡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有颐养天年、亲人陪伴的自然老去,有抱病多方求治而无奈逝去,也有飞来横祸造成意外死亡。生活中充满各类不确信性,有各类各样的意外和事故。但纵观各类事故,意外当中也有规律,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规章、酒后不开车,抽烟有损健康、少去危险的地址等等。咱们要做的,踊跃主动地标准咱们的思维、行为和适应,规避各类意外。”在企业常讲的:“一路意外事故都是能够预防的”。如孟子所讲,“君子行法,以俟命罢了矣”。 孟子也讲:“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尽管死亡终以后临,但也不得顺其自然,听其自然,听天由命,而应该踊跃主动幸免各类意外死亡。
其二,如何看待名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们常常为了生存和名利疲于奔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名利对许多人而言是追求也是无极限,乃至“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到底该如何看待名利呢?
看看两千连年前的孟子如何解答。第一孟子并非像道家那样排斥名利,但要取之有道。孔子曾经讲“不义而富且贵 与我如浮云”。孟子进一步讲:“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医生,这人爵也。”翻译成白话,确实是功名利禄,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是他人给你的。既然他人能够给你,那也能够拿走。而精神世界的耕耘,内心深处的淡定,根植于血液的仁义礼智,这些永久属于你,是他人不能拿走的。
下一页还有更多优秀出色的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篇二 甲午年,一个秋叶缤纷,金黄银杏叶满地周末,我走进熟悉的泰达图书馆,无心间看见门口放着滨海读心书友会的张贴宣传,准确写着《孟子》一书的各章名称和阅读打算。顺着那个小小的通告,我走进一个全新的天地-《孟子》和滨海书友会。关于《孟子》并非完全陌生,明白它是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之一,上学时也曾在教课书中学过几个章节。但也仅此罢了,关于孟子其人和《孟子》这本书并无更多的了解,心中更多的是神秘感。对书友会那个新事物也充满好奇。好奇心加神秘感差遣我走进图书馆五楼的滨海书友会,短暂接触后发觉这是一个全新的念书方式,书友们连番讲解,相互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也有几位水平很高的教师予以点评、答疑和总结。从尔后我就一发不可收,跟从书友会每周末学习孟子。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_孟子心得体会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学习啦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孟子》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赏读。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篇一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

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

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

《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

“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篇二甲午年,一个秋叶缤纷,金黄银杏叶满地周末,我走进熟悉的泰达图书馆,无意间看见门口放着滨海读心书友会的张贴宣传,准确写着《孟子》一书的各章名称和阅读计划。

国学《孟子》读后感(通用29篇)

国学《孟子》读后感(通用29篇)

国学《孟子》读后感国学《孟子》读后感(通用29篇)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国学《孟子》读后感,欢迎阅读。

国学《孟子》读后感篇1读大学时,那位古代汉语的老教授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那《孟子》是要求全书背诵的,也许就是因为这特别的机缘,我一直特别喜欢《孟子》。

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喜欢孟子散文中那种雄辩的气势。

孟子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的能力,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

我常常慨叹,要是孟子生活在当今时代,他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律师。

读孟子的文章,我总是因此而想到艺术作品中那些大律师的“雄辩”或“诡辩”的场景,那些有经验的律师去质问对方律师的委托人时,只要求回答“yes”or“no”,从而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牵着别人的鼻子走。

孟子正是那样,让那些国君被他牵着鼻子走,从而成功地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近来再读《孟子》,再一次被孟子的雄辩风格所折服。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梁惠王在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孟子不是去直接指出梁惠王治国之中的不足,那样会让好大喜功的君王难以接受,于是他以“王好战,请以战喻”巧妙地将话题转到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来,接下来,他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让梁惠王明白并承认,自己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还有那次孟子见到齐宣王,为了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从“好乐”切入话题,他先是运用转换话题、偷换概念的方式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把音乐话题转为政治话题,从而激发了齐王的兴趣,他忍不住主动问道:“可得闻与?”但孟子并没有就此阐发他的道理,而是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两个问题,让齐王很容易地同意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数人乐乐不如与多数人同乐,从而诱导出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与民同乐的观点,于是他滔滔不绝地“为王言乐”,引导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结论,意即:与民同乐,推行仁政,人民归附,便能统一天下。

孟子三章读书笔记

孟子三章读书笔记

孟子三章读书笔记读了孟子的这三章,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呀!在中,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参加的一次拔河比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学校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

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当我们站在拔河绳的两端,那种紧张和兴奋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

对方班级看起来也是信心满满,一个个身强体壮的。

裁判哨声一响,比赛正式开始。

我们这边的同学都紧紧地握住绳子,脚蹬着地,身体拼命地往后倾。

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绳子中间的红绸子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知道该往哪边去。

这时候,我们班的班长站了出来,他大声喊道:“大家加油啊!一起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的声音就像一针强心剂,让我们瞬间充满了力量。

大家齐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每喊一声,我们就一起用力往后拉。

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时手心里全是汗,紧紧地抓着绳子,生怕一松手就会输掉比赛。

我的脚在地上用力地蹬着,感觉地面都要被我踩出坑来了。

旁边观赛的同学们也在为我们加油助威,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让整个赛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慢慢地,我们占据了上风,绳子开始一点点地向我们这边移动。

对方显然有些着急了,他们的队伍开始出现了混乱,有的人用力过猛,有的人又使不上劲。

而我们始终保持着整齐的节奏,一步一步地往后拉。

终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红绸子越过了我们这边的线,我们赢了!那一刻,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

那种胜利的喜悦,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从这次拔河比赛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和”的重要性。

如果大家心不齐,各使各的劲,那肯定是赢不了比赛的。

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再来说说。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邻居大叔。

大叔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去干活,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

孟子读书笔记3000字

孟子读书笔记3000字

孟子读书笔记3000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读书笔记,欢迎大伙儿阅读。

《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阻碍是达数千年之久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尽管我的熟悉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章句、公孙丑章句、滕文公章句、离娄章句、万章问句、告子章句、尽心章句。

要紧内容两方面,一为孟子与国君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门人、门生彼此交流行事为人之道。

关于道本体、个人自修自立的探讨,在七篇当中所占篇幅较之《论语》少量多。

而更多的是放在王道政治的论述上,这是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

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线路合不到一路,因此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孟子提出,实施道德政治,“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刻为然。

”(《公孙丑》),子思在《中庸》中提出: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八字,能够作为孟子王道政治的本源,“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这也是儒家一贯观点,《论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王道中心为仁和义,由仁义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其旨在教诲国君,心怀天下,与民同甘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可是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人为善,推行大爱,“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实现“龙行一步,百草沾恩”。

而霸道政治,是那时各国君及如苏秦、张仪等说客提倡的线路,苏秦、张仪之流擅长谋略、纵横之术,唯利是图,追求的是眼前的权和利,这种思想因此被那时执政者所同意,和战国时期周朝衰微,朝纲紊乱、道德伦理堕落,诸侯之间彼此征伐,弱肉强食的世道风气分不开。

2023年孟子读书笔记(通用5篇)

2023年孟子读书笔记(通用5篇)

2023年孟子读书笔记(通用5篇)孟子读书笔记1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

宣王说:“不会。

”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

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

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

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敬佩吗?孟子读书笔记2《孟子》一书中《梁惠王(下)》篇里有孟子与梁惠王等君王非常精彩的对话,通篇论述孟子的“仁义”、“王道”思想,运用大量的典故比喻来劝诫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要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用道德的力量使天下统一,倡导“仁者无敌”。

孟子由“五十步笑百步”,“挟太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孟子读后感3000字

孟子读后感3000字

孟子读后感3000字《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这部书中,孟子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通过阅读《孟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也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孟子》一书主要讲述了孟子的思想和主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性善论”和“王道政治”思想。

在“性善论”中,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天生具有良知和道德感,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偏离了本性。

他提出了“四端”、“五常”等道德规范,强调了人们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

在“王道政治”思想中,孟子主张君主应当以仁义为本,以民为重,通过仁政来治理国家,使天下百姓安乐。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阅读《孟子》,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孟子的“性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人性本善,这与庄子的“道德经”中“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思想有所不同。

孟子认为,人性天生就具有善的本能,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偏离了本性。

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人性的乐观态度。

人性本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改善自身、改变环境的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另外,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君主应当以仁义为本,以民为重,通过仁政来治理国家,使天下百姓安乐。

这与法家思想中的强调法律和儒家思想中的强调礼乐不同,孟子更加注重了君主的仁政和民生。

这一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政治的本质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君主应当以民为本,以仁义为本,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

通过阅读《孟子》,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孟子的博大精深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

他不仅在思想上有着深刻的见解,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着崇高的品德。

他在书中多次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提出了“仁者爱人,义者治人,礼者行人,智者知人,信者安人”的道德规范,这些都是他高尚品德的体现。

孟子读后感3000字

孟子读后感3000字

孟子读后感3000字首先,我被孟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震撼。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良知、仁爱的本性。

在《滕文公上》中,他提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他相信人的本性中蕴含着对他人的同情和关爱。

然而,这种善良的本性需要得到培养和发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在《告子上》中,孟子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僇人者不隐于私室,所以示人者也。

”他认为个人修养需要在社会中实践并示范给他人。

这些观点让我深思人的本性与修养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修养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其次,孟子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也是我读后感受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提出了“王道”思想,强调君主应该以仁德来统治国家。

在《离娄上》中,他提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他认为仁德是一个君主的至高价值,只有通过仁德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此外,在《梁惠王下》中,他还提出了“兼爱”和“天下为公”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利益应该是君主的最高追求,君主应该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个阶层或个人。

这些思想让我深思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此外,我还对孟子对于修养和自我提升的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告之以礼义而后行之”、“近取譬于自然之道而行之”等观点。

他认为个体的修养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实现,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自我提升才能达到自己的最高境界。

在《尽心上》中,他提到:“精神之好恶,行之有限而已矣。

”他认为人的精神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得到提升。

这些观点让我深思自身的修养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到这些目标。

最后,孟子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与自然相融合,而不是与自然对抗。

在《滕文公上》中,他提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善良、仁爱的,人应该借鉴自然的智慧和道理,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在《公孙丑上》中,他提到:“坚白者不为白于中宫。

《孟 子》读书笔记

《孟 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孟子》,真的是感触颇深呐!孟子这个人,那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

他的言论和思想,就像是一道道亮光,照亮了那个久远的时代,也照进了咱现在的生活。

就说他主张的“仁政”吧,那可不是简单的两个字。

他觉得啊,君主得关心老百姓,得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农村的经历。

那是一个不算富裕的村子,村民们每天都辛勤劳作,可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我就想,如果当地的官员能像孟子说的那样,多为老百姓着想,制定一些好政策,帮着村民们搞搞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就业机会,那这个村子是不是就能变得富裕起来,大家的脸上是不是就能多一些笑容呢?还有他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在当时可真是大胆的言论。

放到现在,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

咱老百姓才是社会的根基啊,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繁荣,就得重视老百姓的需求和感受。

有一回,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小商贩和城管起了冲突。

周围围了好多人,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小商贩觉得自己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摆个小摊不容易;城管呢,则认为小商贩影响了城市的秩序。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孟子的话,如果制定城市管理政策的人能多从这些小商贩的角度想一想,是不是就能找到一个既不影响秩序,又能让小商贩有生计的办法呢?孟子还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

他说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小事。

有一次坐公交车,上来一位老奶奶,车里已经很挤了,但还是有个年轻人站起来给老奶奶让座。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体现的不就是那种恻隐之心吗?读《孟子》的时候,我还特别注意到他善于用比喻和讲故事来说明道理。

比如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多形象啊!这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面临选择,有时候不能贪心,得懂得取舍。

再比如说“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战场上,逃跑了五十步的人笑话逃跑了一百步的人。

其实想想,他们不都是逃跑了吗?这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些人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读《孟子》读后感3000字

读《孟子》读后感3000字

读《孟子》读后感3000字导读:读书笔记读《孟子》读后感3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孟子》读后感3000字:一.关于心术。

无论外国中国,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推崇一个境界,这种境界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名字,按儒家孟子讲叫致良知,管子叫心术。

英国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与精神病态有些类似,当然佛教也管这个叫禅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事物还是一种事物,用简明的语言来叙述,就是不受情绪所控制,因为情绪会影响人的决断的准确性,不论是高兴的情绪也好,还是悲伤的情绪也罢,亦或是恐惧的情绪,都会让你心中的天平不再平衡。

用管子的话叫:心处其道,九窍循理。

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可以说清楚的描绘了当你的心动时情绪带给你的影响。

孙子讲战术叫多方以误,总之就是用各种手段让你受情绪左右,从而判断失误,比方说唇亡齿寒的那个虢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安全)而没有看清形势,等人家打完回来就顺手就被灭了。

诸葛亮用空城计也是利用的司马懿对他的畏惧之心,如果换做别人,司马懿早就破城了。

那么就简单谈到这里,我更想谈的可能还是各方对此的认识与方法。

国外发现世界上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的杏仁核(脑中掌控情绪的地方)天生不发达,即他们的天生就对情感不怎么感冒,他们因此而冷酷无情,镇静,专注,富有行动力(拖延症据分析就是因为对未知的未来感到害怕而产生),当然也许还富有冒险精神,因为没有了情绪他们的生活很无趣,种种这些加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坏男人。

他们可以是执掌一方的CEO,也可能是沉着的外科主刀医生,也有可能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连坏杀人凶手(他们感受不到杀人所带来的道德谴责),一切都要看他们对自我的把控。

这个可以说是一种天赋,他们天生就达到了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境界,他们不沉溺于过去,也不展望未来,他们只活在现在(他们很少会考虑后果)。

听起来不错,但副作用也是相当的大,而且不是你想就能做的到的,这需要天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读书笔记3000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章句、公孙丑章句、滕文公章句、离娄章句、万章问句、告子章句、尽心章句。

主要内容两方面,一为孟子与国君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之道。

对于道本体、个人自修自立的探讨,在七篇当中所占篇幅较之《论语》少许多。

而更多的是放在王道政治的阐述上,这是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

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孟子提出,实施道德政治,“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公孙丑》),子思在《中庸》中提出: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八字,可以作为孟子王道政治的本源,“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
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这也是儒家一贯观点,《论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王道中心为仁和义,由仁义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其旨在教导国君,心怀天下,与民同甘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与人为善,推行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实现“龙行一步,百草沾恩”。

而霸道政治,是当时各国君及如苏秦、张仪等说客倡导的路线,苏秦、张仪之流擅长谋略、纵横之术,唯利是图,追求的是眼前的权和利,这种思想所以被当时执政者所接受,和战国时期周朝衰微,朝纲紊乱、道德伦理堕落,诸侯之间相互征伐,弱肉强食的世道风气分不开。

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乃至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大原则,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春秋战国时期,以力假仁称霸之风极盛,真正为仁义而发动的战争,如商汤之征“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
霓也。

”不复得见,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也只做佳话,供世人流传。

故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说:“《春秋》之书战伐也,有恶有善也。

恶诈击而善偏战,耻伐丧而荣复讎;奈何以《春秋》为无义战而尽恶之也!”王道与霸道,这两条路线,看起来针锋相对,但若于利的角度来看,可找到共同点。

好事半从苦中来,欲修得此番功夫,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君子之志于道,不成章不达”。

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吃苦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有正视过错的勇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勿惮改,《论语》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也说“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