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示例2
语文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语文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红楼梦》第五回《贾母宴亲戚讲亲事请示宝玉问太祖》三、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红楼梦》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2.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3.提取《红楼梦》中的名言佳句,学习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红楼梦》原文及中文注释;2.PowerPoint演示文稿;3.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红楼梦》和观看相关视频,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新课,介绍《红楼梦》第五回的内容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教师逐段解读《红楼梦》第五回,并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动人之处以及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讨论和展示。
步骤四:提取名言佳句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名言佳句,并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步骤五: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红楼梦》第五回的内容和重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予个别点评和鼓励;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3.测验评价:编写相关测验题目,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莺》 示例2初中一年级
《莺》示例2初中一年级《莺》教学设计示例2一、整体感知同学们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大意。
现在请大家细读“自读提示”,并与你刚才读课文后的初步感知比较一下,看是否有共同之处。
然后想一想,这段提示能给你理解课文以什么启示。
(解说:本文“提示”中的第一句很有必要让学生细心去读,读完它,学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应该能体会出本文的结构布局“从……写起,引出……”,“春的使者”“杰出的歌唱家”这两个偏正短语实际上道出了莺的特征。
再读“提示”的后半句“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
从这句话中学生能明白本文是用形象生动的笔调向我们介绍莺。
)二、阅读体会再放声把课文读一遍,体会语言的“生动优美”所在,明白那幅“莺歌燕舞图”。
(解说: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目的就很明确了,除再次感知课文外,重点是品味语言之优美,描绘之生动。
)三、概括段意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试概括课文每一段的大意。
要求每个人先自己概括,然后同桌互相交流意见,各自取长补短。
(解说:这种把分析、概括的思维变成语言表述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独立创造。
每个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何,有没有对文学的穿透力,张口就能得到验证。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举手作答。
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读文字入手来概括大意,要给每位同学一个清晰的分析理解的思路及明确的答案。
(段意略)四、讨论分析在以上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问答。
①莺有哪些特性?明确: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练习中要求用书上的词语概括),这些就是莺所有的特性,课文也是抓住这些特性向我们介绍莺的。
(解说:回答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把课文齐声朗读一遍,从读中再次品味作者怎样介绍莺,主要介绍了莺的哪些特性。
课文第2段要重点读,并引导学生揣摩莺“惹人喜爱”的原因。
教师这样引导同学读、再读、揣摩,实际上是在给学生领会课文主要内容以正确的思路,也是在教学生怎样分析,怎样学习。
优秀案例2: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教学设计2实施与成效
五、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的六大阶段日历图如下(图3):图3:项目六大阶段日历图(一)阶段一:入项准备,掌握介绍事物的基本方法(1课时)1.学习目标:了解杭州园林、杭州亚运会概况;组建项目化学习小组。
2.核心任务(1)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字资料,整体了解杭州园林、杭州亚运会概况。
(2)组建项目学习小组,确定组长、组员以及组名。
(3)理解项目要求及成果。
3.任务说明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本项目需要达成的成果,清楚成果适用对象等。
(二)阶段二:学习课文,掌握介绍事物的基本方法(1课时)1.学习目标:以《苏州园林》为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如何准确地介绍园林;体悟江南园林的特点。
2.核心任务(1)阅读《苏州园林》,用一句话概括出《苏州园林》中说明对象的特征。
(2)《苏州园林》行文脉络清晰,给人一目了然之感,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阅读课文,圈画关键句,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思维(图4)。
展示交流。
(3)补充阅读三篇有关江南园林的文章(图5):陈从文的《说园》《园林与山水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意”》(均为节选)。
结合《苏州园林》和你游览园林的经验,思考江南园林有哪些共同特征。
3.任务说明任务(1)重在让学生体会介绍事物前首先要弄清楚介绍对象的特征。
任务(2)旨在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介绍事物需要在把握事物特征的前提之下,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准确组织语言文字,合理规划写作顺序。
此任务是在为宣传册文案内容写作做理论上支撑。
任务(3)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面的任务开展做铺垫。
图4:小组绘制的《苏州园林》思维导图图5:学生课堂阅读的补充资料(三)阶段三:研读示例,讨论宣传手册的评价量规(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示例研讨,梳理出电子旅游宣传册的基本要素;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评价量规,培养梳理、辨别、整合信息与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第一课时1.核心任务(1)自主学习:研读示例(图6),记录每个宣传册吸引人的地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并填在记录单上。
教学设计2:第5课《腾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当为重点,同时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典故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在前一节课疏通文意、初步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写作特色二、重点研读、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一个词语(兴尽悲来)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写“兴”事写了哪些方面?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示例:州城形胜宾主之美兴山川之美登楼之喜主要手法:记叙(铺陈)、描写教师小结:文章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又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矿远,市井的繁华,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这一切处处扣住一个“兴”字,洋溢着作者愉悦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正是在兴致高昂,情绪激动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作者用了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生之“悲”?用了什么手法?示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玄想宇宙广袤,衬托人生渺小,引发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主要手法:抒情、议论小结:作者纵笔驰骋,抒写个人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之悲,让人心有戚戚焉4、就文章来看,作者的情感就此悲伤消沉,一蹶不振了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句,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古已有之,今又何伤?)老当益壮四句,勉励自己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表现了崇高的人生观贪泉、涸辙句,表明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北海、东隅、桑榆句,表现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孟尝、阮籍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班超、宗悫句,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化用典故)小结:作者以古比今,借古写怀,以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用典于一炉,表现了自己仕途失意的困顿与悲伤,却又不失远大的抱负,崇高的志向,乐观的情怀,具有人生的使命感三、整体归纳、把握特色示例: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小结:全文以四六句为主,交错运用多种字句的句式,起伏跌宕,节奏分明,自然流畅同时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整齐对偶的句子,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辞采华美,赏心悦目作者更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用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体现了骈赋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的特点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课后阅读同是为集会诗所作的序文《兰亭集序》,思考《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抒发的感慨有什么异同?【板书设计】《滕王阁序》州城形胜人生无常,宾主之美盛衰有时,兴记叙(铺陈)、描写悲抒情、议论、用典山川之美怀才不遇登楼之喜济世无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教学说明:一、《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语言华丽典雅,辞采华美,句式整齐而不失灵活,对仗典故的运用显得简练而又含蓄内容上,作者借登高览胜之会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伤失意,同时含蓄表达了渴望进仕济世,积极有所为的抱负情怀学习此文,当引导学生领会把握二、学习过程当以整体——部分——整体为宜,本教学设计在整体诵读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积累文言字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而后归纳总结写作特色三、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文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诵读,培养语感,整体认知;同时,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掌握文言字句、文言现象从而感知文章思想内容四、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叙事、写景、抒情,尤其是用典的学习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复杂情怀五、课后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习得的能力得到迁延与提升。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文本分析:本文节选自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
选文中,作者极力赞颂中国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中国少年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反映了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同时也赞颂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本文不同于现代散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因此本文很适合用于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听音频朗读、自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顺、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并受到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
本文中的文字障碍不多,但是很多词句的含义必须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而且不少词语,如“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含义与文章主旨有密切的关系。
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理解课文意思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去理解课文,这样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2.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疏通文义。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并能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感受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5.感悟文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熟练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受到鼓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能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疏通文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热情。
要点把握1.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义。
2.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爱国情感。
语文教案-促织教学设计示例二
语文教案-促织教学设计示例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分析:成名、妻子、成名之子2.课文主题理解:揭示社会现实,批判封建制度3.生字词和成语的掌握三、教学难点1.作品背景的了解2.人物性格的把握3.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课文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2.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和成语,理解重点句子3.分析人物形象(1)成名:分析其性格特点,如善良、勇敢、坚毅等(2)妻子:分析其性格特点,如贤惠、勤劳、善良等(3)成名之子:分析其性格特点,如顽皮、聪明、孝顺等4.理解课文主题(1)引导学生从课文情节中提炼主题(2)分析作品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如科举制度、封建家庭观念等5.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如成名与促织的对话等(2)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如成名与妻子、成名与成名之子等(3)讨论作品主题对现实生活的启示6.课后作业(3)熟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入?3.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否准确?4.课堂讨论是否积极、热烈?5.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2.《聊斋志异》其他作品选读3.相关视频资料,如电视剧、电影等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听课态度、发言积极程度等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质量、完成时间等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人物形象分析成名:教师提问:“同学们,成名在故事中是如何体现他善良、勇敢、坚毅的品质的呢?”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分析成名的性格。
教学设计示例二:如何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一、前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学生们在归纳总结方面存在着困难。
因此,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二、基本概念归纳总结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理性思考,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知识点、特点、规律等进行整理概括、归并提炼的过程。
归纳和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更加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三、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方法1.确定学生的归纳总结对象要善于归纳总结,首先需要确定好归纳总结的对象。
在教学生归纳总结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明确学生需要归纳总结的重点和难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要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到事物的共性和特点,将其归纳总结出来。
例如,在学习数学图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外形、内部构造、角度等特点来归纳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性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图形知识。
3.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就需要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归纳总结知识点。
比如,在教学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元素化学性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特点。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操作和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归纳总结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物理光学现象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光学知识。
5.利用网络资源要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就需要利用网络资源。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示例二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示例二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学习作者叙述、描写生动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理解作者“神游其中,恰然自得”的趣事,培养寓感情于写作之中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在生活中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突渗透点体会渗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的生活之美。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以自读为主。
先默读,以疏通文字,了解文意,然后再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妙处。
应引导学生总结出“物外之趣”来自于观察——联想想象,在此基础上讲述各自的童年趣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以及描写细腻的特点。
解决方法:教师分析,学生体会。
2.难点:作者如何把小事连在一起,而无斧凿痕迹。
解决方法: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再读课文,欣赏品味,揣摩妙处。
3.想象训练。
4.说写训练。
5.拓展阅读。
七.教学步骤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七彩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玩伴儿、童年的趣事儿,是否还历历在目呢?今天,我们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幼时记趣》,看看200多年前的作家童年的几许乐趣。
(-)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张目,睁开眼;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物外之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私拟作,自己把它比作;项,脖子;强,通僵,僵硬;素帐,白色的蚊帐;唳,鸣叫;怡然,愉悦;砾,碎石;壑,山谷;为,被;鞭,动词,用鞭子打。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拍、快慢。
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作者所写的几件小事。
(l)善于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帐中嬉蚊——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3)观二小虫争斗——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4)验癞虾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大家谈论(l)说说哪些描写富于童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如“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王二小》教学设计示例之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8.王二小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
认识“帮、助、迷、杀、害、英、雄、冲”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义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
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拼读音节,自由读课文。
提要求:现在请你一边看图,一边读旁边的文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拼读音节,凭借拼音初步读懂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
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四、检查初读情况。
l.从读生字新词。
2.分段朗读课文。
3.小组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什么。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班内交流:我知道了什么?(1)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2)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理解词语:常常、放哨、一边……一边……(常常:经常、总是、不止一次的意思。
放哨:站岗或巡逻,在本课指监视敌情,及时向八路军和乡亲们报告消息。
一边……一边……:两件事同时做,这里指王二小同时又放牛又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观察第一幅图。
(王二小正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4.教师小结: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幅图的内容的,共有两句话,讲儿童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5.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帮助八路军站岗放哨。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投影片)。
仔细观察,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
提示:图上都有些什么人?(敌人,日本鬼子。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2(优秀6篇)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示例2(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示例2(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二)1. 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们需要不断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本文将给出一个教学设计示例,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改造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动力。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将介绍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XXX(知识点);•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XXX(问题);•学生能够运用XXX(技能);•学生能够培养和发展XXX(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将介绍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中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XXXXX(简要描述知识点一)•知识点二:XXXXX(简要描述知识点二)•知识点三:XXXXX(简要描述知识点三)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成功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节将介绍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操作场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实际技能的掌握;•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情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节将介绍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中的教学评估方式。
教学评估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业评估: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项目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反馈调查: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假设《示例2、示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假设《示例2、示例3》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示例2的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2. 理解示例3中的概念并能够通过相关题目进行实际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例2和示例3的题目材料。
2. 学生准备笔、纸以及课本。
三、教学过程1. 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者谈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引入本课的内容。
- 问题可以是类似于示例2中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研究示例2:- 教师出示示例2的题目,并进行解答过程的讲解。
- 强调解题的步骤和关键思维。
- 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类似的题目,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3. 研究示例3:- 教师出示示例3的题目,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 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条件。
- 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答题目,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4. 拓展练:-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 对于有困难的题目,可以提供提示或者给予部分解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题的完成情况来自我评价和巩固研究成果。
3. 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和反馈,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3. 教师应该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假设《示例2、示例3》教学设计,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纪念白求恩》 示例2
《纪念白求恩》 示例 2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示例 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隘、拈、冀、鄙、忱。
理解并运用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五个成语。
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写读书摘记,积累成语。
2.练习运用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三情感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二、学法建议 通读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然后用抉读法把握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再 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能力迁移,最后通过朗读背诵来加深对白求恩崇高精神 的理解并产生学习的愿望。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 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二难点 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
三解决办法 可以通过比较、讨论,读课文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前的插图《白求恩》。
2.投影片①生字词;②与《截肢与输血》一文比较不同点的表格; 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课文。
本文虽是议论文,却写得很有感情,朗读要贯穿始终。
可分几种情况朗读, 分析课文前找几个学生读全文; 反复读重点语段, 结束课文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最后一段。
2.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归纳课文。
3.学生讨论如何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 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
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写的,写于 1939 年 12 月 21 日。
二明确目标 略 三整体感知 找四个学生轮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正音隘 à 拈 ā 冀 ì鄙 ǐ 忱 é 2.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 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红色政权的建立历史教案示例(二)教案
红色政权的建立历史教案示例(二)教案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北京市101中学高级教师孙长征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会师。
土地革命。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___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3.土地革命的实行,使党赢得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南昌起义1.历史背景2.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1927.8.1.)3.意义二、“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1.“八七”会议(1927.8.7.)2.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3.向井冈山进军4.三湾改编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1.____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2.井冈山会师(1928.4.)3.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四、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1.土地革命:(l)必要性(2)情况和意义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11.)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本课难点:____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讲清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概率《示例2、示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概率《示例2、示例3》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概率概念,选取了示例2和示例3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这两个示例,学生将研究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事件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掌握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3. 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示例如何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2. 示范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概率的概念(5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解释概率的定义。
步骤二:示例2的教学(10分钟)1. 准备一组色子,并向学生讲解色子的结构和规则;2. 通过示例2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计算掷色子出现偶数的概率;3. 分组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验证和计算,鼓励积极参与。
步骤三:示例3的教学(15分钟)1. 收集一组不同颜色的小球,并向学生展示;2. 建立一个可能性问题,比如从中随机抽取一颗小球,问某种颜色的小球的概率是多少;3. 引导学生一起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 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计算,鼓励交流和合作。
步骤四:数据统计练(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组问题卡片,上面列出了不同的情景;2.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情景,进行数据统计计算;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结果,讨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顾,总结本节课研究到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教学资源1. 色子(示例2所需);2. 不同颜色的小球(示例3所需);3. 问题卡片(数据统计练所需);4. 教学课件。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2. 学生的计算准确度: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3. 清晰程度: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题,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复习提问
1.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的数学表达式及语言表达式是什么?
2.计算
(1)105·106;(2)x3·x4;
(3)2a3·3a2;(4)2a3+3a3.
全体学生都动手做,之后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板演.在(3)的计算中,既使用旧知识乘法交换律,又灵活应用了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对于能正确解题的同学应给予表扬.(4)是让学生能区别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的差异.
讲解要点:在复习代数式求值的基础上,向大家指出,(1)代数式求值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2)代数式的文字可以取不同的十进位数,也可以取表示“数”的其
解:当x=m+9时
二、新课
上节课我们由103×102和23×22两个具体问题入手,经过对底数与指数的两次抽象概括,由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个性质的应用及应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例1 把下列各式化成(p+q)n或(s-t)n的形式.
(1)(p+q)3·(p+q)2;
(2)(s-t)2·(s-t)·(s-t)4;
(3)(p+q)m·(p+q)n.
分析:把(p+q)或(s-t)看作底数a,就可运用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来进行计
算.
小结1:我们可以把性质的应用理解成性质中有关文字a、m、n代换成数或数的其它表示形式的过程.这也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例2 计算:
(1)-a2·a6;
(2)(-x)·(-x)3;
(3)8m·(-8)3·8n;
(4)b3·(-b2)·(-b)4.
解:(1)-a2·a6
=-(a2·a6)
=-a2+6
=-a8;
(2) (-x)·(-x)3
=(-x)1+3
=(-x)4
=x4,
或(-x)·(-x)3
=x·x3
=x1+3
=x4;
(3) 8m·(-8)3·8n
=-8m·83·8n
=-8m+3+n
=-8m+n+3;
(4) b3·(-b2)·(-b)4
=-b3·b2·b4
=-b3+2+4
=-b9.
注意1:在进行同底数幂乘法时,当底数的系数为-1时、指数为+1时要特
别注意.
c=c1,
32·3m·3≠3m+2;
(-x)=(-x)1;
-a2≠(-a)2;
(a-b)2=(b-a)2.
(-3)n,当n为偶数时,幂的系数为正,当n为奇数时,幂的系数的负.
练习
1.计算:
(1)y12·(-y)6;
(2)x10·(-x);
(3)-(-x)3·x9;
(4)-102·10·(-10)5;
(5)y4·(-y)3·y2·y;
(6)x5·x6·x3.
2.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b5·b5=2b5;(2)b5+b5=b10;
(3)x5·x5=2x10;(4)x5·x5=x25;
(5)c·c3=c3;(6)m+m3=m4.
小结2:法则的数学表达式也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即
a m·a n·a p=(a m·a n)·a p=a m+n·a p=a m+n+p(m,n,p都是正整数).
若m=n=p时,有
暂时不讲←a m·a m·a m→a m+m+m→a3m.
为讲解幂的乘方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注意2:在综合练习中,要严格把握住同底数幂乘法与加法中合并同类项的区别.此时使用合并同类项的注意事项可归结为“合并同类项,系数变了样,指数不能加,千万不能忘!”
例3 计算:
(1)-(-a)3·(-a)2·a5;
(2)(a-b)3·(b-a)2.
解:(1)-(-a)3·(-a)2·a5
=(-1)·(-1)·a3·a2·a5
=a3+2+5
=a10.
-(-a)3·(-a)3·a5
=(-a)3·(-a)2·(-a)5
=(-a)3+2+5
=(-a)10
=a10.
(2) (a-b)3·(b-a)2
=(a-b)3·(a-b)2
=(a-b)3+2
=(a-b)5.
小结3:为了扩大“性质”的使用范围,对于一些不相同的底,利用其底数间的数量关系,可化为同底后使用“性质”.
三、小结
1.让学生重视课内所提的“三个小结”、“两个注意”.
2.再一次强调“性质”中的八个字:
同底、相乘、不变、相加.
练习
计算:
1.-b3·b3;
-a·(-a)3;(-a)2·(-a)3·(-a);
(-x)·x2·(-x)4;(-y)·(-y)2·(-y)3·(-y)4;
2.a n·a;
x n·x n-1;
x n+1·x n-1;
y m·y m+1·y.
四、布置作业
1.计算:
(1)x·x3+x2·x2;(2)y3·y+y·y·y2;
(3)x·x4-x3·x2;(4)a3·a3+a2·a4;
(5)32·3·9-3·34;
(6)103·10+100·102.
2.计算:
(1)-b3·b2;
(2)-x·(-x)2;
(3)(-a)3·(-a);
(4)-x2·(-x)2;
(5)-x3·(-x)5;
(6)a4·(-a)3·(-a)3.
3.计算:
(1)10m·10n;
(2)3·32·3m;
(3)8m·(-8)3·8m;
(4)100·10m·10m+1;
(5)c2·c m;
(6)x3·x 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