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专科(专升本)成考复习资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行为准则的指导,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基础。

而法律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在现代社会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和理解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面将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介绍。

一、思想道德修养1. 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修炼,是对自己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它包括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遵守,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思想道德修养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3. 如何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进行思想道德修养需要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其次,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友善和乐于助人等。

此外,要注重修养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

二、法律基础1. 什么是法律基础?法律基础是指人们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对法律的定义、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了解,以及对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的熟悉。

了解法律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法律基础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非常重要。

它可以使人们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避免违法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了解法律基础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社会法治化的进程。

3. 如何进行法律基础的学习?进行法律基础的学习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

首先,要了解法律的定义和性质,明确法律的作用和功能。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1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2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老师3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二.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1 学习要求的变化2 生活环境的变化3 人际环境的变化4 社会活动的变化三.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四.树立学习新理念1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2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4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五.树立优良学风1 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2 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谨,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3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思维。

六.肩负历史新使命1 继往开来,复兴民族伟业2 勇于开拓,创新中华文明3 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七.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难而上八.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类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九.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1.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2.理想不仅受时代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理想的类型划分: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按理想的时序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型与主要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型与主要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型与主要复习思考题一、考试题型(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二)材料分析题(本题20分,解答约200字)(三)材料分析题(本题20分,解答约200字)(四)民法或刑法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解答约200字)(五)简述题(本题20分,解答不少于300字)二、主要复习思考题(25题)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答:(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结合自己,谈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有什么意义?答: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3.怎样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答: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

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理想不等同于现实,理想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复习资料(论述题)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复习资料(论述题)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复习资料(论述题)1.试论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都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又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性文件,后者是由社会舆论确立的一般社会意志;前者着重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及其后果,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后者是要求人们内心世界的境界,由人们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存在和发生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紧密相连,互相作用的。

一方面,前者在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中起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律贯穿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因素。

(4)总之,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点,既要重视法律的作用,又要重视道德的作用。

既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2.试述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的影响。

它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②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的指引、教育、评价、预测、强制作用;③法律的社会作用:一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作用;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

3.试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①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②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③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④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

4. 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④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

专科 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复习参考

专科 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复习参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本质是一切()。

A.生产力的总和B.社会关系的总结C.经济基础的总和D.生产关系的总和2.()是人的本质属性。

A.社会劳动B.社会属性C.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3.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

A.”钙”B.“铁”C.“锌”D.“钾”4.( )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A.改革开放B.团结统一C.改革创新D.勤劳能干5.()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A.社会实践B.物质生活C.生产方式D.劳动6.道德最基本的功能有认识功能、()、调节功能。

A.约束功能B.指导功能C.规范功能D.向导功能7.()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A.中国共产党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人民主体地位D.为人民服务8.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A.强调国家利益B.社会整体利益C.坚持集体主义D.满足个人利益9.法律是()的体现。

A.统治阶级意志B.人民利益C.工人阶级D.国家10.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 )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

A.党的领导力量B.国家意志C.阶级属性D.人民意愿二、多项选择题1.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的重要手段。

A.解决社会矛盾B.调节人们思想行为C.协调人际关系D.维护社会秩序2.人生观是人们关于()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与()的关系。

A.个人利益B. 集体利益C.社会利益D.国家利益4.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形成的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和()。

A. 生活实践B. 人生问题C. 心理倾向D. 精神状态5.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具有()特征。

A.执着性B.支撑性C.多样性D.感召性6.中国精神内涵包括:()。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4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什么是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应履行的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P59-8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2012

20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2012

20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2012题型: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20题,共20分)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三、案例分析(每小题5分,4题,共2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4题,共20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2题,共20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绪论1、大学生活的特点P1-3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2、培养优良学风P5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当代大学生的成才P9-10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4、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1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5、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15 (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分)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名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1-33 ①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②理想的特征: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地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3706一、简答题1.什么是法律思维?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4.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6.简述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7.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8.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9.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论述题1.什么是家庭美德?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2.根据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论述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3.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4.联系实际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法律思维?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的思维方式。

2.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答:(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中国的过硬本领。

(5)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中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6)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答: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4.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的自身条件出发。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012年专科(专升本)成考复习资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2年专科(专升本)成考复习资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复习资料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内容比例:思想道德修养约40% 法律基础约50% 时事政治约7%试卷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3.3% 单项选择题约53.3% 判断题约13.3% 简答题约11% 论述题:约9% 试题难易程度比例:容易题:约70% 中等难度题:约20%较难题:约10%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人生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在生活领域内对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它包括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

3、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

它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对人们的某种具体活动的目的起规定和制约作用。

4、道德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5、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守信就是真实无欺,即不自欺;也不欺人;所谓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6、友谊:是个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联系的一种平等、真挚、亲密的感情。

7、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志向、意志、情绪、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8、法: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9、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际,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0、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12、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力。

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关于思想的内容一、理想1、理想的含义、特征。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与信念。

特征: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2、现实性与崇高性的统一3、历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4、观念性与实践性的统一2、理想的分类,能区分不同类型理想的类型。

按内容分类:社会政治理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人生理想的核心)、道德理想(时代性、历史性)、职业理想(追求、向往)、生活理想(个体性)安主体分类:个人理想(极丰富的个性)、社会理想(反映社会发展的特性)共同理想: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最高理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3、理想的作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和实现理想的条件。

理想的作用: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理想是人生的前进动力。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二、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含义和内容。

认识态度包括: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向2、人生态度的类型。

三、人生价值1、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的含义。

2、人生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

社会的利益、人民的需要3、人生价值评价的二维视角。

人对社会的创造与贡献、社会对人的尊重与满足4、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原则。

5、影响人生价值取向的因素。

6、合理的人生价值取向几个向度。

真理性、社会性、可行性、超越性第二部分关于道德的内容1、道德和道德评价的含义。

2、道德的特点。

规范性、广泛性、稳定性、继承性、自律性3、道德评价的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4、影响和调整道德行为的外在力量。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5、主体道德力量的具体表现。

良心(内心信念)第三部分关于法律部分1、法的含义、宪法的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确认人与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由外部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宪法: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的权利,承载一国的政治价值理念,确认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规范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的根本大法。

2012年7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讲解

2012年7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讲解

全部教材知识脉络:第一部分:思想道德修养:共五章。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概念,作用;马克思主义及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如何确立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二章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基础知识;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特征;如何做新时期的爱国者;第三章人生,人生目的,人生观,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协调人与自然,自我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四章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第二部分:法律基础第六章社会主义法治以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国家安全;第七章法学基础法学基础知识;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体系;法律运行(法律制定,实施,遵守,监督)第八章我国法律制度宪法实体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刑法)程序法律(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仲裁,调解等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A.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生活领域)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领域)C.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职业领域)D.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道德领域)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17页试题难度:较易;参考答案:B分析:理想信念四种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具有阶级性;2.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0810)1.(绪P2)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的是【A】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爱国主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荣辱观2.(绪P2)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C】A.全部内容B.所有要求C.本质体现D.存在基础3.(绪P3)体现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B】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4.(绪P4)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的是【A】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体系C.社会主义核心经济体系D.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体系5.(绪P5)人的历史使命由现实的人所处社会的所决定。

【A】A.历史条件和社会实际状况B.经济地位和自身实际状况C.政治地位和社会实际状况D.文化水平和自身实际状况6.(绪P5) 规范人们应当如何行为。

【A】A.道德B.法律C.纪律D.法规7.(绪P8)以下对法律规范的理解正确的是【A】A.法律制约、规范人生B.法律限制、剥夺人的行动自由C.法律的制定只是为了强制坏人D.法律规范只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8.(绪P8)以下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正确的是【C】A.道德规范靠国家机关的强制力保证实施B.道德规范规范人们必须如何行为C.遵守道德规范,对预防违法犯罪有着积极作用D.一夫一妻制只是一种道德规范9.(绪P8)以下对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A.遵守道德规范,对预防违法犯罪有着积极作用B.法律规范是道德规范得以运行的基础C.遵守道德也就等于遵守法律D.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只要遵守法律规范就可以了10.(绪P1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表现为的统一。

【A】A.阶级性和人民性B.强制性和惩罚性C.教育性和阶级性D.教育性和强制性11.(1 P12)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是【A】A.理想信念B.宗教信仰C.科学思想D.美好爱情12.(1 P12)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C】A.信仰B.理念C.理想D.信念13.(1 P12)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B】A.本质体现B.集中体现C.统一体现D.必然体现14.(1 P12)区别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的是【C】A.有无崇高的道德修养B.有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C.有无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D.有无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15.(1 P13)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B】A.理想B.信念C.信仰D.空想16.(1 P13)理想与空想的不同之处在于【A】A.理想经过长期努力可以实现,而空想不能B.空想即使具有超前性,也是实现不了的C.只要信念坚定,空想照样可以实现D.理想如果实现不了,那就是空想17.(1 P13)信念是人的的统一体或“合金”。

2012年云南省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资料

2012年云南省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资料

2012年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资料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B)、集中体现。

P132、理想按性质分,可以分为:(C)、科学的和非科学的P133、人们对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指的是:(A)生活理想. P134、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C)社会政治理想。

P135、信念是:(B)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有机融合而成的“合金” P13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137、在共产主义社会,关于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B)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P138、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改变为:(C)现实。

P149、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最突出的时期是:(B)青年时期。

P1410、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C)否定。

P1411、人生观的核心是:(C)人生目的。

P2912、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P2913、人生目的是指:(B)人为什么活着。

P2914、人生态度主要回答:(C)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P2915、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B)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P2916、世界观就是人们对:(D)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或态度。

P2917、实现人生价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改造世界的活动。

P3018、从一般意义上说,为人民服务就是:(C)为最大多数人服务。

P3019、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A)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P3020、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A)劳动和贡献。

P3021、人生价值的第一特征是(C)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P3022、道德评价的标准是(C)善恶P5123、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C)认识功能。

P5124、道德调节的主体是(C)社会一切成员。

P512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诚实守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人高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人高考)

思想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支撑人生的精神支柱;3.推动人生前进的动力。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要求:1.是要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2.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存在着内在联系。

理想不等同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价值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物的价值是指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中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属性。

在物的价值关系中,主体是社会的人,客体是外界物,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所谓人的价值,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或自己需要的满足。

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虽然都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但物作为客体满足社会人的需要是无意识的,被动的;而个人作为客体满足社会需要,是有意识、能动的。

另一方面,物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客体;而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既是社会成员,是需要的主体,又是以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客体。

因此,人生价值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与献身精神。

同时,社会也应承认和重视个人的需要。

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为1.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贡献;2.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3.人生最崇高的价值是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1.为~的思想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3.为~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要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有了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这一关键时期提出来的,它对于我们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内容比例:思想道德修养约40% 法律基础约50% 时事政治约7%试卷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3.3% 单项选择题约53.3% 判断题约13.3% 简答题约11% 论述题:约9% 试题难易程度比例:容易题:约70% 中等难度题:约20%较难题:约10%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人生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在生活领域内对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它包括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

3、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

它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对人们的某种具体活动的目的起规定和制约作用。

4、道德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5、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守信就是真实无欺,即不自欺;也不欺人;所谓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6、友谊:是个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联系的一种平等、真挚、亲密的感情。

7、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志向、意志、情绪、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8、法: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9、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际,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0、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12、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力。

13、发明: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一般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

14、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法追究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15、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人们对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指的是生活理想.3、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社会政治理想。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改变为现实。

6、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最突出的时期是青年时期。

7、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

8、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9、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

1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12、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或态度。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界观包含人生观、决定人生观。

14、实现人生价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15、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劳动和贡献。

16、人生价值的第一特征是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17、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善恶。

18、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认识功能。

19、道德调节的主体是社会一切成员。

20、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2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八荣八耻”。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民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

26、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讲互助。

27、正确的竞争应该是竞赛争胜。

28、友谊归根到底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29、友谊的基础在于交往双方的需要和利益的一致性。

30、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培养的良好心理品质是宽容。

31、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包含着三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成分,即认知、情感和行为。

3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3、法律创制的方式包括两种。

34、法律上的权力和义务是国家制定的。

35、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

36、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7、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38、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39、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1、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

43、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44、诚实守信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5、自然人的民事权力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46、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7、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48、合伙财产为共有财产。

49、以下那一种民事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50、法定代理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

51、按法律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引藏物,归国家所有。

52、合同是债最主要的发生根据。

53、合同订立一般经过两个阶段。

54、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55、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56、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7、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58、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59、医疗损害责任属特殊侵权民事责任。

60、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6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依法享有的排他的使用智力成果的权利,其他人不得侵犯。

63、计算机软件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64、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65、不得与他人在先权利相冲突不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应当具备的条件。

66、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67、商标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

68、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是必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69、行政拘留合并执行最长不得超过20天。

70、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任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71、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2、对于过失犯罪,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73、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74、犯罪预备是指实施犯罪而准备的工具、制造犯罪条件。

75、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76、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

7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人,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7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第三部分判断题1、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就是生活理想。

(F)2、共同理想就是一切时代都共同具有的理想。

(F)3、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F)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

(T)5、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T)6、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T)7、追求理想目标需要有执著的信念。

(T)8、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T)9、人生价值是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F)10、只要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就一定具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

(F)11、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的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T)12、世界观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T)13、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T)14、实践是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T)15、诚信是现代青年成功进入社会的“准入证”。

(T)16、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F)17、道德调节的目标是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突然”向“应然”转化。

(T)18、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

(T)19、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F)20、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T)2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T)22、交朋友不需要选择。

(F)23、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F)24、竞争与合作的形式是对立的。

(T)25、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T)26、善于原谅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

(T)27、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T)28、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驶职权是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F)2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际的基本方略。

(T)30、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F)3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际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

(F)32、修改宪法是国务院的主要职权之一。

(F)33、民法只调整人事关系。

(F)34、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律平等。

(F)35、依法成立是法人设立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T)36、民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

(F)37、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主要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方式。

(T)38、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仲裁途径解决。

(T)39、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T)40、继承权不能放弃。

(F)41、知识产权没有地域范围限制。

(F)42、知识产权占有一定的空间。

(F)43、表演权属著作人身权。

(F)44、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

(T)45、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T)46、商标权人可以放弃自己的商标权。

(T)47、我国法律规定,商标采用先申请原则。

(T)48、如果没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但有危害社会的思想意识活动,也构成违法。

(F)49、只有法人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主体。

(F)50、广义的法律监督包括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力量的监督。

(T)51、社会危害性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认为是犯罪。

(T)5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F)53、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受教育权。

(F)第四部分简答题1、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