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 无法体现核心思想 “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 具体体现 “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 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结论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
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解析】选D。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具体分析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 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 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
2、政治: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垄断教育(太学);凭儒入仕,打破陈规;建立地方教l育系统
2、政治: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垄断教育(太学);凭儒入仕,打破陈规;建立地方教l育系统
崇实致用的学风, 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影响
1、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2、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构成中国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3、局限性: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
<3>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
<4>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
评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2>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身份地位,促进生产发展。b有助于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c蕴含早期人文主义。
评价
<1>具有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代表了工商业者和中小地主的利益。具有进步性、民主性。
<2>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推动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3>局限性:未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存在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根本: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新兴资产阶级尚未形成)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贡献: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②开创儒家学派。
③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
3.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1)主要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1.图解孔子的思想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1)“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
“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2)“无为”是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有一定的合理性。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备受冷落,法家却受推崇?儒家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这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法家主张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符合当时诸侯国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史料探究]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2016·海南历史卷,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
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
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涵养“浩然之气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强调完善个人品德,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 的发展。
(5)新儒学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 更现实的意义。
(6)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 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 国、东南亚乃至欧洲仍影响巨大。
2.消极影响 (1)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作为封建文化 人们的思想,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 (2)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宣扬封建礼教,扼杀人 其明显。
2.(2016·新课标全国文综Ⅰ,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 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 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据 知识可知,汉朝的“五经”中不包括《论语》,《尚书》等“ 的经典,这主要是因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如“仁”等实际上早已 史传统中,《论语》成书较晚,故没有列入“五经”,故C项正 无关,排除;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题干所述不是“坚持个人独特性格”,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破,C项错误;“专制暴政”形成于秦以后,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影响巨大。
(2)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3)东南亚一些国家从东西文化中汲取了丰富
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
立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 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栏目 导引
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明末清初,黄宗
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在继承传统
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儒学弊端进行批判, 提出经世致用和君主批判的主张,对传统儒 学加以批判继承,从而使儒学重获新生。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 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 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世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 华文化的象征。 (1)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
2.演变规律
(1)思想内容随形势的变化而趋势更新。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政治经济的 发展变化决定思想意识的变化。 (3)思想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扶植是不 可分割的。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世 界的影响
1.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隋唐以后出现了 “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朝时期,二程和 朱熹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佛、道两教 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儒学理论体系,即理学。明朝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特别提醒]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绝不等同于近代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及发展的产物。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早 期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 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轻巧识记] 明清思想家及观点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 思想家”
5
2.思想主张 (1)提出“__穿__衣__吃__饭____,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中。 (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 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__童__心__说______”,以此反对礼教的 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3.代表作:《藏书》《续藏书》《__焚__书________》和《续焚 书》。
8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主旨是“__循__天__下__之__公__”,揭露和批判历代帝 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_运__动__规__律_____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史观。 3.著作:《船山遗书》。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主要思想 (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___潜__书_______》。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13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 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 秦朝遭打击,汉武正统立。
宋明很讲“理”,明清现生机。
14
程朱理学
史料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 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 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指的是哪些 思想家? (2)他们反思的原因何在? 提示:(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2)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宋明理学日益禁锢人们的 思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
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②庄子(战国):
——代表没落奴隶主的心态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取精神自由(逍遥)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2. 法家:韩非子(战国)
——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的风貌 改革观:主张变法
考情分析: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区域,江苏高 考近五年都有命题,特别是2011年和2013年, 必修命制了两道大题目,2012年选修涉及。 预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 础。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
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 【答案】
•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 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 和谐。
•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 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
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用严刑 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以维护封建统治)
集权观: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整合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历程 春秋战 国时期 (创立和 发展)
秦朝(遭 受打击)
汉代(改 造)
地位 儒家思 想受到 统治者 的冷落 儒家思 想受到 压制 儒家思 想处于 独尊的 地位
原因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 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 其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2.消极影响 (1)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其作为封建文化的载 体,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这不利于民 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2)存在不合理的观念,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 旧观念、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 (1)
主流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隋唐 新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宋明 新体系—理学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谢谢观看!
3.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1)主要思想及成就: ①理气关系:理之源在于天理,理气浑然一体,先有
理后有气;
②理学的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
③仁的概念;
④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仁者得道,道的内 涵是“三纲五常” ⑤集《四书》,做注解
(2)朱熹学说的影响: ①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 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②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三教合一
(魏晋) 社会动荡 民族融合 佛教的盛行 道教的传播 (隋朝) 三教合一 (唐朝) 三教并行 尊道、 礼佛、 崇儒
儒学的缺陷
二、程朱理学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 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1.代表人物:
③对其它国家也有影响。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三、陆王心学
(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1.陆九渊: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发明本心”。
2.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
(1)本心=天理=良知 (2)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吸取佛教的“心外 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 (3)对“仁”的思想进行发挥,提出修养的关键在于 “致良知”、“知行合一”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 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质: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96页 0150页 0187页 02424页 0482页 0558页 0583页 0605页 0607页 0693页 0729页 0765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 想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源及其发展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1)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影响巨大。其中东南亚一些国家从 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 称叹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 价值。 (2)儒家思想在欧洲也产生了影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际,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 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 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突破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 1.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 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 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 有序地进行。
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 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 3.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 系——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 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 了“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的学说。
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总结1
完善与 西汉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
历
独尊 时期 帝的采纳,儒学成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儒家思想逐渐成
史 必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修
吸收与 魏晋至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
人
改造 隋唐时期 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教
版
③·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 教 版
③·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016·新课标全国文综Ⅰ,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
此合理的解释是( ) C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阶段 时期
内容
转型与 成熟
宋明 时期
①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 ②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 唯心主义演变
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
历
批判和 明清
史
历 史 必 修
人 教 版
③·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2016·江苏历史卷,3分)明末思想家李赞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
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
子。由此可见,李贽( C)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在中国历史上士与“士精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是中华民 族的脊梁。史学家钱穆曾讲:“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 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
——夏凡《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2.战国诸子的共同点 战国诸子对于天地人三方面,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展开唯心主义和唯 物主义的斗争。在天道观方面,儒家有“天命”,墨家有“天志”,老 庄有“自然”。在社会问题方面,儒家有“周道”,墨家有“尚同”, 老庄有“小国寡民”,法家有“今世”。在人道思想方面,儒家称 “仁义”,墨家称“兼爱”,老庄称“真人”,法家称“利众”。
——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整理
6.孔子的思想 孔子在和学生的谈话中,多次阐述关于“仁”的含义,这些不是以祖先 神的崇拜为出发点,而以人的理性为基点;不是以氏族群体为出发点, 而是以个人修身为基点;不是以维护一方面牺牲另一方面为出发点,而 是力求照顾到人际双方要求为基点。 孔子强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靠自己努力,从“我”做起。 他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里主 张恢复西周礼制,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同时他也把君子的自我道德修 养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这种从“我”做起的道德修养论,成为 儒家“人学”的思想核心,在儒学历史演变中,这个核心没有变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专著选读(教师备用)
1.士的兴起及影响 周代贵族阶层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四个等级,天子分封诸侯,诸 侯分封卿大夫,而士没有实际封地,多为卿大夫的家臣。因古代学在官府, 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故士又成为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 的称呼。 士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和角落,上可以为卿相,下可以为士民、布衣,士的 社会地位和职业千差万别,在差别中又有共通的东西,即智慧、知识、道 德和勇敢。这些东西是无形的,但在社会活动中又无所不在,无处不需。 士正是凭借这些无形的东西优游于社会各个角落,这个阶层成为上流社会 与下层社会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因此它的影响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4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 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 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 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 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材料型选择题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 点。 (1)材料来源 ①历史文献类:包括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 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历史文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 载体之一,其作为材料的来源,可信度比较高。
②文学作品类: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 说、名言警句、口号等。史实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 文学作品已经对史实进行了加工,有了虚构和夸大的成分, 应注意甄辨。 ③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
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朱熹、王阳明等人对佛、道思想 宋明 转型和成熟时期,正
的汲取,使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 时期 统地位更加巩固
思辨化的过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 之际
受到挑战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工商业者阶层扩大,要求摆脱封建束 缚,开始对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
典例3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 D )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甲是王阳明 的思想,乙提出工商皆本,属于黄宗羲的思想; 丙提出“大一统”思想,属于董仲舒; 丁提出保国与保天下的区别,属于顾炎武的思想。 答案 C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 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题干材料并 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 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 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 仅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 除D项。 答案 B
3.(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 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 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
A 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 排除
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
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
B 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 排除
误。
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
C 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 排除
三、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地位及其原因
历程
地位
原因
“仁政”“德治”,虽然有利
创立和形成时 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 春秋战国
期,未受到统 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 时期
治者重视 能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
争霸的需要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循旧的主张,非议郡 秦朝 受到压制
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仁”“仁政”思想的基 改造时期, 础上,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 汉代 逐渐处于独 些思想,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 尊地位 内容,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统治
2.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 中国文化的象征。 (1)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影响巨大。其中东南亚 一些国家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 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叹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 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2)儒家思想在欧洲也产生了影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 大加赞扬。
误。
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
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
D
正确
答案关系D,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
确。
变式训练 1.(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 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
例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 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 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二抓关键:材料中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对养 子的认可。 第二步:析选项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 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 思想。
典例1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 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 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D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干中关键词“注重实 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 可无或多余的人”,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主张:打击旧贵族、 是今非古以及抑商等,所以D项正确。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4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 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 “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 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董仲舒“屈民以伸君,屈君 以伸天”的含义。 本题实际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屈民以伸君”就是说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也就是“君 为臣纲”,这并非先秦儒家的思想,且“全部”错误,故 A项错误。
“屈君以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董 仲舒的这一主张神化了皇权,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故B项正确。 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有仁爱思想也有德治思想,但在材料中 未体现,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从所给材料分析, 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招收学生,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 面,也就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答案为A。根据所 学知识,教育与瓦解宗法分封制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在 春秋战国初期,宗法分封制就已经瓦解,排除B。C项和D 项在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 答案 A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 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 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 今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①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②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
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④王阳明“心外无物”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
四、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 1.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 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 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 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7/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3
thank
you!
2019/7/9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