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专训(一)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核心素养专项练(三)

高中地理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核心素养专项练(三)

核心素养专项练(三)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规划在北京南部新建北京新机场,按照2040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下图为“北京新机场位置与北京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市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A.政治职能B.居民出行C.历史背景D.地价高低2.北京新机场的建成,将()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极大地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③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新格局④使首都的核心商贸区南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市地面交通枢纽主要布局在城市环路以内,市内交通主要是方便人们出行乘坐,首先要考虑的是居民出行,B对。

第2题,北京新机场的建成,提高了北京市的航空运输能力,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新格局,将形成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③正确;机场建设是航空运输,对北京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没有影响,②错;核心商贸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方,不会使首都的核心商贸区南移,④错误。

日光温室是解决青藏高原地区冬季蔬菜供给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和丰富群众菜篮子的主要生产设施。

据此回答3~4题。

3.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4.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的主要意义是()A.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B.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C.调节果蔬季节性价格波动,稳定物价水平D.彻底改变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进入大棚,但却不易从大棚中散发出去,故日光温室大棚改善了当地的热量条件,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

第4题,日光温室大棚的大力发展,有效缓解了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反季节蔬菜瓜果适时上市,迫使外地运来的果蔬价格回落,调节果蔬季节性价格波动,稳定物价水平,但不能彻底改变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核心素养微专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核心素养微专题

四、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查、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 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 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 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 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 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 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 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 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
核心素养微专题
Hale Waihona Puke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 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 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组成。
一、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 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 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 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本册教 材蕴含的人地协调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 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 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 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 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 活动的关系。

中图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

中图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下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

据此完成1~2题。

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C.草场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2.我国南方地区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地区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

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原因是()A.南北物产差异B.习惯不同C.气候差异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晚两袖穿上抵御寒冷,且睡觉时藏袍可当被子,故选B。

山峰多冰川、草场面积广、高原光照强与图示服饰特征关系不大,排除A、C、D。

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和,肉类易腐败变质,新鲜蔬菜供应较丰富,故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很难生产新鲜蔬菜,肉类容易保存,故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

故选C。

读“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表”,回答3~4题。

2000年2015年以丘陵为主,土壤贫瘠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以粮食种植为主以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文化生活单调“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外出打工者多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人均年收入不足1 000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1 000元3.该乡村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④环境的综合整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该乡村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乡村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读表中信息可知,该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的综合整治,故选B。

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一)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一)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一)中图版必修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一)——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

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C.气候资源 D.能源资源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该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A项正确;淡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错误。

2.导致茶际村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 B.经济发展C.政策扶持 D.社会文化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政策扶持,C项正确。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

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 )A.服务人口 B.服务范围C.服务种类 D.服务等级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各组团分工明确”可知,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各组团的服务种类。

4.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B.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作用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镇化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答案 A解析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发挥的是绿地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说明该城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A项正确。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

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

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二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二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核心素养专训(二)——综合思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1~3题。

1.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B.资源C.技术D.经济答案 A解析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就我国而言,人口一般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距东部地区较近,因此人口流出多,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

2.影响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B.产业转型升级C.经济发展滞后D.交通条件完善答案 B解析我国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逐步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因此导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

3.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C.环境问题得以改善D.经济活力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东北地区2011~2016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大量年轻人的流出,这会使得未来东北地区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活力逐渐减弱,D项正确;东北地区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环境压力不大,A、C两项错误;由于人口数量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减低,B项错误。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

鉴于此,将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定义为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位(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以致感受到针对其群体的高度歧视,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项练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项练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人地协调观]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故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商业区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解析:第1题,苏州古城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正确。

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不同,B错误。

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法国巴黎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布局,C错误。

北京以故宫建筑群为中心布局,与苏州的建筑格局不同,D错误。

第2题,商业区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受经济因素而非地域文化的影响,D不能体现,故选D。

答案:1.A 2.D(2020·福建厦门模拟)垛田是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数量多,垛田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素称“千岛之乡”。

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是垛田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垛田中的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 )A.交通B.防洪C.灌溉D.淋盐4.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 )A.人地关系协调B.自然环境优越C.机械化水平高D.推广价值大解析:第3题,读图,图中垛田中的网状深沟可以行小船,有交通作用;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利于排水、灌溉,有防洪、灌溉作用;该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湿润区,没有土壤盐碱化问题,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淋盐,选D。

第4题,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因地制宜改造利用环境,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选A。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专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二册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专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二册地理试题

核心素养专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核心素养定位表核心素养题号人地协调观1,6,11,12,21,22,27综合思维2,13,14,15,16,17,23,28区域认知4,5,8,18,19,20,24,26地理实践力3,7,9,10,25,29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重庆曾是我国人口流出最多的地区之一。

下图示意2016年重庆市各区人口的流动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渝东地区大量人口流动对区域的主要影响是( )A.区域经济发展缓慢B.出现城区空心化现象C.生态环境得以改善D.增加区际间交通压力答案 C解析渝东地区包括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根据图示可知,2016年渝东地区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使区域受人类的干扰小,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C项正确。

2.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明显人口回流现象B.流动人口均为青壮年C.流动人口生活条件较好D.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重庆曾是我国人口流出最多的地区之一。

2016年重庆的总人口流动数据显示,该年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说明这一时间段内重庆市流动人口具有明显人口回流现象,重庆成为人口迁入区。

该时段人口流入增加,城镇化加快,但流入人口不一定是青壮年,且材料并未显示该时段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流入地有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等,不全是经济发达区域。

3.形成近几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交通改善B.东部沿海经济下滑C.重庆人口政策限制D.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答案 D解析重庆市人口流动属于自发人口流动。

影响现代人口流动的最关键因素是经济因素。

读我国某省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回答4~5题。

4.该省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A.山南市、拉萨市B.林芝市、日喀则市C.阿里地区、拉萨市D.那曲市、昌都市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比重只有 3.18%,说明人口密度非常小;拉萨市面积小,人口比重达到18.63%,比较可知人口密度最大。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一)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一)

核心素养专训(一)——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

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C.气候资源D.能源资源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该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A项正确;淡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错误。

2.导致茶际村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环境B.经济发展C.政策扶持D.社会文化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政策扶持,C项正确。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

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A.服务人口B.服务范围C.服务种类D.服务等级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各组团分工明确”可知,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各组团的服务种类。

4.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B.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作用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镇化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答案 A解析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发挥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说明该城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A项正确;“绿心”具备生态功能,不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项错误;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导致的,和城市“绿心”的设置关系不大,C项错误;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应该靠提高科技水平来实现,和城市“绿心”的设置关系不大,D项错误。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

新教材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专训(二)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专训(二)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核心素养专训(二)——综合思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1~3题。

1.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答案 A解析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就我国而言,人口一般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距东部地区较近,因此人口流出多,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

2.影响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完善答案 B解析我国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逐步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因此导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

3.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C.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D.经济活力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东北地区2011~2016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大量年轻人的流出,这会使得未来东北地区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活力逐渐减弱,D项正确;东北地区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环境压力不大,A、C两项错误;由于人口数量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B项错误。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

鉴于此,将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定义为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位(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以致感受到针对其群体的高度歧视,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二)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二)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核心素养专训(二)——综合思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1~3题。

1.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答案 A解析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就我国而言,人口一般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距东部地区较近,因此人口流出多,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

2.影响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完善答案 B解析我国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逐步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因此导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

3.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C.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D.经济活力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东北地区2011~2016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大量年轻人的流出,这会使得未来东北地区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活力逐渐减弱,D项正确;东北地区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环境压力不大,A、C两项错误;由于人口数量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B项错误。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

鉴于此,将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定义为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位(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以致感受到针对其群体的高度歧视,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目录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目录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二节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第三节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和机制。

2.了解和掌握地球上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3.知晓地球界限内的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2.理解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等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3.掌握地球上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影响。

2.日、地球和月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影响。

3.地球昼夜模式、地理经度和纬度。

3.2 气候、岩石、水文和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1.气候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2.岩石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3.水文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3.3 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1.亚洲的地理情况2.非洲的地理情况3.欧洲的地理情况4.大洋洲的地理情况5.南美洲的地理情况6.北美洲的地理情况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

2.实证法: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了解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

3.讨论法:就各种现象和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五、总结本教案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基础,重点讲解了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

通过演示、实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综合检测(一~五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人口生理密度是指适合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左图是我国某市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图,右图是该市人口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统计图。

读图分析回答第1题。

1.按常住人口计算,该市人口负担系数较重(约为40%),但该市却是我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区之一,这说明该市( )①人口自然增长较快②人口机械迁移以迁出为主③人口合理容量减小④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突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是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改变状况,读图回答2~3题。

2.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3.在我国,驱动人口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是 ( )A.户籍制度B.城乡差异C.自然环境D.交通运输4.有关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B.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必需考虑的因素C.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D.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若干看法》发布,这是我国关于“三农”问题最新的中心一号文件。

据此回答5~6题。

5.“一号文件”的印发,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农夫的主动性,“一号文件”属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 )A.市场因素B.政策因素C.科技因素D.交通因素6.有关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B.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必需考虑的因素C.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政府政策D.热带种植园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下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改变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7.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 )A.劳动力素养B.技术C.原料D.交通运输8.最能说明上题所选答案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工业B.钢铁工业C.机械制造工业D.煤炭工业下图表示影响某工业企业主导区位因素随时间的改变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专训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4)作为一条国际性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8 分)
答案 (4)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建立尼罗河流 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 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5.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答案 A
解析 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 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 越来越高,D 项正确,A、B 两项错误;经济发展速度波动上升,不是越来越 快,C 项错误。

下图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据此完成 4~6 题。
4.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 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答案 A
解析 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 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A 项正确。
陕西省榆林市煤炭、天然气、岩盐资源丰富,2020 年第一季度,煤炭 的产量同比增加 2 557.68 万吨,同比增长 30.9%,拉动工业较快增长。能源 工业与非能源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80.5%、19.5%。据此 完成 9~10 题。
9.榆林市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 榆林市矿产资源资源丰富,①正确;该地水运条件差,②错误;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大,③正确;该地科技力量 较为薄弱,④错误;有国家政策支持,⑤正确。故 B 项正确。

新素养同步导学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老课标版课件第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核心素养

新素养同步导学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老课标版课件第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核心素养
第二页,共7页。
城市规划 1947年,哥本哈根的规划者提出了“手指形态规划”,在这个计划里,哥本哈根市内的中心区域 就像是一个人的手掌,覆盖(fùgài)了老城。同时,在中心城区的北部、西北部和西部,五个手指一 样的条形区域使城市向外围延伸,通过完善的公共交通与市区紧密相连,方便居民出行。而五个 条形区域之间被规划为大面积的绿地,一方面可以成为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另一方面也能 够限制城市的随意扩张。
【第二章】 城市(chéngshì)的空间结构与城市(chéngshì)化
第六页,共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区域认知——手形的城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哥本哈根是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 大港口,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为温带(wēndài)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同时,在中心城区的北部、西北部和西部,五个手指一
No 样的条形区域使城市向外围延伸,通过完善的公共交通与市区紧密相连,方便居民出行。1.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
影响因素是
Image
第七页,共7页。
第三页,共7页。
交流思考
1.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yǐngxiǎng)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解析 丹麦首都(shǒudū)哥本哈根所在地以平原为主,城市的延伸方向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
第四页,共7页。
2.“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 C.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ɡòu wù)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
解析 “手指规划”方案的宗旨(zōngzhǐ)就是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 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布局在“手指”部位,为了防止城市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所以在“手 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绿化区,以优化城市环境。

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必修第二册课件核心素养专训三

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必修第二册课件核心素养专训三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第(4)题,我国海洋(hǎiyáng)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 洋(hǎiyáng)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防治海洋(hǎiyáng)污染,切实保护海洋 (hǎiyáng)生态环境。强化海洋(hǎiyáng)科技创新,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 (hǎiyáng)产业,培育新兴海洋(hǎiyáng)产业和高新技术海洋(hǎiyáng)产业。促 进海洋(hǎiyáng)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等,发展海水利用、海洋(hǎiyáng)电力 等新兴的产业部门。
第九页,共40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众多品牌饼干进入我国。图一为某饼干原料构成图, 图二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6~7 题。
第十页,共40页。
6.仅从原料角度考虑,下列省份中最适宜承接饼干生产企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饼干制作所需小麦粉比重最大,从原料角度考虑,宜接 近小麦产地,甲为山东省,为我国冬小麦主产区。
答案 C 解析 只考虑人均耕地多少,人口生理密度越大的国家,表示人均耕地越少, 人口向城市集中,城镇化水平要求越高。读图,根据人口生理密度可判断。
第四页,共40页。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 3~5 题。
第五页,共40页。
3.图中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三十一页,共40页。
材料二 5G 网络正朝着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华为 P30Pro 手机的多项技术优于 iPhoneXsMax(苹果)和 GalaxyS10Plus(三星)手机, 尤其是超级计算功能(采用 7 纳米多模 5G 芯片)。P30Pro 手机价格竞争优势明 显,欧洲多个城市出现排队抢购。2019 年 3 月 26 日性能更卓越的华为 5G 手 机 MateX 在法国巴黎会议中心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专训(一)——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

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C.气候资源 D.能源资源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该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A项正确;淡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错误。

2.导致茶际村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 B.经济发展C.政策扶持 D.社会文化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政策扶持,C项正确。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

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 )A.服务人口 B.服务范围C.服务种类 D.服务等级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各组团分工明确”可知,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各组团的服务种类。

4.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B.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作用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镇化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答案 A解析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发挥的是绿地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说明该城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A项正确。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

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

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方种植的绿肥品种、种植季节和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据此完成5~7题。

5.江西省柑橘园里种植绿肥作物的作用是(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果园小气候B.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C.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答案 B解析柑橘园行间空间有限,在园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对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有限,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绿肥作物一般生长茂盛,抑制杂草生长效果良好,一些绿肥作物还是害虫天敌的良好宿主,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作用,B项正确;柑橘园冻害一般发生在深秋或冬季,而绿肥作物秋季一般都已枯萎,因此对调整柑橘园温度、减轻冻害几乎没有作用,C项错误;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绿肥作物能够减轻水土流失,但一般生长快,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会与柑橘树争水,因此不会增加土壤水分,D项错误。

6.松嫩平原上最适合的“绿肥+”模式是( )A.玉米套种绿肥 B.棉田套种绿肥C.麦收后播种绿肥 D.收稻后播种绿肥答案 A解析套种绿肥更有保水、保土、防草、培肥等作用,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同时套种绿肥能发挥根瘤固氮优势,增加土壤氮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排除C、D两项;松嫩平原种玉米而不种植棉花,A项正确,B项错误。

7.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采用“绿肥+”模式能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原因是( )A.降低土壤温度 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土壤有机质 D.增加降水量答案 B解析绿肥对土壤温度影响很小,A项错误;由于地表有绿肥作物的覆盖,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小,因此能减轻表土盐碱化程度,B项正确;采取该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增加有机质与减轻盐碱化无关,C项错误;该措施不能增加降水量,D项错误。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我国东部某海滨小城的城区规划布局图。

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P区最可能是该城市的( )A.住宅区 B.商业区 C.绿化区 D.文教区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P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地价高,交通便利,靠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为商业区,故B项正确。

9.某同学认为城中的工业区布局不合理,其理由是( )①沿河分布,污染水源②位于市中心,影响城市交通③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④距海较远,交通不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工业区沿江分布,虽然可以就近获得水源,但是会对水体产生污染,①正确;由于城市规模总体较小,工业区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②错误;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③正确;靠近河流,水运方便,④错误。

故选C项。

10.某同学认为该市的火电厂需要搬迁,并提出搬迁意见,该同学选择的地点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东南季风,火电厂对大气有严重的污染,应当布局在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即布局在东北或者西南方向,而图中①④处位于城区,对城区环境影响大,②位于冬季风上风向,③位于西南方向,且靠近铁路,交通便利,故选C项。

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

20世纪末以来上海政府调整产业和功能区布局来缓解交通压力。

据此完成11~12题。

11.外迁制造业是当前上海市政府调整产业布局中最容易实现的措施,主要原因是制造业( )A.用地成本高,环境污染大B.交通需求大,能源需求大C.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大D.技术要求高,能源需求大答案 A解析用地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大的制造业需要外迁。

12.在调整产业布局的同时也需要调整功能区布局,主要目的是( )A.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B.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等级C.加强职住分离,推动人口疏散D.减缓城市建设,控制城市规模答案 A解析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

所以需要通过调整功能区布局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

二、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如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

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影响。

(10分)(2)该城市重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8分)(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

(6分)答案(1)不利影响: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加大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难度;环境污染加剧等。

有利影响: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弥补劳动力不足状况;推进城镇化进程等。

(2)合理。

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较轻;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区水源;临河,近铁路、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缘,地租低。

(3)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减轻城市内涝;减轻地面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从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分析有利影响。

同时分析人口大量迁入造成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治安问题等不利影响。

第(2)题,重工业污染比较严重,主要从环境方面分析。

远离城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较轻;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区水源;同时要分析交通条件,临河、铁路、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缘,地租低。

第(3)题,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可以增加水源,减轻城市内涝及地面水体污染,通过水体治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近些年,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一些新型农业类型不断出现,其中一种名为“认养农业”的新农业模式走红全国,如在辽宁省盘锦市某镇,当地农户瞅准了“认养农业”的发展潜能,实行“农旅结合,共同发展”的模式,将农业认养开展得如火如荼。

“认养农业”是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

城市居民可以在农村认养一块土地,工作的闲暇之余可以体验种植收获的喜悦。

下图为盘锦认养农业的运行模式。

(1)说明“认养农业”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6分)(2)分析“认养农业”模式实现农民和农业增收的途径。

(8分)(3)除参与生产、监管环节外,请设计消费者还能够亲自参与体验的其他服务项目。

(8分)(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谈“认养农业”发展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6分)答案(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种植业和乡村生活的兴趣增加);政策(政府)的支持。

(2)农民通过向公司出租土地获得租金;农民通过转农为工增加收入;绿色有机农产品价格高,经济效益更好;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收入。

(3)发展文教产业(研学基地、产教融合);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民俗(宿)文化;品尝特色餐饮(农家菜)。

(4)要有(地方)特色;保证品质和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消费者和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保障;城市居民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可以体验种植收获的喜悦,城市居民的需求;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第(2)题,读图可知,农户出租土地给公司,公司雇佣农户为其工作;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产品价格高,经济效益更好;城市居民除了种植之外,还会参与乡村旅游。

第(3)题,发展文教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民俗文化,品尝特色餐饮。

第(4)题,“认养农业”发展既要有农业特色,又兼有旅游的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是其发展的前提,故应保证品质和提高服务质量,在农业开发的过程当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