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第1节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探究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考查内容均出自考纲所规定篇目,且考查篇目基本不重复, 备考时近几年未考查的篇目应作为复习重点,但考查年份较远 的篇目也应重视,有可能会考查到。 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字词解释题,句 子翻译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 握好这三类知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出师表教案(优秀9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9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文字质朴,情感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慨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背景资料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
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3.知识链接表是中国古代下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之类的话。
著名的有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
4.检查字词(1)重难字崩殂(cú)疲弊(bì)恢弘(hóng)妄自菲薄(fěi bó)以塞忠谏之路(sè)陟罚臧否(zhì pǐ)郭攸之(yōu)费祎(yī)以遗陛下(wèi)裨补阙漏(bì quē)行阵(háng)倾颓(tuí)桓(huán)猥自枉屈(wěi)夙夜(sù)驽钝(nú dùn)攘除(rǎng)斟酌(zhēn zhuó)彰其咎(zhāng jiù)咨诹(zī zōu)遗诏(zhào)涕零(tì)(2)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quē)漏(“阙”同“缺”,缺失)②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古今异义词开张痛恨卑鄙所以涕秋愚(4)一词多义道遗论能临言益(5)词类活用①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草)②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③亲贤臣,远小人(均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④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⑤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之人)(6)文言虚词以于(7)文言句式①判断句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教案三课时 出师表教案设计2课时优质
出师表教案三课时出师表教案设计2课时优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出师表》的基本内容,领悟诸葛亮忠诚报国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读、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出师表》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1.《出师表》的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2.诸葛亮忠诚报国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原文、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诸葛亮的基本事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诸葛亮?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教师领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学生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解读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作者及主题。
2.学生分段解读课文,理解诸葛亮忠诚报国的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感受其忠诚、智慧、勇敢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征前写这封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师表》,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三、课堂讨论1.提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哪些忠诚报国的精神?四、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其他事迹,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诸葛亮的事迹,交流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出师表》,谁能概括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二、课堂讨论1.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成为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
2.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出师表》课件(85张PPT)-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 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 于思想品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因为
注意以下字词: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姑且
有名望,显贵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地位低微,目光短浅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五自然段 ……的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痛心和遗憾
衰败
译文5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 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 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 件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 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 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 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允之任也。
sù
rǎng
朗读,正音8:
jiù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之言,则/责攸之
应用写作-理论篇-第2章
篇
第二章 应用写作概述
1
应用文书
2 应用文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3 应用写作的思路与结构
第一节 应用文书
殷商时期“卜辞”
春秋时期《尚书》
诸葛亮《出师表》
第一节 应用文书
一、应用文书的含义及写作原则
应用文书,就是以应用、 实用为目的的文书,是国家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
有的应用文书开宗托旨,首句并不出现主旨句,而是直接 阐述意义、主张或基本观点。
第一节 应用文书
3.小标题显旨 小标题显旨的形式,是将文章主旨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
分用一个小标题来显示。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小标题的排序,必 须注意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应用文书
例
请调报告
文 ×× 领导同志:
经过反复考虑,我请求批准我调到 ××× 任 ×××。
写作原则
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 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 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惯用 体式的实用性文章。
第一,符合党和国家的方 针政策。 第二,符合业务工作的实 际。 第三,观点必须鲜明。 第四,材料必须准确真实。 第五,符合文种规范要求。
第一节 应用文书
二、应用文书的特点
特点
具体要求
准确、严谨 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实用、够用 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某种目的,不需要修饰
逻辑严密 每个字词句都必须要准确、经得起推敲
格式稳定 多数有惯用格式,其中公文具有规范格式
讲求实效 使用必须及时、有针对性
第一节 应用文书
三、应用文书的分类
礼仪类文体
公文类文体
科技类文体 事务类文体
法律类文体 财经类文体
初中语文_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的群文阅读备课人:大的胸怀。
2.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凡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青山常在、江水不变,沧海桑田,但是多少的英雄转瞬即逝,写出对世事沧桑变迁的豁达。
三、三篇文章共同赞美的人物是谁?1.诸葛亮2.在武侯祠写着杜甫的《蜀相》这首诗蜀相作者: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武侯祠处的对联武侯祠对联:牧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阅读相关的诗句,同时知识迁移,回想去过的武侯祠有哪些对联、古诗。
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思考对联中涉及到哪些事件。
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辨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同学们看看对联里讲述了哪些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三、假期我们的研学去过湖北的武侯祠,请大家回忆一下武侯祠的布局。
到处都是赞文,到处都是牌匾,武侯祠写着诸葛亮是忠臣的楷模,是智慧的化身。
四、出示《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三篇文章各讲了什么内容?《隆中对》,写到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
《出师表》,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
对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阅读《诫子书》梳理三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并回顾了自己当年跟随先主经历的种种,言辞恳切,足见其赤诚之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PPT课文电子课件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 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 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 灵帝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善良能够以死报 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疏通文句, 理解文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 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 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却在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 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确实是到了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 然而,侍卫大臣们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境上舍身作战,原来(他 们)是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答它给陛下。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 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有抱负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 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先夺取荆州,之后吞掉益州,对外与孙权 为盟友,一起对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 旦天下有变,从两路出兵北上中原,直取天下。
背景介绍(一):蜀国外部
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 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亭(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 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 时机臻于成熟。
文意分析
1、分析当时形势 客观上的不利条件和主观上的有利条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23课《出师表》【教学课件】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本文词句的意思, 疏通了文意,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究文章 的内容。
段落梳理
第一部分(第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 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第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 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决心。
小结:本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 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 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以完成“兴复汉室” 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对蜀汉 忠贞不贰的品质。
深入探究
结构内容 本文分三部分,全都着眼于“出师”二字。 第一部分谈治国的大计,是为了消除出师的后顾之忧。诸葛亮这次出 师时,刘禅才20岁,又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受坏人蛊惑,必 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对前方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在这个 部分里不仅向刘禅反复阐明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道理,而且 荐举人才来管理“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消除了这个后顾之忧,诸 葛亮才能专力伐魏。
第二部分是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这种说明不同于奏议,不是 反复陈说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陈情式的,就是陈述作者的心愿。为 此,诸葛亮历叙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 备临崩寄大事说到自己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 己“感激”和“忧叹”的心情;最后集中到一点,将出师伐魏视为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这样来说明出师的决策既能打动君主, 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第三部分归结全篇主旨。由此可见,本文结构具有重点突出、逻 辑严密的特点。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 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 之君,(可联系 “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 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 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
《出师表》
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像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欲望
2.自学感知
1.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
2.简介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3.梳理文章结构。
1.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2.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
3.探究法: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8—9归结责任,结束全文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出师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这篇不可多得的教材,加强情感教学,注重讲文以入情,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把课上生动,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2024全新出师表课件
2024全新出师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出师表》。
本课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在出征前给刘备写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忠诚报国的决心和对刘备深深的敬意。
课文内容包括诸葛亮的自我介绍、他的忠诚和才能、他对刘备的敬仰和感激以及他出征的决心和信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报国之志,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报国之志,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诸葛亮的背景和历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
3. 解析课文:逐段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报国之志。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出征,他的决心和信念是什么。
5. 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6. 写作:让学生以诸葛亮为榜样,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决心和信念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诸葛亮忠诚报国决心信念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答案:略2. 请学生思考诸葛亮的忠诚和报国之志对自己的启示,写一篇短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报国之志,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通过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内容,部分学生可能还未能完全理解,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历史背景,阅读其他有关诸葛亮的文献,深入研究他的忠诚和报国之志。
同时,鼓励学生以诸葛亮为榜样,树立自己的决心和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郑满红《出师表》教案
郑满红《出师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郑满红的《出师表》。
本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自己的儿子的一封家书,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时,我们将重点讲解文章的第一、二、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如梦,转瞬即逝,因此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第二部分(46段):诸葛亮教育儿子要修身养性,注重品德,勤俭节约,不要追求物质享受。
第三部分(79段):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敬业乐群,忠诚守信,勇于担当,不要怕困难,要保持坚定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出师表》的文章内容,体会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思想。
2. 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出师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出师表》的文章内容,理解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思想。
难点:理解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翻译古文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入《出师表》这篇文章。
2. 讲解:讲解文章的每一部分,解释生僻词语,翻译古文句子。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六、板书设计1. 《出师表》2. 人生观:人生如梦,转瞬即逝,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3. 教育思想:修身养性,注重品德,勤俭节约,敬业乐群,忠诚守信,勇于担当。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翻译《出师表》中的重点句子。
答案:(1)臣闻人生如梦,梦似人生,二者相似而不同,梦为虚,人生为实,虚者无待,实者有待。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知固非一成不变也。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出师表》的内容有了初步理解,但在翻译古文句子方面仍存在困难。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教案设计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中的《出师表》。
该文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详细内容包括对文本的解读、词句分析、主旨提炼及文化背景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出师表》的辞表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忠诚、敬业、担当的品质。
3. 了解三国时期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本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及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出师表》的辞表特点、主旨思想及历史文化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标注生僻字词,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3. 课堂讲解:a. 对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b. 对句式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c. 逐段解读文本,提炼主旨思想;d. 介绍《出师表》的历史文化背景,强调其价值。
4. 例题讲解:针对文本内容设计相关习题,现场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本中的难点、重点,促进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文本结构:《出师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个阶段的内容。
2. 重点词句: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出师表》中的重点句子;b. 根据文本内容,简述诸葛亮的忠诚、敬业、担当品质;c.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谈谈你对《出师表》的理解。
2. 答案:a. 见教材附录;c. 学生自行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三国时期文学作品,提高历史文化素养;b. 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忠诚、敬业、担当的主题演讲,培养良好品质。
出师表
【第七段】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托给 )臣以( 把 ) 大事也。受命以来,夙( 白天 )夜忧叹,恐托 付不效( 完成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 帅三军,北定中原,庶( 我 )竭驽( )钝 ( ),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 除去 )益 ( 兴办,增加 ),进尽忠言, 则攸之、依、允等之任(责任)也。
被司马懿气死的?(视频)
“扶不起的阿斗” ——刘 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 阿斗。刘禅平庸无能, 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 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 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 魏国。 诸葛亮自己说:“受命 以来,夙夜忧叹,恐托 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
《三国志》说诸葛亮:“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 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 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 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 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 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 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从陈寿的记载中,诸葛亮是积劳成疾而死的,再从后主刘 禅的诏书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遭疾病而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六段】
臣本布衣( ),躬( )耕南阳,苟 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 ),猥( )自枉屈,三 顾 ( 拜访 )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 之事,由是( 因此 )感激,遂许(答应) 先帝以驱驰。后值(遇到)倾覆,受任 (任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矣。
整理出师表原文全文
文件编号: 5F -4B -66-FC -11整理人 尼克 出师表原文全文第一单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莽莽( ) 妖娆( ) 折腰( ) 稍逊( ) 分外( ) 风骚( )田圃()禁锢()踪迹()留滞()喑哑()喧嚷()知悉()蓑衣()斗笠()抗拒()油膏()襁褓()静谧()憧憬()劫难()闪烁()mí()足珍贵níng()望寂mò()冻jiāng()树篱()栖息()茸茸()秧鸡()微漾()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山舞银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略输文采:一代天骄:风流人物:红装,原指:这里指:素裹,原指:这里指风骚:原指:诗中用来概括。
俱:。
折腰:3、下列语句除了运用对偶外,还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沁园春”是,“风骚”原指《》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下阕则主要是。
《沁园春· 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是写雪后初晴的壮美景象的句子是点明主旨赞美无产阶级英雄的句子《沁园春· 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是5、唐代诗人岑参描写雪的名句是,柳宗元描写雪的名句是,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雪的诗句是6、 (1)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的名句是(2)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第二单元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骛佝偻承蜩亵渎骈进强聒不舍duàn zhānɡ qǔ yì chán shī冥诞陨落曙光灵柩诉讼深邃蕴涵睿智恪尽职守舐犊之情庸碌借鉴灰烬涕泗谀词天赋扶掖枘凿羲皇上人繁衍刹那间麦穗忐忑一抔伫立bó然大怒迷huò不解怒不可è无与lún比伫立níng视shǔ光2、解释下列词语。
敬业乐群:主眼:理至易明:征引:一点不旁骛:亵渎:层累:骈进:强聒不舍:陨落:曙光:灵柩:盲目:媚上欺下:睿智:恪尽职守:肃然起敬:猖狂:廓然无累:惊心动魄:重蹈覆辙:刻骨铭心:凭吊:涕泗横流:扶掖:枘凿: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3、文学知识本文作者是,他字,号,又号。
出师表
注意以下字词
1、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 使……受到损伤 受到损伤
2、深入不毛 、深入不毛
名作动,长草 名作动,
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 奖率三军, 定中原, 三军
激励、 名作状, 激励、率领 名作状,往北 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报先帝
例如: 例如:否极泰来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不宜异同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如果 作 ……的人 的人
宫廷里和朝廷中, 本都是一个整体, 宫廷里和朝廷中 , 本都是一个整体 , 奖惩功过、 好坏, 标准) 奖惩功过 、 好坏 , ( 标准 ) 不应当有差 如果有做坏事、 别 。 如果有做坏事 、 触犯法令以及尽忠 心办好事的人, 心办好事的人 , 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 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 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 , 来显示陛下公 平严明的治理, 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 平严明的治理 , 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 , 造成宫廷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造成宫廷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亲近贤臣, 疏远小人, 亲近贤臣 , 疏远小人 , 这是汉朝前期兴 旺发达的原因; 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 旺发达的原因 ; 亲近小人 , 疏远贤臣 , 这 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 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 先帝在世的时候 , 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 没有一次不对桓、 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 , 没有一次不对桓 、 灵二帝感到哀叹和痛恨的。 侍中、 尚书、 灵二帝感到哀叹和痛恨的 。 侍中 、 尚书 、 长史、 长史 、 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而且能以 死报国的忠臣,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死报国的忠臣 ,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 信任 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范文出师表(汇总5篇)
范文出师表(汇总5篇)1.范文出师表第1篇一听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就会不由自主想起诸葛亮来,诸葛亮的《出师表》更是表达了一对君臣之间的感恩图报之情,《出师表》不知打动了多少志士的心,千百年来一直在他们中间传诵,激励着他们奋发有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历经艰难坎坷,终于建立了蜀国。
两年后,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十六岁。
诸葛亮统率蜀军北京,驻军汉中,准备讨伐曹魏,夺取中原,光复汉室。
刘禅昏庸懦弱,诸葛亮颇有后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希望刘禅继刘备遗志,振作精神,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匡扶汉室,统一天下。
文章中有两句,说尽了诸葛亮的一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是蜀国的顶梁柱,他的这番陈词,慷慨而情深,大义而忠烈,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诚,既是报知遇之恩,也是尽为臣之责,意在劝谏刘禅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严明法纪,已完成刘备的未尽之业,统一中国,可谓用心良苦。
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更看出的是那份竭尽为蜀汉效忠的心愿,满篇尽是治国之宝鉴,而情牵其文,感人肺腑,动之以深情,晓之其大意,而且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陈述自己匡扶汉室的决。
我想,诸葛亮能成为我们妇孺皆知的人物,不仅是因他的`智慧,更是因为他的忠义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历来以诗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于历史典册,而且灿烂于文苑,焕发出精神的光芒。
这里面的君臣之间的忠义,感人肺腑之情,感染了千秋万代的人民,让这个名臣成为智慧与忠义的化身。
2.范文出师表第2篇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4课《出师表》,该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的传统名篇,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斟酌损益:感激涕零:
2、古今异义词
卑鄙(今义为“下流、无耻”)感激(今义“衷心感谢”)
痛恨(今义“深切地憎恨”)涕(今为“鼻涕”)
谨慎(今义“做事小心”)所以(今表结果)
开张(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今义“布做的衣服”)
3、一词多义道中道崩殂( )咨诹善道( )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难
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
诵读法分组探究法
学
习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②“以”的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
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5、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
、
⑦咨臣以当世之事以:⑧悉以咨之以:⑨愚以为宫中之事以
教与学反思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通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朗读课文
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并给生字词给注音。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解决
五、字词归纳
1、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作奸犯科:深入不毛:庶竭驽钝:
遗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 )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为俱为一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无若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
益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 )
4、虚词①“于”的用法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深入不毛(名词用,)
达
标
测
评
1、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⑵咨臣以当世之事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____”“___”
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四个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
3、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以:②以塞忠谏之路也以:③以告光帝之灵以:
④以光先帝遗德以:⑤以伤先帝之明以:⑥先帝不以臣卑鄙以:
导学案设计
题目
出师表
课时
3
学校
星火
一中
教者
邵国利
年级
九年
学科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 10、22--24
学
习
目
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重
点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