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历史与社会1单元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框架In the first unit of the seventh grade history textbook, we delve into the topic of ancient China, exploring the beginning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its early achievements. 七年级历史教科书的第一单元,我们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的话题,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早期成就。
One of the key themes in this uni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in shaping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这个单元的一个重要主题是黄河和长江在塑造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The focus on early Chinese dynasties, such as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llows u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s of ancient China. 对早期中国的夏、商和周等朝代的关注,让我们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
We also learn about key figures in Chinese history, such as Confucius and Qin Shi Huang, whose contributions have had a lasting impacton Chinese society. 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孔子和秦始皇,他们的贡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思维导图:中国古代的历史一、夏商周时期A.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1.传说中的夏朝2.夏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夏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B.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商朝的起源和发展2.商代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3.商代的文化和科技C.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1.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2.周朝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3.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二、秦汉时期A.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立秦朝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秦朝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影响B.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西汉和东汉的兴起和发展2.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汉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1.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三国格局2.三国时期的政治动乱和社会状况3.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B.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9年)1.晋朝的兴起和灭亡2.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3.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佛教兴起四、隋唐时期A.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建立隋朝2.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隋朝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B.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唐朝的兴起和盛世2.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唐朝的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五、宋元明清时期A.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1.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北宋和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3.宋代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B.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1.元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元朝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3.元朝的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C.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1.明朝的兴起和明太祖的统一战争2.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明朝的科技发展和对外交往D.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1.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清朝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3.清朝的文化交流和社会改革六、近现代时期A.辛亥革命(1911年)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辛亥革命的中心人物和主要事件3.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后续发展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1.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共的统治2.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3.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思维导图中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到近现代时期的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教材历史与社会(人教版)3至4年级全一册内容
教材历史与社会(人教版)3至4年级全一册内容教材历史与社会(人教版)3至4年级全一册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祖国第1课:美丽的祖国学习目标- 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主要内容- 地图上的祖国: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
- 美丽的自然风光:展示我国的名山大川、湖泊草原、珍惜动植物。
- 丰富的资源:介绍我国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等。
第2课:繁荣的祖国经济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 培养学生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历程: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 农业发展:介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改革、农业科技创新。
- 工业发展:展示我国工业化进程、重要产业、新兴产业发展。
- 服务业发展:介绍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3课:我们的家园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城乡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意识。
-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情感。
主要内容- 城乡建设:展示我国城乡建设的成就,如高速公路、高铁、城市建筑等。
- 环境问题: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破坏等。
- 保护环境:介绍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
第二单元: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第4课:我们一家亲学习目标- 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质。
- 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和睦的能力。
主要内容- 家庭结构:介绍家庭成员、家庭角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 家庭关系: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亲情、爱情等。
- 家庭沟通:教授与家人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理解等。
第5课:我们的学校学习目标- 了解学校的组织结构、功能,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情感。
-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史与社会七下7.1.1规则之“源”
更加生态化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规 则之“源”将更加生态化,与其 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相互连接、 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一个良性的
生态系统。
05 规则之“源”的实践应用
在企业中的应用
规则制定
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流程,以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价 值观和目标。
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来源、目 的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遵守规则。
法律性规则之“源”是指以法律法规 为基础制定的规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
规则之“源”的应用范围
01
规则之“源”的应用范 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 个领域和行业。
02
03
04
在政治领域,规则之“源” 是制定和实施国家法律法规 、政策文件的基础。
在经济领域,规则之“源 ”是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 、商业规范的基础。
现代社会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规则之“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不仅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还包括 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等。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规则之“ 源”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02 规则之“源”的内容
规则之“源”的定义
规则之“源”是指制定规则的 依据和基础,是规则产生的根 源。
在社会领域,规则之“源” 是制定和实施社会道德规范 、公共秩序的基础。
03 规则之“源”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维护社会秩序
规则之“源”是社会秩序 的基石,通过规定人们的 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保 障社会的正常运转。
促进公平正义
规则之“源”为所有人提 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 不公和偏见,确保社会公 平正义。
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了解历史事件在当时和 现在的影响和意义。
分析历史事件中的重要 因素和细节。
考试题型与技巧
01
02
03
04
选择题
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 处,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和信 息,排除干扰项。
填空题
注意空格前后的内容和上下文 ,确定需要填写的关键词或短 语。
简答题
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注意答 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要遗 漏要点。
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 点和影响。
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 趋势。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和思维能力,提高其综 合素质。
掌握本单元涉及的基本 历史事件和人物。
02
单元内容
历史背景
02பைடு நூலகம்
01
03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进行,使得经济快速 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单元内容 • 单元重点与难点 • 单元总结 • 单元测验与考试准备
01
引言
单元简介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 络和重要转折点,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
英国的殖民扩张,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英国的殖 民地,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主要事件
英国的工业革命
这一事件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共有6个单元,分别是《大国崛起——古代东亚中的宋、元、明》、《东亚的文化交流》、《近代东亚的变革》、《印度尼西亚:从古代到现代》、《东南亚的国家》和《大洋洲的岛国》。
第一单元《大国崛起——古代东亚中的宋、元、明》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其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是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人,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则是朱元璋建立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单元《东亚的文化交流》介绍了古代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第三单元《近代东亚的变革》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主要包括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这些变革对东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单元《印度尼西亚:从古代到现代》主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尼西亚古代的王国和文化、殖民时期的历史、印尼独立运动以及现代印尼的发展现状。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第五单元《东南亚的国家》主要介绍了东南亚地区的几个国家,包括越南、泰国、缅甸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众多,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风景线。
第六单元《大洋洲的岛国》主要介绍了大洋洲各国的历史文化。
大洋洲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人类发现和定居的大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确定方向是A、上北下南,左东右西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C、上北下南,左西右东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2.地图上表示事物名称的文字和数字叫A、比例尺B、指向标C、图例D、注记3.居民在社区参加人大代表的投票与居委会管理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分别是社区的…………………A、政治功能经济功能B、经济功能文化功能C、管理功能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管理功能4.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的气候主要出现在A、海南省B、地中海地区C、格陵兰岛D、浙江5.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A、白令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马六甲海峡D、台湾海峡6.位于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比例的是8.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9.下列大洲中,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A、欧洲B、南极洲C、南美洲D、亚洲10.下列大洲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是A、欧洲亚洲B、北美洲非洲C、南极洲南美洲D、亚洲非洲11.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A、杭州市行政区划图B、浙江省地形图C、中国政区图D、世界地形图12.下列有关比例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或数字式表示②、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通常又称为缩尺③、同样的地图,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内容越粗略④、根据比例尺,我们可以算出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世界上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地形区A.平原B.高原C.盆地D.山地14.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分别是A 亚洲、北美洲B 亚洲、欧洲C 非洲、欧洲D 亚洲、大洋洲15.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º和180º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B.西经20º与东经160º组成的经线圈C.西经20º和180º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º和西经160º组成的经线圈16.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A 亚洲B 非洲C 大洋洲D 南极洲17.我们划分人种的标准是A 性格差异B 分布地区C 宗教信仰D 身体外部特征18.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组是A 印度和日本B 俄罗斯和法国C 德国和朝鲜D 蒙古和中国19.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 每条经线的长度不相等C 纬度越高,经线越长;纬度越低,经线越短D 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进,最后转回到出发的地点20.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A亚洲B南极洲C大洋洲D非洲21.从太空看地球,蓝色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_____面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第五单元走进社会1、在社会中成长(第一课时)(1)无法脱离社会而生存。
因为宇航员通过地面联络站与地球上的人保持密切联系,而其吃、穿、住、用等都来自地球。
(2)别离开生活水的海洋。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滴离开了杯中水,很快就会干涸。
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对人的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5)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所以无法向人一样生活。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6)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7)社会镜子。
(8)B C2、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时) A3、在社会中成长(第三课时)(1)学生是他们共同的身份,学校是他们共同的场所。
(2):网络的利弊的存在,要求我们提高上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3)A C (4)①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吧惟利是图,纵容色情、赌博、不良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为“电子毒品”的集散地,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②由于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控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5)①我们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②由于我们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们要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健康的上网。
4、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一课时)(1)满族、中国公民父亲工程师、厂长乘客观众顾客父亲、满族、中国公民厂长、工程师、顾客丈夫、女婿、儿子、家长儿子、满族、中国公民学生、乘客、游客工程师、教师、科学家(2)C5、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二课时)(1)对待同一事物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争执或隔膜尊重、包容、悦纳平等待人以平等、包容、悦纳的心态对待这种差异;两代人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加深理解(2)成人仪式标志着同学们从此走进了人生道路上的新阶段,离未来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的距离更进例如,面临的选择更多了,责任更重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树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知识树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隋朝的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强盛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2,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和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消极作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积极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
这个知识树主要概括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以及隋朝的灭亡等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选择题
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选择题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在下列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上帝造人B.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C.女娲抟土造人D.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2.生物进化论由谁提出()A.马克思B.恩格斯C.达尔文D.毛泽东3.现在考古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A. 非洲B. 欧洲C.亚洲D.南美洲4.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A.手脚分工B.直立行走C.劳动D.语言的产生5.将下列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直立行走②打制石器③使用天然火④吃熟食⑤人工取火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6.下列各项,符合山顶洞人的实际情况的是()①掌握磨光钻孔技术②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③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④进入氏族公社时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是:( )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8、与动物相比,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是:( )A、用语言交流B、会制造工具C、会直立行走D、会保护自己9、从外貌特征上看,与现代人模样基本上一样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10、下列选项不可能在北京人生活中出现的是:( )A、用火烧烤事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人工取火11、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并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12、从猿进化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B、直立行走C、环境D、语言13.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就开始跨入了()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金石并用时代D.铁器时代14.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新”体现在()①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15.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A.小米粥B.面食C.米饭D.玉米16.“神农时,民方食谷”,文中的“谷”(粟)最有可能是谁培育的()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7.下列有关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都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②都过着以原始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③使用天然火④都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⑤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②18.阿尔塔米拉野牛(洞穴壁画)反映的是西班牙什么时期的情况()A.新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早期C.新石器时代晚期D.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A、东亚地区B、西亚地区C、非洲地区D、欧洲地区20、中国的山顶洞人,在兽牙、海蚶壳等东西上钻出小孔,做成项链,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A、宗教意识B、审美观念C、祖先崇拜活动D、灵魂观念21.《周书》记载“神农氏耕而作陶”的传说反映了()A.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B.当时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陶器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使手工业产生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贫富分化22.上题中的“神农”就是指()A.黄帝B.炎帝C.禹D.有巢氏23.它与传说中另一位英雄一道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这另一位英雄是()A.黄帝B.炎帝C.禹D.有巢氏24.在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时期,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A、盘古B、炎帝C、禹D、共工25.下列关于西亚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都属于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②都是传说故事,因而是虚妄的不具有历史价值,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③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都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④内容都是英雄人物的故事,表明了早期人们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倾向。
七年级下册历史1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包括: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文帝的统治:改革官制,发展经济,注重吏治,提倡节俭,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民族文字。
-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暴政导致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
2.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主政时期(627-649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3.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713-741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4. 科举制的创立:-创立:隋朝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5. “和同为一家”:-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蕃会盟碑:82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汉藏两族“和同为一家”。
6. 对外友好往来:-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玄奘西行: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经,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西亚各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请注意,具体知识点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参考所在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进行学习。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作业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2019·海南)据如图,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 D ) A.吐蕃 B.波斯 C.大食 D.天竺
7.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 可以阅读( ) B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20·菏泽)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 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 )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 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汉 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往来。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 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
(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 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 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
鉴真;6次。 (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A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0·毕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 一。” 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 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 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 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 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 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 缘。”)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制度的变迁。
2. 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其特点是有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存在,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获取财富和权力。
3. 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后的一个阶段,其特点是有封建主和农民两个阶级存在,封建主通过剥削农民获取财富和权力。
封建社会的主要制度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的政治体制。
4.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演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封建社会的兴起时期,周朝是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5.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指君主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宗族和功臣,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宗法制是指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宗法血统和宗法婚姻两个方面。
6. 封建制度的影响:封建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一方面,封建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秩序,稳定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封建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7.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也受到社会制度和阶级矛盾的制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各单元主题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各单元主题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主题一: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 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的统一- 隋朝的政治制度2. 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的规划与建设- 大运河的意义主题二:唐代的政治与经济1. 唐朝的建立- 李渊建唐- 唐朝的政治制度2. 唐代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繁荣- 商业的兴盛主题三:繁荣的唐代文化1. 文学艺术- 诗歌的发展- 书法与绘画的成就2. 宗教与科技- 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科技的发展第二单元民族关系与科技文化主题一:民族关系的发展1. 和亲政策- 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 和亲政策的作用2. 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的交融-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主题二: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遣唐使的作用- 鉴真东渡的意义2. 怛罗斯战役与文化交流- 怛罗斯战役的背景与过程- 文化交流的影响第三单元宋朝的建立与辽、西夏、金朝的并立主题一: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1. 宋朝的建立- 赵匡胤建宋- 宋朝的政治制度2. 北宋与南宋- 北宋的政治经济- 南宋的政治经济主题二:辽、西夏、金朝的并立1. 辽朝的建立与发展- 辽朝的建立- 辽朝的政治经济2. 西夏的建立与金朝的崛起- 西夏的建立- 金朝的崛起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宋元文化的交融主题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统一- 元朝的建立2.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 元朝的统一过程- 元朝的民族政策主题二:宋元文化的交融1. 文学艺术- 诗词的发展- 书法与绘画的成就2. 科技与宗教- 科技的发展- 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二、行省制度:元朝疆域辽阔,为有效管理国家,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管辖。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明朝的建立: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都城。
四、靖难之役:1.明太祖死后,传位给建文帝。
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的权力。
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
2.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自立为帝,即明成祖。
五、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1405-1433年。
2.郑和下西洋的次数:七次。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厚往薄来的政策,招徕海外的异国君主到中国朝贡贸易。
4.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六、明朝的灭亡: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国力逐渐衰落。
2.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随后清军入关,攻占北京。
以上仅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部分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2020年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整理版第一单元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新)、西藏自治区(拉萨+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宁)4个直辖市: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3个省:山西(太原+晋)、河北(石家庄+冀)、陕西(西安+秦)、青海(西宁+青)甘肃(兰州+甘)河南(郑州+豫)、湖北(武汉+鄂)、安徽(合肥+皖)湖南(长沙+湘)、广东(广州+粤)、山东(济南+鲁)福建(福州+闽)、浙江(杭州+浙)、江苏(南京+苏)、江西(南昌+赣)云南(昆明+滇)、贵州(贵阳+黔)、四川(成都+蜀)海南(海口+琼)、台湾(台北+台)3、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养 然条件的优势,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p54一 方 人因地制宜地 Nhomakorabea 发展经济
丝路明珠 新疆绿洲 p57
三、西北地区 草原风情 内蒙古草原 p60
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相协调
四、青藏地区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p63
海拔最高的牧区 青藏牧区 p66
高原圣城——拉萨p69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 然 原 因 人 为
1.上面两图分别告诉我们新疆的地形分布和民族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4分
a.高山与山地相间分布,即三山夹两盆;由北向南为阿尔泰山、准噶尔 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多民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分布比较广。
2.新疆地处祖国内陆,气候恶劣。但新疆各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了独特的生 产方式。请你说说他们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 3分
外向型农业
外向型工业
港澳地区 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 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原因
◇自然条件
知识小结
金融业
◇历史背景
表现 高科技产业
中国经济中心
◇工业基础
制造业
发 达
◇政策支持
交通业
①新疆中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向
地理位置
现在:抚育并合理 粗犷奔放的民歌信天游; 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渗
的经营管理
气势磅礴的鼓舞腰鼓; 入了现代文化的元素,
夏凉冬暖,成本低廉的民 如:国家体育场 “鸟
居——窑洞。
巢” 。
第二课 南方地区
太湖流域
四川盆地
珠江三角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2.行政区划
3.众多的人口
4.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课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
2.季风的影响
3.母亲河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3.交流与互补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
1.红松之乡
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第二课南方地区
1.水乡孕育的城镇
2.富庶的四川盆地
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第三课西北地区
1.丝路明珠
2.草原风情
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第四课青藏高原
1.海报最高的牧区
2.高原圣城——拉萨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1.规则之“源”
2.规则之“变”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2.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1.生活的时代印记
2.生活的代际差异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2.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1.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1.中华文明的曙光
2.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 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一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一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 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沟壑纵横B.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资源缺乏C.植被遭受破坏,石漠化现象严重D.生态环境脆弱,应禁止开发矿产资源(2)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A.植树种草B.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C.大力发展畜牧业D.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2. 北京交通的格局特点是()A.“井”字形格局B.由圆环路和“井”字路组成的C.棋盘形格局D.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图为开封“地上河”示意图。
完成第(1)~(2)题。
(1)如图示黄河的忧患是( )A.初春的凌讯B.上游草地退化C.中游水土流失D.下游的洪水(2)为了根治该优患应采取的生物措施是( )A.陡坡地退耕B.减少放牧的牲畜C.种草和植树D.建挡土坝和梯田4.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 )A.陡坡地修筑梯田,种植山杏B.缓坡地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C.坡地修挡土坝、护坡等D.陡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5. 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B.大部分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C.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多为旱地D.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没有地区差异(2)下列有关东北三省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三省由南向北依次是黑龙江、辽宁、吉林B.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C.东北三省主要属于亚热带,降水集中在夏季D.“三山夹两盆”是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6. 读我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各省特征:1、中国位置最东和最北的省—黑龙江2、中国位置最南的省—海南3、中国位置最西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4、中国邻国最多和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5、中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6、中国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7、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8、因太行山得名的省山东和山西,但两省并不相邻;河南和河北得名于黄河,湖南和湖北得名于洞庭湖。
9、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省。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少数民族55个,占总人口8%;汉族数量最多,占92%。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分布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50%-60%左右,其中云南省有20多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第二课山川秀美
我国地形特点:五种地形兼备,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山区(高原、山地和丘陵总和)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昆仑山为分界线);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分界线);第三级阶梯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地形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②蕴藏了丰富的水能;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④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我国季风的特点:雨热同期。
夏季有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冬季,盛行从蒙古和西伯利亚吹来的偏北风。
季风对我国影响极大,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我国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以内。
季风的危害:当季风来得晚,退得早,会引起干旱;当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会引起洪水。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分四野(我国四个地理单元):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高山气候)、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
山山脉、贺兰山。
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横断山脉。
北方和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和淮河。
区域差异:南北方的划分:人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目前,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著名的有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此线;我国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温度最低在我国青藏地区,冬季温度最低在我国最北方)
东北平原:小麦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小麦两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稻两年五熟海南和台湾地区:水稻一年三熟
北方陆路交通发达,南方除了陆路交通外,水路交通也很发达。
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地区逐渐递减。
西部较为干旱,东部较为湿润。
西部水能资源大,东部水能资源小。
西部水资源少,东部水资源多。
东部城市多,经济发达,人才多。
西部能源和资源多,少数民族众多。
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在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也在西部。
我国唯一在西部的直辖市是重庆。
东西部交流:把东部的资金、人才、技术输送到西部。
把西部的资源和矿产输送到东部。
(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引到干旱缺水的华北等黄河流域地区。
山西省被称为我国的“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