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中LiLFY1基因的分离及表达
百合种球的染色体行为与有性繁殖机制
百合种球的染色体行为与有性繁殖机制百合 (Lilium spp.) 是一类美丽的花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其种球是百合植物的主要繁殖器官,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扩大种群,也是繁殖新品种的一种常见方法。
然而,百合同时也具有有性繁殖机制,也就是通过遗传物质的交换来产生新后代。
在百合的有性繁殖中,染色体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百合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是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单位。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编码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
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在不同物种之间有差异,一般为24个。
在百合的有性繁殖过程中,细胞核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和卵细胞携带着不同类型的染色体。
百合的有性繁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关键步骤:花粉生殖和胚胎发育。
在花粉生殖过程中,花粉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个精子细胞和一个管细胞。
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一系列特殊的染色体行为,例如染色体减数分离和交叉互换等,以确保花粉携带着不同的染色体组合。
这种染色体行为有助于增加染色体的多样性,促进基因重组的发生。
在百合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中携带了来自花粉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它们融合成一个双倍体的细胞。
这个双倍体细胞随后经历有丝分裂,不断分裂并发育成为新的植物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需要正确地复制、分离和组装,以确保后代个体具有正确的染色体组成。
百合的种球具有相似的有性繁殖机制。
种球是百合植物的重要繁殖器官,其形成是通过有性繁殖过程的结果。
在种球的有性繁殖中,染色体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球由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其中染色体的行为是确保种球有正确的染色体组合的关键。
这种染色体行为不仅有助于种球的形成,也有助于增加种球的遗传多样性。
总结起来,百合的种球通过有性繁殖机制进行繁殖。
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染色体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花粉和卵细胞的形成到胚胎的发育,染色体需要正确地复制、分离和组装,以保证后代个体具有正确的染色体组成。
百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百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徐雷锋摘要百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著名的切花之一。
本文从百合DNA分子标记及其初步应用、转基因和百合基因克隆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百合分子物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分子生物学在百合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百合DNA分子标记基因克隆转基因分子生物学Advance in Study on Lilium Molecular BiologyAbstract Lilium has high ornamental value, is one of world famous cut-flowers. A review was given in this paper with advance in study on Lilium molecular biology , such as DNA molecular marker ,gene cloning gene engineering. The questions and prospect of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 on Lilium we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Lilium DNA molecular marker gene cloning gene engineering molecular biology百合(Lilium)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是世界重要的鲜切花之一,有2 000 余年栽培历史,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
加强百合育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其品质的改良都是依赖于传统的遗传育种方法。
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改良植物品质和性状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利用转基因的手段改良百合性状和品质变得切实可行[1]。
目前,在百合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百合DNA分子标记的研究和应用、利用转基因技术育种及百合相关的基因克隆等。
百合杂交F1代遗传变异性状分析
百合杂交F1代遗传变异性状分析百合(Lilium)是世界主要切花品种之一,在国际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花型丰富、花色艳丽,栽培广泛,可用于切花装饰、庭院绿化,而且百合的鳞茎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得出的杂交苗,经过田间统计,筛选出花色、花型特别的7个杂交组合F1代的162份材料,并对其行简单重复序列间标记(ISSR,Inter-simplesequence repeat)通过杂种基因组扩增标记结果计算亲本与后代的遗传相似系数、多态性位点比例,以期说明子代与亲本的遗传相似性,合理判断杂交的真实性。
并对杂交F1代材料在开花期进行了14个形态性状指标的测定,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主成份分析等方法对14个形态指标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优异杂交后代材料。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田间管理,筛选出7个杂交组合后代花色特别的新品系,其中,A<sub>6</sub>×A<sub>5</sub>号组合中选择出多个优株,其中有花被颜色为桃红色,金黄色的脉系列,还有花被颜色为金黄色,浅桃红色镶边系列,另一个系列花被颜色为黄色,深桃红色镶边。
(2)对7个百合亲本及杂交F1代的155份材料进行亲缘关系研究,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7条能扩增出清晰带型且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分子量在100-2000bp之间的DNA片段254条,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为171,多态率为67.32%。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24.43条DNA片段。
其中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差异明显,最大值为0.85,最小值为0.33,其他引物在杂交组合中扩增位点比例接近,在0.5-0.8之间。
(3)在A<sub>3</sub>×A<sub>4</sub>杂交组合中,通过聚类分析,在阈值0.49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2份供试材料,第二类包含20份供试材料,其父本包含在此类中,后代中的22个单株,9号单株与母本遗传相似系数最近,最近值为0.7000,表现明显倾向母本的遗传特性,其余19个单株与父本近缘,最大遗传相似系数为0.6666左右,总体先倾向母本后倾向于父本。
麝香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A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2014,41(7):1400–1408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 麝香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A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宫本贺1,易瑾1,2,隋娟娟1,3,吴健1,吴泽1,程运河1,吴晨雨1,刘晨1,义鸣放1,*(1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北京100193;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平谷第一分校,北京101204;3阜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阜阳236037)摘要:利用RACE的方法从麝香百合‗白天堂‘叶片中克隆出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A1家族中一个成员的cDNA 全长序列。
该基因编码序列长为1 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9.056 kD。
序列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A1类Hsf的5个关键功能域和调控基序,与水稻的OsHsfA1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说明该基因为HsfA1家族的新成员,将其命名为L lHsfA1。
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LlHsfA1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常温下其可在根、鳞茎和叶片中表达,说明该基因为组成型表达;42 ℃热激处理1 ~ 12 h,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叶片中呈现―上升—下降‖交替变化的趋势。
亚细胞定位表明,LlHsfA1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关键词:麝香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表达;亚细胞定位中图分类号:S 6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4)07-1400-09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LlHsfA1from Lilium longiforumGONG Ben-he1,YI Jin1,2,SUI Juan-juan1,3,WU Jian1,WU Ze1,CHENG Yun-he1,WU Chen-yu1,LIU Chen1,and YI Ming-fang1,*(1 Department of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C 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 eijing100193,China;2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Pinggu First Branch,B eijing 101204,C hina;3 Collegeof Biology,F uyang Normal College,F uyang,A nhui236037,China)Abstract:A novel member of class A1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in full length with 1 587 bp coding sequence encoding a protein of 528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59.056 kD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Lilium longiforum‗White Heaven‘via RACE method. Deduc ed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and phylogenic tree showed the gene named LlHsfA1that had five critical domains and motifs,belonging to HsfA1 family and most closed to OsHsfA1a,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eachHsfA1 from other species. Moreover,it was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in roots,bulbs and leaves byqRT-PCR analysi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fter 42 ℃heat shock,LlHsfA1 expression level showed an alternate trend of‗rising and falling‘,remarkably up-regulated by heat. The LlHsfA1-GFP fusion proteins收稿日期:2014–01–06;修回日期:2014–05–08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20);农业部‗948‘引进项目(2011-G17)*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ymfang@)7期宫本贺等:麝香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A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1401were observed to be located in the nucleus and cytoplasm.Key words:L ilium longiforum;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gene expression;subcellular location百合(L ilium)品种繁多,喜冷凉湿润气候,但耐热性较差。
百合(Lilium)生物学特性及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百合(Lilium)生物学特性及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百合(Lilium)花是世界名花之一,适合用作切花、盆花和园林布景,深受人们的喜爱。
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观赏价值,还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在我国花卉市场上,无论是芳香醉人的东方(Oriental hybrids)、麝香系列(Longiflorum hybrids),还是朴素大方的亚洲百合(Asiatic hybrids)几乎都是国外培育的,在我国的高寒地区露地栽植的品种和生产用切花品种更是有限。
在百合育种中的抗寒性育种,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突破,诸多问题尚未能解决。
在黑龙江省存在野生种卷丹(ncifolium)因其具有栽培百合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性状(主要是耐低温)而倍受关注。
本试验是在了解百合生物学特性基础上,对卷丹、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几个不同系列品种的远缘杂交亲和性进行研究,探索百合远缘杂交生理和遗传机制力求得到抗寒优质的百合品种,为解决百合育种难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表明: 1.百合形态特性百合远缘杂交种子与百合杂交亲本的种子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
在电镜下观察,卷丹的柱头为不开裂型,而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的柱头均为开裂型。
2.东方百合系列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最佳组分构成为:蔗糖为13%、硼酸143mg/kg、琼脂1%。
3.卷丹与东方百合的6个品种杂交(正反交)都不亲和。
正反交不亲和均发生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过程中,花粉授到柱头上后萌发率较低,而且伸进花柱的花粉管平均是长到花柱1/3和1/2处就是因为胼胝质沉积停止生长,说明花粉管未能达到柱头基部,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4.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杂交(正反交)是可以亲和的,但是二者的亲和程度要比二者分别自交过程要推迟3~4天,整个过程要比自交推迟10天左右。
5.在杂交后幼胚离体培养时,以MS培养基加0.01mg/l的NAA为最佳。
幼胚培养时,40天就可诱导成活,但诱导成活率低,龄期越长,诱导成活率越高;胚培养时龄期对真叶及根的分化无显著差异,但对鳞茎形成数量有影响,随着龄期的增加,鳞茎的数量逐渐增加。
《2024年‘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
《‘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篇一范文: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引言西伯利亚百合(Lilium sichotense)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因其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基因特性,已成为园艺学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西伯利亚百合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西伯利亚百合的LiCMK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其基因克隆及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西伯利亚百合材料采自我国北方某地,经过鉴定为纯种西伯利亚百合。
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均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2. 方法(1)基因克隆首先,通过PCR技术扩增出LiCMK基因的cDNA序列。
然后,将PCR产物进行纯化、连接至载体、转化至感受态细胞等步骤,最终获得含有LiCMK基因的重组质粒。
(2)功能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
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LiCMK基因导入模式植物中,观察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基因克隆结果通过PCR扩增,成功获得了LiCMK基因的cDNA序列。
经过纯化、连接、转化等步骤,成功构建了含有LiCMK基因的重组质粒。
经测序验证,LiCMK基因序列正确无误。
2. 功能分析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iCMK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蛋白激酶家族成员。
通过预测其结构域和功能域,推测其可能参与细胞信号传导、植物生长和发育等过程。
(2)转基因实验结果将LiCMK基因导入模式植物中,观察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LiCMK基因的植物在生长速度、株高、花色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此外,过表达LiCMK基因的植物在抗逆性方面也有所提高,表现出更强的抗病、抗虫和抗旱能力。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西伯利亚百合的LiCMK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基因实验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2024年‘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
《‘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篇一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引言西伯利亚百合,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花卉,其基因组的研究对于植物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于植物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本篇论文将主要探讨西伯利亚百合中LiCMK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为后续的基因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西伯利亚百合样本采自我国北方地区。
此外,实验所需的各种酶、载体、试剂盒等均来自可靠的生物科技公司。
2. 方法(1)基因克隆:采用PCR技术从西伯利亚百合的cDNA中扩增出LiCMK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中。
(2)功能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并通过构建转基因植物,观察LiCMK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1. LiCMK基因的克隆通过PCR技术成功地从西伯利亚百合的cDNA中扩增出LiCMK基因片段,经过序列测定验证了其正确性。
将该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
2. LiCMK基因的序列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一个具有跨膜结构的蛋白质。
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域,可能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
3. LiCMK基因的功能分析通过构建转基因植物,观察到LiCMK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过表达LiCMK基因的植物在生长速度、抗逆性以及代谢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这表明LiCMK基因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西伯利亚百合中的LiCMK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功能分析。
结果表明,LiCMK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
此外,过表达LiCMK基因的植物在生长速度、抗逆性以及代谢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为后续的基因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C1的鉴定、表达与亚细胞定位
收稿日期:2018-02-14㊀㊀修回日期:2018-05-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904ꎬ31601788)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6CB36).作者简介:曹兴(1984-)ꎬ男ꎬ讲师ꎬ博士.研究方向:园艺作物抗逆生理.Email:caoxinglina@163.com.通信作者义鸣放(1957-)ꎬ女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观赏植物栽培生理与生物技术.Email:ymfang@cau.edu.cn.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C1的鉴定、表达与亚细胞定位曹㊀兴1ꎬ2ꎬ易㊀瑾2ꎬ4ꎬ隋娟娟2ꎬ3ꎬ吴㊀泽2ꎬ何俊娜2ꎬ于守超1ꎬ赵㊀燕1ꎬ义鸣放2(1.聊城大学农学院ꎬ山东聊城252059ꎻ2.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花卉发育与品质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193ꎻ3.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ꎬ安徽阜阳236037ꎻ4.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平谷第一分校ꎬ北京101204)摘要:为了深入研究百合热激反应的分子机制ꎬ以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 白天堂 为试验材料ꎬ鉴定了百合C类Hsf基因LlHsfC1ꎬ其开放阅读框为780bpꎬ编码259个氨基酸ꎬ推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0.1kuꎬ理论等电点为9.61.LlHsfC1蛋白含有热激转录因子的特征结构域ꎬ但与百合A类Hsf相比ꎬLlHsfC1缺少转录激活模序和核输出信号.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LlHs ̄fC1在细胞核中表达.37ħ胁迫处理显著促进了LlHsfC1的表达ꎻLlHsfC1的表达受热胁迫与Ca2+处理协同诱导.此外ꎬ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 ̄LlHsfC1ꎬ为进一步研究LlHsfC1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关键词:百合ꎻ热胁迫ꎻ热激转录因子ꎻ亚细胞定位ꎻ基因表达中图分类号:S6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5470(2019)01 ̄0075 ̄07DOI:10.13323/j.cnki.j.fafu(nat.sci.).2019.01.013Identificationꎬexpressioncharacterizationand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LlHsfC1inlilyCAOXing1ꎬ2ꎬYIJin2ꎬ4ꎬSUIJuanjuan2ꎬ3ꎬWUZe2ꎬHEJunna2ꎬYUShouchao1ꎬZHAOYan1ꎬYIMingfang2(1.CollegeofAgricultureꎬLiaochengUniversityꎬLiaochengꎬShandong252059ꎬChinaꎻ2.BeijingKeyLaboratoryofDevelopmentandQualityControlofOrnamentalCropsꎬCollegeofHorticultureꎬ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Beijing100193ꎬChinaꎻ3.CollegeofBiologyandFoodEngineeringꎬFuyangNormalCollegeꎬFuyangꎬAnhui236037ꎬChinaꎻ4.PingguFirstBranchꎬTheHighSchoolAffiliatedtoBeijingNormalUniversityꎬBeijing101204ꎬChina)Abstract:ToexplorethemolecularmechanismoflilyinresponsetoheatstressꎬtheLlHsfC1genewasisolatedfromlilycultivar WhiteHeaven .TheopenreadingframeofLlHsfC1was780bpꎬencodingaproteinof259aminoacidresiduesandthemolecularweightofLlHsfC1proteinwas30.1kuwithatheoreticalisoelectricpointbeing9.61.SequenceanalysisshowedthatLlHsfC1con ̄tainedDBDꎬODandNLSdomainꎬbutlackedAHAmotifandNEScomparedtoclassAHsf.SubcellularlocalizationassayindicatedLlHsfC1expressedinnucleus.TheexpressionofLlHsfC1wasinducedbyheatstressorheatstressinducedbyCa2+.InadditionꎬLlHsfC1waslinkedtotheplantover ̄expressionvectorpCAMBIA1301ꎬprovidingfoundationforfurtherstudyonthefunctionofLlHs ̄fC1inlily.Keywords:lilyꎻheatstressꎻ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ꎻsubcellularlocalizationꎻgeneexpression百合(Liliumspp.)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花卉ꎬ具有重要的观赏㊁食药用价值.百合属的大多数种及品种性喜冷凉㊁湿润气候ꎬ耐热性较差.目前ꎬ国内主栽的百合品种生育的适温为16~24ħꎬ30ħ以上时ꎬ生育受到严重抑制[1].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ꎬ高温造成百合生长停滞㊁植株矮小㊁少花盲花㊁茎杆软㊁病虫害严重等现象ꎬ严重影响切花的产量和质量ꎬ并造成种球退化ꎬ制约着我国百合商品化周年生产[2].所以ꎬ提高百合耐热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高温胁迫下ꎬ植物体内迅速合成热激蛋白(heatshockproteinꎬHsp)ꎬHsp的大量积累ꎬ可作为分子伴侣协助其他相关蛋白的重新折叠㊁稳定㊁运输和降解ꎬ维护细胞内环境的稳定ꎬ使细胞产生对高温的耐受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第1期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9年1月力ꎬ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热性.热激蛋白的表达受热激转录因子(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ꎬHsf)的调控.热胁迫下ꎬHsf特异结合在Hsp基因的热激元件(heatshockelementꎬHSE)上ꎬ并募集其他转录因子形成转录复合体ꎬ导致Hsp基因的转录和Hsp的积累[3].根据寡聚域(oligomerizationdomianꎬOD)结构的不同ꎬHsf可分为HsfA㊁HsfB和HsfC三类ꎬA类Hsf含有激活模序(aromaticꎬlargehydrophobicandacidicaminoresi ̄duesꎬAHA)具有转录激活活性ꎬ而B类和C类则缺少AHA[4].目前ꎬ研究较多㊁功能较为明确的是A类Hsf[5-7]ꎬC类Hsf的研究较少.在前期研究中ꎬ从百合中分离得到了5个A类Hsf基因LlHsfA1[8]㊁LlHsfA2a[9]㊁LlHsfA2b[10]㊁LlHsfA3a和LlHsfA3b[11]ꎬ研究表明它们参与了百合的热激反应(heatshockresponseꎬHSR).在百合野生种中ꎬ麝香百合(LiliumlongiflorumThunb)的耐热性较强ꎬ它们的杂交品种也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本研究从麝香百合杂种系 白天堂 中鉴定了C类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C1ꎬ研究它与百合耐热性的关系ꎬ进一步丰富百合Hsf参与的热信号转导网络.通过解析耐热百合品种的高温逆境响应机制ꎬ鉴定调控耐热性的关键基因ꎬ对于采用分子育种手段来提高现有主栽百合品种的耐热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试验材料为麝香百合(Liliumlongiflorum)品种 白天堂 ( WhiteHeaven )组培苗ꎬ保存于中国农业大学花卉发育与品质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亚细胞定位使用的材料为紫皮洋葱(Alliumcepa)ꎬ购买于超市.表1㊀PCR引物1)Table1㊀PrimersappliedinPCR引物序列APGCTGTCAACGATACGCTACGTAACGGCATGACAGTGT(18)SPF1TATGTCGACATGGAAGGGAGCAACAGTCSPR1AAGACTAGTGAAGAATCCCTCGCCGAGqF1CTCCCTCCCATCTTCCTCqR1TCTGCTGCTCCTGCCTTAC18SqFAGTTGGTGGAGCGATTTGTCT18SqRCCTGTTATTGCCTCAAACTTCCSPF2ATACCCGGGATGGAAGGGAGCAACAGTCACASPR2AAAGTCGACCTAGAAGAATCCCTCGCCGAGTA㊀㊀1)下划线表示酶切位点.㊀㊀试验所用的RNA提取试剂盒㊁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5α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ꎻDNA片段回收试剂盒㊁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ꎻM ̄MLV逆转录试剂盒㊁pMD18 ̄T载体㊁T4连接酶㊁SalⅠ㊁SpeⅠ㊁SmaⅠ等购自TaKaRa公司ꎻ荧光定量试剂盒SYBRFASTqPCRUniversalKit购自KAPA公司ꎻ卡那霉素(Kan)㊁氨苄青霉素(Amp)购自Sig ̄ma公司ꎻ其他常规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ꎻ扩增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表1)ꎻDNA测序由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2㊀百合HsfC1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NCBI(http://www.ncbi.nlm.nih.gov/)GenBank数据库中的百合LlHsf1(AEU17861)的氨基酸序列ꎬ进行BLAST比对ꎬ选择相似度较高的同源蛋白ꎬ用DNAMAN5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用EXPASY(https://www.expasy.org/tools/)中的ProtParam㊁SMART㊁PSORT㊁NetPhos等在线工具对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ꎻ用MEGA5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1.3㊀LlHsfC1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DNAMAN5分析LlHsfC1的ORF序列的酶切位点ꎬ结合pCAMBIA1300 ̄GFP载体ꎬ选用SalⅠ和SpeⅠ作为融合表达载体构建的酶切位点ꎬ并设计上游特异引物SPF1和下游特异引物SPR1进行PCR扩增.双酶切pCAMBIA1300 ̄GFP空载质粒和PCR扩增产物ꎬ纯化酶切产物并用T4连接酶连接ꎬ获得pCAM ̄BIA1300 ̄LlHsfC1 ̄GFP瞬时表达载体ꎬ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连接是否成功.用基因枪轰击法[12]将构建好的重组瞬时表达载体轰击到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24h的洋葱表皮细胞中ꎬ空载作为对照.暗培养24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NikonEclipseTE2000 ̄E)下进行观察和拍照ꎬ并用EZ ̄C1软件对照片进行分析和处理.1.4㊀LlHsfC1基因表达分析选择生长良好㊁长势一致的 白天堂 组培苗作为基因表达分析的材料.LlHsfC1在热激处理下的表达:用37和42ħ热激处理百合组培苗ꎬ分别在处理1㊁3㊁6㊁12h取叶片ꎬ以 6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㊀22ħ处理为对照.LlHsfC1在Ca2+处理下的表达:分别在22和37ħ下ꎬ分别用20mmol L-1CaCl2和10mmmol L-1EGTA溶液浸没百合组培苗的根部ꎬ用去离子水处理作对照ꎬ处理1h后取叶片.所取组织用液氮速冻并保存于-80ħ的超低温冰箱中备用提取RNAꎬ然后反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ꎬqPCR)的方法检测基因的表达ꎬ步骤参照KAPASYBRFASTqPCRUniversalKit荧光定量试剂盒说明书ꎬ仪器为AppliedBiosystemsStepOneSystem荧光定量PCR仪.LlHsfC1的扩增引物为qF1和qR1ꎬ内参基因18SrRNA的扩增引物为18SqF和18SqR.PCR反应程序为:95ħ3minꎻ95ħ3sꎬ56ħ30sꎬ72ħ20sꎬ40个循环.每个样品设3个生物学重复ꎬ采用2-ΔΔCT法[13]分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1.5㊀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 ̄LlHsfC1的构建利用DNAMAN5分析LlHsfC1的ORF序列的酶切位点ꎬ结合pCAMBIA1301载体ꎬ选用SmaⅠ和SalⅠ作为融合表达载体构建的酶切位点.以测序正确的质粒为模板ꎬ设计上游特异引物SPF2和下游特异引物SPR2进行PCR扩增ꎬ然后连接到pMD18 ̄T载体.双酶切pCAMBIA1301空载质粒和pMD18 ̄T ̄LlHsfC1质粒ꎬ纯化酶切产物并用T4连接酶连接ꎬ获得pCAMBIA1301 ̄LlHsfC1过表达载体ꎬ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连接是否成功.测序正确的质粒用于后续植物转基因研究.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百合LlHsfC1基因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LlHsf1(GenBank登录号JN792932)ORF区序列长为780bpꎬ编码259个氨基酸(图1).BLAST的结果显示ꎬ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HsfC1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ꎬ暂将其命名为LlHsfC1.图1㊀百合LlHsfC1基因开放阅读框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Fig.1㊀OpenreadingframeofLlHsfC1andthepredictedaminoacidsequencesProtParam在线工具预测百合LlHsfC1蛋白包含259个氨基酸残基ꎬ分子式为C1350H2107N381O385S9ꎬ分子质量为30.1ku.亲水性平均系数(GRAVY)为-0.536(<0)ꎬ属于亲水性蛋白ꎬ不稳定系数为64.28(>40)ꎬ属于不稳定蛋白ꎬ理论等电点(PI)为9.61ꎬ属于碱性蛋白.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工具NetPhos预测LlHsfC1含有22个丝氨酸(Ser)和6个苏氨酸(Thr)潜在磷酸化位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工具PSORT预测LlHsfC1定位于细胞核内.将LlHsfC1及与其相似度较高的其他植物的HsfC1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ꎬ利用蛋白质结构域预测工具SMART进行分析ꎬ结果表明LlHsfC1蛋白具有C类Hsf的典型结构(图2A):在靠近N端18~109个氨基酸残基形成DNA结合结构域(DNA ̄bindingdomainꎬDBD)ꎻ第124~167个氨基酸残基形成ODꎬ该寡聚域主要由两段疏水性氨基酸残基(hydrophobicaminoacidresiduesA/BꎬHR ̄A/B)组成ꎻ第178~191 77 ㊀第1期曹兴等: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C1的鉴定㊁表达与亚细胞定位8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㊀个氨基酸残基形成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ꎬNLS).与百合A类热激转录因子LlHsfA1㊁LlHs ̄fA2a相比ꎬLlHsfC1缺少AHA模序和核输出信号(nuclearexportsignalꎬNES)(图2B).LlHsfC1:Liliumlongiflorum百合AEU17861ꎻAcHsfC1:Ananascomosus凤梨XP_020098172ꎻAtHsfC1:Arabidopsisthaliana拟南芥At3g24520ꎻEgHsfC1:Elaeisguineensis油棕XP_010911318ꎻMaHsfC1:Musaacuminata小果野蕉XP_009415170ꎻPdHsfC1:Phoenixdactylifera海枣XP_008810034.A.百合LlHsfC1与其他植物HsfC1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ꎻB.百合LlHsfC1与LlHsfA1㊁LlHsfA2a基本结构比较.图2㊀百合LlHsfC1的基本结构Fig.2㊀BasicstructureofLlHsfC1将百合LlHsfC1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其他植物的HsfC1㊁拟南芥21个Hsf的氨基酸序列ꎬ用MEGA5构建系统进化树ꎬ结果显示Hsf家族可分为A㊁B㊁C三类ꎬ百合LlHsfC1归属C类.LlHsfC1与同为单子叶植物的海枣(Phoenixdactylifera)HsfC1的亲缘关系最近(图3)ꎬ相似度达60%.特征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说明LlHsf1基因属于植物HsfC1的同源基因ꎬ将其命名为LlHsfC1.2.2㊀百合LlHsfC1亚细胞定位用基因枪将构建好的瞬时表达载体pCAMBIA1300 ̄LlHsfC1 ̄GFP转化洋葱表皮细胞ꎬ空载pCAM ̄BIA1300 ̄GFP为对照ꎬ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信号.结果(图4)显示ꎬ转pCAM ̄BIA1300 ̄GFP载体的洋葱表皮细胞内绿色荧光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ꎬ在细胞核中检测到了LlHsfC1 ̄GFP融合蛋白的荧光信号ꎬ表明LlHsfC1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ꎬ具备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ꎬ这与LlHsfC1蛋白含有NLS区域的特征相符.2.3㊀百合LlHsfC1基因的表达分析利用qPCR检测LlHsfC1的表达.结果表明ꎬLlHsfC1的表达受37ħ和42ħ热激诱导ꎬ在1~12h内百合叶片中LlHsfC1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ꎻ与42ħ相比ꎬ37ħ热胁迫处理更能显著促进LlHsfC1的持续表达ꎬ处理6h的表达量约为对照的5.70倍(P<0.05)(图5ꎬA).常温条件下ꎬCaCl2或EGTA处理的LlHsfC1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ꎻ37ħ热胁迫下ꎬCaCl2处理显著促进了LlHsfC1的表达(P<0.05)ꎬ而EGTA处理则显著抑制了LlHsfC1的表达(P<0.05)(图5ꎬB)ꎬ表明LlHsfC1可以通过Ca2+信号途径参与百合的热胁迫反应.标尺表示进化距离.节点处数值表示bootstrap验证中基于1000次重复该节点可信度的百分比(%).At:Arabidopsisthaliana拟南芥ꎻLl:Liliumlongiflorum百合ꎻMa:Musaacuminate小果野蕉ꎻAc:Ananascomosus凤梨ꎻEg:Elaeisguineensis油棕ꎻPd:Phoenixdactylifera海枣.图3㊀百合Hsf与其他植物Hsf系统进化树Fig.3㊀PhylogenetictreeofLlHsfwithotherplantHsf图4㊀LlHsfC1在洋葱表皮中的亚细胞定位Fig.4㊀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LlHsfC1inonionepidermalcells2.4㊀pCAMBIA1301 ̄LlHsfC1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双酶切方法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 ̄BIA1301 ̄LlHsfC1ꎬ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maⅠ和SalⅠ将载体切为2个片段ꎬ分别为13246和786bpꎬ表明载体构建成功.3㊀讨论目前的研究表明ꎬ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调控途径主要有[14]:热激转录因子 热激蛋白(HSF ̄HSP)途径㊁钙离子 钙调蛋白(Ca2+ ̄CaM)途径㊁活性氧(ROS)途径㊁激素调控途径和细胞未折叠蛋白响应(UPR)途径.其中ꎬHSF ̄HSP途径是植物响应热胁迫的基本和主要途径.Hsf的功能与其特殊的蛋白结构密不可分ꎬ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构域[4]:DBD㊁OD㊁NLS㊁NES和激活域(activatordomainꎬAD).N端的DBD负责识别并结合HSEꎻOD由HR ̄A/B组成ꎬ负责Hsf在逆境下形成有活性的同源三聚体ꎬ根据OD结构的特征ꎬ可将植物Hsfs分为A㊁B㊁C三类ꎬA类在HR ̄A和HR ̄B之间存在21个氨基酸的插入ꎬC类在此区域存在7个氨基酸的插入ꎬ而B类在此区域无氨基酸插入ꎻNLS与OD的C端相邻ꎬ是蛋白输入核内所必需的ꎻAD位于C端ꎬ它是Hsf中最不保守的部分ꎬ其中存在AHA模序ꎬ具有转录激活功能ꎬB类与C类Hsf缺少此结构域ꎻ有些Hsf的C末端还具有富含亮氨酸的NESꎬ与蛋白向核外输出密切相关.本研究的LlHsf1在HR ̄A和HR ̄B之间插入了7个氨基酸残基ꎬ不含AHA和NES模序ꎬ与HsfC1的同源性较高ꎬ因此将其命名为LlHsfC1.LlHsfC1在细胞核中表 97 ㊀第1期曹兴等: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C1的鉴定㊁表达与亚细胞定位达ꎬ这与其只有NLS的结构和亚细胞定位预测的结果相符ꎬ可能行使转录激活或转录辅激活功能.但是与百合的5个A类Hsf相比[8-11]ꎬLlHsfC1缺少AHA模序ꎬ其是否具有转录激活功能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表示各点与对照的表达量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ꎻA.叶片LlHsfC1在37ħ和42ħ热激处理下的表达ꎻB.叶片LlHsfC1受Ca2+处理的表达.图5㊀LlHsfC1在百合中的表达模式分析Fig.5㊀AnalysisoftheexpressionpatternofLlHsfC1inlilyM:1kbDNALadderMarkerꎻA:SmaⅠ/SalⅠ酶切片段.图6㊀pCAMBIA1301 ̄LlHsfC1的酶切鉴定Fig.6㊀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ofpCAMBIA1301 ̄LlHsfC1㊀㊀A类Hsf含有AHA模序而通常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因此ꎬ对于植物Hsfs的研究多集中在A类Hsf上:与野生型相比ꎬ拟南芥hsfa1a/b/d/e四突变体对高温更加敏感ꎬ相关热响应基因表达显著下调[5]ꎻ番茄HsfA2严格受热激诱导ꎬ它在热胁迫和恢复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激活潜力ꎬ并且能诱导Hsp的连续积累[6]ꎻ大豆GmHsfA1转基因植株的耐热性明显高于野生型[7]ꎻ拟南芥中过表达百合LlHsfA3a增强了植株的基础和获得耐热性ꎬ而过表达LlHsadfA3b提高了植株的获得耐热性[11].近年来ꎬ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B类和C类Hsfs在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番茄HsfB1是Hs ̄fA1的共激活因子ꎬ具有辅助激活的功能[15]ꎬ但拟南芥HsfB1却是A类Hsf的共抑制因子[16].小麦B2亚家族Hsf基因TaHsf3的表达受热激诱导ꎬ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TaHsf3可提高拟南芥Hsp70的表达水平并显著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热性[17].双子叶植物中C类Hsfs一般由1~2个成员组成ꎬ如拟南芥㊁杨树㊁番茄均含有1个ꎬ而单子叶植物一般由3~5个成员组成ꎬ如水稻含有4个ꎬ玉米含有5个[18].单子叶植物中C类Hsfs更具复杂性ꎬ暗示C类Hsfs在单子叶植物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水稻OsHsfC1b[19]㊁大白菜C类Hsf基因BraHsf039[20]㊁小麦TaHsfC2a受热胁迫诱导表达ꎬTaHsfC2a能够转录激活一些热响应基因的表达ꎬ提高转基因小麦的耐热性[21].本研究中ꎬLlHsfC1的表达受热激诱导ꎬ但与42ħ的胁迫温度相比ꎬLlHsfC1对37ħ的响应更加迅速㊁显著和持久ꎬ这与对LlHsfA3a和LlHsfA3b的研究结果类似[11].Zhouetal[22]提出了植物热激信号转导的Ca2+ ̄CaM ̄HSF途径.在前期研究中表明ꎬCa2+/LlCaM3可能在HsfA1的上游调控百合耐热性[2].因此研究了CaCl2㊁钙离子螯合剂EGTA处理对LlHsfC1表达的影响ꎬ发现LlHsfC1的表达受热胁迫与Ca2+处理协同诱导ꎬ表明LlHsfC1也可能通过Ca2+信号途径参与百合的HSR.亚细胞定位与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LlHsfC1可能与百合的HSR密切相关ꎬ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在模式植物和百合上分析基因功能.本研究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 ̄LlHsfC1ꎬ为后续通过转基因来研究LlHsfC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0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㊀参考文献[1]包满珠.花卉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11.[2]CAOXꎬYIJꎬWUZꎬetal.InvolvementofCa2+andCaM3inregulationofthermotoleranceinlily(Liliumlongiflorum)[J].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erꎬ2013ꎬ31(6):1293-1304.[3]BANIWALSKꎬBHARTIKꎬCHANKYꎬetal.Heatstressresponseinplants:acomplexgamewithchaperonesandmorethantwentyheatstresstranscriptionfactors[J].JournalofBiologicalSciencesꎬ2004ꎬ29(4):471-487.[4]SCHARFKDꎬBERBERICHTꎬEBERSBERGERIꎬetal.Theplantheatstresstranscriptionfactor(Hsf)family:structureꎬfunctionandevolution[J].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ꎬ2012ꎬ1819(2):104-119.[5]LIUHCꎬLIAOHTꎬCHARNGYY.TheroleofclassA1heatshockfactors(HSFA1s)inresponsetoheatandotherstressesinArabidopsis[J].PlantꎬCell&Environmentꎬ2011ꎬ34(5):738-751.[6]SCHARFKDꎬHEIDERHꎬHÖHFELDIꎬetal.ThetomatoHsfsystem:HsfA2needsinteractionwithHsfA1forefficientnu ̄clearimportandmaybelocalizedincytoplasmicheatstressgranules[J].MolecularCellBiologyꎬ1998ꎬ18(4):2240-2251.[7]ZHUBꎬYECJꎬLÜHYꎬ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geneꎬGmHsfA1ꎬinsoybeans(Glycinemax)[J].JournalofPlantResearchꎬ2006ꎬ119(3):247-256.[8]GONGBHꎬYIJꎬWUJꎬetal.LlHSFA1ꎬanovelheatstresstranscriptionfactorinlily(Liliumlongiflorum)ꎬcaninteractwithLlHSFA2andenhancethethermotoleranceoftransgenicArabidopsisthaliana[J].PlantCellReportsꎬ2014ꎬ33(9):1519-1533.[9]XINHBꎬZHANGHꎬCHENLꎬetal.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HsfA2fromlily(Liliumlongiflorum)[J].PlantCellReportsꎬ2010ꎬ29(8):875-885.[10]XINHBꎬZHANGHꎬZHONGXHꎬetal.Over ̄expressionofLlHsfA2bꎬalily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lackingtrans ̄activationactivityinyeastꎬcanenhancetolerancetoheatandoxidativestressintransgenicarabidopsisseedlings[J].PlantCellTissueandOrganCultureꎬ2017ꎬ130(3):617-629.[11]WUZꎬLIANGJHꎬWANGCPꎬetal.OverexpressionoftwonovelHsfA3sfromlilyinArabidopsisconferincreasedthermo ̄toleranceandsaltsensitivityviaalterationsinprolinecatabolism[J/OL].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ꎬ2018ꎬdoi:10.1093/jxb/ery035.[12]徐淑平ꎬ卫志明.基因枪的使用方法介绍[J].植物生理学通讯ꎬ1998ꎬ34(1):41-43.[13]SCHMITTGENTDꎬLIVAKKJ.Analyzingreal ̄timePCRdatabythecomparativeCTmethod[J].NatureProtocolsꎬ2008ꎬ3(6):1101-1108.[14]MITTLERRꎬFINKAAꎬGOLOUBINOFFP.Howdoplantsfeeltheheat?[J].TrendsinBiochemicalSciencesꎬ2012ꎬ37(3):118-125.[15]BHARTIKꎬVONKOSKULL ̄DÖRINGPꎬBHARTISꎬetal.TomatoheatstresstranscriptionfactorHsfB1representsanoveltypeofgeneraltranscriptioncoactivatorwithahistone ̄likemotifinteractingwiththeplantCREBbindingproteinorthologHAC1[J].ThePlantCellꎬ2004ꎬ16(6):1521-1535.[16]CZAMECKA ̄VERNEREꎬPANSQꎬSALEMTꎬetal.PlantclassBHsfsinhibittranscriptionandexhibitaffinityforTFIIBandTBP[J].PlantMolecularBiologyꎬ2004ꎬ56(1):57-75.[17]ZHANGSꎬXUZSꎬLIPꎬetal.OverexpressionofTaHSF3intransgenicArabidopsisenhancestolerancetoextremetempera ̄tures[J].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erꎬ2013ꎬ31(3):688-697.[18]黄小云ꎬ陶鹏ꎬ李必元ꎬ等.植物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ꎬ2014ꎬ1(9):1323-1332ꎬ1336.[19]HUWꎬHUGꎬHANB.Genome ̄widesurveyandexpressionprofilingofheatshockproteinsandheatshockfactorsrevealedo ̄verlappedandstressspecificresponseunderabioticstressesinrice[J].PlantScienceꎬ2009ꎬ176(4):583-590.[20]MAJꎬXUZSꎬWANGFꎬetal.Genome ̄wideanalysisofHSFfamilytranscriptionfactorsandtheirresponsestoabioticstres ̄sesintwoChinesecabbagevarieties[J].ActaPhysiologiaePlantarumꎬ2014ꎬ36(2):513-523.[21]HUXJꎬCHENDDꎬLYNNEMCLNTYRECꎬetal.HeatshockfactorC2aservesasaproactivemechanismforheatprotectionindevelopinggrainsinwheatviaanABA ̄mediatedregulatorypathway[J].PlantꎬCell&Environmentꎬ2018ꎬ41(1):79-98.[22]ZHOURGꎬLIBꎬLIUHTꎬetal.ProgressintheparticipationofCa2+ ̄calmodulininheatshocksignaltransduction[J].Pro ̄gressinNaturalScienceꎬ2009ꎬ19(10):1201-1208.(责任编辑:吴显达)㊀㊀18 ㊀第1期曹兴等: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C1的鉴定㊁表达与亚细胞定位。
百合多糖提取及成分分析
百合多糖提取及成分分析作者:张国强,杨正平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5期张国强,杨正平(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百合(Bulbuslilii)中的多糖成分,Sevage法除蛋白质,凝胶色谱法进行多糖纯化,制备3-甲基-1-苯基-2-吡唑啉酮(PMP)衍生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结果表明,百合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其含量分别为4.82%、12.79%、47.02%、13.01%、22.36%。
关键词:百合(Bulbuslilii);多糖;提取;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298-02ExtractionandCompositionAnalysisofPolysaccharidesinBulbusliliiZHANGGuo-qiang,YANGZheng-ping(SchoolofBiotechnologyandFood,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Anyang455000,Henan,China)Abstract:PolysaccharidewasextractedandisolatedfromBulbusliliibywaterextracting-alcoholprecipitatingmethodandpurifiedbySevagemethodand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ThecomponentsofthepolysaccharidewereidentifiedandquantifiedbyHPLCofthePMPderivativ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mainmonosaccharidescontainedinB. liliipolysaccharidewererhamnose,arabinose,glucose,xyloseandgalactose,withcontentof4.82%,12.79%,47.02%,13.01%and22.36%,respectively.Keywords:Bulbuslilii;polysaccharide;extraction;componentanalysis百合(Bulbuslilii)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1],其味甘、微苦,具有补益心肺、调理脾胃、清热止痰之功效,对体虚肺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及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胃溃疡等有一定疗效[2],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
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应用研究
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应用研究百合科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其中百合中秋水仙碱(Lycorine)是一种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等。
因此,对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纯化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方法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实验室常用的层析法和吸附分离法来分离百合中秋水仙碱。
将百合植物材料进行预处理,提取出含有生物碱的部位。
随后,通过层析法和吸附分离法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百合中秋水仙碱。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层析法和吸附分离法分离百合中秋水仙碱具有较好的效果。
分离得到的百合中秋水仙碱纯度较高,且回收率满意。
吸附分离法相比层析法具有更快的分离速度和更高的分辨率,但层析法在分离过程中可以对样品进行更好的控制和优化。
本文对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层析法和吸附分离法均可以成功分离百合中秋水仙碱,且得到的产品纯度较高。
然而,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吸附分离法在分离速度和分辨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层析法在样品控制和优化方面表现较好。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分离方法,提高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效率和纯度,并将其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发掘其更多药用价值。
摘要本文研究了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及结构表征。
通过溶剂萃取法和结晶法成功分离出百合中秋水仙碱,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光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百合中秋水仙碱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构效关系,对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百合,秋水仙碱,分离,结构表征,构效关系引言百合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等功效。
秋水仙碱是百合中的一种重要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然而,关于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及结构表征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及结构表征,为深入了解其药效成分和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百合花的花药和花粉发育调控
百合花的花药和花粉发育调控百合花(Lilium spp.)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其花药和花粉发育调控对于种植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百合花的花药是花器官中负责花粉形成和释放的关键结构,而花粉则是植物进行繁殖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百合花的花药和花粉发育调控机制。
花药的发育是百合花中一个复杂且精细调控的过程。
它经历了不同发育阶段,从最初的原始细胞分化和增殖,到花药壁的形成和分化。
在花药分化的过程中,多个基因参与了调控。
这些基因通常被称为转录因子,它们能够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
一些研究已经鉴定出在百合花花药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如MYB和bHLH家族的基因。
这些基因能够调控花药的壁层细胞形成和分化,从而确保花药的正常发育。
随着花药的发育,花药内部的小孢子也同时发育成熟。
小孢子的发育包括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原始分裂细胞,单核细胞,二核细胞和四核细胞。
在每个发育阶段,特定的基因参与了花粉发育的调控。
例如,在原始分裂细胞阶段,转录因子LhMYB6的表达被一些研究发现与花粉管生长及胚胎形成密切相关。
除了转录因子,许多其他信号分子和激素也参与了百合花花药和花粉发育的调控。
其中,植物激素生长素(auxin)在花粉管发育和小孢子发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研究发现,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和合适的生长素传输,可以改变花粉粒子的生长情况和定位,从而影响花粉产量和质量。
此外,一些信号通路也在百合花的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MAPK信号通路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静止细胞转录因子(AGL61)都在百合花的花药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AGL61通过调节花药基因的表达,参与了花药的分化和发育。
此外,温度和光照条件对花药和花粉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高温条件下,百合花的花粉颗粒数量减少,花粉萌发率下降。
而低温条件下,则会刺激花药和花粉发育。
此外,光照条件也能够影响花药和花粉的形成和质量。
百合花的细胞分裂与生长分化过程
百合花的细胞分裂与生长分化过程百合花(学名:Lilium)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因其美丽的花朵和芬芳的香气而备受喜爱。
百合花的细胞分裂与生长分化过程是实现它们的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百合花的细胞分裂与生长分化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和百合花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过程之一。
在百合花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通过复制染色体,分离成两个子细胞。
这个过程称为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包括五个连续的阶段:G1期,S期,G2期,有丝分裂前期(Prophase)和有丝分裂期(Metaphase,Anaphase,Telophase)。
其中G1、S、G2三个阶段合称为间期。
在G1期,细胞正常生长,准备进入有丝分裂。
S期是DNA合成期,细胞中的DNA会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样的染色体。
G2期是DNA合成结束和有丝分裂开始之间的缓冲期。
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开始逐渐可见。
染色体首先被复制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它们通过一个区域称为着丝粒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染色体结构。
在有丝分裂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一个称为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的纤维由纤丝组成,这些纤丝能将染色体正确地分配到子细胞中。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纺锤体缩短,染色体开始被拖向两端。
这个阶段称为分裂中期。
在分裂后期,染色体达到两个细胞核的极点。
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体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最后,子细胞中形成了两个新的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周期重新开始。
除了细胞分裂,百合花的生长分化过程也至关重要。
生长分化指细胞根据特定的生理和遗传条件,逐渐发育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通过两种主要分化路径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类型:成熟细胞和原始细胞。
成熟细胞指已经完成生长分化的细胞,它们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形态。
在百合花中,成熟细胞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叶细胞、茎细胞、花瓣细胞等。
这些细胞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殊化的结构。
《2024年‘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
《‘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篇一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引言西伯利亚百合,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与美丽花朵闻名于世。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已成为植物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以西伯利亚百合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LiCMK基因的克隆过程以及对其功能的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以西伯利亚百合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因组DNA和mRNA样本。
2. 方法(1)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扩增LiCMK基因,将PCR 产物与载体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中,筛选阳性克隆。
(2)功能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功能;通过构建过表达和沉默载体,分析LiCMK 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方面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1. LiCMK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成功扩增出LiCMK基因,将其与载体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中,经过筛选得到阳性克隆。
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确认序列正确无误。
2. LiCMK基因序列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编码一个蛋白激酶。
进一步分析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域,预测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3. LiCMK基因功能分析(1)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分析:构建LiCMK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化西伯利亚百合,获得转基因植株。
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LiCMK基因在植物生长和抗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沉默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构建LiCMK基因沉默载体,转化西伯利亚百合,获得沉默植株。
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沉默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和发育异常,进一步证实了LiCMK基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西伯利亚百合的LiCMK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转基因技术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LiCMK基因编码一个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
《‘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篇一范文字体: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引言西伯利亚百合(Lilium sibiricum)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及西伯利亚地区的美丽花卉,因其高雅的花形和香气被人们所喜爱。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于西伯利亚百合的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本文以LiCMK基因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克隆过程及功能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用西伯利亚百合样品采集自某植物园,并经过DNA 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
2. 方法(1)基因克隆首先,通过PCR技术扩增LiCMK基因的cDNA序列。
然后,将PCR产物进行纯化、连接至克隆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
最后,通过蓝白斑筛选和测序验证,获得LiCMK基因的克隆序列。
(2)功能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的序列进行注释和预测其功能。
同时,通过构建LiCMK基因的过表达和敲除载体,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和表型分析,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
三、结果与分析1. LiCMK基因的克隆结果通过PCR扩增及克隆载体连接转化等步骤,成功获得LiCMK基因的克隆序列。
测序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高度相似,表明成功克隆了LiCMK基因。
2. LiCMK基因的功能分析(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进行注释,发现其编码一个细胞膜蛋白。
同时,利用多种在线工具预测其功能,发现该基因可能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转基因植物培育及表型分析构建LiCMK基因的过表达和敲除载体,并转化至拟南芥中。
经过培育和表型分析,发现过表达LiCMK基因的拟南芥植株生长更为茂盛,而敲除LiCMK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则表现出生长迟缓、叶片发黄等表型。
这表明LiCMK基因在西伯利亚百合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功能。
四、讨论与展望本实验成功克隆了西伯利亚百合的LiCMK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2024年‘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
《‘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篇一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引言西伯利亚百合(Lilium sibiricum)作为一种珍贵的花卉植物,其生长环境和遗传特性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克隆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西伯利亚百合的基因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旨在介绍西伯利亚百合中LiCMK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植物生长和抗逆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西伯利亚百合材料采自自然环境下的野生种群,经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其基因组DNA和RNA。
2. 方法(1)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扩增LiCMK基因的cDNA序列,将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中,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验证。
(2)功能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通过构建过表达和沉默载体,分别在植物中实现LiCMK基因的过表达和沉默,观察其对植物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LiCMK基因的克隆通过PCR技术成功扩增出LiCMK基因的cDNA序列,与载体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中,经过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验证,确认序列的正确性。
2. LiCMK基因的序列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具有跨膜结构和保守的蛋白结构域,可能参与植物的生长和抗逆性等生物学过程。
3. LiCMK基因的功能分析(1)过表达实验:将LiCMK基因构建成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植物中,观察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过表达LiCMK 基因的植物表现出更强的生长能力和抗逆性。
(2)沉默实验:通过RNA干扰技术实现LiCMK基因的沉默,观察其对植物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沉默LiCMK 基因的植物生长受阻,抗逆性减弱。
《2024年‘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
《‘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篇一《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成为了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西伯利亚百合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植物,其花朵美丽、香气浓郁,因此对西伯利亚百合的基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西伯利亚百合中LiCMK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西伯利亚百合材料取自专业种植园,经过鉴定为纯种西伯利亚百合。
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与仪器均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设备与试剂。
2. 方法(1)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扩增LiCMK基因,并利用DNA测序技术进行序列验证。
(2)功能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并利用转基因技术探究其功能。
三、实验结果1. LiCMK基因克隆通过PCR扩增得到LiCMK基因,经过DNA测序验证,确认了该基因的序列正确无误。
序列分析表明,LiCMK基因具有典型的植物蛋白编码基因特征,是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2. 功能分析(1)序列分析:LiCMK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某一类酶家族,具有典型的酶活性区域。
通过与其他植物同源序列的比对,发现LiCMK基因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2)表达模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iCMK 基因在西伯利亚百合的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LiCMK基因可能参与西伯利亚百合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3)功能验证: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发现过表达LiCMK 基因的西伯利亚百合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及生长优势。
这表明LiCMK基因可能具有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功能。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西伯利亚百合中的LiCMK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百合中LiLFY1基因的分离及表达
百合中LiLFY1基因的分离及表达摘要:LFY基因家族在植物开花方面主要起着保守调节的作用。
在此,我们运用RT-PCR 以及RACE技术从百合中分离出了LiLFY1的cDNA片段。
LiLFY1基因能够编码一个LFY转录因子。
推导LiLFY1基因编码的蛋白然后于其他已知的LFY的家族编码的蛋白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LiLFY1基因与大米中RFL基因以及玉米中的FLL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Southern 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百合中有两个LFY基因家族的拷贝。
在幼嫩的花蕾,芽顶端分生组织中有LiLFY1基因的表达但在根部、芽、成熟的叶片,以及成熟的花器官中没有此基因的表达。
将克隆的LiLFY1基因用于基因工程,从而可以调控百合开花时间。
关键字:百合、LFY转录因子、LiLFY1、表达、开花1.前言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研究拟南芥开花时间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的开花是由众多因素共同调控作用。
一般来说,在拟南芥有四条途径调控着开花时间。
它们分别是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GA调节途径。
这四条途径并不是孤立存在着,他们间存在着交互互作用(Blazquez and Weigel 2000; Mouradov et al. 2002;Putterill 2001),而且现在我们都知道正是LEY基因将这些途径整合到一起。
LEY调节拟南芥开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empel et al. 1997; Schultz andHaughn 1991)。
在拟南芥中,LEY基因编码着一类植物特殊的转录因子(Blazquez et al. 1997; Mandel and Yanofsky 1995; Weigel et al. 1992)。
LEY基因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和促进成花组织的形成,以及激活不同花器官形成的基因的表达。
在拟南芥中LEY基因突变能够引起迟花现象以及能够将一些花组织逆转为花序组织,然而LFY转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中所有的都能转化为花(Buschet al. 1999; Lee et al. 1997; Wagner et al. 1999)。
百合花发育相关基因LLGLO1的RNAi载体构建
第34卷 第1期2010年1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Vol .34,No .1Jan .,2010htt p://www .nldxb .com 收稿日期:2009-03-26 修回日期:2009-05-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07KJA210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407) 作者简介:席梦利(1970—),副教授,博士。
3施季森(通信作者),教授。
E 2mail:jshi@njfu .edu .cn 。
引文格式:席梦利,刘坡,吴小萍,等.百合花发育相关基因LLG LO 1的RNA i 载体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1-4.百合花发育相关基因LLGLO 1的RNA i 载体构建席梦利,刘 坡,吴小萍,施季森3(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百合花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是开展花卉分子育种的重要基础。
以麝香百合(L ilium longi 2florum Thu mb .)未开放的花蕾为材料提取总RNA 。
根据LLG LO 1序列的同源比对选取特异区段,设计引物扩增区段c DNA 并引入酶切位点。
将PCR 扩增片断连接到T 载体上,经酶切及PCR 验证后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用于RNA i 的c DNA 片断与LLG LO 1序列完全相同。
通过中间载体pSK +intr on 引入一段内含子间隔区,RNA 干扰片断经过多次的酶切和连接过程最终连入表达载体pCAMB I A 1301中形成ihpRNA 结构。
PCR 及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构建的RNA 干扰载体的ihpRNA 结构完整。
关键词:百合;LLG LO 1基因;RNA i 载体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10)01-0001-04Con structi on of RNA i vector of LLGLO 1gene rel a ted toflower develop m en t of L iliumX IMeng 2li,L I U Po,WU Xiao 2p ing,SH I J isen3(Key Laborat ory of Forest Genetics and B i otechnol ogyM inistry of Educati on,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D issecting the genes that are related t o fl ower devel opment are essential f or lily molecular breeding .The t otal RNA was is olated fr om the fl ower bud of L ilium longiflorum Thu mb .According t o the homol ogous align ment of LLG LO 1,the s pecific cDNA seg mentwas chosen,ont o which the restricti on site was inserted .The PCR a mp lificati on frag mentwas connected t o the T 2vect ors and sequenced after restricti on enzy me digesti on and PCR.The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 DNA frag ment used in RNA i and LLG LO 1were identical .RNA interference frag ment was finally connected t o the exp ressi on vect or pCAMB I A 1301t o f or m the ihpRNA structure thr ough subcl oning an intr on s pacer by inter mediate vect or pSK +intr on and the subsequent repeated p r ocesses of restricti on enzy me digesti ons and connecti ons .The result of PCR and double digesti on verificati on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ihpRNA of the RNA interference vect or was intact .Key words:L ilium;LLG LO 1gene;RNA i vect or 花是高等植物繁衍生命的重要器官,也是人类自然审美的一个聚集点。
百合LLAG1和LLGLO1基因——功能分析及RNAi载体构建的开题报告
百合LLAG1和LLGLO1基因——功能分析及RNAi载体构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百合是国内外重要的观赏和经济作物,因其花色纷呈、花型优美、花期长、栽培简便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园林和鲜切花市场的主流产品。
百合花色的形成和开花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的基因调控机制备受关注。
最近的研究表明,LLAG1 和LLGLO1基因在百合花色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两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百合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百合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二、研究现状目前对百合LLAG1 和LLGLO1基因的功能认识还十分有限,仅知道它们是控制百合花色的编码基因,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和作用方式还未得到充分的了解。
因此,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以揭示这两个基因在百合花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分析LLAG1 和LLGLO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预测LLAG1 和LLGLO1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区域并推测它们的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荧光素酶报告等实验手段,进行亚细胞定位及相互作用相关实验。
2. 构建LLAG1 和LLGLO1基因的RNA干扰载体:以具有代表性的百合品种为模型材料,利用RNAi技术设计并合成LLAG1 和LLGLO1基因的RNA干扰载体,并进行稳定转化,筛选出具有高效 knocking down效果的转基因百合植株,进一步验证这两个基因在百合花色形成中的作用。
四、预期成果完成本研究后,预期能够明确LLAG1 和LLGLO1基因在百合花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并构建出有效的RNAi载体,为深入研究百合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
此外,本研究还可为未来百合品种的育种和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范文
《‘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篇一西伯利亚百合LiCMK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引言近年来,植物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迅速发展,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已成为探究植物基因的重要手段。
其中,百合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其基因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西伯利亚百合(Lilium siberianum)的LiCMK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以期为后续百合基因编辑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用的西伯利亚百合品种为栽培型百合品种,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和仪器均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2. 方法(1)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以西伯利亚百合cDNA为模板,扩增LiCMK基因。
(2)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iCM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构预测及功能注释。
(3)功能验证:通过转基因技术,将LiCMK基因转入模式植物中,观察其表达对植物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LiCMK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成功扩增出LiCMK基因的cDNA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已报道的百合基因高度相似。
2. 生物信息学分析(1)序列分析:LiCMK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蛋白激酶结构域,属于蛋白激酶家族成员。
(2)结构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iCMK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能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物过程。
(3)功能注释:通过数据库检索,发现LiCMK基因与植物生长、抗逆性等过程密切相关。
3. 功能验证将LiCMK基因转入模式植物中,观察其表达对植物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LiCMK基因的表达能够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西伯利亚百合的LiCMK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验证,证实了该基因在植物生长及抗逆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为后续百合基因编辑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LiCMK基因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中LiLFY1基因的分离及表达摘要:LFY基因家族在植物开花方面主要起着保守调节的作用。
在此,我们运用RT-PCR 以及RACE技术从百合中分离出了LiLFY1的cDNA片段。
LiLFY1基因能够编码一个LFY转录因子。
推导LiLFY1基因编码的蛋白然后于其他已知的LFY的家族编码的蛋白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LiLFY1基因与大米中RFL基因以及玉米中的FLL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Southern 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百合中有两个LFY基因家族的拷贝。
在幼嫩的花蕾,芽顶端分生组织中有LiLFY1基因的表达但在根部、芽、成熟的叶片,以及成熟的花器官中没有此基因的表达。
将克隆的LiLFY1基因用于基因工程,从而可以调控百合开花时间。
关键字:百合、LFY转录因子、LiLFY1、表达、开花1.前言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研究拟南芥开花时间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的开花是由众多因素共同调控作用。
一般来说,在拟南芥有四条途径调控着开花时间。
它们分别是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GA调节途径。
这四条途径并不是孤立存在着,他们间存在着交互互作用(Blazquez and Weigel 2000; Mouradov et al. 2002;Putterill 2001),而且现在我们都知道正是LEY基因将这些途径整合到一起。
LEY调节拟南芥开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empel et al. 1997; Schultz andHaughn 1991)。
在拟南芥中,LEY基因编码着一类植物特殊的转录因子(Blazquez et al. 1997; Mandel and Yanofsky 1995; Weigel et al. 1992)。
LEY基因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和促进成花组织的形成,以及激活不同花器官形成的基因的表达。
在拟南芥中LEY基因突变能够引起迟花现象以及能够将一些花组织逆转为花序组织,然而LFY转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中所有的都能转化为花(Buschet al. 1999; Lee et al. 1997; Wagner et al. 1999)。
自从1990年Coen在金鱼草中发现了第一个LFY基因家族的FLO基因以来,在许多植物像水稻、小麦、豌豆等物种中都分离出了LFY的家族基因(Dornelas and Rodriguez 2006; Hofer et al. 1997; Kelly et al. 1995; Kyozuka et al. 1998; Shitsukawa et al. 2006)。
已经鉴定的LFY家族基因不论结构还是它们的功能都具有高度保守性(Ma et al. 2005)。
研究发现LFY家族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1%到44%之间不等。
LFY转基因杨树与非转基因杨树相比,转基因杨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幼苗就能够达到较成熟的状态。
PTLF基因是一类由杨树中分离出的LFY家族基因,它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能表现出早的成花现象而非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却限制成花(Rottmann et al. 2000)。
在水稻中分离出的RFL基因也属于LFY 基因家族,它能够使一些lfy突变植株的表型恢复,不过不能够改变水稻开花时间尽管它能够影响水稻花序组织建成(Kyozuka et al. 1998)。
在不同物种间LFY家族基因的拷贝数以及表达模式是都是有差异的(Sliwinski et al. 2006)。
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Thunb.)是备受喜欢的单子叶开花植物,但有关LFY家族基因在百合内的研究尚未报道。
对于大多数百合属植物从播种到开花通常需要2-3年时间,因此通过遗传工程学和生物技术方法在百合中分离出能够促进开花缩短童期的基因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
2.1材料和方法2.11植物材料和试剂用于本次试验的百合植株采自中国北京百合资源圃,由赵祥云教授提供。
限制性内切酶以及连接酶由Promega公司提供,Taq酶为TaKaRa公司产品,Trizol试剂为Invitrogen 公司的产品。
2.2 LiLFY1基因的分离运用Trizol试剂法提取百合早期花芽(大约5毫米)的总RNA。
去除DNA后,运用M-MLV 反转录合成酶从5 µg总RNA中合成cDNA然后将此作为模板进行降落PCR反应。
我们根据LFY的同源序列LEY、FLO以及RFL而设计得到引物,然后利用这对兼并性引物LEY-F和LEY-R进行PCR的扩增,最后我们得到两条序列。
测序表明那个含有831个碱基的片段是LFY家族基因。
特异性长引物LiLFY1 3RE-F用来进行3’-RACE,另一个引物CDS III/3’PCR,是由SMART TM cDNA文库试剂盒提供(Clontech, USA)得到.特异性检测引物LiLFY1 3RE-TF 和 LiLFY1 3RE-TR用来检测3’-RACE的产物。
对于5’-RACE,我们设计了特异性长引物LiLFY1 5RE-R35和 LiLFY1 5RE-R2进行两个连续地降落PCR反应。
对于第一个降落PCR,从早期的百合花芽得出的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利用SMART TM cDNA文库试剂盒提供(Clontech公司, USA)的引物LiLFY1 5RE-R35 和SMART5´寡聚引物进行反应。
然后我们得到分散片段,。
第二次降落PCR反应,运用兼并一对引物LiLFY1 5RE-R2和 LiLFY1 1-21,得到了大约500个碱基的片段。
测序分析表明这个片段是LiLFY1的一部分,LiLFY1基因5’末端降落PCR反应程序如下:95 °C变性,5分钟、其次是20次的循环反应:95°C 变性40s、65 C复性40s(之后每一个循环降低0.5°C)、72°C延伸90s:然后进行30次循环反应:95°C变性40s、60° C复性40s、72°C延伸90s,最后一次延伸反应持续5分钟。
所使用的引物罗列在后面的表格中。
2.3同源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运用DNAStar以及BLAST系统进行同源序列的分析。
使用属于LiLFY1蛋白的结构域中的396个氨基酸来进行多蛋白的序列比对。
通过运用MEGA2连接软件连接1000个条带试验得到了系统发生图。
用于在这项研究中的基因登录号如下:矮牵牛花×ALF(ALF030171),蓝桉ELF1(AF034806),番茄FAL(AF197936),菊花甘菊DFL(AY559245),加拿大罂粟EcFLO(AY188789),甘蓝BoFH(Z18362),黄瓜CFL(AF059320),金鱼草FLO(M55525)拟南芥LFY(M91208),苹果属AFL2(AB056159),葡萄VFL(AF450278),杨柳RFL(AB005620 )豌豆FLL(AY179883),以及银杏(AF105111)。
2.4 Souther 杂交试验分析运用SDS试剂分离叶片基因组,基因组DNA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来消化,具体限制性内切酶为:BamH I,EcoRⅠ,EcoR V,XbaⅠ, KpnⅠ和HindⅢ,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并涂抹在带正电的尼龙膜膜上(Amersham公司)。
杂交试验使用TaKaRa公司提供的P32同位素和标签试剂盒进行。
基因特异性杂交探针是通过PCR获得,所用基因特异引物有LiLFY1,LiLFY1PF,和LiLFY1 PR(表所示。
2.5 RT - PCR表达分析RT-PCR分析是使用M - MLV第一链合成系统(Promega公司)。
从根,叶,茎端分生组织,早期的花蕾,和不同的花器官提取的总RNA(5μg)用于合成第一链cDNA使用的是寡聚dT 引物。
采用引物LiLFY1 TF和LiLFY1 TR进行RT – PCR反应,以及15μLRT – 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及在紫外灯下观察并拍照。
作为对照,2μL 第一链RT - PCR产物被用于扩增表达百合肌动蛋白的基因,使用引物,Liact - F和Liact - R,分别作为上游和下游引物。
3 结果3.1LiLFY1的分离提取由于LFY家庭基因的结构是高度保守的,根据LFY的保守序列,LFY、FLO和RFL设计出一对简并引物,LFY - F和LFY - R。
RT – PCR是使用这对引物,由早期百合芽(约5毫米长)的得出的cDNA作为模板从而进行反应。
最终,我们获得了两个片段(图1-A)。
测序后,比对分析,证明一个片段属于LiLFY1的一部分它含有831个碱基并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与已知的LFY的蛋白家族基因相类似。
对于3' – RACE反应,基因特异性引物,LiLFY1 3RE -F是根据LiLFY1片段得出的。
RT–PCR反应是利用引物LiLFY1 3RE-F和CDSⅢ/ 3“,由早期的的百合花芽(约5毫米长)得出的cDNA为模板来进行反应的。
最后,获得约500 个碱基的片段(图1 - B)。
利用一对测试引物LiLFY1 3RE - TF和LiLFY1 3RE – TR来进行PCR反应,然后由阳性克隆测序。
结果表明它属于LiLFY1的3'位置的片段,在多聚A尾巴前面,长约232个碱基。
对于5' –RACE反应,设计了两个基因特异引物,LiLFY1 5RE - R和LiLFY1 5RE - R2以及简并引物,LiLFY1 1-21RT - PCR和第一次降落PCR反应都是利用引物LiLFY1 5RE - R 和SMART 5´寡核苷酸,使用的从早期的百合花芽(约5毫米长)中得到的cDNA为模板,来进行反应的。
随后进行的第二次降落PCR反应,得到大约500碱基长的片段(图1 - C)。
经过对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这是LiLFY15'端片段,其中包含启动子之后291个碱基。
所以,全长约1 387 碱基的LiLFY1的cDNA,通过RT –PCR已经得到,LiLFY1在基因库中的编号是是EF458319。
Fig. 1 LiLFY1的提取. A, RT-PCR; B, 3´-RACE; C, 5´-RACE.M, 分子量标签; CK, H2O是模板; 1,模板:由雪皇后得到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RT-PCR,得到的片段831bp; 2, 由雪皇后得到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3´-RACE的产物; 3, 第一次降落PCR在5´-RACE 由雪皇后得到的cDNA作为模板; 4, the第二次降落PCR在5´-RACE.3.2测序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LiLFY1基因编码一个含39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残留着有着明显的LFY结构域(图2-A),LiLFY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排列以及他的同源染色体来自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表明LiLFY1与水稻RFL有52.38%的等同性,与玉米FLL相似度为50.07%与拟南芥的LFY (图.2-B)相似度为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