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到企业文化的经济学解释_李龙新

合集下载

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行为准则、工作风格以及相互关系构成的一种独特文化。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形成路径。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的形成,并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初始阶段的文化形成在企业初始阶段,企业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企业创始人的影响。

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念、信念和个人经历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创始人对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以及对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员工行为的规范,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始人的领导风格、敬业精神和对待员工的态度也会进一步塑造企业文化。

二、员工的共同经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共同经历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员工参与项目、培训或团队活动,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这些共同的经历能够加强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

此外,员工的态度、行为和工作习惯也会逐渐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三、有效的内部沟通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内部沟通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内部沟通,员工能够了解企业的愿景和目标,共同追求组织的使命。

同时,内部沟通还能够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促使员工按照企业价值观行事。

透明的沟通渠道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践行。

四、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形成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他们的行为模范和领导风格对员工产生深远的影响。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将之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他们还应该注重员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激励员工积极进取,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五、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其次,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协作,加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一种经济学解释

企业文化的一种经济学解释

企业文化的一种经济学解释卜金涛(本文字数:3375) 《商业时代》2005年第36期字号:【大中小】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员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某些共性的行为惯例,企业和社会推崇的“损己利人”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个人而言是非均衡解,即使建成这种文化也会被员工逐渐放弃和偏离。

本文承认人的理性能力和利己动机,研究作为员工均衡解的企业整体行为惯例的形成机制,探求“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行为惯例我国企业界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后期两次兴起“企业文化热”,但是收效不大。

本文从博奕论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找到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可行的思路。

企业文化管理的产生背景以手工或机械操作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对象是劳动者的四肢,劳动结果的数量和质量是容易识别的,以四肢进行的重复性劳动是可以也是容易被监督和检验的,在规范的动作要求、精确的时间限制、严格的产品验收的管理环境中,一个心情不佳的员工照样可能成为高绩效员工,因为他没有机会消极怠工。

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已经开始面对市场需求多变、科技创新频繁、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外部环境,企业的业务特征与管理重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开始盛行;员工技能广度和深度提高很大;研发、营销等活动倍受企业重视,这些工作很多都是脑力劳动或重复性较小的创新劳动;高水准的专业员工接受外行管理者的领导;管理者对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都很难监控和评价。

高绩效与低绩效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灰色”区域,员工的工作绩效出现在这个区域的什么位置,取决于员工的能力与态度。

管理的主题也就从控制人的四肢转移到强调对人的头脑的控制。

企业文化管理强调的就是通过影响员工内在价值观,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其出现管理者希望其表现出的积极的工作行为。

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众多,但都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精神层面进行影响,从而导致员工表现出某些一致的、长期的行为特征。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和信奉的一种文化体系。

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解释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1.1 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和信奉的一种文化体系。

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1.2 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共同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和信奉的一种文化体系,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2)稳定性: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

(3)指导性: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4)包容性:企业文化应该能够容纳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形成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

1.3 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1)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奉和追求的价值观念。

(2)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与组织结构相互关联,组织结构可以反映企业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3)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4)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5)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也体现在企业的形象建设上,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来传递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2.1 提升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能够提升员工的凝聚力,使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员工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相符合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工作,愿意为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2 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积极向上、诚信可靠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内在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组织风气。

它是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氛围和行为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管理和员工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

首先,企业文化的产生源于企业创始人的理念和价值观。

创始人的个人特点、背景和经验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会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石。

创始人对待员工、对待客户、对待竞争等方面的态度和做法都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体现。

其次,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进化,企业文化也需要相应调整。

企业文化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比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许多传统企业开始注重创新和开放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另外,企业文化的发展是集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共同努力。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者。

员工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形象。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人才培养、奖励激励等方式,引导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载体和管理机制。

文化载体是指用来传承和体现企业文化的媒介,如企业的标志、座右铭、口号、文化故事等。

这些载体可以帮助企业传播和弘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内部的制度和运营规范,包括招聘选拔、绩效评估、培训发展等方面。

这些机制可以引导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期望,并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最后,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持续的维护和传承。

企业文化不能一成不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文化也需要相应调整。

公司内部的沟通、培训和激励都需要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以确保文化氛围能够持续融入企业的各个层面。

总之,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创始人的理念与价值观作为基石,同时也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企业的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企业文化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企业文化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一、什么是企业文化想弄清企业文化的含义,似乎有必要把企业文化先分解为“企业”和“文化”两个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存在---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样一个关系式。

企业属于经济范畴的因子,显然“企业+文化”所体现的正是“经济+文化”,这就回归到我们经常谈论的“经济与文化联姻”话题。

由此可以说,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经济与文化联姻的产物,它成为经济文化的一个子项。

问题接着出现了,企业是什么,文化又是什么。

1、企业是什么有关企业的定义有多种。

我们认为,企业首先是人的一种集合体,特征为货币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的集合体。

在货币资本转化为实物的前提下,企业又是人集合与物集合的一种组合体,其中人集合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的集合,而企业存在的根本因素就在于,投资借助人力物力组合出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营销交换来收入。

企业存在的这个根本因素引导我们进一步理解几个问题:第一,有投资才有企业,投资是企业存在的先决条件。

需要注意,投资概念可以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单纯指货币资本,即资金。

另一个包括资金,还包括人力资本。

就时序而言,基本上是人力资本投资要滞后于货币资本投资,因为只有在企业的物属性的生产设备存在后才会涉及纳入相关人力的问题。

这里我们认为作为企业存在的先决条件的投资,是单纯指资金。

这也说明,确切地讲应当是有资金投资才有企业。

第二,人力是“资金投资, 产营销一收入”整个过程得以完成的必备条件,人力、物力的组合也就是人力与资金投资的组合。

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它所需要的人力。

付出人力的劳动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在企业表现出来,一种是与投资无关的、劳动力所有者的劳动,另一种是与投资有关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

与投资无关的企业劳动者显然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雇员”,而与投资有关的企业劳动者不妨称作人力资本家,这种身份的企业劳动者在劳动意义上与雇员有某种共性,在投资意义上又同资本家有某种共性。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国经济也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企业内部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正确把握和利用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企业文化应该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也要积极融入当代的优秀文化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文化还要注重创新性和包容性。

创新性是指企业文化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包容性则是要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表达空间,让他们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温暖和关怀。

1.凝聚力量,促进团队建设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因此团结一致,凝聚力量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实现团队建设和团队合作。

通过共同的企业文化,员工能够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引领发展,树立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标志,能够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外部的形象形象。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新颖、先进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引领发展。

通过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不断开拓创新,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3.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经济新常态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准则,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形成品牌,提升竞争力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信仰和追求的精神纽带。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和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

一、初始阶段在企业初始阶段,企业文化主要由创始人或者企业核心团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决定。

创始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会在企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影响,员工会通过观察和学习创始人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同时,初始阶段的企业文化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和行业背景的影响。

二、发展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也会逐渐形成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企业领导者需要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员工。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发展等,以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遵守。

三、共识阶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同,形成为了一种共识。

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会自觉地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去行动。

企业领导者需要继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同时要注重培养和选拔符合企业文化的人材。

四、巩固阶段在企业文化形成的巩固阶段,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和维护。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以奖励那些积极践行企业文化的员工。

企业领导者要起到模范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员工,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五、传承阶段企业文化的传承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各个方面的管理中,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晋升等。

企业要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人材,使他们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交流和分享,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的起源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共同信念的总和,它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企业文化的起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塑造企业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和经济角度探讨企业文化的起源。

一、历史背景下的企业文化起源1.1 农耕社会的集体合作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农业生产。

这种合作方式培养了人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形成了最早的企业文化。

1.2 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关系。

企业开始出现,人们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组织形式。

这促使企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雏形。

1.3 科技进步的推动科技的进步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企业借助科技手段,通过信息共享、创新思维和知识管理等方式来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

二、社会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影响2.1 文化传统的影响企业文化往往受到所在地区文化传统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准则。

2.2 社会变革的冲击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不断冲击着企业文化。

例如,社会对环保、公益事业的重视,推动了企业在文化中加入社会责任的元素。

2.3 法律法规的规范法律法规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企业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以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

三、经济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塑造3.1 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塑造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地位。

3.2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多元化的文化冲击。

企业需要通过塑造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3.3 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

企业需要关注创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这些要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四、企业领导者的作用4.1 领导者的价值观和行为示范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中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文化的理解

企业文化的理解

企业文化的理解企业文化是指由企业内部所创造的、具有特定形式的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传统习惯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文化。

它是一种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契约精神和文化烙印,代表企业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文化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下面,将从企业文化的形成、作用、建设和推广四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理解。

1. 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所创造的文化。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创始人或企业主的个人文化、经历和思想认识所影响而形成。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也逐步形成。

企业文化不是一种轻易可以变更的事情。

它是企业内部共同凝聚出来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诸多因素的积淀,是企业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文化。

2. 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可以形成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内部凝聚力更强。

由于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所创造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构成,因此,企业成员在遵循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对企业内部业务的组织和管理也能有所改善。

其次,企业文化可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忠诚度。

最后,企业文化可以带来更好的社会声誉。

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利益,还能够扩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高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3. 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企业文化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确定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引导员工共同遵循企业文化。

此外,企业应该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并使其更加契合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

最后,企业应该不断完善文化建设和制度管理,以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变化,提高企业文化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内涵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内涵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内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共同拥有的、由企业所提倡和传承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工作方式等共同的认同和行动方式。

它是企业的精神灵魂,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支撑。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内涵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企业文化的产生与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息息相关。

创始人和领导者对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理念和思想观念会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创始人和领导者的魅力和个人魄力会吸引有相同理念的员工加入企业,并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其次,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企业可能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因为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同。

同时,企业的外部环境也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可能会形成以竞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而技术创新行业可能会形成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再次,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企业的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需要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手段,吸引和留住具有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同时也需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文化应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它体现了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追求。

例如,谷歌的核心价值观是"不作恶",这体现了谷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其次,企业文化应具有激励和促进员工创新的功能。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再次,企业文化应具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是企业员工行为的基准,有助于员工形成共同的工作方法和沟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增加百度和宝洁两个案例)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增加百度和宝洁两个案例)

第四节 企业文化理论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 第四个里程碑
局限性:
1.组织技术学派——缺乏对人的正确认识
2.行为科学学派——缺乏对员工的整体研究
3.管理科学学派——对企业组织行为的研究层次较低
没有找到硬管理和软管理、理性控 制和非理性控 制的最佳结合点 。
4.企业文化学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企业,创造一种 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理论,可 以使企业管理更富有整体性、人情味和 文化色彩,更能够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 创造管理的个性、管理的高效率。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
企业是一个生命体:文化是生命的基因 企业文化:从现象到理论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文化的分类和模式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价值 企业文化理论溯源
第一节 企业的生命属性
一、企业是一个生命体
认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生命复合体; 因而有思想、有需要、有感情、有 愿景、有追求。 努力使企业活得精彩并且健康长寿!
(三)企业文化的定义
广义: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 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 即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 过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积极 认同、实践和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 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 总和。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
X理论对人的本性假设是:
1. 2.
3.
4. 5. 6.
一般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希望工作越少越 好,所以总是设法逃避工作。 一般人都缺乏责任心,愿意接受别人的指 挥或指导而不愿主动承担责任。 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需要; 人习惯守旧,反对变革,不求进取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 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是缺乏理性的,一般不能控制自己,易 受外界或他人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

它反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和外部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

一、价值观的体现1.1 共同信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信念的体现。

它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将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1.2 企业使命:企业文化是企业使命的体现。

它通过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

1.3 道德规范:企业文化是道德规范的体现。

它要求员工在工作中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二、行为准则的规范2.1 员工行为:企业文化规范了员工的行为准则,要求员工在工作中遵循企业的规定和要求,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

2.2 领导风格:企业文化规范了领导的行为准则,要求领导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3 沟通方式:企业文化规范了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倡导开放、透明的沟通氛围,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方式的塑造3.1 创新精神:企业文化塑造了创新精神的工作方式。

它鼓励员工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

3.2 团队合作:企业文化塑造了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它强调员工之间的协作和合作,鼓励共享知识和经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塑造了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方式。

它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影响力的产生4.1 内部影响力:企业文化产生了内部影响力。

它通过塑造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忠诚度。

4.2 外部影响力:企业文化产生了外部影响力。

它通过企业的行为和形象,影响着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地位。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解释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

它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的一种文化体系,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通过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员工士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1.1 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念,包括对员工、客户、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1.2 团队合作: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强调员工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

1.3 创新精神: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具有创新精神,提倡不断学习和进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文化的行为准则2.1 诚信守法:企业文化要求员工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

2.2 尊重他人: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他人,不得歧视任何人,尊重员工的个人权利和尊严。

2.3 共同成长: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共同成长,提供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

三、企业文化的工作方式3.1 沟通透明:企业文化倡导沟通透明,鼓励员工之间开放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3.2 目标导向:企业文化强调目标导向,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3.3 激励奖励:企业文化注重激励奖励,对员工的出色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激励员工保持积极性。

四、企业文化的重要性4.1 增强凝聚力: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团队的力量。

4.2 提高员工士气: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4.3 增强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5.1 领导示范: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领导示范,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成为企业文化的引领者。

5.2 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注重员工的参与,鼓励员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从生产实践中认识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

从生产实践中认识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

从生产实践中认识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2023年了,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企业如何认识和塑造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策略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理念、道德准则、行为方式以及工作氛围和风貌。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更广泛意义上的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核心文化。

表层文化表现为企业的标识、形象、品牌等;中层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识、规则、制度等;核心文化是企业逐渐建立的价值观、信仰和精神内核。

企业文化的内涵越深、体现的价值观念越接地气,企业即可塑造出越具有魅力的品牌形象。

而企业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确定企业位置的重要因素,可以明确企业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

2. 增强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为员工提供心灵依托,加强员工在企业中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建立信誉和口碑:优秀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有助于提高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同时为企业建立信誉和口碑。

4. 创造业绩和价值: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业绩和价值创造。

二、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从生产实践中锤炼出来的。

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1.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激情、客户导向、坚持、团队协作为核心价值。

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团队合作实现自我价值。

2. 京东的管理模式:推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将重点放在提高用户满意度上,实现销售的增长。

3. 百度的平衡管理:鼓励员工自我管理,同时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度,强调平衡管理,实现自我完善。

4. 苹果的设计精神:以“简单,易用,美观实用”为设计理念,强调产品和用户的互动性和轻松感,实现高品质产品的生产。

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的起源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工作方式和组织氛围,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结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工作方式和组织氛围。

它是企业内部的精神支柱,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增强企业的凝结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员工凝结力:企业文化能够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凝结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激发员工创造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员工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3. 提高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能够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和合作火伴。

4. 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能够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起源企业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以下是企业文化起源的几个重要阶段:1. 创业阶段:企业文化的起源通常始于企业的创业阶段。

创始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企业的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创始人的创业精神、决策风格和工作态度会逐渐被其他员工所接受和传承,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基因。

2. 发展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和发展。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会在组织内部得到强化和传播,成为员工行为的指导原则。

此阶段,企业文化的形成通常需要领导层的引领和推动,通过制定企业文化宣言、组织培训和激励机制等方式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3. 融合阶段:企业文化的融合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企业中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当企业扩大规模或者进行合并收购时,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此时,企业需要通过沟通、商议和整合等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形成新的共同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 李龙

企业文化建设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 李龙

企业文化建设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李龙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状况,想要充分发挥党建思想之争工作的优势,需要结合国有企业的经营现状与长期发展战略进行分析,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相关策略,希望通过本文阐述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优势引言现阶段,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不同类型的企业,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都必须要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

可以说,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一定要对此有充分的考虑。

在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资源,是中国特色企业制度建立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文化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所进行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才可以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

1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想要理清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不仅需要从党建思想工作的优势、作用以及内容入手,还需要对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充分认识。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落实和贯彻党组织提出的政策和方针,从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国有企业中的文化建设,则是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长期发展战略,形成的一种积极的价值理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密切联系。

二者既有相同目标,又有互补作用,具体体现在均是以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积极性为出发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的两次飞跃

企业文化的两次飞跃

企业文化的两次飞跃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飞跃。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企业文化的两次飞跃。

一、企业文化的第一次飞跃
在过去,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内容比较固定,缺乏创新和活力。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因此,企业文化开始发生了第一次飞跃。

这次飞跃的主要表现在于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企业开始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同时,企业也开始注重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

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第二次飞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企业文化又迎来了第二次飞跃。

这次飞跃的主要表现在于企业文化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在数字化方面,企业开始注重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管理和运营
企业。

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企业也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供应链和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在智能化方面,企业开始注重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来优化生产和服务过程。

通过建立智能工厂、智能家居等方式,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企业也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制定更加科学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2总第430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 (2013)02-0115-06从企业到企业文化的经济学解释李龙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摘要:企业文化是从管理方面兴起并不断拓展、广泛应用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化、企业文化已经是经济学无法回避的课题。

由于企业文化难以定义、难以测量,如何认识、界定和理解企业文化一直存在不同观点。

通过“企业”的性质认识企业文化,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从企业的性质、交易费用、不确定性和不完整契约等经济学视角,对“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理论;经济学分析中图分类号:F272-05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9-26作者简介:李龙新(1971-),男,福建晋江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

随着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企业”这个黑箱的打开,经济研究逐步深入到企业、制度、文化以及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等方面,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如果不把组织学习、知识、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之类的因素考虑进去,经济学就更难有任何说服力的解释了[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20世纪70、80年代至今,国内外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通过管理理论、经济学、博弈论等不同学科的广泛渗透,形成了不同的概念界定、多样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分析框架,极大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管理行为和行动,在管理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肯定,然而由于文化本身的非理性、定义的多样化及测量难度大、经济分析中难以控制等原因,经济学研究仍然经常忽略了文化和企业文化。

本文通过“企业”的性质认识企业文化,尝试从经济学视角对“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范畴,是针对特定群体的文化,即属于某特定企业中成员共同享有的文化。

企业文化有多种定义,不完全统计可有180多种。

狭义的企业文化一般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广义的企业文化甚至可以扩展到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把文化产品、群体行为、内部制度等均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几乎接近对文化界定的程度。

企业文化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如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威廉·大内的“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霍恩斯的“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队中逐步形成的规范”、范麦内恩等认为“企业文化是人们相互作用时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概念类似又不完全一致,从多个角度进行表述,也存在经验判断或模糊的论述,造成企业文化理论阐释及实证研究上仍存在不同声音。

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特点,即习得、共享、可变的,纳尔逊和温特把企业人的习惯行为称为企业“有组织的记忆”。

因此,这里把企业文化简单称为:某一企业积累并由其员工共享的思想、价值和行为准则以及其外在的表现。

二、从“企业”的性质谈起“企业”(enterprise )从本源上讲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表示一种作为客观事实的社会现象,一种相对独立且持续存在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组织体。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是作为资本、人力及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的具体转换空间,是一DOI:10.13902/ki.syyj.2013.02.026·116·商业研究2013/02个生产转换函数、一种投入产出的技术关系,也就是所谓的“黑箱”,并不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存在或者影响经济行为。

在新制度学中,企业作为一种代替市场机制的制度存在,从交易费用、契约等角度重新界定了企业,从经济学角度可以看出企业面临的冲突。

(一)关于交易成本科斯提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价格机制本身是有成本的”;市场交易涉及交易费用,诸如价格发现、谈判、签约、履约监督等产生的费用,阿尔钦、德姆塞茨认为表面上“企业”靠命令、权威或者约束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企业的命令、权威、约束行为的力量与市场上任何两个人之间签订的普通契约没有丝毫的差别”,与市场行为一样企业运行也需要成本;即使如科斯所说“形成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配置资源能够节省某些市场运行成本”[2],企业内部也存在管理成本,管理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的交易,包括计量、监督、检测、监察、组织、协调以及为实施上述活动所耗费的费用等,这些都是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Willianmson)认为交易成本受两组变量的影响:人的因素包括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环境因素,包括不确定性或复杂性以及小数事件。

显然,企业运行需要减低交易成本。

(二)关于“不确定性”现实世界存在不确定性,人的决策行为也存在不确定性,奈特认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一个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

“我们仅仅凭借对未来的有限知识而生活”。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行为所依据的是估计而不是推断,是判断或直觉而不是推理”。

这些活动无一是精确的、完美的[3]。

环境和人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交易成本。

阿罗提出人的行为“既是有意识的理性,但是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交易双方往往发现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而事实上也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个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发现他无法预测到所有的偶然事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就会在事前为可能会发生的事后作准备[4]。

西蒙认为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尽管人们试图按照理性去行动,但是由于理性本身是有限的,人们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为。

“正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远见、技能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这时组织就成了实现人类目的的有用工具”[5]。

人的有限理性、认识分歧等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

也就是说,要降低交易成本就要减少人的决策和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关于契约的不完备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预测、协商、签约、履约等均需要成本,企业正式合约的条款越趋于完备,越能降低不确定性,但是签约合约及履约的成本也越趋于增加;同时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以及环境的不可能完全预测,不可能将所有可能情况写入契约,更不可能制定处理所有条款,使得企业正式合约不可能完备。

斯皮尔(spier,1990)认为“一个最新理论声称,只要至少市场的一方是异质的,且存在足够数量的偏好合作类型,则契约就是不完全的”[6]。

威廉姆森也认为“所有复杂的合约都是不完全的,由此支持适应性、连续性决策的模式是可观察到的;得不到可信承诺支持的‘许诺’将使当事人面临危险,由此,实施市场和非市场保障有助于交易”[5]。

企业虽然可以弥补市场契约不完备的部分不足,企业内部也需要解决不完全契约带来的风险,正式契约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三、从企业角度来解释企业文化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冲突,经济学家们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尽管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只是一个“黑箱”,曾经多数经济学家在研究企业和其它组织时忽略了企业文化,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尝试解释企业文化,霍奇逊(Hodgson)、克莱伯斯(Kreps)、克莱蒙(Cremer)、拉泽尔(Lazear)等从不同角度、不同现象对企业文化进行部分解释[7]。

借鉴部分相关研究结论,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解释企业文化。

(一)从企业的性质认识企业文化1.企业是团队生产。

从科斯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开始,关于企业的性质就有各种不同的论述,对企业的阐释往往涉及企业内部因素,而企业文化也就成为无法完全回避的内容。

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中认为企业实质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合作生产的产出要大于各项投入分别生产的产出之和,即实现1+1>2的功能。

但是,一个团队向市场提供的是整个团队的产品,而不是每个成员的边际产品,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会诱致偷懒行为或搭便车行为。

并认为减少并抑制机会主义倾向有两种选择:一是对生产率加强计量和监督;二是创立以合作为基础的团队精神与团队忠诚。

从总第430期李龙新:从企业到企业文化的经济学解释·117·而由生产的制度结构层面揭示出了团队意识、忠诚精神赖以生成的内在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多数人共同认可的,一般会包括团队精神、团队忠诚等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团队生产”、“联合劳动”的高效率,有助于减少并抑制机会主义,降低交易成本。

阿尔奇安、德姆塞茨也指出:“公司和商业企业都试图灌输一种忠诚精神……它促进了雇员潜在的生产与闲暇的替代率更加接近,并能使每个队员实现一个文明的境况”[2]。

这从团队生产的本质上解释了企业文化存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企业文化依托企业、企业员工,反过来企业为了实现团队生产,同样也需要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团队生产方式,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进行团队生产。

2.企业是一种契约安排。

张五常在《企业的契约性质》中认为“说一个‘企业’取代‘市场’是不太正确的,不如说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

并提出了发现产品价格的费用、信息费用、衡量成本、贡献分解费用等交易成本。

斯考特·E.马斯特恩也认为“至少在治理方面,企业不过是一种联合体或者是合约关系的‘连结体’,并且交易者只能在合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5]。

现代企业的契约理论证明,企业实质上是一种由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组成的“不完全合约”。

企业中大多数经济活动是由契约联结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产权与经营的冲突、“委托-代理”中信息的不对称、契约履行监督成本等各种因素限制,现实中无法或者很难通过完全契约来处理相互关系,而需要建立一定的承诺、默契和协作关系,以实现内部互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风气、规范或者准则,无疑有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默契和合作关系,从而降低或消除不完全契约的风险。

3.企业是一种制度安排。

诺斯在《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概念: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政治和法律的根本规章制度,而一项制度安排是支持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

制度安排可能是正式的,如家庭、企业、市场等;也可能是非正式的,如价值观念、习俗、意识形态等。

也就是说企业是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既受到正式制度的影响,也受到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即受文化、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般认为企业的特征是靠优于传统市场的力量(命令、权威或者约束行为)来解决问题。

霍奇逊也认为“正是由于厂商保障和强化群体、个人能力,揭示了厂商为何存在”。

但是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助于强化群体能力,能发挥正式制度的作用,也受到文化等的影响。

如霍奇逊所说“没有厂商能仅仅通过法律形式发挥其功能:与文化规范、已形成的常规、信任等相关的非正式关系对于组织的完整性也是极为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