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论语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教案:《论语》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进行教学,包括“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等。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目标:1. 能够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章节;2. 理解《论语》中的基本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章节,理解基本思想。

难点: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科书《论语》;2. 《论语》注解书籍;3. PPT课件;4.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问题。

例如,讲述一个同学在班级中遇到矛盾,如何通过《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化解矛盾的故事。

二、章节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论语》中的经典章节;2. 讲解章节中的重点字词,如“学而”、“政”等;3. 解释章节中的意思,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示学习并实践,不也很快乐吗?;4. 通过例句讲解章节中的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对待他人要仁慈。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给出与章节相关的问题,如“《论语》中提到的仁是什么?”;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3. 教师点评并解答问题。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处理人际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意见;五、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并标注重点字词。

六、作业设计(5分钟)2. 作业答案:仁、义、礼、智、信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理解了《论语》中的基本思想,学会了如何运用智慧处理问题等;2. 教师提出拓展延伸问题,如“你认为《论语》中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3.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初中论语的教案

初中论语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论语》选段,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学会品味古文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论语》选段。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选段中的古文表达。

2. 深入领会孔子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选段及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论语》选段,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段,理解文意,体会孔子思想。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论语》选段,分析孔子思想,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论语》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孔子思想。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论语》选段,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孔子思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篇一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以促提高,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论语教学活动设计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一,其包含了大量的哲理思想和智慧,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论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和探讨。

下面是一份论语教学活动设计,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主要教材为《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广泛而丰富,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和他们的思想。

《论语》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极具影响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论语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字词、语法结构和句式;(2)学习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理解经典语句。

2、能力目标(1)通过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参与讨论和演讲,提高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思考和探讨,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3)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内容:1、《论语》中的核心思想2、《论语》中的经典语句3、学习和掌握论语经典语句的方法4、演讲和讨论论语经典语句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经典语句2、理解和解释经典语句的意义教学难点:1、对经典语句进行解释和理解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演讲和答疑法3、实践与探究法第二单元:论语影视欣赏内容:1、电影《论语》的引入2、电视剧《论语》的欣赏3、学习和掌握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技巧和特点4、对比和分析电影和电视剧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电影和电视剧的特点2、对比分析电影和电视剧对《论语》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1、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能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观察法3、对比法四、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一第一则讲的学习,不限于书本。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诗、书是学习书本知识,礼、乐、射、御都不限于书本知识,要求实习。

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

像礼、乐、射、御,不是学一下就会,要多次实习,所以需要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

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学习是自求长进,所以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这样的,所以称“不亦君子乎?”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第二则讲温习,温习旧的知识,却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可以做老师了。

老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启发,老师要自己“温故而知新”,自己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体会,才能使学生得到启发,所以要“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有的在新的社会里还有借鉴作用。

那需要对新的社会有所了解,知道新社会里需要什么,才能分别哪些旧知识还有借鉴作用。

第三则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

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

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

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

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第四则孔子讲对于“文”的要求,要聪明灵活,爱好学问,不耻下问。

下问有两方面,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学问的人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所谓有学问,可能指很有文化知识,但对于某一行专业知识,他还不如从事专业的人知道得多,所以有关专业知识,还得向从事专业的人请教。

第五则讲学和教,学习的知识要记住,对学习要不厌倦,教人也要不厌倦。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探索优秀教学方法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探索优秀教学方法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探索优秀教学方法。

一、先发现问题,再学习内容在教学《论语》之前,教师可以先提问问题,比如: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孝道等等。

教学可以通过阅读《论语》的相关内容来找到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使用多媒体工具多媒体工具是当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华文化的图像、影像和音频,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对文化的认识,并将之与《论语》的内容相结合。

三、分组研究在教学《论语》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研究环节,让每个小组分别研究一篇《论语》,并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样,除了加强学生对《论语》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汇报能力。

四、生动形象的故事在教授《论语》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案例,与《论语》的内容相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讲述《论语》中的“亡羊补牢”故事,与学生一起通过这个故事来讨论如何做一个有预见性的人。

五、音乐、诗歌和舞蹈将音乐、诗歌和舞蹈融入进中华文化和《论语》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精神和价值。

通过音乐和歌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和哲理。

六、学生主导教师可以将《论语》的某个章节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内容并在课堂上主导。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七、角色扮演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式。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精髓和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论语》中的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八、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进行互动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发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并进行讨论。

九、小组作业对于具体的一篇《论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

在小组作业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最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成果。

十、结合实践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结合学院的实践,和学生一起到实践现场去,以此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论语》中的两则原文及其翻译。

3、学习《论语》中两则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4、理解《论语》中的描写方式和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深入理解两则故事。

难点:剖析《论语》中一些深入理解的词汇、掌握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最在意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逐渐转移到本课话题。

3、大致介绍一下《论语》和作者孔子的背景。

第二步:短文阅读1、分组阅读《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原文,然后互相讲述各组的读后感。

第三步:交流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寻找两则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重点讲授关于“学”,“友谊”的思想。

2、解释《论语》中一些比较深奥的词汇,比如“内省”、“认知”等词汇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第四步:思考拓展1、让学生思考:“学习”和“友谊”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是什么。

2、让学生和家长们协作完成一份短篇作文,写出有关自己深受启发的人或学习经历,或者自己的友情经历。

第五步:巩固提高1、继续引导学生探索《论语》中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扩充知识面。

2、分组进行口头演讲,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述能力。

让学生通过演讲来梳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掌握好足够的知识点。

四、教学后续1、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实践《论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2、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继续深入推进相关知识的探索。

3、通过反复讲授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记忆与消化能力本文针对初中生开展《论语》的教学,以学习与友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通过阅读原文、交流讨论、解释词汇、思考拓展和口头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论语》中的思想,拓展知识面,提升表述能力和记忆消化能力。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八则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八则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八则教案篇1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重点1.孔子的思想2.仁的意思的解读难点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方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学生们早对论语有所熟悉,所以学起来挺轻松的,说的又是与学生的学习、做人很紧密的事,所以,学生们学得很高涨。

论语八则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论语》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 1.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堂核心核心知识《论语》中包含的道理。

核心能力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核心方法 1.知人论世。

2. 反复诵读。

《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四则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⑨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论语》十则复习试题《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教学,以学习孔子思想为中心,重点讲解《学而篇》和《为政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介绍和思想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谈论孔子的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现一段相关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共鸣。

3.提出问题: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步骤二:理解与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论语文本的阅读,了解文中的重点思想观点,同时分角色朗读。

2.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文中语句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

步骤三:拓展与引申(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应该尊敬长辈?为什么?学生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辩论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辩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与引申,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步骤四:输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用课本中的对话、故事等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我的理想与论语思想”为主题,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说明理想与论语思想的关联。

3.学生互评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语十二章》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

《论语十二章》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

《论语十二章》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三课时【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论语》教学设计15篇

《论语》教学设计15篇

《论语》教学设计15篇《论语》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论语》教学设计1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论语》和孔⼦,掌握常⽤的⽂⾔词语 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3、感受古⼈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教学过程 ⼀、导⼊激趣 由《论语》和孔⼦直接导⼊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诵读感知 1、学⽣范读,读毕师⽣评点,明确⽂⾔⽂的朗诵要求 2、教师范读 3、学⽣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只懂道理⾏吗? 不⾏,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则》简案,初中⼀年级语⽂教案《《〈论语〉⼗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有门徒三千,来⾃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样,有早的有晚的,孔⼦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意? (3)“君⼦”指的什么⼈?孔⼦认为,什么样的⼈才配称作君⼦? (4)这段话都⽤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是什么⼈? (2)曾⼦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下吗?(有不懂的地⽅可以提出来) (3)学⽣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2 ⼀、教学⽬标 1、了解相关的⽂学常识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论语八则教案设计模板

论语八则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八则的基本内容,把握其核心思想。

2.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感悟其中的道德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4.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八则中的核心观点。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句式结构。

2. 结合实际生活,感悟《论语》八则中的道德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论语》主题音乐,营造氛围。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内容,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论语》八则,标注疑难问题。

2. 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论语》八则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核心观点。

2.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实词解释、虚词理解、句式分析等。

3. 针对疑难问题,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翻译《论语》八则中的重点句子。

2. 学生复述《论语》八则中的经典段落。

五、感悟与讨论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论语》八则中道德智慧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六、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作业:熟读《论语》八则,思考如何将所学道德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八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 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4.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将道德教育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4. 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并能熟读至背诵。

3.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够熟读至背诵。

2.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

三、教学资源1.教学PPT2.《论语》读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对孔子的介绍,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文学常识了解: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论语》的基本认识。

3.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强调特别注意的字词,学生跟读、自读,扫除语言障碍。

4.释其大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共同完成大意疏通,补充和解决学生的疑难,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

5.内容分类:学生合作探究,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整体上从学习和修养上把握内容。

6.朗读与背诵:组织多种形式朗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中的智慧和启示,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拓展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背景知识是否有所了解。

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并能熟读至背诵。

3.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是否能够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六、课后作业1.熟读《论语》相关章节,直至能够背诵。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论语》中的智慧和启示,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实现对初中生《论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的覆盖。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案设计的目的:1.提高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重视程度;2.挖掘学生的潜力,深入到学生内心,引发他们对《论语》的思考;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

二、教学步骤:1.教师应在课堂上首先介绍《论语》的作者、作品意义、书名涵义等基本知识;2.介绍《论语》中所涉及到的经典案例,通过教师的解析和学生的讨论,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灵感;3.分组组织学生,让学生分别扮演《论语》中的名人,通过研究《论语》的内容,让学生扮演角色,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并进行良好的互动;4.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论语》中的案例,让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以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5.在讲解《论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启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论语》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论语》背后隐藏的思想内涵;6.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进行交流和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7.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当中可以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论语》中的经典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论语》的核心思想。

2.讨论法:教师通过问题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特定情境下的解决方法,以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和指导。

3.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古代名人的角色,通过学生的讲述和学生对于《论语》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古代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4.个案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去深入探究《论语》中的各种情境以及古代名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四、教学内容:1.《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教师列举《论语》中的多个名言警句,并让学生以此为出发点,去研究它们所包含的思想含义和思考方式。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灵活驾驭教材,解决教学难点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灵活驾驭教材,解决教学难点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灵活驾驭教材,解决教学难点引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论语》是我们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习《论语》不仅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能力。

但是,《论语》本身语言难懂,内容繁杂,教学难点也较多。

因此,在学过程中,如何灵活地驾驭教材,解决教学难点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论语》十则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来设计教案,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教学目标1.认识十则《论语》的核心内容,理解古代思想的背景与意义。

2.能够理解并背诵《论语》的经典篇章。

3.发掘学生的思想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1.以“问答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为教学理念。

3.以“启发式教学”为基本方式,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4.以“口头表达和书写”为教学载体,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和意义。

2.引入十则内容,给学生一个总览。

第二步:核心内容探究1.每个学生阅读一个故事,并准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讨论学生所读的篇章,交流各自的观点。

3.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索人物形象的内涵。

第三步:经典语录背诵1.引导学生使用古代文化用语和词语来解读语录。

2.让学生背诵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加深对词语内涵和背景的理解。

第四步:思考性问题讨论1.通过思考性问题来考察学生对十则内容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自己表达并借鉴他人的想法。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主要内容,澄清误解和疑问。

2.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流程的设计,可以达到以下预期效果:1.学生能够理解十则内容,背诵经典语录,并理解其文化背景和意义。

2.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也随之得到了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体谅的意思。5)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检测反馈】1.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2.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3.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4.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5.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10.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教案论语板书设计
【篇一:《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教案
【篇二: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1
【篇三:《论语》教学设计】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3.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1)成语类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①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思考下面的问题。(1)“学而”章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温故”章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3)“诲女”章《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5)“岁寒”章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检测反馈】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温故而知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3分)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3分)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4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4分)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4分)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1.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填写)(5分)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4分)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学习心得】10.《论语》十则【预习提纲】5.(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合作展示】4. (1)“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2)《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3)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4)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
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11.任重而道远12.“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