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就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就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制定,使我国中学数学的课程改革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从而也使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内容、理念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要求数学老师做到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为指导思想,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标签: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个性、自由、创新意识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提高专业化水平。
本研究主要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论,并提出能够实施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首先,在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重点指出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效益等等,需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并且具备新的有效教学理念。
与此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人们也就越来越关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使得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现阶段教育各方面的关注焦点。
其次,由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不讲究教学效率、不讲究教学效果、不积极、带有厌教情绪等等不少的问题,因此,进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现状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强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们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这种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研究创新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实施学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实施学案教学的研究【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有关学案设计的研究非常必要。
学案设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为先导”的理念。
【关健词】教案学案设计一、什么是学案学案(Guided!Learning!Plan)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
学案应该理解为导学方案。
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
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而教案(Teaching!Plan)则是教师在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二、“学案” 设计的课堂操作这种学案模式主要特点是让学生自行预习,并发现探究问题,在老师点拨学生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掌握。
下面是课文《赤壁赋》的学案设计。
①课前预习阶段自主预习:标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的来说课前预习包括收集材料,自学收获: 1、字。
2、词。
3、主要内容(4、设计板书)…学后质疑……举例:1.学生对照文中注释理解句子、疏通文义。
有疑难的字句互相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在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2.学生熟读全文。
掌握字词,注音,划出重要字词句解释,圈划不懂之处。
②课堂自学阶段这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可采用:(1)学生自学式。
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举例: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4.本文体现了苏轼的哪些艺术才情?(2)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
浅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浅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xx课堂教学新一轮高中课改的全面展开,使得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这对一线教师来说,将是严峻的考验。
高中语文旧教材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形式单一,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
学生听不懂,不愿学,给老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希望,使语文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高中语文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谈谈对新课改的看法、做法,与同行交流,以求共同进步。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课标》要求――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课时目标。
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课时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标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
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避免“天马行空,架空分析”的现象,则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二、精心备课,简要讲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讲完一堂语文课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减少“无用”的话,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原本就博大精深,完全可以上天入地,再加上相关的政史地知识,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对于老师来说毫无问题。
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讲多少?以《荷塘月色》为例,这样一篇文不甚深的经典美文,可以谈语言之美,可以讲写景抒情,还可以讲解如何进行散文的鉴赏,等等。
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将备课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全都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讲完后还担心哪里没讲到,下节课再继续?在我看来,大可不必这样。
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与其让学生面对一大堆混乱的知识手足无措,不如一节课学一点,日积月累,自然融会贯通。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新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和技巧是高中语文教学亟需探讨的问题之一。
如何更好地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欲望,使文言文教学课堂变得轻松、高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中的重实践、熏陶与积累的基本理念是值得我们教师深刻探讨的课题。
据此,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巧妙设计课前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很多学生看来,文言文是枯燥乏味的,只是一些呆板的翻译和分析。
看到一段一段的文字就会感到压抑,更不用说对文言文感兴趣,自主学习了。
因此,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课前导入阶段这个契机,巧妙设计每节课的课前导入,试着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文言文教学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古人的轶闻趣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
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用歌曲“霸王别姬”来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感受歌曲的雄浑气势的同时,尝试着去了解其中的人物,对歌曲中的主人公自然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
带着这份好奇心来学习课文,自然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陶渊明的作品《归去来兮辞》的时候,教师利用陶渊明虽然穷困潦倒,但是不会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注重课堂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文的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首先,在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自己先范读一遍,或者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声音、文字和画面恰当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
教师范读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地断句和停顿,更要根据整篇文章来准确把握文章的语气,要做到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设计的实践研究
23 7 7
(
20 1 6
)
2 9
—
0
1 1
.
3
—
01
学案
由 于 建构主 义学 习 理
,
的 设 计 原 则 条 件 得 以 落 实 论 强 调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认 为 学 生 是 认 ② 研 究 学 生 的 知 识 水 平 和 学 习 方 法
。
,
;
,
以 确 定 对 学 生 进 行指
加6 年
1
〇
月 中 华 少 年 科 学 素 养 教 学 设 计
新课程背 景下 高 中 数学 学案 设计 的 实践研 奔
徐志 莲
(
浙江 省 桐 庐 中 学
浙江
桐 庐 3 1 1 5 0 0
00 4
—
)
【
1
中 图 分 类 号 】 G 6 3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 1
知 的 主体 是 知 识意 义 的 主 动 建 构 者 教 师 只 对 学 生 的 意 义 建 构 导 的 方 向 和 策 略 起 帮 助 和 促 进 作 用 并 不 要 求 教 师 直 接 向 学 生 传 授 和 灌 输 知 识 ③ 研 究 知 识 规 律
。
,
特别 是知 识点 的 衔 接 以 确 定知 识 主 线 可 见 在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环 境 下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地 位 作 用 和 传 统 教 学 法 指 导 线 和 能 力 培养 线 学 相 比 已 发 生 很 大 的 变 化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如 果 仍 然 沿 用 传 统知 识 线 根 据 学 生 的 认 知 规 律 将 知 识 点 进 行 拆 分 组 合 设 的教 学 设计理论与 方法来指 导 显 然 是 不适 宜的 为 此 我 们 需 计成不 同层次 的 问 题 使学生 形 成 明 确 的 学 习 思 路 它 是 学 案 上 的 要 建 立 套 能 与 学 案 教 学 模 式 的 学 习 环 境 相 适 应 的 全新 的 教 条 明线 是 完成 教 学 任 务 尤 其是 培 养 学 生 能力 的 载 体 和 学 设 计 理 论 与 方 法 体 系 保 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五、研究结果
4、互动性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提问、 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研究结果
通过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 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学 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也不同,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问题和假设
三、研究问题和假设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本研究的假设是: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 养。
四、研究方法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 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 等方法,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五、研究结果
五、研究结果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 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五、研究结果
1、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都应该是学生。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五、研究结果
一、引言
一、引言
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更 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因此,如何设计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是当 前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索着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品质和形成数学观念,使学生具备数学思想的活跃性和深度,在数学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机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万连英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
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由教案走向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长春外国语学校数学课题组执笔人:孙成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实施以来,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受到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然而“新教师,老教法”、“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仍然很普遍。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理论到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课程评价改革既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改革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学习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一些初步的评价标准及具体操作方法。
2.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与学生课堂活动之间的关系,以丰富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3.初步形成若干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指导校内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示范。
4.尝试在本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监控中使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发挥其在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的学习与思考。
收集有关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与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
调记忆和机械运算,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参与。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启发学生
的思维,引导其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
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已
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况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
授者和讲解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更加引
起重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完成一定的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需要注重实际应用。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应用范围广泛。
传
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停留在抽象的符号和运算上,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需要引入丰富的实际应用
案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实际应用
能力。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下的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下的教学设计
本文基于新课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探讨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有序的规划和组织,达到有效传递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其次,进行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下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效果。
最后,本文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等。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
- 1 -。
高中语文论文:《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与数学的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与数学的关系)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学法,会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大幅度增加,内容的不断拓宽,知识的逐步深化,特别是数学知识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止发展到动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等,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如果依靠“填鸭式”,“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而会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却兴趣,丧失信心,成绩越学越差,人为地制造了差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真正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
一、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
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很低。
因此,预习好才能学习好,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要教会方法,二要设计好提纲。
教给方法。
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目标教学-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目标教学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大区域,即认知区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
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
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活动有关的笑话,使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从而把原来的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内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2019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方案下的教学实践精品教育.doc
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方案下的教学实践: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一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方案下去进行学科教学实践呢?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从能力培养、数学模型、课堂辩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期实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理念高中数学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中还注重由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双基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过去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学科内容本身,而现在重点在提高国民素质、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就高中数学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
二、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
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准确地理解概念。
如我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思考直线AB与直线CC1是否是异面直线。
有些学生说是,有些学生说不是,互不相让。
于是学生1利用几何画板做出了过直线AB的平面α,将平面α旋转都不能经过直线CC1,得出它们是一对异面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由于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落,学习习惯也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不大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有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预习,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等情况,以致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如果再不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将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在新高一进行利用数学学案来教学的教学实验.
“学案教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我们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
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们的学案教学法: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全体课题组长进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有关学案教学的理论;
2.积极宣传利用学案来进行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
3.集体备课,参与学案的编写;
4.实施学案教学;
5.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
6.对学案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
7.对学案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深入研究.
二、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和意识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上只能被动学习,无从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无法看清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
“学案”,它不是“教案”的简单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学案的编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光要知道他们用好学案后的感想和建议,我们也可以事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和问题的难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学的全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三、“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要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和本课内容简析.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课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等.
自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四、“学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
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2.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3.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4.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5.通过参与数学学案的编写,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有提高.
五、“学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
生在运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时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了“自我控制阶段”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