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民族地区存在问题及建议意见

民族地区存在问题及建议意见

民族地区存在问题及建议意见一、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1.经济发展滞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较为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工业化水平较低,导致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2.贫困问题严重: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贫困程度较深。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民族地区的脱贫难度较大。

3.民族文化传承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些传统文化习俗、语言文字等逐渐消失,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

4.教育和人才短板: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当地人才缺乏,进一步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建议意见1.政策调整: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民族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2.资源分配:在资源分配方面,政府应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应注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3.机制创新:建立民族地区发展长效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

通过引导企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健全文化传承机制。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广传统文化课程等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教育与人才培养: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同时,应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为当地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此外,应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

6.扶贫社会参与与合作: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企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鼓励企业到民族地区开展业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可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西部⼤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西部⼤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世纪之交的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开发战略。

五年多来,西部⼤开发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术界及政府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意义、作⽤等⽅⾯对此做出了回答,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决策。

认为西部⼤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决策。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深⼊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实践,是全⾯建设⼩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标胜利实现的重⼤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局。

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步扩⼤对外开放,⽤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西部⼤开发战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

正如公开资料所显⽰,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等12个省、⾃治区、直辖市,⾯积685万平⽅公⾥,占全国的71.4%。

资源丰富,市场潜⼒⼤,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均国内⽣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改⾰开放⾄今,沿海地区发⽣了巨⼤变化,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

然⽽,由于西部的特殊条件,东西部的差距仍在扩⼤。

东西部经济差距不仅在经济上制约了东南沿海的发展,⽽且诱发了⼀系列社会问题,引起动荡不安。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发展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发展问题
2 0 1 3 年 第 6期 ( 总第 1 1 4期 )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HE BORDER E CON0MY AND CU删 RE
No . 6 . 2 0l 3 G e n e r a ] . No பைடு நூலகம் 1 1 4
【 边疆文化 】
面部 大 开 炭 中 的 民族 炭 展 问 题
赵 文 明
(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 中心 、民族学研究院 , 兰州 7 3 0 0 2 0 )

要:西部大开发作为实现各民族共 同繁 荣发展 的一项伟大举措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实践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西部 大开发与民族 问题相互联结、相互影响 ,想要更好地实行 “ 西部大开发战略” ,我们 必须首先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发展 问题 。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民族问题 ;民族发展问题 ;正确处理 中圈分类号 :C 9 5 - - 0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6 - 0 0 5 4 - 0 2

问题 。 二 、民族 问题
当今 ,随着 西部大 开发 的逐 步深 入和深 化 ,民 族 问题在 西部 地 区显 得越来 越突 出 ,成为制 约西部 大 开 发 或 者 说 影 响 西部 大 开发 进 程 的主 要 因 素之
如何认识西部地 区的民族问题成为当前解决西 部民族问题的—个重要因素。 关 于 民族 问题 ,西方政 治学通 常对应 地称 之 为 “ 族群冲突” , 是对不同族群之间政治冲突、文化冲 突 的统 称 ,强调 族群关 系中 的对 立性 。在我 国学术 界, 对于民族问题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 ,其中有代 表性的表述有两种 , 一种是狭义的理解 ,即民族问 题为 “ 民族从形 成 、发展 直到 消亡之前 的各个 历 史 阶段 ,不 同民族 之间在 社会生 活 的各个 领域 发生 的 各种矛盾问题 ” ;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 ,即民族 问 题为 “ 民族 自身的发展 ,民族与国家之 间的关系问 题” 。【 】江泽民同志在 1 9 9 2 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 民族 问题包括民族 自身 的发展问题 ,也包括民族与民族、民族与 国家、民 族 与阶级 的关 系 问题 。郑杭生 在他 的 《 民族 社会 学 概孛 一书 中指 出 : “ 民族 问题 实质上 就 是社会 中 的民族关系问题 ,即在不同的社会发展 阶段 出现 的 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互动 与交往过程 中形成的问题 。 ”也可以这么说 ,民族 问题主要由四个层面的因素构成 : 政治层面、经济 层 面、文化层面 和社 会层面 。 根据上述的分析 ,我们大致可以将我国 目 前的 民族问题分为民族 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民 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个方面。结合这些问题我们 同时也可 以发 现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当代 中国一 切问题 的解决要依靠发展 ,民族问题也不例外。解 决 中 国当前 的 民族 问题 ,应 以加快少数 民族 和 民族 地 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 为重点 。少数 民族 和 民族地 区 的经 济社 会 发展 问题 事关 中 国 当前 民族 问 题 的解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题,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这一议题展开辩论。

我作为第四位辩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首先,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通过西部开发,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西部开发,可以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再次,西部开发可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西部地区的经
济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西部开发可以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西部地区地处
中国的西部边疆,通过西部开发,可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和交流,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为中国经济的全球
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综上所述,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西部开发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开发,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谢谢!。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思考摘要: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方式,民族制约着每个人的经济生活和人们的经济关系,是经济的必要社会形式和属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民族自身特点和环境的特殊性,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采取走特色经济的道路。

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发生着民族迁徙和人口流动,使各民族之间大分散、小聚居或者交错杂居。

受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大多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9个都主要集中在西部。

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西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

但是西部地区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发展经济要遵循自身的条件出发,走一条既能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能谋求发展的最适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经济道路。

为此,本文就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农牧民占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的绝大多数。

少数民族人口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牧民。

因此,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就必须搞好农业发展。

然而,多数西部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有限,生态坏境脆弱,因此,必须通过一条新的道路,促进产业、特色农业的发展。

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以特色资源为前提,其重点在于加强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同时,加大特色农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项目方面对于那些能够将地区资源优势有所体现,并适应市场要求的项目要着重培养,确保农业项目具有高营养、高消费和高附加值的特点。

另外,对于具有资源优势、体现地区特色的常规作物、畜禽,应该将其现有优势继续保持,并且,通过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促进其内在品质的提高,以精深加工将其特色更好的体现出来;另外,通过继续加强对于农业产品内在潜力挖掘从而发展出更多具有地区资源优势、体现特色的新项目。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近年来,中国中西部以及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红利开始显现,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内地平均水平。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该地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442亿元,同比增长7.6%;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85.6亿元,同比增长8.8%。

此外,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和援助力度也在逐年加强。

二、存在问题然而,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制约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资源匮乏,例如气候差、地域辽阔等因素都会制约其经济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例如交通、电力、水利等方面。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教育、技术水平问题相比内地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技术水平还不够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对策建议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建设:1.资源整合加强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实现地区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协同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电力、水利等方面,缩小与内地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3.教育与人才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水平。

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技术水平。

4.精准扶贫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对深度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加强。

相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各地方的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更好,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此,就西部开发展开激烈的辩论。

西部开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四方代表将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西部开发的重要性。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

因此,西部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西部地区的开发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也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西部开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问题,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破坏。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大量投资来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

最后是人才问题,西部地区人才储备不足,需要引进人才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四方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方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以环保为前提,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另一方则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主,适当的牺牲一部分生态环境是可以接受的。

还有一方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最后一方则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注重民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四方代表各自观点各异,但我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西部地区的开发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希望各位评委和观众能够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西部开发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方案。

谢谢!。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当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虽然国家一直倡导民族团结和宗教自由,但仍存在一些民族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保留并传承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风俗和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渐渐受到冲击。

大量的外来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程度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和振兴力度。

其次,开展公民教育,加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此外,应该加强民族文化的传统教育,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差距。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民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其次,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资,提高民众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三、民族宗教和谐与均衡中国拥有众多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宗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各个宗教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然而,一些地区出现了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活动,破坏了民族宗教的和谐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其次,加大对宗教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宗教人士的教育素质和道德水平。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第3 4 卷 第 3期 玉林师 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 V o 1 . 3 4 N o . 3 2 0 1 3年 J OURNAL OF YUL I N NOR MA L UNI V E R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现 代 化 建设 进 入关 键 阶段 的新 形势 下 ,探 讨 西 部 民 的 生 产 总 值 为 2 5 0 4 8 7 . 9 4 亿 元 ,人 均 生 产 总 值 为 族 地 区经济 发 展 的 困境 及 走 出 困境 的对 策 ,愈 显重 4 5 5 1 0 . 1 6 元 。西 部 民族 地 区 中 只 有 内蒙 古 的人 均
生产总值 ( 4 7 3 4 7 元 )高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2 9 9 9 2
元 ) ,其 余 省 ( 区 )均 低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其 中


西部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贵州 的人 均生 产总 值 为全 国最低 ,仅为
l 3 1 1 9
6 0 7 4 元 的 由于我 国5 5 个 少数 民族 中有 5 2 个 在 西部 ,全 国 元 , 只相 当于 最 富 的上 海 人 均 生 产 总值 7
的影 响 ,西 部 民族 地 区整 体经 济 发展 水平 不 仅滞 后 中部 地 区8 个 省 的 生产 总值 为 1 0 5 1 4 5 . 3 l 亿元 ,人 均 于全 国平均 水 平 ,而 且大 大低 于 东 部地 区 。在 我 国 生 产 总 值 为 2 4 8 7 1 . 1 9 元 。 东部 地 区 1 1 个省 ( 市)
2 8

何 林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困难及对策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困难及对策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困难及对策党的十八届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但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少数民族的经济处于一个滞后的阶段。

然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能不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着我国能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标签:区域经济;共同富裕;少数民族;重要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着重强调并重视的民族理论的政策原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国家里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各个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的有效途径。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是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决定著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水平低下、文化教育落后、高技术人才的匮乏也从客观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也起到了制约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受到了影响。

由此可见只要一步步解决这些制约因素,从教育文化、人才引进、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加以改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族区域内的教育水平,引进人才,培养高科技人才,民族区域经济必定能快速的发展起来。

同时不断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使人民共同进步,为实现国家的共同繁荣富强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既能给民族经济带来利益,又能给中国带来经济上的根本利益,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区域人民的热情参与与支持,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需要。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势资源的重要作用,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浅析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浅析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浅 析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特 色 经 济 的 发 展
雷 敏
( 西北 民族大 学 , 肃 兰州 70 3 ) 甘 30 0
摘 要: 西部 民族地 区发展特 色经济有其资 源、 策方面的优 势。从 目前西部 民族地 区的 经济 发展 现状 政
看, 西部 地 区特 色经 济 没 有 形 成 。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育 相 对 落后 , 且 支 柱 产 业 与 地 方 缺 乏 关 联 性 。提 出树 产 教 而
2 0 年1 oe 0月
山东行政 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d r r h 嘲 ^ ( r o 删 m d s d r蜘 恬岫腑 & 咖 口 E o n № 加删 o mrc I 阳删 岫船
0c 2 O t. O 8
第5 ( 期 总第9 期) 2
NO. 5SerNo.2 . 9
西 北地 区 的石 油 、 天然气 资源 , 西南 民族 地 区的 自然
随着社 会主义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 色 经 济 在 我 特 国的经 济发 展 中 越 来 越 显 露 出其 强 大 的生 机 和 活 力, 并且 日益 渗透 到经济 生活 的各个 领域 , 同时 也 给 民族 地 区发 展 经济 提供 了一 定 的经 验 , 尤其 是 东部 地 区发 展 特 色 经 济 的经 验 , 值 得 民族 地 区借 鉴 。 更
Ab ta t h sen n t n la e a u ei r y o e r s u c a d p l y t e eo h r ce s c e o o .At p e e t s r c :T e we t r ai a r a h s s p r i ft e o r o ot h  ̄ n oi o d v lp c aa tr t c n my c ii rsn , we tr r8 h s n t om h h rc eit c n my, h d sr t cu ei lg c i , h d c t nd o e i d c mp r t ey a d s n ae a o r t e c aa trs ce o o e f i t ei u t sr t r i o ia t t ee u a o r p b h n o aa v l n n y u sl l y i i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文化特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这些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过去,西部地区通常依靠传统的农业和采矿业为主要产业。

这些产业往往会受制于自然条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比如,在陕西省宝鸡市,政府发起了“三化一产业”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城镇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宝鸡市从传统的工业城市逐渐转型为现代化产业基地。

同时,政府也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围绕它们的优势资源和传统文化,培育了一些特色产业。

比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推动了棉花和石油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重视培育地毯、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够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

此外,政府还打造了一些旅游产业,如喀纳斯、敦煌等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西部地区的山区和草原地带,往往缺乏有效的交通和通信设施。

因此,政府重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公路、铁路、水利、能源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通信速度和网络带宽,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和生产条件。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历史遗留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另一方面,还存在部分落后等问题,需要加大扶贫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方 公里 , 占全 国民族 自治地方 总面积 的 9 . 4 。 68 %
(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 一)
20 09年 , 西部 民族地 区 8个省 ( 的生产总 区) 2 0 年 ,全 国 6 8 09 9 个民族 自治县中有 6 7 在西 3个 部地区 , 占到 9 .6 ; 国 8 6 .9万 少 数 民族 总 值 和 人 均 生 产 总 值 分 别 为 3 74 8 12% 全 66 1 4 3 .3亿 元 和 105 3 元 ,中部地 区 8 8 7 .5 个省 的生产总值和人均 人口中有 72.2 人 5 0 万 在西部地区,占到 8.8 [。 5 67) 1 6】
(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② 中国人 民银行 兰州中心支行 甘肃 兰州 700) ① 300
摘要 : 西部 民族地 区整体 经 济发展 水 平不仅 滞 后 于全 国平均 水平 , 而且 大大低 于 东部 地 区。恶劣 的 生
态环境 , 守的思想观念 , 保 落后的农业经济, 素质较低 的人 口构成 了西部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 的障碍 。为促
济。

1 — 9
高新才, 陶君 :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西部
而西藏的城镇化率全国最低 , 仅为 在地 区生产总值 中的比重为 l.8 4 .6 3. 6 45 .5 6 .97 , 全国平均水平 , 3 8%。 中部地区和东部地 区第一、 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 2 .0 同 期 , 中 部 地 区 的 城 镇 化 水 平 平 均 为 6 9% 分 别 为 1.8 4. 33 .9 和 6 7 .9 5 - 4 .8 , 3 5 .99 .64 .4 4. 3 4 1% 东部 地 区 的城 镇 化水平 平 均为 5 .6 。 4. 2 3 7 ,全 国第 一 、第 二和 第 三 产 业 的 比重 为 l.54 .9 4 .6 O 3 :62 :3 3 。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具 有一定的特殊性 , 第一产业 比重较高 , 远远 高于东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的制约 因素主要包括 部地区和全 国平均水平;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 , 西 部 民族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 ,低于全国平均水 以下 几个 方面 : 平; 第三产业 比重高于中部地区 , 但这不意味着其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高于中部地 区, 而是一种在 第一产业既不发达 、 工业化水平又较低 的低级化表 脆弱的黄土丘陵和 山区,这些地区或植被破坏严 或干旱缺水、 水资源严重不足 , 或荒漠化 问题严 现。 西部 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全国以及 东部地区 重, 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 处于不 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 ( 西 部 民族 地 区 的人 民生活 水平 三) 重、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别在一些西部 特 民族贫 困地区, 生存压力使得人们对生态资源进行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由此陷入了生 从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两个指标看, 西部 了掠夺式的开发 , 民族 地 区 的人 民生活 水平 都 低 于全 国平 均 水平 , 更 态环境恶化与贫 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另外 , 西部民 族地 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 , 技术设备落后 , 工业 以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指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资源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也在逐渐改善。

本文将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受地域条件、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一般来说,这些地区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旅游业等。

农业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产出和效益不高。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一些地方开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引进高效种植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业。

云南省的滇池湖畔、贵州省的龙里县等地,通过发展苹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主导、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发展道路。

畜牧业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在当地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地方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大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科技化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

青海省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牦牛、藏羊和藏毛藏绸等特色产品的培育、开发和推广,成功地打造了畜产品加工、深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农业和畜牧业,林业和旅游业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产业。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广和实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一些地区通过林业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开发,打造了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等产业链,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地理、历史和文化条件,旅游业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宝贵的资源禀赋和多元文化的重要代表。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本文将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展开阐述。

一、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西藏自治区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而闻名,青海藏区以石油、天然气、盐湖资源为主要优势,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优势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呈现出多样化和高效性。

一方面,保留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

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推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打造了新疆轮胎、新疆电厂等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产业水平和影响力。

二、多元文化与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产业。

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服饰、美食等成为了吸引外界目光的亮点,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挖掘和开发民族特色产业。

西藏的唐卡绘画、香巴拉服饰等民族特色产品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云南丽江古城的文化创意产品、青海茶卡盐湖的摄影旅游产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还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

如新疆的哈萨克马术表演、西藏的藏式歌舞表演等,成为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窗口,也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引言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余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据了中国广袤的土地,分布在中国的西南部,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区。

2018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GDP占到全国总GDP的14.7%,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区域均衡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

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少数民族农业受到气候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发展速度较缓慢。

2018年,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分别为1.8万亿元和1.9万亿元,分别占到全国总产值的12.7%和12.9%。

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三产业产值为2.9万亿元,占到全国总产值的14.3%。

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建立了一些优势特色产业,如藏药、葡萄、枸杞和蓝莓等。

通过提高商品附加值,增加劳动力收入和就业机会,有效地调整了产业结构。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很多潜力未被充分开发,如旅游业、文化创意和生态农业等。

这些产业发展必须要依托政府的政策扶持,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合作,提高技术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均衡区域均衡是指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发展的相对平衡。

在中国,区域均衡包括东、中、西部经济地带、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南沿海经济带。

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经济落后地区,需要政府加强投资,推广新兴技术和产品,促进经济发展与区域均衡,实现发展与人口的平衡。

近年来,国家在投资、税收、环境保护、财政扶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还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与东、中、西部经济带产业合作,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同时也与区域经济均衡息息相关。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下民族发展面临的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下民族发展面临的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下民族发展面临的问题作者:王薇郭景涛来源:《北方经济》2006年第14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严峻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

同时,差距逐渐拉大也不利于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进而成为阻碍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不利因素。

在这一现实下,我国的民族发展面临着政治、经济、资源开发、国企改革等诸多问题,及时认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发展问题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进步。

然而,作为一个以汉族为主、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大国,各民族、各地区现代化启动的起点、机遇、社会环境、发展态势不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不平衡性,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

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并逐渐拉大了与东部沿海地区(汉族聚居区)的差距。

民族地区,这里主要指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中西部10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省区;东部沿海地区则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沿海11个省市。

以经济、教育、科学技术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例进行分析,少数民族及中西部民族地区与汉族及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导致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发展、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态势。

一是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看,东部沿海地区11省市,其总和高达117010亿元,中西部民族地区10省区则只有26613亿元,东部沿海地区是中西部民族地区的4.40倍。

中西部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西藏只有250亿元,东部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广东省达21701亿元,两者相差21451亿元,仅为广东省的1.15%;即使中西部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四川与广东相比,也相差14316亿元,是广东省的34.03%。

经济发展在民族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经济发展在民族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经济发展在民族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群众思想观念较为封闭落后。

辖区群众特别是彝族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群众是小学文化,部分群众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小农经济意识比较突出,缺乏先行先试冒险精神,抱团发展和利用互联网意识差,安于现状情况较为普遍。

包括部分村组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

近些年在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扶持下,坭美乡的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级差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

出乡通道晒坭路路面窄、弯道多,大型车辆至今无法通行,且每年有3个月冰冻期,群众出行和农产品销售极为不便。

3产业发展起步迟且不均衡。

坭美乡传统产业是玉米、土豆等,2011年以来逐步发展了莲花白、花椒、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但有部分区域发展起步迟,群众对花椒管护技术欠缺,莲花白价格波动大,群众收入不稳定。

4、教育、卫生事业明显发展滞后。

虽然经灾后重建,学校、卫生院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受制于民族地区条件较差,影响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很多教师、医务人员不愿到民族地区工作,招考来了也很难留住人才,至今学校仍不具备寄宿制条件,学生全部跑通学,最远家庭学生每日上学步行时间在4小时左右。

二、经济发展在民族融合中存在的短板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由于民族地区的文化、地理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这也导致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定下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提出了脱贫攻坚战,也是实施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的局面相对着还是没有改变,改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是实现全面脱贫面临的硬骨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当前民族经济问题不仅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1.1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多聚集于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首先其主要原因是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恶劣。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题,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议题展开辩论。

我作为第四位辩手,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所支持的立场。

首先,让我们来看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
巨大,通过开发可以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西部地区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其次,西部开发对社会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发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增强民族团结。

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也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最后,西部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西部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改善社会民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坚定支持西部开发,相信它将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谢谢!。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 ) 一 政府管理体制建设还需要加强 长期发展的经验表 明 , 西部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尤其 是企 业发展 中政府的作用相 当重要 。从 近年来 的情况 看, 政府管理经济 的观念和 职能都在转 变 , 制度建设也 在稳步进行 , 西部大开发 战略也给当地 经济发展 带来 了 国家政策上 的有力支持 ,但 由于整体 发展的长期滞后 , 良好 的管理机制和健 全的制度 配套措 施 、 以及政府管理 能力很难一下得到迅速提高 , 而制约 了地方经济 的整 从 体发展 , 也成为 民族地区企业发展 的主要制约因素 。 ( ) 二 企业融资困难仍然存在 企业融资难 , 特别是 中小企业 融资难一直是西部 民 族地 区的一个难题 , 近年来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主 要还 是表现在企业 ( 特别是 ) 中小企业融资 仍然过多依 赖 内部融资 , 银行商业 化导致外 部金融系统支持力度 没 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 , 用担保体 系仍 然没有建立或 尚 信 待完 善 , 民间借贷成 本仍然 居高不下 , 资本市场相 地方 对弱小等 。 自身不具备增长能力 又得不到充足的外部 资 金支持 ( 特别是低 成本 的资金支持 )企 业只能 维持基本 , 的生存和发展 ,技术创新 和留住人才 只能成为期 盼, 跨

民族 地 区企 业发 展 状 况
低效率 , 不能为地区经济结构 的优化提供有效帮助 。
二、 制约 民族地区企业发展 的因素
( ) 一 企业发展整体状况落后

是缺乏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 。 通过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实施 , 民族地 区企 业发展得 到极 大提 高 , 但绝 大部 分 的民族地 区没有 或只有很少 重点大型 企业或龙 头企 业, 上市 公司数量相对 较少 , 难形成具有 集聚效应 的 很劳动力成本优势等 , 无法保持持续发展。 西部 民族 地区一般都具有丰富 的地方物产资源 ,如矿藏 、 森 林 、 资源 、 水 农牧特产及 自然环境资源等 ,靠山吃山” “ 是 很 自然 的选择 , 由于采取粗放式开发 , 但 不仅有“ 坐吃山 空” 的危险 , 且对 民族 地区 的 自然 生态环境造成 了极 并 大地破坏 ; 三是企业 管理发 展滞后 , 重影响 了企业 素 严 质 的提高 。企业管理是企业 发展的软件 , 是决 定一个企 业生存发展 、 提高发展效率的关键 。 由于历史 的原因 , 西 部 民族地 区大多处在教育 、 文化 及科技 发展的相对落后 地位 , 导致企业管理观念 落后 、 企业管理能力 一直不 足 , 这也极大影 响了西部 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后劲 ; 四是西 部 民族地 区缺乏科技创新支持 。 由于上述 同样的历史原 因, 西部民族地 区大多科技创 新能力不足 、 缺乏优秀 的 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 , 法很好 地通过科技创新 支持来 无 改变企业增长模式和发展路径 , 导致 了企业 发展的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发展的思考民族地区适宜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在正确的民族观下指导选择的,只有符合该区域各民族的发展需求,实现其历史阶段作为民族中的基本元素“人”的福利最大化的发展模式。

加入了人文理念的经济发展概念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

针对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多民族大杂居、少数民族小聚居的现实状况,引入正确的民族观,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发展观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在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进程,不仅涉及到物质产品的增长,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即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价值判断的演进。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短期的外生因素引起的经济上升或下降,不能反映发展的本质特征,必须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在外延上的扩大,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

既然区域经济发展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那么,什么样的区域社会、经济制度和价值判断才是合理的,这是一个规范性问题,不同区域经济主体所做出的认定具有差异性1。

西部地区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形成多民族大杂居,个别民族小聚居的特点,民族间发展不平衡,在发展经济时应该确立民族发展观,不能只着眼于单纯的经济发展,而要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速民族间的平等发展,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很多探讨,多从中东西部经济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着眼于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也涉及了很多经济发展模式,甚少涉及民族发展问题,本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民族性进行分析,寻求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模式。

一、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广阔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于自然资源的优势,主要是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

首先是能源方面,全国三大天然气田四川、陕西及新疆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1%。

西南地区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是全国的70%,可开发蕴藏量占全国的77%。

全国重点开发的10大水电基地有四个分布在四川。

其次,加工业原料充足。

西部地区拥有大量各种原材料,可发展加工业。

举例来说,新疆盛产葡萄、棉花及羊毛,为食品加工和纺织业提供可观的投资机会。

四川及云南的中药材占全国已发现品种的51%,有利于发展现代中药。

据2000年数据,中国西部地区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为1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8 .68,煤炭产量为2 .6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6%;石油产量为277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天然气产量为134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53 %;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278 .5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

2、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由于资源丰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地域分工中长期被当作东部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尽管在“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地区建设了许多大中型企业,但除了“三线”军工企业之外,多属于增值程度低的采掘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加工深度和加工层次都很低,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西部许多省区都曾致力于发展轻工业和加工工业,但工业结构畸重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到1989年,西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的比重仍高达59.83%,远高于全国的51. 60%和东部47.04%的水平。

到1998年,全国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42. 9: 57. 1,而西部地区为37. 3: 62. 7。

甘肃省到2000年轻重工业比例为23.62:76.38,是典型的重型工业结构。

到2001年这种产业结构格局仍基本不变,2001年全国轻重工业产值之比为39. 43:60. 57,东西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轻重工业总产值及其比例关系,东部地区轻重工业比重为42. 96: 57.04;西部地区轻重工业比重为33.56:66.44,西部地区轻工业产值比重比全国低5. 87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9.4个百分点。

2002年这种工业结构格局仍然基本不变,全国轻重工业企业数50.84:48.96,西部地区轻、重工业企业数量之比为41.96:58.03东部地区为47.45:52.55,西部地区轻工业企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数低8. 88个百分点。

23、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匮乏人口增长速度居高不下,人口占全国比重日渐增大。

长期保持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速度的结果,使得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1999年为28. 47%, 2000年为28.5%,2001年为28.55%。

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事业发展乏力,人口文化素质比较低下。

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2000年,全国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没有上学的,西部12省区平均比例为14.80%。

高出全国近2倍;仅参加过扫盲班的,西部2.69%,高出全国0.9个百分点;只有小学文化的,西部41.06%,高出全国近3个百分点,而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初中28.04%,高中10.1%,大专及以上3.2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乡教育分布不均,教育观念落后以及固有的重男轻女的的思想,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群居地区男女受教育的程度相差悬殊,未上过学的人口中,女性占大多数。

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缓慢,除地理和自然因素外,关键在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9年,西部758万从业人员中,不识字的占11%,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3%,初中文化占39.9%,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

4、支柱产业布局与地方关联性脱钩,不能带动整个民族地区发展我国西部地区曾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

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以来至“六五”期末国家在西部地区投资达1000多亿元,占原全国三线地区11省区总投资的40%以上。

西南三线工业占全国三线工业企业数的50%,西南三线工业占全国三线工业固定资产的40%可以说整个西南地区现代工业的基础主要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奠定的。

因此要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三线建设的潜力。

大规模“三线”建设工业布局的产业重点是:能源、冶金、重化工业等重工业,它占“三线”工业总投资的50%以上。

而如此巨大的投入,建立起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性比例过重,而深加工工业产值比重却相当低。

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是重工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属于低附加值的产业,并且与地方的第一、第三产业关联性不强,对地方产生的波及效应弱。

各类产业加工链条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小,附加值低,导致资源优势难以变成经济优势。

这些投入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工矿企业是以“嵌入”的方式进入民族地区的,它们的经济运行基本上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活动相分离,既缺乏当地民族的参与,也没有起到对当地的工业辐射作用。

二、西部地区发展中的民族性与区域性特色西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特色。

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全国一致的特点外,最为明显之处在于鲜明的民族性,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因为民族的差异性,决定了区域发展观存在着差异性,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理解,构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区域发展观。

其二,民族地区具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对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无论是市场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还是区域性地方政府的中观层次的调控作用,甚至宏观层次的中央政府调控作用,都必须适应民族地区对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能“一刀切”,即民族地区区域资源配置与调控方式的特殊性。

其三,由于区位条件、历史发展的不同,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层次性。

在西部不同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同,发展产业形式与结构各不相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尽相同,民族地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差异性。

其四,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居住地自然条件的不同,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消费结构、生产方式很不一样,有的地区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发达,如云南省的德宏州、西双版纳州,丽江地区,有的地区畜牧业发达,如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广大牧区,也有工矿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如青海格尔木地区,四川省的西昌、攀枝花地区,即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的差异性。

总之,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水平,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决策和规划都应充分认识这些特点。

3 三、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建立多元化发展模式,保持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上对与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区域布局问题,区域发展理论基本沿着两大理论轴线发展延伸,即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生产布局理论,或称为两大理论体系。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体系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布局什么?理论核心是解决产业的选择、如何形成专门化生产,以实现区内的优势得以发挥和区际间的协调配合。

生产布局理论体系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布局?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布局的空间问题,如何组织区内产业之间的结合形式及区际关系、经济联系等问题。

这些理论主要从空间角度研究区域的布局与发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布局理论,包括区位论、空间结构论等一系列的理论及模式。

经济理论主要从资源要素配置进行探讨,很少涉及到经济主体的主观因素,即人这一经济活动的主体的群体性价值判断问题。

民族,根据斯大林于1913年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予的概念“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作为社会中人结合的一个群体,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性质与斯大林给予的民族概念有所出入,但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整个民族发展中还是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所以在探讨西部地区开发时,就不得不关注于民族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1、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只有体现到人的发展上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与目前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

以人为本,才是发展的本质。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它整体追求的价值观念,如何才是民族自身价值追求,只有在该民族的族群当中才会理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念,并不是物质生活的大一统就能体现社会的大一统发展。

正确的民族发展观是作为一个民族族群的人们对发展的正确认识,作为一个民族他们既要在物质发展上获取利益,同时也在生产生活的发展方式上能予以接受,保持他们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就曾忽视过民族与经济发展这两者联系,例如,苦聪人是拉枯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金平县境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