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6年0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年 2 月 29 日2015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863 亿元,增长 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1567 亿元,增长 8.3%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 ,首次突破 50%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 元,比上年增长 6.3% 。
全年国民总收入 [3] 673021 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 ,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1655 万人,出生率为12.07 ‰;死亡人口 975 万人,死亡率为7.11 ‰;自然增长率为 4.96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4] 2.94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5] 2.47 亿人。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介绍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杨可佳摄中新网1月19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全年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其中,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
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2015年西藏海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zjw转】

2015年西藏海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zjw转】2015年西藏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5年,西藏生产总值(GDP)达到1026.39亿;全区人均GDP为32322.1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各地级市来看,拉萨、日喀则和昌都GDP总量领先,分别为389.46亿、168亿和136亿。
从人均GDP来看,拉萨、林芝和阿里地区位列前三,拉萨市人均GDP为69621.02元,折合11177.99美元;林芝市人均GDP为8292.31美元;阿里地区人均GDP为6287.70美元。
昌都市人均GDP 最低,为2991.16美元。
2015年西藏各市GDP和人均GDP 排名2015年GDP排名地级市2014年GDP(亿元)2015年GDP(亿元)2013年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GDP排名1 拉萨市347.45 389.46 55.94 69621.02 11177.99 15 林芝市92.86 105 20.33 51647.81 8292.31 27 阿里地区32.4 37.4 9.55 39162.30 6287.70 34 山南市101.13 115 37 31081.08 4990.22 42 日喀则市146.4 168 72 23333.33 3746.28 56 那曲地区81.99 95.9 46.24 20739.62 3329.85 63 昌都市128.1 136 73 18630.14 2991.16 7全省 920.85 1026.39 317.55 32322.15 5189.482015年海南各市县GDP 和人均GDP 排名2015年,海南省生产总值(GDP )达到3702.8亿;全省人均GDP 为40983.7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各县市来看,海口、三亚和澄迈GDP 总量领先,分别为1161.28亿、435.02亿和240.42亿。
从人均GDP 来看,三亚、海口和澄迈位列前三,三亚市人均GDP 为58635.93元,折合9414.29美元;海口市人均GDP 为8472.27美元;澄迈县人均GDP 为8043.47美元。
2015年统计公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日期:2016-07-07 11:36:00 【字号:小中大】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国内形势,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24.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09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564.9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4 200.72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为16.7:38.2:45.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 0034元,增长6.6%;按2015年全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28美元,增长5.1%。
2011-2015年生产总值(GDP)及增速2011-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速2011-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1-2015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指数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变化情况2011-2015年粮食产量及增速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69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 07家,增长9.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0.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增加值305.47亿元,增长6.1%;重工业2194.63亿元,增长4.9%。
按石油非石油工业划分,石油工业增加值876.56亿元,增长0.8%;非石油工业1623.54亿元,增长9.0%。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见图1)(见图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见表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习题及答案

2020 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习题及答案单选题1.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1.0 分)A. 2012 年B. 2013 年C. 2014 年D. 2015 年2. 截至2017 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 1.0 分)A. 90 个B. 100 个C. 110 个D. 120 个我的答案: D √答对3. 《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 1.0 分)A. 1940 年B. 1941 年C. 1942 年D. 1943 年我的答案: B √答对4. 截至2017 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 1.0 分)A. 4 个B. 7 个C. 11 个D. 29 个我的答D √答对案:5. 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
( 1.0 分)A. 傣族B. 黎族C. 壮族D. 回族我的答案: B √答对6. ()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 1.0 分)A. 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 坚持党的制度路线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1.0 分)A. 1982 年B. 1983 年C. 1984 年D. 1985 年8. 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 1.0 分)A. 浙江省B. 贵州省C. 广东省D. 陕西省我的答案: C √答对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9. 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 1.0 分)A. 2010 年B. 2011 年C. 2012 年D. 2013 年我的答案: B √答对10. 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 1.0 分)A. 1944 年B. 1945 年C. 1946 年D. 1947 年11. 截至2017 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 1.0 分)A. 10 个B. 20 个C. 30 个D.40 个我的答 C √答对12. 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 1.0 分)A. “依附- 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 “创新- 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 “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 “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我的答案: A √答对13.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提出,21 世纪的中国应当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的新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我国的广袤土地上,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占地极广,呈现出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这种情况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果存在问题和障碍,则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且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上来看,由于区域性、文化因素等影响,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资源和技术上都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在同步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进程加快的要求下,需要对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进行明确,并提出优化和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态;对策研究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区域性差异,各地的经济发展状态和主要经济发展动力都是有所差别的,但总的来说目前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阻力和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稳定发展,需要针对现阶段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少数民族经济的内涵分析所谓少数民族经济,从性质上来讲属于一个宏观的概念。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理论上分为少数民族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两方面的内容。
在实际中,这部分理论分属于民族地区化研究的范畴。
这实际上也就是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研究向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转变[1]。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概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这种差异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现的落后和贫困现象被掩盖和忽视,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和区域发展来讲属于不利影响。
例如,我国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包括了蒙古族人民的经济发展和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两个部分,如果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而蒙古族人民的经济发展出现落后或相对薄弱的现象,则容易被忽视和掩盖。
且从两者的关系上来讲,内蒙古地区的范围要比按照民族人口的分布所划定的范围更广。
但如果换作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这个民族的藏族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总地区人口的90%以上,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经济发展可以参照单一的人口指标或者地区指标进行判断。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对于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和实现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1. 经济基础薄弱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或草原地带,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2. 经济结构单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大多以农业为主,农村居民占比较高。
而且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
3. 教育水平低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 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缺乏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造成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5. 生态环境脆弱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 提高教育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3. 推动产业升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4. 加强生态保护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编写提纲—《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是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的年度报告,紧密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或重大问题开展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分主题每年正式出版。
每个主题下,设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区报告三部分。
总报告是把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专题报告是把年度主题分解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地区报告根据年度主题的不同,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族自治地方,就年度主题在地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每年的年度报告最后,是对前一年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全国及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基本运行情况,经济运行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2015年的编写主题是“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框架结构是:总报告“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地区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西藏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宁夏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报告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专题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自贸区建设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城镇化报告“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报告“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沿边对外开放研究…附件1:编写的时间要求1、论证分析要以数据为根据,数据来源为统计年鉴;论证方法要科学,以实证分析为主。
2、每部分字数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1.5万字以内)。
3、交稿时间:2015年5月底。
4、请各位撰稿者于2015年1月30日前将承担部分的详细提纲发到涂裕春同志的协同。
5、其余写作要求见报告写作技术规范。
6、交稿时请写清撰稿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邮箱、通讯地址。
附件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编写规范要求1、摘要每篇报告的摘要要求着重反映本报告的核心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150~250字,不分段,不加注释。
放在每篇报告的题名、作者名后。
2、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便于进行文献标引工作而选用的可表达报告主题内容的词或者词组。
关键词既传达报告的重要信息,也是报告重要的检索点。
要求每篇报告提供3~5个词或者词组。
放在每篇报告的中文摘要后,中间用空格。
3、作者简介主要包括作者姓名、学位、供职单位、职称、主要研究专业和方向。
要求语言简练,80字左右。
以星号题注的形式排在文章首页的页下。
4、注释注释采用当页页下注的方式,中文书刊出处标引次序(除古籍、经典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应为“著者(译者),书名,出版者,年份,版次,页码”。
5.书稿层次书稿的层次编排顺序应全书统一,层次分明,按“编章节一(一)1.(1)①第一,第二,首先,其次”顺序排列。
①“1.”以上的层次要单占行;(1)可以单独占行,也可以不单独占行;(一)以下的各层次不单独占行(不包括1.)。
如层次较少,“(一)”这一层次可略过。
②“报告”多为各单独立文章之集成,应特别注意全书文字层次统一。
③正文中如果遇到并列层次的内容,可用“:”另起行缩进二字加“——”分段表述。
如: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社会学可分为以下分支学科:——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6、引文出处、注释“报告”采用当页页末末注的方式,中文书刊出外引次序,除古籍、经典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顺序为:著者(译者),书名,页码,出版者,出版地,年份(一般用阿拉伯数字,后面不加“年”字。
)如①xxx (作者)<xxxx>(书名),第x页,xxx(出版社),xx(出版地),xxx(年份),xxx(版次)。
②XXX(作者)<XXXX>(文章名)<xxxx>(期刊名),XX年第X期③XXX(作者)<XXXX>(文章名)XX年X月X日<XXXX>(报纸名)④[国籍]XXXX著,XXX译:<XXXX>(书名),第X页,XXXX出版社,体例同②、③⑤XXX(作者)<XXXX>(书名),卷X(汉字),XXXX社。
(标引线装书)⑥XXX(作者)<XXXX>(书名),第X页,XXXX出版社,XXX年版(年份)。
(新出古籍的注释式)⑦XXX(文章名)<XXXX>(书、刊名),XXX(出版社),XXX(年份)。
⑧特例:篇章、作者的解释用“★”。
⑨英文的出处可按原文注的方式,但应全书统一。
外文出处,保留原书编排风格。
按原文项目次序排列,其中书名(刊物名)排斜体(俄文书名用正体排加书名号;刊物中的论文题加引号用正体)。
7、插图文章插图按先看文后见图的原则编排,图应编序号,图序一般采用“图书馆1-1”的方式标示(前位码为图序),图题一般排小5黑臵于图下方居中位臵,图序与图题之间空1字位。
例:图3-1 民营企业的竞争分布注:图中横轴为竞争力分布区间,纵轴为民营企业的数目。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浙江等四省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
文内避免使用“上图表明……”,或(见图1-1)8、表格“报告”中的表格也遵循“先见文内表序,后见表格本身”的原则,表格左右不用边线,单元用横线隔开(即各单元内不用边线,单元用横线隔开(即各单元内不在用横线分割)的排表方式,用一类型的项目之间一律不加横线分割。
)表题一般用小五号黑体,表身用小五号或六号宋体。
表序号表题空1字位接排,如果是双层的序号的,中间加二分破折号,不可用浪纹。
文内避免使用“从上表可见闻……等方字,应用“从表1-1可见闻……”,或“见表1-1。
”表1-1(其前位码为章序,后卫码为表序)表内单位名称多于一个的,在栏内用括号括起来;单位是一个的放在表外右侧,排小5号宋体,如:单位:元。
例(一个单位的)表1—1 国民党政权旧合作社事业机构变动单位:% 例:(二个单位以上的)表1—2 根据的农户经济状况表内注释用注花(※)或圈码表述,注文真接排在表下,不可与正文注释混同编排。
资料出处亦直接排在表下,用6号宋体。
9、公式“报告”类图书常见的公式多为数学公式,一般均居中排,且与正文之间需上下加空1行或半行,字号一般比正文小一级,长度超过3/4的可回行,回行从等号、加号、减号外断开。
公式中的外文用斜体。
如公式中出现三连点不可改为省略号。
公式序号应在公式的右侧,距版心二字距。
如:长文形面积=长×宽高(1.2)前位码为公式序号。
10、标点符号详见《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5834-1995)。
其中特别提请注意:①括号与句读的关系行文与中使用括号,位号句末尾时,如是注释句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词之后,在括号外加句号。
如:她因未能出席1998年1月有社委会(每月第1周周二的例会。
)②如是注释整段话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③引号与句号的关系。
行文中使用引号位臵于句末尾进时,句号加在引号内或外,视引号内文字是否为完整的句子,还是不成句子的词语而定。
但引文括注出处的,句号一律加在括号后面。
如: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力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是注释整段话的批注放在名末标点之后。
②“满招损,谦受益”我名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③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④……子日:“君子不器”(《论语》)。
④昌号如果引起的下文或解释说明的方字过长,建议用“以下XX点说明。
”表述,不用昌号跨越较长篇幅。
11、数字、符号(1)一般原则①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A.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 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B.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0五九(农药内吸磷)八国职军事家二0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案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第二、使用阿拉伯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
对这种统一。
对这种情形,要求凡事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义,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2)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①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示例:公元前8世纪元 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月公元7年 1994年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0年”或“90年”。
示例:4时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②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A.中国干支经年和夏历月日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B.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A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日本应庆三年(1867年)C.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它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一0”案件(11月10日)示例2:五四运动五州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0”声明“九一三”事件(3)物理量物理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示例:836 .80km (8736.80千米) 600g(600克) 100km(100千克~150千克)12.5m(12.5平方米)外形尺寸市是400mm×200mm×300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 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 0.59A(0.59安[培])(4)非物理量物理量①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