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面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 形考34作业 答案
形考3答案一、填空题1、正、草、隶、篆2、说文解字3、4、转注5、6、训诂学7、8、明训诂9、追求更佳解释追求词义本源追求矛盾解决10以形索义以声求义据文考义援事解义二、判断题。
1、X2、X3、√4、√5、X6、X7、√8、√9、X10、X11、√12、X13、√14、√15、X16、X17、X18、√三、简答题。
1.20世纪的中国将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的代表,请概述其根据。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代表的依据。
常见错误:学生回答此题时,难以辨正的思想看待孔子的思想。
答:20世纪的中国将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的代表,主要因为:1、他属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2、在政治上他反对政权下移和越行为。
如鲁季氏用天子之乐,他反对。
季氏越礼祭祀泰山,他反对;陈恒杀了齐国的国君,他反对等。
3、制度上反对改革,如反对晋国铸刑鼎、季孙氏废丘赋等。
4、经济上反对新兴的富有者,如对季氏富于周公,他就十分不满。
2.简要论述《周易》提出的三大重要理论。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周易》的重要理论。
常见错误:学生对“阴阳论”未展开阐述。
答:《周易》提出的三大重要理论是:1、"阴阳论"。
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二元构成的,阴阳相须而生,这是天地间的法则,也就是所谓的"道"。
世间万物,天地与人,皆运行于此道的支配之中。
2、"则天论"。
这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理论。
用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人世变化,即已表现出了天人合一、宇宙一体的思想。
3、"变通论"。
简言之,"变"是指事物在空间中的变化,"通"是指事物在时间中的存在。
这是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理论,由此而确定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以及王朝更替的合理性。
"变通论"是建立在"阴阳论"与"则天论"的基础上。
南开24年秋季《国学智慧(尔雅)》作业参考二
24秋学期《国学智慧(尔雅)》作业参考1.儒家经典著作中保存相对完整,在先秦时期流传相对较广的是哪一部?选项A:《诗经》选项B:《周易》选项C:《春秋》选项D:《论语》参考答案:B2.读《左传》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读史,更重要的是什么?选项A:了解中华文明发展规律选项B:解读历代君王的政治思想选项C:从中获得借鉴选项D:从中找到封建社会的根本参考答案:C3.张载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选项A:改变命运选项B:做官选项C:改变气质选项D:赚钱参考答案:C4.我们每个人在对待不同人给你的道德熏陶时候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立场是什么?选项A:宠辱不惊的立场选项B:舍我其谁的立场选项C:天道的立场选项D:人之为人的立场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选项E:时空关心选项F:中听,契合事理选项G:人的内心参考答案:D5.《周易》只有哪两个卦是讲天地的?选项A:震卦和离卦选项B:乾卦和坤卦选项C:坤卦和困卦选项D:离卦和兑卦参考答案:B6.《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选项A:《诗经》里的话选项B:国家的政策选项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选项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参考答案:C7.《诗经》中的类比法中常用什么来比喻君子?选项A:鹦鹉选项B:梅花选项C:香草选项D:松柏参考答案:C8.礼本身起源于哪里?选项A:道德选项B:道选项C:政治学选项D:祭祀参考答案:D9.中国古代继承大禹勤俭学说的是哪一派别?。
国学作业
国学作业1、何为国学?其内容或范围是哪些?答:国学一词出自《周礼》中的春官秋伯。
国学在东汉以前是指太学,在东汉以后是指国立学校,晚清明初是指一种学术文化现象。
国学的内容可分为三类:○1三教九流:其中三教是指儒、释、道。
○2经史子集四部,这是一种传统学术。
○3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儒学为核心,这是一种文化传统.2、如何看待国学的学术风格?答:国学是一种博总通贯之学,其学术风格包括博与通。
其中博是基础,通是宗旨。
3、何为小学?为何说其首务识字?答:小学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
包括○1书○2训诂○3音韵,即从上古到现代的语言文字变化,包括文字的增加和词义的变化。
小学是国学的基础。
普通话在小学中被称为雅,又叫正,把方言翻译为普通话叫做训。
在上古之书中,有很多方言,学习小学有助于理解它们。
4、例说六书及其定义。
答:六书是指一种汉字的造字方法,用来教育识字。
包括象形、会议、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它的分类名称来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顺序来自班固。
5、何为许学?试举清代四家之一的重要学术著作及其成就。
答:指对于汉许慎《说文解字》的研究和著作。
清代四家及其学术著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
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
6、略述清代许学四家学术贡献。
答: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
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
桂馥精通文字学,经40年努力,以《说文解字》与经籍相参照疏证,写出《说文义证》50卷,对字义有独到研究,成为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另撰有考证经义、文字、名物的专著《札朴》10卷,援据宏富,辨证精详。
国学试题答案
国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倡的道德理念?A. 仁爱B. 礼义C. 法治D. 中庸答案:C. 法治2. 下列哪位古代文学家与其代表作对应错误?A. 杜甫——《春望》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 李白——《将进酒》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五经”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诗经》B. 《尚书》C. 《周易》D. 《左传》答案:D. 《左传》4.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孟子》?A. 指日可待B. 一暴十寒C. 老马识途D. 望洋兴叹答案:B. 一暴十寒5. “诗仙”是指哪位古代著名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陶渊明答案:B. 李白二、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头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
答案:人之初2.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名句,接下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__________。
答案:孙武4. 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__________”这一篇章,讲述了屈原的生平和爱国情怀。
答案:屈原贾生列传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无题》。
答案:李商隐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理念。
答:《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究和认识,达到真知灼见的境地。
这一过程强调了实践与认知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研究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规律,进而达到知识的提升和道德的修养。
2. 阐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答:“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政治理念之一,由老子提出。
国学作业
国学作业设计及答案第一课什么是国学1、什么是国学?答:国学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学术。
每一个国家都要有自己人的文化与学术,它是该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家里创造的文化与学术。
2、中国的国学是什么?答:中国的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学术。
3、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什么?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到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经过历史锤炼与打磨和自然的甄选与淘汰,而形成的世界文化的珠宝。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过的历史文明。
我们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传统文化的内容简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四个方面。
第三课农业与宫廷文化1、农业文化涉及到农家、家具、农民起义等。
2、皇宫、宫府文化包括宫廷文化和帝王学。
第四课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指的是什么?答: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和医家等。
第五课琴棋书画1、琴是指我国的传统乐器,你知道我国的传统乐器有哪些?答:我国的传统乐器也叫民族传统乐器,包括笛子、二胡、古筝、箫、鼓、古琴,琵琶等。
2、你知道中国传统的棋艺有哪些?答:中国传统的棋艺很多,比较著名的是中国象棋的围棋。
3、书指的是什么?文房四宝是哪四样宝贝?答:琴棋书画中的书指的是书法。
中国的书法与篆刻和印章是合为一体的。
篆刻和印章既是书法的点缀,也是书法家的标志。
4、文房四宝指的是是什么?答:纸、笔、墨、砚。
5、中国画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答: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作画所用在的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和墨,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其次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诗书画印四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中国特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像任伯年,齐白石的作品。
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
国学智慧作业标题: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2《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鲁国B、燕国C、赵国D、魏国正确答案:A3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正确答案:×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是生于老子之后的B、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C、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D、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正确答案:D5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B、道德C、血统D、官职大小正确答案:B作业标题:《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1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2《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正确答案:×3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A、人与天B、天与地C、人与人D、人与神正确答案:C4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B、财产C、阶层D、道德正确答案:A5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A、《左传》B、《国语》C、《楚辞》D、《论语》正确答案:D6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正确答案:√作业标题:君子的内涵1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正确答案:√2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正确答案:×3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修己B、务本C、乐他D、自弃正确答案:D4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A、要修己B、要利他C、要吃亏D、要乐他正确答案:C5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A、忠B、仁C、孝D、义正确答案:C作业标题:君子之道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A、孝B、仁C、忠D、义正确答案:B2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正确答案:√3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国学作业答案
国学作业答案第一篇:国学作业答案作业11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招致疲乏,甚至更加危险。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3.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这句话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
2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举例: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听老师讲解经典;上网浏览相关知识;或其他。
请简要说明理由。
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进行学习“国学”,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听老师讲解经典、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我觉得这连个是分不开的,首先是读经典,只有你读过经典之后才才能了解到经典的内容是什么,才能知道什么是经典算是个了解的过程;其次是观看视频讲座,自学只能了解皮毛,在这个快速的时代,想要学习,但是又不耽误工作的方法就是观看视频讲座,这样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第三是听老师讲解经典,每个人对于经典的解读都不一样,所以只有去真正的走入课堂,听老师在讲解,才能进一步吸收、理解经典;最后是上网浏览相关知识,经过了前面的学习,最后通过上网浏览想要了解的知识,对自己未了解的知识进行补充,使自己全方位的了解、学习、知晓“国学”。
四年级上册国学测试题答案 双排(1)
四年级上册国学测试题答案一、填空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6.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7.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9.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0.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二、写出与下面的古文字字形相对应的现在字体止德正道中容三、选择题:1、本末始终选自( B )A.《论语》 B《大学·经》 C《孟子》 D《老子》2、扬汤止沸这篇文章讲述的是( B )采纳丞相晁错的建议,不断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汉武帝 B汉景帝 C光武帝 D唐太宗3、课文中修身的意思是( D )A.修改 B使身体健康 C提高身体素质 D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4、“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谁说的?( A )A.薛勤 B陈蕃 C陈仲 D陶渊明5、通假字“谦”是通( B )A.歉 B慊 C嫌 D謙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于( C )A.陶渊明 B韩愈 C欧阳修 D范仲淹7、“止”是( B )字?A.形声字 B象形字 C会意字 D指事字8、王浚是哪个朝代的名将?( C )A.唐朝 B宋朝 C晋朝 D元朝9、“重耳大赦”中的“重耳”指的是谁?( B)A.颜回 B晋文公 C周武王 D齐桓公10、子路问强选自哪里?( C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孟子》四、连线题1、物有本末天下之大本也欲治其国者有所恐惧事有始终中也者先齐其家故君子和而不流则不得其正2、欲修其身者何以扫天下有所忧患先正其心视而不见则不得其正一屋不扫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之者听而不闻五、请用正楷认真抄写下面的一段话,看谁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国学参考答案
国学参考答案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历史、礼仪等各个方面。
国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国学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国学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国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论语》了解到孔子的思想,通过阅读《庄子》了解到庄子的哲学思想。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窗口。
其次,国学对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质和人格修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读《大学》了解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意义。
此外,国学还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通过研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提高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到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通过研读唐诗宋词了解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
此外,国学还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注重思辨和思考。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老子》了解到老子的哲学思想,通过阅读《孟子》了解到孟子的人性论。
最后,国学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国学智慧作业答案
国学智慧作业答案:论语一、选择题⑪对于人类来讲,合乎正道实际上是合乎了什么?人类发展的规律⑫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孔子⑬《春秋》是根据哪国历史改编的?鲁国⑭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大学》⑮“尚贤”思想的提出本身就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它是用来打破什么的?贵族专制⑯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孔子⑰孔子出生于哪一年?公元前551年⑱按照儒家文化的理解我们的“本性”是什么?要有善念⑲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中产阶级⑳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⑴先让国家富强,再让老百姓富裕,这是哪个学派的观点?⑵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什么?心性⑶《中庸》讲的道是什么?儒家之道⑷孟子将“民本”的思想发展到了什么?民主⑸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贵族共和⑹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的是?《唐朝简史》⑺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孔子⑻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⑼孔子去世于哪一年?公元前479年二、判断题①“仁”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是②周朝的文献典籍在鲁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是③经济系数越大,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安定。
④“道”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
是⑤孔子主张先让国家富强,再让百姓富裕。
否⑥曹胜高老师任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
是⑦仁政其实是和后来的德政,王道是一样的思想。
是⑧俗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论语的教化作用。
是⑨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
是⑩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人的。
否。
国学考试题及答案
国学考试题及答案国学,又称汉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学问。
它涵盖了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国学考试的题目及答案,供参考。
题目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个部分?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宫廷诗歌或官方的乐歌,“颂”则是祭祀时所用的乐歌。
题目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主要记录了哪位思想家的言论和思想?答案:《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题目三:请列举中国四大名著,并简述每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答案:1.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2. 《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
3.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争霸的故事。
4. 《水浒传》:描绘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反抗腐败官僚的故事。
题目四:《易经》中的“乾”卦代表什么?答案:《易经》中的“乾”卦代表天,象征着创造、积极、刚健等特质,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
题目五:请简述“道家”的哲学思想。
答案: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在的精神自由。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题目六:《春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答案:《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由孔子修订,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常通过“微言大义”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
题目七:《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的“三传”,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案:- 《左传》:以史实详细、文笔生动著称,是《春秋》三传中最为重要的一部。
- 《公羊传》:以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注重政治和道德的教化。
- 《谷梁传》:注重礼制和法度,解释《春秋》时更侧重于礼法的讨论。
国学试题及答案小学
国学试题及答案小学一、中国的四大国学经典是指哪些书籍?中国的四大国学经典是《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这些经典作品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
他们主要论述了人际关系、道德伦理、治国理政等问题,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和智慧思维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以下哪部古代经典是兵法的代表?该题答案为《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兵书之一,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兵书之一。
它以智慧和策略为核心,对于战争的规划、指挥与战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老子》是哪位思想家的主要著作?《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也被称为《道德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以自然、无为、道德等主题为基础,强调与自然的合一和顺应自然的原则。
四、以下哪本古代书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活书"?答案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活书",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诗经"又称为什么?"诗经"又称为《诗经》或《诗》。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合,是由一百五十篇民间诗歌组成的。
"诗经"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的重要资料。
六、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的学说对中国影响最深远?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那就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七、请简述"和"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含着和谐、融洽、平等等含义。
九年级。国学经典课后习题答案
九年级。
国学经典课后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正确)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正确)3、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错误) 孟子4、《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错误)黄宗羲5、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正确)6、《论语》是“四书”之一。
(正确)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7、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错误)8、“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正确)二、单项选择题9、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王阳明(王守仁)10、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11、乐的起因是: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12、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善民心,易风俗。
13、“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按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传习录》体现的教学艺术是:量力而精。
14、先王治乐的原因是: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学校。
16、“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礼记》17、“学而优则仕”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19、“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礼记》20、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怨恨21、“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
萌芽再长,便又加水。
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
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2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王夫之2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少年富则国富24、“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国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一、常识问答(共50分)1、请列出三种较为著名的《老子》注本,并标明作者、年代。
(9分)答:《老子河上公章句》,相传为隐士河上公著,年代或为西汉,或为东汉;《老子指归》,西汉严遵著;《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注。
(其他注本如:焦竑《老子翼》、姚鼐《老子章义》、王夫之《老子衍》、魏源《老子本义》、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等)2、简要介绍上题所列出的三种《老子》注本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12分)答:《老子河上公章句》:用“气”化学说充实“道”的概念。
与其他黄老学者一样,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具有“致太平”的社会政治思想。
“养生论”是其主要思想。
严遵对于《老子》道是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但他的思想是矛盾的,既有儒家入世思想,又有道家出世思想,最终形成以道家思想“入世”的特点。
王弼注侧重理论思考,摈弃传统的繁琐考证,不囿本意旧说,立足于社会现实,强调“得意忘言”领会《老子》的精神实质,发展了“以无为本”的老子思想,建构了魏晋玄学。
3、通行本《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与杂篇,请分别写出内、外、杂的篇名。
(10分)答: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禦寇、天下4、请找出《庄子》中的10个成语(不限于本书节选部分),注明出自哪篇,并引出成语所在的《庄子》原文。
(10分)答: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绰约多姿: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逍遥游)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逍遥游)大相径庭: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逍遥游)跳梁小丑: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
电大2018国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5题)(总分60.00)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说的“五者”为( D )(4.00分)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 金、木、水、火、土C. 仁、义、礼、智、信D. 恭、宽、信、敏、慧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C )。
(4.00分)A. 信仰B. 天子C. 圣人之言D. 父母之命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4.00分)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 D )焉。
(4.00分)A. 一家B. 天下C. 一国D. 一人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B )。
(4.00分)A. 德B. 教C. 礼D. 仁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A(4.00分)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4.00分)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
何以聚人?曰(②)。
(4.00分)CA. ①仁②德B. ①礼②信C. ①仁②财D. ①礼②义9. 大学之道,( A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00分)A. 在明明德,在亲民B. 在名名德,在亲民C. 在明明德,在兴民D. 在明名德,在亲民10.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4.00分)A. 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B.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书面作业答案《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一、阅读分析(每题12分,共60分)1、阅读《老子》第一章,回答问题: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本章首句帛书的断句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刘笑敢认为帛书断句合理,他的理由是什么?请浏览网上课堂“自建视频”之《老子》辅导第二节来回答。
(2分)答:老子的思想中“自然”的价值为主体地位,老子的自然是自然而然之义,大自然的构成主体。
②如何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分)答:当我们把“道”称为“无”时,是指天长来分的宇宙初始。
“道”就好像“无”;当我们把“道”称为“有”时,是指“道”成为万物之母。
③请举属于“异名同谓”的3个例子。
(3分)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④你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道”?(5分)答:客观存在的“道”,自古至今,恒常永存,人无法知道“道”全部,只能知其局部,所以当我们用言语表达宇宙终极之道时,我们所说的“道”(局部),并非客观存在的“道”(整体)。
2、阅读《庄子·大宗师》节选,回答问题: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你如何理解颜回把忘礼乐、仁义视为进步?(3分)答:除去自身的一些复杂因素,不去考虑太多的方面,就会达到进步②何为“离形去知,同于大通”?(2分)答:沉入于望的境界,忘记外界的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境界③从颜回与孔子的对话看,“忘”与“坐忘”有何区别?(3分)答:“忘”是指思想上的忘。
“坐忘“是肢体上,心灵上的忘却。
④庄子笔下的孔子形象,既有真实孔子的影子,又有虚构成份,就本节文字而言,虚构体现在哪里?(4分)答:庄子自己信奉无为自然,所以他的思想本身,就是接受多天的,是可以容纳其他意见的。
孔子与庄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所言,“道”“德”“圣人”等均同名而异实。
他们的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迥异。
3、阅读《论语》节选《颜渊第十二》,回答问题: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①如何理解“克己复礼为仁”?(2分)答:克制自己,复归周礼,就是仁,也就是要约束自己,使每件事情归于“礼”。
②有人认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意思是:邦国无人怨恨,家里无人怨恨,即所有人都不怨恨,方可称为仁。
你认为这种解释是否合理?为什么?(3分)答:不合理,因为怨恨不是这样定论的。
怨恨的产生没有规律性,可有可无。
怨恨发生了就“无法改变”,因为不能认为没有怨恨了就是仁了。
③举例说明你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分)答:自己都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我的理解是两种观点首先都要纠正自己的思想,多与人沟通,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成功。
④孔子为何认为“言讱”即仁?(2分)答:口才不是很好的人,做事往往需要长时间考虑,这样的人是比较仁的。
4、阅读《荀子·性恶》,回答问题:①何为“性”与“伪”?荀子如何解说?(3分)答:“性”指天性,“伪”指伪装。
荀子认为要顺从天性,不应伪装。
②荀子如何定义“善”、“恶”?(2分)答:“善”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
“恶”是天生的。
③在本文中荀子批驳了孟子哪些观点?(3分)答:“性善论”和“人格论”④荀子强调“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你怎么看?(4分)答:我同意他的观点。
弯曲的木头必将需要矫正后才能变直,钝的金属必将需要磨砺后才能变锋利,就像朽木只有进行了雕刻才能有利用价值。
5、阅读《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
虽有不恃隐栝而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
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
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韩非为何说圣人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3分)答:只有自己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做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做好事。
②既然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稀少,为何良工“弗贵”?(3分)答:因为很多东西天生外表不错,淡内在可不变好。
所以很多工匠宁愿用贵的,以体现其价值。
③何为“隐栝之道”?韩非以此比喻什么?(2分)答:矫正木材的工具,比喻爱材之人。
④你如何评价韩非的“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4分)答:同意他的观点。
只有进行长期的管理,治理才会有善的一面。
偶尔出现的也只是偶然,不是主观的存在,必须加强力度。
二、评论综述(40分)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而庄子则说天下无“正处”、“正味”、“正色”,两人针锋相对。
你若认同其中一方的观点,请举例驳斥反方的观点。
你若对双方观点都不认同,也请举例分别反驳双方观点。
要求字数600字以上。
答:我比较同意孟子的观点,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心之所同然者何也?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我们认为人类都有共同的人性。
物质享受如此,精神享受也如此。
说到底,还是“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发挥。
孟子这段话,成为二十世纪中叶理论界讨论“共同人性”。
‘共同美”的主要依据之一。
这恐怕是孟子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的罢。
孟子本人则只知道刍拳悦口,理义悦心,说得亲切生动,有滋有味,令人真想亲口尝一尝那理义到底是什么滋味。
然而,美苦众生,凡夫俗子又有几人真能像圣人那样亲切体味到理义之乐如口福之乐一样呢?因为,理义之乐与口福之乐的确是有所不同的。
“理义之悦我心”所涉及的,实际上是道德判断的方面,是精神满足的问题;而“刍豢之悦我。
”所涉及的,实际上是感官知觉的方面,是物欲满足的问题。
前者是抽象的精神的,后者是具体的物质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这大概正是孟子所疏忽的地方罢。
当然,说他有所疏忽,并不意味着他所说的一切都没有了道理。
事实上,只要不推到极端,不说得那么绝对,共同的人性也罢,共同的审美感觉也罢,都的确是存在的。
至于说共同的口味,共同的听觉,共同的对于美人的欣赏和喜爱,那更是人之常倩,无可辩驳的了。
关键是我们在承认这些共同性的同时,也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样才相于把自助。
没有退路的被动位置上,把有道理的说法都变成没有道理的了他的学术核心就是“仁义”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王侯深恶痛疾。
首先,孟子是反对王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最后,孟子在自己的论证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明百姓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这都是统治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仁政和民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王道。
王道亦是孟子哲学的中心概念,还有孟子世世代代的儒学家们,孜孜追求的那个最高理想社会——大同社会“仁政王道在,火焰万丈长”。
经历历史的洗涤,时光的锤炼,正直的精华也不会因为岁月的沧桑而褪色。
《庄子·齐物论》探讨“正处、正味、正色”,内容如后:庄子在这整段话结束时这么说:“天下万物无不起起伏伏,不会始终如一;阴阳变化... 庄子的观点过于前卫,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能得出无“正处”、“正味”、“正色”的观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我们社会的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还是需要一个相对趋同的社会,有同样的价值观来引导人民大众。
综上所述,较之庄子,我比较同意孟子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