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问题经典练习题

合集下载

动点问题经典练习题

动点问题经典练习题

动点问题经典练习题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梯形ABCD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梯形,OA ∥BC ,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4,3),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 在OA 上运动,从O 点出发到A 点;动点N 在AB 上运动,从A 点出发到B 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线段AB 的长;当t 为何值时,MN ∥OC ? (2)设△C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S 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3)连接AC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MN 与AC 互相垂直? 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 PQBA MNCD2、(河北卷)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 ≤1;1<t ≤2;2<t ≤3;3<t ≤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山东济宁)如图,A 、B 分别为x 轴和y 轴正半轴上的点。

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动点问题(习题)例题示范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C=90°,AD=3 cm,DC=15 cm,BC=24 cm.点P 从A 点出发,沿A→D→C 的方向以 1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的方向以 2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连接AP,AQ,PQ,设△APQ 的面积为S(cm2),点P运动的时间为t(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APQ 能成为直角三角形吗?如果能,直接写出t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思路分析】① 研究基本图形,标注信息.315BQ C24② 分析运动状态,分段、定范围.△APQ 的面积 S(1/s) P : A 3 sD(2/s) Q : C C 12 s B总时间:0≤t ≤12,分为两段:0≤t ≤3,3<t ≤12.③ 分析几何特征,表达,设计方案求解.第 1 问,结合分段,画出对应的图形后,表达对应图形的底和高,根据公式建等式.(当 t =0 时,三角形不存在;所以 t ≠0)第 2 问,借助第 1 问的面积表达式来求解.第 3 问,由于直角所在角不确定,分类后,画出对应图形,表达,分析不变特征,设计方案求解.林老师编辑整理⎨ ⎪【过程示范】解:(1)当 0<t ≤3 时,S 1t 1515t 2 2当 3<t ≤12 时,B Q CS 115(3 2t ) 1 3(t 3)1 2t (18 t )2 2 2 t 2 9t 272 15t (0 t ≤ 3)综上: S 29t 2t27 2 (3 ≤ t ≤12)(2)当 0<t ≤3 时,S 15t,为一次函数,2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k = 15 >0,S 随 t 的增大而增大, 2 ∴当 t =3 时,S 最大,为 45 . 2当 3<t ≤12 时,林老师编辑整理S t 2 9 t 27 ,为二次函数, 2∵a =1>0,∴图象开口向上,又∵ b2 a 9 ,3<t ≤12, 4∴当 t =12 时,S 最大,为 117.综上:当 t =12 时,S 最大,最大值为 117 cm 2.(3)0<t ≤3①当∠APQ =90°时,A P此时,AP =EQ ,即 t =3-2t ,∴t =1.②当∠PAQ =90°时,A P 此时,CQ =AD ,即 2t =3,∴ t 3 . 23<t≤12①当∠APQ=90°时,B QC 易证∠APD=∠PQC,∴△APD∽△PQC,∴t=6 或t=9.②当∠PAQ=90°时,B Q EC 易证∠PAD=∠QAE,∴△PAD∽△QAE,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巩固练习1. 如图,在 Rt △ABC 中,∠B =90°,BC = 5 ,∠C =30°.点 D从点 C 出发,沿 CA 方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匀速运动,同时点 E 从点 A 出发,沿 AB 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 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 D ,E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t>0),过点 D 作 DF ⊥BC 于点 F ,连接 DE ,EF .(1)求证:AE =DF .(2)四边形 AEFD 能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 t 值; 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 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ABF CABCA3林老师编辑整理B C 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Q PDD2.如图,在Rt△ABC 中,∠A=90°,AB=6,AC=8,D,E 分别为边AC,BC 的中点.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 DE EB 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点Q 也从点A 出发,沿射线AB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B 时,P,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t>0).(1)当点P 到达点B 时,求t 的值.(2)设△BPQ 的面积为S,当点Q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t 值,使PQ∥DB?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 E CAB E CADB EC 林老师编辑整理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90°,AD=6 cm,AB=8 cm,BC=14 cm.动点P,Q 都从点C 出发,点P 沿C→B 的方向做匀速运动,点Q 沿C→D→A 的方向做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CD 的长;(2)若点P 以 1 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以2 2 cm/s 的速度运动,连接BQ,PQ,设△B QP的面积为S(cm2),点P,Q运动的时间为t (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若点P 的速度仍是 1 cm/s,点Q 的速度为a cm/s,要使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Q∥DC,请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A DQB P CA DB CA DB C林老师编辑整理思考小结表达线段长是动点问题解题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表达线段长时思考方向如下:①利用s=vt,用动点走过的路程来表达;②利用动点所走路程和线段长组合,来表达新线段长;③和角度结合在一起,利用相似或三角函数来表达.林老师编辑整理【参考答案】林老师编辑整理。

简单动点问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简单动点问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1、(09包头)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解:(1)①∵1t =秒,∴313BP CQ ==⨯=厘米,∵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5BD =厘米.又∵8PC BC BP BC =-=,厘米,∴835PC =-=厘米,∴PC BD =.又∵AB AC =,∴B C ∠=∠, ∴BPD CQP △≌△. ····················· (4分)②∵P Q v v ≠, ∴BP CQ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33BP t ==秒, ∴515443Q CQ v t ===厘米/秒. ················· (7分) (2)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32104x x =+⨯, 解得803x =秒. ∴点P 共运动了803803⨯=厘米. ∵8022824=⨯+,∴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经过803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12分)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分析:(1)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PD=CQ.(2)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时QC-PD=2CE.(3)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时QC-PD=EC.所有的关系式都可用含有t的方程来表示,即此题只要解三个方程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PD=CQ∴24-t=3t解得:t=6即当t=6时,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2)过D作DE⊥BC于E则四边形ABED为矩形∴BE=AD=24cm∴EC=BC-BE=2cm∵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QC-PD=2CE即3t-(24-t)=4解得:t=7(s)即当t=7(s)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3)由题意知:QC-PD=EC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即3t-(24-t)=2解得:t=6.5(s)即当t=6.5(s)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判定,难易程度适中.3.(09济南)如图,在梯形ABCD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解:(1)如图①,过A 、D 分别作AK BC ⊥于K ,DH BC ⊥于H ,则四边形ADHK 是矩形 ∴3KH AD ==. ······················ 1分在Rt ABK △中,sin 454AK AB =︒== 2cos 454242BK AB =︒==················ 2分在Rt CDH △中,由勾股定理得,3HC ==∴43310BC BK KH HC =++=++= ············· 3分(2)如图②,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则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MN AB ∥∴MN DG ∥∴3BG AD ==∴1037GC =-= ····················· 4分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102CN t CM t ==-,.∵DG MN ∥∴NMC DGC =∠∠ 又C C =∠∠∴MNC GDC △∽△ ∴CNCMCD CG = ······················ 5分即10257t t-=解得,5017t = ······················ 6分(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NC MC =时,如图③,即102t t =-∴103t = ························ 7分(图①) A D C B KH (图②)A DCB G M N②当MN NC =时,如图④,过N 作NE MC ⊥于E解法一: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11102522EC MC t t ==-=-在Rt CEN △中,5cos EC tc NC t -==又在Rt DHC △中,3cos 5CH c CD ==∴535tt -=解得258t = ······················· 8分解法二:∵90C C DHC NEC =∠=∠=︒∠∠,∴NEC DHC △∽△∴NC ECDC HC =即553t t-=∴258t = ························ 8分③当MN MC =时,如图⑤,过M 作MF CN ⊥于F 点.1122FC NC t ==解法一:(方法同②中解法一)132cos 1025t FC C MC t ===-解得6017t = 解法二: ∵90C C MFC DHC =∠=∠=︒∠∠, ∴MFC DHC △∽△ ∴FC MCHC DC =即1102235tt-=A DC B M N(图③) (图④)A DCB M NH E(图⑤)A DCBH NM F∴6017 t=综上所述,当103t=、258t=或6017t=时,MNC△为等腰三角形·9分4..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1)试说明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CE平分∠ACB,MN∥BC,找到相等的角,即∠OEC=∠ECB,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OE=OC,同理OC=OF,可得EO=FO.(2)利用矩形的判定解答,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利用已知条件及正方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1)∵CE平分∠ACB,∴∠ACE=∠BCE,∵MN∥BC,∴∠OEC=∠ECB,∴∠OEC=∠OCE,∴OE=OC,同理,OC=OF,∴OE=OF.(2)当点O运动到AC中点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如图AO=CO,EO=FO,∴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CE平分∠ACB,∴∠ACE= ∠ACB,同理,∠ACF= ∠ACG,∴∠ECF=∠ACE+∠ACF= (∠ACB+∠ACG)= ×180°=90°,∴四边形AECF是矩形.(3)△ABC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AC⊥EN,故∠AO M=90°,∵MN∥BC,∴∠BCA=∠AOM,∴∠BCA=90°,∴△ABC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证明出结论(1),再利用结论(1)和矩形的判定证明结论(2),再对(3)进行判断.解答时不仅要注意用到前一问题的结论,更要注意前一问题为下一问题提供思路,有相似的思考方法.是矩形的判定和正方形的性质等的综合运用。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50道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50道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50道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20道)1. 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 3,点B表示的数为1,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左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 = 1时,求PQ的长度。

(2)求经过多少秒后,PQ = 5。

解析:(1)当t = 1时,点P表示的数为公式,点Q表示的数为公式。

所以公式。

(2)运动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公式,点Q表示的数为公式。

则公式。

当公式时,即公式。

则公式或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公式(舍去,因为时间不能为负)。

当公式时,公式,公式。

2.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 2,点B对应的数为4,点C对应的数为x,若点C在点A、B之间,且公式,求x的值。

解析:因为点C在点A、B之间,公式,公式。

又因为公式,所以公式。

去括号得公式。

移项得公式。

合并同类项得公式。

解得公式。

3. 数轴上有A、B两点,A表示的数为 1,B表示的数为3,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点P到点B的距离为2?(2)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当公式时,求t的值。

解析:(1)点P表示的数为公式。

当点P到点B的距离为2时,公式。

则公式或公式。

解得公式或公式。

(2)点Q表示的数为公式,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

即公式。

则公式或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公式。

4. 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5,点B表示的数为 3,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t秒后,点M表示的数和点N表示的数。

(2)当t为何值时,点M与点N相距4个单位长度?解析:(1)t秒后,点M表示的数为公式,点N表示的数为公式。

(2)当点M与点N相距4个单位长度时,公式。

则公式或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公式。

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1、如图1,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53、如图,在Rt ABC△中,9060ACB B∠=∠=°,°,2BC=.点O是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CE AB∥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2)当90α=°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1)①30,1;②60,1.5;(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AB=4,AC∴AO=12AC.在Rt△AOD中,∠A=300,∴AD=2.∴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DBC是菱形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备用图)CEDNM CDMCEM(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 ≌△CEB② ∵△ADC ≌△CEB ∴CE=AD ,CD=BE ∴DE=CE+CD=AD+BE (2)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 ≌△CBE ∴CE=AD ,CD=BE ∴DE=CE-CD=AD-BE (3) 当MN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 ,BE=AD+DE 等) ∵∠ADC=∠CEB=∠ACB=90° ∴∠ACD=∠CBE , 又∵AC=BC , ∴△ACD ≌△CBE , ∴AD=CE ,CD=BE , ∴DE=CD-CE=BE-AD.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解:(1)正确.证明:在AB 上取一点M ,使AM EC =,连接ME .BM BE ∴=.45BME ∴∠=°,135AME ∴∠=°. CF 是外角平分线,45DCF ∴∠=°,135ECF ∴∠=°.AME ECF ∴∠=∠.90AEB BAE ∠+∠=°,90AEB CEF ∠+∠=°, ∴BAE CEF ∠=∠. AME BCF ∴△≌△(ASA ). AE EF ∴=. (2)正确.证明: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 .使AN CE =,连接NE .BN BE ∴=. 45N PC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BE ∴∥.ADF CGB图1A DFADFC GE B 图2ADFC GB M ADFNDAE BEA∴∠=∠.NAE CEF∴∠=∠.ANE ECF∴△≌△(ASA).AE EF∴=.6、如图, 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7、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 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 BC∥交CD于点F.46AB BC==,,60B=︒∠.求:(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 EF⊥交BC于点M,过M作MN AB∥交折线ADC 于点N,连结PN,设EP x=.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 M 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DEBFCA DEBFCA DEBFC图1 图2A DEBFCPNM图3A DEBFCPNM(第25题)解(1)如图1,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 ∵E 为AB 的中点, ∴122BE AB ==.在Rt EBG △中,60B =︒∠, ∴30BEG =︒∠.∴112BG BE EG ====,即点E 到BC(2)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PM EF EG EF ⊥⊥,, ∴PM EG ∥.∵EF BC ∥, ∴EP GM =,PM EG == 同理4MN AB ==. 如图2,过点P 作PH MN ⊥于H ,∵MN AB ∥,∴6030NMC B PMH ==︒=︒∠∠,∠.∴122PH PM == ∴3cos302MH PM =︒=. 则35422NH MN MH =-=-=.在Rt PNH △中,PN === ∴PMN △的周长=4PM PN MN ++=.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 △恒为等边三角形. 当PM PN =时,如图3,作PR MN ⊥于R ,则MR NR =.类似①,32MR =.∴23MN MR ==. ∵MNC △是等边三角形,∴3MC MN ==.此时,6132x EP GM BC BG MC ===--=--=.图3A D E BFCPN M图4A D EBF CP MN 图5A D EBF (P ) CMN GGRG图1 A D E BF CG图2A D E BFCPNMG H当MP MN =时,如图4,这时MC MN MP ===此时,615x EP GM ===-= 当NP NM =时,如图5,30NPM PMN ==︒∠∠. 则120PMN =︒∠,又60MNC =︒∠, ∴180PNM MNC +=︒∠∠. 因此点P 与F 重合,PMC △为直角三角形. ∴tan301MC PM =︒=. 此时,6114x EP GM ===--=. 综上所述,当2x =或4或(5-时,PMN △为等腰三角形.8、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 又∵AB AC =, ∴B C ∠=∠, ∴BPD CQP △≌△. ②∵P Qv v ≠,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33BP t ==秒, ∴515443Q CQ v t===厘米/秒。

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30题)(原卷版)

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30题)(原卷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全等三角形》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30题)1.(2023春•横山区期末)如图,AB=8cm,∠A=∠B,AC=BD=6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当△ACP与△BPQ全等时,x的值为.2.(2022春•普宁市期末)如图,∠A=∠B=90°,AB=60,E,F分别为线段AB和射线BD上的一点,若点E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向点D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3:7,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AC上取一点G,使△AEG与△BEF全等,则AG的长为.1、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通过点的运动,用代数式表示线段的大小,从而寻找线段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进而快速解题.2、解题策略:①明晰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②根据已知和求证的目标,寻找线段或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③有时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典型题训练3.(2022秋•攸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ABC,AB=5cm,AD=BC=3cm,点E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DE与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则点F的运动速度为cm/s.4.(2023春•吴江区期末)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cm,AD=12cm,点E在AB边上,BE=3cm,点F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到达点C后马上折返,向点B运动,点G在线段CD上以vcm/s的速度由C点向D点运动.点F,G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若以E,B,F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t=秒.5.如图,△ABC中,AB=AC=24cm,BC=16cm,AD=BD.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 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vcm/s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那么当△BPD与△CQP 全等时,v=()A.3B.4C.2或4D.2或36.(2022秋•高邑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6,BC=8,AB=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C﹣A向终点A运动,点P,Q都运动到各自的终点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l经过点C,且l∥AB,过点P,Q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段,垂足为E,F.当△CPE与△CQF全等时,t的值不可能是()A.2B.2.8C.3D.67.(2022秋•浠水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C=6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BD≌△ACE时,t的值为()A.2B.4C.6D.2或68.(2023春•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满足AC=7,BC=12,点P从A 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Q从B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个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P,Q作PE⊥l于E,QF⊥l于F.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P,E,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Q,F,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t的值为(不考虑两三角形重合的情况).9.如图,在△ABC中,BC=8cm,AG∥BC,AG=8cm,点F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4cm/s的速度连续做往返运动,点E从点A出发沿线段AG以2cm/s的速度运动至点G,E、F两点同时出发,当点E到达点G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EF与直线AC交于点D,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写出当0<t<2和2<t<4时段BF的长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BF=AE时,求t的值;(3)当△ADE≌△CDF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10.在Rt△ABC中,∠C=90°,AC=10cm,BC=5cm,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M上运动,且PQ=AB,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QP A全等.11.(2022秋•昭阳区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1)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BPD与△CQP全等?12.如图,△ABC中,∠ACB=90°,AC=12,BC=16.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2和6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13.(2022秋•苍溪县期末)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8cm,点P从点出发,沿A→B→A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l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求证:AB∥DE.(2)写出线段A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3)连接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14.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 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PC=cm.(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s的速度沿CA向点A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的值,使得△ABP与△PQ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1cm/s的运动速度从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16.(2022秋•南召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B=20cm,BC=15cm,E为AB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BC上以5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1)若点Q运动的速度是5cm/s,经过1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BPE与△CQP全等时,求出点Q的运动速度.17.(2022春•二七区校级期中)如图,点E在线段CD上,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点F在线段AB上运动,AD=4cm,BC=3cm,且AD∥BC.(1)当点F运动到离点A多少厘米时,△ADE和△AFE全等?为什么?(2)在(1)的情况下,此时BF=BC吗?为什么?求出AB的长.1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6cm,AB=4cm,点E为AD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注:长方形中,∠A=∠B=∠C=∠D=90°,AB=CD,AD=BC)(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①经过1秒后,△AE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E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②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EQ的面积为Scm2,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S.(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AEP与△BPQ全等.19.(2023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ABC的两条高AD与BE交于点O,AD=BD,AC=6.(1)求BO的长;(2)F是射线BC上一点,且CF=AO,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OP与△FCQ全等时,求t的值.20.如图1,长方形ABCD中,AB=CD=7cm,AD=BC=5cm,∠A=∠B=∠C=∠D=90°,点E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与此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的时间均为ts.(1)若点F的运动速度与点E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2时:①判断△BEF与△ADE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求∠EDF的度数.(2)如图2,将图1中的“长方形ABCD”改为“梯形ABCD”,且∠A=∠B=70°,AB=7cm,AD=BC=5cm,其他条件不变.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BEF与△ADE全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相应的x及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在Rt△ABC中,∠C=90°,AC=8cm,BC=6cm,点D在AC上,且AD=6cm,过点A作射线AE⊥AC(AE与BC在AC同侧),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E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s,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PD、BD.(1)如图①,当PD⊥BD时,求证:△PDA≌△DBC;(2)如图②,当PD⊥AB于点F时,求此时t的值.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10,AB=CD,BD=14,点E从点D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DA向点A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C→B→C做匀速移动,点G 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移动时间为t秒,G点的移动距离为y.(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以下线段:ED=,当0<t≤2时,BF=,当2<t≤4时,BF=;(2)请猜想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移动过程中,请你探究当t取何值时,△DEG与△BFG全等?并求出此时G点的移动距离y.23.(2023春•渭滨区期末)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s.(1)如图(1),当t=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24.(2022春•华容县期中)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点E在AB边上,BE=6cm.(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4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 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正方形ABCD四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正方形ABCD边上的何处相遇?相遇点在何处?25.(2022秋•红花岗区期中)如图1,直线AM⊥AN,AB平分∠MAN,过点B作BC⊥BA交AN于点C;动点E、D同时从A点出发,其中动点E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N方向运动,动点D以1cm/s的速度运动;已知AC=6cm,设动点D,E的运动时间为t.(1)当点D在射线AM上运动时满足S△ADB:S△BEC=2:1,试求点D,E的运动时间t的值;(2)当动点D在直线AM上运动,E在射线AN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使得△ADB与△BE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26.如图,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射线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DB上由点D出发沿射线DB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点Q的运动速度是点P的运动速度的2倍,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x≠2),是否存在实数x,使△ACP与△BPQ全等?若存在,请画出示意图,将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并直接写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2022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如图①,线段BC=6,过点B、C分别作垂线,在其同侧取AB=4,另一条垂线上任取一点D.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D运动,当点P停止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1,CP=,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CQ的长为;(2)当a=2,t=1时,①求证:△ABP≌△PCQ;②求证:AP⊥PQ;(3)如图②,将“过点B、C分别作垂线”改为“在线段BC的同侧作∠ABC=∠DCB”,其它条件不变.若△ABP与△PCQ全等,直接写出对应的a的值.28.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直线l过点C.(1)当AC=BC时,①如图1,分别过点A和B作AD⊥直线l于点D,BE⊥直线l于点E.求证:△ACD≌△CBE;②如图2,过点A作AD⊥直线l于点D,点B与点F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F交直线l于E,连接CF.求证:DE=AD+EF.(2)当AC=8cm,BC=6cm时,如图3,点B与点F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F、CF.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C路径运动,终点为C,点N以每秒3cm的速度沿F→C→B→C→F路径运动,终点为F,分别过点M、N作MD⊥直线l于点D,NE⊥直线l于点E,点M、N同时开始运动,各自达到相应的终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MDC与△CEN全等时,求t的值.29.(2022秋•浠水县期中)已知,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DE=9cm,∠BDA=∠AEC=∠BAC(1)如图①,若AB⊥AC,则BD与AE的数量关系为,CE与AD的数量关系为;(2)如图②,判断并说明线段BD,CE与DE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若只保持∠BDA=∠AEC,BD=EF=7cm,点A在线段DE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D向点E运动,同时,点C在线段EF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E向点F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是否存在x,使得△ABD与△EAC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2022秋•原平市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BC=5,高AD、BE相交于点O,BD=23CD,且AE=BE.(1)求线段AO的长;(2)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A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OQ的面积为S,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S;(3)在(2)的条件下,点F是直线AC上的一点且CF=BO.是否存在t值,使以点B、O、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一数学动点经典例题20道

初一数学动点经典例题20道

初一数学动点经典例题20道1.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60度,则这个角的补角和余角分别是多少度?答:补角为30度,余角为150度。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10,那么它的两腰长分别是多少?答:每个腰长都是根号50(即约为7.07)。

3.如果一个圆的直径是12,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答:这个圆的周长是约37.68。

4.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高为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2。

6.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7,宽为3,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

7.如果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4,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

8.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边长均为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答:这个三角形的高为约6.93。

9.如果一个矩形的长为9,宽为2,那么这个矩形的周长是多少?答:这个矩形的周长是22。

10.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圆的面积是约78.5。

11.如果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是多少?答: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是4。

1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50度、60度和7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在哪里?答: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距离三角形的各顶点均等。

13.如果一个梯形的底边长为7,顶边长为3,高为4,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梯形的面积为20。

14.如果一个球的直径是8,那么这个球的体积是多少?答:这个球的体积是约268.08。

15.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为10,那么在这个线段上任意取一点,那么这个点距离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差是多少?答:这个点距离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差不超过5。

16.如果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那么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约3.9。

动点问题经典例题

动点问题经典例题

动点问题经典例题在数轴上,点A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B也从原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

经过5秒,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A. 5个单位长度B. 10个单位长度C. 15个单位长度D. 25个单位长度在一条直线上,甲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A地出发向B地行驶,同时乙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B地出发向A地行驶。

若A、B两地相距200千米,则两车相遇时,它们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A. 甲车100千米,乙车100千米B. 甲车80千米,乙车120千米C. 甲车120千米,乙车80千米D. 甲车60千米,乙车140千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

同时,点Q从点(0,4)出发,沿y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

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达到5个单位长度时,它们各自移动了多少秒?A. 1秒B. 2秒C. 3秒D. 4秒在一条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进行跑步比赛。

甲的速度是每分钟40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500米。

经过多少分钟,两人会再次相遇?A. 1分钟B. 5分钟C. 10分钟D. 无法确定在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表示-3和7。

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同时点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

经过多少秒,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个单位长度?A. 2秒B. 4秒C. 6秒D. 8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从(0,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

同时,点B从(4,0)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

当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它们各自移动了多少秒?A. 1秒B. 1.5秒C. 2秒D. 2.5秒在一条直线上,甲、乙两人相距100米,甲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乙走去,乙以每秒4米的速度向甲走来。

经过多少秒,甲、乙两人会相遇?A. 5秒B. 10秒C. 15秒D. 20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

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30题)(解析版)

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30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30题)1.(2023春•虹口区校级期末)如图,AB =8,BC =10,CD 为射线,∠B =∠C ,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向点C 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运动,速度为x 个单位/秒;若在某时刻,△ABP 能与△CPQ 全等,则x = .【分析】设点P 、Q 的速度为ts ,分两种情形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点P 、Q 的速度为ts ,分两种情形讨论:①当AB =PC ,BP =CQ 时,△ABP ≌△PCQ ,即8=10﹣t ,解得:t =2,∴2x =2×1,∴x =1;②当BP =PC ,AB =CQ 时,△ABP ≌△QCP ,即t =12×10=5,∴5x =8,x =85,综上所述,x =1或85,故答案为:1或85.【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022秋•攸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ABC ,AB =5cm ,AD =BC =3cm ,点E 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DE与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则点F的运动速度为 cm/s.【分析】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则AE=tcm,BE=(5﹣t)cm,BF=xtcm,由于∠DAB=∠ABC,则当AD=BE,AE=BF时,根据“SAS”判断△ADE≌△BEF,即5﹣t=3,t=xt;当AD=BF,AE=BE 时,根据“SAS”判断△ADE≌△BFE,即xt=3,t=5﹣t,然后分别解方程求出x即可.【解答】解: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则AE=tcm,BE=(5﹣t)cm,BF=xtcm,∵∠DAB=∠ABC,∴当AD=BE,AE=BF时,根据“SAS”判断△ADE≌△BEF,即5﹣t=3,t=xt,解得t=2,x=1;当AD=BF,AE=BE时,根据“SAS”判断△ADE≌△BFE,即xt=3,t=5﹣t,解得t=2.5,x=1.2,综上所述,点F的运动速度为1或1.2cm/s.故答案为:1或1.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3.(2022春•普宁市期末)如图,∠A=∠B=90°,AB=60,E,F分别为线段AB和射线BD上的一点,若点E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向点D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3:7,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AC上取一点G,使△AEG与△BEF全等,则AG的长为 .【分析】设BE=3t,则BF=7t,使△AEG与△BEF全等,由∠A=∠B=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G;情况二:当BE=AE,BF=AG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G.【解答】解:设BE=3t,则BF=7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BF=AE,AB=60,∴7t=60﹣3t,解得:t=6,∴AG=BE=3t=3×6=18;情况二:当BE=AE,BF=AG时,∵BE=AE,AB=60,∴3t=60﹣3t,解得:t=10,∴AG=BF=7t=7×10=70,综上所述,AG=18或AG=70.故答案为:18或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ABC中,AB=AC=24cm,BC=16cm,AD=BD.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 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vcm/s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那么当△BPD与△CQP 全等时,v=( )A.3B.4C.2或4D.2或3【分析】表示出BD、BP、PC、CQ,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分①BD、PC是对应边,②BD 与CQ是对应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AB=AC=20cm,BC=16cm,点D为AB的中点,∴BD=12×24=12cm,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则BP=2t,PC=(16﹣2t)c①当BD=PC时,16﹣2t=12,解得:t=2,则BP=CQ=2t=4,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4÷2=2(厘米/秒);②当BP=PC时,∵BC=16cm,∴BP=PC=8cm,∴t=8÷2=4(秒),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12÷4=3(厘米/秒);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根据对应角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5.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D=8cm,AB=6cm,点E为AD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C向点B运动,若△AEP与△BPQ全等,则点Q的运动速度是( )A.2或83B.6或83C.2或6D.1或23【分析】设Q运动的速度为xcm/s,则根据△AEP与△BQP得出AP=BP、AE=BQ或AP=BQ,AE=BP,从而可列出方程组,解出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长方形ABCD,∴∠A=∠B=90°,∵点E为AD的中点,AD=8cm,∴AE=4cm,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①经过y秒后,△AEP≌△BQP,则AP=BP,AE=BQ,2y=6−2y4=8−xy,解得,x=83 y=32,即点Q的运动速度83cm/s时能使两三角形全等.②经过y秒后,△AEP≌△BPQ,则AP=BQ,AE=BP,2y=8−xy4=6−2y,解得:x=6 y=1,即点Q的运动速度6cm/s时能使两三角形全等.综上所述,点Q的运动速度83或6cm/s时能使两三角形全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涉及了动点的问题使本题的难度加大了,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将动点的运用时间t和速度的乘积当作线段的长度来看待,这样就能利用几何知识解答代数问题了.6.(2022秋•高邑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6,BC=8,AB=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C﹣A向终点A运动,点P,Q都运动到各自的终点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l经过点C,且l∥AB,过点P,Q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段,垂足为E,F.当△CPE与△CQF全等时,t的值不可能是( )A.2B.2.8C.3D.6【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得t的值.【解答】解:当P在AC上,Q在BC上时,如图,过点P,Q,C分别作PE⊥直线l于点E,QF⊥直线l于点F,CD⊥AB于点D,∵∠ACB=90,∴∠PCE+∠QCF=90°,∵PE⊥l于E,QF⊥l于F.∴∠EPC+∠PCE=90°,∠PEC=∠CFQ=90°,∴∠EPC=∠QCF,∵△PCE≌△CQF,∴PC=CQ,∴6﹣2t=8﹣3t,解得t=2;当P在AC上,Q在AC上时,即P、Q重合时,则CQ=PC,由题意得,6﹣2t=3t﹣8,解得t=2.8;当P在BC上,Q在AC上时,即A、Q重合时,则CQ=AC=6,由题意得,2t﹣6=6,解得t=6.综上,当△CPE与△CQF全等时,t的值为2或2.8或6.∴t的值不可能是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勾股定理,根据题意得出关于t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2022秋•浠水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C=6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BD≌△ACE时,t的值为( )A.2B.4C.6D.2或6【分析】当点E在射线CM上时,D在CB上,BD=CE,当点E在CM的反向延长线上时DB=C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ABD≌△ACE,∴AD=AE,AB=AC,BD=CE.如图,当点E在射线CM上时,D在CB上,BD=CE,∵CE=t,BD=6﹣2t,∴6﹣2t=t,∴t=2.如图,当点E在CM的反向延长线上时DB=CE,∵CE=t,BD=2t﹣6,∴t=2t﹣6,∴t=6.综上所述,当t=2或6时,△ABD≌△ACE,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分类讨论是重点也是难点.8.(2023春•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满足AC=7,BC=12,点P从A 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Q从B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个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P,Q作PE⊥l于E,QF⊥l于F.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P,E,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Q,F,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t的值为 (不考虑两三角形重合的情况).【分析】三角形PEC和三角形QFC要全等,P的对应顶点是C,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点P在AC上,点P在BC上时;另一种是点Q到达终点,而P在BC上时,先把各线段的长度表示出来,再让对应边相等,即可构造方程解出t.【解答】解:①当点P在线段AC上,点P在线段BC上时;如图:当△PCE≌CQF时,∠QCF=∠EPC,∴PC=CQ.由题意知:AP=t,PC=7﹣t,BQ=3t,CQ=12﹣3t;∴7﹣t=12﹣3t,解得t=2.5.②当P在线段BC上,点Q到达终点时,如图:当△PCE≌CQF时,∠QCF=∠EPC,∴PC=CQ.由题意知:AP=t,PC=t﹣7,CQ=7,∴t﹣7=7,解得t=14.综上所述,t的值为2.5或14.【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BC=8cm,AG∥BC,AG=8cm,点F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4cm/s的速度连续做往返运动,点E从点A出发沿线段AG以2cm/s的速度运动至点G,E、F两点同时出发,当点E到达点G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EF与直线AC交于点D,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写出当0<t<2和2<t<4时段BF的长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BF=AE时,求t的值;(3)当△ADE≌△CDF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分析】(1)根据点F从点B出发、点E从点A出发的速度、结合图形解答;(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3)分点E从点A运动至点G、从点G返回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当0<t≤2时,BF=4t,当2<t≤4时,BF=16﹣4t;(2)由题意得,16﹣4t=2t,解得t=8 3;(3)当0<t≤2时,△ADE≌△CDF,则AE=CF,即8﹣4t=2t,解得t=4 3,当2<t≤4时,△ADE≌△CDF,则AE=CF,即4t﹣8=2t,解得t=4,则t=43或4时,△ADE≌△CD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根据题意求出函数关系式、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在Rt△ABC中,∠C=90°,AC=10cm,BC=5cm,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M上运动,且PQ=AB,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QPA全等.【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APQ≌Rt△CBA,此时AP=BC=5cm,可据此求出P点的位置.②Rt△QAP≌Rt△BCA,此时AP=AC,P、C重合.【解答】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可知:①当P运动到AP=BC时,∵∠C=∠QAP=90°,在Rt△ABC与Rt△QPA中,AP=BCPQ=AB∴Rt△ABC≌Rt△QPA(HL),即AP=BC=5cm;②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在Rt△ABC与Rt△QPA中,AP=ACPQ=AB,∴Rt△QAP≌Rt△BCA(HL),即AP=AC=10cm,∴当点P与点C重合时,△ABC才能和△APQ全等.综上所述,当P运动到AP=BC、点P与点C重合时,△ABC才能和△APQ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11.(2023春•吉安县期末)如图,△ABC中,D为AB的中点,AD=5厘米,∠B=∠C,BC=8厘米.(1)若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从点B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从点C向终点A运动,若点Q的速度与点P的速度相等,经1秒钟后,请说明△BPD≌△CQP;(2)若点P以3厘米/秒的速度从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5厘米/秒的速度从点C向点A运动,它们都依次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追上点P?【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再加上BP=CQ=3,PC=BD=5,则可判断△BPD 与△CQP全等;(2)设经过x秒后,点Q第一次追上点P,由题意得5x﹣3x=2×10,解方程得到点P运动的路程为3×10=30,得到此时点P在BC边上,于是得到结果.【解答】解:(1)∵BP=3×1=3,CQ=3×1=3,∴BP=CQ,∵D为AB的中点,∴BD=AD=5,∵CP=BC﹣BP=5,∴BD=CP,在△BPD与△CQP中,BD=CP∠B=∠C,BP=CQ∴△BPD≌△CQP(SAS);(2)设经过x秒后,点Q第一次追上点P,由题意得5x﹣3x=2×10,解得:x=10,∴点P运动的路程为3×10=30,∵30=28+2,∴此时点P在BC边上,∴经过10秒,点Q第一次在BC边上追上点P.【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找准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BAC=90°,AB=22,AC=28.点P从B点出发沿B→A→C路径向终点C运动;点Q从C 点出发沿C→A→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P和Q分别以每秒2和3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只要有一点到达相应的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分别过P和Q作PF⊥l于F,QG⊥l于G.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PFA与△QAG全等?【分析】分类讨论:当点P在BA上,点Q在AC上,如图1,则PB=2t,CQ=3t,AP=22﹣2t,AQ=28﹣3t,利用三角形全等得PA=AQ,即22﹣2t=28﹣3t;当点P、Q都在AB上,即P点和Q点重合时,△PFA与△QAG全等,此时2t+3t﹣28=22,当点P在AC上,点Q在AB上,如图2,则PA=2t﹣22,AQ=3t﹣28,由PA=AQ,即2t﹣22=3t﹣28;当点Q停在点B处,点P在AC上,由PA=QA得2t﹣22=22,然后分别解方程求出t,再根据题意确定t的值.【解答】解:设P、Q点运动的时间为t,(1)当点P在BA上,点Q在AC上,如图1,则PB=2t,CQ=3t,AP=22﹣2t,AQ=28﹣3t,∵△PFA与△QAG全等,∴PA=AQ,即22﹣2t=28﹣3t,解得t=6,即P运动6秒时,△PFA与△QAG全等;(2)当点P、Q都在AB上,即P点和Q点重合时,△PFA与△QAG全等,此时2t+3t﹣28=22,解得t=10,(3)当点P在AC上,点Q在AB上,如图2,则PA=2t﹣22,AQ=3t﹣28,∵△PFA与△QAG全等,∴PA=AQ,即2t﹣22=3t﹣28,解得t=6(舍去);当点Q停在点B处,点P在AC上,由PA=QA得2t﹣22=22,解得t=22,舍去.综上所述:当t等于6秒或10秒时,△PFA与△QAG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对于动点问题常利用代数的方法解决.13.(2022秋•苍溪县期末)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8cm,点P从点出发,沿A→B→A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l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求证:AB∥DE.(2)写出线段A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3)连接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分析】(1)证明△ABC≌△EDC(SAS),可得∠A=∠E,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0≤t≤4时,AP=2tcm,当4<t≤8时,BP=(2t﹣8)cm,可得AP=8﹣(2t﹣8)=(16﹣2t)cm,进而可以解决问题;(3)先证△ACP≌△ECQ(ASA),得AP=EQ,再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在△ABC和△EDC中,AC=EC∠ACB=∠ECD,BC=DC∴△ABC≌△EDC(SAS),∴∠A=∠E,∴AB∥DE;(2)解:当0≤t≤4时,AP=2tcm,当4<t≤8时,BP=(2t﹣8)cm,∴AP=8﹣(2t﹣8)=(16﹣2t)cm,∴线段AP的长为2tcm或(16﹣2t)cm;(3)解:根据题意得DQ =tcm ,则EQ =(8﹣t )cm ,由(1)得:∠A =∠E ,ED =AB =8cm ,在△ACP 和△ECQ 中,∠A =∠E AC =EC ∠ACP =∠ECQ,∴△ACP ≌△ECQ (ASA ),∴AP =EQ ,当0≤t ≤4时,2t =8﹣t ,解得:t =83;当4<t ≤8时,16﹣2t =8﹣t ,解得:t =8;综上所述,当线段PQ 经过点C 时,t 的值为83或8.【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ACP ≌△ECQ .14.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6cm ,BC =10cm ,点P 从点B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s .(1)PC = cm .(用t 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 从点B 开始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以vcm /s 的速度沿CA 向点A 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 的值,使得△ABP 与△PQ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P 点的运动速度可得BP 的长,再利用BC ﹣BP 即可得到CP 的长;(2)此题主要分两种情况①当BP =CQ ,AB =PC 时,△ABP ≌△PCQ ;当BA =CQ ,PB =PC 时,△ABP ≌△QCP ,然后分别计算出t 的值,进而得到v 的值.【解答】解:(1)依题意,得PC=(10﹣2t)(cm).故答案为:10﹣2t;(2)①当BP=CQ,AB=PC时,△ABP≌△PCQ,∵AB=6cm,∴PC=6(cm),∴BP=10﹣6=4(cm),2t=4,解得:t=2,CQ=BP=4(cm),v×2=4,解得:v=2;②当BA=CQ,PB=PC时,△ABP≌△QCP,∵PB=PC,∴BP=PC=12BC=5(cm),2t=5,解得:t=2.5,CQ=BP=6(cm),v×2.5=6,解得:v=2.4.综上所述:当v=2.4或2时△ABP与△PQC全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找准对应边.15.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1cm/s的运动速度从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 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分析】(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BP、CQ和BD、PC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长.【解答】解:(1)①△BPD≌△CQP,理由如下:∵t=1秒,∴BP=CQ=1×1=1cm,∵AB=6cm,点D为AB的中点,∴BD=3cm.又∵PC=BC﹣BP,BC=4cm,∴PC=4﹣1=3cm,∴PC=BD.又∵AB=AC,∴∠B=∠C,∴△BPD≌△CQP;②假设△BPD≌△CQP,∵v P≠v Q,∴BP≠CQ,又∵△BPD≌△CQP,∠B=∠C,则BP=CP=2,BD=CQ=3,∴点P,点Q运动的时间t=BP1=2秒,∴v Q=CQt=32=1.5cm/s;(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 1.5x=x+2×6,解得x=24,∴点P共运动了24s×1cm/s=24cm.∵24×1.5=36,∴点P、点Q在AC边上相遇,∴经过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C上相遇.【点评】此题主要是运用了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分析出追及相遇的问题中的路程关系.16.(2022秋•聊城月考)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0厘米,BC=8厘米,CD=12厘米,∠B=∠C,点E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分析】(1)经过1秒后,可得BP=CQ=3厘米,则PC=8﹣3=5厘米,可证明△BPE≌△CQP;(2)由△BPE与△CQP全等可知有△BEP≌△CQP或△BEP≌△CPQ,全等可得BP=CP或BP=CQ,或可求得BP的长,可求得P点运动的时间,由CQ=BE或CQ=BP可求得Q点运动的路程,可求得其速度.【解答】解:(1)△BPE与△CQP全等,理由如下:当运动1秒后,则BP=CQ=3厘米,∴PC=BC﹣BP=8﹣3=5厘米,∵E为AB中点,且AB=10厘米∴BE=5厘米,∴BE=PC,在△BPE和△CQP中BE=PC∠B=∠CBP=CQ∴△BPE≌△CQP(SAS);(2)∵△BPE与△CQP全等,∴△BEP≌△CQP或△BEP≌△CPQ,当△BEP≌△CQP时,则BP=CP,CQ=BE=5厘米,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3t=8﹣3t,解得t=4 3,∴Q点的运动的速度=5÷43=154(厘米/秒),当△BEP≌△CPQ时,由(1)可知t=1(秒),∴BP=CQ=3厘米,∴Q点的运动的速度=3÷1=3(厘米/秒),即当Q点每秒运动154厘米或3厘米时△BEP≌△CQP.【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17.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P,Q是边AC,BC上的两个动点,PD⊥AB于点D,QE⊥AB于点E,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若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沿AC,BC向点C匀速运动,运动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其中一点到达终点C后,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PD和△QBE是否保持全等?判断并说明理由;(2)若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到点C停止运动;点Q仍从点B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到达点C后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APD和△QBE全等?【分析】(1)根据∠C=90°,PD⊥AB,QE⊥AB,于是得到∠A+∠APD=∠A+∠B=90°,证得∠APD =∠B,∠ADP=∠QEB=90°,即可得到结论;(2)分两种情况:①0≤t<83时,点P从C到A运动,则AP=AC=CP=8﹣3t,BQ=t,求得t=2,②t≥83时,点P从A到C运动,则AP=3t﹣8,BQ=t,求得t=4.【解答】解:(1)△ADP≌△QBE,理由:∵∠C=90°,PD⊥AB,QE⊥AB,∴∠A+∠APD=∠A+∠B=90°,∴∠APD=∠B,∠ADP=∠QEB=90°,∵AP=BQ=t,在△ADP与△QBE中,∠APD=∠B∠ADP=∠QEB AP=BQ,∴△ADP≌△QBE;(2)①0≤t<83时,点P从C到A运动,则AP=AC=CP=8﹣3t,BQ=t,当△ADP≌△QBE时,则AP=BQ,即8﹣3t=t,解得:t=2,②t≥83时,点P从A到C运动,则AP=3t﹣8,BQ=t,当△ADP≌△QBE时,则AP=BQ,即3t﹣8=t,解得:t=4,综上所述:当t=2s或4s时,△ADP≌△Q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方程,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6cm,AB=4cm,点E为AD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注:长方形中,∠A=∠B=∠C=∠D=90°,AB=CD,AD=BC)(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①经过1秒后,△AE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E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②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EQ的面积为Scm2,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S.(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cm/s时,能够使△AEP与△BPQ全等.【分析】(1)①当t=1时,AP=BQ,∠A=∠B,AE=PB,从而可证明△EAP≌Rt△PBQ;②当t≤4时,AP=BQ=t,S=S梯形AEQB﹣S AEP﹣S PBQ;当4<t≤6时,点P与点B重合,S=2t;(2)如图3所示:因为△AEP≌△BQP,所以AP=PB=2,AE=BQ=3,从而可求得t=2,点Q运动的速度为=3÷2=1.5cm/秒.【解答】解:(1)①当t=1时,AP=1,BQ=1,∴AP=BQ.∵E是AD的中点,∴AE=12AD=3.∵PB=AB=AP=4﹣1=3,∴AE=PB.在Rt△EAP和Rt△PBQ中,AE=PB ∠A=∠B AP=BQ,∴Rt△EAP≌Rt△PBQ.∴∠APE=∠BQP,∵∠BQP+∠BPQ=90°,∴∠APE+∠BPQ=90°,∴∠EPQ=90°,∴PE⊥PQ;②如图1所示连接QE.图1Ⅰ、当t≤4时,AP=BQ=t,S梯形AEQB =12(AE+BQ)•AB=12×4×(3+t)=2t+6.S△AEP =12AE•PA=12×3t=32t,S△PBQ=12PB•BQ=12×(4﹣t)t=2t−12t2.∴S=2t+6−32t﹣(2t−12t2).整理得:S=12t2−32t+6,如图2所示:Ⅱ、当4<t≤6时,点P与点B重合,S=12QB•AB=12×4×t=2t.∴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2−32t+6(0<t≤4)<t≤6);(2)如图3所示:∵△AEP≌△BQP,PA≠BQ,∴AP=PB=2,AE=BQ=3.∴t=AP=12AB=12×4=2.∴点Q运动的速度为=3÷2=1.5cm/秒时,△AEP≌△BQP.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函数的解析式、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应用,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9.(2023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ABC的两条高AD与BE交于点O,AD=BD,AC=6.(1)求BO的长;(2)F是射线BC上一点,且CF=AO,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OP与△FCQ全等时,求t的值.【分析】(1)由AAS证明Rt△BDO≌Rt△ADC,根据对应边相等求得BO的长;(2)分情况讨论点F分别在BC延长线上或在BC之间时△AOP≌△FCQ,根据对应边相等求得t值.【解答】解:(1)∵∠BOD=∠AOE,∠CAD+∠ACD=∠CAD+∠AOE=90°,∴∠ACD=∠AOE,∴∠BOD=∠ACD.又∵∠BDO=∠ADC=90,AD=BD,∴Rt△BDO≌Rt△ADC(AAS),∴BO=AC=6.(2)①当点F在BC延长线上时:设t时刻,P、Q分别运动到如图位置,△AOP≌△FCQ.∵CF=AO,∠AOP=∠EOD=180°﹣∠DCE=∠FCQ,∴当△AOP≌△FCQ时,OP=CQ.∵OP=t,CQ=6﹣4t,∴t=6﹣4t,解得t=1.2.②当点F在BC之间时:设t时刻,P、Q分别运动到如图位置,△AOP≌△FCQ.∵CF=AO,∠AOP=∠EOD=180°﹣∠DCE=∠FCQ,∴当△AOP≌△FCQ时,OP=CQ.∵OP=t,CQ=4t﹣6,∴t=4t﹣6,解得t=2.综上,t=1.2或2.【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几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深刻理解,做到活学活用.20.如图1,长方形ABCD中,AB=CD=7cm,AD=BC=5cm,∠A=∠B=∠C=∠D=90°,点E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与此同时点F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的时间均为ts.(1)若点F的运动速度与点E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2时:①判断△BEF与△ADE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求∠EDF的度数.(2)如图2,将图1中的“长方形ABCD”改为“梯形ABCD”,且∠A=∠B=70°,AB=7cm,AD=BC=5cm,其他条件不变.设点F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BEF与△ADE全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相应的x及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①根据SAS证明:△BEF≌△ADE;②由①:△BEF≌△ADE得DE=EF,∠BEF=∠ADE,证明△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结论;(2)分两种情况:①如图2,当△DAE≌△EBF时,②如图3,当△ADE≌△BFE时,分别根据AD=BE,AE=BF,列方程组可得结论.【解答】解:(1)①△BEF≌△ADE,理由如:当t=2时,AE=BF=2,∴BE=AB﹣AD=7﹣2=5,∵AD=5,∴BE=AD,∵∠A=∠B=90°,∴△BEF≌△ADE;②由①得DE=EF,∠BEF=∠ADE,∵∠A=90°,∴∠ADE+∠AED=90°,∴∠BEF+∠AED=90°,∴∠DEF=180°﹣(∠BEF+∠AED)=90°,∵DE=EF∴∠EDF=∠EFD,∵∠EDF+∠EFD=90°,∴∠EDF=45°;(说明:用其他方法的,请参照此评分标准给分)(2)存在,①如图2,当△DAE≌△EBF时,∴AD=BE,AE=BF,则5=7−t t=xt∴x=1,t=2;②如图3,当△ADE≌△BFE时,AE=BE,AD=BF,则t=7−t 5=xt,∴x=107,t=72.(说明:每正确写出一对x、t的值,给1分.)【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及动点运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1.在Rt△ABC中,∠C=90°,AC=8cm,BC=6cm,点D在AC上,且AD=6cm,过点A作射线AE⊥AC(AE与BC在AC同侧),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E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s,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PD、BD.(1)如图①,当PD⊥BD时,求证:△PDA≌△DBC;(2)如图②,当PD⊥AB于点F时,求此时t的值.【分析】(1)由PD⊥BD、∠C=90°可推出∠PDA=∠CBD,即可根据ASA判定△PDA≌△DBC;(2)由PD⊥AB,AE⊥AC可推出∠APF=∠CAB,即可根据AAS判定△APD≌△CAB,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解答】(1)证明:如图①,∵PD⊥BD,∴∠PDB=90°,∴∠BDC+∠PDA=90°,又∵∠C=90°,∴∠BDC+∠CBD=90°,∴∠PDA=∠CBD,又∵AE⊥AC,∴∠PAD=90°,∴∠PAD=∠C=90°,又∵BC=6cm,AD=6cm,∴AD=BC,在△PAD和△DCB中,∠PAD=∠CAD=CB,∠PDA=∠CBD∴△PDA≌△DBC(ASA);(2)解:如图②,∵PD⊥AB,∴∠AFD=∠AFP=90°,∴∠PAF+∠APF=90°,又∵AE⊥AC,∴∠PAF+∠CAB=90°,∴∠APF=∠CAB,在△APD和△CAB中,∠APD=∠CAB∠PAD=∠C,AD=CB∴△APD≌△CAB(AAS),∴AP=AC,∵AC=8cm,∴AP=8cm,∴t=8.【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ASA判定△PDA≌△DBC、根据AAS判定△APD≌△CAB是解题的关键.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B(8,0),AB=10,如图作∠DBO=∠ABO,∠CAy=∠BAO,BD交y轴于点E,直线DO交AC于点C.(1)①求证:△ACO≌△EDO;②求出线段AC、BD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2)动点P从A出发,沿A﹣O﹣B路线运动,速度为1,到B点处停止运动;动点Q从B出发,沿B﹣O﹣A运动,速度为2,到A点处停止运动.二者同时开始运动,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才能停止.在某时刻,作PG⊥CD于点G,QF⊥CD于点F.问两动点运动多长时间时△OPG与△OQF全等?【分析】(1)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证得结论;②利用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AC=BD﹣10;(2)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i)当点P、Q分别在y轴、x轴上时(ii)当点P、Q都在y轴上时,(iii)当点P在x轴上,Q在y轴时若二者都没有提前停止,当点Q提前停止时,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①如图,∵∠DBO=∠ABO,OB⊥AE,∴∠BAO=∠BEO,∴AB=BE,∴AO=OE,∵∠CAy=∠BAO,∴∠CAy=∠BEO,∴∠DEO=∠CAO在△ACO与△EDO中,∠CAO=∠DEO OA=OE∠AOC=∠DOE,∴△ACO≌△EDO(ASA);②由①知,△ACO≌△EDO,∴∠C=∠D,AC=DE,∴AC∥BD,AC=BD﹣10;(2)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i)当点P、Q分别在y轴、x轴上时PO=QO得:6﹣t=8﹣2t,解得t=2(秒),(ii)当点P、Q都在y轴上时PO=QO得:6﹣t=2t﹣8,解得t=143(秒),(iii)当点P在x轴上,Q在y轴时若二者都没有提前停止,则PO=QO得:t﹣6=2t﹣8,解得t=2(秒)不合题意;当点Q提前停止时,有t﹣6=6,解得t=12(秒),综上所述:当两动点运动时间为2、143、12秒时,△OPE与△OQF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3.(2023春•渭滨区期末)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s.(1)如图(1),当t= 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分析】(1)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①当点P在BC上时,②当点P在BA上时,分别画出图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求出点P移动的距离,从而求出时间即可;(2)由△APQ≌△DEF,可得对应顶点为A与D,P与E,Q与F;于是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①当点P 在AC上,AP=4,AQ=5,②当点P在AB上,AP=4,AQ=5,分别求出P移动的距离和时间,进而求出Q的移动速度.【解答】解:(1)①当点P在BC上时,如图①﹣1,若△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则CP=12BC=92cm,此时,点P移动的距离为AC+CP=12+92=332,移动的时间为:332÷3=112秒,②当点P在BA上时,如图①﹣2若△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则PD=12AB,即点P为BA中点,此时,点P移动的距离为AC+CB+BP=12+9+152=572cm,移动的时间为:572÷3=192秒,故答案为:112或192;(2)△APQ≌△DEF,即,对应顶点为A与D,P与E,Q与F;①当点P在AC上,如图②﹣1所示:此时,AP=4,AQ=5,∴点Q移动的速度为5÷(4÷3)=154cm/s,②当点P在AB上,如图②﹣2所示:此时,AP=4,AQ=5,即,点P移动的距离为9+12+15﹣4=32cm,点Q移动的距离为9+12+15﹣5=31cm,∴点Q移动的速度为31÷(32÷3)=9332cm/s,综上所述,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点Q的运动速度为154cm/s或9332cm/s.。

初中数学动点题

初中数学动点题

初中数学动点题
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动点题的例子:
1. 一个人在跑步,每分钟跑 100 米。

他的速度是 6 米/秒。

如果他以这个速度向前跑,那么他能够追上自己吗?如果会,那么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自己?
2. 一个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到了 5 个进球,共得分 10 分。

他平均每场得分是多少?如果他在比赛中平均每场得分 2 分,那么他需要多少场比赛才能得满 10 分?
3. 一列火车长 200 米,以每秒 8 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 240 米的桥,需要 4 秒。

求这座桥的长度是多少?
4. 一个长度为 20 厘米的线段,在两端点各燃烧 1 秒钟,共烧了 2 秒钟。

求这条线段的总长度是多少?
5. 一个时钟的分针长为 5 厘米,每秒钟走过一格。

如果这只时钟的分钟数是 30,那么它的一面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转完一圈?
希望这些例子能够提供帮助。

如果需要更多的帮助,请随时提问。

专题21.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人教版)(原卷版)

专题21.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人教版)(原卷版)

专题21.6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专项训练(30道)【人教版】考卷信息:本套训练卷共30题,题型针对性较高,覆盖面广,选题有深度,涵盖了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动点问题所有类型!一.填空题(共7小题)1.(2022•峨边县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原点O及点A(0,2)、C(6,0)作矩形OABC,∠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D方向移动;同时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当t为时,△PQB为直角三角形.2.(2022春•衢江区校级期末)如图,B是AC上一点,且BC=6cm,AB=4cm,射线BD⊥AC,垂足为B,动点M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着AC向C运动,同时动点N从B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射线BDcm2,两动点运动了t(s),则t的值为.向下运动,连接MN.当△BMN的面积为323.(2022•临清市一模)在Rt△ABC中,∠BAC=90°,AB=AC=16cm,AD为BC边上的高,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设△ABP的面积为S1,矩形PDFE的面积为S2,运动时间为t秒,则t=秒时,S1=2S2.4.(2022•于洪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6cm,AB=8cm,BC=14cm.动点P、Q都从点C同时出发,点P沿C→B方向做匀速运动,点Q沿C→D→A方向做匀速运动,当P、Q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点P以1cm/s速度运动,点Q以2√2cm/s 的速度运动,连接BQ、PQ.当时间t为秒时,△BQP的面积为24cm2.5.(2022秋•惠来县月考)如图,已知AB⊥BC,AB=12cm,BC=8cm.一动点N从C点出发沿C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另一动点M由点A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也向B点运动,其中一点到达B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当△MNB的面积为24cm2时运动的时间t为秒.6.(2022秋•兰山区期末)如图,在Rt△ACB中,∠C=90°,AC=30cm,BC=25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CA方向运动,速度是2cm/s;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速度是1cm/s,则经过s后,P,Q两点之间相距25cm.7.(2022秋•渭滨区期中)如图,A、B、C、D是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从点A 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直到点B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时间为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二.解答题(共23小题)8.(2022秋•方城县期末)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cm,点P从点A出发,沿A→C→B的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A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B时,两点均停止运动.运动时间记为ts,请解决下列问题:(1)若点P在边AC上,当t为何值时,△APQ为直角三角形?(2)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APQ的面积为2√3cm2?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2022秋•泗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B=90°,AB=12cm,BC=24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边A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边BC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当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BP=cm;BQ=cm;(用t的代数式表示)(2)D是AC的中点,连接PD、QD,t为何值时△PDQ的面积为40cm2?10.(2022春•淄川区期中)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D=90°,BC=16,CD=12,AD =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到点A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11.(2022•红谷滩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ABC中,∠B=90°,AB=6cm,BC=8cm.(1)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为√6cm?(2)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3)若P点沿射线AB方向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射线CB方向从C点出发以2cm/s 的速度移动,P,Q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为1cm2?12.(2022秋•射阳县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4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向点D移动(点P到达点B 停止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试求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2)P、Q两点出发多长时间,线段PQ的长度为5cm.13.(2022春•铜山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 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问:(1)几秒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2)几秒时△PDQ的面积等于28cm2;(3)几秒时PQ⊥DQ.14.(2022•宿迁三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C、CD 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DA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中,只要有一点到达终点,则另一点运动立即停止).(1)运动停止后,哪一点先到终点?另一点离终点还有多远?(2)在运动过程中,△APQ的面积能否等于22cm2?若能,需运动多长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5.(2022春•嘉兴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每个角都是90°),AB=6cm,AD =2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终点B移动,点Q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移动,当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问:(1)当t=1秒时,四边形BCQP面积是多少?(2)当t为何值时,点P和点Q距离是3cm?(3)当t=以点P、Q、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答案)16.(2022秋•皇姑区校级月考)(1)求x2+6x+1的最小值;(2)求﹣2x2+6x+1的最大值;(3)如图,已知AB=8,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AB的同侧作菱形APCD 和菱形PBFE,点P,C,E在一条直线上,∠DAP=60°,M,N分别是对角线AC,BE的中点,当点P 在线段AB上移动时,设AP=x,直接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MN2,并直接写出MN2的最小值.17.(2022秋•宽城区校级月考)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8,AD=4.点P从点A出发,沿A→D →C→D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出发,点Q运动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PQ、AC、CP、CQ.(1)点P到点C时,t=;当点Q到终点时,PC的长度为;(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D的长;(3)当三角形CPQ的面积为9时,求t的值.18.(2022春•大庆期中)如图,菱形ABCD中,AC,BD交于O,AC=8cm,BD=6cm,动点M从A出发沿AC方向以每秒2cm匀速直线运动到C,动点N从B出发沿BD方向以每秒1cm匀速直线运动到D,?若M,N同时出发,问出发后几秒钟时,△MON的面积为菱形ABCD面积的11219.(2022秋•海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5cm,动点P以√2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设P、Q两点移动时间为ts(0<t<5).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PQ的长度能否等于√10cm?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0.(2022•曹县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AD=1cm,AB=3cm,BC=5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C的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CD方向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Q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s(t>0)(1)求线段CD的长;(2)t为何值时,线段PQ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21.(2022秋•天宁区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1)求点Q的坐标;个平方单位?(2)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24522.(2022秋•镇江期中)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1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点P运动到点B时,点Q 也停止运动,几秒钟后△PQC的面积等于16cm2?23.(2022秋•丹阳市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B=90°,AB=BC=10cm,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以1c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如果P,QS△ABC?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S△PCQ=122524.(2022春•萧山区期中)如图,在Rt△ABC中,∠BCA=90°,AC=6cm,BC=8cm.有一动点P从B 点出发,在射线BC方向移动,速度是2cm/s,在P点出发后2秒后另一个动点Q从A点出发,在射线AC方向移动,速度是1cm/s.若设P出发后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线段AQ、PC的长度,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2)连接AP、PQ,求使△APQ面积为3cm2时相应的t的值.(3)问是否存在这样的时间t,使AP平分∠BAC或者∠BAC的外角?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2022秋•营山县校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沿AB 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问几秒钟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26.(2022秋•淮安校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 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7.(2022秋•武侯区期末)如图,AB=200cm,O为AB的中点,OE⊥AB,P从A点以2cm/s的速度向B 运动,点Q从O点以3cm/s的速度运动向E运动,当P、Q两点运动多少时间时,△POQ的面积为1800cm2?28.(2022春•永嘉县期中)附加题(1)试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探索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的条件是.=.(2)已知x、y为实数,√3x−2+y2−4y+4=0,则xy(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度,BC=16,AD=21,DC=12,动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到点A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设△BPQ的面积为S,求S和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29.(2022秋•驻马店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AD=6cm,点F是CD延长线上一点,且DF=2cm.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边AB、CB向终点B运动,当一点运动到终点B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FP、FQ分别交AD于E、M两点,连接PQ、AC,设运动时间为t(s).(1)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DM的长;(2)设△FCQ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线段FQ能否经过线段AC的中点?若能,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设△F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回答:在t的取值范围内,S是如何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30.(2022春•文登区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8cm,点P从A出发向C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同时从C出发向B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该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继续运动,当两个点都到达终点时也停止运动.?(1)几秒后,△CPQ的面积为Rt△ABC的面积的18(2)填空:①点经过秒,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②点Q经过秒,点Q在∠BAC的平分线上.。

七年级动点问题大全

七年级动点问题大全

七年级动点问题大全(一)例1: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a+2|+(b+3a)2=0(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3)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分别表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用t表示);①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例2: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在(2)的条件下,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例3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例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例5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B:CA=1:2,若干秒钟后,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例6: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0,点B表示的数是170.(1)求A、B中点所表示的数.(2)一只电子青蛙m,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青蛙n,从A点出发以6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C点处相遇,求C点所表示的数.(3)两只电子青蛙在C点处相遇后,继续向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当电子青蛙m处在A 点处时,问电子青蛙n处在什么位置?(4)如果电子青蛙m从B点处出发向右运动的同时,电子青蛙n也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D点处相遇,求D点所表示的数例7、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 24,- 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初二上动点题50道

初二上动点题50道

初二上动点题50道1. 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从A点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B点,问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 小明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跑步,经过10分钟后,他跑了多远。

3. 一列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另一列火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西行驶,问两列火车相遇时的距离是多少。

4. 一辆脚踏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南行驶,经过3小时后,问它行驶了多远。

5. 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问车B在2小时后比车A多行驶多少公里。

6. 一个人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步行,经过1小时30分钟后,他走了多远。

7.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2.5小时后,问汽车行驶了多少公里。

8. 一艘船在水流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的河流中,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逆流而上,问船在1小时内逆流而上多少公里。

9. 两个相同的汽车从相距300公里的两点同时出发,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问它们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

10. 一名游泳者游泳的速度为每小时3公里,若他游了2小时,问他游了多远。

11. 一辆车从A点出发,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B 点出发,经过3小时到达B点,问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2. 两个孩子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A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向北走,B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向南走,经过1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3. 一架飞机从机场起飞,速度为每小时600公里,经过1小时30分钟飞行,问飞机飞行的距离是多少。

14. 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75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3小时后,它行驶了多少公里。

15. 一个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2小时后,他骑了多远。

16. 一辆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1小时25分钟后,问它行驶了多少公里。

17. 两个火车在同一条铁轨上,火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90公里,火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问它们在相向而行时,经过1小时后,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动点专题(含答案)

动点专题(含答案)

动点专题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AD=12,BC=2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P,Q同时出发,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连接PQ,D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秒时,△PDQ≌△CQD.A.6B.5C.4D.3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点E为边AD上一点,且AE=7.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连接AP,DP.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为( )秒时,△DCP≌△CDE.A.7B.3C. 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秒时,△BPD与△CQP可能全等.A. B.C.3D.3或4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cm,BC=6cm,点E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1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E与△CQP全等,则点Q的运动速度是( )A. B.3cm/s或4cm/sC.1cm/sD.4cm/s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DC=4,AD=BC=5.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秒时,△ABP和△DEC全等.A.2B.2或12C.1D.1或6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0cm,BC=4cm,动点P以4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移动,同时动点Q以1cm/s的速度,沿CD方向向点D移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则当t为( )秒时,线段PQ恰好平分长方形ABCD的面积.A.3B.4C.5D.6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C=4,BC=6,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时,△MNC是以MN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1B.2C.3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B=90°,AB=6m,BC=8m,动点P以3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2m/s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当t为( )秒时,△PQC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2B.5C. D.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9.已知:如图1,点G是BC的中点,点H在AF上,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图1的边线运动,运动路径为:G—C—D—E—F—H,相应的△ABP的面积y()关于运动时间t (s)的图象如图2.若AB=6cm,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图1中的BC长是4cm;②图2中的M点表示第4秒时y的值为24;③图1中的CD长是4cm;④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y的值为18.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10.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P从B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CD-DA运动到A 点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ABP的面积为y(),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 ).A.4B.8C.10D.16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完整版)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

完整版)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

完整版)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一)找规律1.如图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跳动。

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按照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每秒跳动一个单位。

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4,1),因此答案为A。

2.如图2,所有正方形的中心都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轴或y轴平行。

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

顶点A55的坐标是(54,54),因此答案为A。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2,1),(1,1),(1,2),(2,2),…的规律排列。

根据这个规律,第2015个点的横坐标为1,因此答案为A。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只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照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3所示。

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1(0,1),A3(2,1),A12(6,﹣2);2)点A4n的坐标为(2n,﹣2n+1);3)蚂蚁从点A100到A101的移动方向为向上。

5.观察下列有序数对:(3,﹣1),(﹣5,0),(7,﹣1),(﹣9,0),…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100个有序数对是(195,﹣1)。

6.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A1(1,0),A2(2,1),A3(4,0),A4(8,1),…依照规律,A11的坐标为(1024,1),A12的坐标为(2048,0)。

7.以原点为起点,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再向XXX方向走12米到达A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时,A6的坐标是(﹣3,﹣3)。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专项试卷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专项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在直线y=2x+1上运动,那么a与b的关系是:A. a+b=1B. a=2bC. a=2b+1D. a=2b-12. 已知点A(2,3),点B在x轴上,且AB=5,那么点B的坐标可能是:A. (7,0)B. (-3,0)C. (-7,0)D. (3,0)3. 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CD,那么∠ADB与∠ADC的关系是:A. ∠ADB=∠ADCB. ∠ADB=∠BACC. ∠ADB=∠BAC/2D. ∠ADB=∠BAC/3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在直线y=x+1上运动,那么点M的坐标满足:A. x=y-1B. x=y+1C. y=x-1D. y=x+15. 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6=0,那么直线l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 (3,0)B. (-3,0)C. (0,2)D. (0,-2)6. 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CD,那么∠ADB与∠ADC的关系是:A. ∠ADB=∠ADCB. ∠ADB=∠BACC. ∠ADB=∠BAC/2D. ∠ADB=∠BAC/37. 已知点P(a,b)在直线y=-2x+3上运动,那么a与b的关系是:A. a+b=3B. a=2bC. a=2b+3D. a=2b-3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m,n)在直线y=3/2x-2上运动,那么m与n的关系是:A. m=n+4B. m=2n-4C. m=n-4D. m=2n+49. 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x+4y-12=0,那么直线l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A. (0,3)B. (0,-3)C. (4,0)D. (-4,0)10. 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CD,那么∠ADB与∠ADC的关系是:A. ∠ADB=∠ADCB. ∠ADB=∠BACC. ∠ADB=∠BAC/2D. ∠ADB=∠BAC/3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在直线y=mx+1上运动,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7年级动点题10道

7年级动点题10道

7年级动点题10道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1. 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 -2,点B表示的数为4,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 当t = 1时,求点P和点Q所表示的数。

- 求经过多少秒,点P与点Q相遇?- 求经过多少秒,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解析:- 点P从 - 2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t = 1时,点P表示的数为-2 + 2×1=0;点Q从4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t = 1时,点Q表示的数为4-1×1 = 3。

- 设经过t秒点P与点Q相遇。

点P向右运动的路程为2t,点Q向左运动的路程为t,相遇时2t + t=4 - (-2),即3t = 6,解得t = 2秒。

- 分两种情况:- 相遇前相距2个单位长度:2t+t+2 = 4-(-2),3t+2 = 6,3t = 4,解得t=(4)/(3)秒。

- 相遇后相距2个单位长度:2t + t-2=4 - (-2),3t-2 = 6,3t = 8,解得t=(8)/(3)秒。

2.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 -1,点B对应的数为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 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原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解析:- 因为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所以x=(-1 + 3)/(2)=1。

- 存在。

当点P在点A左侧时,-1 - x+3 - x = 5,-2x+2 = 5,-2x = 3,解得x =-(3)/(2);当点P在点B右侧时,x - (-1)+x - 3 = 5,2x - 2 = 5,2x = 7,解得x=(7)/(2)。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 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 H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 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 =1,点D,E在直线B C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 AC=30°,∠DA 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 AC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AEDCB 图2H M NG PO A B 图1 x yC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 BC中,∠BAC =90°,AB=AC =22,⊙A 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相切时, △AO C的面积.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的长.AB C O 图8HAB CDEOlA ′(二)线动问题2,在矩形A 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 C上,直线l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于点E .(1)若直线l 过点B,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 BCD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且AO=41AC,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x 43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面动问题3.如图,在ABC ∆中,6,5===BC AC AB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两个动点(D 不与A 、B 重合),且保持BC DE ∥,以DE 为边,在点A 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1)试求ABC ∆的面积;(2)当边FG 与BC 重合时,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 (3)设x AD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4)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C一、 特殊探路,一般推证例2:(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第11题)如图,⊙O 1和⊙O2内切于A,⊙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2,点P为⊙O1上的任一点(与点A 不重合),直线PA 交⊙O2于点C,PB 切⊙O2于点B ,则PCBP的值为(A)2 (B)3 (C)23(D)26二、 动手实践,操作确认例4(2003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在⊙O中,C 为弧AB 的中点,D 为弧A C上任一点(与A 、C 不重合),则(A)A C+CB=AD+DB (B) A C+C B<AD+DB(C) AC+CB >A D+D B (D) AC+C B与AD+D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例5:如图,过两同心圆的小圆上任一点C 分别作小圆的直径CA 和非直径的弦CD ,延长CA 和C D与大圆分别交于点B 、E,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B DE = (B )AB DE >(C)AB DE <(D )AB DE ,的大小不确定三、 建立联系,计算说明例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 上,且DM=1,N为对角线A C上任意一点,则DN +MN 的最小值为 .BMND CBA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中,AC=5,BC=12,∠ACB=90°,P是AB边上的动点(与点A、B不重例1.在Rt ABC合),Q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动点问题(6题含答案)

动点问题(6题含答案)

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啲位置如图,C, 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 , (0,3).现有两动点P,Q 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沿线段AD向终点D运动,点Q沿折线CBA向终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菱形ABCD勺边长是_____ 、面积是_、高BE的长是(2)探究下列问题:①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在线段BA上时,求△ APQ的面积S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S的最大值;②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k个单位,在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都有相应的k值,使得厶APQ沿它的一边翻折,翻折前后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请探究当t=4秒时的情形,并求出k的值.2、如图,在Rt A ABC中,/ C=90 ° AC = 3, AB = 5 .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点Q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1 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伴随着P、Q的运动,DE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 , 交折线QB-BC-CP于点E.点P、Q 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B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当t = 2时,AP = ______ ,点Q到AC的距离是 ________(2)在点P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求△ AP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点E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DE经过点C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图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 0,2 ),点P是x轴上一动点,以线段AP为一边,在其一侧作等边三角线APQ当点P运动到原点O处时,记Q得位置为B。

(1)求点B的坐标;(2)求证:当点P在x轴上运动(P不与Q重合)时,/ ABQ为定值;(3)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 O Q 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点问题经典练习题1、(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围.2、如图,在梯形ABCD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梯形,OA ∥BC ,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4,3),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 在OA 上运动,从O 点出发到A 点;动点N 在AB 上运动,从A 点出发到B 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线段AB 的长;当t 为何值时,MN ∥OC ? (2)设△C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围;S 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3)连接AC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MN 与AC 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 PQBA M NCD2、(卷)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0≤t ≤1;1<t ≤2;2<t ≤3;3<t ≤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如图,A 、B 分别为x 轴和y 轴正半轴上的点。

OA 、OB 的长分别是方程x 2-14x +48=0的两根(OA >OB),直线BC 平分∠ABO 交x 轴于C 点,P 为BC 上一动点,P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 点开始沿BC 方向移动。

(1)设△APB 和△OP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求S 1∶S 2的值; (2)求直线BC 的解析式;(3)设PA -PO =m ,P 点的移动时间为t 。

①当0<t ≤54时,试求出m 的取值围;②当t >54时,你认为m 的取值围如何(只要求写出结论)?4、在ABC ∆中,,4,5,D BC CD 3cm,C Rt AC cm BC cm ∠=∠==点在上,且以=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移动;点Q 以1.25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

过点P 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结EQ 。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E 、DE 的长度;(2)当点Q 在BD (不包括点B 、D )上移动时,设EDQ ∆的面积为2()y cm ,求y 与月份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围; (3)当x 为何值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5、()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C ∠=︒,高6CD cm =(如图1)。

动点,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沿,,BA AD DC 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1/cm s 。

而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Q 正好到达点C 。

设,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经过的时间为()t s 时,BPQ ∆的面积为()2y cm (如图2)。

分别以,t y 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 在AD 边上从A 到D 运动时,y 与t 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MN 。

(1)分别求出梯形中,BA AD 的长度; (2)写出图3中,M N 两点的坐标;(3)分别写出点P 在BA 边上和DC 边上运动时,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A ,点B 在x 正半轴上,且30ABO =∠.动点P 在线段AB 上从点A 向点B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在x 轴上取两点M N ,作等边PMN △.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求等边PMN △的边长(用t 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PMN △的顶点M 运动到与原点O 重合时t 的值; (3)如果取OB 的中点D ,以OD 为边在Rt AOB △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ODCE ,点C 在线段AB 上.设等边PMN △和矩形ODCE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求出当02t ≤≤秒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图1)(图2)(图1) (图2)7、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ABC 和DEF 如图1所示放置,点C 、F 重合,且BC 、DF 在一条直线上,其中AC =DF =4,BC =EF =3.固定Rt △ABC 不动,让Rt △DEF 沿CB 向左平移,直到点F 和点B 重合为止.设FC =x ,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 (1)如图2,求当x =21时,y 的值是多少? (2)如图3,当点E 移动到AB 上时,求x 、y 的值; (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8、(课改卷)如图1所示,一三角形纸片ABC ,∠ACB=90°,AC=8,BC=6.沿斜边AB 的中线CD 把这纸片剪成11AC D ∆和22BC D ∆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11AC D ∆沿直线2D B (AB )方向平移(点12,,,A D D B 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1D 于点B 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11C D 与2BC 交于点E,1AC 与222C D BC 、分别交于点F 、P. (1)当11AC D ∆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1D E 与2D 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设平移距离21D D 为x ,11AC D ∆与22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 ,请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围;(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14?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 梯形ABCD 中,AD ∥BC ,∠B=90°,AD=24cm ,AB=8cm ,BC=26cm ,动点P 从点图1图3图2A M O F N EBCD A 开始,沿AD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

已知P 、Q 两点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假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1)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 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3)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直角梯形? (4)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等腰梯形?2. 如右图,在矩形ABCD 中,AB=20cm ,BC=4cm ,点P 从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以4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 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s),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也为矩形?3.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cm BC AD 5==,AB =12 cm,CD =6cm , 点P从A 开始沿AB 边向B 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向D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证:当t =23时,四边形APQD 是平行四边形; (2)PQ 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 ?若能,求出当t 为何值时PQ 平分BD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若△DPQ 是以P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 的值。

4. 如图所示,△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 作直线MN//BC ,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F 。

(1)求让:EO FO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 边上存在点O ,使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且AE BC =62,求∠B 的大小。

BPPE 5. 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D 落在点D ’处,求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6. 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 、Q 、E 、F 分别从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 、BC 、CD 、DA 以同样的速度向B 、C 、D 、A (1)试判断四边形PQEF 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 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3)四边形PQEF 的顶点位于何处时, 其面积最小,最大?各是多少?7. 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E 是BC 边上一个动点(E 点不与B 、C 两点重合),EF ∥BD 交AC 于点F ,EG ∥AC 交BD 于点G . ⑴求证: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 OB ;⑵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 OB ”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已知AD =AB =3,BC =4,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作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 向点A 作匀速运动.过Q 点垂直于AD 的射线交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P 、Q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 点运动到A 点,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NC ,MC 的长(用t 的代数式表示);(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 恰好将△ABC 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探究:t 为何值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9、(课改卷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EFG 叠放在一起(点A 与点E 重合),已知AC =8cm ,BC =6cm ,∠C =90°,EG =4cm ,∠EGF =90°,O 是△EFG 斜边上的中点.如图②,若整个△EFG 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 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 从△EFG 的顶点G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 上向点F 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 的延长线交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1)当x为何值时,OP∥AC ?(2)求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围.(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142=12996,1152=13225,1162=13456或4.42=19.36,4.52=20.25,4.62=21.16)10、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