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校企合作整体解决方案范文(二篇)
校企合作整体解决方案范文贯彻落实___《___深化产教融合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整体校企合作解决方案。
把行业先进生产技术引入高校,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高校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发挥高校人才密集、数量大、范围广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在技术、销售、宣传等方面的校企合作解决方案。
1.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把行业领先企业的岗位要求、工艺流程、管理、标准、案例等制作成产业课程,并将其引入高校,使高校人才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___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岗位标准为依据,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2.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合作解决方案人才、产品、管理、市场、资金、售后服务等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家企业都希望在人才选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服务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
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合作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企业发展不同环节的需求提供低成本高效解决方案,扶持企业内增性成长。
共享校企合作资源服务高校2380+所合作企业24300+家校企合作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认证)3.校企合作网络基础设施通过线上线___式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线上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建立校、政、企互动交流服务平台;线下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产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为企业提供人才、科技支持,同时建立园区产业孵化基金,为创业项目孵化提供资金支持。
校企合作整体解决方案范文(二)____年校企合作整体解决方案引言:校企合作作为高等教育与企业界之间的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旨在通过大学资源和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在培养人才、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和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____年校企合作的整体解决方案。
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
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创新型企业在我国出现并逐渐成长起来。
创新型企业以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依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因此,如何培养和吸引一批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已经成为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策略1.深入了解员工需求一般来说,在创新型企业中,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对工作中的期望是不同于其他企业的。
因此,创新型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成长机会。
2.打造创新文化创新型企业要注重打造一个鼓励员工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使员工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3.建立多元化培训机制创新型企业不仅要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企业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培训方式,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技术交流等,来不断完善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4.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型企业要注重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
激励机制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例如股权激励、年终奖励、晋升机会等。
这样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5.加强员工沟通和交流创新型企业要注重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交流平台,例如部门会议、学习小组等,以便员工更好地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
三、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方法1.提高员工创新意识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创新类讲座、组织创新比赛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
2.建立人才库企业应该建立详细的人才数据库,收集并记录员工的技能、能力、经验、潜力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培养员工。
3.创新培训方法企业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线上课程、现场实训、短期进修、海外交流等,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
4.家庭式培训企业可以与员工家属合作,通过举办家庭式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5.创新引才方式企业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招聘渠道,例如社交媒体、在线招聘、员工推荐等,来吸引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12345”社会实践体系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12345”社会实践体系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基地化、项目化、课程化为支撑,以社会实践工作结构为基础,以养成教育型、社会服务型、工程实践型、创新创业型、综合能力发展型为主要内容,构建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依托、社会为舞台,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我校社会实践体系。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做好社会实践顶层设计。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校四届八次教代会上确立了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通工程、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我校的社会实践将围绕这一目标,在巩固“假期为重点,常年不断线”工作格局的同时,学校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化和项目化,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行课外学分制,保证活动经费,通过建立与完善“1个目标”、“2项重点”、“3项保障”、“4项结构”、“5个结合”的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社会实践体系,积极探索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通过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载体设计,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取得重点突破。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司春燕;王刚【摘要】Sinc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implements the“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Project”, the university takes a main roa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es social and industrial need as orientation, takes the so-long reform attempt as a basis, takes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projects as carrier, takes the order-orientate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s a pioneer, to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us the university can innovate several new paths to cultivate engineer-featured quality applicable talents.%河北工程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多年的改革尝试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抓手,着力创新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开创出多条工程特色明显、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特色【作者】司春燕;王刚【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处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加快教学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和创新
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和创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和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要素。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本文将从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人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首先,人才是企业的智慧和智力支持,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其次,优秀的人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为企业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益。
此外,人才还是企业的创新源泉,他们能够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
二、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首先,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份额。
其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创新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人才和创新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首先,优秀的人才是创新的基础。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的思路和创意。
其次,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企业应该鼓励人才敢于创新,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创新也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的人才优势和竞争力。
因此,人才和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互为支撑,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总结:人才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培养创新人才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做好科学研究呢?我们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 , 么能有多少人都 去研究 那
而 在 毕业 生 就 业 去 向 方 面 , 新 麦 可思 ( C S) 腾 讯 联 合 做 过 一 项 。 星上天 , 最 My O 和 卫 核武爆炸 呢? 就拿美国 4 ” O年代的超高科 技项 目美 国阿波罗登 调 查 : 已就 业 的 学 生 中选 择 “ 司 、 业 ” 占 8 % 以 上 , “ 家 机 关 、 月计划 , 与其中的高校 多达 三百 多所 , 在 公 企 的 0 选 国 参 但据统计 8 % 以上 的人员还是从 0
目前, 金融危机全球 蔓延 , 企业用人需 求急剧 紧缩 , 令本 已因大学扩招 威 了众 矢 之 的。 企 业 要 求 毕 业 生 就 业 力 应 该 包 括 其 工 作 能 力 、 应 能 力 、 适 而举步维艰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一个残酷 的现 实摆在我们面 前。 我们培 求职或者称其为生存能力。这几种 能力在 工作 岗位上 的意义有 时甚至 超 养的大学生 , 我们 高校呕心沥血 , 经四年打造 的“ 品” 历 产 不断地遭 到企 业 过 了其具有的创新能力。实际证 明, 刚毕业 的学生在对企 业没有充份 了解
◆ ◆ ◆ ◆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应 以 企 业 的 实 际 需 求 为 导 向
◆ 杨东宇 张 中民
荣成) (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 山东
【 摘要】 本文剖析 了高校教 学脱 离企业和社会 的实际需求所产生的 目标 的错 位 , 导致 大学生就业难 的根 本 因素 , 是 从而 阐明 了高校培 养 什 么样的人 才, 企业是 最有发 言权的。只有 目标 明确 , 才能培 养出市场需要 的合格 的创新人 才。 【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素质教 育 创新式人才 实用型人 才 就业力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产教融合及行业需求为导向
获得价值增加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2017年,教育部审议通过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提出要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随后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提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
包装工程专业作为服务型应用学科,其目前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未达到与行业的一线需求有效结合,基于企业的协同平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尚且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同时暨南大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中的一所,其包装工程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在这样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工程认证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和推进。
目前大多数专职教师缺乏对行业背景的深入了解,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理论深厚的优势,整合学校、企业及社会的优质资源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可行条件和实践场所。
其目标是实现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制订并不断完善,以此初步建立实践平台运行机制及其维护运作的保障措施。
一、以“包装工程”为例的工科专业背景下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包装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包装企业拥有推动行业发展的高尖精设备,同时对高新前沿技术具有迫切需求,而高等院校关注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如何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融合,搭建产教研融合的平台。
在此平台上,一方面提高培养面向企业自身需求的包装人才,增强实践环节对人才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将前沿科技应用到包装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在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上,对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不但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场所,而且能为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与实践对接的机会,同时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后备人才,提高包装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搭建的目的是: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学校育人目标与未来工作要求对接,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要求对接,学生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校科学研究与企业技术开发对接,校内实验条件与企业生产设施对接。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试题(包括课件)91.43分
您的得分:91.43!恭喜,您通过了《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窗体顶端考试标题《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5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倒计时36:59一、判断题(10 道)1. 本讲认为,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实验后生产出的产品,一般不需要后期的调整和改进,尽可以直接进入市场。
()正确错误2. 原创性发明创造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科学实验,然后通过孵化器的转变,再申请专利,最终产生出产品。
()正确错误3. 第一届、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都是在上海举行的。
()正确错误4. 一项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大学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但政府作为监管者,不应有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正确错误5. 本讲认为,东方经济体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
()正确错误6. 耶鲁大学的莱文校长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要取得成功的关键三点和中国教育和科技进一步的关键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确错误7. 世界很多国家教育界的共识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正确错误8. 基础教育的国际关注点是注重培养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正确错误9. 中国教育中分设多门专业,跨学科教学不足制约了我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确错误10. 本讲认为,政府和市场应该支持有高风险的原创型的企业。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5 道)1. 第()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我们国家2010到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A. 一B. 二C. 三D. 四2. 对我国教育制度叙述正确的是()A. 为少数学生服务B. 为多数学生服务C. 为优秀学生服务D. 为全体学生服务3. 我国学生同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在以下那些方面有所欠缺A. 独立思考能力B. 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C. 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D. 记忆能力4. 根据本讲,下列那个国家()是年轻人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A. 英国B. 法国C. 瑞士D. 希腊5. 本讲认为,国际上顶级大学的考试模式更多的是以下哪种()A. 注重分析问题的两面性,表达自己的观点B. 基础知识熟练程度的考查C. 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D. 相关领域多学科相结合考查6. 本讲认为,人才的价值必须最终通过()来体现A. 考试成绩B. 工资标准C. 从业经历D. 就业市场7. 我国教学法在鼓励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比较欠缺,有必要来参考学习()模式A. 应试教育B. 通识教育C. 快乐教育D. 多领域教育8. 为加强对学生的ICT技能培养,以下哪个国家颁布了《ICT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计划》等文件()A. 日本B. 以色列C. 美国D. 韩国9. 在中外教育论坛上,诸位教育专家共同强调的一点是()A. 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B. 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C.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D. 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0. 本讲认为,我国教育界存在的一种偏颇观点是()A. 认为认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时期B. 认为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可以替代创新教育C. 认为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各学科基础,研究生阶段才是创新阶段D. 认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创造力培养是大学、研究生阶段的任务11. 学生能够鲜明的判断出事物的好与坏,这处于通识教育的()阶段A. 二元论阶段B. 多元论阶段C. 相对主义阶段D. 付诸行动阶段12. 本讲认为,()是学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渠道A. 社会实践B. 课堂教学C. 课下作业D. 课业考评13. 本讲内容的核心议题是()A. 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B. 怎样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C. 怎样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D. 怎样推行美国的通识教育法14. 本讲认为处于通识教育四个发展阶段的第二个阶段是()A. 二元论阶段B. 多元论阶段C. 相对主义阶段D. 付诸行动阶段15. 韩国、日本从70、80年代以来,就特别强调()A. 教育的全面发展B. 教育均衡的发展C. 教育的系统发展D. 教育的快速发展三、多选题(10 道)1. 近年来,国内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七点核心要素,其中包括以下哪几点()A. 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B. 让学生学会问题发现C. 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D. 改革课堂教学E.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2. 本讲认为,中国本科教育缺乏的两个关键因素是()A. 中国的教学法过于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B. 教学的学科的设立和学生选择课程的视角缺乏跨学科广度C. 学生涉猎的学科过多D.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E. 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3. 本讲中提到以下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A. 韩国B. 德国C. 瑞士D. 奥地利E. 瑞典4. 美国著名教育家康南特1945年提出了“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四大目标是()A. 有效思考能力B. 有效沟通能力C. 恰当判断能力D. 学术研究能力E. 对价值的认识能力5. 第四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我们国家2010到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来创新人才培养,要着重在哪三个方面()A. 要弘扬传统文化B. 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C. 要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D.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E. 要加强对外交流6. 当代通识教育强调科学教育,涉及到以下哪四个方面()A. 科学B. 信息C. 技术D. 工程E. 数学7. 上题中涉及的“三三制”的三个培养阶段分别是()A. 大类培养B. 全面培养C. 专业培养D. 多元培养E. 重点培养8. 2010年,中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中国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涉及的六方面改革包含以下哪些()A.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B.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C.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D. 办学体制改革E. 管理体制改革9. 下列有关我国提出要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说法正确的是()A. 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而且那么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B. 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C. 重点培养尖子学生D. 重点培养优秀教师队伍E. 改革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10. 上题中涉及的“三三制”的三条发展路径分别是()A. 专业学术类B. 跨专业学术类C. 学科内部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围绕着创新人才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角度来探讨。
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而创新型人才则是企业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呢?首先,企业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一个开放、包容、容错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用担心因为失败而受到责备。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以身作则,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对员工的创新想法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比如,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奖励机制,对提出有价值创新建议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
其次,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思维拓展培训等。
同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报销部分学习费用或给予学习时间上的支持。
例如,企业可以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来举办讲座,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创新成果;还可以组织内部的经验交流分享会,让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再者,实践锻炼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项目小组,让员工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另外,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团队也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能够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和创新灵感。
企业在招聘时,不应局限于单一的专业和经验,而应广泛吸纳各类人才。
同时,在团队组建时,注重不同性格、能力的搭配,以形成一个互补、协作的创新团队。
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物质奖励,如奖金、晋升等,精神激励同样重要。
比如,给予员工更多的荣誉和认可,在企业内部宣传他们的创新成果和贡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成就感。
此外,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机制创新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机制创新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人才培养机制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也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机制创新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一、背景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过去单一、封闭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急需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需求驱动1. 了解人才需求建立健全的人才需求调研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
各级政府、大中小企业都应积极参与需求调研工作,了解并及时反馈当前和未来人才的需求情况。
只有准确了解人才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提供实用的人才。
2. 跨学科融合跨学科是未来人才发展的趋势,因此培养机制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
学校可以设立跨学科研究院,组织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可以加入跨学科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和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这样既能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也能满足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模式创新1. 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实践与实习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的设置。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评价机制革新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往往将学生培养为应试型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因此,评价机制也应进行创新,使之更好地体现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1. 多元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可以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估、实践报告、团队合作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
企业创新与人才发展
企业创新与人才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企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企业创新和人才发展,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企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关系、企业如何创新和培养人才。
一、企业创新与人才发展的关系企业创新和人才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企业发展中,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
企业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发展需要企业发挥创新作用,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而,企业创新和人才发展两者之间互为条件和保障,两者之间缺一不可。
首先,企业创新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
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环境。
企业需要培养具有核心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从而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人才的发展需要企业发挥创新作用,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企业创新不仅是对社会创造价值的表现,也是对员工发展的机会。
企业需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包容的环境,激励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开创新的事业。
二、企业如何创新企业如何创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现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创新:1. 鼓励创新:企业需要营造鼓励员工创新的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新建议。
设立专门的研究开发部门,组建智库,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环境,激励创新。
2. 加强合作:企业需要与不同产业、企业、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各自优势。
同时,企业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以应对全球化竞争。
3. 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推动着国家和全球的进步。
企业需要积极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
三、企业如何培养人才企业如何培养人才,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互动的对策研究
型人 才是企业参与市 场竞争 的 中坚 力量 。因此 , 业对 创新 型 企
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 “ 。 因而加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 23 多数 高校 的课程体 系不 合理 高校 出于培养 创新人才 的 J . 养 和企业需求互动就显得非 常必要 。 目的 , 程体系设 置上要 处理好 基础课 和专 业课 的关 系。但 在课
个性、 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能力和以创新人格 的作用 。因此 , 陈旧的教学 内容 和设置 不合理 的课程成 为影 响
为中心的人格 特质。 同时 , ” 创新 型人才应 具备高 度 的责任感 学生创造力培养 的重要因素 , 约了学生的发展 。 制 和进取精神 、 创造性和个性 化的思维方式 、 自主学习 的能力 和探 3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 企业需 求互 动的对 策 究真理的精神及较强的协作精神。
薄建柱 杨绍 清①
( 河北联合 大学 团委 , 心理学 院 河北唐 山 0 30 ) ① 6 00
[ 关键词 ] 高校 创新型人 才 企 业需求 互动 对策
普遍存在。
I 中图分类号 ] G6 f 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0 — 6 3 2 1 ) 4 5 8 0 08 63 (010 — 5 — 2
在教学方法上 , 多采用大班授课 ,满 堂灌 ” “ “ 、 填鸭式 ” 教学 仍 是主流 , 实验实践教学整齐划一 j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 , 以教师 、 教材 、 堂为 中心 的教学方 式在 高校 的教学中仍然 占据 课 主导地 位 , 学生 的学习注 意力主要集 中在 教师所 讲的现成 知识
1 创新 型人才的定义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 以新 的教 育思想 和教育 理论 为指导 , 培 是较多高校 的课程设置过 于强调 专业课 的重要 性 , 在课 程设置
企业人才管理的新思路和方法
企业人才管理的新思路和方法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其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配置企业人才,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一直是企业家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从企业人才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以目标为导向企业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人才管理也不例外。
要让人才管理更加有效,企业需要以目标为导向,即先规划好企业需要的人才,再去招揽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这样,企业可以让人才与企业的目标紧密融合,共同向着成功迈进。
比如某企业规划升级某款产品,那么企业就需要覆盖那些有升级产品相关技能的人才。
这些人才可以在口碑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企业吸引消费者。
但是,要发挥好人才的作用,企业需要从几个角度入手。
二、以人为本管理人才,宣扬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主旋律。
如何可以让人才觉得企业时千载难逢的舞台,是每位企业人才管理者面对的挑战。
一个企业要想人才“爱上”自己,首先要传达终极目标,通俗易懂,方便人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样人才才会感觉到企业是一家有追求的企业,自己是能够有所发挥的人才。
其次,企业要为人才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不管是流程还是空间,企业都要让人才处处舒心,才能够让人才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鼓励人才时,企业要体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因为人才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资源,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性表现,都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调动,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鼓励。
三、优化发展路径不同的人才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长,每个人的发展路径都有所不同。
企业要对人才进行有效分类,采取个人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并指导其根据发展计划进行调整开发。
尤其是在现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每位员工都要有机会去接受培训,适应和钻研不同的技能。
个人化的发展计划并非只是吸引人才进入企业,同样也是管理和引导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用于挑战如果没有鼓励和挑战,员工很容易变得厌倦和无聊。
高晓光在《从管理领袖到人事专家》一书中曾说过:“挑战是一种奖赏,其并不需要硬性的奖赏、福利、地址和地位,它可以带给人才自尊、经济和内在激励,激发人才的潜能。
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创新型人才则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产品,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于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首先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这意味着企业要摒弃传统的层级观念和权威主义,鼓励员工勇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无论这些想法看起来多么“离经叛道”。
同时,企业要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持宽容态度,将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惩罚的理由。
为了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定期举办创新研讨会,让员工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经验;设立创新奖励制度,对有突出创新成果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在企业内部宣传创新成功的案例,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二、提供创新培训与学习机会创新能力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和学习来培养。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创新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包括设计思维、头脑风暴、TRIZ 理论等。
此外,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例如,建立企业内部图书馆,购买相关的书籍和在线课程;支持员工参加外部的培训和研讨会;建立学习交流平台,让员工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三、建立创新团队与合作机制创新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
企业应该建立跨部门、跨专业的创新团队,让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员工能够相互交流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在建立创新团队的同时,企业还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例如,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定期召开团队会议,交流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校企合作领导讲话稿(7篇)
校企合作领导讲话稿(7篇)校企合作领导讲话稿(精选7篇)校企合作领导讲话稿篇1尊敬的各位、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石家庄__学院与河北省__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字仪式和“实习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我谨代表河北省__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校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的石家庄__学院的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大力提高员工素质,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施工任务需要,我公司与石家庄__学院经过沟通协商,决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在人才培养、工程设计施工与研发、信息服务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今天我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必将成为双方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河北省__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新技术服务为主、可在境内外从事建设的国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
现有员工余人,20 年施工收入达到亿元。
多年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业务范围、施工能力、技术层次、服务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实现了跻身全国行业10强的阶段性目标,连续荣获了20__-20__、20__-20__年度“河北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
公司正以稳定、持续、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力迈进。
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是公司坚持的一贯准则。
公司以做精品工程、优质服务、高度的敬业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河北施工市场上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先后进入了北京、上海、天津、贵州、内蒙等十几个省市施工市场。
加强与厂商的沟通合作,与等国内外主要设备厂家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500多名软件工程师作为设备厂家的督导进行工作。
公司大力弘扬“自强、自律、学习、创新”的企业,坚持“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质量、最好的服务”的“三最”服务理念,以“实事求是、尊重个性、尊重知识、集体奋斗”为行为准则,以“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创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
以什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以什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评价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为企
业挑选出最合适的人才,并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时,我们可以以以下几个方向为导向。
第一,以企业目标为导向。
企业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使命和愿景,因此评价体系应该与企业目标紧密相关。
人才的能力、技能和绩效都应该
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匹配。
只有这样,人才的晋升和薪酬才能更加
公正合理,激励员工继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以职业路径为导向。
员工的职业发展是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责任,因此,评价体系应该同时关注员工的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
这个方向
的重点是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能力水平,为员工未来的职业发
展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机会。
第三,以综合素质为导向。
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应考虑员工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抗压能力、领导力、团队意识等。
这些素质对员工的职
业发展和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而且它们与员工的职业成就和幸福感密切
相关。
第四,以学习成长为导向。
员工的学习和成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证,因此,评价体系应该关注员工的学习和成长,评价员工的学习和发
展情况,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支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
能力水平,成为更好的人才。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以企业目标、职业路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长为
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可以有助于企业挑选合适的人才,促进员工的职业
发展,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幸福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面向产出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优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产出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优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王海舰高兴宇赵雪梅钟思刘海浪吕汝金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05期摘要:該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面向广西产业结构对智能制造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成果导向、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全程覆盖、双环驱动”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打造“互融互通、合作共赢”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平台。
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校企双向驱动,面向产出培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优质复合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成果导向;企业需求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145-04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talents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facing the urgent demand of Guangxi's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with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 cross integration" was built. Meanwhile,by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with "full coverage and dual drive" was formed. Moreover, by strengthening the two-way exchange of talents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 training platform of "mutual integratio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was built. Guided by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driven by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t aims to cultivate multi-disciplinary, highquality and compou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for output,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 cultiv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results oriented; enterprise demand《中国制造2025》明确强调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制造则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1]。
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
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章节一:人才培养的概述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进行人才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人才培养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因此,人才培养要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注重科技创新,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章节二:培养人才的方法1.针对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分析,明确需求。
2.给予员工专业的培训,提升技能和素质。
3.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鼓励员工积极创新。
4.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留住优秀人才。
章节三:企业创新的概述企业创新意味着企业不断地改进和创造新的产品、服务以及流程。
企业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尤为重要。
企业创新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手段。
章节四:推动企业创新的方法1.采用最新科技和技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2.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员工创新能力。
3.明确创新目标,制定创新计划。
4.提高组织的灵活性,使得企业更加敏捷。
5.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斗志,打造创新氛围。
6.与其他企业展开合作,共享创新结果和资源。
章节五: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的关系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的核心因素,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
只有培养出具备先进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企业才能够顺利开展创新工作,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不仅仅要关注员工技能和知识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语: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需要企业高度重视。
通过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企业才能够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赢得市场竞争,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经营的五大法则
企业经营的五大法则
一、市场导向法则
市场导向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础,它要求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要不断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市场需求,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二、创新驱动法则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创新,企业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的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机制,持
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三、人才为本法则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要通过科学的人才管理和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使员工能够
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业务水平,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质量第一法则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够获
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口碑。
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企业要严格控制质量,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持
续改进。
五、价值创造法则
企业要以价值创造为目标,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自身的增长和发展。
企业要注重价值链的优化,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总结:
以上就是企业经营的五大法则,市场导向法则要求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驱动法则要求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人才为本法则强调企业人才管理和培养;质量第一法则强调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价值创造法则要求企业以创造价值为目标。
企业若能在经营中真正遵循这些法则,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和成功。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工作室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创新工作室的设立、运行、管理及评估等方面。
1.3 创新工作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成果转化为目标,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设立与审批2.1 创新工作室的设立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2.2 设立创新工作室需向企业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工作室的名称、目标、研究方向、团队成员、工作计划等。
2.3 企业相关部门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企业领导批准设立创新工作室。
三、运行与管理3.1 创新工作室实行工作室主任负责制,工作室主任由企业内部选拔或外部引进,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3.2 创新工作室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3.3 创新工作室应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与企业其他部门和外部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
3.4 创新工作室应定期向企业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接受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四、评估与激励4.1 企业应定期对创新工作室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工作室的运行情况、项目进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
4.2 评估结果作为对工作室及其成员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与成员的绩效奖金、职务晋升等挂钩。
4.3 对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创新工作室及其成员,企业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变更与终止5.1 创新工作室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涉及重大变更的,需报企业领导批准。
5.2 创新工作室如无法达到设立目标,或因其他原因需要终止的,应向企业提交终止报告,经企业领导批准后终止。
六、附则6.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创新人才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作者:杨东宇张中民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剖析了高校教学脱离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产生的目标的错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因素,从而阐明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是最有发言权的。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合格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创新式人才实用型人才就业力
目前,金融危机全球蔓延,企业用人需求急剧紧缩,令本已因大学扩招而举步维艰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我们高校呕心沥血,历经四年打造的“产品”不断地遭到企业的拒绝,甚至有面临失业的危险!难道仅仅是金融危机惹的祸吗?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曾经进行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在接受访谈的44家单位中,有59.1%(26家)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企业明确地指出,当前的本科教育目标的错位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以前,笔者曾在上海大众汽车零部件分公司工作时,也曾招聘过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50多人投档选了11个,最后还是开掉了7个。
而招聘会上挂牌高薪招聘技术工人,却一两个月都没有合适的应聘者。
如今走上教学岗位才深深体会到,我们的高校教育侧重理论、学术性的东西太多了,而和企业紧密结合的实践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传授是相当欠缺的,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对企业、对社会了解甚少,华而不实,真到了企业没有实用价值,企业怎愿欣然接受呢!
而在毕业生就业去向方面,最新麦可思(MyCOS)和腾讯联合做过一项调查:在已就业的学生中选择“公司、企业”的占80%以上,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占9%,其余自由职业或其他选择占10%左右,可见,去企业工作还是多数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这里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原来很多毕业生都愿意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认为有保障、待遇好、一辈子衣食不愁,同时也由于旧的体制弊端和观念的束缚,从而导致了政府机关机构臃肿、事业单位超编严重的现象。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政府精简机构,以前的事业单位如医疗、科研院所的市场化、企业化模式的转变,可以说吃劳保的单位越来越少!而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更增加了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的趋同性。
因此,企业性质的市场化选择人才机制更应该被我们的高校所重视,同时也应作为高等教育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而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三个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矛盾的误区:
一是认为高校教育重点的是素质教育。
首先,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是道德思想方面的还是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前者应重点放在中小学,到大学再通过强化道德教育来改变成年人的
行为和习惯可能为时已晚;而后者通过很多人的实际工作经历可以看到,过高、过全、过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可能要到很高的职位或者很深的研究性工作时才能用到,而达到这一层次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可能到那时大学学的该领域方面的知识早已淡忘了。
比如,像大学的很多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等,即使是考研需要也应该放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上,做到有备而学。
不然,这种泛泛式的没有针对性的学习只会使学生倍感迷茫,甚至对整个大学的课程产生厌烦;而习惯于这种按部就班的学习的学生往往最终却成为书呆子。
这样,学生面对就业的竞争压力显得无所适从、缺乏信心。
这说明,如果脱离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单纯的谈素质教育,结果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岗位的就业能力都不具备还谈什么其它的素质呢?
二是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一定是创新型人才。
今天,创新仿佛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体制创新、思想创新、教育创新等,但冷静下来寻思,到底什么是创新呢?教育创新改革也喊了好几年了,然而社会对高校的意见仿佛越来越大,从电视报道到报纸新闻,从网络博客到学术论坛,高校如今仿佛成了众矢之的。
企业要求毕业生就业力应该包括其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或者称其为生存能力。
这几种能力在工作岗位上的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其具有的创新能力。
实际证明,刚毕业的学生在对企业没有充份了解以及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根本谈不上对企业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设计。
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在某一基层岗位上适应并尽快做出成绩,哪怕是产品上的一个小部件设计得很合格都会让企业感到欣慰。
证明了其的价值,企业才能逐渐的逶迤重任,其的创造性才能逐步得到发挥。
同时,工作的适应能力还关系到自信心的建立,是扎扎实实工作还是卷铺盖卷走人或始终找不到定位。
从企业的角度是无法接受大学生那种好高骛远,不肯吃苦,焦躁不安,眼高手低的个性的。
这更需要当代的大学生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实干劲头,这才是企业急需人才的一种优良的素质体现,也是应该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是认为高校是培养科研人员的地方而不是技工。
有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具备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又怎能做好科学研究呢?我们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那么能有多少人都去研究“卫星上天,核武爆炸呢?”就拿美国40年代的超高科技项目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参与其中的高校多达三百多所,但据统计80%以上的人员还是从事的是基本的工程设计而不是尖端技术研究。
所以,人才的创新决不是一句空话就能够实现的,在当今历史时期,正如邓小平同志生前所说过的一句话:“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就是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迅速转化生产力的人才。
”因此,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适当的将研究型学科和实用型学科按照不同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毕竟只有少数学生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性工作,大多数毕业的学生将来要顺应社会需求而进入企业、走向实际工作岗位。
作为大多数的普通高校,更应注重企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要有什么样的素质?企业和社会是最有发言权的。
那么,应该更尊重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应该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实用型学科更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和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来源于企业的实际课题的设计,使在校师生能直接深入了解实际企业的发展模式、经营理念、生产经营状况、产品的决策过程及生产工艺、流程等,还包括产品的市场营销、消费者心
理、购买力、区域文化甚至当前国内外时事变化、新观念、新科技,乃至设计合作的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探求等,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这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进行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R].2006.
[2]麦可思(MyCOS).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月度报告2月分析报告[R].腾讯教育,2009.
[3]去年近百万大学生未就业登记失业率目标4.6%.网易新闻,2009-01-21.
[4]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3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