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解决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沥青路面车辙对公路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危害,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就车辙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进行防治提出可行措施,并为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防治;引言1车辙产生的机理以及类型1.1 产生机理公路的车辙属于路面累积变形造成的。
公路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受到持续性的作用力影响发生变形并逐渐形成较为显著的车辙痕迹。
因沥青混合料在运营初期被荷载进一步压实,且沥青处于塑性流动状态,在高温、车辆碾压等情况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在长期影响下沥青路面结构剪力遭到破坏,车辙是沥青路面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
1.2 类型车辙形成根本性原理不存在差别,均是在车辆行驶造成的长期负荷影响下,由于公路所在地自然因素的作用,造成公路表面的混凝土发生疲劳变形形成。
根据车辙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通常有四种类型:(1)车辆失稳造成的车辙;(2)持续性负荷造成的车辙;(3)车辆结构影响形成的车辙;(4)路面磨损形成的车辙。
2 车辙成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2.1 成因分析(1)温度在夏季持续高温作用下,由于沥青路面的蠕动性加强,结构的流动性增强,车辆负荷造成的路面变形更为显著。
另因沥青表面的变形差异,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重心稳定度下降造成车辆失稳的可能性更高,车辙的影响因此扩大。
(2)荷载公路作为区域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日常通行量极大,由于大量重型车辆通行,路面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又因重型车辆载重的重心不固定,导致车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压力并不完全相同,接地压力较大的部分车辙痕迹就更为明显。
因此公路在长期处于高负荷的情况下造成的持续性破坏难以避免,导致沥青路面的结构遭到破坏,甚至出现显著的剪力破坏情况。
(3)路面材料当前我国大部分公路路面均为沥青混合料。
沥青在高温状态下发生变形,是此类材料塑性的主要形式,因此该类型的材料无法完全避免高温变形的问题。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1. 背景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之一,具有耐久性和舒适性等优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车辆的频繁行驶,沥青路面上会出现车辙,对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车辙形成原因2.1 车辆负荷: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车辆负荷。
过重的车辆或大型车辆会给沥青路面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路面变形,进而形成车辙。
2.2 频繁行驶:频繁行驶也是车辙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某些高流量道路上,车辆不断地来往,给路面带来了持续的压力,使得路面渐渐变形。
2.3 天气影响:天气条件也会对车辙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温天气下,沥青路面可能会软化,容易被车辆压出车辙。
而在冷冻天气或雨雪天气中,水分会渗入沥青路面,加剧路面的破坏。
3. 车辙对道路的影响3.1 安全隐患:车辙对道路的行驶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
车辙会增加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降低车辆的稳定性,增加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影响驾驶员的操控能力。
3.2 舒适度下降:车辙使得道路表面不平整,给乘车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长途巴士、卡车等重型车辆的乘车体验更为明显。
3.3 维护成本增加:车辙的形成需要对道路进行维护修复,增加了道路的维护成本。
频繁的修复工作不仅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交通行驶带来一定的不便。
4. 解决方案4.1 道路设计优化:在道路建设初期,可以通过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来减少车辙的形成。
采用更适合当地气候和交通条件的沥青配方,增加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
4.2 交通管理措施: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车辙的形成。
例如,限制过重车辆的通行,合理控制车流密度,减少频繁行驶对路面的压力。
4.3 定期养护维修:定期养护维修是减少车辙影响的有效手段。
及时进行路面的补充沥青、修补和重新铺设工作,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4 新技术应用:引入新技术也有望改善车辙问题。
例如,可考虑在某些重要路段使用更耐磨、抗变形性能更好的新型道路材料,如高分子改性沥青等。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冯昶摘要: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越来越突出。
文章阐述了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危害,分析了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破坏;对策许多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通车不久,在车辆荷载和环境条件的重复作用下,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早期车辙损坏。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行车舒适性及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及城市干线道路上过量的车辙造成了路面使用性能降低、维修期提前以及维修费用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延缓车辙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危害车辙是指在高温和渠化交通的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出现的永久变形。
车辙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给路面及路面使用者带来了许多危害,如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路面平整度下降,降低了行车舒适性;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沥青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大大降低面层、基层以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使得其它路面病害更易发生,从而诱发各种病害,如网裂和水损坏等;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甚至于会由于车辙积水而导致车辆漂滑,从而影响安全行车,冬天车辙内存水凝结成冰,路面抗滑能力下降,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
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破损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2.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1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在一定厚度范围内,沥青路面的厚度越大,永久变形也越大。
采用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沥青路面,由于基层具有很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剪切变形能力,因此,车辙主要产生在沥青面层内,而刚性基层和土层所产生的车辙只占很小的比例。
在相同条件下,同样厚度的路面,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大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总变形量远远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2.2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60%是依靠集料的嵌挤能力。
沥青路面几种类型车辙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沥青路面几种类型车辙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摘要旨在对几种类型车辙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原因;防治沥青路面车辙对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所以控制路面车辙是设计和施工人员迫切关心的问题,如何切实减轻和消除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下面结合车辙的几种类型简单谈谈个人的拙见。
1 车辙分类1)失稳型车辙。
是由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因路面结构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内部材料的横向流动引起位移而形成的。
当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时,在外力作用下沥青路面常会产生这种车辙。
2)结构型车辙。
是由于路面结构整体刚性不足,由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积累造成的,这种变形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垫层的竖向永久压缩变形和土基的固结造成的。
3)磨耗型车辙。
是由于沥青路面表面层的材料受车轮磨擦和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持续不断损耗而造成的。
在路面车辙中,一般以失稳型车辙为主。
当土基和基层垫层的承载力明显不足或压实不足时,结构型车辙比较明显;当沥青结合料明显偏少或者粘附性明显不足或寒冷地区沥青发硬变脆,造成沥青混合料松散时,磨耗型车辙比较明显。
2 几种类型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2.1 失稳型车辙成因与防治措施失稳型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而造成的,常出现在沥青面层10cm以内,在高速公路沥青面层中,中面层容易出现这种车辙。
高温时的车辙,主要是抗剪强度不足或塑性变形过剩造成的。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取决于混合料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可以用摩尔方程τ=c+σtanΦ来说明矿料和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τ的影响,其中,c是沥青与矿料之间产生的粘聚力,Φ是矿料与矿料之间产生的内摩擦角,σ是沥青混合料所受的正应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探讨。
1)内摩擦角的影响因素。
①集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纹理。
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是由于集料与集料之间的嵌挤作用产生的。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目录
0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 成因
02
二、沥青路面车辙试 验
03
三、沥青路面车辙预 防措施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沥青路面车辙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 车安全性。本次演示将从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车辙试验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
温度也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沥青路面温度升高, 车辆通过时很容易产生车辙。
水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路面中的水分会软化沥青和集 料,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面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增加车辙产生的 可能性。
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可以采取改进路面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 轮胎磨损等预防措施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沥青路面车辙的形 成机理和预防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长时间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 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可采用试样控制法和现场道路试验两种方法。试 样控制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制作一定规格的试样,模拟现场路面的环境和载荷 条件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现场道路试验则是直接在道路 上选定试验段,通过实测车辆载荷和环境因素等数据,分析计算路面的车辙变 形量和变形速率。
结果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试验结果包括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个方面。在 相同条件下,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越大,说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越差。通过对不 同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其对车辙形成的影响和规律。例如,通过改变车辆载荷、 温度和水因素等条件,观察它们对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 响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美丽的沥青路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果路面遭到破坏,那么将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不仅如此,还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运作,所以加强对沥青路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
标签: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处治措施引言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沥青路面的表面平整度较高、无施工接缝,行车舒适度较好,且施工方便、养护维修简单,在各等级公路工程都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裂缝、泛油、松散以及坑槽等病害,导致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较多,其中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1、对于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越来越发达,对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要求如下:第一,要求沥青路面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有较强的承载力;第二,要求沥青路面有较高的高温抗车辙性;第三,要求沥青路面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这样才能保证道路在低温下能够抵抗收缩裂缝;第四,要求沥青路面有较好的耐疲劳性,保证沥青路面的经过反复荷载时不被破坏;第五,要求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好,即保证沥青路面在受到水的侵蚀时,不会发生沥青剥离、松散及破坏的情况;第六,要求沥青路面抗老化性强,保证沥青混合料不受气候的影响,并且能保持各种良好的性能。
2、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危害性(1)经济损失。
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后,给过往车辆和行人造成许多不便,车辆磨损加重,油量消耗增大,运输成本增加,路面维修与养护资金也大量增加,只有从根本上保证路面质量,杜绝车辆超载超限,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不良影响。
道路病害处治施工将占用道路通行空间,因此经常造成施工路段的交通堵塞,尤其在高峰时段,不仅延误出行者的时间,而且降低了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性。
污染空气,道路病害处治一般将挖出的弃料堆置于四周,造成日晒后尘土飞扬,污染空气。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车辆荷载:车辆荷载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重载
或超载的车辆会对路面施加较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使沥青路面产生变形、
沉降和裂缝等病害。
2.温度变化:沥青路面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高温季节,路面温度
升高,沥青材料会软化和流动,易产生车辙、抓痕和沉降等病害;而在低
温季节,路面温度下降,沥青材料会变硬和脆化,易出现裂缝、坑洞和剥
落等病害。
3.水分侵入:水分对沥青路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水分可以渗入路面,
使路面材料受潮、膨胀和软化,导致路面变形和剥落。
水分还可以通过路
基和路面之间的渗透作用,使路面下部的土壤软化和失稳,导致路面沉降
和坑洞。
4.施工质量: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病害
形成。
施工中如合理控制沥青配合比、保证热拌温度和均匀性等,可以减
少路面的病害发生。
而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配合比不合理、温度控制不当
或不均匀等问题,会导致路面质量不良,易形成裂缝、坑洞和剥落等病害。
5.环境因素:沥青路面的病害形成还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路面周围的土质湿度、地下水位、降雨等因素会影响路面的稳定性和排水
性能,从而导致病害形成。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主要包括车辆荷载、温度变化、水分
侵入、施工质量和环境因素等。
在路面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
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及养护措施
交通科技与管理45工程技术 在现代化的道路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沥青路面是其中一种较为基本的类型,在使用过程中的优势也极为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质量问题,而一旦质量问题发生,则会对道路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沥青路面上出现的车辙病害就是威胁较大的一种病害类型。
路面车辙会对路面的整体结构强度造成严重破坏,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一旦沥青路面上发生车者,还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受到影响,导致车辆在车辙上出现颠簸或者晃荡的情况,对于驾驶员来说也是极为危险的。
除此之外,车辆在颠簸的过程中,车辆本身会对路面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而这种现象会进一步导致路面和路基受到严重的损害,甚至还有可能引发路面裂缝的产生,大大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1 造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分析1.1 沥青材料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来说,沥青材料的类型差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车辙的产生。
目前我国在进行沥青的生产时,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而我国沥青路面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建设,其中最显著的特性就是沥青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剪切能力。
在进行路面的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以及交通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合理对沥青类型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沥青在建设过程中的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车辙的发生。
对于混合料的沥青来说,粘合强度与沥青的用量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如果沥青在使用时其用量超过了一定比例,其中不含矿物质颗粒的游离自由基,数量就会出现明显的增多,而这种现象反而会导致混合料的粘接力出现降低,所以在进行路面的实际施工时,是尤其需要做好有效的力气使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沥青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2 车辆超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经济的不断建设,我国的道路建设也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轴载明显增大,现代交通的渠化设计给沥青路面带来了明显的早期损害。
车辙是早期损害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严重影响行车质量,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机理和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标签:沥青路面;车辙车辙是公路沥青路面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病害类型,在现代交通状况下,车辙出现的速度和普遍性大大超过了预期,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服务质量和行车的安全,并直接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给沥青路面和路面使用者带来诸多危害。
1.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车辙是由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沥青路面车辙按成因分三类:①结构型车辙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和路基的强度不够,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基层及路基变形引起的。
车辙的宽度较大,两侧没有明显隆起现象,横断面呈U字形;②失稳型车辙是在高温条件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稳定性应力极限,发生流动变形并不断累积所形成的车辙。
一般发生在上坡路段、交叉口附近,车速慢,轮胎接地时间长,横断面呈W形;③磨耗型车辙是由于沥青路面顶层的材料在车轮磨耗和自然环境因素下不断的磨蚀形成的,尤其是冬季埋钉轮胎形成的磨损性车辙。
2.外部因素2.1超载对车辙的影响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车轮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内产生剪应力,致使沥青混合料产生剪切变形,不可恢复变形的不断累积形成车辙。
以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典型结构,根据有限元力学计算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无论在平坡还是在上坡路段车辆轴重越大,剪应力越大。
车辆在平坡路段行驶时,当车辆轴重从100kN增加到150kN、200kN时,最大剪应力由0.157MPa增加为0.232 MPa、0.308 MPa,分别增加了48%和96%,在深度4~6cm范围内剪应力较大。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随着轴重增加,剪应力几乎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大,即剪应力与车辆轴重近似地表现为45°线性递增的比例关系。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沥青路面具有众多优势,因此,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应用广泛。
但随着沥青路面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论述了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并结合沥青路面实例,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处理措施进行了介绍,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处理措施随着道路建设快速的发展,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施工周期短、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但受内因与外因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车辙病害大量出现,尤其在路口停止线和公交车站处,更是车辙病害多发部位。
路面车辙不仅影响行车,而在严重车辙的地方还会威胁交通安全,如车辆在变换车道时困难,车辙内积水使行车形成水漂,使制动距离不足,轮迹处沥青层减薄,削弱了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对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处理好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问题是道路维护迫切关心的问题。
1 车辙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1.1 车辙形成原因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表现为沿行车轨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两侧出现隆起变形。
车辙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密度低、剪切破坏和基层的垂直变形所造成。
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压路机的使用和基层强度的提高,道路基层和土基所产生的永久变形不再显著,目前普遍认为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
1.2 车辙主要类型根据车辙形成的原因,将其分为以下类型:1)压密性车辙。
该类型车辙是由于在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没有充分压实或为了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碾压造成压实度不足引起的,致使通车后的第1个高温季节混合料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空隙率不断减小,达到极限的残余空隙率后趋于稳定,形成车辙。
2)流动型车辙。
沥青路面处于高温状态时,结构层在车轮碾压的反复作用下,荷载产生的剪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通常发生在轮迹带附近,主要由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造成的。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病害。
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有坑槽、推移、拥包、沉陷、泛油、裂缝、龟裂、车辙等。
这些病害会影响到路面使用者的舒适性,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及路面使用年限。
因此,需要对病害进行维修处治。
对于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各种路面病害的维修,应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龄期、维修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治措施。
(2)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积的扩大,对路面病害的处理应及时,宜早不宜迟。
(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病害的维修宜采用机械作业,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厂拌,并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适宜的摊铺温度。
其他等级的公路也应尽量提高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4)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凡需要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修补作业的坑槽、沉陷、车辙等,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完成。
(5)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以外10~15 cm处,应采取措施使修补部分与原路面连接紧密。
在病害的处治中,凡需挖除原路面面层后重新再铺面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的规定;凡需挖除原路面后重做基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如果病害不是由于面层或基层材料的性质、结构层或级配类型引起的,重做时所采用的材料、结构及级配类型等宜与原路面相同。
一、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的处治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
裂缝可分为纵向裂缝(图5-1)、横向裂缝(图5-2)及龟裂(图5-3)等。
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路基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加速路面破坏。
图5-1 路面纵向裂缝图5-2 路面横向裂缝1.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沥青路面裂缝形式各种各样,按其表现不同,除龟裂、横裂、纵裂外,还有块裂、放射裂缝、不规则裂缝等多种类型。
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对策探究
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对策探究交叉路口是城市道路中交通量大、交由交通流动情况复杂的区域,这也使得交叉路口的道路路面容易受到车辆的磨损和冲击,车辙病害则是交叉路口路面经常出现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对策,并提出有效的病害维修策略。
一、车辙病害成因车辙病害是指路面垂直于行车方向,轮胎轨迹是以半月形或扁平椭圆形在路面上形成的凹陷区域。
其产生原因与路面结构和交通运行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交叉口在这方面较为显著。
1、车辆流量大交叉路口常常是城市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车辆的通行量较大,使得路面长时间处于受到交通冲击的状态,加速路面车辙病害的产生。
2、频繁制动交叉路口处的车辆车速一般较快,而且需要频繁制动,对路面的冲击力较大,从而易产生车辙病害。
3、路面材料及结构问题路面材料质量不高或者路面结构不符合要求,也容易引起车辙病害。
二、车辙病害防治对策针对上述车辙病害成因,可采取如下对策进行预防或者治理:1、选择优质路面材料道路建设时应选择品质较好的路面材料,具备较高的抗冲击性、抗车辙性和耐久性,这样能够有效减轻车辙损坏。
2、优化路面结构在建设过程中,应将交叉路口路面布局,结构设计得更合理,可考虑采用环状结构,合理规划宽口岸、雨水口位置与排放方式,从结构上减少病害产生的可能性。
3、调整交通流量交叉路口应合理调整车辆流量,降低车辆的通行速度。
可以设置拓宽过街行道、设置平交道、扶梯通道等附加设备,使车辆尽可能减速等措施。
4、病害的及时维修针对车辙病害的及时维修和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发现交叉路口出现车辙病害时应及时进行维修,尽快恢复达到原有状态的路面,以避免逐渐蔓延引发整体路面病害以及车辆的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对于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成因及对策探讨,要从材料、结构、车流量等方面全面加以考虑。
在道路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布局,加强病害维修和养护,才能保证路面质量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一、什么是车辙: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
古人云:“前面有车,后面有辙。
”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平行的很深的车辙。
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路面车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1、磨耗型车辙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2、结构型车辙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
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
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
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142 –在实际的道路上,沥青路面可以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以及垫层等结构,通常来说,面层都是直接与车辆接触的结构层,根据公路的等级以及施工质量,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而且沥青路面的厚度以及气候条件也会对它的使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沥青路面还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及沥青贯入式路面等,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分为碾压式、冷铺式以及摊铺式,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也有着不同的外观和性能,对于车辆的荷载也有着不同的承受能力,现阶段来说,随着机动车辆类型和数量的增多,在一段时间后,车辆的运行可能对沥青路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车辙病害的产生。
一、沥青路面的特点沥青路面是指用于铺筑路面的材料,它与车辆直接接触,可能会受车辆荷载以及大气作用因素的影响,而且沥青材料本身就与有一定的混合性质,由沥青材料构成的路面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耐高温性对于沥青路面来说,它具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可以抵抗来自环境温度下对于路面的变形能力,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沥青路面的强度和刚度可能会随之下降,并且有效的承担在夏季高温下,车辆的正常荷载,包括对波浪、推移、车辙等病害来说有着一定的抗干扰性能。
2、低温抗裂性除了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外,沥青路面还具有一定的低温抗裂性,它是指当环境温度下降时,沥青路面可以抵挡路面的低温收缩能力,增加它的刚度,使得路面处于紧绷的状态,增加它对车载下的抗拉强度,因此,沥青路面的承受范围较广。
3、水稳定性在路面的日常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上水在长期的作用下,都会对路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就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避免沥青膜的剥落,在水的侵蚀下,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粘结力,降低对路面的干扰,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4、耐疲劳性对于沥青路面来说,由于它是长期暴露在环境中的一种形式,而且需要经过大量的车辆荷载,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路面结构强度的下降,当荷载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对路面造成一定的伤害,致使发生裂纹、车辙等病害,因此,在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耐疲劳性,避免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分析与处置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分析与处置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成因、然后探讨了车辙分类及用添加抗车辙剂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标签: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处置措施一、前言近年来,由于沥青路面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处置措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施工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
在新时期下,加强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处置措施的思考与探讨,对沥青路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车辙机理的形成1、失稳型车辙。
这类车辙主要发生在半刚性或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沥青路面结构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剪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剪强度,使其内部材料产生横向内部变形,随着变形的不断累积而在轮迹带处形成车辙;另一方面车轮做用甚少的车道反向隆起现象,对主要行驶的双轮车道的路段,车辙形成W形,一般轮迹带的沥青面层下凹时两侧会隆起,两者组合起来就会形成车辙。
2、结构型车辙。
结构型车辙的形成是因为路面强度无法承受路面荷载,受荷载的反复作用,路面结构发生整体性的永久变形而构成的。
路基等沥青面层以下的所有结构层的永久变形都可能形成车辙,这种变形一般来说主要是由于路基变形传递到面层而产生,两侧没有隆起现象,U字形。
3、磨耗形车辙。
磨耗形车辙主要是沥青路面结构顶层的材料持续受到自然环境及车轮磨耗两方面的作用而构成的,路面上有使用带钉轮胎或防滑链的汽车行驶,会加剧车辙的形成。
三、车辙产生的原因车辙的产生受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内因包括沥青混合料和路面结构设计,外因包括施工、交通、气候条件。
下面从沥青、集料、矿粉、级配四方面阐述。
(1)沥青:车辙与沥青的粘度直接相关,提高沥青高温粘度是防治车辙的有效措施,所以施工时应选用低针入度、高软化点、低含蜡量的高粘度沥青。
(2)集料:在集料中掺加破碎砾石对抵抗车辙是不利的,因其缺乏棱角而易变形,酸性集料容易降低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
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高温天气下,沥青路面温度升高,沥青混合料变 软,抗车辙性能下降。
降雨
降雨会使沥青路面变得湿滑,降低车辆轮胎与路 面的摩擦力,加重车辙病害。
风力
强风会吹走路面的尘土和污染物,加速沥青路面 的磨损和老化,降低抗车辙性能。
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起伏
地形起伏会使沥青路面受到不均 匀的车辆载荷和应力,容易产生 车辙。
仍需加强。
未来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新型防 治技术的研发、环保型材料的推广应用 、路面养护及修复技术的改进等,以提 高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结构型车辙
由于路面结构强度不足, 无法承受车辆载荷,导致 路面产生车辙。
流动性车辙
由于车辆载荷和温度变化 的共同作用,路面产生横 向或纵向的位移,形成车 辙。
车辙病害的表现形式
路面出现凹槽
车辙表现为路面出现明显 的凹槽,影响行车舒适性 和安全性。
路面的平整度下降
车辙会导致路面的平整度 下降,影响车辆行驶速度 和安全性。
增加粗集料数量
粗集料数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
孔隙率过高会导致雨水容易渗透,进而引起车辙。
交通控制的措施
限制车辆速度
车辆速度越快,对路面的冲击越大,容易引起车辙。
减少超载车辆行驶
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压力更大,容易引起车辙。
表面处理方法
铣刨表面层
对于轻微的车辙,可以铣刨表面层,再重新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
坡度
坡度会使车辆对沥青路面的压力 分布不均,加重车辙病害。
施工因素的影响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 质量和抗车辙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解决措施
摘要:沥青路面的性能特点明显,在道路建设中应用广泛。
但随着沥青路面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简要阐述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与特征,从内外因对车辙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最优配合比;解决措施
随着道路建设快速的发展,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施工周期短、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但受内因与外因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车辙病害大量出现,对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所以解决路面车辙病害问题是设计和施工人员迫切关心的问题,
1 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
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结构性车辙、流动性车辙、磨耗磨损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
多数沥青路面修筑在半刚性基层上,且施工中对压实度要求较高,基层强度及板体性好、变形小,除了某些基层施工不良的路段外,结构型车辙一般很小,而磨损性车辙在我国几乎是没有的。
所以目前所见到的车辙基本上都属于第二种类型,故目前讨论最多的是失稳型车辙,即属于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车辙。
2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
当然骨架的稳定性和细集料的多少也会影响车辙形成的进程。
在道路的交叉口或变坡路段,此类高温变形更易发生,这主要与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相对不足有关。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沥青混合料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指标是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取决于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受集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粘结力又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化学结构、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稠度、沥青膜的厚度、沥青矿料比、沥青与矿粉系的分散结构特征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等颗粒间的嵌挤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
①材料性质。
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沥青粘度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越好,那么混合
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要选用粘度大的沥青和非酸性矿料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以便产生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改性是一种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据佐治亚洲的加载车轮检测结果证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有明显减少。
②矿物集料的表面纹理、料颗粒大小、形状、级配、颗粒相互位置、矿料数量、可以影响混合料的孔隙结构,即孔隙的大小、形状与连通闭合情况、沥青用量状况以及沥青的用量和沥青同集料的互相作用情况,因而可以对车辙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
采用洁净坚硬的碎石,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以及高质量的矿粉对于抵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
在整个矿料混合料中对沥青温度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矿粉,用石灰岩和冶金矿渣制成的矿粉掺拌的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
③矿料级配。
为探讨集料级配对车辙大小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将集料分为过细级配组、细级配组和粗级配组三种,环道试验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8%空隙率时粗级配有较大的车辙深度,过细级配次之,细级配组车辙深度最小。
另有单轴荷载试验资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式沥青混合料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大于细粒式,沥青碎石车辙最大。
可见,单纯增大矿料粒径并不能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而良好的级配和最大的密实度因增加了矿料之间的嵌挤力,而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④空隙率。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对空隙率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当地材料和经验进行的,当取值过高时,提高密实度可增加骨料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相应地沥青和矿粉用量也要增加,从而又削弱其抗车辙能力。
当空隙率小于某一临界值后,继续减小空隙率,使得混合料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隙来吸收材料的流动部分,造成混合料外部的整体变形,由此而形成车辙。
大量试验表明:各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随空隙率的增大车辙有所增加。
(2)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除了受所用材料及其性能影响外,还与路基类型和路面厚度有关。
沥青路面厚度与车辙的关系较为复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路面结构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有关室内环道试验表明:当其路基为砂土材料时,面层厚度对车辙影响很大,面层沥青混合料较薄时车辙较深,而且较大部分来自路基的形变;而当面层较厚时,路基基本上不产生车辙。
在当路基为刚性或半刚性材料时,车辙的深度随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这时的车辙总量90%来自于沥青混合料面层本身,由此认为,当路基和基层强度较高时,采用薄沥青混合料面层可以有效地控制车辙深度,而当路基基层强度较弱时应适当增加面层厚度,但这样构筑的道路,往往由于路面回弹模量与路基回弹模量之间的比值过大,带来不尽合理的结构组合,而且也不够经济。
(3)交通荷载及环境条件
①渠化交通。
由于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渠化,导致沥青路__面车辙破坏的情况日渐突出,在同一结构、同一条道路上,划分出不同交通形式的两段道路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渠化交通路段的车辙显著增长,混合交通路段车辙增加较慢,其原因是混合交通时荷载作用范围较宽,变形面较大,同一位置的车辙累积较小,而渠化交通同一位置处的车辙累积量大。
②荷载。
日本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证明:车辆超载加快路面的病害。
在不同的轴载作用下,重轴载作用产生的车辙较轻轴载大得多;道路交叉口和停车点的车辙通常为正常行驶路段的2~5倍。
(4)环境气候条件
当气温较高时,沥青路面表现为强度降低容易产生车辙,各种试验均表明:路表温度升高车辙增长加快,这是因为沥青粘度的大小反映了沥青抵抗蠕变的能力,当温度升高时沥青粘度变小,其抵抗蠕变的能力下降,在受到外力时很容易产生永久剪切变形导致沥青材料横向流动而产生车辙。
当路面积水或路面结构含水量增加时,沥青和矿料之间的粘结力在潮湿条件下会被削弱或破坏,在行车荷载和水分的联合作用下,这种病害会明显加剧,从而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较大的车辙。
3 解决措施
(1)合理的结构组合设计。
面层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因此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承担设计期内累计轴载次数,限定车辙发展深度。
合理选用技术参数,各结构层模量不宜相差太大,特别是中间层的级配要合理,表面层最佳油石比可以弥补第二层抗车辙能力。
同时,考虑到集料粒径对试件厚度的影响,应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适宜的沥青层厚度,并预留一定空隙率,开放交通后沥青进一步压密填充。
(2)材料的合理选用。
集料强度、形状、表面性状、清洁状态、沥青性能与集料相容性,特别是借鉴Superpave混合料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材料的协同性和料源特性,保证所用材料的高品质。
改善矿料级配同时适当增加粗集料用量和控制剩余空隙率,使粗细集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
可适当采用高粘度的沥青。
(3)最优配合比设计。
重视级配范围对抗车辙能力的影响,关键是确定适宜的筛孔通过率、孔隙率、油石比。
选用温度敏感性低、稠度较高的沥青或改性沥青,同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
严格准确地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法加足矿粉,严格控制运输车辆为便于卸料,涂抹油料;采用透层油与粘层时也要严格控制用油量。
(4)使用改性添加剂。
积极引进并采用新的改性剂如橡胶、树脂、塑料、无机物改性剂、抗车辙剂、纤维等改性混合料添加剂,适当提高粉胶比,提高胶结料粘附性,降低温度敏感性。
(5)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从拌料、运输、摊铺、碾压、养护全程监控,对拌和、摊铺、压实温度和混合料密度、孔隙率、均匀性、结构层厚度、平整度等重点把关。
充分压实保证压实质量。
4 结束语
总之,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特别是在山区上坡路段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路面的使用寿命。
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来解决病害,在提高了工程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成本,为国家节省了费用,使沥青路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加快了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志强,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