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动物学实习》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习》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实习课程类别:专业实践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态学学时、学分:2周学时 1 学分一、动物学实习目的(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合作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以及环保意识,养成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工作习惯。

(二)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习,对课堂和实验室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认识不同山地和/或海滨生境中的主要代表动物,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分类地位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动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有益及有害动物及其与农业、环保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三)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研究动物自然界中的事物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整休,动物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全面观察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理解形形色色动物的生活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

(四)实践能力培养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的野外采集、培养、麻醉以及动物标本的制作、鉴定、保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今后的动物学教学、科研打下初步基础。

(五)为地方的动物资源利用、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动物学野外实习能够帮助各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动物资源的调查和摸底,了解实习地的动物资源蕴藏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动物科学研究,为动物资源(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和地方特有动物)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资料,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建设、经济发展和当地自然资源保护的社会职能。

二、动物学实习要求1、掌握动物学野外实习常用仪器和器具的使用方法。

2、熟悉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掌握动物分类的原理、方法和特征,检索表的制作与应用。

4、熟悉动物野外研究的基本方法。

5、掌握动物野外实习报告的写作方法。

《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01301008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英文名称:Zoological Experiment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学分: 1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先修课程: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动物学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好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与人的关系,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并获得动物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为以后开展动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从事动物科学研究初步的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辩识能力,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动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重点科和当地常见动物类群的识别特征要点,能使用工具书鉴别出常见动物的科、属、种;认识和记录本地常见和中学课程所涉及的动物种类,熟悉它们的生态和分布,并学会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等野外调查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解剖、比较等方法,探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揭示动物界的规律和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验课、参观、野外实习等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五)本课程于其它课程的联系动物学是后续课程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学、生物保护等课程的基础。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三版)参考书:1.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杨安蜂.脊椎动物学3.杨安蜂.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4.大连水产学院.鱼类学二、教学内容纲要实验一、草履虫的观察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象原理;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该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提高动物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动物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 动物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包括动物的分类、命名与命名规则等。

- 动物解剖学基础:学习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器官结构等。

- 动物生理学基础: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包括营养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2. 动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技术:掌握科学、合理的动物饲养和繁殖方法,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利用效果。

- 动物标本制作技术:学习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包括动物取样、动物体内探测、动物生理指标测定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方法。

3. 动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动物学实验设计:学习合理的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定、样本数量的确定等。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呈现方式,形成科学、客观的实验结果。

4. 动物学实验应用与伦理- 动物学实验应用领域:介绍动物学实验在医学、生态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 动物学实验伦理:了解动物学实验的伦理规范与要求,引导学生对动物实验的道德、合理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讨论与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加深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课堂演示:通过课堂演示,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技术要点等。

2. 评估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动物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动物教学大纲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英文名称: Laboratory Animal and Animal Experimental Technique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动物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提和支撑条件之一,也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实验动物学与动物实验技术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和应用的科学。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生物学、医学、药学等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以优质的实验动物和精确的实验方法,使动物经实验处理后,能获得客观的实验数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动物学与动物实验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实验动物福利。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原则,动物实验设计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掌握)2.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掌握)3. 实验动物学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及分类1.近交系:概念,特点及应用(重点)2.封闭群: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3.杂交一代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4.突变系动物及其他近交系(了解)5.实验动物命名(了解)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1.普通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了解)2.清洁级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3.SPF 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重点)4.无菌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5.悉生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设施1.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了解)2.实验动物设施及管理(了解)第五章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1.各种营养要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掌握)2.常见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要点(了解)3.实验动物的饲料及饲料配方(了解)第六章实验动物卫生防疫1.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了解)2.实验动物卫生防疫措施(了解)第七章常用实验动物饲养管理1.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2.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了解)3.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4.地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了解)5.兔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第八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1. 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重点)2. 实验动物选择注意的问题(了解)3.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了解)第九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重点)2.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掌握)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应用(掌握)(掌握)(掌握)(掌握)4(掌握)5.(掌握)四、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2.每次课结束都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思考题,下次上课进行课堂提问和讲解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投影结合板书教学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 推荐教材《医学实验动物学》章金涛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42.《实验动物学》秦川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 教学参考书Handbook of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Second Edition: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Volume ISBN: 0849310865 | 2002-Handbook of Laboratory Animal Management and WelfarePublisher: Wiley-Blackwell ISBN: 1405111593 2003《医学实验动物学》方喜业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苗明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实验动物学》郝光荣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Ⅰ前言实验动物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技术和条件,是衡量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标志。

实验动物学内容极为丰富,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的学科。

它涉及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如遗传学、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毒理学等学科与实验动物学都有密切关系。

实验动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实验动物品种的多样化、标准化,另一方面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对实验动物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实验动物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正确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掌握开展动物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技能,为今后开展有关专业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 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 学时。

四、课程性质为基础选修课,适用于研究生各专业。

五、使用教材:《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邵义祥主編,2003 年12 月。

II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了解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围、实验动物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及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1、掌握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2、了解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3、了解实验动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

三、教学内容1、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

2、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4、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5、实验动物从业人员。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实验动物的定义及分类;了解不同控制等级的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动物学》是一门阐述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态、生理、演化等方面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

本实验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如解剖、观察、分类等。

2、通过实验,加深对动物结构、生理、生态等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教学包含以下内容,共计32学时:1、动物解剖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如青蛙、鸡、猪、鱼等。

2、动物分类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形、毛皮颜色、牙齿形状等,进行动物分类。

3、动物生理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

内容: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运动等。

4、动物生态实验(4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内容: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等。

5、综合性实验(4学时)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设计并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对某种动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要求1、学生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课程,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应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学生应在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整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选修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编写单位: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编写时间:2013年8月10日西安医学院教务处印制一、课程简介课程中文名称 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英文名称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of medicine适用专业及层次 本科各专业总学时 24学时(其中理论21学时,实践3学时)课程学分 1.5学分开课单位 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开课学期 第6学期使用教材 《医学实验方法学》,刘恩岐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书目 《药理实验方法学》,徐淑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等。

课程概述及教学目的、要求本课程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课程,着重介绍了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动物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关系以及动物实验伦理、实验动物管理等内容。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正确掌握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和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学会动物实验组织的能力或动物实验设计的方法,了解实验动物福利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成绩评定 理论考核成绩占70%,实践(平时)成绩占30%。

二、学时分配表章节 内 容 学时数一 实验动物学概论 3二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三 常用实验动物特性 3四 动物实验技术 3五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3六 实验动物福利 3七 动物实验设计 3八 实验设计及实践报告 3合 计 24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实验动物学概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医学实验动物学概念;2. 实验动物分类及概念;3. 实验动物的管理。

熟悉:1. 实验动物的研究历史;2. 动物实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

了解:1. 实验动物的使用现状。

[重点]1. 实验动物的分类及概念;2. 实验动物的管理及动物的福利。

[难点]1. 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及动物的福利。

[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相关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通识类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食品安全专业选修课
3. 课程目的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实验动物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能够正确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实验动物在食品安全研究中的作用。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分,理论课24学时,实习课9学时,总学时数33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
动物学、动物解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施新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2)《实验动物学》卢耀增,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3)《实验动物科学管理实用手册》颜呈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
(4)《实验动物学》,宛霞、赵晓进主编,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5)《哺乳类实验动物》,钟品仁主编,北京:人民卫生部出版社1983。

(6)《实验动物学》,朱清华,祝庆蕃主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余组织学生就相关专题进行资料查阅与讨论。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课,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课堂讨论、作业、论文等以及平时测验成绩进
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论文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
9. 课外自学要求
要求上课前先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自学课程内容中相关的知识,对于不了解的的地方要提前做出标记,同时课外自觉完成布置的作业及实验报告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实验动物学绪论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1)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概念
(2)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分类
(1)一般生物学分类
(2)按用途分类
(3)按遗传学控制原理分类
(4)按微生物学控制原理分类
第三节实验动物科学在食品安全发展中的意义和应用
(1)实验动物学在食品安全发展中的意义
(2)实验动物在食品安全的应用
第四节实验动物法规与科学管理
基本要求:了解实验动物学在现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熟悉国内外实验动物的法规,掌握实验动物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实验动物的作用,实验动物应用的“3R”原则,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核心内容。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第一节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第二节影响动物的各种环境因素及控制要求
第三节实验动物设施的类型、组成与布局
基本要求:了解常规的实验动物设施,熟悉常规环境控制指标和饲育条件。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遗传与育种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原理
1遗传变异
2染色体、基因和性状
3基因突变
第二节遗传学分类
1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概念
2作为品种、品系的条件
第三节品系命名法
1命名法的意义与原则
2品系、亚系、亚列的概念及其命名
3突变系
4杂交后代及冷冻贮藏的近交系的命名
第四节遗传质量检测
1遗传检测的意义
2遗传改变的原因
3遗传检测的条件、方法和实施
第五节繁殖与繁育体系
1生殖生理
2繁殖生理
3随机交配的繁育关系
4近交系的繁育体系
5突变系的繁育体系
基本要求:学习掌握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原理,近交系及远交种的命名及应用,了解实验动物的繁育方法和遗传监测。

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教学,重点掌握近交系动物和封闭群动物的育种、保种和繁殖方法,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动情周期、发情鉴定、配种方法等。

第四章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第一节啮齿类实验动物
1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点、常用品系及应用
2大鼠的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点、常用品系及应用
3豚鼠的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点、常用品系及应用
4地鼠的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点、常用品系及应用
第二节其它常用实验动物
1兔的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点、常用品系及应用
2犬的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点、常用品系及应用
3小型猪的生物学特性、解剖学特点、常用品系及应用
基本要求:熟悉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学特点,了解动物的饲养管理、品系及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小鼠、大鼠、豚鼠、兔等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食品功能性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第三节食品安全性评价试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了解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教学重点及难点: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选择实验动物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1 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

2 性别鉴定。

3 年龄的大致识别
4 妊娠检查。

5 分组与编号。

6 常规采血方法。

7 麻醉方法。

8 给药途径与方法。

9 处死方法。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采血、麻醉、给药及处死等常用技术。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动物实验的抓取与固定,常规采血,给药途径等。

难点是性别鉴定,妊娠检查,麻醉技术等。

第七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第一节概述
1动物模型的意义
2动物模型的优越性
3动物模型的分类
第二节各种人类疾病模型
1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型
2呼吸系统疾病模型
3消化系统疾病模型
4泌尿系统疾病模型
5血液系统疾病模型
6其它系统疾病模型
基本要求:学习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了解人类疾病模型的复制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学时,其中讲课××学时,实验××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宋体五号)
课程学时分配表(宋体五号加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