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打印版】
西南交通大学2021年《隧道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1.隧道工程类型:按照用途划分:交通、水工、市政、矿山隧道;按修建位置分: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下隧道;按修建环境分:土质、岩质、悬浮隧道;按施工方法划分钻爆法、明挖法、机械法、沉埋法;按照断面形式划分:圆形、矩形、马蹄形2.隧道工程的功能:(1)克服高程障碍(2)克服平面障碍(3)避开不良地质(4)避开其它建筑、工程等障碍(5) 规避不良气象隧道工程的优点:(1) 缩短线路、降低能耗(2) 节约土地(3) 保护环境(4) 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缺点:(1) 工程造价高(2) 施工难度大(3) 施工风险高(4) 维修困难3.隧道工程勘测(1)地形资料(2)水文地质资料(3)用地及环境资料(4)气候气象资料(5)文化、风俗资料(6)灾害资料(7)类似工程资料8)国防要求4.隧道工程位置选择的重要性a.关系工程造价b.关系施工难易c.关系施工安全d.关系施工工期e.关系运营成本与安全从地形角度选择隧道位置(傍山隧道位置选择的原则)a 保证最小覆盖层厚b 尽量内靠c 注意周围既有建筑对隧道稳定的影响d 尽可能“裁弯取直”从地质角度选择隧道位置(典型地质条件下隧道位置选择):单斜、褶皱、断层。
常见的不良地质:滑坡、崩塌、松散堆积、泥石流、岩溶及含盐、含煤地层、地下水发育等。
5隧道洞口位置选择(早进洞,晚出洞;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尽可能垂直等高线进洞,避免地形偏压)(1)洞口应尽可能地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
(2)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3)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的地方,使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压力作用。
(4)当隧道附近有河流、湖泊、溪水等水源时,洞口标高应在洪水位安全线以上,以防洪水倒灌到隧道中去(5)为了保证洞口的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不使山体开挖太甚,也不使新开出的暴露面太大。
(6)若进洞处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则最好不刷动原生坡面,不挖开山体.(7)考虑施工场地。
隧道工程复习资料(老师重点整理版)
隧道的概念: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隧道分类:按地质条件:土质隧道和石质的隧道。
按埋置深度:浅埋和深埋按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按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航运、人行)、水工隧道(引水、尾水、导流或泄洪、排沙)、市政隧道(给水、污水、管路、线路、人防)、矿山隧道(运输、给水、通风巷道)。
隧道特点:1、地质条件对其决定性影响;2、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3、工作面小,少,施工速度慢;4、施工环境差;5、一旦建成,难以更改,设计和施工应完善;5、受天气气候影响小。
发展: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
2、提高隧道机械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伤害;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最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1、地质分析法;2、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3、超前水平钻孔法;4、物理探测法围岩的分级方法:1、准确客观,有定量指标,尽量减少因人而异的随机性,2、便于操作,始于一般检测单位所具备的技术装备水平,3、最好在挖开地层前得出结论。
第一类:与岩性有关的要素(硬岩、软岩、膨胀岩);第二类:与地质构造有关的因素。
第三类:与地下水有关的因素。
隧道位置的选择:与线路互为相关。
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低处,称为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
隧道位置选择原则:1、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峭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
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5、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6、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背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碧浪高度,以防洪水灌入隧道;7、边坡和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8、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水;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有目的地改造洞口场地。
隧道工程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1、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2、隧道分类:地质条件:土质隧道、石质隧道。
埋置深度:浅埋隧道、深埋隧道。
所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
断面形状:圆形、矩形、马蹄形.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按施工方法分: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机械法隧道(盾构机、TBM掘进机),沉埋法隧道。
3、隧道特点:优点:(1)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2)节约地皮;(3)有利于环境保护;(4)应用范围广;缺点:(1)造价高(2)施工期限长(3)施工作业环境差。
4、我国隧道的发展方向: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2、提高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病害。
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
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5、为什么修建隧道?答:1、拓展地面空间2、城市道路建设绕避地面建筑,减少交通干扰。
3、解决高程障碍;4、绕避江河、城镇、人口密集区等平面障碍等;5、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6、时避开地面灾害的有效形式。
6、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
1、工程地质技术规范要求;2、地形地貌调查;3、地层、岩性调查;4、地质构造调查(褶皱,节理、断层);5、水文地质调查;6、滑坡落石、岩堆、泥石流等部良地质调查;7、地温测定。
7、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初测阶段和定测阶段。
8、超前地质预报: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物产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解释及预报,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9、超前地质预报的好处:在高速铁路隧道和长大隧道施工阶段,重视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对于安全施工、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隧道工程复习知识的汇总(全)
隧道工程复习知识的汇总(全)隧道的分类:按地层分,可分为岩石隧道/土质隧道,按所处位置分为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按施工方法分为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沉埋法掘进机法等,按埋置深度分为深浅埋,断面分为圆,马蹄矩形等用途分为交通,水工,市政,矿山隧道隧道勘察的目的是在于查明隧道睡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隧道勘察的几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隧道勘察的主要手段:挖探,简易钻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初勘目的是为了选择隧道方案作出工程地质论证,任务是首先是隧道位置选择,主要手段是:以调查和测绘为主配合物探详勘目的: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对以选定的隧道位置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编制隧道的施工图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主要任务是对隧道所在区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正确的评价,手段有调绘,物探,坑探,槽探,钻探。
隧道方案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坡面正交,斜交,平行,尾部进入型,深入谷地型越岭隧道如何选址或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或隧道垭口的选择:1,优先考虑在线路总方向上火其附近的低垭口,2,虽远离线路总方向,但垭口两侧有良好的展线条件的河谷,又不损失越岭高程的垭口。
3.,隧道一般选在分水岭垭口两边河谷标高相差不大,并且两边河谷平面位置接近处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垭口。
傍山隧道选址:1旁山隧道在埋深较浅的地段,一定要注意洞身覆盖厚度的问题。
为保持山体稳定和避免偏压产生,隧道位置宜往山体内侧靠。
2,河岸存在冲杀现象或河道窄水流急地段,要考虑河岸冲杀对山体稳定和4线路沿山嘴绕行应与直穿山嘴的隧道方案进行比较。
不良地质隧道位置的选择:岩性不好的含水的避免穿越,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确保的安全。
1滑坡,错落(一般应避开滑坡体和错落体或在可能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通过。
2松散堆积层(应避开,是洞身处于基岩中,并具有足够的安全厚度。
隧道工程复习资料
1.隧道的狭义与广义狭义:用于保持地下空间作为交通孔道的工程建筑物广义: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洞室2.隧道按用途如何分类交通类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人防隧道3.结合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的总要求,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工程地质调查需查明什么?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
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以及有害矿体e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况对于深埋隧道,应作隧道地温升温预测。
4.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有哪些。
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和内摩擦角5.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地质条件:包括岩体的岩性,结构,裂缝发育程度等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支护结构等对围岩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施工因素: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支护结构等对围岩稳定性有影响环境因素:地震,风化,温度变化。
6.围岩,围岩分级的定义,围岩分级的目的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一部分岩体围岩分级指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照这些联系和规律,可将围岩分为若干级。
目的: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进行科学管理以及正确评价经济效应确定结构上的荷载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以及尺寸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的基础等7.简述我国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围岩分级方法主要依据围岩的质量来分类,分为六类极硬岩,岩体完整硬岩,岩体完整硬岩,岩体较破碎较软岩,岩体较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碎石,沙砾,泥土状的断层带8.简述隧道选址的基本原则必须与总体设计相协调适应隧道位置应该选择较为稳定的地层中越岭隧道应该选在地质较好的地段穿越沿河傍山隧道应该向山侧内移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9.何谓越岭线,河谷线。
当一段交通线路需要从一个水系跨越到另一个水系时要经过一座高程很大的分水岭时,这段线路被称为越岭线,河谷线则是沿着河流布置的线路,利用河谷的自然地形,用于连接河谷两侧和上下游的路线。
隧道工程---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衬砌:地层开挖后,除了在极为稳固的地层中而且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外,大都要在坑道的周围修建支护结构,称为衬砌。
隧道建筑限界:在一般的“基本建筑限界”的基础上,再适当放大一点,留出少许空间,用以安装一些如照明、通讯、信号等设备,这便形成了隧道建筑限界。
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形变而形成的地质体.干喷:把喷射混凝土的拌和材料在输送到喷嘴以前,与水汇合而成喷射的浆液,称为干喷。
蠕变:是流变的一种,指作用应力不变,而应变随着时间增长。
结构体:岩体被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块体称为结构体.隧道围岩:指地层中受开挖隧道影响的那一部分岩体。
结构面:岩体被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界面称为结构面。
岩爆:整体状和块状结构岩体,在高应力区,洞周应力集中处岩石成碎片射出并发出破裂响声,这种现象称为岩爆.初始应力场: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在开挖隧道前岩体中就已经存在着一定的地应力场,称为初始应力场。
弹性抗力:支护结构在主动荷载作用下一部分将会发生向围岩方向的变形,只要围岩具有一定的刚度,就必然会对支护结构产生反作用力来抵制它的变形,这种反作用力就是弹性抗力,属于被动荷载。
形变压力:指在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压力。
收敛:开挖隧道时,由于临空面的形成,围岩开始向洞内产生位移,这种位移称为收敛.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拌和料与水汇合成浆状,喷射道坑道的岩壁上凝结而成的,当围岩不够稳定时,可以加锚杆和金属网,构成一种支护形式,称为锚喷支护. 松弛:流变的一种形式,指作用的应变不变,而应力随时间而衰减。
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形变而形成的地质体。
隧道工程知识点
1、隧道定义: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工程建筑物,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作用任何方法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2、隧道分类:按照穿越障碍和作用的不同,交通线上的隧道可分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铁道隧道。
3、隧道主要用途:“作为地下通道,隧道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即用作交通运输通道和水流通道。
4、隧道工程特点:1)、地质条件对其决定性影响;2)、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3)、工作面小,少,施工速度慢;4)、施工环境差;5)、一旦建成,难以更改,设计和施工应完善;6)、受天气气候影响小。
5、地质勘察工作:隧道通过地段的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工作。
6、地质超前预报内容: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超前预报,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警预报。
7、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有: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探法、特殊灾害地质的预测方法。
8、围岩分级:根据岩体的若干指标,按照稳定性将围岩分成不同的级别。
9、围岩的定义:围岩指的是隧道开挖后产生应力重分布岩体(或土体),或隧道开挖后对其对稳定有影响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或土体)。
10、掌握我国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我国现行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要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法和按弹性波速度的分级法。
该分级法主要考虑了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岩石强度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中的三方面因素,把围岩分为6级。
11、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三个基本因素:岩性(岩石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的完整性或结构状态)地下水(地下水发育时,围岩级别应该降低)一个附加因素:初始地应力12、围岩压力的定义:围岩压力是指地下开挖空间周围的岩体和支护结构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从狭义上指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13、围岩压力分类:围岩压力按作用力发生的形态,一般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松动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冲击压力。
隧道知识点总结
隧道知识点总结1、隧道防排水原则: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岩体的构成部分:(1)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岩块;(2)结构面;(3)岩块间的填充物。
3、锚杆的作用:加固岩土体,控制变形,防止坍塌。
4、围岩压力作用发生形态类型:(1)松动压力;(2)变形压力;(3)膨胀压力;(4)冲击压力。
5、洞门的适用条件:(1)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2)稳定边仰坡;(3)引离地面流水;(4)装饰洞口。
6、隧道衬砌的分类:(1)整体式模筑混凝土衬砌;(2)装配式衬砌;(3)喷锚支护;(4)复合式衬砌。
7、光面的爆破顺序: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板眼。
8、沉管隧道的基础处理方法:刮铺法、喷砂法、压注法、桩基法、9、新奥法施工的四个基本原则: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核心内容: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撑能力。
定义:以控制爆破和机械开挖为主要掘进手段,以锚杆、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把理论、量测和经验相结合的一种施工方法。
10、新奥法施工的八大技术原则:(1)围岩是隧道的主要承载单元,要在施工中充分保护和爱护围岩;(2)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结构作用,应容许围岩有可控制的变形;(3)变形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支护阻力(即各支护结构)的效应达到的;(4)在施工中,必须进行实地量测监控,及时提出可靠的、足够数量的量测信息,以指导施工和设计;(5)在选择支护手段时,一般应选择能大面积牢固的与围岩紧密接触的、能及时设计和用应能力强的支护手段;(6)要特别注意,隧道施工过程是围岩力学转台不断变化的过程;(7)在任何情况下,使隧道断面能在较短时间内闭合是极为重要的;(8)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设计——施工检验——地质预测——测量反馈——修正设计的一体化的施工管理系统,以不断提高和完善隧道施工技术。
11、新奥法施工方法:(1)全断面开挖法(2)台阶法(长台阶法、短台阶法、超短台阶法)(3)分部开挖法:台阶分部开挖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CDR工法。
隧道工程复习重点
隧道工程复习重点隧道工程》复重点1、隧道是指在地表以下修建的条形建筑物,其内部净空断面需达到2㎡以上的洞室。
2、地质超前预报是在隧道勘察阶段,通过多种勘察手段,查明重要的地质问题,确定影响较大的地质构造和主要的不良地质,对隧道施工起宏观指导作用。
3、岩体是与工程结构有关的岩石部分。
4、初始应力是指未被认为扰动的天然状态下,地壳岩体由自重、地质构造和地质地温作用引起的应力。
5、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
6、围岩分级是根据长期的工程实际,工程师们认识到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照这些联系和规律,将围岩分为若干个等级。
7、隧道洞门是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
8、机车车辆限界是指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要求所有在线路上行驶的机车车辆停在平坡直线上时,沿车体所有部分都必须容纳在此界限范围内。
9、基本建筑限界指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可侵入的轮廓线,用途是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和建筑物和设备不受损害。
10、隧道建筑限界是指包围“基本建筑限界”的外部轮廓线,比“基本建筑限界”大一些,留出空间,用于安装通讯信号、照明、电力设备。
11、直线隧道净空要比“隧道建筑限界”大一点,除了满足限界的要求外,还考虑避让等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及技术作业控件,以及在不同围压下,衬砌的合理受力变形形状以及施工方便等因素。
12、仰拱是指为改善上部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
13、整体式衬砌采用整体式衬砌设备进行一次全断面衬砌,以较大厚度和刚度的整体模筑混凝土作为隧道的结构。
14、装配式衬砌将衬砌分为若干构件,这些构件在现场或工厂预制,然后运到坑道内用机械将它们拼装成一环接着一环的衬砌。
15、锚喷式衬砌指锚喷结构既作为隧道的临时支护,又作为隧道永久结构的形式。
16、复合式衬砌是把衬砌分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同一种形式、方法和材料施作的,也可是不同形式、方法、时间和材料施作的。
隧道修建知识点总结大全
隧道修建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隧道的种类隧道按照用途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隧道种类包括:1. 公路隧道:用于道路交通的隧道,一般位于地下,用于连接两个地点,使交通更加便利。
2. 高铁隧道:为了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高铁隧道的构造要求更为严格,一般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3. 地铁隧道:用于地铁列车行驶的隧道,一般位于城市地下,是地铁线路中的重要部分。
4. 水下隧道:挖掘在水下的隧道,使船只、交通工具在水下方便快捷地通过。
5. 轨道隧道:铁路或有轨电车的隧道,一般在山区和城市地下。
6. 特大型隧道:全长在10-100km,横跨山脉、经过地震带、穿越活跃构造区、应用极其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二、隧道设计原则隧道的设计是隧道工程的起点,设计不仅要考虑工程的经济与技术可行性、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与工况。
隧道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质勘探:在设计隧道工程前,需要对工程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以了解地下情况,包括地层、岩石、地下水等信息。
2. 施工安全:设计中考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比如避免地质灾害,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
3. 施工经济:考虑隧道工程的施工成本,尽量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来设计隧道。
4. 建筑功能:隧道的设计应该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提供良好的交通、通风、照明条件等。
5. 环境保护:设计中需要考虑隧道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噪音、振动、水土流失等。
三、隧道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需要应用多种技术和设备。
常见的隧道施工技术包括:1. 顶进法:是一种主要用于岩层的掘进方法,通过利用钻机和爆破等工艺,逐步将隧道掘进到指定的位置。
2. 盾构法:是一种主要用于软土和淤泥地层的隧道掘进方法,通过使用盾构机和推进装置,实现隧道的掘进和支护。
3. 喷射混凝土法:在施工过程中,用喷射混凝土机将混凝土喷射到岩石表面,形成支护层,同时保证了隧道的强度和耐久性。
隧道工程复习要点
隧道工程1、围岩分级:分为6级,由稳定性由好到差:Ⅰ、Ⅱ、Ⅲ、Ⅳ、Ⅴ、Ⅵ。
2、围岩的分级方法:①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法;②以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级法;③与地质勘探手段相联系的分级法;④组合多种因素的分级法。
3、围岩压力: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的岩体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4、围岩压力的分类:松动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冲击压力。
5、围岩的成拱作用:天然拱上方的一部分岩体承受着上覆地层的全部重力,如同一个承载 环一样,将重力荷载向两侧传递下去。
6、围岩压力的影响因素:①时间因素;②坑道的尺寸与形状因素;③坑道的埋深因素;④支护因素;⑤爆破因素;⑥超挖回填因素。
7、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①现场测量法;②理论计算法;③统计法。
8、深埋、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2.0~2.5)p a H h =,当埋深p H H ≥时,隧道为埋深; 当p H H <时,隧道为浅埋。
9、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须的。
机车车辆限界:指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
基本建筑限界:指所有建筑物都不允许侵入的轮廓线,以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及建 筑物和设备不要损坏。
隧道建筑限界:指包围“基本建筑限界”外部的轮廓线。
10、衬砌:隧道开挖以后,为保证围岩的稳定性,一般需要进行支护衬砌。
11、洞身衬砌结构类型:①整体式混凝土衬砌;②装配式衬砌;③喷锚衬砌;④复合式衬砌。
12、衬砌材料: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②喷射混凝土;③片石混凝土;④料石或混凝土块。
13、洞口位置选择的原则:早进晚出的原则:①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②洞口应避开不良地段;③不破坏或少破坏地表坡面;④洞口线路宜于等高线正交,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口结构物不致受到的偏压力;⑤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波浪高度;⑥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⑦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桥梁或涵洞,排泄水流;⑧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利用弃渣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洞口场地,以便布置运输便道,材料堆放,生产设施用地及生产、生活用房等。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打印版】
1.水工隧道: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导流隧洞、泄洪隧洞、排沙隧洞矿山隧道:运输巷道、给水巷道、通风巷道2.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的总要求:(1)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底层岩性、构造;(2)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及有害矿体等;(3)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特别是洞口位置及边坡仰坡影响;(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况,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水质来源;(5)对深埋隧道做隧道地温升温预测;(6)综合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分析围岩级别;(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长明洞,查明洞底工程地质条件;(8)查明横洞、平行导坑、竖井、斜井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层、岩性调查时要特别注意软弱岩层和特殊岩层的分布和厚度。
4.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①岩体是处于一定的天然应力作用之下的地质体;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③岩体是由结构面分割的多裂隙体;④岩体具有各向异性;⑤岩体具有可变性。
5. 初始应力:天然应力这种状态是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在应力,可称之为岩体的初始应力,也称地应力。
6. 岩体的初始应力主要是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和地质低温作用引起的。
地温在深部岩体中作用明显。
7. 岩体中的结构面按成因可以分为:(1)原生结构面(2)构造结构面(3)次生结构面8. 风化作用普遍存在,风化作用随着深度逐渐减弱,改变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不同。
9. 风化岩石按风化的剧烈程度分为若干级:全风化带W4、强风化带W3、中风化带W2、弱风化带W1核微风化带(新鲜)五带。
10.岩石的质量指标:RQD=求和li/L*100%12.不同岩体条件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分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13.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1)与岩性有关(2)与地质构造有关(3)与地质状况及岩性综合因素有关。
14.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分为:坚石、次坚石、松石和土。
隧道工程考点
1、隧道: 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尺寸大于2m2的洞室。
2、隧道按断面面积分为: 极小断面(2-3m2)、小断面(3-10m2)、中档断面(10-50m2)、大断面(50-100m2)、超大断面(>100m2)3、交通隧道分为: 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4、隧道按线路所处位置分为: 越岭隧道、傍山隧道5、我国最长的单线双洞隧道:乌鞘岭隧道, 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太行山隧道6、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 (1)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2)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超前预报、(3)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警预报7、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 (1)地质分析法、(2)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3)超前水平钻孔法、(4)物理探测法、8、围岩分级的依据: 岩体的完整度、岩石的坚硬度9、隧道洞口位置拟定的依据: 早进晚出, 即在决定隧道洞口位置时, 为了保证施工、运营的安全, 宁可早一点进洞, 晚一点出洞。
10、隧道平面设计平曲线规定:隧道内的线路宜设计为直线, 当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必须设计为曲线时, 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慎用最小曲线半径, 并宜将曲线设在洞口附近, 隧道内不宜设立反向曲线11、隧道纵断面设计内容: 选定隧道内线路的坡道形式、坡度大小、坡段长度、坡段间的衔接12、隧道净空: 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13、机车车辆限界: 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14、基本建筑限界: 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15、隧道建筑限界:包围“基本建筑限界”外部的轮廓线。
即要比“基本建筑限界”大一些, 留出少许空间, 用于安装通讯信号、照明、电力等设备16、隧道支护的重要方式: 锚杆、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17、隧道衬砌的重要方式: 整体式衬砌、装配式衬砌、锚喷式衬砌、复合式衬砌。
18、整体式衬砌:隧道开挖后, 以较大厚度和刚度的整体模筑混凝土作为隧道的结构, 按照形式可分为(1)直墙式衬砌:合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的, 以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而水平围岩压力较小的情况。
《隧道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隧道工程》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隧道的概念:隧道是埋置于地层中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²的洞室。
隧道的分类:从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来分,可以分为土质隧道利石质隧道。
从埋置的深度来分,可以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从隧道所在的位置来分,可以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按照隧道的用途来划分,可以有以下几种: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第二章围岩的概念: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岩体的总称)。
围岩分级概念:根据长期的工程实际,工程师们认识到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照这些联系和规律,可将围岩划分为若干级,这就是围岩分级。
围岩分级的目的: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 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 确定结构上的荷载(松散荷载); 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其尺寸; 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的基础等等。
围岩分级方法:(一)以岩石强度或岩石的物性指标为代表的的分级方法1.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2. 以岩石的物性指标为基础的分级方法(二)以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代表的的分级方法1.泰沙基分级法2.以岩体综合物性为指标的分级方法(三)与地质勘探手段相联系的分级方法1.按弹性波(纵波)速度的分级方法2.以岩石质量为指标的分级方法——RQD方法RQD方法所谓岩石质量指标RQD是指钻探时岩芯复原率,或称或称岩芯采取率。
岩芯复原率即单位长度钻孔10cm以上的岩芯占有的比例,可写为RQD= 10cm以上岩芯累计长度 / 单位钻孔长度 ×100%所以岩体质量值Q实质上是岩块尺寸、抗剪强度和作用力的复合指标。
根据不同的Q值,将岩体质量评为9级。
隧道工程知识点
隧道工程知识点隧道工程复习资料1.隧道的定义及分类?(1)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洞室。
(2)(一)交通隧道1.铁路隧道2.公路隧道3.水底隧道4.地下铁道 5.航运隧道 6.人行地道(二)水工隧道 1.引水隧道 2.尾水隧道 3.导流隧洞或泄洪隧洞4.排沙隧洞(三)市政隧道1.给水隧道2.污水隧道3.管路隧道4.线路隧道5.人防隧道(四)矿山隧道1.运输巷道2.给水巷道3.通风巷道1.选择越岭隧道位置的两大因素:选择哑口、确定隧道高程。
2.河谷线上,隧道位置选择多年实践总结一条经验:“宁里勿外”意思是河谷线上,隧道位置稍向内靠为好。
3.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原则:早进晚出.4. 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依据:1.洞口不应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在一般情况下垭口沟谷在地质构造上是最薄弱的环节,常会遇到断层带、古坍方冲积土等不良地质。
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滑坡、岩溶及避开地表水汇集处。
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
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5.洞口线路宜于等高线正交。
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破浪高度,以防水灌入隧道。
7.为确保洞口稳定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
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泄水流。
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利用弃渣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造洞口场地,以便布置运输通道、材料堆放场、生活用房等。
5.隧道内线路纵断面设计的内容、坡道形式?答:(1)就是要选定隧道内线路的坡道形式、坡度大小、坡段长度和坡段间的衔接等。
(2)单面坡和人字坡6.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所包围的空间。
隧道建筑限界:指包围“基本建筑界限”外部的轮廓线。
基本建筑限界:指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隧道的概念。
P1隧道是埋置于地层中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2、隧道的具体分类。
p3(1)交通隧道a、铁路隧道b、公路隧道c、水底隧道d、地下铁道e、航运隧道f、人行地道(2)水工隧道a、引水隧洞b、尾水隧洞c、排沙隧洞(3)市政隧道a、给水隧道b、污水隧道c、管路隧道d、线路隧道e、人防隧道(4)矿山隧道a、运输巷道b、给水巷道c、通风巷道3、隧道设计与计算理论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1、地质调查测绘包含的内容。
P13(1)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总要求。
(2)地形地貌调查主要是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山体的自然情况,其中包括山坡的形态和坡度、合流两岸阶地对称情况、山体垭口和鞍部的分水岭的分布。
(3)地层岩性调查要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层时代、地层程序、地层岩性及岩性变化,查明地层接触关系。
(4)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与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施工地质灾害关系最密切,所以它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工作。
调查的重点是褶皱、断层、节理、侵入体或岩脉等。
(5)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隧道开挖又常常引起地下水的流失,影响隧道所在地段的居民用水。
(6)滑坡、落石、岩堆、泥石流和岩溶地质调查主要查明这些不良地质是否存在及其性质,存在的位置及其范围,不良地质的规模及其对隧道施工和隧道本身的影响。
(7)地温的测定地温对隧道施工,特别是对深埋隧道施工有很大影响。
2、地质调查的内容。
P14,重点调查的重点是褶皱、断层、节理、侵入体和岩脉等。
褶皱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褶皱的基本类型、形态类型、两翼的地层时代和岩性、褶皱核部的位置、褶皱轴线走向、轴面产状等。
断层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断层的存在和证据,断层的位置和产状,断层的破碎带宽度和物质组成,断层的力学性质等。
节理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节理的组数和发育程度,主要节理的产状和力学性质,风化裂隙的影响范围和深度等。
隧道工程复习大总结
名词解释---------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垭口:垭口是连续山梁的一块平坦上相对较低的。
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他所需的断面积隧道建筑限界:是为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限界。
墙效应:隧道边墙给驾驶员造成危险的心理影响,行车偏左减少行车道。
围岩压力:岩体受扰动产生应力重分配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受到支护结构的阻挡而在支护与围岩的接触面上所产生的压力。
洞门:是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
明洞:当隧道埋深较浅,上覆岩体较薄,难采用暗挖法时,则应采用明挖法来开挖隧道。
用这种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称为明洞主动荷载:是主动作用于结构并引起结构变形的荷载被动荷载:是因结构变形压缩围岩而引起的围岩被动抵抗力,即弹性抗力,它对结构变形起限制作用喷锚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与锚杆支护的简称。
隧道作用:1交通枢纽的重要结构2快速畅通的交通网是经济发展的前提3高速路与我国人口经济发展相比太少交通隧道作用:提供交通运输和人行通道,以满足交通路线畅通的要求。
改善路线指标缩短里程和行车时间提高营运效益发展国民经济。
隧道发展特点:1隧道越修越长2曲线隧道多3纵向式通风方式占主导地位4双向取代单向5隧道功能多样化隧道分类按地层分:岩石隧道、土质隧道。
按所处位置分: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按施工方法分: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沉埋法、掘进机法。
按用途分: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隧道的勘察方法: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调查与测绘、勘探、试验与长期观测越岭隧道选址考虑因素:1.平面位置选择:路线总方向上的垭口、地质条件、和隧道长度、两侧展线的难易程度、线形和工程量大小2.高程选择: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经济技术傍山隧道选址考虑因素:地形地质、河流冲刷情况、洞外的相关工程和运营条件越岭隧道:线路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位置隧道洞口位置选择:(早进晚出)隧道组成: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工隧道: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导流隧洞、泄洪隧洞、排沙隧洞矿山隧道:运输巷道、给水巷道、通风巷道2.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的总要求:(1)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底层岩性、构造;(2)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及有害矿体等;(3)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特别是洞口位置及边坡仰坡影响;(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况,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水质来源;(5)对深埋隧道做隧道地温升温预测;(6)综合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分析围岩级别;(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长明洞,查明洞底工程地质条件;(8)查明横洞、平行导坑、竖井、斜井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层、岩性调查时要特别注意软弱岩层和特殊岩层的分布和厚度。
4.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①岩体是处于一定的天然应力作用之下的地质体;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③岩体是由结构面分割的多裂隙体;④岩体具有各向异性;⑤岩体具有可变性。
5. 初始应力:天然应力这种状态是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在应力,可称之为岩体的初始应力,也称地应力。
6. 岩体的初始应力主要是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和地质低温作用引起的。
地温在深部岩体中作用明显。
7. 岩体中的结构面按成因可以分为:(1)原生结构面(2)构造结构面(3)次生结构面8. 风化作用普遍存在,风化作用随着深度逐渐减弱,改变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不同。
9. 风化岩石按风化的剧烈程度分为若干级:全风化带W4、强风化带W3、中风化带W2、弱风化带W1核微风化带(新鲜)五带。
10.岩石的质量指标:RQD=求和li/L*100%12.不同岩体条件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分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13.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1)与岩性有关(2)与地质构造有关(3)与地质状况及岩性综合因素有关。
14.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分为:坚石、次坚石、松石和土。
15. 以岩石质量为指标的分级方法--RQD法RQD=(10cm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单位钻孔长度)*100%16.综合多因素提出的分级方法:岩体质量--Q分级法Q=RQD/Jh*Jr/Ja*Jw/SRF17. 目前铁路隧道围岩分级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18. 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19. 根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c分为5级:极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Rc>60 30~60 15~30 5~15 Rc<520.隧道级别修正:围岩级别应在基本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地应力状态等必要的因素进行修正。
22.地下水对围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软化围岩;②软化结构面;③承压水增加滑动力,使围岩失稳。
23.风化作用的影响:隧道洞深埋深较浅,应根据围岩受地表的影响状况进行修正。
当围岩为风化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围岩基本分级考虑。
围岩仅受地表影响时,应较相应围岩降低1~2级。
24.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1.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
2.越岭线上选址:宁长勿短、宁深勿浅、避免洞口深挖3.浅埋隧道开挖后岩体全部受扰动;深埋隧道开挖后岩体一部分受扰动。
4.地质条件不同,隧道失稳模式分为:①整体块状围岩隧道失稳模式(表现为岩爆、劈裂、剥落)②块状结构围岩隧道失稳模式(掉块、塌方)③层状结构围岩隧道失稳模式(层面弯折、顺层滑移)④破碎结构围岩隧道失稳模式(破裂围岩流变/流塑特点)⑤散体结构围岩隧道失稳模式(单斜构造的层面大体平行而有同一倾角,尽量不要把隧道中线设计成与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一致或平行,要正交或有一定交角)5.隧道长度即其进出口洞门墙外表面与线路内轨顶面标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6.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应注意以下问题:(选择题)①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
②避开不良地段,避开地表水汇集处。
③线路经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或刷动原生地表。
④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⑤洞口线路应该与等高线正交⑥路肩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度和雍水高度不小于0.5m⑦位于城市地区的隧道当采用V形坡时洞口及敞开段边墙顶高程应高出内涝水位0.5m⑧为确保洞口安全,边坡及仰坡不宜开挖过高⑨洞口附近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泄水流⑩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布置时,可利用弃渣有计划有目的改造洞口场地,以便布置运输便道、材料堆放场、生产设施用地及生产生活用房等。
7.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考虑边坡、仰坡的稳定,结合洞外有关工程难易程度本着“早进晚出”的指导思想,全面综合分析决定。
8.隧道内线路最好采用直线,不得不用曲线时,应采用半径较大的曲线。
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的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平、曲线线形。
当设为曲线时,不宜采用设超高的平曲线,并不应采用设加宽的平曲线。
隧道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符合表3-3-1规定。
10.隧道内线路纵断面设计就是要选定隧道内线路的坡道形式、坡度大小、坡段长度和坡段间的衔接11.公路隧道控制坡度的主要因素是:通风问题。
一般把纵坡保持在2%以下较好。
12.机车建筑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隧道衬砌内轮廓直线隧道净空要比隧道建筑限界大一些。
13.曲线隧道净空加宽:内侧加宽:W1=d内1+d内2外侧加宽:W2=d外总加宽:W=W1+W2第四章隧道结构构造1.隧道结构构造包括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前者为了保持隧道的稳定,后者保证隧道正常使用所需要的设施。
2.主体构造物包括: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
3.为了保持围岩稳定性,需要支护和衬砌。
支护的方式:锚杆、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及其他综合。
4.衬砌的主要方式:整体式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衬砌、拼装式衬砌和复合式衬砌。
5.什么是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是隧道工程施工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构成复合式衬砌。
6.在围岩稳定性差、地下水发育阶段,推荐采用复合式衬砌。
7.待初期支护与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再施作二次衬砌。
8.洞门的作用:(1)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2)稳定边坡、仰坡(3)引离地表水(4)装饰洞口9.洞门的形式:环框式洞门(I~II级围岩)端墙式洞门(II~III级围岩)翼墙式洞门(IV及以上)柱式洞门(IV级)台阶式洞门斜交式洞门喇叭口式洞门10.明洞包括: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
11.隧道洞口受落石、塌方、泥石流等灾害时,通常需设置明洞。
12.附属建筑物包括:排水设施、电力及通信信号的安放设施以及运营通风设施等。
避车洞、通风、照明、排水、消防、通讯第五章隧道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1.围岩压力分为:松动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冲击压力。
2.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一类是地质因素,另一类是工程因素。
3.确定围岩松动压力的方法:现场实地量测按理论公式计算根据大粮食及资料采用统计法确定。
4.结构力学法适用于围岩因过分变形而发生松弛或崩塌,以及支护结构主动承担围岩松动压力的情况。
5.围岩的承载能力越高,它给予支护结构的压力越小,弹性支撑约束支护结构变形的弹性反力越大,相对来说支护结构所起的作用就变小了。
7.岩体力学方法要点:①一切方法措施以围岩稳定为目的 ②支护与围岩视作复合体共同承担③在复合体中,围岩是承载主体,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载力,也要发挥支护结构承载力 ④对不同地质条件,力学特征的围岩灵活采用不同支护方式和相应力学计算模型。
8.信息反馈法又称监控法,特点是能够反映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实际应力及变形状态,使设计施工和围岩的实际动态相匹配。
9.反馈法分为理论反馈法和经验反馈法10.根据位移速率判断: 变形急剧增长阶段 变形速率缓慢增长阶段 基本稳定阶段根据位移-时间曲线判断 基本稳定区 过渡区 破坏区 变形管理等级P130第六章 隧道施工方法1.2.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扰动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并尽量提高掘进速度。
3.隧道开挖实际上是指开挖成形方法,按开挖隧道的横断面分布情况来分,开挖方法可以分为: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分部开挖法等4.台阶法5. 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顺序: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再修支护衬砌。
适用条件:(1)I~IV级围岩,在用于IV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
(2)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3)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不应小于1 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时其经济性较差。
施工特点(1)开挖断面与作业空间大,干扰小(2)有条件充分使用机械,减少人力(3)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与施工管理,改善劳动条件(4)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5)遇不良围岩条件时,不易及时支护及补强支护6. 台阶法: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和微台阶法。
7.分部开挖法:包括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V~VI级)、和双侧壁导坑法。
施工要求:(双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侧壁导坑形状应接近于椭圆形断面,导坑断面为整个断面的1/3;侧壁导坑领先长度一般为30~50m,以开挖一侧导坑所引疌的围岩应力重分布不影响另一侧导坑为原则,导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尽早封闭成环。
8.新奥法:新奥法是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监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的施工方法。
奥地利隧道学会认为,新奥法是在围岩中形成一个以封闭岩石支撑环为主要目的的隧道施工方法。
按照实际观察到的围岩动态的各项指标来指导开挖隧道的方法。
有人把新奥法的施工原则归纳为充分保护,并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其施工要点为控制爆破、锚喷支护和施工监测其实施方法为设计、施工和监测三位一体的动态模式。
新奥法十八字诀: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新奥法施工原则:少扰动,早支护,勤量测,紧封闭。
9.新意法:新意法的目的:对于不稳定的围岩体系,对掌子面前方的围岩预加固和预支护来进行隧道周边收敛变形控制和减少、防止坍塌。
10. 洞口段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场地清理作施工准备时,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及侧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
平整洞顶地表,排除积水,整理隧道周围流水沟渠。
之后施作洞口边、仰坡顶处的天沟。
(2)洞口施工宜避开雨季和融雪期。
在进行洞口土石方工程时,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或集中药包爆破,以免影响边、仰坡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