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重点知识
农业生态知识点总结
农业生态知识点总结1.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组成单位。
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土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部分。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和动植物的产量,并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农业生态系统不仅受到栽培和养殖方式的影响,还受到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因此,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产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耕作和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并且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之间所进行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
营养循环是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促进营养循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营养循环的研究和管理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指由耕种与做草地转化而成的生态系统,它是人工干预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中包括了土壤、植被、微生物和许多种的动物组成部分。
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并且减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
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一、引言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内部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本文将介绍农业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供大家复习参考。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对象,由土壤、作物、农田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为因素构成。
其中,土壤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础,作物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农田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2. 农村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由农田生态系统、农村生活环境、农村产业连同其相互关系构成。
农村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征1. 生产功能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等活动,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等生产资料。
2. 保护功能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环境免受农业生产活动的负面影响。
3. 美化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农田景观和乡村环境可以提供农村旅游和休闲服务,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关键问题1. 土壤质量和保护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2. 农药使用与环境风险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农田生态系统和水体等环境产生潜在威胁。
合理使用农药和开展生物防治是减少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
3. 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因此科学管理水资源是保障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合理利用灌溉水、开展水源保护等措施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注重与自然生态规律相协调,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
2. 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包括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旨在实现农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 农田生态工程农田生态工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工程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旨在修复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定义和基本概念1.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优化与调控方法。
2.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类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质资源,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
3.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资源的变异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可持续农业: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公正和经济持续发展融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5.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传统农业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层次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系统和生物圈等层次。
3.功能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这些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4.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5.自适应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1.生物要素:包括作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
2.非生物要素: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3.人为要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相互影响: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生物也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2.适应性:生物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包括形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和行为适应性。
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这种位置和作用是相对稳定的。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1.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
2.生态型: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
3.生活型:趋同适应产生的相同生态习性的不同生物类群叫生活型4.生境:也叫栖息地。
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现象。
6.趋异适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的综合影响,不同个体群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的生态变异。
7.生态因子:是指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8.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中和适应位置。
9.种群:指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10.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状况。
11.生命表: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12.环境容纳量;某种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即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值或最大密度,成为系统的环境容量,常用K表示13.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生物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并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的对策。
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扩散对策等。
其中生殖对策是最为重要的。
14.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即群落是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5.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种类组成上发生质的变化即优势种或全部种类的变化。
16.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指两个或多个群落间(生态系统间、景观单元间)的过渡带17.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五大危机:环境、能源、资源、粮食和人口等五大危机(1960s))。
3P问题:十大生态环境问题: ①沙漠化日益严重;②森林遭到严重砍伐;③野生动物大量灭绝;④人口剧增;⑤饮水资源越来越少;⑥渔业资源受到破坏;⑦河水污染严重;⑧大量使用农药;⑨全球气温明显上升;⑩酸雨现象。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3、生态学体系:按照生态学研究的尺度划分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或景观生态学4、生态学研究方法:(1)对环境的研究:环境因子的测定法和控制法。
(2)对生物的研究:分类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等。
(3)研究生态学的三大类方法:野外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
(4)研究系统的三大理论:白箱、黑箱和灰箱。
5、农业生态学概念: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及其控制管理以便达到最大生产力和最佳生态效果,这样的一门学科称为农业生态学。
6、农业研究内容:农业生物多样性重建、保护与利用,食物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价值流形成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与运行机制等.7、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8、基本内容(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3)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
(4)农业生态系统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类型,分布及特点。
(5)农业生态发展及演替规律。
(6)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9、农业生态学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战略性10、系统(system)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由二个以上的组分组成;(2)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以整体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11、系统的结构特点(1)系统都有边界;(2)系统具有层次性,即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系统本身也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3)构成系统的组分间有一定的量比关系;(4)系统的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排列位置关系。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第一章:1、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湿地退化、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2、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3、三“P”危机:n(人口问题)、Poverty(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n环境问题)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中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1866年德国学者XXX提出)5、生态文化:建立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建立起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
6、生态方法论:整体观、层次观、关联观、协同观、动态观。
7、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
8、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工具:农业生态体系;理论根蒂根基:生态学原理;方法根蒂根基:体系论。
9、系统:系统论创始人XXX: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联合体。
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以上的组分(2)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3)配合完成一定的功能。
注: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一种整体效应(整合特性),不但包括各组分的独立功能,还增加了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效应(增强、减弱、原来没有)→所以各组分功能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功能或效应(1+1≠2)10、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流、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布局、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单定义: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特点:1)组分上:无生命和有生命2)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动态性3)时间变革上: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4)内部功能上组分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使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5)外部关系上:开放系统,物质能量交换11、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由环境或由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并不断相互作用,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有机整体2、Producer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3、Consumer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到四级),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Decomposer分解者:异养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动物等5、Secondary production次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生态系统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又称为第二性生产6、Prim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从无机物合成,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又称为第一性生产7、Biomass生物量:某一特定观察时刻,某一空间范围内,现有有机物的量,他可以用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量,重量(狭义的生物量)或含能量来表示,因此它是一种现存量8、production生产量:是在一定时间阶段中,某个种群或生物系统所新生产出的有机体的数量,重量或能量,它是时间上积累的概念,即含有速率的概念。
(生产量,生产力production rate,生产率productivity同义)9、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总初级生产力与net primary production,NP净初级生产力: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量称为总初级生产力,植物总初级生产力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掉的,余下的有机物即为净初级生产力10、Pg,gross production总初级生产量:照射到植物上的太阳辐射,仅有50%左右的可见光部分可被叶绿素吸收,其他部分不被利用,在吸收的光线中,大部分散射,转化为热能,最大值有5%(被吸收量的10%)用于有机物的合成,这部分被称为总初级生产量11、PN,net production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20%(总辐射量的1%)的吸收消耗,为净初级生产量12、Food chain食物链和trophic level营养级: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的链条式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级一级的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 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与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领域。
2. 内涵:-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农业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生物要素,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还包括非生物要素,如土壤、气候、水、肥料等。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以人力和畜力为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 代表性技术:轮作、休耕、有机肥料使用等。
2. 现代农业阶段:- 特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追求产量最大化。
- 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可持续农业阶段:- 特点: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观察法:- 实地调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观察。
- 长期定位观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
- 模拟实验:在受控条件下,模拟农业生态过程,探讨其内在规律。
3. 数学模型法:- 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 应用: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 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信息。
- GIS: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
- GPS:定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位置。
5. 系统分析法:- 系统理论: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 系统工程: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整体功能。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种群: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动态和遗传多样性。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2 生态学的发展阶段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5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 人工环境的类型2 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活型、生态型、生境、生态位、种群、群落、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化感作用、演替、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的概念3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典例4 r-对策生物与K-对策生物的比较5 种群的增长型、种群调节的类型6 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1 营养结构、边缘效应、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2 食物链的类型3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4 食物链解列第4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1 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态效率、生态金字塔、能值的概念2 地球初级生产力的级别类型3 改善初级生产的方向4 次级生产的作用5 改善次级生产的方向6 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种类及作用7 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学类型8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1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2 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3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5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调节的原则与途径6 生物放大作用第6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1 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1 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的比较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3 成本外摊、收益外泄的含义4 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途径5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特点6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第8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可持续农业第9章中国的生态农业1 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含义2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3 中国生态农业技体系的特点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农业生态学重点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生态系统”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写成《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是指由环境和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研究内容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基础3.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农业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和层次划分3.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及其调控机制三、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和调控1.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2.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问题分析3.农业生态环境调控的原则和方法四、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1.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关系2.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措施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模式3.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六、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1.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和方法2.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调控技术3.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七、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1.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示例八、农业生态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1.农业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2.农业生态学发展中的主要挑战和问题3.农业生态学在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以上是一个农业生态学的复习提纲,包括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组成结构、评价调控、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构建管理、与农业气象学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等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农业生态学复习提供参考。
农业生态学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2、∆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宏观性、实用型。
4、系统:(1)有两个以上组分(2)组分间有密切联系(3)能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5、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6、基本组分(1)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环境组分:光、温、水、土、气7、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个同质区域中或一个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
8、∆推动生态学发展的社会原因---五大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9、∆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环境:自然、人工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1、环境:指作用于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群体生命活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2、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什么是生物种?(1)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2)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3)个体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4、环境对生物的制约: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特耐性定律、生活型和生境。
5、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养分的量。
6、生态幅:每种生物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7、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8、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完整版)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经典生态学[重点]: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3)农业生态学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1)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构成条件:①由一些要素组成;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③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基本特征: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基本特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重点】;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随时间发生演变;生态系统内部保持有一定的平衡关系。
(3)生态系统的功能:四个信息——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概念[重点]: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
三种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成:1.生物组分(经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最重要的调节者与主体消费者——人类),2.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和生活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库:指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
r——对策生物: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
物质循环:泛指生物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转化。
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生物量的速率。
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不同链节,每个链节上的生物都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来源。
生态金字塔:把生物群落的众多生物按所属的营养级加以分类,然后将个营养级按其总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者能量的多少绘成长方形横柜,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即形成所谓的金字塔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多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应对特性。
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能效率:是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次级生产: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
肥力结构: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
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成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3、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环境组分由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构成。
生物组分可按功能分为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
4、农业生态系统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目标,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示意图见p13)(1)系统组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以人工驯化和选育的农业生物为主,生物组分中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调控力量,在自给农业中人还是系统产物的重要消费者。
(2)系统输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既有自然的输入,如降雨、日照、生物固氮等,还有社会的输入,如人力、机械、花费、农药、信息、资金等。
(3)系统输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目标明确,有大量的农产品输出,然而还保留一些非目标性的自然输出。
(4)系统功能: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加大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有更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系统更加开放。
(5)系统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不仅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方式,而且由农民直接实施人工调控,还受社会工业、交通、科教、经济、法律、政治的间接调控。
5、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1)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 2)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互补)6、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
即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又称耐性限度)。
上海市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农业生态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了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上海市考研农学复习中,农业生态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上海市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中农业生态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农业生态学的概述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在生态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优化调控的学科,它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强调在农业生产中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态系统1.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田、农作物、农业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协调的能力。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物资循环、能量流动、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等方面。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有机农业生态系统、集约农业生态系统、低产农业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生态系统。
每种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在经营模式、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三、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1. 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活动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
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大气污染是当今农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施肥、科学农药使用、水资源保护和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此外,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四、农作物与农业生态学1. 农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农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其适应能力、生长周期和抗逆性等密切相关。
了解农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助于科学种植和合理农业管理。
2. 农作物与物候期的关系物候期是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利用物候期信息,可以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和农事措施。
五、农业生态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梳理一、农业生态学概述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一门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它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土壤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二、农业生态系统1. 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包括农田、农作物、农业生物环境和农业生态区等要素。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1)生物因子:农业作物、农田杂草和有害生物等。
(2)非生物因子:土壤、水分、气候等。
(3)人为因子:耕作措施、农药施用等。
3.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1)产出功能:提供农作物和畜禽产品等。
(2)环境功能: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
(3)生态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等。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1)土壤质量退化:土壤侵蚀、盐碱化等。
(2)水体污染:农药残留、养殖废水等。
(3)空气污染:农业机械排放、秸秆焚烧等。
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科学施肥: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用量。
(2)有机农业:推广有机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水分利用效率。
(4)农业废弃物利用:秸秆还田和能源利用等。
四、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1.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1)耕作层:包括耕作土壤和根际土壤。
(2)水分层:包括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可利用水。
(3)植被层:包括农作物、禾本科杂草和其他杂草等。
2. 农业生态系统功能(1)物质循环功能:包括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等。
(2)能源流动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传递。
(3)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五、农业生态系统评价与管理1.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标: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2)土壤质量指标:有机质含量、pH值和养分含量等。
(3)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农田水分平衡和高效灌溉利用率等。
农业生态学重点知识
农业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是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想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陆地生态学(terrestrail ecology):研究陆地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4、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并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5、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6、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关系7、物质循环(nutrient cycle):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断吸收物质,经转化后合成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一定损耗,但损耗的部分最终进入环境被生物利用这个过程8、能量移动(ennergy flow):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生产食物能,食物能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从一个营养级传到另一个营养级9、生物的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变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环境是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10、生态位(niche):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性,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单位11、生态型(ecotype):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自然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类群12、生活型(life form):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13、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根据生态学规律,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14、生境(habitat):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生长所形成的具体地段的环境15、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切影响生命活动的因子16、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进行物质生产和能量循环,并按人类的要求进行生产的农业类型17、生态效益:指农业在保护和增值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效果18、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19、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由于数量和所处营养级不同而形成的以能量流动为基础的塔状结构20、物质循环的库与流:库即为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流即为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2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微量农药,并在生物体内累积的现象22、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23、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指生态系统中自养者的生产,包括各种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等在内的同化太阳能并以有机物形式贮存起来的生产,又称第一次生产24、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自身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储存25、周转率:单位时间内所周转的量周转期:周转率的倒数,即在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每个组分中的物质全部更换掉所需要的时间26、趋同适应: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同种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现象,其结果使不同种的生物在形态,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相似性27、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28、生物学放大作用(biological):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边立即参与物质循环,性质稳定、易被生物吸收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29、五大生态危机:指能源危机,水危机,环境污染危机,人口危机和资源危机30、边缘效应(edge effect):由于群落交错区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异质性和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在这一生境重叠交错区域中,不断增加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的活动强度和生活力这一现象31、耐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各种生态因子对具体的生物来说,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下限和上限,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的耐性限度32、传递效率:指食物链各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33、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矿山的开发,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各种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引入环境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超过了环境可能忍受的限度,从而使环境受到污染,引起公害34、营养级(trophic level):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级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35、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大大超过常量,造成水生藻类生长过度繁茂,藻类死亡后在水体中分解,大量消耗氧气,产生大量CH4 H2S CO2 NH3等,使水质变坏36、过渡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地带(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37、空闲生态位:指生态系统中未被占据的位置,即资源利用的潜力38、农业生物调控:在个体、种群和群落各水平上通过对生物种群遗传特性、栽培技术和饲养方法的改良,增强生物种群对环境资源的转化效率,达到调控的目的39、种群(population):指占据特定空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40、群落(community):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41、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的方向,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42、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群落演替系列最后达到稳定阶段,称为顶级,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叫做顶级群落43、食物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锁关系44、腐生食物链:以腐生生物构成的腐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类型45、食物网: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生物为食,同一生物又常常被多种生物取食,于是食物链交错起来,多条食物链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46、化感作用(allelopathy):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47、优势种(dominant):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48、密度调节(regulation):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49、种内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方式,称为分布格局50、种间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生物种与种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51、物种结构(species structure):在一定环境下的物种种类和分布52、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53、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群落中生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54、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二、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应包括哪些内容?设计一个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体系。
农业生态学必考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第二章第一节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学各章应把握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各章应把握知识点第一篇:农业生态学各章应把握知识点农业生态学各章应把握知识点第一章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及其研究对象、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点、坦斯利、海克尔第二章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作用(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种群增长规律;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生态系统结构类型、水平、垂直结构特征、营养结构及其表现形式、食物链类型;能量的主要来源、能量流动途径和能流特点;生态金字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类型;种群、群落、生态优势种、生态演替。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类型、分析判断农业模式所属结构类型;各产业之间关系;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理论;农业经济区位理论;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设计类型、概念、作用、设计思路、能针对实际问题做出食物链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志。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来源途径;人工辅助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正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合理使用思路;农田初级生产力提高的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作用及改善的途径;碳循环;氮循环;P循环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调节的原则;生物放大作用;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关系;成本外摊;收益外泄现象及后果。
第五、六章自然调控方式、特点;人工调控类型;农业生态系统调控层次、调控特点;调控技术特征;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阶段、国外对农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生态农业概念、特征。
第二篇: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经典生态学: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是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想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陆地生态学(terrestrail ecology):研究陆地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4、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并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5、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6、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关系7、物质循环(nutrient cycle):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断吸收物质,经转化后合成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一定损耗,但损耗的部分最终进入环境被生物利用这个过程8、能量移动(ennergy flow):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生产食物能,食物能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从一个营养级传到另一个营养级9、生物的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变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环境是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10、生态位(niche):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性,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单位11、生态型(ecotype):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自然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类群12、生活型(life form):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13、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根据生态学规律,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14、生境(habitat):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生长所形成的具体地段的环境15、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切影响生命活动的因子16、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进行物质生产和能量循环,并按人类的要求进行生产的农业类型17、生态效益:指农业在保护和增值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效果18、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19、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由于数量和所处营养级不同而形成的以能量流动为基础的塔状结构20、物质循环的库与流:库即为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流即为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2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微量农药,并在生物体内累积的现象22、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23、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指生态系统中自养者的生产,包括各种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等在内的同化太阳能并以有机物形式贮存起来的生产,又称第一次生产24、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自身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储存25、周转率:单位时间内所周转的量周转期:周转率的倒数,即在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每个组分中的物质全部更换掉所需要的时间26、趋同适应: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同种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现象,其结果使不同种的生物在形态,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相似性27、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28、生物学放大作用(biological):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边立即参与物质循环,性质稳定、易被生物吸收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29、五大生态危机:指能源危机,水危机,环境污染危机,人口危机和资源危机30、边缘效应(edge effect):由于群落交错区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异质性和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在这一生境重叠交错区域中,不断增加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的活动强度和生活力这一现象31、耐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各种生态因子对具体的生物来说,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下限和上限,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的耐性限度32、传递效率:指食物链各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33、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矿山的开发,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各种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引入环境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超过了环境可能忍受的限度,从而使环境受到污染,引起公害34、营养级(trophic level):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级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35、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大大超过常量,造成水生藻类生长过度繁茂,藻类死亡后在水体中分解,大量消耗氧气,产生大量CH4 H2S CO2 NH3等,使水质变坏36、过渡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地带(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37、空闲生态位:指生态系统中未被占据的位置,即资源利用的潜力38、农业生物调控:在个体、种群和群落各水平上通过对生物种群遗传特性、栽培技术和饲养方法的改良,增强生物种群对环境资源的转化效率,达到调控的目的39、种群(population):指占据特定空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40、群落(community):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41、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的方向,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42、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群落演替系列最后达到稳定阶段,称为顶级,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叫做顶级群落43、食物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锁关系44、腐生食物链:以腐生生物构成的腐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类型45、食物网: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生物为食,同一生物又常常被多种生物取食,于是食物链交错起来,多条食物链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46、化感作用(allelopathy):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47、优势种(dominant):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48、密度调节(regulation):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49、种内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方式,称为分布格局50、种间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生物种与种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51、物种结构(species structure):在一定环境下的物种种类和分布52、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53、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群落中生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54、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二、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应包括哪些内容?设计一个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体系。
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内容)?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3、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4、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什么要调整和如何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5、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类型、性质和作用?6、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调控原则。
7、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林业和农业的关系。
8、何为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哪些方面?9、简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10、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11、顶级群落理论上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12、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13、简述群落生态的内容。
14、简述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5、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具有同等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16、生态位理论表明了哪些基本问题?17、森林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8、土壤作为一个自然体的生态作用?19、水循环的特点及其调控途径?20、什么是初级生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有哪些?21、什么是次级生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何种意义?如何提高次级生产力?22、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规律。
23、为什么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有损耗?24、R选择和k选择。
25、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6、简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27、C、N、P和水循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