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成立与法德和解

合集下载

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欧洲共同体内部大市场的建立
欧洲共同体经历了五次爱尔兰加盟;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盟 1995年12月1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盟,使 1993年11月1日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联盟 条约”形成的欧洲联盟扩展至15国。 2004年5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 和塞浦路斯这10个候选国正式邀请加入欧盟。
2、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注: 1、西欧六国:法国、 欧洲共同体 联邦德国、意大利、 (1967.7) 荷兰、比利时、卢 森堡。 2、欧洲共同体建立 过程中签订的条约 有:1951.4《欧洲 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3《罗马条 约》、1965.4《布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鲁塞尔条约》。 (1951.4 西欧6国) (1958.1 西欧6国)(1958.1 西欧6国)
欧洲共同体
1、欧洲共同体建立的原因:
①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 发展水平相近,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 ②近代以来,各国冲突了战争连绵不断,西欧各 国人民渴望和平和统一。 ③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 大国的威胁和控制。 ④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 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 日辉煌。 ⑤西欧两个大陆宿敌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 了基础。
欧盟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主要内容:建立工业 品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的政策。
关税同盟
定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 主要措施:1、对农业产品市场管理 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 2、制定共同体农业统一农产品 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 价格 3、建立对外关税壁垒,对 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 部分出口农产品征收差价税 4、 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 实行出口补贴 5、促进农业现代 税率和外贸政策。 化机械化。 意义:1、避免了自由贸易区需要以 利与弊:(利)促进欧洲农业发展、 原产地原则作为补充,保持商品 稳定农产品市场和欧洲经济一体 正常流动的问题。关税同盟比自 化建设。 由贸易区的排他性更强一些。 (弊)补贴政策导致农民 2、使成员国的“国家主权” 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产品供大于 出让程度更多,以致一旦一个国 求。欧盟内部分歧严重,利益和 家加入了某个关税同盟,它就失 权利分配不公。 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大国关系之法德关系

大国关系之法德关系

大国关系之法德关系一、对法德关系的认识:德法两国是欧洲举足轻重的邻邦国家,两国出自同一祖先,都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

法德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一种敌对状态,因双方都想称霸欧洲,故矛盾重重,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其中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大影响,埋下互相仇恨的祸根。

法国与德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肢解-和解-合作”的曲折过程。

二战结束后,两国开始走向联合。

法德两国从政治、经济、货币、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这在两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命题预测考查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从中认识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的出发点;战争与对抗必然两败俱伤,和平与合作才能不断发展.三、时间轴:四、知识梳理1、法德两国的崛起法国:(1)18世纪法国__________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法国大革命奠定基础。

(2)1789年__________,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拿破仑时期法国盛极一时。

(3)19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___________,成为仅次于_____的工业国家。

德国: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法德两国关系演变(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国,加深两国仇怨。

(2)19世纪末,伴随第二次科技革命,法德两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法国发展缓慢,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法国力图报复,矛盾激化,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法国加入三国协约,双方加强军备竞赛。

(3)一战中,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大战的主战场(凡尔登战役),德法双发都损失惨重。

(4)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作为战胜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合约》,部分实现了法国的愿望,同时两国仇恨进一步加深。

(5)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共同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

(6)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法国遭到德国的进攻,1940年法国沦陷,1944年法国光复。

欧共体与欧盟

欧共体与欧盟

欧共体与欧盟一、欧共体的建立舒曼计划与法德和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战争劫难的欧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危机,昔日试图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欧洲列强已沦为二等或是三等国。

战后的美苏对峙使西欧各国既要面对苏联与东欧的威胁,又要在依赖美国援助的同时面对美国的经济与政治控制。

反思历史,展望未来,欧洲统一成为西欧国家的共识。

实现欧洲统一的最大障碍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法德矛盾。

其具体表现为法国对德国的怨恨情绪与德国对法国占领其煤矿萨尔的不满。

1949年联邦德国建立后,阿登纳政府主动表示欢迎法国向德国工业投资,对法德和解表示了积极的态度。

1950年3月法国曾试图从经济上兼并萨尔,但是遭到西德和英国及美国的反对,使法国认识到必须以现实可行的态度来处理与西德的关系。

1950年5月,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建立煤钢共同市场的“舒曼计划”。

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以便统一计划和领导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生产。

该计划不仅得到了联邦德国的响应,而且激起了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兴趣。

1951年4月18日,上述6国以“舒曼计划”为基础,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罗马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媒钢共同市场的建立使西欧各国走上了从合作入手,解决矛盾,实现欧洲统一的新途径。

在马歇尔计划与西欧经济合作的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各国的经济在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随着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欧洲联合的要求也随之加强。

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发展与原有的国内市场狭小的矛盾尖锐化,突破生产、商品交流、资本和劳务突破国界成为西欧各国的共同要求。

西欧各国的经济实力与此前的合作也使为欧洲经济联合提供了基础。

此时美国与欧洲的经济矛盾开始显现,西欧国家要求改变受制于美国的呼声也不断高涨,但是西欧各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依然不够强大,因此在经济上联合罗马条约签字仪式。

图说历史:欧洲“联合”历程

图说历史:欧洲“联合”历程

图说历史:欧洲“联合”历程一、1945年以前:“欧洲联合”的构想历史上,曾有数个帝国用武力统一了欧洲的广大地区,像是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纳粹德国。

而王朝联盟(Dynastic union)则是统一欧洲领土的和平手段,另外也有少数的国家联盟,如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匈帝国和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作为具有整体性的、有别于其他各洲的欧洲观念始于中世纪(公元476年,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主要表现为基督教在全欧洲范围的传播和欧洲基督教文化圈的确立。

9—11世纪的欧洲战争带来的破坏,让许多人开始支持某些形式的欧洲统合,知名人士有威廉-宾(William Penn)、维克多-雨果、和朱塞佩-马志尼。

17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朝臣萨利公爵在法王授意下,制定了一个由十五个欧洲基督教国家组成的欧洲联邦,以对付东方土耳其人和俄国人入侵的计划;这一欧洲联邦计划,要由法国领导实施。

这种主张反映了法国的霸权主义,为后来拿破仑所沿袭。

1849年9月在布鲁塞尔、1859年8月在巴黎、1850年在法兰克福举行的争取欧洲和平的大会。

大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大会上的著名预言:“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法国,英国,俄国)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到那时,两个巨大的集体——美利坚合众国和欧罗巴合众国将越过大西洋携起手来”。

维克多-雨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伤亡使得这些想法在西欧逐渐茁壮,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才开始采取实际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国家中出现了一种新思想:民族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欧洲未来需要强调超越国界的精神,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真正的欧洲共同体。

这一思想的两大代表人物: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阿尔蒂罗-斯皮内利(Altiero Spinelli)和恩斯托-罗西(Emesto Rossi)。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知识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必备知识§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规划:二战后期,美苏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即雅尔塔体系。

它勾画出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评价(1)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但是具有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二、美苏“冷战”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主要原因: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加紧了国际局 势的动荡紧张
3、影响: (2)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3)推动了各国进行改革和世界的整体发展
(4)亚非拉不结盟与动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崛起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
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国家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日益密切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想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A
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1、(10年广东卷)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 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 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 国增至12个。
发展:
经济一体化
(1)戴高乐提出
1、雅尔塔体系的本质含义是 A 资本主义体制
B 社会主义体制
C 确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体制 D 美苏主导下的国际关系体制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全球化就已启动。

到20世纪初,一个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然而不久,这一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

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到8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表现1:跨国公司既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特点:它以整个世界为生产、经营的领域,推行全球发展战略,作用:加强了各国经济联系,并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往往伴随着私人资本竞争的无序性,对东道国的民族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稳。

◆ 表现2: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过程:1947年10月,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以多边协定的方式,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但是,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1994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国际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 )。

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经过多年谈判,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该组织。

◆ 性质: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机制。

作用:1促进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与运作; 2为新议题提供谈判场所; 3推动争端的解决;4执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5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进一步融合全球经济政策的决策。

宗旨:它实行非歧视原则、互惠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发展不平衡与全球性问题: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又引发了大量全球性问题:问题1、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矛盾与日俱增。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异。

“南北关系”日趋紧张。

问题2、经济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能源危机与能源冲突迭现,人类环境也因此变化。

知识点1_走向联合的欧洲

知识点1_走向联合的欧洲

B.美国极力维护其霸权地位
C.欧美从伙伴关系到敌对关系
D.欧洲一体化使美国感到竞争压力
走向联合的欧洲
【解析】
美国对欧洲共同体从欢迎,然后到认为“欧洲不服从 美国的领导”,态度变了,所以A项说法正确,不选; “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 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是要维护霸主地位,所以B 项说法正确,不选;从材料一看,欧洲只是不服从美国领 导,而不是敌对,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欧洲 一体化使欧洲强大起来,不服从美国领导,所以D项说法 正确,不选。
知识点—— 走向联合的欧洲
走向联合的欧洲
【时空定位】
走向联合的欧洲
【西欧联合】
1.走向联合的原因 (1) 欧洲衰落——求发展 经济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 美苏影响——保安全 (3) 统一心理——有渊源 (4) 法德和解——是关键 2.走向联合的经过
【答案】 D
走向联合的欧洲
【典型例题】
3.20世纪50年代初杜鲁门总统对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表示欢
迎,称是“建设性的具有政治家远见的行为”。冷战后,
“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
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
领导”。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
A.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走向联合的欧洲
【西欧联合】
3.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1)成员国不断增加; (2)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3)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4.走向联合的影响 (1)经济: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 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 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 了政治上的联合。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0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专题0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冷战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

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

该漫画反映了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战,没有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

【正解】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

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

全面理解“冷战”1.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

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

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

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

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两德统一棋局中的大国博弈

两德统一棋局中的大国博弈

两德统一棋局中的大国博弈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共同脱胎于查理曼帝国的邻邦,在欧洲历史舞台上共同演出了无数悲喜剧。

两国间的恩怨交织,剪不断,理还乱。

从导致德国第一次成为统一民族国家的1870 年普法战争算起,70 多年间,法德两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交战,法国人引以为荣的“光明之城”巴黎两度遭受德军的占领,一次受到德军的巨大威胁。

自德国统一后,法国一直把德国看作其安全的主要威胁和称霸欧洲的劲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永久分裂德国的愿望遭到了美英两国的反对,但法英两国主导通过的《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德国在赔款和领土割让方面作了极其苛刻的规定,这导致了德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走向了极端,乱世枭雄希特勒就是在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推动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德国重新武装后,走上了夺取生存空间的野蛮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了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法国在二战初期国家战败、政权更迭、领土被占领,财富被掠夺,深受希特勒德国的祸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依靠盟友的支持和解放,勉强成为了“名不符实”的战胜国,参与了对德占领。

由于苏联和美英法三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德国被东西方一分为二,美英法占领区率先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随后,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两个德国成为了美苏冷战的最前沿地带,德国的分裂,不仅消除了法国地缘政治上的最大威胁,增加了法国的安全感,而且法国利用其核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二战战胜国的筹码在政治上始终保持了高于西德的地位。

但是仅仅在政治上保持优势是不够的,法国政治家认识到,必须在西欧联合的框架内,约束德国,把德国巨大的经济力量导入到欧洲大厦的建设中。

1950年,法德两国建立了“欧洲煤钢联营”机制。

1956年,西欧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而法国的一代伟人戴高乐将军,从西欧联合自强的宏伟前景出发,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与德国全面和解。

法国人出战略,德国人出钱,瘦弱的法国骑士骑在膘肥体壮的德国战马上,这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以及法德和解以来法德关系惟妙惟肖的写照。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20世纪50年代,西欧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3)西欧任何一国都无法与美苏相比,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2.形成(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措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1)经济上,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背景(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2)战后的日本,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2.原因(1)美国对日本减免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2)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

(3)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

(4)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3.表现:1956—1972年呈现出高速发展局面,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4.影响(1)外交政策:日本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2)这些国家在国际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国家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作用(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概况: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2)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主张(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5.影响(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法德之间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5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材料三西欧……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德之间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2、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

西欧联合的原因及现实条件

西欧联合的原因及现实条件

世界经济经历美国掌握霸权到美欧日三足鼎立到多极化发展过程。

第一,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却遭到严重破坏。

美国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一个发展、放缓、衰退、“滞胀”、复苏、繁荣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曲折过程。

第二,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欧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西欧经济经历了恢复、发展、繁荣和区域经济联合的历程;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第三,日本的崛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德国的发展都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世界经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美国、西欧和日本。

发展原因①外部因素:美国的大力援助。

战后美国加大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虽是为了加强对西欧的控制、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阵营,以对付苏联,但在客观上为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内部因素: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和恰当的经济政策。

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先后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后,极大的促进了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同时,西欧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3)西欧走向联合①欧共体的成立及原因:60年代西欧成立“欧共体”组织。

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联系不断加强。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②欧洲联盟的成立:原因:加速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甘心在国际舞台扮演次要角色。

特点: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法德关系

法德关系

法德关系政法学院11思政张立荣学号:110111043摘要:法国和西德的关系在西欧局势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两国对立与和平的变化关乎西欧政治局势的发展方向。

法德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一个“和”字,贯通天下。

和谐的大国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

关键词:法德关系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强合作国际问题正文:法德两国都是西欧强国,法国和西德的关系在西欧局势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两国的关系关乎着西欧的政治走向。

法德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法德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法兰克帝国的末期,首先要说明的是,法兰克帝国在查理曼死后,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三分法兰克,也就是东法兰克,中法兰克,西法兰克,这三个国家就是德国,意大利,法国的前身。

后来东西法兰克不断蚕食中法兰克的领土,于是原属于中法兰克的洛林就成了西法兰克的领土。

9世纪末,西法兰克的波索公爵宣布拒绝对西法兰克国王效忠,并自立为王,为换取东法兰克的中立,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波索。

西法兰克路易三世把洛林割让给他的叔父、萨克森国王路易二世(路易二世属东法兰克支系),880年初在恩河畔的利贝蒙签订《利贝蒙条约》,该条约将《梅尔森条约》中划分给西法兰克的洛林的土地割让给东法兰克,。

从此德、法两国为了洛林展开了长期争夺,洛林也成为两国争夺欧陆霸权的主要战场。

两国(不如说两个地区,因为德国真正建立的时间很晚)的矛盾可以追溯到“三十年战争”时期以及路易十四时代,对于领土的争夺延续到拿破仑战争时代。

再以后就是普鲁士的崛起、统一德意志地区、打败法国。

然后是一战后法国复仇,二战时德国复仇,二战后法德和解。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均是对手,德国均是战败国,法国虽是战胜国,但经济实力都严重削弱,由此可见,对抗则两伤;二战后法德两国都是欧共体的原始成员国,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合则两利。

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自然环境优美的世界,科技文化昌盛的世界。

初三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试题

初三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试题

初三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试题1.现在很多城市的公交汽车上开始使用“非接触式公交IC卡”,该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

持卡者只要将卡在车门口的一台小机器前一晃,机器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

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谁最早发现的吗?A.爱迪生B.赫兹C.格拉姆D.法拉第【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所以正确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2.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后面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下列是一些知名品牌的汽车标志,其中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辆汽车发明的相关内容。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著名的汽车品牌“奔驰”的诞生,就是为了纪念卡尔·本茨。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汽车的发明3.今年6月11日,神州十号飞船顺利升空,中国人再一次翱翔蓝天。

世界历史上,最先实现了“飞天梦”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英国D.中国【答案】A【解析】分析题目可以看出,“飞天梦”指的是飞机的发明。

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就突出的是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较快的是美国与德国。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4. 2014年两会期间,德国《时代周报》称,中国正出现一位“绿色总理”。

以下人类的发明成果,与“绿色”(环保)理念最接近的是 ( )A.汽车B.蒸汽机车C.改良蒸汽机D.耐用电灯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成果的知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除了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外,但是也带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耐用电灯泡的出现与“绿色”(环保)理念最接近,故答案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只要有需要且原则上每年至少会晤两次” • ●外长“至少每三个月”会晤一次 • ●两国外交部负责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的高层官员“每月轮流在波 恩(后来为柏林)和巴黎”会晤,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准备部长会 晤”;此外,外交代表机构与领事馆应“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建立 “联系” • ●国防部长、教育部长及文化政策负责人“至少每三个月”会晤一次 • ●两国总参谋长“至少每两个月”会晤一次 • ●青年与家庭政策负责人“至少每两个月”会晤一次规定定期对合作 进行评估。
国 民 心 态 改 变
领 导 者 的 胸 怀 与 智 慧
内 政 胁
• 法国除非站在最 前列,否则就不 称其为法国;法 国如果不伟大, 就不称其为法国。
1965年4月8日,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 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 共体正式诞生。
德法友好合作条约
六十年代, 法德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1963 年1月, 阿登纳访问巴黎, 双方签订了《德 法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做出任何 决定之前, 两国政府必须就有关外交政策的 重大问题, 首先是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磋商, 以便尽可能达成类似的决定, 法德友好合作 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 最后完成, 德法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钢铁
原子能
经济
•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 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 《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 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 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欧共体成立与法德和解
欧洲复兴起点与可能
欧洲的灯火彻底 熄灭了,我们这 一代人终其一生 也看不见欧洲的 灯火再亮起来。
-格雷
一战二战欧洲主要国家死亡人数
舒曼计划
*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 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 下 *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 税
欧共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