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湘教版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教学过程一)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bcc80e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3.png)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篇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4.产业结构的差异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15.区域发展阶段1)指标: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34776e9aaa00b52acec7ca13.png)
4、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
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比重大 第二产业比重大 第三产业比重大
区域状况 城市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工业化程度高 经济发展水平高
1 .在下表的 4 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 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 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 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返回
下表是我国两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 顷),两省份分别是: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① 242.4 1.5 57.5 0 ② 156.7 42.3 0 18.2
A ①内蒙古 ②江苏 B ①广西 ②黑龙江 C ①湖北 ②甘肃 D ①河南②新疆
甘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特点
占绝对优势 口比重大 人口比重大
产业分布
特点
农业经济占有 工业经济
相当大的比重 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增 长速度超过 第二产业
产业结构 特点
第一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第二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 二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联系
较少
加强
密切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 境的影响 态破坏
主要是环 主要是环境
境污染
3、区域空间结构类型:
(1)按经济活动类型分: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乡
大 地域范围 小
城
村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市
地
基础和依托
地
域
带动作用
域
(2)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分:
项目
类型
结论
农业
面状
区域是汇集农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8a0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8.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教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教学内容:(1)区域的概念及特点;(2)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3)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3)了解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2)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区域的特点;(2)分析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2)提问:你能说出身边的一些区域吗?这些区域有什么特点?2.概念解释:(1)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区域的概念;(2)定义区域:区域是指有着相对清晰的边界,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地理范围或地区。
3.区域的特点:(1)含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2)有明确的边界和相对一致性的特征;(3)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地理要素。
4.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1)按地理位置划分:a.洲际区域:如亚洲、欧洲等;b.国家或地区:如中国、美国等;c.地理区域: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等。
(2)按地理要素划分:a.自然区域:根据自然要素进行划分,如气候区域、植被区域等;b.人文区域:根据人文要素进行划分,如宗教区域、文化区域等。
5.区域的作用和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集中发展;(2)促进文化交流: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促使人们相互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3)保护自然环境:区域划分有利于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4)促进政府管理:区域划分有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
6.总结和拓展:(1)点名回答本节课的要点;(2)提出拓展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的区域吗?为什么?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讨论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欲望;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加深对区域概念及其分类和划分方法的理解。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78483651ed9ad51f01df2b3.png)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备课笔记: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1、概念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完整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1cc144b9f3f90f76c61ba8.png)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99页 0191页 0326页 0446页 0489页 0661页 0723页 0758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b4c91157a417866fb94a8e03.png)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类型2.空间分布形式四、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点1.下图是“某区域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的是( )答案 C解析区域发展的初期,往往城镇数量较少,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交通网络稀疏,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方法技巧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看,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4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如工业点、商业网点等,它们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②区域空间中的线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线包括交通线、通信线、能源供给线等。
③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网络是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络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连接起来的点和线产生单个点或线所不具备的功能。
④空间结构中的域面是指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面状分布状况,最常见的有农业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域面、各种市场所呈现的域面等。
2.分析下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特点和人口状况,考查学生的识;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是发展中国家的2.5倍还要强;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的产值也略高于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世界人口目前约有61亿,从图中又可看出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6千美元,那么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共有6×61=366(千亿美元)。
①设发达国家共有x亿人口,已知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7千美元;其国民生产总值应为27·x(千亿羌元);②已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千美元,人口为(61-x)亿,其国民生产总值为(61-x)×3(千亿美元);③这样,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就是:27x+(61-x)×3=366(千亿美元),x≈8亿。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8c13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e.png)
指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包括土壤 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对区域内的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分布
指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密度 和分布情况,对区域内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产生重要 影响。
城市化水平
指区域内的城市化程度和发 展情况,包括城市规模、城 市群发展等,对区域内的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和事实依据。
统计分析法
模拟预测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区域内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和比较,揭示其内在规律和
联系。
利用计算机模型等工具,模 拟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变化过程,预测
未来的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研究的实践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实 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环境 破坏和生态退化。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与治理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治理。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01
02
03
经济可持续性
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 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 优化和升级。
社会可持续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可持续性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区域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访谈 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了 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0ebb5948d7c1c708a145ac.png)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 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点 城市群和工业区
5.区域空间结构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由区域核 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
交通运输枢纽 外围空间
信息网络
活动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 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活动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 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交通方式单一 线路较少
交通交织成网
乡村地域广, 乡村地域减少 城市区域狭小。 城市区域扩大
活动
3. 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产业结构为 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1)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4)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5)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城市地域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相对密集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非常密集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农业生产 (第一产业)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相对密集 工业生产 (第二产业)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非常密集
第二、三产业 (非农业产业)
• A.寒潮 B.干旱 C.沙尘暴 D地震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aa1216b8daef5ef7bb0d3c09.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乡村地域和⑬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工业、⑮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包括种植业⑱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⑳服务业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
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过程设计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过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72327b7fd5360cba1adbdb.png)
新安江水库 ( 岛湖 ,坝址在建德境 内),淹没了大量 千
土地 ,搬 迁 了大 量居 民 ,为 经济发 达地 区提 供 了大量 电
力。
同学会将淳安千岛湖误认为是天然湖泊,教师需加以说
明。
2 .提 问 :两 区域 除 了上 述 差异 以外 ,地 理环 境 还
6 .总结 :请 同学根据刚才的分析 ,谈谈区域的主 要特征有哪些?
区、萧山区和淳安县为例 ( 同学 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
相结 合 )。
以及 演 变对 同学而 言比较抽 象和 深 奥 ,在教 学 中笔 者进
千 岛湖 ,湖 区群 山失 高 ,峰 峦成 岛 ,有 17 个 岛屿 。千 08
5 .观点碰撞 :在山海协作工程 中萧山区与淳安县 结成帮扶对子 ;每年省市政府还给淳安县数千万元的 生态补偿费用。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请说说理由。
此 设 计 主要 考察 学 生 的价 值 选 择 是 否 与 可持 续 发
态环保 转 移 支付 资金 共6 元 ,其 中淳安 县 获 奖励 数 额 亿
最 多 ,达 5 8 万元 。 42
【 思考 问题 】 请说说材料 中哪些 词语或描述属 于
区域 的概 念?
结束时引用李之仪 《I筚子 》,并改为 “ 、 _ 君主钱 江头,
我住 钱 江尾 。 日日思君 不见君 ,共饮钱 江水 ” ,以此说 明 区域 间是 紧密联 系的 。
这 一 主要特 征做 铺 垫 。考虑 到在 教 学 中可 能部分 同学对
“ 对帮扶 ” 和 “ 态补偿 ”持 不 赞 同观 点 ,或 者认 为 结 生
作 工 程 ,其 中杭 州 市 萧 山 区与 淳安 县 结对 开展 山海 协 作 。此后 不 久 ,浙江 省又 率先在 全 国实施 水 系源 头所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共56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9a152e1711cc7931b716e6.png)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 Region )的概念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 围或界线。
区域的类型 (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 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练一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某旅行者骑山地车进 行非洲探险游。下面所述 是该旅行者在途中遇到的 情况,请判断其说法是否 可信: A.6月份,从阿尔及利亚 首都阿尔及尔出发时(图 中①),当地烈日炎炎,
晴朗少雨。 (可信)
练一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B.7月份行进在撒哈拉沙 漠中(图中②),时常能
(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 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 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 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 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 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 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 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 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牛羊成群。 (可信)
练一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F.来年1月份,到达目的 地好望角(图中⑥)恰好 遇上阴雨冷湿的坏天气。
(不可信)
二 、区域空间结构
独立阅读课本第4页全部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 题:(时间2分钟)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乡村地域、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 4、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又是怎 样分类的?
二 、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4a99c4b14e852458fb57ac.png)
热带草原
高山地区
A
B
C
分别说出它们的区域特征,在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方面,有哪些差别?
分别说出它们的区域特征,在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方面,有哪些差别?
农业 地域 工业 地域 城市 地域
民居周围有大片农田分布,人口 分布较分散,以农业活动为主 厂房林立,人口分布相对密集, 以第二产业活动为主 高楼大厦,房屋密度大,人口分 布非常密集,以第二、第三产业 活动为主
矿 区
矿产资源优势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
景观特色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上海陆家嘴
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 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例: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甚至是全球的环境。 生产全球化 国际经济、 信息、 交通、科技联系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12 -15题。
12、该省可能是:( C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13、给该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D ) A、寒潮 B、泥石流 C、沙尘暴 D、地震
14、该省著名的树木是:( B ) A、银杏树 B、樟树 C、橡胶树 D、红松树 15、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小结:区域界线有虚有实;内部相对 一致,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具有一定特 色;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说出图中的四个地区在自然景观 方面的特点?
地点 景观特点
热带沙漠 河流少,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热带雨林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c181912f18583d049645936.png)
基础自主梳理 第 一 节 知能层级突破 区 域 的 基 教材深化透析 本 含 义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 地域空间。 .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________。 2.主要特征 .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 区域具有一定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性 和连续性,区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和连续性,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 和连续性 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_______。 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 差异性 。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 功能 。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_____。 (4)区域之间是相互 联系 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 区域之间是相互_____的 区域之间是相互 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4.空间结构形式 空间结构形式 区域是汇集____、工业、________等产业 点 等产业, 区域是汇集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__ 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线、__相结合的自然 社会综合体。其主要 面相结合的自然 社会综合体。 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 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 构成要素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____________ 城市和工业 ______________ 城市群和工业区 空间结构形式 __状 面状 线状和网络状 ___状 点状 岛状
2.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 从总体上看,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 和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所示: 和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所示:
思考 1.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吗? .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吗? 提示】 【思考·提示】 思考 提示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
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aa2bd884254b35eefd34a8.png)
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学习重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1.什么是区域?区域有什么主要特征?2.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是什么?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3.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4.从空间分布的形式来看,各种产业活动都有什么特点?5.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6.我国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7.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合作探究】1.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说明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巩固训练】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4.图中发展阶段表明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5.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B.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C.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D.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为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6.2008年末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此事件说明了区域的发展变化明显受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7d50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e.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教案: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区域。
2.了解区域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掌握区域划分的方法和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的区域划分和研究。
教学内容:1.区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区域的类型和特征3.区域的划分和研究方法4.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提问:你们对地理学中的“区域”一词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二、概念解释和讲解(20分钟)1.讲解区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区域是指地理空间中具有一定特征的一块地区。
-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划分,比如地理特征、人文特征等。
2.介绍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功能区域:以其中一中心点为核心,辐射特定功能的地区,如市中心商业区、港口区等。
-自然区域:以自然特征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气候带、植被带等。
-文化区域:以人文特征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语言区、宗教区等。
-经济区域:以经济特征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等。
-行政区域:以行政管理为依据划分的区域,如市、县、省等。
三、划分和研究方法(30分钟)1.介绍区域的划分方法。
-形态划分:根据区域特征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划分,如界线划分、格网划分等。
-功能划分:根据区域内不同功能需求的差异进行划分,如农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
-层次划分:根据区域内不同等级的特征进行划分,如城市等级划分、行政区域划分等。
2.讲解区域研究的方法。
-实地调查:通过走访和观察的方式获得地理信息。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进行区域研究。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区域的变化规律和可能的结果。
四、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20分钟)1.介绍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为地理研究提供基本单位和研究对象。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区域规划和管理依据。
-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基础。
2.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显示结论】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
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
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
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塔山风景区、莱美工业区等。
好吧,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区域的概念。
板书一、区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1.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地球分为几个热量带?怎样划分?【学生回答】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或明确或模糊的边界。
例如,一个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大洲的区域。
一个工业区的区域等等,这就是区域的有界性。
板书2、基本特征(1)有界性【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区域的界都是明确的”这种说法合适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教师归纳】自然带之间总有一个过渡地带。
例如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带之间有森林草原带,草原和荒漠之间有草原荒漠带等。
另外,气候区之间的界线、农业区之间的界线等往往是不明确的。
但我们也能找到许多有明确界限的区域。
这些多数是人为划定的,例如行政区的界线、大洲的界线。
【多媒体显示】教材第二页图沙漠景观和森林景观等四幅图。
我们以自然带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四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应当属于不同的区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描述四个自然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明确区域的差异,然后分析与当地的差异(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区域的自然差异。
应从植被和土壤两方面分析)【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多媒体显示】热带沙漠:(其内部均以植被缺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荒漠土为特征)——高温干旱热带雨林:(其内部均以树木高大茂密、层次分明、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砖红壤为特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其内部均以湿季草木葱郁,生机盎然、干季枯黄、一派衰败景象、红色棕钙土为特征)——干湿季明显高山地区:(其内部均以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为特征)——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而变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内部均以植被类型多样,种属繁多、多数常绿、红壤为特征)——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广东汕头的澄海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背面印凤凰山、莲花山作天然屏障,冬季干冷气流南侵强度弱;境内水域面积广,海岸线长,面临南海,夏季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
其四季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雨热同季、酷热期短、雨量多集中于春、夏两季,无霜期长,四季不慎分明。
)【教师总结】所以说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板书(2)内部相对一致,之间明显差异【教师引导】那么也由此说明每一个区域肯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点。
那么区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说明每一个区域肯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点。
这些特色如果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那么就可以称之为“优势”。
这也是“区域”应当具备的一大特征。
(如为什么在澄海以步行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板书(3)具有一定优势、特色、功能【教师提问】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否孤立不联系?从我们了解的区域来看,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它们之间总是与其他区域有一定联系的。
资源上的调配,文化上的交流,政治上的沟通等。
板书(4)区域间是相互联系的【多媒体显示】下面我们用活动题3来加深同学们的区域概念【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第2页的“阅读”,了解区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知道“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那么对区域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过渡】接着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板书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第一自然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教师归纳】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分析哪些是这一概念的关键词。
(区与要素、相对位置关系、空间分布形式)【教师延伸】“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包括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
【教师提问】那么,这些要素的区域空间分布形式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讨论【多媒体显示结论】板书2、空间分布形式【教师提问】那么,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请同学们阅读第5页【教师提问】根据以上所了解,一个区域大致可分为几个地域?各有何特征?板书3、区域划分乡村地域——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表现为面——范围大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表现为点或线——范围小【教师提问】区域的空间结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变。
请同学讨论完成第4-5页活动题,按要求说明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并归纳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注意从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两个角度,区域发展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来回答;其次,活动材料中所呈现的不同阶段的三幅图表示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应从图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一是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信息,如运输方式、空间分布形式呈线状还是网络状等方面的变化;二是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城市、农业用地方面的变化。
2、从图中分析出涉及四个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三次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状况、城市化水平。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结论】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早期——线状;中期——出现了铁路,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晚期——网络状,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
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早期——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减少;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为城市用地.2、随着湖南省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推动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数量不断争夺,使得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渐趋均衡的特点。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区域对外联系不断加强等方面。
从图中分析出涉及四个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板书4、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影响因素【教师总结】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为网络状;地域发展,由乡村地域发展成为城市地域。
【过渡】生产力是产业空间结构发展的原动力,劳动地域分工是形成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直接原因,区域中心城市市区与产业空间结构的核心,外围地域的发展状况是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纽带和桥梁,环境条件决定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个性。
【教师提问】什么是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请在教材第6页找出来板书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影响因素【教师指导】三次产业之间划分的标准和范围,世界各国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同学们参照教材第6页图1-10及阅读部分,分析归纳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的范围。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指导】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到底有哪些呢?根据上述影响因素,请同学们讨论,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就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是否相同?(不同)【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探究活动题第7页第1题【多媒体显示结论】A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AB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CD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在20%左右;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三次产业结构不大合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
板书2、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教师提问】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变化趋势是什么?为什么?完成第7页第三题板书3、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最后一自然段和第7页活动题第3题,总结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
【多媒体显示】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完成下表【板书设计】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概念2、主要特征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2、影响因素3、区域划分4、空间分布形式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2、影响因素3、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4、区域产业结构差异(1)指标差异(2)空间差异5、区域产业结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