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设计1.doc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设计1.doc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分析能力。

2.过程收集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思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去。

通过西部大开发的讨论,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东、中、西部差异;二是南方与北方差异;三是西部大开发。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南北方各自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方向;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根据区域优势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和高一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中国地理区域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区域分析的方法,学会了一定的地理规律,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能力将会获得巨大的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展示冬季一月份:昆明世博会各国花卉展区的图片和哈尔滨周围的景观图片。

(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季一月份我国昆明和哈尔滨的景观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新课推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有东、中、西部的差异和南、北方的差异.那么同学们知道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吗?一、东中西部的差异板书:1 :划分依据:(活动探究):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多媒体展示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并指导学生的读图方法:强调图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横、纵坐标的含义、图例。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差异表现。

2.我国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西部大开发的优、劣势及其影响。

3.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一、四大地区差异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错误!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 北方南方优势自然 条件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社会经 济条件 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3.区位分析(1)资源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1)缩小东西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理必修3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地理必修3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置学习情景】播放MTV《西部放歌》(视频内容为我国自然景观)。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头竞风流……”(优美的歌声吸引学生走进西部,激起学生对西部的好奇与向往。

)【设置学习任务】一首豪迈的《西部放歌》唱出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你知道西部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展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观察、读图分析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范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转承】教师继续播放《西部放歌》片段“……一场场及时雨就像一杯杯醉人的酒,八方来支援兄弟手挽手,甩开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

……”教师同时指出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西部大开发。

设疑: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设计学习资源】多媒体展示: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的各种图片(地形地貌、气候、矿产等资源分布、我国城市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等)。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存在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的地图资料及教材阅读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

(自然组主要针对自然因素展开,社会经济组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因素展开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穿插于各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各组派代表陈述他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学生风采,培养自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说课稿.doc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说课稿.doc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口是湘教版高屮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一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0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而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同基木地理同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冇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同东、中、曲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阁,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阁、析阁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网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网、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U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鬧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宥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a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再宥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一合作学习-> 交流主讲一引导点拨一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它强调合作和S 主学习,冇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读图分析法3、 任务马区动法:教师提供图表,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 务。

4、 歌诀法三、教学手段1、 多媒体辅助教学2、 文本材料(教科书)3、 图像展示(视频)现在请欣赏一组幻灯片,他展现的是我W 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冇雄伟的雪 域高原,也有海南岛风光,更有攀枝花夜景等。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不是均衡的,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相对贫困,落后于其他地区。

本文将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湘教版必修三的教案为基础,给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1. 地理因素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巨大,导致各地区在发展中受到的影响不同。

例如,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为山区、沙漠等地,产业结构单一,普遍贫困。

2. 历史因素中国历史悠久,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地区的发展。

例如,长江流域一直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文化底蕴,与之相比,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导致地区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发达地区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政策,而对欠发达地区则采取了更严格的管制措施,导致地区之间的差距愈加拉大。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政策,但实施的效果仍需要观察。

三、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1. 经济影响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差异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导致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2. 教育影响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不同地区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落后。

3. 社会影响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地区发展不平衡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情况的出现。

例如,东北地区由于经济下降和人口流失,出现了社会不稳定的情况。

四、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的解决1. 加大扶贫力度区域发展差异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加大扶贫力度。

政府应继续出台扶贫政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注重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35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35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步骤:[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叙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作者:张淑慧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7期课标要求: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差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1、1.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区划分及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2、2.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东北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学习重点:心像图构建;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三、学习难点: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差异及原因分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产业结构发展差异,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同-山西-中部地区-全国-全球……)五、教育用具:导学案、课外材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一、东、中、西、东北差异:1、1.四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2.东、中、西、东北部发展差异。

〈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和都比较高。

东北地区推进战略,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和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为主导。

〈3〉产业结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构差异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 ”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为主体。

〈4〉与城市东北地区以为主体。

化差异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远高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5〉放的区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域差异 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和,与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差异区域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差异区域发展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1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收集我国南方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

3.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难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探究活动】读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回答p14 活动1、2、3【板书】一、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点拨】东部有12个省,中部有9个省,西部有10个省。

只有北京不临海。

2.东中西部差异【读图思考】看图1-13,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相比其他两个地带,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提问:看图1-14,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页 1 第)产业结构差异:全国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1【点拨】(以上,其他40%而东部相对产业结构较好,二三产业比重都在。

两个带中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将近20%【探究活动】看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在图上指出这几个工业区的位置与名称。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第一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熟练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国土整冶与可持续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图读图熟悉北方地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结合各种图示资料,提取信息分析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法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问题,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区域地理基础比较差,学习中国南北方差异时,对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要进行详细复习。

3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难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中国北方地区[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感性地认识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1、学生课前完成学案“落实考基”,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小组合作,完善填空部分的答案。

3、小组代表质疑,其他小组答疑,完善知识体系。

4、课件展示本节知识体系,教师板书。

[课堂检测]学生完成“巩固提升”选择题1~7题。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并分析质疑。

[合作探究]探究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呈现黄土高原景观图,各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代表分析并展示答案。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2、教师点评,总结答题模式,展示答案。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2)危害: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3)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探究2:华北地区的河流洪涝灾害多发,试分析黄河、淮河、海河多洪涝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高中地理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3


有丰富的活动呢!

冬季的台湾和哈尔滨的景观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会

产生这样的差异?冬季的哈尔滨会有哪些特色活动

呢?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 学习积极 性
(投影)基础层次问题
1、利用书本已 让学生对
阅读课本 20—23 页回答下列问题:
知 知 识自 主解 课本知识

基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答 投 影出 的问 有基本了
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2.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 3.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 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
意义
提高思辨能力。
西部的热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馈
(第一课时)
(投影图片)课本 14 页图 1—13《我国三个 导 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教 材 分 析 及 课 标 要 求




第 一 层 次 教 学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
教材编写思路
教材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南方与北方地区为对象,探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区
域差异和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侧重分析产业 结构、工业化与城市
化、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差异;南方与北方地区重点对比分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的差异。
以两个不同区域(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南方与北方地区)为例,比较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自然条件差异可从地理位置的比较开始,探寻形成气候差异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精品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精品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西部大开发①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2 PPT课件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教学方法: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开始新内容:(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

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设计

区域发展差异
预习成果展示
解决疑惑课堂活动【板书】二、南方与北方
大家已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预习。

下面我们看下大家预习的成
果。

提出问题:1.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
2.北方的主要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3.南方的主要资源、限制性因素、发展方向是什么?
完成预习检测
【小结】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
大差别。

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疑问吗?谁能帮助解决一下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南方北方的差异的具体表现。

大家小组共同完成
【合作探究】
1.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南方北方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月均温 >0°C <0°C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2.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南方北方
河流径流

大小
季节变化小大
含沙量小大
结冰期
无有,自南向
北增长
3.分析讨论南北方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填写教材表格
(提示:对农业、工业、交通、景观、文化等)
(1)对农业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复种指数耕地类型作物种类
北方小旱地小麦、棉花、杂粮、温带水果
南方大水田
稻谷、茶叶、蚕丝和热带、亚热带水

小组代表展示
小组成员提出
疑问
小组成员合作
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北方某地区气候资料南方某地区气候资料。

湘教版地理必修3《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3《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
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4)对外开方的区域差异
师:我国东中西部对外开放过程中有什么差异:
学生总结: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五、
方式、手段
案例讨论法
六、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组织教学
情境导入
内容展开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检测反馈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学案
时间调控
一.导入
知识引导:图片展示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
预习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七、
板书设计
八、
课后反思
课题
区域发展差异(一)
课型
新授
环境与设施
教室多媒体
项目与程序
分析与设计
个案
一、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对区域的发展进行了学习,这节课主要是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具体分析区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内容
三、
区域之间的差异
列举数据:2007年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排行榜(前18)
1.东莞270252.深圳24870
3.温州240024.上海23623
5.广州224696.宁波22307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青龙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_地理_学科导学案1.3 区域发展差异——南方和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二)【学习目标】1、知道南方、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发展方向。

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知识梳理】一、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①2.区域差异: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二、西部大开发3.目的:4.范围:5.背景(1)优势:(2)劣势:6.意义:7.结果:【问题探究】8、“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9、材料一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7年7月30日下发通知,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计划2007年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1 516亿元。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材料三 见右图。

图中从A 至B 和从C 至D 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10、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紧缺、植被覆盖率 不高和人地矛盾尖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

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 .宜耕荒地广阔—热量B .草原广阔—森林C .矿产资源丰富—光照D .土地广阔—水11、西部大开发中的青海、新疆都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下列关于两省“特色经济”的叙述中,属于青海省的是( )①全国的钾肥基地②我国特色产品加工、出口基地③全国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④我国的水电基地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12、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掌握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区域发展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阐述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导入旧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问学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2.引入新课:出示区域发展差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明显?”Step 2 学习和总结1.学习教材“必修3”第13单元“区域发展差异”的相关内容,了解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总结出每个地区的特点。

Step 3 探讨原因1.老师以“为什么区域发展差异会出现?”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讨该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3.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4 归纳影响因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引导的问题和案例,讨论和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教师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Step 5 对比分析1.教师给学生准备东、中、西部地区的各种数据和图表,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和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差异。

3.学生汇报小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
2、掌握并能懂得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各项表现及特征
3、懂得并能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众多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学会比较和综合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和差异的能力,能对实际区域特征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及南北方区域差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明白中国要走向世界强国之林,东西部南北方要协调发展,让学生树立全局的观念。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并非是主体(学习者)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高一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对于理性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正在逐渐加强。

特别是在认知心理方面,高中学生已能形成空间表象和空间概念,并善于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

而且高中地理内容更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式、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
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 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难点] 分析形成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新课】
[导入新课]
春节过后,各大城市候车室里旅客总是非常多,他们大多是前往东南沿海务工,提问学生他们为什么到东南沿海,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远千里过来的?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等遇)说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发展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3页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思考:①我国东、
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②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各包括那些省区。

[学生回答](略)
【师]我国东部有12个省区,但其中不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

西部有十个,其中西北有五个,西南有五个,中部有九个。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十四个东部省区中除了北京外,其它十三个都滨临海洋,而且十个西部省区与其它国家是陆上相临,但没有滨临海洋。

九个中部地区既没有临海也没有临国。

[提问]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带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学习任务】三大经济带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前后桌展开三个方面的讨论: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②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③工业化差异;④城市化方面的差异;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然后请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 …………
[教师播放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
[第一组学生阅读P14图1-13思考第一个问题,学生代表加答,师生共同矫正发言中一些不规范的表述,最后达成一致]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第二组学生阅读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思考: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答案是:产业结构的差异。

让学生据
[学生完成课本P15“活动”部分的任务]认识我国形成三大经济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可以采取的对策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P16 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思考:东、中、西部工业化差异情况?由第三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

教师概括得出: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由P17的图表,师生共同得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学生阅读P19页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要求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握我国全
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所经历的时空历程。

【小结】师生共同阅读P19活动题,共同完成P20的图表,进一步明确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带的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各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工业化差异
(3)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