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肠内营养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直接给予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方式,即人体在摄取食物后,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
肠内营养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达到相同的效果,如注射胰岛素、硫酸可乐定、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以及使用肠外营养液,这些液体包含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直接给予体内。
肠内营养护理学是指由护士进行的专业护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地向病人提供肠内营养,以促进病人康复和重建生理功能。
肠内营养护理学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改善营养不良情况,减少看病次数,减少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还能减少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
肠内营养护理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诊断、计划、执行和评估。
诊断是根据对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检验结果,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护理,以及如何选择肠内营养物质和形态。
计划是制定肠内营养护理方案,明确病人肠内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剂量,执行肠内营养护理,包括个人卫生保健、注射药物、给药、营养液添加、监测营养状态等;评估是指护士在病人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不断评估病情,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护理方案,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护理学的主要策略是“全面照料”,其中包括: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个人卫生护理,如清洁皮肤、消毒皮肤等;注意检查肠内营养护理插管的状况,如检查插管是否正确、插管是否正常移动等;针对病人营养状况,定期检查病人的血液指标,监测病人的营养状况;科学使用肠内营养护理药物,确保病人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及时发现病人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做好护士护理记录,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质量。
肠内营养护理学涉及的科学内容较多,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营养学、肠外营养护理学、药物学、肠内营养护理技术等知识,且要掌握一定的肠内营养护理技能,如插管技术、给药技术、营养液添加技术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传染病学等知识,以及完善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此来更好地支持病人的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肠内营养输注
将肠内营养制剂按照医嘱 要求进行输注,控制输注 速度和量,观察病人反应 。
监测生命体征
在输注过程中密切监测病 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呼吸、血压等。
结束阶段
清洁喂养管
输注完毕后,使用温开水 清洗喂养管,确保管路通 畅。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病人反应、输注 量、输注时间等信息,为 后续护理提供参考。
促进康复
对于手术或疾病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 障碍的患者,肠内营养有助于促进肠 道功能的恢复,加速康复进程。
02
肠内营养的护理原则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等,以评估其营养状况。
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体温、心率、血压等,以及检查口腔、食管等部位是否存 在异常。
03
肠内营养的护理操作流 程
准备阶段
评估病人情况
了解病人病情、营养状况、有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等。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标准配方、特殊配方等 。
准备用具和环境
准备喂养管、注射器、消毒用具、床旁桌等,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
实施阶段
01
02
03
喂养管插入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将喂 养管插入胃或肠道内。
评估护理效果
根据病人情况评估肠内营 养护理效果,为后续护理 方案提供依据。
04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处 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腹泻
总结词
腹泻是肠内营养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 薄或水样便。
详细描述
腹泻的原因可能包括营养液的渗透压、温度、速度、细菌污染等。处理方法包 括调整营养液的配方、降低渗透压、控制温度和速度、保持清洁卫生等。
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
01
02
03
疾病类型
不同疾病对营养需求不同 ,应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 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消化吸收能力
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选择适合的肠内营养制剂 ,以确保营养成分的有效 吸收。
营养需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 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营养 素摄入量,选择合适的肠 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口服
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患者,但需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呛咳、呕吐
身高变化
监测身高变化,评估生长发育 情况。
皮褶厚度
通过测量皮褶厚度,评估脂肪 储存情况。
血液指标
检测血液中的白蛋白、前白蛋 白、转铁蛋白等水平,反映近
期营养状况。
肠内营养效果的评估
消化吸收情况
观察大便性状、排便次数 等,评估消化吸收情况。
能量消耗
通过测量日常能量消耗, 评估营养摄入是否满足日 常活动需求。
联合其他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 合治疗以提高肠内营养效果。
05
特殊人群的肠内营养 护理
老年人的肠内营养护理
评估营养状况
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营 养需求进行评估,了解是否存在营养 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
选择合适的食物
根据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选择 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软食 、半流质和流质食物。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01
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 :如胃瘫、胃食管反流 病等。
02
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 如短肠综合征、慢性腹 泻等。
03
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如口腔癌、食管癌等。
04
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 者:如重症患者、老年 患者等。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肠内营养教案.windy
板书 提问的方式引导 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1. 肠内营养
1.1 定义
讲授
肠内营养支持系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要
的热量及营养基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
1.2 适应征 凡有营养支持指征、有胃肠道功能并可以利用的病人均可使用肠内
营养支持,包括: 吞咽和咀嚼困难 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 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短肠综合征、胰腺炎 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病人 慢性消耗性疾病
六 、 营 养 支 持 新 进 展 ……………………………………………………… 2 分 钟
课 程 小 结 ……………………………………………………… 1 分 钟
具体授课内容安排: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课程: 首先提问大家对住院病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是否了解? 提出临床营养补充的两种途径: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 直接切入主题: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
专业化,科学化,个性化 课堂小结:
强调肠内营养支持不论制剂、途径、还是护理等注重的是临床应用, 希望大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九、作业(或思考题、复习题) 思考题: 1、昏迷的病人应如何预防误吸的发生? 2、下节课我们将介绍肠外营养,有一句话大家回去思考: “70s 肠外营养狂热期 80s 肠外营养疑惑期 90s 肠外营养进入合理使用” 为什么?疑惑什么? 预习肠外营养,思考肠内外营养两种支持方式应用上有何利弊?
(提出病例二,鼓励同学们思考,应用何种投入方式合适?最后告知临
床实践结果,并进行分析,让同学们对肠内营养的几种投入途径有更深 病例分析,
刻的了解)
肠内营养——外科护理时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肠内营养——外科护理时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很多严重的外科创伤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死亡,其死亡原因大多不是因为患者的疾病本身,而是因为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美国对于外科出现营养不良患者的统计研究报告显示,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0%左右,结合我国近几年来对于住院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发生率的统计分析,其数据高达40%-50%。
当外科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引起患者出现低体温、贫血、低血糖等相关症状,从而使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减慢,也不断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降低了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针对外科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经,肠内营养支持是现阶段外科护理过程维持患者营养的重要方法。
1肠内营养对于无法自主获取营养的患者寻找营养支持,一直是上世纪医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通过不断的研究针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寻找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同时还能针对患者的身体代谢状态进行调理,对患者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以及免疫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肠内营养是指经过患者的胃肠道为患者生理代谢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满足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从而支持患者的营养需求。
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包括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方式,经导管输入的方式又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人的胃肠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充分的认识到人的胃肠道不仅仅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同时也是人类抵抗疾病的重要免疫器官。
因此对于外伤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既要针对患者的外伤进行有效的治疗,也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胃肠道免疫功能。
肠内营养相比与肠外营养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其营养素能够被患者胃肠部进行吸收利用,同时在治疗时给药更加方便,应用过程中的费用更加低廉,通过肠内营养的支持能够更有效的保持患者的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胃肠外科肠内营养护理课件
质量检测
配置完成后,对营养液进 行质量检测,确保其无菌 、无热源、无异物,且营 养成分符合标准。
肠内营养液的输注方式
经口胃管输注
将营养液通过胃管直接输 注到胃内,适用于胃功能 较好的患者。
经空肠管输注
将营养液输注到空肠内, 适用于胃功能不全或胃排 空障碍的患者。
经造瘘口输注
通过手术在腹壁上建立造 瘘口,将营养液直接输注 到肠道内,适用于长期肠 内营养的患者。
吸入性肺炎的处理
立即停止输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 予吸氧和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的预防与处理
肠梗阻的预防
注意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控制肠内营养的输注速度和剂量,避免过度膨 胀肠道。
肠梗阻的处理
停止肠内营养输注,给予胃肠减压和通便治疗,估
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
体重变化
减少并发症
营养不良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伤口 愈合不良等并发症,肠内营养能够改 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01
无法正常进食或进食不 足的患者:如口腔、咽 喉疾病、消化道狭窄、 昏迷等。
02
胃肠道疾病患者:如胃 炎、胃溃疡、肠炎等。
03
手术前后患者:手术前 后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 营养物质,以促进术后 恢复。
03
肠内营养护理的实践操作
肠内营养液的配制实践
总结词
严格遵循医嘱和营养液配方,确保营养液的成分和比例准确 。
详细描述
在进行肠内营养液的配制时,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营养液配 方,确保营养液的成分和比例准确无误。配制过程中要保持 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同时,要确保营养液的温度适宜,以 避免对患者的刺激。
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用范围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重点:外科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难点:如何学习外科护理学,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3学时)第一节概述重点:体液平衡及调解,酸碱平衡及调解难点:体液的组成及分布第二节体液代谢的失衡重点: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水中毒的概念;钾、钠、钙等电解质的正常值范围。
代谢性、呼吸性酸碱平衡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正常值范围。
低钾血症补钾的原则。
难点: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重点: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难点: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
第四节护理重点: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3学时)第一节概述重点: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休克临床表现、处理原则难点:微循环障碍三期的病理生理;休克的处理原则。
体液代谢改变的机制及重要器官的继发损害。
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重点: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的定义及处理原则。
第三节感染性休克重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第四节护理重点: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2学时)第一节概述重点:临床麻醉分类第二节全身麻醉重点:吸入麻醉深度判断,静脉麻醉常用的药物第三节椎管内麻醉重点: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硬脊膜外阻滞的常用药物。
第四节局部麻醉重点:局部麻醉的分类第五节气管内插管术重点: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护理第六节围麻醉期监护重点:麻醉前用药难点:麻醉体位第七节术后镇痛管理重点:术后镇痛的并发症及护理难点:术后镇痛的方法第八节护理重点:麻醉前后的护理措施。
第五章重症病人的监护(2学时)第一节概述重点:ICU的概念、难点:ICU设置及人员要求,ICU收治对象第二节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重点:MAP、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的正常值及意义、常用血气分析指标的正常值及异常值意义。
肠内营养护理.ppt
*妥善固定喂养管:注意观察喂养管在体外的标记; 经鼻置管者妥善固定于面颊部,病人翻身、床上活动 时防止压迫、扭曲、拉脱鼻胃管; *输注前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恰当,可用PH试纸测定抽 吸液的酸碱度,必要时可借助x线透视、摄片确定管 端位置;
二、提高胃肠道耐受性
1、加强观察:倾听病人主诉,注意有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胃 肠 道不耐受症状。若病人出现上述不适,查明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 如减慢速度或降低浓度;若对乳糖不耐受,应该用无乳糖配方营养制剂。 2、输注环节的调控:输注时注意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
返流、误吸与肺部感染 胃肠道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如何及时处理肠内营养并发症
返流、误吸与肺部感染
1、肠内营养前后半小时内尽量避免做CPT、吸痰及翻身等操作 2、肠内营养液定时灌注者前后半小时内保持床头抬高30~45度,
连续输注者若无禁忌症尽量保持床头抬高大于30度 3、管饲前确认管道位置正确 4、肠内营养液连续输注者常规每四小时监测胃潴留,定时灌注的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 肠梗阻 ➢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 腹腔或肠道感染 ➢ 严重腹泻或吸收不良 ➢ 休克
肠内营养的优点
➢ 提供全面,均衡,符合生理的营养,提供正常生理所需的膳食纤维 ➢ 维持胃肠结构与功能完整,保护肠粘膜屏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早期使用保护肝脏功能 ➢ 刺激免疫球蛋白与胃肠激素的分泌 ➢ 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 更经济更安全
患者鼻饲前常规回抽胃潴留,检查潴留量和颜色 5、灌注速度不可过快,每次灌注的量不超过300ml 6、证实有返流的患者应选择其他的营养途径
如何及时处理肠内营养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
外科护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外科护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患者的护理。
1. 水和钠代谢紊乱。
- 等渗性缺水。
- 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
-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厌食、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但不口渴。
若在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即丧失细胞外液的25%时,患者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症状。
当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 - 7%时(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的30% - 35%),则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
- 治疗:消除病因,补充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
- 低渗性缺水。
- 病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大创面慢性渗液、应用排钠利尿剂而未注意补充钠盐、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 临床表现:根据缺钠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缺钠者血清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患者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Na⁺减少。
中度缺钠者血清钠浓度在130mmol/L以下,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等表现。
重度缺钠者血清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患者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
- 治疗:积极处理病因,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 高渗性缺水。
- 病因:摄入水分不足(如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重危患者给水不足等)、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等)。
- 临床表现:根据缺水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缺水者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 - 4%。
中度缺水者有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烦躁不安等表现,缺水量为体重的4% - 6%。
重度缺水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
外科护理学 第三章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二)定期监测和评价
1)PN最初3日内每日监测血清电解质、血糖 2)每周监测1~2次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
前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肝肾功能、体 重等
(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置管相关并发症 l 准确掌握置管相关技术 l 妥善固定导管
(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感染——导管脓毒症 l 导管护理 l 严密观察 l 规范配制和使用TPN l 防止管腔堵塞
hospital stay u Increase in mortality rate and hospital costs u Vulnerability to infection u Delayed wound healing u Impaired function of the heart and lungs u Decreased muscle strength and depression
第三节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美国外科医师 Dudrick 和Wilmore(1968)始 创“静脉高营养”
第三节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Totol Parenteral
空肠管 胃管
空肠营养管
(三)肠内营养给予方式
按时分次给予 间隙重力滴注
连续输注
肠内输注装置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鼻咽部和食管粘膜损伤 喂养管阻塞
感染性并发症
误吸、吸入性肺炎 腹膜炎
胃肠道并发症
恶心、呕吐 腹泻、腹胀、便秘、腹痛 代谢性并发症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
1.预防误吸
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需要及时处理。护理时应保持清洁卫 生,避免感染,同时注意调整肠内营 养液的温度和浓度,以减少腹泻的发 生。
呕吐
总结词
呕吐是肠内营养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由胃排空延迟、喂养管位置不当、不耐受等因素引起 。
详细描述
呕吐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脱水等,需要及时处理。护理时应确保喂养管位置正确,注意控制喂养 速度和量,同时可考虑使用止吐药物缓解症状。
肠内营养输注技术的改进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肠内营养输注技术 ,实现更加精准、安全的营养供给。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扩大适用人群
随着研究的深入,肠内营 养的适用人群将进一步扩 大,包括慢性疾病患者、 老年人等。
个性化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详细描述
高血糖与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护理时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患者情况调 整营养液成分比例和输注速度,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
04
肠内营养的护理实践
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
确定肠内营养的途径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标准配方、 高蛋白配方、低脂肪配方等。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和活动水平等指标,计算每 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等营养素需求。
详细描述
按照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并 按照说明书的配比要求,准确配置营养液的浓度和体积。
喂养管的护理
总结词
喂养管是肠内营养的重要通道,应保持清洁、通畅,防止感染和堵塞。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应选择低糖、低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控制血糖水平。
应选择低蛋白、低电解质、低氮的肠内营养制剂,减轻肝肾负担。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等基本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调整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剂量和给予方式。
肠内营养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需要注意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速度等问题。
肠内营养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肠内营养能够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肠内营养还有02
CHAPTER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与选择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包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含有完整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需要胃肠道进行消化和吸收。
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
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如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包括无法经口摄食或摄食量不足、消化吸收障碍、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需要高营养支持的病人。
适应症
肠梗阻、严重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病人不宜使用肠内营养。
禁忌症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相比,更符合生理状态,能够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吸入性肺炎、导管相关感染等,主要由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营养液或器具污染等引起。
应用护理学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
应用护理学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
介绍
本文旨在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以便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和
治疗。
肠内营养是通过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是确保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方法
以下是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的一些方法和指导:
1.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呕吐、腹泻、腹痛、饮食摄入量等。
这些观察可以提供对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初步评估。
2. 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液检查结果、肌肉质量等。
营养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患
者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支持。
3. 肠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包括肠蠕动、肠黏膜吸
收功能等。
这可以通过医学影像、实验室检查和病史采集来完成。
4.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和肠道功能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
配方的选择应基于科学证据和临床
指南。
5. 肠内营养监测:监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这可以包括定期的营养评估、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观察。
结论
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是确保患者获得有效和安全治疗的重要步骤。
通过临床观察、营养评估、肠功能评估、肠内营养配方选择和
肠内营养监测,我们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并为其
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肠内营养的护理课件
肠内营养的护理课件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本课件旨在介绍肠内营养的基本概念、适应症、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提高护理人员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专业素养和护理质量。
二、肠内营养的基本概念1.定义: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将营养物质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2.分类:根据输注方式,肠内营养可分为口服、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空肠造瘘等。
3.营养制剂:肠内营养制剂包括要素型、非要素型、疾病特异性型等。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及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剂。
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1.消化道疾病:如胃肠道梗阻、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等。
2.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期间,胃肠道功能受损,可采取肠内营养支持。
3.老年人:老年人因咀嚼、吞咽功能减退,摄入不足,可通过肠内营养补充营养。
4.肥胖症:肥胖症患者需控制热量摄入,肠内营养可提供低热量、高营养的饮食。
5.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需肠内营养支持。
四、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其配合。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管道护理:妥善固定管道,防止脱落、移位。
定期更换管道,保持管道通畅。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及时调整输注速度。
3.营养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4.并发症护理:观察患者有无腹泻、便秘、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五、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预防1.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预防措施:调整输注速度、温度,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
2.代谢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
预防措施:定期监测电解质、血糖水平,调整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教案(实践教学用)单位:山西医科大学ICU教研室:ICU教研室任课教师姓名:赵文芳课程名称:肠内营养的护理授课时间:2008-11-7种必须的营养素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要。
●原则: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应尽量采用胃肠营养。
二、肠内营养的优点●物质由门静脉吸收,有利于肝脏蛋白质代谢调节。
●在同等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体重增长优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有利于保持肠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长期肠外营养所致的肠粘膜萎缩和胆囊排空障碍,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不易发生细菌移位。
●技术设备要求较低,价格低廉,使用安全方便,容易监护。
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适应症:是否可以实施肠内营养主要取决于小肠是否具有吸收并提供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当病人原发疾病或因治疗与诊断的需要而不能或不愿经口摄食,或摄食量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而又可耐受,首先应考虑采用肠内营养。
●禁忌症:主要指小肠不具有吸收营养素的功能,如严重麻痹性的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A.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
B.肠内营养代谢性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容量过负荷、高渗性综合症、高了解熟悉配方营养液。
●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 A.经胃给予包括经鼻胃管和胃造口管给予两种方式。
B.经空肠给予包括经空肠造口和经鼻肠管给予两种方式。
五、肠内营养的护理(一)营养液配置:关键是无菌操作。
掌握肠内营养的护理●器具需清洁无菌,在专门的配置室进行,配置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现配现用,暂时不用应放入4℃冰箱内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h。
●营养素滴入时温度以37-38℃为宜(二)喂养管的护理●喂养管应固定牢固,防止脱落。
●保持管道通畅,定时冲洗管道。
●熟悉各种喂养管的放置时间。
●保持喂养管外端的清洁,经常轻轻移动,避免长时间压迫食管发生溃疡。
(三)患者的护理●开始鼻饲前,做好评估及解释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内营养适用于:①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如昏迷、大面积烧伤、口腔手术或大手术后病人.②胃肠道功能不良,吸收障碍者,如短肠综合症、消化道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③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
如手术前后营养补充,肝肾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等。
二、胃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投给方法胃肠内营养可经鼻胃管、胃造瘘管或空肠造口管注入。
投给方法有:①一次投给: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250~400ml,每日4~6次;②间歇滴注:将营养液装入有盖的吊瓶内,缓慢注入400~500ml,滴注时间为30~60分钟,每日4~6次;③连续滴注:将全日的营养液在12~24小时内持续滴入。
三、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喂养管并发症①胃管误入气管:插管后必须通过抽吸、注气听诊等方法证实胃管在胃内。
②十二指肠或空肠穿孔:应选择质地柔软、稳定性好的喂养管,轻柔插入。
2、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因鼻胃管灌注时呕吐引起,是较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灌注时,病人取床头抬高30°卧位,掌握好灌注速度,在灌注停止30分钟后可抽吸,如回抽量>150ml,提示有胃潴留,应暂停鼻胃管灌注,改用其他方法. 3、腹泻和便秘腹泻,可由脂肪吸收不良、溶液浓度及渗透压过高、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溶液被污染、低蛋白血症等引起;便秘,由水分摄入不足或膳食纤维不足引起。
均应针对原因预防. 4、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由于输注速度过快、膳食浓度高、量大、有异味、温度低及胃排空延缓等引起。
应针对原因预防。
5、水、电解质失衡主要表现为脱水、高血钠、高血氯、高血钾、高血磷和氮质血症,主要与水分供应不足和膳食中钠、钾、磷过高有关,并非都由肾功能不全引起。
其预防措施为:①供给无溶质水,监测血电解质和尿素氮,记录出入量.②如有肾功能不全,改用低钾、低磷膳食,必要时行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