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 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师:雷萍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生: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师: 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生: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 2信息的价值性(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生1: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生2: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生: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师: 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生:不是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生: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 4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实践题: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教学目标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五、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七、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师活动: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2)下如何实现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②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③智能代理技术助手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篇二: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 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师:雷萍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生: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师: 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生: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 2信息的价值性(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生1: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生2: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生: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师: 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生:不是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生: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 4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实践题: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教学目标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五、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七、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师活动: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2)下如何实现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②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③智能代理技术助手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篇三: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粤教版必修 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教案 -4.2.3 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过程分析
聊天,今天给大家介绍几款机器人。
内容:运用自然语言与智能聊天机器人
对话,寻找谈话的破绽并验证机器人的智能
性。
探究:
1、为什么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你对机器人的智能满意吗?(举例)
归纳:机器人的工作流程。
总结:通过网络与机器人对话、机器翻
译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之二,采用了自然
语言理解技术。
自然语言理解主要是研究如
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产生自然语言的技
术。
思考并回答
展望未来
实际操作中,尽管智能工具具有它不尽
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
成熟,我们以后会享受到智能家居生活。
播放视频——《智能家居》
观看视频
畅想未来
3课后思考智能工具与一般处理工具的区别与联系1。
高中信处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
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 “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 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教学难点: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六、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师:雷萍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全套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一、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获取、评价、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3. 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范围。
2. 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和范围,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信息素养的介绍:解释信息素养的概念,说明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例如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
4.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获取与评价教学目标:1. 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巧,包括搜索引擎、网站、数据库等。
2. 学会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培养批判性思维。
3. 了解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够区分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
教学内容:1. 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巧。
2. 信息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3.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分析。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案例展示信息获取和评价的重要性。
2. 信息获取技巧介绍: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常用网站和数据库的利用等。
3. 信息评价方法讲解:介绍如何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包括来源、内容、证据等方面的分析。
4. 信息来源可靠性分析:讲解如何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例如查看发布机构、作者背景等。
5.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并进行评价,或者提供案例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获取和评价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版)
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1.1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4.设置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信息处理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作业小结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详细的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在讲解信息特征的过程中,我还结合了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码、传输、存储等方面的基本原理。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及其特征,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这也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即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增强学生对信息responsibility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信息处理不当可能带来的后果。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隐私的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公民。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抵制不良信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努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我也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3)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信息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抵制不良信息,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二、教学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1.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2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2.3 常用操作系统的比较第3章文字处理3.1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3.2 Word的基本操作3.3 文字处理的高级技巧第4章表格处理4.1 表格处理软件概述4.2 Excel的基本操作4.3 表格处理的高级技巧第5章演示文稿制作5.1 演示文稿软件概述5.2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5.3 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三、教学资源1. 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2. 课件: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相关学习网站、在线教程、视频教程等4. 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网络设备等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2. 结果性评价:学生完成作业、项目演示、考试等的表现;3. 综合性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能力;3. 创设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4. 加强团队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5. 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高中信息技术 粤教版 必修1: 计算机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 教案
·【案例讲解】同样的是
把加数9送到累加器中,汇编语言用到指令码‘mov’代表数据的传递,比较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纠错及维
护也变得更加方便了。
·计算机需要语言翻译程序将汇编语言语句翻译成用
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与特定的机器及微处理器相关,效率很高
但移植性不好。
5、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和人的自然语言,简单又
●学生综合情况:对编程有挑战欲望,对信息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能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积极尝试。
三、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会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了解三类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思维:加强对算法、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认识,将知识建构、技能
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
● 运用教学的直观性原理,将课程知识用实例联系在一起,层层深入推进。
o 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o 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o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难点
o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五、教法及学法
●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学法:学思结合、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播放视频讲解为什么0和1会
2、机器语言
·由“0”和“1”所表示的二进制代码指令组,通常被成为“机器语言”,是第一
代计算机语言。
·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操
作和被操作对象。
·【举例】图片展示把加
数9送到累加器中的机器指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粤教版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意义。
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1.2 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信息收集: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收集所需信息。
信息处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
信息存储: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在适当的介质上,以备后续使用。
信息传输: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以共享或进一步处理。
第二章: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2.1 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检索的定义:信息检索是获取特定信息的过程,通过查询工具和技术来实现。
2.2 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关键词搜索:使用关键词和搜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
高级搜索:利用高级搜索功能,如布尔逻辑、短语搜索等,提高检索效果。
利用信息检索策略:制定有效的检索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确定关键词和运用逻辑运算符等。
第三章:信息来源的评价与选择3.1 了解信息来源的评价标准理解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权威性和时效性等评价标准。
3.2 掌握信息来源的选择与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根据需求和情境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如图书、期刊、网站、专家等。
评价信息来源:对选定的信息来源进行评价,判断其准确性、可靠性、权威性和时效性等。
第四章:信息伦理与法律4.1 了解信息伦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伦理的定义: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
4.2 掌握信息伦理与法律的相关知识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了解和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版权法、隐私权法等。
第五章:信息素养的培养5.1 了解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素养。
5.2 掌握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信息意识:培养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关注度,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增强信息能力:提升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技术。
2.1知识与智慧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设计任务中,仍需加强引导和培养。
4.学生在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关注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5.学生在信息伦理道德观念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待加强。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
-对信息技术原理的深入理解,尤其是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库等方面。
-智慧教学工具的实践应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2.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教学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教育平台和在线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新时代教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掌握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5.跨学科融合,提升素养
-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设计,提升综合素养。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3)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循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影响。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计算机的开关机、鼠标和键盘操作;(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3)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3. 信息收集与处理(1)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2)整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3)信息应用实例。
4. 网络素养与安全(1)网络素养的内涵和要求;(2)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护措施;(3)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
5. 实践与探索(1)根据实际问题,设计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2)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3)信息技术创新与创业。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2.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实践操作法: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等;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如作业、测验等;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如《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等;2. 辅助资料:教案、课件、视频、案例等;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案例;4. 硬件资源: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计算机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粤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学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使用和网络安全;(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维护和troubleshooting 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提高信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2)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增强信息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资源共享和互助互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组成和原理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第2课时:Windows操作系统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2.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3. 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第3课时:文字处理软件Word1. Word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文档的编辑和排版3. 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处理第4课时:电子表格软件Excel1. 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工作表的创建和编辑3.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第5课时: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1.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幻灯片的制作和设计3.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三、教学资源1. 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粤教版;2. 教辅: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手册;3. 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和案例;4. 网络资源:在线教程、视频教程、互动平台;5. 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2. 实践操作:上机操作、实验报告和作品展示;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信息技术基础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信息检索、处理、传递等。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抽象概念。
2.指导学生正确区分信息技术应用的正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信息伦理素养。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观,遵循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知识产权。
3.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
5.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潜力和价值,增强自信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讲述“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预测消费趋势”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
2.提出问题:通过故事或新闻,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信息技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
-你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挑战?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粤教版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粤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2. For循环的语法及应用。
3. While循环的语法及应用。
4. 循环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
5. 循环的嵌套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应用,循环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
2. 教学难点:循环的嵌套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
2. 利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循环结构的学习。
2. 讲解: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分类,重点讲解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使用方法。
3. 示例:展示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典型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程度。
b. 学生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应用能力。
c. 学生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 学生对循环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的运用情况。
e. 学生对循环嵌套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2. 辅助材料:编程实例、练习题、课后作业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案-粤教版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与影响。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3.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 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4. 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练习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2. 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结构。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3. 培养计算机使用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3.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4. 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练习与作业:1. 了解自己使用的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2. 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2. 掌握网络的基本使用与安全。
3. 培养网络应用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2. 网络的基本使用与安全。
3. 网络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3. 介绍网络的基本使用与安全。
4. 分析网络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练习与作业:1. 了解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思考网络应用的实例及其影响。
第四章:信息处理与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2. 掌握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基本技能。
3. 培养信息处理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13
c.调试并优化程序,确保其正确运行。
2.提高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以下任务,以提升他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a.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天气预报查询、成绩管理系统等,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算法。
b.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算法,要求具备一定的用户体验,如输入提示、结果输出等。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明白编程需要耐心和细心。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认识到其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调试程序,找出并解决错误,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3.项目式学习,培养实践能力: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际编程任务,从问题分析到程序调试,全程参与。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编程技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沟通协作的能力。
4.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对于优秀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5.课堂讨论,促进交流: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编程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13.1《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
3.3.3智能信息处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
4.强化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3.3.3智能信息处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常见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如Excel、Python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3.掌握基本的机器学习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等,并了解其在智能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场景,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据中有哪些规律和趋势?
-你是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的?
-通过数据分析,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3.阅读一篇关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文章,并撰写读后感,要求如下:
-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文章中提到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谈谈你对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让学生利用Excel或Python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
制定一个旅行计划一、课题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第四节5、学时数:2个课时,本内容为第1课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收集、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学会使用word文档编辑整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旅行计划设计的过程中,形成确定信息获取来源,选择采集方法,及存放信息的方法,通过整合信息展示设计成果,初步了解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
正确评价与欣赏他人成果,促进同学间合作、交流。
培养高尚信息道德,合法获取信息。
2、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活动课,通过分组方式,结合实际,以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组内分工合作,搜索编辑信息,有效融合,完成旅游计划,最后,通过汇报,展示学生作品,达到整理本意教学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的目的。
3、学情分析:凤阳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而且高一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及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思想也比较活跃,对旅游信息比较感兴趣的。
4、设计思路:以“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评价”的内容线索和结构设计组织学习活动。
三、教学过程描述四、教学反思用word设计计划,制作word宣传页面等,本节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以前所学知识,拓展思路,联系实际作出合理规划,然后学生还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供大家评论。
本节课在新思路的指引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如何评价作品,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判断力,巩固了所学知识。
参考资源(1)凤阳旅游景点大全(2)凤阳天气预报网。
5.3和5.4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问题驱动和任务导向,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开展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3和5.4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Biblioteka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5.3和5.4章节中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包括信息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和呈现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运用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撰写一篇阅读笔记或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作业质量和书写规范。
2.提交作业时,请附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师:雷萍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XX教育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X,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
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
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
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
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教学目标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XX教育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
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五、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七、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
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师活动: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
讲解DOS 和WINDOWS的区别。
(简单介绍)DOS: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
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
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1)WINDOWS如何实现(学生演示)(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②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助手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壁纸、个性化签名(QQ)、个性化铃声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教师活动:从本X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学生1:……学生2:……学生3:……师生小结: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解释三种观点:(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