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一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孙权劝学》(一)正确译文,并掌握标色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辞。

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你)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寻阳的时候,跟吕蒙商讨事情,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几天不见,就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

(二)课文重点内容梳理。

1.文章主旨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从当下开始努力学习。

2.结构简析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3.重点问题探究(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3)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答案:①详写“劝学”“论议”,而略写“就学”“结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01.《世说新语》两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乘,趁)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注音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 翻译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谢道韫和胡儿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4. 你能不能说出一句用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呢?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案1.xù nǐ fǒu zhòu2.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谢道韫,因为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的样子,除了形似更兼神似。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二、理解与思考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一、(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二、1.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精读文言文分课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精读文言文分课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精读文言文分课复习【含答案】咏雪》___在一个寒冷的___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雪下得越来越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___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___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___是太傅大哥___的女儿、左将军___的妻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突然下起大雪2)撒盐空中差可拟——好像在空中撒盐一样3)寒雪日内集——在___聚集在一起4)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2、翻译下列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___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一句总述了___家人___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4、在这篇小短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___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大家谈诗论文,相互倾听,相互欣赏,互相分享美好的时光。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谐融洽,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息。

5、我认为___更满意___的答案,因为她的比喻更为恰当,更能表达出雪花纷飞的美妙。

6、写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___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___和朋友约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但是朋友迟迟未到,___不再等候,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___的儿子___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___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___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全册
【评析】这一则讲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读书要和思考相结合,两者 不可偏废。
2020/12/29
2020/12/29
【字词解释】 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评析】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赞许了这种君子应有的美德。
2020/12/29
2020/12/29
2020/12/29
2020/12/29
【字词解释】 温:温习。 为(wéi):当作,作为,成为。 矣:语气词。
【评析】这一则讲述了学习的方法: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过的东西, 要重新温习,不断思考,这样能够有新的收获。
2020/12/29
2020/12/29
【字词解释】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2020/12/29
2020/12/29
【字词解释】 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wèi):替。 信:诚信。 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评析】这一则讲道德修养问题。曾子说,要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反复地自 我反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பைடு நூலகம்
续表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020/12/29
续表
①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 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用《论语·子罕》中的句 理 子填写) 解 ②《论语》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 默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 ③《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古诗、古文)

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古诗、古文)

课内练习(一)1.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吹又生。

2.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5.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7.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8. 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9.关于《酬乐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首联写诗人谪居荒凉的巴蜀之地,庆幸获得自由B.颔联借用典故表明时光易逝去,壮志难酬的感叹C.颈联表明诗人对世事和官场的看法,展现出豁达的胸襟D.尾联描述听到酒席上的歌,难抑心中的悲凉。

10.《方仲永》这篇文章是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_____之一。

11.稍稍宾客..其()借旁近与.之()12.翻译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中最后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练习(二)1.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3. __________________,寒梅著花未4.自小刺头深草里,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6.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7. 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8.竹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这首诗的原因是因为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B.颔联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C.颈联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D.尾联中,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在表明增长彼此的友谊9.《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家。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知识回顾 精读品味 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
知识回顾
1 知识回顾
世说新语二则 1
《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课内文言味
2 精读品味
《陈太丘与友期》 1、注音: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2、解释词语: (1)期:约定 (2)至:到 (3)舍:丢下 (4)去:离开 (5)乃:才 (6)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7)委:丢下,舍弃 (8)信:诚信,讲信用。 (9)礼:礼貌。 (10)惭:惭愧。 (11)引:拉 (12)顾:回头看。 3、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 到。
2 精读品味
《咏雪》
一 、 文学常识: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
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
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 、生字注音:
讲论(lùn) 雪骤(zhòu) 差(chā)可拟 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2 精读品味
四 、问题探究: 1.从文章中看出陈太丘的朋友和陈元方是怎样的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 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 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 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 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 精读品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精析咏雪一\课文译评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重点字词1寒雪:这里指在下着寒雪的季节;即寒冬..2与:跟;和..3讲论:讨论讲解..4文义:这里泛指诗歌文章等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7欣然:愉快的样子..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9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10差:差不多..11拟:相比..12未:不..13若:像..14因:乘;通过..15起:飘起..16乐:高兴..17即:就是..18大兄:大哥..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白雪纷飞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像柳絮乘着大风飘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评析: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表明了他赞赏道韫的聪敏与才气..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与:和;跟..2期:约定..3日中:正午时分..4中:即前句的日中时分..5至:到..6舍:放弃..7去:离去..8乃:才..9时年:那年..10戏:嬉戏..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12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13待:等待..14非:不是..15哉:语气助词;表感叹..16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行为;涉及另一方;可不译..17委:丢下;舍弃..18信:信用..19礼:礼貌..20引:拉..21之:代元方..22顾:回头看..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放弃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怒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傀;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评析:本文记元方和来客的对话..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二<需掌握的字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 无奕yì女尊君在不fǒu五<多义词1.而1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2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2.因1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连词;可译为“因而”<“于是”等..黔之驴3.与1与儿女讲论文义:和;同..咏雪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相比较..六国论4.乃1去后乃至:才..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桃花源记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就是..陈涉世家六<重点实词<虚词一重点实词1.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2.骤:急..3.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4.差:差不多..5.拟:相比..6.期:约定..7.去:离开..8.委:丢下;舍弃..9.引:拉..10.顾:回头看..二重点虚词1.与与儿女讲论文义:作介词用;可译为“跟”“同”“和”等..2.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3.因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4.乃去后乃至:副词;表示时间相接或在前面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可译为“才”..七<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八<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动词..今义为日期;名词..3.太丘舍去:离去..今义为前往..4.下车引之:拉..今义为引用..5.元方入门不顾: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九<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古汉语语法中“……;……也”是常见的判断句式;还有如“……者;……也”<“……;……者也”“……者;……”等形式..4.省略句①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感叹句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十<文学常识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集;已佚..世说新语原为3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十一<背景知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着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3卷;按内容分为36门..十二<文章结构咏雪第一层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谢太傅<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等;环境“寒雪日”“内集”..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第三层从“即公……”到结束:点明谢道韫的身份..陈太丘与友期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第二层“元方时年……”到“……入门不顾..”: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机智..十三<课后习题答案一1.本题是开放性的;应从整体感知;答案说出“融洽”<“欢快”<“轻松”的意思即可..文中“儿女”是子侄辈的意思;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在的“儿女”专指子女..2.“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就像我们今天称呼“您”一样..“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发表不同见解..总之;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二1.俄:常和“而”“顷”等字连用;表示“片刻”的意思..欣然:然;……的样子..欣然;高兴的样子..2.拟:比;比拟..3.未若:比不上..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三此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总的来说;应该是“柳絮”比“撒盐”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的比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能给人以美感..另外盐太重;撒盐没有飞雪之飘逸;而“柳絮因风起”则与骤雪神似;美感十足..山市蒲松龄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三、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一字 ;号 ;世称“”; 代家..答案: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剑臣柳泉居士聊斋先生清文学家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山市”即山中蜃景;它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四、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奂山邑八景之一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逾时倏忽如拳如豆连亘六七里直接xiāo汉窗fēi皆洞开则黯然piāo miǎo 山上人烟市肆sì念近中无此禅院chán答案:huàn yì míng méng yuán bì nì yú shū gèn霄扉缥缈二、重点字词解释1、然数年恒不一见2、高插青冥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5、高垣睥睨;6、连亘六七里7、居然城郭矣 8、堂若者;坊若者 9、城市依稀而已10、惟危楼一座 11、直接霄汉 12、则黯然缥缈13、或凭或立 14、倏忽如拳如豆 15、逾时;楼渐低16、见山上人烟市肆答案:1、经常 2、青天;天空 3、不久;不一会儿 4、屋檐;明白 5、高墙6、连绵不断7、城市8、厅堂;街巷9、隐隐约约10、高11、云霄和天河 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3、靠着14、突然15、过了一会 16、店铺三、通假字1、一切乌有:同译为:2、裁如星点:同译为:答案:1、“乌”同“无”没有2、“裁”同“才”仅仅四、重点句子翻译1、然数年恒不一见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3、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6、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答案:1、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2、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3、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4、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5、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6、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五、一词多义1、若:中有楼若者若为佣耕若听茶声然2、顾:相顾惊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元方入门而不顾3、一:惟危楼一座或凭或立;不一状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4、然:尘气莽莽然然数年恒不一见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难道;回头看3、数词;一;统一;全;都4、------的样子;可是;这样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2、省略句式: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2、“始悟为山市”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 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3、“与同人饮楼上”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 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七、词类活用1、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译为:像洞一样2、逾时;楼渐低低:形容词作动词译主:降低八、古今异义词1、高垣睥睨睥睨:古义:今义:2、惟危楼一座危:古义:今义:3、或凭或立或:古义:今义:答案: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九、用原文回答:1表现山市独特的句子是:2说明山市罕见的句子是:3能够表现所见景物不是实景;而是山市的句子是:4能够证明山市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句子是:5初见山市目击者的心理反应:6总写山市的恢弘气象的句子是:7写出危楼清晰的原因的句子是:8能表现奂山山市面积之广大的句子是:答案:1、邑八景之一也2、然数年恒不一见3、念近中无此禅院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5、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6、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8、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五、内容及写法理解1、作者描绘山市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三个阶段:1、初现阶段:从孤塔到宫殿的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如若问整个过程还有个4、消失阶段2、本文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夸张孤塔耸起;高插青冥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作用:使文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3、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结尾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一、文学常识:1、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着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他着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2、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等着..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着作..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二、字词解释:1、一词多义:①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②之:其邻人之父亦云/近塞上之人/近塞之人/此独以跛之故助词;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代词;他;代塞翁③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马无敌亡而入胡/堕而折其髀表承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④富:宋有富人富有的家富良马有许多2、古今异义:①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古;死亡今..②居一年:经过古;居住今.. ③死者十九:十分之九古;数字十九今..3、词类活用:①智子疑邻:智;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聪明.. ②天雨墙坏:雨;名词作动词;下雨..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暮;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④家富良马:富;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三、内容理解:1、智子疑邻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点拨: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或: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 要看意见正确与否..2、塞翁失马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点拨: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或: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七、课外拓展: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塞翁失马此篇..2、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3、关于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20秋季初中学习群9月25日晚19:30 正式开课原价799元,24小时内报名0元长按二维码免费入群△扫码后年级按钮仅能戳1次哦,请谨慎点击!ps:初一:数学+英语初二:数学+物理初三:数学+物理+化学△高中生入群免费听数/英/物/化/政/史/地课程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穿井得一人》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穿井得一人》

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①《吕氏春秋》宋②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③,常一人居外。

及④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并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⑤道⑥之,闻之于宋君⑦。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⑧曰:“得一人之使⑨,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①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穿,挖掘开凿。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②〔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③〔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④〔及〕待,等到。

⑤〔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⑥〔道〕讲述。

⑦〔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⑧〔对〕应答,回答。

⑨[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一、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9~11题。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B. 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C.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派D. 丁氏对曰对:正确10.下面各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A. 宋之丁氏。

B. 有闻而传之者。

C. 国人道之D. 闻之于宋君。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君派人打听,是因为他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B.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分析甄别,不能人云亦云。

【部编版】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含参考答案】

.. .. . ...(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公欣然曰其子曰B .兄子胡儿对子骂父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屈伸呼吸 D .与儿女讲论文义君与家君期日中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 气氛。

B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 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C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D .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 道韫的才气。

.. ... . ... . ..参考答案定向训练1.C 【解析】 A .说;B.儿子;C.如/你;D.介词,和。

2.C 【解析】 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B .太丘舍去去:离开 C .相委而去委:委托 D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 .去后乃至乃吾前狼假寐 C .相委而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下车引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一册文言文综合复习学案一、文言虚词第一册的文言虚词主要掌握以下五个即可之其而于以(一).“之”的用法和意义大致有:从“之”的三种词性及功能来看,可归纳出如下口诀:之字用法辨仔细,词性三类要熟记。

一作代词用途广,代人代事代自己。

二作助词最复杂,十有八九不翻译。

结构助词译作“的”,宾语前置作标志。

后置定语作标志,这种用法可不译。

主谓之间无实义,凑足音节表语气。

三作动词好处理,译作“到、往”最相宜。

1、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②知之为知之()③心之所向()④人皆吊之()⑤学而时习之()⑥邑八景之一也()⑦使之冲烟而飞鸣()⑧鞭数十,驱之别院()⑨为之怡然称快()⑩昴首观之()(二).“其”的用法大致有:①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

②用作副词,其中③用作语气词:a表反问语气,难道;b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②其邻人之父亦云()③星汉灿烂,若出其中()④蹲其身,使与台齐()⑤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⑦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三).“而”的用法大致有:“而”一般在句中作连词用,可表示并列、递进、承接(顺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3、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或意义。

①使之冲烟而飞鸣()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③人不知而不愠()④温故而知新()⑤学而不思则罔()⑥而楼上人往来屑屑()⑦相委而去()⑧暮而果大亡其财()(四).“于”的用法大致有“于”在句中作介词,有“在”“向”“到”“从”“对”“比”“由于”“被”“给”等意思。

4、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③子又留蚊于素帐中()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以”的用法大致有:①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方式,有“拿”“用”“把”“从”“凭借”“”“因为”等意思。

②作连词用,表目的,有“来”的意思;表结果,有“以致”的意思。

5、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

①徐喷以烟()②以丛草为林()③以观沧海()④独以跛之故()二、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从下面四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来总结1.通假字①知之为知之,是知也()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④数至八层,裁如星点()⑤由,诲女知之乎()⑥尊君在不()2.一词多义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温故而知新(故:)马无故亡而入胡(故:)故又名“鬼市”云(故:)②作青云白鹤观(观:)昂首观之(观:)以观沧海(观:)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马无故亡而和胡(亡:)不幸身亡(亡:)④能张目对日( 日:)吾日三省吾身(日:)寒雪日内集(日:)⑤居数月(数:)层层指数(数:)⑥陈太丘与友期(期:)期日中(期:)3.古今异义①可以为师矣古:()今义:()②相委而去古:()今义:()古:()今义:()4、词类活用①捉虾蟆,鞭数十鞭:______词活用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②传不习乎?传:③楼渐低低:④其家甚智其子智:⑤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三、第一册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有:(分课归纳)四、阅读理解:(一)《童趣》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②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③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⑥徐喷以烟()⑦果如鹤唳云端()⑧方出神()⑨兴正浓()⑩驱之别院()2、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④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9.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二)《论语》十则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品德修养: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4、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5.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从三个方面谈)(三)《世说新语》两则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尊君在不.(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6、谢太傅给儿女们出的题目是什么?文中的两个回答分别是什么?你认为哪个好,说说理由。

7.《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你还能写出哪些尊称和谦称?8.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9.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五、课外拓展(一)管宁割席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古时卿大夫的车座。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3、文中的管宁与华歆谁值得你学习?为什么?(二)东坡学射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zhòng),日存乎鹄(gǔ:射箭的靶子),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之于)身。

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

病尽法全,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而十中矣!四肢百体,一不中节,差于此者,在毫厘之内,而失于彼者,在寻丈之外矣!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足蹈规矩()皆有法焉()2、翻译:差于此者,在毫厘之内,而失于彼者,在寻丈之外矣!3、文中“善射者”认为学习射箭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三)_____________________楚有祠(cí:祭祀)者,赐其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引酒且饮之:()蛇固无足:()遂饮其酒:()终亡其酒:()2、翻译: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给这篇寓言取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一写本篇寓言的寓意:参考答案一、文言虚词1.①的②它(指道理)③无实义④他(指塞上之人)⑤它(指学过的知识)⑥表修饰关系⑦它们(指蚊子)⑧它(指癞虾蟆)2.①它的(所观察之物)②他的③它(指沧海)④自己的⑤大概,也许⑥他⑦它的(指楼)3.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④表承接⑤表转折⑥表并列⑦表承接⑧表承接4.①在②在③在④给5.①用②把③来④因为。

二、文言实词1.①知通智②强通僵③说通乐④裁通才⑤女通汝⑥不通否2.①因此②旧的(知识)③原因④因此⑤景象⑥看⑦观赏⑧丢失⑨逃跑⑩太阳○11每天3.①古:可以凭借。

今义:表可能或能够②古:离开。

今义:前往某地。

三、成语:怡然称快庞然大物夏蚊成雷明察秋毫不亦乐乎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思而不学则怠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己所不欲,无施于人任重道远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死而后已松柏后凋第五课《童趣》答案:(一)1.张开对着,向着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脖子同“僵”,僵硬慢慢用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3.(1)的(2)它(3)此,这4.略。

(二)1①看清②私下③同“僵”,僵硬④喜悦的样子⑤固定用法,把……当作⑥用鞭子打2 、①私拟作/ 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 为之强3、①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②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

4、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5、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6、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7、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8、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三)1.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以丛革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

2、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3.私拟作……果然鹤也。

4、(1)生动地写出蚊群嗡嗡的声音。

(2)表明作者“神游其中”观察的仔细而时间又长。

(3)表达了作者“作青云自鹤观”目的达到,效果理想而收到的惊喜。

(4)极写癞虾蟆声势之大。

5、(1)土砾凸者草(2)兽(3)癞虾蟆6、表心情的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

作用:突出情趣。

7.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二)《论语》十则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 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