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102cadf5335a8103d2200f.png)
历史唯物主义一、基本概念: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它既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
3.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6.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7.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8.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9.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称为价值选择。
1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二、基本框架(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①总的来说:②具体来说:A.在阶级社会里:B. 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改革:①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总体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一,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9ecaac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e.png)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法律等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总的来看,是不断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的进步。
即是说,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概括总结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是空想的历史观,而是实证历史研究的精神产物;不是书斋里的思辨,而是全面观察社会生产实践的真理;不靠个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是派大量的社会实际调查询问、编制和综合资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社会生产和劳动在社会形态中的基本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之一,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人的生活第一的历史要求。
在社会生产中,劳动是一切的最终的和永久的根源;劳动是一切的财富创造者。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基本原理1.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根本的,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3.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保证,是国家政权的表现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佳形式,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最有力的保障。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71c0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9.png)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这种理论的带领下,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为之后的社会变革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总结和解释。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社会形态和制度,如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等。
其中,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它也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贫富不均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种转变必然发生,并且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矛盾和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催促社会走向更加先进的方向。
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共同活动时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和体现,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变化,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生产力的改变是生产关系不断演进的重要原因,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阶级斗争则是在这种冲突的基础上形成的。
阶级斗争是由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利益矛盾和不平等所引起的。
在阶级斗争中,劳动人民争取自身利益,剥削阶级则维护自己的利益,二者相互对立。
阶级斗争不仅体现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9b685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2.png)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2021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进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进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进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进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进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略【方法论】①要尊重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按社会规律办事;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进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历史进展总趋势社会历史进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进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进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差不多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不同社会差不多矛盾解决方式一样)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制造者。
(表达在:人民尊重是物质财宝的制造者,精神财宝的制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爱护好、进展好最宽敞人民的全然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全然动身点。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宽敞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b4fa2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b.png)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
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考点2价值观1.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9b58d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e.png)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1. 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社会、政治、文化等现象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反映和基础。
2. 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 总量和矛盾的结合:它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结合,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对立面的矛盾运动和一定量的积累逐渐转化为新的质变而实现的。
4. 阶级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5. 革命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认为为了彻底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必须进行革命斗争。
6. 社会主义建设: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只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7. 共产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认为只有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5766a9ed0d233d4b14e69fc.png)
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识别的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识别的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二)人生观价值观5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6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识别的关键词: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观念会变化╱忠于人民╱地位、需要、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8.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0dde0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a.png)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顾名思义,是指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解释社会的运动和变动。
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和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二、核心观点1. 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借鉴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的发展具有自我矛盾性和不平衡性。
物质的发展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过程来实现。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驱动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动力。
三、主要内容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法律、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包括政府制度、法律制度、文化观念等。
2.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阶级斗争作用,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化和矛盾的产物。
阶级斗争驱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变革。
3. 社会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这包括了法律、道德、宗教、科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在中国革命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和行动,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知识点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知识点人生观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41b2462d83c4bb4cf7ecd13e.png)
考点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2、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作用
运用分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集体主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
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诚信、和谐世界等。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价值观
集体主义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 存在并非同步变化。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物质(意识) 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 识)范畴与物质(意识)范畴是部分与整体 的关系。 (3)价值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人的 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实 践水平、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为什么)
社会生活、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在阶级 社会中,社会意识往往打上阶级烙印。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歧)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影响与制约 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在艰苦奋斗中实现 人生价值和理想
• 注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dccb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6.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一种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是由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因此,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变得不适应,社会就会发生革命,新的生产关系就会产生。
•阶级斗争是历史的推动力量:历史上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结果就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发展规律是历史的本质:历史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任何主观意志的干扰。
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强调个人的选择和意志。
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客观性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
唯心主义忽视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影响,过分强调主观意识和个人能动性。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不受个体的意志所影响。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它的应用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方面:•社会历史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过程,为社会改革和革命指明方向。
•阶级斗争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了解和认识阶级斗争的规律,可以帮助劳动人民更好地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bf0a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8.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生活的改变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2.2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斗争形式不同,但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将生产力放在中心地位,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生产关系的变更,促进社会发展。
2.4 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社会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可循。
因此,通过研究历史的规律,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创造出社会财富,并以此为基础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2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伴随着上层建筑的变革。
3.4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阶级斗争的形式不同,但其存在和发展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变革。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bf84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e.png)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强调物质存在是首要的,精神和意识是后发展的产物。
在历史学科中,唯物主义被广泛应用,用以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及社会发展。
本文将介绍高中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唯物主义知识点,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涵及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原理在教学中常常用来解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动因。
通过深入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历史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对社会发展的多因素作用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解释了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规律。
这种思想的理解对于掌握历史学科中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 唯物史观与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始终。
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的演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贯彻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经典案例分析在引入唯物史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经典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封建社会的颠覆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其他历史事件的解读中。
### 唯物主义与当代意义唯物史观不仅仅是历史课程中的一种理论工具,更是我们认识社会、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
唯物史观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规律,对于当代学生的思维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9e8c6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b.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
其中,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比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部分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念。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等。
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
在社会变革时期,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的作用不能超越人民群众的作用,而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实现。
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
![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9ce0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9.png)
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它指导着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高三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知识点对于理解社会科学相关内容和做好相关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唯物史观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该内容。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 客观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和行为唯物史观强调客观存在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人类的思维、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时,需要关注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等客观存在的因素,深入分析并理解事件和现象的产生原因。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人的本质特征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实践,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过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会不断改变。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有相应变化。
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1.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基础变动和上层建筑随之变动的结果。
而唯心史观则认为意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历史的发展是思想和意识变动的结果。
2. 对社会历史的解释唯物史观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证的分析,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唯心史观则通过思想、意识等主观因素的分析,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3. 对人类进步的解释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进步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而唯心史观则认为人类进步是思想、意识等主观因素的推动。
三、唯物史观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1. 学习中的应用在各科学习中,我们需要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高一唯物史观知识点
![高一唯物史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7f77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c.png)
高一唯物史观知识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知识点,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学生应该了解的唯物史观知识点。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包括相互依赖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等基本概念。
学生应该了解事物发展中的相互关系,例如正反相成、矛盾对立等内容。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思想,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学生应该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并掌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
二、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有其渊源和里程碑事件。
1. 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学生应该了解古代哲学中存在的唯物主义思想,如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学派、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生应该了解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学生应该了解《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三、唯物史观的应用与实践学生应该了解唯物史观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科学社会主义学生应该了解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和实践,了解唯物史观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 当代国际关系与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国际关系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实践唯物史观的观点。
学生应该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南北差距和不平等问题。
总结: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唯物史观,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辩证思维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f08e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4.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展开,涉及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2b00dc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6.png)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唯物主义是指在历史上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的思想体系。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1.物质决定精神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学习和理解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可以明确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和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有助于提升高二政治历史学习的效率。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将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和历史学结合起来,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唯物史观的核心是历史的物质基础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在高二政治历史学习中,理解唯物史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变迁的内在规律,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精神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根源。
与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基础和客观规律性不同,唯心主义强调精神和主观意识,更多地强调主观能动性。
在高二政治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注意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判断和历史意义,避免出现片面、主观的认识和立场。
四、唯物史观的应用在高二政治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针对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和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的影响,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系统掌握历史事件的经验和教训。
在理解和应用唯物史观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拓宽知识渠道、提高读写技能、深化思考和理论应用能力等方法。
五、总结高二政治历史学习中,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工具和理论方法。
通过正确运用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点
(一)社会历史观(共3个哲学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创造者原理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又要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二)价值观、人生观(2条原理)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2、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重点掌握】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关于人生价值问题
(1)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
①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奉献)
②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4)怎样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重点)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价值的客观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价值的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
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