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云贵: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开始接触正式学习的阶段,语文课堂管理与纪律对于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有效管理课堂和保持纪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该从课堂环境和资源的准备入手。
一个整洁、美观的课堂环境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舒适感,让他们更容易专注于学习。
教师应该保持教室的卫生和整洁,摆放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习材料,以便于学生的使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装饰品,如字母卡片、拼音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
一个良好的纪律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份课堂行为规则,例如:上课时保持安静、尊重他人意见、认真听讲等。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并提醒他们需要改正。
这样做不仅可以维护课堂秩序,还能加强学生对纪律的意识和自控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水平有所不同,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故事讲解、图表呈现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奖励和激励。
当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奖励卡片或小礼品等,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认可和回报。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心,还能够增强他们对纪律的遵守。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管理与纪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师应该从环境布置、纪律要求、教学方法以及激励奖励等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秩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与行为规律要调控小学生的课堂纪律,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与行为规律。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思维活跃,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也有较强的个人主见和情感表达需求。
二、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为了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我们需要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行为。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课堂到场时间、服从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同时,需要向学生解释规范的理由,让他们理解为什么需要遵守纪律。
三、设立奖惩机制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正面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鼓励学生遵守纪律。
同时,也要设立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学生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的机制,能够更好地理解纪律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环境对于调控学生课堂纪律至关重要。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创设多样化、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场景。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愿。
五、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教师是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的主导者,他们的角色和能力对课堂纪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纪律约束。
六、家校合作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课堂纪律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应该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纪律问题,传递出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一年级纪律的养成与调控
一年级纪律的养成与调控第一篇:一年级纪律的养成与调控一年级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初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课堂纪律养成与调控感到非常头疼,无意中在微薄中看到这篇文章,感触很深,故转载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与我有同样头疼问题的老师有所帮助,更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养成调控纪律摘要: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怎样能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慢慢地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通过分析自己班学生的情况,对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提出了自己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纪律?纪律的普遍的含义是‘改正错误与强化的训练’。
这里所指的是,目的是自律,也就是说训练的目的在于是每个人指导自己和监督自己。
因此,如果教师在这句话里用这个词,他的意思是儿童应该具有改进自我监督和使他成为一个更能自我指导的人的经验。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自由的状态里出来,让他们马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开始可能因为新鲜感和上学的喜悦感努力遵守着,但慢慢地,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就表现无疑,因此会受到压抑。
老师的批评和约束让他有受挫感和颓废感。
但是,课堂的纪律是必须要的,那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是教师组织的体现。
它是介于权威主义纪律观和放任的纪律观之间的一种控制形式,可以定义为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
尽管这些准则与控制来自外部,但是他们能够被学生内化,使学生们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十分明显,如果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主要依靠外力强制执行,就是强迫纪律。
如果主要依靠各人对课堂行为规范的理解并自愿执行,则是自觉纪律。
自觉纪律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急不得。
我班孩子的纪律现状:首先,上学开始,表现良好,课堂上注意力十分集中,坐相端正,听讲认真,举手积极,对教师怕而尊敬。
那是因为上学的新鲜感和喜悦感,还有对上课的好奇心促成的。
过了十来分钟,学生逐渐表现出散漫的状态。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的习惯,常讲话,开始有人做小动作,对老师也开始出现顶撞现象。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由于小学生个体差异大、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课堂纪律的规范和约束意识较弱,需要通过调控来提升课堂纪律的效果。
本文将就如何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展开论述。
一、明确规则和纪律意识的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需要明确有序的课堂规则和纪律,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介绍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同讨论制定一些基本的课堂规则。
例如,保持安静,尊重他人,不打断他人发言等。
通过讨论和参与,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纪律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遵守规则,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二、积极鼓励和奖励机制的建立在小学生的课堂纪律调控中,积极鼓励和奖励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肯定学生对纪律的遵守和努力。
例如,对于课堂表现优秀、遵守纪律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小的奖励,如鼓励信、小礼品等。
通过鼓励和奖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遵守纪律,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情感沟通和个体差异的照顾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沟通和个体差异的照顾是课堂纪律调控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对课堂纪律的认同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如与学生交流互动,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回应等。
此外,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课堂纪律的遵守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调控方式。
四、课堂环境的设计与调整课堂环境对于小学生的课堂纪律呈现出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教学资源的准备等方式来提升课堂纪律。
首先,教师应该保持课堂环境的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课堂环境的设置。
例如,分组合作、座位调整等。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调控的重要性课堂纪律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应遵守的秩序和规范。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秩序和纪律的课堂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素养,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
因此,对小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调控,是教育工作者首要面临的任务之一。
首先,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有秩序的课堂能够创造出安静、专注、高度集中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和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在纪律规范的课堂环境中,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加自律和专注地完成学业任务。
同时,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素养。
课堂纪律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秩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学会遵守纪律规范,学生能够养成守时、守秩序、守规矩的好习惯。
通过课堂纪律的调控,学生可以培养出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自律和责任感等品格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另外,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有利于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
一个有秩序和纪律的课堂环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进程,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纪律良好的课堂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
学生遵循纪律规范,不仅有利于教师课堂的管理,也能有效减少班级的纷争和冲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时,教师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明确纪律规范和要求,向学生清晰阐明纪律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纪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其次,教师要确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奖励和处罚。
通过奖励优良行为,可以激励学生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适时进行批评和惩罚,让他们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对于教学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生涯的起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都需要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塑造。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别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促进课堂秩序的稳定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明确告知学生在课堂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不随意走动,保持座位整洁等。
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方式,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接受这些规定,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良好纪律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建立积极的奖惩机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建立积极的奖惩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对于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遵守纪律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违纪行为要进行及时批评和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违纪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合理设置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和标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不断提高他们的遵纪自觉性和纪律意识。
三、注重课堂管理和教学引导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管理和教学引导,使学生在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引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困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
四、保持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纪律行为除了受到学校的影响外,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还需要和学生的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为学生的课堂纪律护航。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纪律表现,积极倡导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纪律的良好氛围。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年级学生处于教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引言:课堂纪律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是一项复杂而又需要细致处理的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建立师生关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善的评价体系。
一、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学生的自律意识是良好课堂纪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制度:制定并明确课堂纪律的规则和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何为规范行为和纪律要求。
2. 清晰的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
3. 培养自控能力:通过逐步放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
4. 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更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
二、建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课堂纪律调控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从而提高课堂纪律。
以下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1.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观点,给予他们平等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同和被尊重的价值。
2. 建立信任: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信心与勇气。
3. 学生参与: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4. 个体关怀: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和需求,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PPT、音频、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纪律的关键阶段。
课堂纪律的调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然而,小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尚未能完全掌握自我约束能力,课堂纪律的调控变得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
一、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则纪律规则是课堂调控的基础。
在引导学生遵守纪律方面,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规则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师明确告知学生课堂纪律的规定,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从而激发学生自觉遵循纪律的意识。
同时,还要注重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相应的纪律规定。
二、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注重趣味性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游戏元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通过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激发起对知识的兴趣。
三、师生关系的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纪律的重要保障。
学生在与教师建立良好互动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和管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来增进师生感情,与学生进行友善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尊重。
同时,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激励机制的建立在课堂纪律的调控方面,适当的激励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可以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颁发奖状或者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纪律。
五、纪律教育的开展纪律教育在课堂纪律的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纪律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纪律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主动遵守课堂规则。
浅谈一年级课堂调控办法
浅谈一年级课堂调控办法袁继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力占主体地位,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来,表现得更是如此。
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如:上课时只注意了自己的新铅笔盒,而不去听老师讲课;教师讲课内容过于单调时,就去做别的事情;有哪个孩子但凡有一丁点动静,就马上去关心;就是窗外有一只小鸟飞过,都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所以调控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力成了低年级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调控课堂纪律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以下做法是我在今年的一年级教学过程中摸索、学习、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1、口令法口令有:一二一——坐整齐,小小手——要放好,小眼睛——看黑板等,此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是此法孩子坚持的时间不长,只能作为短、快的课前调整,不宜多用。
2、亲近法一年级的孩子最渴望老师的关爱,因为他们刚从幼儿园上来,才离开了妈妈和阿姨那温暖的怀抱成为一名小学生,一下子叫他们遵守很多规矩他们接受不了。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没有完全把老师当成老师,而是把老师当成阿姨或者妈妈。
这个时候,老师对他们表示语言上的、肢体上的亲近,他们就会很快喜欢上老师。
一旦喜欢上了某个老师,就会对那个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对他们进行课堂调控了。
常常对孩子近距离说话,比如:“宝贝,你真棒!小乖乖,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真懂事,老师爱你!”和常常使用肢体亲近法,如:当他们很可爱很认真时,摸摸他们的小脑袋,亲亲他们的小脸蛋,拉拉他们的小手,和他们击击掌拉拉勾等,这些对课堂的掌控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口头表扬法:此法分课前的口头表扬和课中的口头表扬。
课前对意向性的学生先做一些表扬,他明明做得不够好你先课前表扬他,告诉他通过努力一定能做得很好,并和他交上朋友来个君子协定——拉钩。
浅谈如何组织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课堂纪律
浅谈如何组织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课堂纪律浅谈如何组织低年级课堂教学小学低端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对于上课充满了好奇与新鲜,但同时又好动,持续注意力差.对于上课的老师来说,课堂纪律的调控与维持显得非常重要.尤其一年级新生,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不可预测的怪事经常发生,把课堂搞得乱七八糟,上课时间白白浪费。
我上个学期也是教的一年级,我自己编了一些顺口溜口令与课堂指令,课堂纪律大有好转.以下是我用的部分指令,与各位班主任分享一下。
一:我制定的顺口溜班规,贴到后面的黑板上,平时早上让他们比赛背过。
主要是为了使他们养成铃声一响就进教室坐好的习惯:铃声响,进教室坐端正,等老师。
小嘴巴,不说话。
小眼睛,看黑板。
小耳朵,仔细听。
------孩子们背过了这条班规,一听到铃声就赶紧往教室里走,一边走嘴里还一边背着班规。
二:在上课之间如果有部分孩子开始犯纪律了,就赶紧喊:老师:1 2 3孩子:要坐端。
老师:身坐直孩子:脚踏平,左手搭在右手上。
老师:比比看,谁最端?孩子:我最端,我最棒!三: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就编了顺口溜让他们背过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打招呼。
别人的东西不乱拿,捡到东西交老师。
课间玩耍要文明,碰碰撞撞不安全。
手里的垃圾不乱扔,看到垃圾捡起来。
不打架,不骂人,我是文明的小学生。
四;控制课堂的歌谣纵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课堂准备要充分,这样才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分散。
如果真的开始分散注意力了就赶紧使用魔咒---也就是类似以上的顺口溜。
课堂教学才能正常进行。
但是使用顺口溜注意使用频率和时间的长短,一旦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赶紧进行教学。
否则老师的语言一啰嗦,还不等开始进行教学呢,孩子又开始分散注意力。
小孩子的注意力顶多能集中15分钟就不错了,所以希望老师抓住黄金时段。
课堂上不要啰嗦,不要光把时间耽误在控制课堂纪律了。
这样才能保证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一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然而,由于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有效调控小学生的课堂纪律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论述关于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的问题,并探讨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行为。
一、课堂纪律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理解如何调控小学生的课堂纪律,首先需要认识到课堂纪律对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课堂纪律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课堂纪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二、课堂纪律调控的难点分析在调控小学生的课堂纪律时,教师需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他们的观念、兴趣和能力有很大的差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控不同学生的行为。
其次,小学生课堂纪律的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较短暂,容易受到身体活动和外界干扰的影响,这给课堂纪律的调控带来了困难。
三、建立良好纪律意识和行为的策略针对调控小学生的课堂纪律,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行为。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清晰的规则和纪律标准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规则要简明扼要,明确表达预期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后果,帮助学生明确应遵守的纪律准则。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和奖励积极的行为。
例如,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小礼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他们对课堂纪律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加强家校合作促进课堂纪律的调控家庭教育是课堂纪律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作者:吴冰冰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08期摘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
这一工作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培养一年级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需要老师多方诱导,耐心教育,首先要给他们“立规矩”,让他们头脑里有遵守纪律的概念。
然后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多进行探索。
关键词:一年级;课堂纪律;养成;调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班级中的几十个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去实现教学目标。
但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纪律常识几乎为零,判断是非的观念淡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果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表现出种种不守纪律的行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会给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年级的学生毕竟只是六七岁的小孩子,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
为了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能跟着课堂的教学进度走,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我班课堂纪律现状第一,未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纪律意识淡薄,课堂秩序混乱,部分学生不按照教师的安排,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需要教师一一指导,包括什么时候上下课,课堂上的礼貌问题,上课时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处理等,都必须指点到位,并且需要多次反复强调。
老师刚刚强调的问题,可能学生转眼就抛在脑后,又犯起同样的错误了。
第二,学生自制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上课时学生想要上厕所时,他们往往没有考虑过通过举手的方式征得教师的同意,再去上厕所,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对课堂秩序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是直接走到老师的身边说,这样课堂的正常教学被打乱,纪律也受到了影响。
第三,上课期间,易受外界事物件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教室内外的一些特殊响动,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其注意力从课堂学习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面,如:其他同学的一个滑稽的小动作,教室里的一只昆虫,窗外的人影或尖叫声,都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习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习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刚刚踏入学校的阶段,他们对于学校和课堂的规则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习惯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习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首先,为了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习惯,教师应该在开学前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则。
这些规则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遵守。
例如,要求学生准时到校、听从老师的指导、安静听讲、尊重他人等。
通过与学生一起制定规则,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 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自律是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的重要品质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自觉遵守课堂规则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意识。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自律行为,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课堂纪律习惯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整洁的教室环境、合理设置座位、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等方式,营造一个宽松、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使课堂更具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及时向教师请假等。
同时,教师也要设定明确的纪律标准,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
通过不断的反复指导,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5. 倡导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培养良好课堂纪律习惯的重要支持者。
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与家长共同协作解决学生的问题。
家校合作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纪律培养,还可以形成一种共同的教育理念,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时刻保持警惕,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举止。
一般来说,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和规定会存在一定的适应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讲话打闹或者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作业,我们都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且明白遵守规矩的重要性。
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引导。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纪律规矩的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让他们明白在课堂上需要保持安静,需要按时完成作业,需要尊重老师和同学等基本的纪律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或者组织一些有益的班级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比如通过班级评比、奖励制度等方式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师生沟通。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鼓励式的语言表达和耐心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克服课堂纪律方面的困难,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引导式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进行改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可取,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树立榜样。
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在我们身上看到良好的榜样。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要做一个言传身教的榜样,要做一个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课堂纪律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纪律的重要性,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对学校和课堂的规则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关注。
适当地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在校学习的起始阶段,他们对于学校和班级的规则还不太了解,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如果不及时矫正和引导,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形成学生的性格特点,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
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和巩固。
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对于课堂的安静、有序很重要。
如果课堂纪律不好,学生容易分心,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老师应该把课堂纪律放在第一位,及时处理和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
怎样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呢?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老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规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老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堂纪律。
老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奖惩,激励学生遵守规则,惩罚违反规则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为他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数学、语言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他们的学习环境和纪律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时,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布置各种形式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在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时,应该重视规范学生的行为。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班级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规定。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引导他们寻找改进的方法。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监督,让他们在规范他人的也自我规范,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教师在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毫不犹豫地向老师求助,而不是消极抵触。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更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在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时,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联动。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一年级是小学生的初始阶段,他们对学校和课堂纪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和引导。
在教学中,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要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首先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
当学生有不遵守课堂规则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制止,及时提醒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从而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
在课堂上,如有学生擅自交头接耳、走动,教师应及时制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这类现象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秩序。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控,理性对待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方面,教师可以在适当时候为学生进行合理的奖励,动态地掌握学生情绪变化和课堂状态,注重学习环节中的学生个性特点和小组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认为课堂上都是自己的事情,在这里可以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这样课堂氛围才有益于维护课堂纪律。
再次,应该加强向家长进行沟通。
孩子在家的教育与课堂教育紧密联系着。
因此,教师要始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学生的情况,加深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当然,教育孩子不是家长、教师一方面的任务,我们需要携手共同努力,建立起强效的家庭教育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总之,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教师责任重大的一项任务。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不断加强措施,用切实的行动引导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
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人格塑造尚未完成,对于任何事物都抱有很强的好奇心,尽管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但是小学阶段同样是培养同学们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间段。
因此给小朋友们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数学等难度比较高的科目,只有保证严明的课堂纪律,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纪律调控引言: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七岁左右,七岁儿童的价值观尚未建立,不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自律的学习理念,课堂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出现精神涣散,东张西望的现象,老师无法与小朋友们配合,课堂授课无法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进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课堂纪律的养成和调控对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一、增强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的针对性与预见性首先,教师是课堂上权威性的存在,但是小学生由于过于年幼,还没有形成这种观念,因此在课堂上的种种违背课堂纪律的行为是无意的。
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提前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树立老师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这种调控方式并不是让教学气氛变得比以往严厉,使同学们对老师的威严产生惧怕心理,而是让老师能够真正被学生接纳和认可,同学们懂得如何去尊重老师,课堂效果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改观。
其次,对于年幼的小朋友来说,教学方法的设立需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的变化进行调整,不再完全遵循老师的传统观念,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心理,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只有教学计划能够被同学们适应和接受,才能使小朋友们不产生厌学的心理,注意力更加集中,良好课堂纪律才能得到保证。
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不能缺乏严格要求,否则许多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好欺负,因而学习态度散漫,老师应当在给予充分尊重的同时建立起自己威严的形象。
二、探索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的自觉性与时效性(一)课前让“小鸟”稳下来学生在课堂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就好比一群刚出生的小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而忽略了课堂也是一个神圣而不可被玷污的地方,这些“小鸟”还不足以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去理解课堂纪律对于老师的授课效果有多大的影响,此时难题就落到了老师头上,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让这群无法管束的“小鸟”能够安静下来慢慢成长呢?是否应该在他们犯错时严厉批评,骂声迭起呢?这样只会在他们小时候就摧毁他们飞翔的梦想,并不是一个适合此年龄段同学的教学方式,老师应当充分地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的性格以及他们喜欢用什么方法去学习,只有通过因势利导的方法,才能将这一群躁动的“小鸟”稳住,进而让课堂效果得到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保太完小龚云贵摘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在班级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怎样能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逐步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通过分析自己班学生的情况,探寻一年级学生课堂纪律差的成因,对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的调控与养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年级课堂纪律调控养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班级中的几十个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去实现教学目标。
但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纪律常识几乎为零,判断是非的观念淡薄,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果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表现出种种不守纪律的行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也会给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课堂纪律的类型教育学上对课堂纪律有一个这样的定义: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
从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看,简单地说,若从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就是外在即他律。
若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就是内在纪律,即自律。
具体来讲,有以下四种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当班主任辛苦,当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尤其辛苦。
孩子们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各种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他们仍然盼望着每天两节的游戏课,吃过午饭等待着睡午觉,当然最不习惯每天有回家作业。
这时侯,班级课堂纪律的形成主要依靠各位任课老师的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有效管理。
一般来说,如果课堂纪律仅仅是靠教师促成的,还没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的课堂纪律有很大的可变性和不稳定性。
常有这样的班级,班主任的课纪律很“好”,一旦是其他老师上课马上就原形毕露,讲话的,做小动作的,传小纸条的,什么都有。
所以,教师促成的课堂纪律仅是对班级管理外部改造的完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2、集体促成的纪律这是教师促成的纪律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遵守课堂纪律已经成为周围同学的自觉行为时,集体促成的纪律也就形成了。
这样的纪律有较强的稳定性,一般不会因为老师的不同或学科的难易产生大的变化和波动,对班级而言,这是比较理想的纪律形式。
平时喜欢捣乱的学生如果转学到这样的班里,会发觉自己的行为和周围同学不一样,他的鬼脸和插嘴迎来的不是大笑或呼应,而是鄙夷和愤怒,他也会静下心来思考,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和集体步调一致。
这样的课堂纪律对个别学生问题行为的改造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3、任务促成的纪律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课堂纪律形式,它的形成和学生面临的任务有直接的关系,随着任务的出现而出现,可能会随着任务的结束而消失,但也有可能会持续。
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也有一定的自觉性和可塑性,好胜心一旦被点燃,自觉性一旦被激发,可塑性一旦被利用,班级的潜能就可以被挖掘出来。
当任务当前时,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会特别重视,孩子也不例外。
只要老师让他们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他们也会全力以赴,争取有个好结果。
任教毕业班的老师普遍反映,毕业考临近,课堂纪律明显好了很多,大家对学习变得特别重视。
这显然是毕业考的任务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和动力,纪律会在短时间有好转,但这种好转会随着毕业考的结束而消失。
4、自我促成的纪律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律。
课堂纪律虽然是一种集体行为的表现,但这种集体行为和个体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觉性强、自律性好的学生在任何班级都能认真上课,周围的环境对他的影响不大,所以,再差的班级都有好学生、学习尖子。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学生自律性的强弱和他的性格气质有关,我认为,和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及所受的各种教育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自我促成的教育其形成过程是比较漫长和缓慢的,但一旦形成就能受益终生,但自律的孩子性格普遍比较内向。
二、课堂纪律的重要功能课堂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它既包含纪律管理,又包含信息交流,纪律管理又往往先于信息交流。
良好的课堂纪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各种场合受到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成长起来的学生,长大后比较能够适应社会,课堂纪律的约束让他们知道作为一个社会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第二,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是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性、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受挫折等成熟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课堂纪律的形成需要班中每一位成员的自我约束,这也是一个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
第三,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使学生把外部的行为准则与自己的自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学生把遵守课堂纪律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时,道德标准就内化为学生判断自己行为的尺度。
第四,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产生情绪安全感,避免对自己行为的迷惑和担心,降低过分焦虑。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课堂纪律就可以保证课堂处于一种安静、严肃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我班课堂纪律现状1、未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纪律意识淡薄,课堂秩序混乱,部分学生不按照教师的安排,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年级学生对课堂纪律的认识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需要教师一一指导,包括什么时候上下课,课堂上的礼貌问题,上课时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处理等等,都必须指点到位,并且需要多次反复强调。
学生对课堂纪律一词还没什么概念,也不太清楚违反课堂纪律会有什么后果与影响,所以老师刚刚强调的问题,可能学生转眼就抛在脑后,又犯起同样的错误了。
2、学生自制力差,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易受本我需求的影响,而不去考虑其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遵守的纪律或准则。
如:刚入学的学生想要上厕所时,他们往往没有考虑过通过举手的方式征得教师的同意,再去上厕所,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对课堂秩序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或者跑出教室,而其他很多学生在这时也会蜂拥而起,纷纷要求要去上厕所,使课堂陷入混乱的局面。
3、上课期间,易受外界事物件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教室内外的一些特殊响动,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其注意力从课堂学习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面,如:其他同学的一个滑稽的小动作,教室里的一只昆虫,窗外的人影或尖叫声,都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我班人数较多(40人),坐在教室后排座位的学生更加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面,往往在上课不久,就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和身边的同学讲话,坐姿不正,站着写字或看书,玩玩具,吃东西,看一些和所学课程无关的书籍,找不到所学课程所在的页码和位置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四、引起不良纪律问题的成因(一)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年龄大多处于6—7岁,这一时期的儿童普遍具有好奇、好动、争强好胜、爱表现、爱模仿等特点,但自控能力较差,受本我需求控制较多。
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改变注意对象。
(二)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
小学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并不具备所有合理的学习态度与群体活动习惯,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往往是他律多于自律,关注自身甚于关注群体。
学生在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而升入小学后马上以学习为主,这里缺少自然的过渡,必然会出现课堂上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如果课堂上只是单一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领学生跟”的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疲劳状态,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最终导致课堂纪律的混乱。
(四)部分学生的问题行为因素。
1、个别学生因为心理上的原因导致问题行为,产生消极情绪。
,如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面对老师过于紧张等,致使学生无心学习,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纪律,这样的问题行为在后进生身上表现较明显。
2、生理上的原因导致的问题行为,如多动症、发高烧、感冒等,都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思想。
3、外部因素导致的问题行为,如父母吵架、丢失东西、没做作业等,也会让学生分心。
五、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调控(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1、全面了解班中学生的情况,对座位进行合理的安排。
目前我们仍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学生的座位为双人双座的方块形布局。
同桌之间和前后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非常大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意愿对座位进行适当调整,留给学生自主选择座位的权利。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该搭配起来,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如让外向型的学生和内向型的学生坐在一起,其性格的差异,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几率。
2、以《班规》的形式明确奖惩措施,做到奖惩有据、有理、有度,实行民主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课堂行为规则,学生才可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对照,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恰当的,哪些行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哪些行为需要得到改进,从而形成恰当的课堂行为。
在制定《班规》时,一是要注意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能力和生理特点出发,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不能要求过高,否则会让学生无法适应无法接受。
二是制定的规则既要简单明确,可以通过顺口溜、儿歌等形式,便于记忆表达,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从而增强规矩的有效性。
三是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规则过多,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规则过严,会使学生紧张焦虑。
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确定几条简单明确,并让学生认为是合理的值得遵循的规则,才是可行并能够起到明显作用的。
3、言传身教,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
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行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体的标准。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4、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与评价。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
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班规》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
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
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