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一册
七年级地理第一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一册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通过七年级地理第一册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以下知识点:
一、地理基本概念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地核、地幔、地壳、海洋和大气组成。
同时,地理也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二、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
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自身的旋转,公转则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为了方便地进行地理研究和定位,我们需要引入地理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坐标系。
三、地球的气候和海洋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变化趋势,由地区的大气环境和能量交换影响。
海洋是地球表面潮汐、洋流和气候等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地球上的物种和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物种包括植物和动物,各自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造成的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五、人类的活动和资源
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包括居住、生产和交通等,这些活动也引
起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资源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
不可少的基础,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地理第一册的主要知识点,学习地理不仅可以
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可以增加我们对环境和资源的认识,培养我们的地球公民意识。
初中地理第一册单元目标评价检测题
初中地理第一册单元目标评价检测题第二章地球一、选择题1、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水星B、金星C、太阳D、火星2、地球是个A、正圆球B、纺锤形球体C、梨形球体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3、北纬23、5纬线是太阳光直射地球的A、最昆界线B、最南界线C、最东界线D、最西界线4、下列城市中,新的一天最早到来的是A、中国的北京B、日本的东京C、美国的纽约D、英国的伦敦5、“北京时间”是A、东1区的区时B、东9区的区时北京(东经116)的时间性 D、东8区中央经线的时间6、当北半球夏至日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A、北极圈内B、南回归线以南C、南极大陆D、赤道7、地球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A、极圈以内地区B、南极附近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D、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8、当顺德昼长夜短时,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秋季C、春季D、夏季9、当北京(东八区)是20日5点正时,开罗(东二区)应是A、20日11点B、20日子点C、19日23点D、19日3点二、填空题1、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它的周长是。
2、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南极半径比北极半径。
3、越过日界线,日期都要改变,凡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就要一天。
凡从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一天。
4、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小时,而且东边时区的时间要比西边时区的时间。
三、填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下表空格内填写相关的内容。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章 认识地球》PPT课件
三、地球仪 1. 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 ___形__状_____ 并按一定的比例 ____缩__小____后,制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它能演示地球 的___自__转__和__公__转___运动、__昼__夜__长__短__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 象。
2.地轴:地球仪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 过地心的____假__想____的轴,叫地轴。其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叫 ____两__极____ 。 其 中 , ____北__极____ 表 示 地 球 的 最 北 端 , ___南__极_____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答案】B
二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最大“腰围”是赤道 B.地球的赤道长度大约是 4 万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 6 371 千米 D.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用了近三年时间,而今天,人们 乘飞机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不足两天,说明地球变小了
【典例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 2-1-1 中有关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阶段,按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
图 2-1-1
【思维点拨】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 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天圆地方说→浑天说→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真理的获得是一个不断 修正的过程。
【典例 6】读经纬网地图(图 2-1-5),回答(1)~(3)题。 图 2-1-5
(1)表示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是(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极圈 D.回归线
(2)能正确反映湛江(21°N,110°E)位置的是图 2-1-4 中的
哪个点?( )
(3)图中 C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准备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地球仪。
讲台上摆放大地球仪和经纬仪。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授课环节如下。
环节一:观看──记录【学生活动】观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演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记录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天圆地方”②视野扩大,人们臆想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③麦哲伦环球航线──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拓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和现象有哪些?海边看船……【设计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简要记录经历的四个阶段,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地球是个球体,让学生了解、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环节二:描述──计算【学生活动】描述1.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地球表面积:2.用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3.用诗词描述大小坐地日行八万里……计算1.人的步幅约0.75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2.传说中的“土行孙”能够遁地飞逃,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心,达到与出发地对应的地点,需要多长时间?【设计意图】三种描述方式中,一是用数据描述,直截了当;二是用示意图描述,实现文图转换;三是用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给抽象数据赋予感情色彩,增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
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深入的、感性的认识。
环节三:观察──归纳【学生活动】观察1.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说出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初中地理第一册目标评价实验综合测验题
初中地理第一册目标评价实验综合测验题一、选择题1、在1∶50000000的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A、5千米B、50千米C、500千米D、5000千米2、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A、40000千米B、6378千米C、50000千米D、60000千米3、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A、顺时针方向B、逆时针方向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4、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5、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6、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7、所谓的“南洋”指的是A、南亚B、中亚C、大洋洲D、东南亚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B、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B、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D、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9、南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巴基斯坦B、印度C、尼泊尔D、孟加拉国10、自然景观中最明显的标志是A、动物B、植被C、土壤D、山地11、亚洲地势的特点是A、南高北低B、西高东低C、中高周低D、东高西低12、石油储藏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的地区是A、东南亚B、南亚C、中东D、东亚13、下面国家中,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部门的是A、朝鲜B、越南C、巴基斯坦D、蒙古14、世界上人口片段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B、亚洲、大洋洲B、非洲、南美洲D、欧洲、北美洲15、关于中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处内陆,降水少B、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C、农作物以水稻、棉花、瓜果为主D、矿产资源丰富多样,卡拉干达是中亚最大煤田16、印度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农产品是A、稻米、茶叶B、黄麻、茶叶C、小麦、大豆D、大豆、花生17、造成东亚各国自然环境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洋流D、海陆分布18、下面国家与首都对上号的是A、菲律宾---新德里B、朝鲜—汉城C、泰国—曼谷D、印度—河内19、东南亚的矿产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A、锡矿B、石油C、煤炭D、铁矿20、当纽约(西五区)是13日16点正时,位于东二区的开罗应是A、13日18点B、13日23点C、14日14点D、14日16点21、日本发展工业严重缺乏A、劳动力B、资金C、土地D、原材料和能源资源22、在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的咽喉是A、白令海峡B、朝鲜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二、填空题1、国际上规定,通过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形成、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和探索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是地理教材的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地球的特征、地理环境和基本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为基础,探讨地理七年级上册涵盖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地球的特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地球的特征。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经纬度来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第二章: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从地球的气候带和植被带分布,到地球的地理带和资源分布,我们初步了解了各种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地球上有着广泛的人类活动,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利用。
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中,我们了解了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城市的发展。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和城市建设,我们开始意识到城市化进程对于地球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和挑战。
第四章:区域地球上的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状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介绍了地球上的各大区域,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北美洲。
通过学习各个区域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地球的整体状况。
第五章:地形和地质灾害地球表层的地形和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地形、地势和地质灾害。
通过了解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确保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初中地理课本(人教版)卫片目视判读
(丁尧清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课本第一册封面卫片: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区这是一幅真彩色合成图像。
由自然色合成,即由一种以上的多波段光谱合成的信息,这样使得图像的色彩与区域的实际颜色相近。
色彩的变化是不同的地质、植被、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等的结果。
在这种图像上,植物为绿色和黄色,水体为黑色和蓝色,云和雪为白色,城市和居民地为红色、褐色或暗灰色。
山地地面起伏不平,形成山岭脊为界的阴阳坡,在影像上,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
山体愈高,切割愈深,其色调差异越大。
卫片的方位与地图一样,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
因为太阳从南方上空照来,所以判读时,请将卫片倒置(注,本图判读内容均以南方为图像上部),这样,就将阴影对着自己,可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山脉的岭和谷。
相对于山岭而言,其左(上侧,即阳面)侧山体呈嫩绿色,右(下)侧为阴影部分,为黑色。
在图像中部偏上的位置,可分辨出数条南北方向的纵向延伸的山岭和山谷。
岭谷配置关系也可以从河流位置辅助读出,河流一般在山谷间流淌。
图像上部发育有东南-西北向河流,呈淡蓝色。
图像中部偏下区域可见数条现代山岳冰川,因反射强烈,呈白色,色调较深,其阴影部分呈浅蓝色。
这样,根据冰川不同分布部位的色调差异,可以判读出下覆的山岭位置及其走向。
冰川一般位于高山地区,根据相关位置特征,冰川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分布,可以得出,图像中部偏下区域的山脉海拔较高。
图像下部的山地区域植被覆盖较少,地表裸露,呈浅灰色。
左下侧可见较为宽阔的冰川流动通道,呈均匀的浅色调。
图像上部的山脉顶部分布有零星的积雪,左上部较为集中,呈灰白色。
课本第一册封底图像:地球卫星照片这是一幅高空卫星照片。
首先,它揭示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其次,从卫片的影像特征上,可明显地分辨出地球的海陆分布轮廓。
图像上的棕红色主体区域是欧亚陆地,浅蓝色区域为环绕陆地的海洋,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水体基本上是贯通的。
白色区域为高空云层的投影。
从图像的右上角到左下角,陆地部分分别是北美洲、西伯利亚(俄罗斯东部)、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台湾岛、海南岛、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群岛。
2024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2024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教师教学用书(初中地理第一册)(可编辑)
教师教学用书(初中地理第一册)编者的话为了帮助教师理解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科书,并使用好这套教科书,我们组织了有经验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合作编写了这套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
本书大体分为以下几部分:一、初中地理教科书说明二、各章的教材内容说明、教学目的、参考材料、选作复习题参考答案三、各节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纲要、教法建议三年制初中地理教科书一共四册,各册的教师用书随教科书一同出版。
这套教师用书,主要是对教科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作了初步说明。
另外,还对教学提出了一些教法建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各地情况很不一样,学校的条件也差别很大,采用一种方法来适应各种情况不同的学校和班级的需要,是不可能的。
希望教师在教学中,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最优教学方案。
本书的教法建议可以参考,但是不要受其束缚。
本书的编写者:教科书说明、绪论,陈尔寿;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孙景沂;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张复庆;第三章,阎汉中;第五章,戈寄尘;教具制作,魏镇安。
统稿:张复庆、孙景沂。
绘图者:马宗尧、刘湘芝。
主编:陈尔寿、吴履平;本版责任编辑:陆军。
陈尔寿、李明、刘淑梅、徐岩、韦志榕、陆军等同志撰写了部分章节的教学内容说明,并对原作的某些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1995年10月地理教科书说明三年制初中地理教科书是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6月第2版)的要求编写的。
这本教科书的特点如下:一、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方面(一)明确义务教育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贯彻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需具有的地理基础知识。
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去确定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首先,课本介绍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这是因为地球的赤道部分略微鼓起,这被称为“地球的赤道突出”。
其次,课本还讲述了地球的大小和尺寸。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此外,课本还介绍了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以及经纬线的概念和作用。
最后,课本重点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这两个运动对于地球上的日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形、地貌、地理分布,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有关
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学科。
在初中一上的地理学习中,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气候与
气象、水文地理、城市与乡村等内容。
下面就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球体。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
使得地球上有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上季节变化。
地图是地球表面横向投影的图像,可
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地理情况。
2. 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地球表层大气长期(30年以上)的平均气象状况,包括气候区划、气候类型等
内容。
气象是研究大气层的物理、化学现象和气象要素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气象图
是利用各种气象要素制成的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
3. 水文地理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利
用与保护是水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水循环等内容。
4. 城市与乡村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理环境,城市是人们生活、生产、交通、文化等的聚集地,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地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是传统的人
居地。
以上是初中一上地理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
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1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1
册知识点总结
目录
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2. 第二单元:地理坐标与地理信息系统
3. 第三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4. 第四单元:地球的气候与气象
5.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6. 第六单元: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影子
- 地球的地理坐标
- 地图的种类和使用
第二单元:地理坐标与地理信息系统
-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 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点
- GPS和GIS的基本知识
第三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系的组成和运动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第四单元:地球的气候与气象
- 气候和天气的基本概念
- 影响气候的因素
- 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报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 中国的水文特征
第六单元: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
- 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 主要的自然地理区域
以上是初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1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章 地球和地图》PPT课件 (2)
北半球
南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经度、纬
度)
• ①经度数值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度, 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为西经度。
• 1W② 南80纬增0 度大(西数为经值南本初)由纬00 南度(东向 。经)北1E增800大为北纬度,9N0由0从的北下是00往北向上纬增大
A:1:400万用另外两种表达方式
B:0 800千米另外两种表达方式
返回
比较大小
1
1
40000000
800000000
NEXT
比例尺小 比例尺较小 比例尺较大
NEXT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大
小
详
小
大
略
返回
方 一般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 向
经纬网定向法
北
西
东
南
返回
S
标明北纬(N)或南纬 (S),赤道(0°)除外
著名 经纬 线
区域 划分
经线 0°、180°、 20°W、160°E经 线
纬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极点
20°W~160°E为东半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球
低中高纬的划分;
160°E~20°W为西半
球
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B、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丘陵
海拔在200~ 500米之间、崎岖 不平的地形区。
高原
较大范围的、
较平坦的、海拔 在500米以上的 地形区。
山地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全)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全)第一册: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理学的基础概念- 地理学的定义-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理经度和纬度2.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日- 地球的照射与季节变化-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3. 地理环境与生活-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册:中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理区划-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 中国的地理区划2. 中国的地貌与地质- 中国的地貌特征- 中国的地震与火山活动3. 中国的气候与人文-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区域分布- 中国的民族与宗教4. 中国的经济与交通- 中国的主要农作物与农业区- 中国的主要工业与工业区- 中国的交通运输与通讯第三册:世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1. 世界的自然环境- 世界的陆地和水域- 世界的自然区划2. 世界的人文环境- 世界的人口与城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世界的文化与旅游3. 世界的经济与贸易- 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与贸易区- 世界的交通与通讯第四册:地方地理与环境问题1.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与交通2. 中国的西部内陆地区- 中国的西部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与交通3. 中国的北方与南方地区- 中国的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北方地区的经济与交通- 中国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南方地区的经济与交通4.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保护- 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第五册:地球与人类1. 地球与全球问题- 地球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全球变暖与全球气候变化2.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规划3. 文化与发展- 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4. 各国间的合作与冲突- 国际组织与全球合作- 各国间的冲突与争端第六册:地理技能与实践1. 地图符号与图例- 地图符号的使用- 图例的阅读2. 制作地理统计图- 条形图与饼图- 折线图与散点图3. 地理实地调查与报告- 地理实地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地理报告的写作与展示以上为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完整目录。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整理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整理
一、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环境
-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 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环境。
二、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图件
- 地球的自转:引起地球的昼夜变化。
- 地球的公转:引起地球的季节变化。
- 地图的基本要素:指北针、比例尺和图例。
三、地球的水资源
- 淡水资源:指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
- 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运动等过程完成。
-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
四、地球的气候和气象
- 气候: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 气象:指某个地区短期的天气变化。
- 气候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等因素。
五、中国的自然地理和地貌
- 主要地形和地势:包括平原、山地和高原等。
- 主要水系和地貌:长江、黄河,以及喀斯特地貌、沙漠等。
六、人口与城市发展
-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迁移。
- 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与功能的变化。
以上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的主要要点整理,希望对学习地理的同学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3.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面积、分布
图2.1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 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合作探究:读教材P33图2.6和P34第2和3自然段和P35图2.11成下列问题。
①七大洲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非洲、
、南美洲、
、欧洲、
。
其中,面积最大的洲是
最小的大洲是
②四大洋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1300
面积/万平方千米
①七大洲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亚洲 、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大洋洲 。
其中,面积最大的洲是 亚洲 ,最小的大洲是 大洋洲 。
②四大洋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其中,面积最大的洋是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是 北冰洋 。
大洲和大洋
授课教师:张艳波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 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够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 名称、面积、位置、和分布。
一、水球?地球?
图2.1世界海陆分布
自主学习:
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读图2.1和图2.2及读书P30第二自然段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③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 亚洲 、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 北美洲、南美洲。
④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⑤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北美洲、 欧洲 。
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南极洲。 ⑥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南极洲 和北冰洋。
陆地 面积。
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
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
地理第一册知识点
地理第一册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后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通过地球卫星照片等多种手段精确确定地球的形状。
2. 地球的大小。
-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范围是0° - 30°,中纬度范围是30° - 60°,高纬度范围是60° - 90°。
2. 经线和经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东经(E)度数向东增大,西经(W)度数向西增大。
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一致。
3. 经纬网。
- 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三)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方时差异(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 地球的公转。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名称 大洋
海 海峡
概念 海洋的主体部分,面积广阔
举例 太平洋
大洋的边缘部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东海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台湾海峡
请思考
看书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最大的大陆是_亚__欧_大陆,最小的大陆是 __澳_大__利__亚__大陆,比它小的陆地是岛屿。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_格__陵_兰__岛。
全世界共有_六__块大陆,分别是哪些大陆?
有_七__大洲,有__四_大洋。
A 北冰洋 ,B 大西洋 , C 太平洋 , D 印度洋 。 ①北美洲, ② 南美洲 , ③ 非洲 , ④ 欧 洲 ⑤ 亚洲 , ⑥大洋洲 , ⑦南极 洲。
北冰洋
北 美 洲
太
南
平
美
洋
洲
南极洲
北冰洋
欧洲
亚洲 太
平
非
洋
洲
印度洋 大洋洲
第二章
海陆分布
大洲和大洋
陆
七大洲和四大洋
地
和
海
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洋
海陆的变迁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游戏
(大陆漂移说) 板块的运动
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_7_1_%,陆 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_2_9_%,即__七___分海洋, __三___分陆地。所以地球?水球?哪种说法更准确?
活动:搜寻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我只能生活 在热带浅海,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证据1——动物的相似性
证据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这好比撕 碎了的一 张报纸, 拼合以后 的印刷文 字和行列 也一一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教学内容分析从本节开始,进入了世界地理知识的教学。
本节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这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大洲和大洋这一部分,包括课本中的“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但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的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这些都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
课文侧重讲述的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
第三部分是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这一内容安排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廓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
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大陆漂移这一内容虽然不是教学重点,教学大纲中也没有要求,但这部分内容(包括阅读材料)中蕴藏着丰富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材料,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这里要说明一点,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不宜再作补充和加深。
本节从海陆轮廓讲起,紧接着由陆地讲到七大洲的划分与分布,由海洋讲到四大洋及其分布,最后以讲述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结束,知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
本节在编写时,也考虑到与其他各章节的联系,如联系地球一章安排了使用地球仪的训练,联系第二章安排了较多的读图练习。
教学纲要一、世界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二、七大洲1.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2.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3.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三、四大洋1.洋、海、海峡的概念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四、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1.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法建议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一、世界海陆分布1.观察比较:观察地球仪,并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
)2.思考回答: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因为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除陆地外还有广大的海洋,而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所以人们当初把它命名为“地球”。
)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二、七大洲1.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列表说出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2.读“东、西半球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3.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4.板图教学: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东、西半球图”,边讲边画,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5.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1.读“东、西半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并让学生牢记四大洋的名称。
2.读图讲解: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读图比较:读“四大洋面积比较图”,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4.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见下表)。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单位:百万平方千米)5.课堂作业:在下图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南、北美洲的轮廓,完成这幅海陆分布略图,并在图中注出大洲、大洋的名称。
填绘时需注意的事项:(1)赤道及其他几条纬线在图中穿过南、北美洲的大致位置;(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6.指导学生通过做填充图练习,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四、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1.讲故事: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形成科学假说。
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2.读图回答: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
)说明: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3.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4.思考: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解释下面现象。
(1)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缩小。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却将消失。
(由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使得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欧洲和非洲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
因此,红海在不断扩张,将会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慢慢消失。
)(2)想一想:右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驼鸟的分布。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驼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你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
(答案: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教学内容分析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
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七大洲地形的特点”和“海底地形”四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各大洲地形分布的特点。
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素描图,从海拔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
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考虑到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打破了七大洲的界线,分区地理中不讲各大洲的自然概况,因此,本节安排了七大洲地形特征的知识。
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
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而对其他内容,可不作要求。
教学纲要一、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二、五种地形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的特点三、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四、海底地形教法建议本节运用地理素描图,首先从五种基本地形的概念讲起,然后指出世界各洲的地形特征及海底地形情况。
本节涉及的概念多、地形名称多、地形空间分布知识多。
因此,在教学中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在图上;二要多采用比较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课文中出现的许多具体地形名称,学习分区地理时还会碰到,这里不要求全部记住。
关于五种地形的形态,尽量不要采用量的概念,但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
具体教法建议如下:一、读图讲述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幻灯片),讲清三个要点:陆地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也称地貌;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五种基本类型。
二、观察回答:引导学生分析下面五幅地形素描图,分别说出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各有什么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三、判断巩固:下面描述的三种地形形态,它们各是哪一种地形。
1.海拔较低,地面起伏不太大,坡度比较和缓的地形,称为丘陵。
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高原。
3.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称为盆地。
四、画板图讲清山脉、山系两个概念,而后读图掌握两大山系,并在“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找出组成两条山系的主要山脉,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平原主要分布的地区。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五、读图练习:1.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山系、平原、高原和盆地的位置。
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平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高原:青藏高原、阿拉伯高原;盆地:刚果盆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区别出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这四种地形,说出区别这四种地形的依据。
六、边回答边列出七大洲地形特征比较表。
做一做答案:1.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地形都大致可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形区,地势由东部和西部向中部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