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春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三)
历史(选修) 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
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旅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3、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
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4、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5、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
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6、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
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7、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
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8、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9、“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10、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
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1、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
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2、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
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3、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
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14、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
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1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
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16、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
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
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18、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
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
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1、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
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23、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
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4、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25、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
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6、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 D.②③④
27、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
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8、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
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③发展中
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
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9、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3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下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
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二、材料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4分,第35题12分)
31、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5分)
32、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4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4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分)
33、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

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

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34、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资料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35、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5 D B C B D 6——10 C C C A C 11——15 B C C A B 16——20 B D A B B 21——25 B A C C D 26——30 C B A C D
二、材料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4分,第35题12分)
31、(10分)
(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分)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分)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3分)
32、(12分)
(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1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1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2分)(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4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4分)
33、(12分)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分)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分)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2分)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分)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只有,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3分)
34、(14分)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振)。

(3分)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分)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2分)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负重负);经济增长速度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5分)
(4)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着。

(2分)
35、(12分)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分)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十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分)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
(4)由放任自由到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