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作文”体系
构建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构建生活与作文的桥梁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树立起生活作文观,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联系各学科的桥梁,当我们用心去体验作品中的境界,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把握教学的奥秘,实际就是在充实生活,在体验生活,实际上也是完成文章信息的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
关键词:小学作文语文生活作文小学生活作文是小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运用生活信息,依据自身生活与情感的积累,把现实世界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的随感、随意、随情作文。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背景所谓生活化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建立在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由此产生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生活化作文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日本,主张作文应当让青少年根据自己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件和体会,顺其自然地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
生活化作文的出现符合人的表达特点和规律,是一种具有教育思想价值的作文指导和写作模式。
它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到他们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自由地进行意见表达和陈述,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
学生在进行语言能力锻炼和培养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题人格,即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的人格特点,从而把写作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其中充满了诸多有意义的人、情、景、物,而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即是教会学生用心、用真情实感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描述感受。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现路径1.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1)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①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例如:让学生亲自尝试翻地、播种,捉虫、施肥等,跟踪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与阳光、水分、气候的关系,并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让学生饲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等。
如何架设“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如何架设“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宏力学校郭德勇[案例]前一段,我上了一节六年级的作文指导课。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通过创设情境,体会作文的乐趣,感悟到作文的方法。
进而达到指导学生习作实践的目的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怎样通过描述,使人物的语言鲜活起来。
然后,引入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一种人物语言的写法:(课件演示)××说:“你过来。
”指几名学生读出这句话,并强调:“要有感情的读出来。
”几位学生不同感情的朗读马上引起了下面同学的小声议论。
我知道他们已经发现了问题。
于是,我微笑着说道:“刚才,这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我发现下面有些同学皱起了眉头,看来是有问题了,有什么问题,谁站起来说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归纳到:这句话只有干巴巴的语言不知道是谁说的,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怎样说出来的,很难把握究竟该怎样有感情的朗读。
见目的达到,我趁机说道:“这句话只有简单的叙述和人物的语言,究竟该怎么读,的确谁也不好把握。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却有许多同学就是这样写的。
那怎么样才能把干巴巴的语言变得鲜活起来呢?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放在这样一个情境当中试试看。
譬如说,这句话是在晚上九点半,你的爸爸从学校参加过家长会,回到家中,见到你之后说的。
话还是这句话“你过来”。
想想,怎样通过描述,使这句话变得鲜活起来。
谁愿意站起来直接描述一下?”课堂上一阵小小的骚动,从学生探询、惊奇的眼神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致。
果然,汇报时学生描述出爸爸回来后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生气,愤怒,高兴,兴奋,平淡,冷漠……如:爸爸瞪大的眼睛中充满了愤怒,额上的青筋蹦起来老高,喘着粗气,右手拿着鸡毛掸,左手指着我的鼻子大声吼道:“你过来!”那声音像半空中响起一声霹雳。
看来爸爸真的动怒了,今天晚上免不了一顿“竹板炒肉”了。
爸爸眉开眼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裂到了耳朵边,得意的哼着跑了调的京剧,又拿出烟美美的吸了两口,然后,从衣兜里拿出两张崭新的钞票冲我晃了晃说:“你过来。
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环节,而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是指以生活为蓝本,以生活为素材,以生活为背景,以生活为题材进行作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简要讨论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
一、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的重要性1. 增添写作兴趣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熟悉的生活人物、熟悉的生活事件作为写作素材,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学生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生活话题进行写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2. 提高写作实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写作,使得学生更容易产生写作灵感,写作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生动。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更容易产生真情实感,写作的实效也就更高。
3. 培养写作能力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将锻炼如何通过观察、思考、感受、想象等能力来进行写作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 创设情境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生活、赏析文章等方式,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从而更容易产生写作灵感。
2. 启发思维在进行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生活主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生动的联想、巧妙的组合,提高他们的写作创造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假设”、“设想”等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启发他们进行写作创作。
3. 提供写作支持在进行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写作需求,提供一些写作支持,例如写作素材的收集、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技巧的训练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开拓写作视野,是构建生活作文体系的核心。
这种体系是对学生素质全面要求的一种写作手段,旨在通过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感悟,突出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使学生写好人生,以文化的眼光、文学的语言描绘现实,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创新思维、实践动手的能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拉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因此,既需要学生在写作前要分析好选题与素材问题,又需要学生在指导和改进中体验、总结、迁移素养。
我们运用书写作为养成素质的工具,培养学生从思维到风格的多方面文化关怀和社会责任,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日益交织。
例证:一个生活作文的写作案例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车辆的不断增多,都市中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绿化的建设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就此,我想写一篇关于城市绿化建设的生活作文,抒发我心中对城市绿化的渴望。
我们都知道,城市绿化带给人们的益处极其广泛。
首先,它可以美化城市的容貌,使得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其次,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空气湿度,减少沙尘暴和干燥热风等恶劣天气,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
第三,城市绿化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场所,让人们在绿意中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最后,绿化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绿化的美好愿景,我们需要倡导每个人参与。
政府要加强对城市绿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鼓励社区居民种植绿化苗木,参与城市废旧物资的垃圾处理,使生活垃圾应有的资源化和可循环利用;城市居民也要积极参与绿化建设,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公共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当然,学校也应该积极倡导和组织校园绿化和环保活动,加强环境教育,深刻理解保护环境、绿色生活与人民幸福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通,与社区、企业、市民一道推进绿化建设和共建和谐宜居城市。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
而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从教材选取、情感引导和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一、选择生活化的教材生活化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
教材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故事、儿童文学作品、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题,比如家庭、亲情、友情、校园生活等,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
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一些新颖的素材,比如新闻报道、科普知识等,来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
二、情感引导生活化作文的另一个核心是情感引导。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的阶段,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他们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情感启发的方式,比如通过情感分享、情感疗愈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
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挖掘素材,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
三、写作技巧生活化作文的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写作技巧训练的方式,比如通过写作素材的收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写作范文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通过设定一些写作情景、激发写作灵感等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写作状态,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
四、实际操作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进行生活化作文的指导:1. 鼓励学生写日记。
日记是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好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
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写作。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社区以及自然环境中去写作,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写出生动有趣的作品。
我谈“生活化作文”:让写作思维具象化
我谈“生活化作文”:让写作思维具象化不同于信息科技领域的模式,作文内容的模式化意味着思维受到局限。
因此,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借助于何种形式引导、指导孩子冲破思维局限,打开行文思路,亟待探究。
标签:思维图示思路“生活化作文”“生活化作文”是基于当下小学生写作普遍存在的模式化现象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作文素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而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
参与“生活化课文”实践和研究,笔者力求在自己的习作教学中,引导孩子打开写作思路,避免甚至打破那些看前文就能猜到后文的“套路”。
一、“作文”的意义作文,即写文章,其本义是围绕一个话题、论题,或根据心里所想,写一篇文章。
“作文”一事,古已有之。
自古以来,“作文”是先生教书的必备功课,学“作文”是学生的必修科目。
先生最讨厌看到一篇乏善可陈、内容空空的文章。
“作文”即是学识学问的展现,还曾是能力担当的重要考评标准,甚至决定过门生学子的仕途。
如今,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无论“分数制”还是“等级制”,作文占语文试卷的比例居高不下,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当前的社会制度下,用一篇申论测试应聘人员,用一篇“下水文”考查受聘教师更是屡见不鲜。
张口能言,下笔成文,是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生活化作文”的意义诸多小学语文教学概念中,有关“作文”一般笼统地概括为“习作教学”,顾名思义,就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孩子写作文。
众所周知,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而在笔者看来,当“写”和“改”碰撞在一起,就会产生一连串颇具矛盾意味的教学问题:1.指导孩子写好一篇作文,究竟要在课堂上教什么?2.如果教学生“写”,则他们在哪“改”,怎么“改”,谁来”改”,又是谁来指导“改”?3.如果教学生“改”,则他们在哪“写”,怎么“写”,又是谁来指导“写”?另外,还有单次习作教学所需的课时数是否会对整体教学进度产生影响。
总之,仅凭一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就想指导孩子练写一篇好文章,“难于上青天”。
构建生活化小学生作文教学模式
教 学 研 究55 都市家教构建生活化小学生作文教学模式会宁县新庄乡教育管理中心 李 雄一、模式构建背景小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大多数作文课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肤浅地零乱地讲一讲小学生很难懂得的所谓理论,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作。
这种作法,缺失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教学的本质特征,致使教师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样“具体”地教作文,致使学生在黑暗的死胡同里瞎摸索——凭着感觉走或胡编乱造。
因此,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又符合“学”的规律,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了。
二、模式概念界说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
构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发挥课堂的整体功能。
生活化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概念,即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作文的生活化。
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要素体现出的生活状态;学生作文的生活化指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对生活的表达,具有生活的气息与特质。
三、模式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离不开生活。
(2)叶圣陶先生的作文观:“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如何构建小学中年段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小学中年段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概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也逐渐出现了新的要求和现象,但在教学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在小学中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教学本质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趣味性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质量。
作文教学中最为严峻的问题方面便是如何提高其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化性,及受小学生中段学习特点限制,再加上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储存量不够,文辞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等影响因素,进而直接导致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困境,也会让学生觉得“难作文”。
其次,就部分学生作文内容情况看,多数情况下其作文内容都存在空洞虚假及套话现象,比如为应付学习任务或者考试,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会有胡编乱造的情况出现;另有部分学生还会照搬“语文作文优秀范文内容”,但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也会令学生的作文内容极其缺乏生气。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只有将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小学生写的欲望。
由于老师对学生缺乏细致且深入的研究和观察,对学生的生活面也了解甚少,這样便会导致作文的教学困难。
作文的原意是要求学生极尽表达内心感受或情感体验,这才是写作的意义与目标所在。
因此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所存在的过于形式化训练,对生活化作文教学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与阻滞。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小学中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平等性,让教学活动“动起来”《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所以,作文指导课要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那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和关心学生,这样才更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写作思维才不会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会充分发挥真情实感,这也是写好一个作文的良好开端。
构建“生活作文”模式
小议构建“生活作文”教学模式窃以为“生活作文”,就是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积累中学作文、练作文,从而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作文活动型体系。
一、以“大量阅读”为依托。
1、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使课内知识得到延伸和放大。
教材中有很多篇目很适合引导学生实行延伸性课外阅读。
例如《凡卡》选自《契柯夫短篇小说集》,《卖火柴的小女孩》选自《安徒生童话集》。
在教学课文之余,能够引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
放大型阅读。
有些课文,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一篇是写鲁迅的,一篇是鲁迅写的。
对此,教师能够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搜集相关鲁迅生平、作品、故事等等方面的书籍实行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
2、以课外阅读促动课内知识的消化、理解。
《琥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属于科学推理文章,牵涉到地壳的变化、化石的形成等等自然知识,单凭几节语文课是很难讲清其中的科学道理的。
如果教师借助课外阅读,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去读一读一些科普类书籍,在了解相关的知识后,再来实行课内阅读3、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读书活动来满足学生对各个层面知识的需求。
故事会、图书节、读书征文、开心阅读等等。
来推动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班级特色图书角,使学校的读书活动展开得有声有色,满足学生对各个学科、各个层面的知识需求。
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为学生“生活作文”积累了语言知识、表达方式以及情境体验。
二、以“生活体验”为源头。
1、自发活动。
这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量很大,面也广。
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外出旅游、做家务等等都是自发活动的内容。
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中,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使这种自发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的素材。
2、专题活动。
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为学生创设各种专题作文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注重社会,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去关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以此为基础的习作增加深度和广度。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构架“生活作文”发展主体人格
构架“生活作文”发展主体人格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在作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折射出的主题理念。
如何唤起学生对作文生成“主动表达”的情感态度,在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活动中凸现其主体性,从而促进其主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因应引进“生活作文”这一作文教学策略,颇得反思性崭获。
一、关注生活万象,引导主动表达在“生活作文”教学界面,我们注重激活“调查作文”这一程序的运行,即作文不限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分析、比较等能力,以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形成,进而提升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科学认知度。
我们倡导学生广为接触社会生活,要求“了解生活,发现题材”,重点引导“思考生活,研究生活”,从中获得大量写作题材,催发人格悄然成就于判断、选择的过程中。
如学生张乐选取班级生活的一种现象,即“教室的门一推开就发出一种声响”,老师夹着教本欲进教室,这一“信号”提醒同学们做好迎候老师上课的准备,师生皆大欢喜。
谁知,“时间久了,有人把开门声演义为另类”——一种恶作剧式的故意捉弄,惊扰了同学们的惯性思维。
于是,这种声响不再起到提示上课的功用,师生进入课堂角色也就不那么有序、和谐。
作者反思而昭示全班同学:“没有诚信的人,就没有诚信的门!”一语既出,发人深省。
此文被市级文学刊物《江山文艺》发表后,以选材的独特与立意的深邃受到读者好评。
在“调查作文”这一概念的教学探求中,我们经常训练学生写作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实用文体。
作文选题紧扣中学生生活实际及其兴趣爱好,如“我家的变迁”、“咱们新农村建设方案”、“咱班同学业余爱好的研究报告”等,还倡导学生利用假期参观游历,预设学生考察自然、考察社会的作文选题,指导学生写作游记和考察报告。
与此同时,我们还瞄准作文训练同其他学科的契合,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置于作文教学的视野之中,树立起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形成和作文教学有益于生活的教育价值观,如我们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一炉砖厂做调研,通过座谈了解砖厂存在的历史渊源,指导运用地理、环保知识研析砖厂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侵蚀与损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这一传统产业市场发展前景的瓶颈,借助网络查阅建材业重大技术突破的资讯,学生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土砖厂透视》,行文材料丰富,文字组合得体,说明清楚,论证有据,给读者带来不少思考。
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作文写“实”,规避内容空洞无物的习作现象,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习作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构建高效的习作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生活化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时代。
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生活教育”依然是一种重要的、“不过时”的教育思想。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习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也可以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习作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写实”,写真,有效地杜绝过去作文空洞无物、虚构的现象,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小学生习作现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常见小学生的作文如下:一是学生作文空洞无物。
可以说:内容空洞无物是小学生习作的“通病”。
而之所以是“通病”,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阅历不足,很多时候,面对不同的写作题目,学生都是通过“编”的方式来完成写作任务。
同时,很多小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观察和积累的习惯,导致知识积累不足,最终导致了学生作文空洞的现象;二是作文因过度模仿而近乎抄袭。
仿写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但如果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过度模仿,那就有抄袭的嫌疑。
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电脑等的普及,使得学生检索信息更为便捷。
在此背景下,部分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走捷径的思想,导致学生过度模仿别人的作文而缺乏自己的思想。
要想改变学生在作文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革新传统的作文指导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必要性习作与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化作文
生活化作文——搭建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在学生的生活中,只要用心感受,即使是最平常不过的一种活动,也能发现新意,也能撷取习作素材案例《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一、活动目的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使语言积累、运用能力得到锻炼。
2.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1.学生对当地环境状况作广泛的调查。
2.收集、整理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3.准备以环保为主题的小品、故事、广告词等活动内容。
三、活动过程(一)主持人上场:甲: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
32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目的是提醒全世界注意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乙:,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品的增加使我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全体学生齐诵:只有一个地球,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
主持人合:五(3)班《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语文活动课现在开始!(二)学生宣讲环保小知识《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
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写作模式构建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写作模式构建语文知识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获得提升,而写作也是学生表达的一种方式,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身的写作水平并不突出,主要是其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平时开展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不妨采用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手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素材,用书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写,深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同时,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开展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以此来升华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激活语文课堂的灵动性,使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新语文教学元素,让语文课堂变成流淌的清泉。
基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运用写作模式,探索出一条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借此促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建构。
一、当前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一)学生缺乏写作技巧写作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有着很大的挑战性,虽然学生已步入初中阶段,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缺乏关注,对身边的很多事情不了解,在面对生活方面的写作题目时,好像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写作技巧不够丰富,在生活化题材剖析方面,以及对事物情节的描写,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写作的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写作是需要学生系统化学习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受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写作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在生活化题材的写作期间,很多学生所书写的内容没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文章中,教师也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三)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深刻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所经历的事情也不够多,对于生活的感悟也不是特别深刻,在面对一些生活题材的写作训练任务时,无法有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不够深刻,所书写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导致内容空洞乏力,没有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是指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情景中进行写作的训练。
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写作乐趣,提高写作水平。
以下是一些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写出生活化作文。
1. 选择生活化主题:让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为主题,例如:我的宠物、我喜欢的食物、一个有趣的周末、我最喜欢的运动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提高写作的主动性。
2. 情景描写: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所选择主题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感官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写的事物或情境,如:形状、颜色、气味、声音、触感等,使作文更具有细节和鲜活感。
3. 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丰富作文内容。
启发学生回忆或观察,让他们将所写的事物或情境更加具体化和丰富化,例如:是否观察了细微的变化,有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等,让学生陈述自己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观点。
4. 想象运用: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增加作文的趣味性和独特性。
例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了所写的事物,或者将事物放入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描写,让学生通过想象,增加作文的新奇性和创造性。
5. 感情表达: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让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将自己对所写事物的喜爱、厌恶、欣赏等情感表达出来,增加作文的情感色彩和个性化。
6.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让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使作文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7. 修改和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反思,让他们意识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作文,并听取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从他人的角度找到自己作文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通过以上指导策略,能够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好地写出生活化作文。
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并在写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构建生活支架 提高写作水平
构建生活支架提高写作水平究竟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学生发展听话、说话和阅读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作文当前现状现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作文的选材走向了两个极端:1.太老套如写好人好事,许多同学一拿起笔就不约而同地写帮老爷爷推车、给老人让座,或下雨天同学们互相撑伞回家或跑到学校关窗户等。
而实际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根本就没碰到过或没做过这些事,只是在一些作文书或阅读文中读到过,然后练习时就生搬硬套,这样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对作文书的依赖,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因不真实而缺乏细腻的表述,使人读之无味。
2.太新潮,没有具体的实例有一些学生课外书籍读的不少,每次写作文一拿起笔就洋洋洒洒的一篇散文,或者空洞地发牢骚。
所以,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不喜欢作文课,不喜欢写作文,害怕写作文。
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缺少新意和创造性。
时代在进步,生活在越来越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却越来越狭窄。
怎样改变这种面貌呢?二、“生活与作文”的转换“言为心声”作文不仅是孩子心灵的感悟,也是生活的自然流露。
“我手写我心”,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言可写,势必要求孩子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学会细心观察生活,还要学会把生活转化成语言文字。
1.话题写作——“言为心声”,我手写我言写作来源于生活,当两个孩子碰在一起时,最喜欢聊的是什么?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或碰到的一些趣闻逸事。
当老师像学生那样参与其中,相信学生的想法会被激发开来,思路也会开阔起来,还会越聊越有劲。
如报上出现的“校车事件”“最美丽妈妈吴菊平的故事”“小悦悦事件”等都可以成为聊的主题,不知不觉中文章就形成了。
不用刻意要求,谈论的话题就是作文的题材。
2.活动写作——指导学生“写诚实的话,写出自己的话”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
构建“生活作文”体系
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构建“生活作文”体系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
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
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
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
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教学中我们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
高中生活作文体系的构建
高中生活作文体系的构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
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
学生只有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感悟生活,进而发现生活的真谛,有感而发,诉诸文字,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一、作文因生活而鲜活——作文生活化(一)走进生活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花鸟虫鱼,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阳光,也有阴霾。
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中采撷作文的素材。
走进生活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间接方式是指通过影视、报刊等媒介获取生活的信息,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几乎可以通过媒介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直接方式是指亲身到生活实际中去获取生活信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走进自然,让学生在自然中亲近生活;二是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社会中观察生活;三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生活;四是强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生活。
当然,走进生活的方式,还可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合用。
当我们获得某种生活信息后,可以到生活中去验证、去实践,从而更好地感悟生活,甚至更好地生活,这是一种“走进生活”更高级的体现。
(二)感悟生活生活的本身是平凡的,但是生活中蕴含的哲理是不平凡的。
如果我们用心去体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们要写好作文,就要积累生活体验、加强思维训练。
体验就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人或事物进行了解、感受。
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体验的特征是真实、深刻和有所预感。
其中“有所预感”是体验产生的心灵的萌动。
学生如果能有丰富的体验,那么写作时就会文思如泉涌,情动而辞发,就不必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了。
搭建生活平台,建构习作模式
搭建生活平台 ,建构习作模式新课注明确指出“写作教课应切近学生本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引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其本质是习作教课不可以离开学生生活内容,不可以离开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生活化习作模式正是适应这一写作的最好的一种写作教课方式,学生将自己所经历的、所思虑的、所感悟的,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诉诸笔端。
还让学生逐渐地明确在客观的人际关系中自己内在的真切,进而促使小孩主体性人品的形成。
其做法是:一、抓住一个要点:走进生活,累积素材1、以察看为基本方法。
察看生活是作文训练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指引学生察看,才能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才有血有肉,真切动人。
学校2011年 11 月份举行了冬天运动会,我们让学生写《记一次竞赛》。
第一教给学生察看的方法(目击、耳闻、鼻嗅、口尝、手触等)后让学生到操场上用各样感官认真去察看、感觉竞赛的过程,再让学生用笔录下现场的经典语言,老师用手机拍下出色画面频频让学生察看,最后让学生写文章。
因为学生察看竞赛时认真、认真,印象特别深,写起作文来轻松自如,写出的作文也详细生动。
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做生活的居心人,指引他们从不一样角度察看和认识事物,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搭起一座感情桥梁,进而通向“为之始佳”的目的地。
2、以教材为依靠。
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 思想的详细表现。
我们经常联合教材进行练笔。
学习完《我爱故土的杨梅》一文后,鼓舞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在网上查阅家乡特产的资料,回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认识相关这方面的知识,并在下学的路上认真察看要写的这些特产的生长过程。
而后每人学着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的文章,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3、以活动为载体。
种一种,感觉劳动之美。
我们教室的窗台上,一年四时,盆盆罐罐,目不暇接,花花草草,异彩纷呈。
让学生在花盆里各种、播播、栽栽、一篇有情有感的文章,会跟着一棵小菜苗的到来出生,一棵小菜苗,一本鲜活的作文教材!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既锻炼身体,又长了见解,种花种草乐在此中。
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是一种将学生日常生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以下是一些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示例。
1. 主题选择: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来写作文。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主题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关,如家庭、友谊、运动等。
2.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体验真实的场景。
学生可以根据所见所闻来写作文,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视频和图片素材:播放有趣的视频或展示具有启发性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和图片来写作文,描述所看到的内容,或者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题目,拓展思维,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5. 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不拘泥于规定的格式和结构,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写作水平。
6. 同行评议:组织学生进行同行评议,让他们互相阅读和批评彼此的作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从他人的作文中学习到新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7. 真实应用:将学生的作文应用到真实的场景中,如校内的刊物、展板或学校网站。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对写作的自信心。
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能够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过程中。
通过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实地考察、使用视频和图片素材、小组讨论、写作实践、同行评议以及真实应用,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打开个性化习作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打开个性化习作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新课改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是新课改中四大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
综观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确已经做到了推陈出新,富有活力。
然而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一对比,便会发现我们的写作教学依然是以传统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固定的写作材料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说白了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从而无法使学生的习作真正走向新课改中所提出的个性化习作道路。
因此每逢作文课:我们的学生们总会叫苦连天,抓头挠腮。
半节课下来,学生心如四野,笔下空空,仍在眨着眼望天花板。
老师催得急了,才胡编乱造,空喊几句,敷衍了事。
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内容空洞、言词生涩,就是千人一面、毫无新意。
这种闭门造车、为文造情、编造故事的“大话”作文,没有写出半点真情实感,读起来总让我们觉得索然无味,头疼至极。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不良现象?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习作走向个性化的道路呢?我认为: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个性化习作”?汉语词典对“个性”一词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那么,语言活泼流畅,构思新奇精巧,风格凸现完善,个性健康鲜活…….这些理应都是个性化习作的表现。
第二要使学生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构建“生活作文”体系,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打开个性化习作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走进生活,彰显个性,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作文”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创新,创新中探究,探究中反思,反思中走向个性化。
1.用个性化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个性化习作意味着学生想写的内容,想选用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受外界干扰,是因为需要或某种兴趣的完全主动表达——即“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生活作文”体系
导读: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
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
那么在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XX”或“我佩服他(她)”“他
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
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在记事方面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地球呐喊沙龙”……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让学生自办活动“周末大家乐”、“早晨新闻发布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看我露一手”擂台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
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
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
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
而单
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
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
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教学中我们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
通过素描练习,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勇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
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
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
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写事呢,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
若写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写游记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所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下来。
写参观记最重要的是按时间的顺序、地点的转移,将参观时所见所闻有选择、有详有略地具体地写出来;既要写人物的活动,又要进行景物的描写,
把参观过程(动态)和看到的景物(静态)写清楚……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听声想象。
实践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前提。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供各种音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
我们在指导听声作文时做到如下几点。
(1)收集声响。
借助录音机,有目的地采撷各种声响,注意各种声音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
如把“笑声”、“掌声”、“喝采声”这些生活中常现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2)引导想象。
先反复播放声响,让学生弄懂有哪些声响,各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学生想象时,教师不作出某些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先求“大胆”,再逐步纳入“合理”。
(3)据声写文。
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基本内容后,教师再提出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让学
生独立命题,构思成文。
2.看物联想。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
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地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
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例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本荣誉证书”、“一封表扬信”,再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找出它们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3.动手创作。
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
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
于是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橡筋动力航模飞机”、“摇控电动快艇”、“自动驱蝇器”、“吸尘黑板擦”等也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
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设计生活。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
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
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
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细节,都是未来社会的格局,他们的敢想敢做,令人惊叹!
设计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怎样搞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们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
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设计美化校园。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怎样使校园香化、绿化、美化,我们发动学生仔细察看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构画创建方案。
画廊的安排、雕塑的造型、花坛的装点、喷泉的分布、假山的式样……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学校主人的身份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在构思着学校的宏伟蓝图。
另外,我们还让学生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的“小能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