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版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盛衰分析
【教学设计】《东汉的盛衰》(华师大)
《东汉的盛衰》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东汉的盛衰》是2016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内容。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东汉时期,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加上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最终引发了黄巾大起义,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东汉在中国古代史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发展时期,这与刘秀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
造纸术的改进、《伤寒杂病论》、麻沸散都出现于东汉。
学习完本课,将有助于后面科技文化内容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东汉建立后,刘秀以“柔术”治天下的内容。
2.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东汉画像砖、墓室壁画等实物史料,感受“光武中兴”的安定繁荣景象。
2.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理解中央政权的混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共同导致了东汉的衰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联系现实生活,意识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通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现象【教学重点】1.光武中兴。
2.东汉衰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东汉的盛衰中隐藏了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危机。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导入: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这幅图片描述了什么吗?(对,它描述了人的一生,人刚出生的时候很弱小,可是到了中年却变得很强大,可是到了老年又渐渐的走向了衰弱,而我们古代的封建国家就像人的一生一样,由产生到强盛最后又渐渐的走向衰败。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去了解它的盛衰吧。
)一、东汉的建立1.通过72页的第二段内容,我们来看看刘秀是在怎样的一种背景下崛起而成为东汉开国皇帝的呢?(1)西汉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贫富分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最终引发了社会危机,使西汉走向衰亡。
七年级历史东汉的兴衰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历史东汉的兴衰知识点笔记东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历时近200年,从公元2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20年。
在这个时期内,有着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道德家等人物,以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七年级历史东汉的兴衰知识点笔记。
一、东汉的建立和政治稳定东汉是在汉朝末期建立的,由于西汉的内忧外患和王莽的篡位,使得汉朝的统治出现了诸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东汉就此建立。
东汉政治稳定的时间大约持续了80年左右,其中的几位皇帝像是明治、章帝等有着不同的贡献。
东汉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将都城从西安移至洛阳。
二、东汉的疆域和经济发展东汉的疆域较西汉有所扩张,除了原有的国土外,还进驻了一些新的领土,比如说东南沿海地区等。
东汉时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升级,如加重农民税收,推行度田制度,使土地的经营更加有效率,提高了人民的生产能力。
三、三国分裂和东汉的灭亡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期,相较于前朝,东汉政权的财政、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渐渐地愈加严重。
由于政治经济的紊乱和文学伦理的阐扬等原因,在220年,魏、蜀、吴三大政权愈来愈卖力地去掉东汉政权,最后东汉灭亡,中国也步入了三国时期。
四、东汉文学艺术东汉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有士人之风,加强了文官、武将、思想家、艺术家等的文化艺术水平,使得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表现丰富多彩,代表作为《红楼梦》、《青瓷》、《严子陵与矫虎皮》等风靡一时的文学作品。
五、东汉思想和文化东汉时期不仅是政治和经济挣扎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时期。
在此时期,有着不少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王充、班固、郭象等,他们是东汉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增长、科学技术上发展的代表人物。
六、总结东汉政权虽然短暂,但却在中国历史上印刻了重要的一笔。
经过老百姓的辛苦和骄矜,东汉的政治、文化、经济伦理和社会现象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人文故事、文艺创作和思想理论在今天的人文、文学、哲学、史实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二、新课讲授1.材料展示: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2.教师讲述: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材料展示: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郡国一》4.问题探究: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 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从措施方面看,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5.教师讲述:光武帝的这些措施总体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6.问题探究:你从光武中兴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问题思考:什么是外戚?什么是宦官?提示: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2.图表展示:提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笔记
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笔记
以下是关于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的笔记:
一、东汉的建立
1. 时间:公元 25 年
2.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3. 都城:洛阳
二、光武中兴
1. 措施: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 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 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幼,太后临朝。
2. 表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四、黄巾起义
1. 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2. 爆发: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3.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起义失败。
4.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五、东汉的灭亡
1. 背景: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上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相互混战。
2. 灭亡:220 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016(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东汉的盛衰》(精品课件)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9岁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 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 什么后果?
衰败原因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2.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衰 败 表 现
(1)表现: 政治:把持地方政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占有“跨州连郡”的田庄。 军事: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 (2)结果: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与中央政权离 心离德的地方割据势力,对集权的统一王 朝构成巨大威胁。
A)
3.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 结合所学历史和地理知识,想一想这么称 呼的原因应该是( ) 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 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 和生机 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D
4.在洛阳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并扩大太学规 模、在地方兴办郡国学的皇帝是( ) A.刘邦 B.刘恒 C.刘彻 D.刘秀 5.“光武中兴”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
你怎样评价光武帝?
虽然刘秀利用农民起义,重建汉 朝,但他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 战的局面。并以非凡的胆识,采取以 柔治天下、注重文治的方略,巩固了 东汉王朝,在位三十余年间,创造了 “光武中兴”的业绩。
二、东汉的衰败
皇帝 和帝 即位年龄 10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D
C
6.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光武中兴的内容是
(
D
)
A、恢复田租到三十税一 B、裁并机构 C、任用敢于执法的清官廉吏
D、治理黄河
7.东汉后期走向衰败的表现中不包括 ( A.地方官员任免不受中央控制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盛衰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3课东汉的盛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原因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归纳或描述材料内容等,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描述的能力。
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联系现实生活,意识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通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现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成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宦官、外戚专权。
教学难点(1)对“中兴”现象的理解。
(2)从东汉的盛、衰原因的分析和归纳中,得到启示和思考。
教学过程导课:由王莽篡汉的故事导出新课,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让同学们来感受和学习东汉的盛衰。
新课教学:一、东汉的建立1.简要介绍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王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刘秀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打败王莽,最后建立东汉情况。
2.光武中兴(1)以柔术治天下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虐杀奴婢深得民心三十税一,减轻农民负担以民为贵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简政安民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扩大太学规模培养人才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解释“中兴”: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
归纳治国理政要励精图治、以人为本,抓住国计民生中的关键,促进社会发展;还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注重文化软实力......(2)学生阅读插图文字材料,提问“光武中兴”的治理效果如何呢?当时人们怎样评价光武中兴的?过渡:经历了光武帝刘秀和他的继任者汉明帝、汉章帝54年之后的汉和帝即位,东汉开始走向了衰落。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二、东汉的衰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及小字分析东汉衰败的原因,即年幼的皇帝被各种势力左右、地方割据势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等,并指出具体表现,诸如官僚、地方兼并土地、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左右选官舆论、大地主拥徒附和私人武装家兵等等,指出这是东汉末年形成割,势力的原因,更是三国分立的历史根源。
东汉的盛衰 说课
《东汉的盛衰》说课稿林谊《东汉的盛衰》这篇课文是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2课。
该课在单元中第三篇,由秦的统一局面发展到西汉的大一统局面,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刘秀夺取天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以后再次繁荣。
但这个王朝又是中国由统一到大分裂的一个过渡期,所以学生学习该课时东汉盛衰是一个重点内容。
课程标准上对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根据课表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2、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②依据历史图片想像并手描述汉人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描述的能力。
③介绍天干地支表及十二生肖,教会学生换算农历与公历、干支纪年与生肖的方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重难点为:1、重点:光武中兴2、难点: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为以导学稿为载体,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统一国家的巩固》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然后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发放导学稿,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独自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东汉衰败的原因和史实、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
(15分钟)小展示和点评:一、小组交换检查导学稿完成情况,并现场小组评分;二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小成果,并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三、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
(10分钟)探究、展示、点评:探究实践主题为:“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东汉的盛衰ppt4 华东师大版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9岁
你能发现上表中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的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大多年龄较小, 由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 久之形成外戚(即皇帝的母党、妻党一族) 专权。皇帝成年,结纳身边宦官争夺大权, 又导致宦官专权。 危害及表现:外戚、宦官之间多次争斗,你 方唱罢我登场,各谋私利,使东汉政治一片 黑暗。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 以前宦官徒党多做地方官,现在也做朝官了; 以前做地方官多是县官,现在做州刺史郡太 守了。内外重要官职多被他们把持,垄断了 仕途
说一说
东汉的衰败
中央: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 政治黑暗 地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割据势力猖獗 农民起义
阅读P66内容,说一说东汉 割据势力强大的体现。
1、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 2 、左右举官舆论
3、大地主拥有私人武装、 经济十分富庶
外戚、宦官专权 东 汉 中 后 期 土地兼并 皇权衰装(部曲、家兵)
官职世袭
以民为贵、和谐兴盛
以民为贵、和谐兴盛
刘秀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盛 外戚、宦官专权——衰
以民为贵、和谐兴盛
拓展思考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国 家的哪些惠民政策,想一想国 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身边的历史
你是哪一年出生的?是什 么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这 是什么纪年法?
议一议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 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
面。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
共同原因?
看图说史
看课本P65及屏幕上的几 副图,根据图片想像汉人
的日常生活。
东汉的衰败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盛衰课件 华东师大版
皇帝 和帝
即位年龄 10岁
宦官中和的外问戚题轮吗流?专权这执
殇帝 1岁
政 个问题会导致什
安帝 顺帝
13岁 11岁
么后果?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 什么后果?
二、东汉的衰败
外戚、宦官专权
东 汉
土地兼并
• 学习难点:知道东汉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 会动荡。
自主学习
• (一)东汉的建立 • 1、公元25年,刘秀在西汉王朝灭亡后农,民利起用义
建了汉洛朝阳政权。建都 东汉 ,历史上称为
重 。
• 2、东汉初年,社会满目苍痍。刘柔秀术以“
”治天
下。
西汉末年
• 3、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安权定,繁结荣束了
光武中以兴来长期
• A.刘邦
B.刘恒 C.刘彻 D.刘秀
• 7、东汉后期走向衰败的表现中不包括 ( )
• A.地方官员任免不受中央控制 土地
B.官僚地主疯狂兼并
• C.官僚宗族世代把持中央政权 武装
D.大地主拥有私人
东汉集市画像砖
王莽改制 “新”朝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特点:托古改制
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失败原因: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 王莽以之身灭。 《宋书·礼志序》
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学习目标: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
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学习重点:了解东汉的建立。
中
皇权衰弱 朝政混乱
后 期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盛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盛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汉的盛衰》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时期的的历史变迁,包括光武帝恢复汉室、明章之治、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为后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东汉时期的历史变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汉时期的的历史变迁,掌握光武帝恢复汉室、明章之治、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变迁,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汉时期的历史变迁,光武帝恢复汉室、明章之治、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对于外戚宦官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有深入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变迁。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东汉时期的历史资料,如学术论文、历史书籍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汉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对东汉时期的地理环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东汉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盛衰》ppt课件2
治理天下
用两个字归纳刘秀治理天下的原则。 归纳刘秀“文治”的措施。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未受教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太学毕业。
光武中兴
解释“中兴”。 评价光武帝刘秀。
朝代中期的复兴。 武 地位 土地 依附民 私家军队
这对皇帝的统治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皇帝与豪强共同统治天下
皇帝掌握朝廷,统治中央 豪强统治地方
东汉的衰败
皇帝年幼,外戚、宦官两大集团争斗 黄巾大起义 豪强割据,军阀混战
课堂小结
东汉的盛衰
一、东汉的建立
二、东汉的衰败
再见
东汉的盛衰
学习目标: 东汉的建立 东汉的衰败
西汉晚期社会危机
土地兼并问题 奴婢问题
新朝
外戚与皇室 安汉公王莽 改制复古 东方、南方大乱:赤眉、绿林造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几次大起义?
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东汉的建立
赤眉、绿林起义 刘秀起兵 平定天下 定都洛阳
以前哪个朝代也曾定都洛阳? 东周(洛邑)
东汉的盛衰ppt2 华东师大版
汉代庄园中的望楼 东汉庄园中的粮仓
外戚、宦官专权 东 汉 中 后 期 土地兼并 皇权衰弱 朝政混乱 贫富悬殊 社会动荡
私人武装(部曲、家兵)
官职世袭
以民为贵、和谐兴盛
以民为贵、和谐兴盛
刘秀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盛 外戚、宦官专权——衰
以民为贵、和谐兴盛
拓展思考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国 家的哪些惠民政策,想一想国 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4.刘秀在位30余年间,社会出现较为安定繁荣景象, 史称“ 光武中兴 ”。
谢谢大 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东汉的盛衰PPT 华东师大版
西汉晚期社会危机
土地兼并问题
奴婢问题
新朝
外戚与皇室 安汉公王莽 改制复古 东方、南方大乱:赤眉、绿林造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几次大起义? 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东汉开国
赤眉、绿林起义
刘秀起兵
平定天下
定都洛阳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 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 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 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歌德
东汉的盛衰ppt 华东师大版
地位
土地 依附民 私家军队
这对皇帝的统治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皇帝与豪强共同统治天下
皇帝掌握朝廷,统治中央
豪强统治地方
东汉帝国衰败
皇帝年幼,外戚、宦官两大集团争斗
黄巾大起义
豪强割据,军阀混战
小结
西汉社会危机 王莽改制 天下大乱(新朝) 刘秀起兵,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豪强 天下大乱(东汉末年)
东汉的盛衰
公元25-220年
学习目标:光武中兴
东汉衰败
西汉晚期社会危机
土地兼并问题
奴婢问题
新朝
外戚与皇室 安汉公王莽 改制复古 东方、南方大乱:赤眉、绿林造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几次大起义? 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东汉开国
赤眉、绿林起义
刘秀起兵
平定天下
定都洛阳
以前哪个朝代也曾定都洛阳?
东周(洛邑)
治理天下
用两个字归纳刘秀治理天下Βιβλιοθήκη 原则。 归纳刘秀“文治”的措施。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未受教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太学毕业。
光武中兴
解释“中兴”。
评价光武帝刘秀。
朝代中期的复兴。 武足以安邦,文足以治国。
东汉的豪强地主家族
权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东汉衰败 原因:皇权衰弱、朝政混乱和地方割据。
表现
1、土地兼并严重 2、著名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 3、大地主富有、并拥有私人武装 4、农民起义爆发
外戚宦官专权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
东汉和帝及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
皇帝
即位年龄
致什么后果?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10岁 出生100多天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1.东汉中后期的一些皇帝 幼年早夭;即使是在位年 数较长的皇帝也多为幼年 继位、青年早亡。 2.以上现象容易导致外戚 专权,而皇帝则依仗宦官 势力,导致宦官干政。这 就造成了外戚、宦官利用
献帝
9岁
皇帝来交替把持朝政、争
夺权力的现象,导致中央
3.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 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4.刘秀以“柔”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①③ D、 ①③④
政权的混乱和王朝的衰落。
课外学史
公元:即公历的纪元。以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 公元元年,往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往后推 算,称为公元—年。 “公元纪年”包括 公元 、世 纪、和 年代。
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法是公元纪年法,今年是 2016年,即公元21世纪初。
其它的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1898年是戊戌年。。) 2.帝号纪年法(宣王五年,哀公。) 3.年号纪年法(贞观元年。。。) 4.民国纪年法(1912年是民国元年)
填空题
1.公元25年,刘秀利用农民起义重建了汉朝政
权,建都 洛阳 ,史称“ 东汉 ”。
2.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官僚宗族时代 把持政权,他们还拥有私人 武装。
3.刘秀在位30余年间,社会出现较为安定繁荣 景象,史称“ 光武中兴 ”。
作 业:
1.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 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 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两种 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西汉都城长安(西安),东汉都城洛阳, 洛阳在东…
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
光
武
中
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
兴
员,减少用农民起义,重建汉 朝;他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 混战的局面,并以非凡的胆识, 采取以“柔”治天下、注重文治的 方略,巩固了东汉王朝,在位三 十余年间,创造了 光武中兴 的业绩。
西华县昆山学校 冯爱华 2016、11、23
由旧入新
周(西周):前 1046--前771 历 时270年左右, 都城镐(今西安); 东周:分春秋与 战国两个时期, 前770--前221 历 时550年左右,都 城洛邑(今洛 阳)。东周在东, 东汉是否也在东
呢?
东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 (光武帝)
天干
地支
属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亥
猪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 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②从内容上 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 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提倡节俭等。③ 从结果上看, 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 面。 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 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 统治地位。 ②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 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没有的。 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3)统治者善于用人; (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 一,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
A. 汉武帝 B. 王莽 C. 汉景帝 D .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