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分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摘要】西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西安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旅游资源是随着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是旅游业的作用客体,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因子作用的结果,在对西安市旅游资源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类评价,并阐述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特点。
【关键字】西安市旅游资源类型特点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
西安北濒黄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依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秦岭,自然景观优美。
今天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2]。
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
[1]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
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一.西安市旅游资源分类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
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
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以下是西安旅游资源的分类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单体
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山丘型旅游地华山、南五台沉积与构造断层景观骊山断层三角面
地质地貌
过程形迹
凸峰华山北峰
奇特与象形山石南五台
堆石洞翠华山风洞
岩石洞与岩穴蓝田溶洞
自然变动遗址重力堆积体翠华山山崩地貌
水域风光
河段观光游憩河段灞河、渭河
天然湖泊与沼泽观光游憩湖区惠安湖瀑布瀑布高冠瀑布
泉温泉汤浴温泉、华清池温
泉
生
物景观
树木
林地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
独树碑林千年古槐
野生动物栖息地陆地动物栖息地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天象与气候景
观
光现象日月星辰观察区华山日出、骊山晚照天气与气候现象避暑气候地终南山避暑
雨雾多发区草堂烟雾
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人类活动遗址蓝田猿人遗址
原始聚落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
社会经济文化
活动遗址遗迹
军事遗迹与古战场西安事变旧址
废弃寺庙华严寺遗址
交通遗迹骆谷道
废城与聚落遗迹西周风镐遗址、汗长
安城遗址、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遗址
烽燧骊山烽火台
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西安交大、西安卫星
测控中心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大慈恩寺、荐福寺、
兴善寺、青龙寺、兴
教寺、华严寺、草堂
寺、水陆庵
园林游憩区域兴庆公园、革命公园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西安文宝斋旅游购物
中心、西安国际展览
中心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西安杨森制药厂、环
城高速
动植物展示地西安动物园、植物园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未央湖公园、西安唐
宁宫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活动场所陕西省图书馆、美术
馆
单体活动场馆聚会接待厅堂人民大厦
展示演示场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碑
林石刻艺术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体育健身场馆陕西体育馆
歌舞游乐场馆唐乐宫、古都大剧院、
唐华歌舞剧院、陕西
歌舞大剧院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佛塔大雁塔、小雁塔塔形建筑物陕西广播电视塔楼阁钟楼、鼓楼
广场雁塔北广场、南门广
场
碑碣西安碑林
建筑小品丝绸之路群雕
居住地与社区
特色街巷书院门仿古街
特色店铺老孙家泡馍馆
特色市场康复路小商品批发市
场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
筑
西安事变旧址、八路
军办事处纪念馆
归葬地陵区陵园秦始皇陵、杜陵、西
周车马坑墓颜真卿墓
交通设施车站西安火车站
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旅游商品地
方
旅
游
商
品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秦俑奶粉、临潼石榴、
火晶柿子、猕猴桃、
陕西板栗、水晶饼、
黄桂柿子饼、黄桂稠
酒、荣氏果汁
菜品饮食饺子宴、长安八景宴、
羊肉泡馍、春发生葫
芦头、老童家腊羊肉、
长安葫芦鸡、贾三灌
汤包
传统手工艺产品与工艺
品
蓝田玉雕、西安景泰
蓝、陕西刺绣、户县
二.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西安文物甲天下",因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从而获得了"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其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
秦始皇兵马俑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区。
西安建有森林公园十一个。
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①
凭借着这一个又一个旅游景点的发展,西安的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民画、唐壁画摹本、碑刻拓片、秦兵马俑纺织品、秦陵铜车马
复制品
人 文 活 动
人事记录
人物 秦始皇、玄奘、张学
良、杨虎城 事件
国人暴动、安史之乱、
西安事变 艺术
文艺团体 陕西歌舞团、秦腔戏
剧团
文学艺术作品
《白鹿塬》 民间习俗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关中婚俗丧俗、过寿、
做满月 民间演艺 秦腔、社火、皮影戏、
木偶戏
饮食习俗 面花
民间节庆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庙会与民间集会
八仙庵庙会 现代活动
旅游节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狂
欢节 文化节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城墙灯会
商贸农事节 临潼石榴节 体育节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
赛
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在取得骄人成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被揭示了出来。
同为“世界古都”,西安的市场竞争力远远落后于雅典、罗马等国外名城。
同时还落后于国内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香港、广州、上海等地。
这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究竟是什么抑制了西安的市场竞争力的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我参考了很多资料,有一个观点我很赞成:西安旅游业的发展陷入了旅游资源比较利益陷阱。
即认为发展旅游业只在于旅游者从异地向资源所在地流动,而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和垄断性。
正因为如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产生了靠祖先吃饭、不重视管理、不求创新的惰性!旅游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而缺乏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导致其缺乏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西安的旅游业一直遵循“一次性投入、持续性耗用”的发展模式,不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在一些旅游区废水、废气、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某些景点自然损毁,甚至出现乱刻乱画,打砸偷盗等人为破坏的现象。
②这样的恶性循环必将导致旅游资源的衰竭!
随着全球旅游产业规模的日益增大,过去低估的环境影响正在受到重视。
旅游活动的潜在环境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资源产生了压力:旅游者消耗水和食物。
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往往损坏景观和自然环境。
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影响是旅游活动产生的污染,如污水、固体废弃物、飞机和汽车产生的噪音和空气污染。
对当地居民而言,旅游业也是对宁静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干扰的原因之一,它也增加了当地建造和维护污水处理厂、道路等设施的费用。
鉴于此,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遗弃。
问题的症结在于: 如何使旅游业发展和环境改善相协调? 换句话说,如何使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这有大量事实可以为证。
③在我国旅游研究领域里,有关旅游影响的研究多侧重于经济方面,尽管近几年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多局限于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环境对于旅游的影响已不用多说了,因为这个大家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一个景点的环境(如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那么这个景点似乎就很难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可能我的想法比较的绝对,但事实确是如此!试问您愿意会去一个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地方旅游吗?回答是当然不会!那么,旅游对环境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害呢?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
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
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
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
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超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
④
由上可以看出旅游、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就单在单西安这座旅游城市来看,其旅游资源之丰富我们并无话可说,但是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没有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其现在的旅游业发展比较困难!走绿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必成为其今后发展旅游业的唯一出路!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绝对不能疏忽对环境的保护!只有
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西安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西安旅游资源的特点
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旅游产业集群。
例如:雁塔旅游产业集群;会展产业集群: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久盛国际汽车展览中心,三森国际家居会展中心。
四.西安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未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许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水平较低,相应的交通、供排水、通信、电气暖、环境保护等设施方面的供求脱节以及接待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
服务水平低、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旅游的跨越式发展,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效果。
①旅游产品结构性问题突出。
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不协调。
西安旅游产品一直以文物观光为主,文物类产品太多太集中,而非文物类旅游产品过少,造成产品比例失调,内容单一。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西安作为千年帝都,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级别相对较高,占绝对优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开发利用很不充分,据估计,西安“还有75%的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按照传统的静态展示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那些对历史文化具有一定修养的人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如果开发方式不得当,对于普通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旅游重复率和滞留时间不够理想(海外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仅为2.9天),从而影响旅游业的收入。
②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
西安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所推出的拳头产品,几乎主要是以文物古迹为主体的线路和景区,多为陵墓型、博物馆型,不能优势互补,以西安为中心的东线一日游、两日游,西线一日游,北线一日游,多年来没有多大改变,模式陈旧,且差异性不突出,吸引力减弱。
观光型产品多,休闲类和特种旅游产品少,旅游资源功能结构相对单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特品级的旅游资源,也以浏览观光为主要开发形式,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较差,满意度不高。
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③旅游物品开发落后。
西安市各个旅游点出售的旅游商品主要有仿制兵马俑、青铜复制品、玉器、瓷器等工艺品,产品雷同,地方特色不突出,或制作粗放,有特色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工艺品、纪念品极为缺乏。
游客购买兴趣不大,创收能力落后于其他地区。
这与西安市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④管理分散,旅游相关部门协作不力。
由于人文旅游资源所属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不同部门分割管理,没有注意发挥合力优势,造成人文旅游资源分属省、市、区三级,涉及文物、园林、建设、宗教、文化艺术等相关部门,使旅游市场条块分割,与当前大合作、大效益的管理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差距,造成丰富的资源,较低的效益,成为制约西安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①/zjsx/sxbt_sxgl_you1.htm,西安简介;
②张秀君、李立、刘成山,西安旅游业优势转变初探。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2,11(2),12-15;
③马乃喜,西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
陕西环境,2003,10(1),8-10;
④杜伟,关于旅游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旅游学刊,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