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延安市城郊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
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
5.65
0.73 0.15
2020/3/17
18
图2 不同时期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速度
根据计算模型算出延安市不同时期土地类型变化的速度(如表3和图2),耕 地面积和居民及工矿用地变化速度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耕地下降速度最快,居 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速度最快。耕地从1990年到2010年20年平均下降速度达到 2.53%,其中1990-2000年中平均下降速度为3.15%,2000-2010年间下降速度为 2.79%。居民及工矿用地从1990-2010年间递增速度达到5.65,其中1990-2000年 间的递增速度为3.73%,2000-2010年间的递增速度为5.51%。草地的递增速度最 快在2000-2010年间,达到0.76%。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变化速度呈现出不太明显 的递增趋势。
第二:评价分类模板(Evaluating Signatures ) 可能性矩阵:在 Signature Editor 对话框: →在 signature Editor 中选择 所有类别 →菜单条Evaluation →Contingency →Contingency Matrix 对 话框, 设置参数:
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
2020/3/17
1
引言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 关键而迫切的课题,中国做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土地利 用态势近几年来始终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之中,同时中国 又具有复杂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广阔的陆地面积,其土地利 用变化不仅对国家发展,还会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重要的 影响。
2.2.2影像拼接和裁剪 把每期的影像的5景影像进行拼接和裁剪,具体步骤:DataPreparation----
Mosaic Images—Mosaic Tool--(加载Mosaic 图像,图像叠置组合,图像匹配 设置---运行Mosaic工具)。
延安市土地景观格局变化与特征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01 5 N0 . 1
TERRI T ORY & NATURAL RES0URC : E S S TUDY
・3 ・
4 . 3 延伸产业链 ,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 消除产业 同构现象 延伸 北部 湾经济 区产业链 能提 高产 品的附加值 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 北部湾经济区应延伸 自身的产 业链 , 主 要 注 意 发 展 上 下 游 两 个 环 节 的链 条 , 上 游 注 重产 品设计 研发 , 掌握核 心技术 ; 下游则 注重 品牌建 设、 网络 渠 道 营 销控 制 。争 取 建立 起 完 整 的 、 关 联 性 强 的 产 业 链 条 。北 部 湾 经 济 区 内应 进 行 产 业 差 异 化 发 展, 各 市 应 着 重 发 展 有 各 自特 色 优 势 的 产 业 , 消 除 区 内产 业 严 重 的 同构 现 象 , 以 消 除 恶性 竞 争 。 比如说 南 宁重 点 发 展 生 物 医 药 、 汽 车零 配件 、 制糖等产业 , 北 海 重点 发展 信息产业 , 钦州 和防城港可重点发展重化工 产业 , 如石 油化工、 钢铁等 , 北海 、 钦州 、 防城港三市还 可利用 其 临海 的优 势发展 临海 型产业 ,例如 海洋制 药、 临海 型工 业 、 海洋渔业等。 4 . 4重 视 产 学 研 合 作 机 制建 设 , 提高产学研能力 , 促 进 产 业 升 级 北 部 湾 经 济 区产 业 嵌 人 全 球 价 值 链 的 时候 , 要 高 度重 视产学研 机制 的建设 , 提 高产学研 能力 , 促 进 教 育、 科技 、 经济 、 文化 的有机结合 , 发挥科 学技术带动 经济发展 的优势力量 , 充分 吸收 、 学 习、 利用价值链 中 的知识 、 技术 溢 出 , 推 动 科 学 技 术 研 发 成 果 的转 化 以 转变传统 的经济发展模式 , 打牢北部湾经 济区产业 的 根基 , 防止被全球价值链摧残或者被低端锁定 。产学 研机 制建设 包括 , 建立完善 的产业发展 政策 、 技术创 新政策 、 人才 流动政策 , 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等 , 这些 完善 的机制是 提高产学研 能力的支撑 , 是 北部湾经济 区嵌入全球价值链 实现产业升级 的有力保 障。 4 . 5推 动 内源 式 技 术 进 步 与 外 源式 技 术 进 步相 结 合 产业升级需要创新推 动 , 创 新 的动 力 来 源 可 以分 为 内在驱动 与外 在驱 动 , 内在驱动 的内源 式技术进步 是指 自主创新 的能力 , 外援式技术进步是 指借 助引进 的外 来企业 带动 的技术 引进 或者技 术转移激 发 的创 新进步【 5 ] 。在 自主创新基础 比较弱的发展前期 可以借 助外援式技术进步积累 自主创新的基础 , 推动内源式 技 术 进 步 与外 源式 技 术 进 步 相 结合 , 促 进 工艺 流程 从 低 层 次 向高 层 次进 化 , 从 而 带 动产 品升 级 最后 完 成 产 业升级 。
GIS与RS技术在延安宝塔区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黄土 水 分条 件充足 , 以肥 沃的淤土 为主 , 农业 基础 较 好。 存在 的问题是人 口持续增加 , 耕地减少 , 科 技含量低 , 土地生 产率突破性提高难度 大 , 人均 收入增 长缓慢。
2 . 1 . 2黄 土 丘 陵 沟 壑生 态 系 统 黄土丘陵沟壑生态系统属于延河流域最 差的生态环境 , 具有 严重水土流失 、 土地生产力下降 、 人均 收入增长极慢 的特点 。 延河 流域绝 大部分属于黄土沟 壑区 , 其 中宝塔 、 安塞 的大 部分和延长
关键词 : 延 安 宝塔 区 : 生态环境评价 ; R S ; G I S ; 多 波段
彩 色 图像合 成
1宝塔 区的背 景
延安宝塔区位于延河流域 ,延河流域处于东亚森林温带的西 部边缘 , 北部面向蒙古高原 , 具有黄土高原地质地貌 的基本特征及 其气候特点。该 区域随着东南季风的逐渐深入 , 降水量逐渐减少 。 而其北面则受 到蒙古高原干热风和低温 的影响 ,形成从半湿润到 半干旱气候的梯度递变。在这个递变序列 中, 根据生物和气候的特 点以及地质历史的变迁 ,明显地反映出区域生态 系统 的动态方向 是由北 向南推进的 , 也显示了生态系统 的动荡 、 分化和重组。 延河流域又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中部 , 经过长期的冲刷剥蚀, 沟谷发育 , 地形复杂, 形成典型的黄土峁粱沟壑区, 地势为东低西高。 从延河上游分水岭向西, 气候越来越干燥 , 到靖边县城 已经位于毛乌 索沙漠的边缘 , 南部秦岭横越 , 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
2 . 1生态 环 境 区划 图 生 态环境 区划 图是在综合考虑 影响生态环境 的各种主要要 素的基础上 , 将人文 、 社会经济 、 气象 、 土地利用情况 、 水资源等方 面, 采用 自然分区与经济社会分 区相结合 的划 分方法 , 提 出的基 于生态环境亚区模型的划分方案 。主要包 括下述几类 : 2 . 1 . 1 黄土峁坡 、 丘陵及川地生态系统
基于高程和坡度分级的延安市土地利用格局研究
人 民 黄 河YELLOW RIVER第43卷第6期2021年6月Vol.43 ,No.6Jun. , 2021【水土保持】基于高程和坡度分级的延安市土地利用格局研究火 红1,韩 磊22,奥 勇2,刘 钊2,3,赵永华厶3,朱会利5,陈 芮1(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2•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3•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4; 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1; 5•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 要:地形因子影响地表水热再分配、风沙作用方式和水力侵蚀强度,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生态修复效 果。
为了给科学合理地评估退耕还林(草)效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Landsat4-5 TM 、 Landsat8 OLI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与DEM 数据,在RS 与GIS 技术支持下获取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因子耦合,分析了延安市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草)前后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分异及转移特征。
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延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耕地面积占比由29.01%降低到11.51%,草地面积占比由32.88%降低到25.31%,而林地面积占比由36.01%大幅提高到60.60%;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级高程与坡度上的分布差异随时间推移愈加明显,坡 度小于15°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大幅提高,即随着时间推移耕地分布逐渐向缓坡区域转移;草地与林地在各级坡度上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二者的分布优势均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大,其中林地分布优势在高程919-1 445 m 尤其在919-1 115 m 较大且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增大,草地分布优势随海拔的提高逐渐减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高海拔区域的分布优势逐渐变大。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探讨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研究,旨在通过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1.1 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GIS可以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整合,通过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它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状况和潜力,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方法2.1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研究时,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土地所有权等信息。
然后,通过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特征。
2.2 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强度。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如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计算出各个土地单元的适宜度指数,从而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3 土地利用模拟与优化基于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要求,可以使用GIS的模型构建功能,建立土地利用模拟模型,模拟不同规划方案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选择最优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现土地利用的优化。
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案例研究3.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案例以某城市为例,通过GIS技术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优化规划。
首先,收集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规划要求,建立土地利用评价模型,评估各个土地单元的适宜度。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价成为了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的 重要指标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引入为地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次演示以北京市住宅地价为例, 利用GIS技术探究地价空间分布规律,为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地价、空间分布、 北京市住宅地价
关键词:GIS、地价、空间分布、北京市住宅地价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住宅地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次演示以 北京市住宅地价为例,研究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旨在为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提 供参考。
关键词:GIS、地价、空间分布、北京市住宅地价
本研究首先收集了北京市住宅地价的时空数据,包括不同区域、不同时间节 点的地价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利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 视化表达,建立地价空间分布模型。
五、结论与展望
1、考虑时间维度,研究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历史时 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五、结论与展望
2、结合多源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模式进行 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五、结论与展望
3、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研究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与 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为制定更为科学的乡村规划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高程数据、地形数据、统计数 据等多种来源的数据。其中,GIS数据包括乡村聚落的坐标、面积、人口等信息; 高程和地形数据用于分析地形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统计数据则包括乡村聚落 的房屋数量、人口数量等。
2、数据采集与处理
2、数据采集与处理
首先,通过GIS软件将各类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坐标系统一等。然 后,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如距离分析、密度分析等,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进行定量描述。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2006-2020年修编实施方案》的通知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2006-2020年修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07•【字号】延政发[2009]21号•【施行日期】2009.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2006-2020年修编实施方案》的通知(延政发〔2009〕2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以下简称《纲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纲要》有关精神,加快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步伐,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写的《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实施方案》已经延安市人民政府3月20日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严格按照《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实施方案》抓好落实,确保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九年四月七日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实施方案(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为了搞好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指针,以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09•【字号】延政函〔2016〕147号•【施行日期】2016.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延政函〔2016〕14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延安市人民政府2016年9月9日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实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鉴于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时间安排基本同步、工作内容紧密衔接、成果应用互相体现,为了统筹协调推进这两项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特制定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国家要求为遵循,以保障发展、保护耕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按照“系统谋划、统筹安排、联动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保护优先、优化布局,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原则,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统一部署、协调一致,同步推动、相互促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规划,合理调整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等规划指标,着重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强化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毕业论文是学生修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结合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合已有的工作或社会实际,就某些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在进一步查阅资料、实地访问与调查后,撰写一篇精炼的、有理论、有观点、有数据、有说服力的论述文章。
下面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提供以下7个方面的参考说明:1.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调查它是根据国家生产任务和土地管理要求而对一个区域面积进行有关土地的资源性和资产性的调查与制图的系统专业工作.调查的手段与技术有地形图和常规简易测量,也有“三S”技术。
调查后的后续工作有土地评价、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及专业设计等.(2)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土地评价一般主要依据是土地的自然性状,如土地本身的质量及其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关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平衡,偶合关系,其中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联合国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FAO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评价,我国有关农用土地评等定级等)。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t),土地评估是考虑到土地的经济特性,其中特别是经济区位因素。
最有名者为美国的LESA模式,即土地评价与区位评估(Land Evaluation & Site Assessment),它是将土地的自然特性评价和其经济区位结合来考虑的,比较实用。
(4)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全国自上而下,即从其宏观总体规划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一个系统组合,这是合理利用资源所必须的,绝不能个别区域而自行其事,必须尊重上一级的总体规划,这是具法律性质的,必须在一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区域土地利用分区限制的原则,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更要如此。
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某些区域的具体发展,只是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总体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关于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结构的改进与探讨建议
·117·117综述引言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积3.7万km2,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
区内沟谷纵横、沟多地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制约着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工程,是根据地理地貌特点,利用现代工程手段,集农田、渠坝、削坡、修路、造林为一体,解决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土地整治新模式。
该模式从2009年在子长县试点,到2011年正式列入全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至2019年即将全面完工,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新增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质量等级、实现了沟道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等价值。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沟道类型多样、地理地貌特点不同,不同类型的沟道面临各类不同的限制因素,同时由于缺乏土地整治工程的设计标准,只能参照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导致设计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如实反映项目区的情况,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改进土地整治项目的设计,本文在全面总结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上,以宝塔区临镇小南川项目为例,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1.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宝塔区临镇,项目建设规模为141.34 hm2,属于国家支持的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位于黄土粱峁状丘陵沟谷地貌分区。
该项目为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536.9 mm,年均气温9.4℃,年均无霜期179 d,全境平均海拔898.5 m。
该项目设计的目标是:对项目区内现有台地及坝地进行平整,荒草地及盐碱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
配套完善的排水系统,对原有排洪渠进行维修,原河槽进行除险加固,保障台地及坝地安全。
新建及维修生产道路,提高田间道路通达度,方便农民生活生产和耕作。
保护生态环境,对取土高边坡、坝(坎)坡等采取生物防治措施,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
项目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有16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
基于分形理论的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 与环境 学院 西安 70 6 ) 10 2
摘 要 :在 GS和 分 形 理 论 的 指 导 下 , 延 安 市 宝塔 区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进 行 了分 类 , 到研 究 区 的 土地 利 用 分 类 I 将 得
图, 并在分类 的基础上 , 宝塔 区的各种 土地利 用类型进 行分形维数的分析 。计 算结果表 明: 1 宝塔 区的 土地 利用 对 ()
区自然植被早已为人工植被所代替 , 人类驱动下的土地 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直接影响着该区水土流失 的形成和 演变, 同时对 区域 生 态 环 境 和 全 球 变化 产 生 深 远 影
响 , 以应用分形理论对黄土高原 的丘陵沟壑 区的土 所 地利用变化强度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
分形是指局部与总体具有某种 相似性 , 或者说在不 同尺度上看起来基本相似 的形状 , 即具有 自相似性¨ 。 它是 由美国学者曼德尔布罗特 ( .B adlr ) 2 B .M ne o 在 0 bt 世纪 7 0年代创 立 的。该理论 的基本思 想是 : 形研究 分
覆被变化 ( U C 的研究 和报告 已经相 当多 , LC ) 主要涉及 的领域包括 : 利用 遥感影像 对土地 利用/ 土地覆 被变化 的监测分析 、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研究 的数据库构建 、 土 地利用/ 土地覆被对农业 生态 系统及全 球变化 的影 响、 土地利用/ 土地覆 被驱动 力研究 以及土地 利用/ 土地覆 被建模等方面 , 中, 其 大部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土地覆被转换 , 而忽略 了由土地利用
度将土地利用强 度 的概念模 型和数学模 型从二 维拓展 到了多维 , 然而此方法 实现起来 比较 复杂。这些学者 的 研究方法大部分集 中在遥感方法 、 I GS方法 、 型方法 以 模 及数理统计方法等方面 , 但是应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地利 用/ 土地覆被变化强度的成果不太多 , 谢花林 , 李秀彬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是现代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应运而生。
首先,GIS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GIS技术,城市规划者可以方便地收集、整理和可视化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如土地利用现状、道路网络、人口分布等。
这些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者可以通过GIS分析人口密度分布,优化住宅区域的规划,使居民居住更为便利。
同时,GIS还可以帮助规划者定位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和商业中心等,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GIS在土地利用优化中具有广泛应用。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城市规划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GIS技术,规划者可以对土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然后利用GIS工具进行分析,找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规划者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提升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此外,GIS还可以帮助规划者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分类,为土地拨备提供科学依据。
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中,GIS技术的应用还有许多其他方面。
例如,GIS可以辅助进行城市交通规划。
通过分析道路网络、交通拥堵状况和交通流量等数据,规划者可以优化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此外,GIS还可以进行自然环境评估,通过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信息,规划者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另外,GIS还可以进行风险评估,帮助规划者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风险并提供更加安全的城市。
然而,GIS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据质量和数据更新是影响GIS应用的重要因素。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方法探讨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方法探讨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城市规划方法难以满足城市规划的长期、动态、复杂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更高效、精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方法。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方法正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优化目标、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方法。
二、优化目标1. 优化城市用地结构通过对城市地图进行分层和分区域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目标和功能,消除城市用地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达到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
2. 优化道路交通布局通过道路交通网络的分析和优化,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高效、便捷,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益。
3. 优化生态环境通过对城市绿地、自然景观等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三、数据来源在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中,数据来源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来源:1. 卫星遥感数据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范围的空间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这些数据可以构建城市地图,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地形数据地形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形图(DTM)等。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地势起伏、坡度等地形因素,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支撑。
3. 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气象、水文、生态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行政区划数据行政区划数据是基于国家标准,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城市各区域的行政规划,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四、分析方法1.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基于GIS的优化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城市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了解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建筑密度等情况,进而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空间分析的方法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空间交互分析等。
GIS支持下的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空间优化
第24卷增刊1农业工程学报V ol.24Supp.1 2008年8月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Aug.200861GIS支持下的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空间优化袁枫朝1,严金明1,燕新程2(1.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北京100872;2.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100013)摘要:针对当前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未来,借助GIS对现行规划基本农田进行空间优化。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考虑区域未来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影响,选取现状地类、坡度、土地污染、地质灾害、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因子,结合GIS空间分析,采取先排除,后补充的方法,使房山区规划基本农田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上得到了优化,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规划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GIS;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优化中图分类号:F301.2;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08)Supp.1-0061-05袁枫朝,严金明,燕新程.GIS支持下的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空间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upp.1):61-65. Yuan Fengchao,Yan Jinming,Yan Xincheng.Spatial optimization of basic farmland in suburb of metropolis based on GIS[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8,24(Supp.1):61-6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言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要求,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1]。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GIS 在基本农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已较为广泛,学者们从耕地质量评价入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筛选将符合条件的耕地逐一纳入到基本农田保护区,从而形成新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于ArcGIS区统计的延安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1 评价方法
1. 1 常用评价方法 常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以叠加法为主,其评价思路大致相同: 首先对区域生态环
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生态敏感性因子,建立评价因子分级赋值体系,制 作生态敏感性因子专题数据库,然后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加权求和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 敏感性综合指数,根据分级标准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2]。其中,评价单元一般采用像素、均 质单元、网格评价单元、行政单元等; 确权方法以主观确权为主,如层次分析法[3]、德尔菲 法[2]等; 叠加方法常采用评价因子直接叠加、评价单元几何中心与各评价因子叠加等。
图 1 区统计评价方法流程
Fig. 1 Flow of the zonal statistics evaluation method
2 评价过程
2. 1 区域概况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市总面积 37 046. 44 km2 ,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18%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地形以塬梁峁为主,平均海拔 1 000 m,属 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截止 2005 年末,全市共辖 13 个区( 县) ,163 个乡镇,总人口 211. 85 × 104 人,城镇化率 35. 2% ,人口密度 57. 21 人 / km2 。2005 年,全市土地利用率 97. 92% ,比全 省高 4. 23% ; 土地垦殖率 10. 88% ,比全省低 8. 99% ; 耕地复种指数 105% ,比全省低 41% ; 森林覆盖率 31. 85% ,比全省低 0. 5% ; 人均城乡建设用地 253m2 ,比全省高 66m2 。
基于P_S_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基于P-S-R 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陈西蕊,张蓉珍(西安文理学院环境与旅游系,西安710065)摘要:【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 )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基于P-S-R 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
【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P-S-R 模型;陕西省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91(2011)02-0224-05收稿日期:2010-10-16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RK61)作者简介:陈西蕊(1965-),女,陕西华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工作。
Dynamic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CHEN Xi-rui ,ZHANG Rong-zhen(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Xi '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 'an 71006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 -sources in order to sustainably use land re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and national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On the basis of the de -veloped index system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using the data of land resources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1997-2006.【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an overall decreasing trend of pressure index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from 1996-2006.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ESI )of land resources showed sig -nificant fluctuation and their response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From 1996to 2006,the changes in comprehensive ESI ofland re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During the first stage (1996-1999),the comprehensive ESI 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but showed an overall decreasing trend.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e of land resources changed from criticality safe to less safe.During the second stage (1999-2006),the comprehensive ESI of land resources increased from year to year and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e changed from less safe to criticality safe.【Suggestion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n the land resources and to enhanc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there is need to be adhere to the family-planning policy of controlling population siz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isting population ,preser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making projects for reforestation on the farmlands ,environmentally safe agri-production ,recycling of agro-forestry materials and control of land construction size would be helpful in ways to the ecological security.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Shaanxi Province南方农业学报2011,42(2):224-228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0引言【研究意义】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不合理的土壤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威胁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张虹波等,2007;王惠飞等,2008),因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延安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研究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延安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研究李夏瑜;陈春;李康琪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53)2
【摘要】为探究延安市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趋势,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基于延安市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Markov-PLUS模型,分别从自然发展、生态保护、经济增长三种情境,预测203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情况及其发展变化。
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延安市全市范围内的耕地、林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增长缓慢,水域、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增长,但随着时间发展,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会破坏生态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关注各类用地发展占比,合理分配用地;(2)PLUS模型模拟精度较高,Kappa系数为0.94;(3)基于2030年三种情景模拟情况比较,自然发展情景中仅有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环境面积减少低于其他两种发展情景,且有效遏制了用地扩张,经济增长情景中,耕地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明显。
【总页数】10页(P153-162)
【作者】李夏瑜;陈春;李康琪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F301.2
【相关文献】
1.基于蚁群模型的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情景模拟研究
2.基于蚁群模型的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情景模拟研究
3.基于PLUS模型的多情景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模拟研究
4.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模拟研究
5.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情景模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 地资 源 的合 理 利 用 应 以 其 可 持 续 利 用 为 目
标, 环境 、 济 、 会 多 目标 要 求 下 的土 地 资 源 优化 经 社
研究 区位 于延安 市南部 地 区 , 是延 安 的南 大 门 。 北起 高坡立 交 , 至三 十里铺 , 、 南 东 西两边 为《 安 市 延
庞 莎 , 刘 康
( 北 大 学 城 市 与 环境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70 2 ) 西 117
摘 要 :以 延 安 市 宝 塔 区 高坡 到 三 十 里铺 段 为例 , D M 为 基 础 提 取 坡 度 、 向及 地 形 起 伏 度 因子 , 结 合 土 以 E 坡 苒 地 利 用 空 间布 局 、 被 多样 性 、 表 水 体 、 植 地 生态 价 值 等 生 态 因子 , A c I 间分 析 模 块 下 , 过 叠 加 分 析 进 行 研 究 在 r S空 G 通
积 土为 主 , 壤结 构 松 散 , 蚀 、 土 风 水蚀 较 严 重 。研 究
娟 等 (0 8 考虑 区域适 宜性 与敏 感性 综合 评 价结 果 20) 与 自然 资源垂 直分 异 特 征 , 鉴景 观 格 局 整体 优 化 借
的方法 , 对栖 霞市 土地利 用格 局优 化进行 研究 _ ; 2 任 茜 等 (00 利用 G S技术对 区域进 行 生态 适 宜性 与 21) I
文 章 编 号 : 0070 (010—200 10—6 12 1 )50 3. 5
土地利 用格 局及其 相应 的最 优效 益是 土地 资源 利 用 、 观生 态学 和 可持 续 发 展 科 学 的关方 法
1 1 研 究 区 概 况 .
。
气 候属 暖温 带半 湿润 气 候 向半 干 旱 气 候过 渡 带 , 温
差较 大 , 四季分 明 , 平均 气温 9 4 C 最 高 3 . ℃ , 年 .q , 97
极 端最 低温度 零下 2 .℃。年 降水量 5 7 4m 全 54 4 . m,
年 无 霜期平均 10d左 右 , 5 常年 主 导 风 向为西 南 风 , 频率 占 2 % , 平 均 风 速 为 1 5n/。土 地 利 用 中 4 年 . r s 水 域 与耕地较 少 , 占土 地 总 面积 的 1 1 % 、 .9 , .0 4 6 % 林地 比重 偏 大 , 占土 地 总 面 积 的 6 .5 。植 被 多 6 5% 旱生 , 以暖温 带落 叶 阔叶林为 主 。土壤 以黄绵 土 、 新
敏感 性分 析评 价 , 合人 口 、 综 生产 力 布 局 的特 征 , 借
鉴 景观 格局整 体优 化 的方法对 四川 省 内江市进 行土 地 资源优 化调 控研 究 _ 。在 以上土 地利用 格局 优化 3 J 中, 将生 态敏感 性 与生态 适宜 性平 行对待 , 综合 选取
指 标进 行评价 。
2 .0k 0 4 m 。该 区 域 地 形 复 杂 , 拔 9 6~14 5 m 海 8 2 。
评价, 综合评价结果, 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土地利用掐
局 优化 方面 的研 究 主 要 有 : 红旗 等 (0 3 选 择 具 张 20 ) 有 典型 红壤 丘陵 区特征 的江 西省太 和县 千烟 洲为研 究 区域 , 融合 G S与线性 规划模 型 技术 , 讨 了红壤 I 探 丘 陵 区土地 资源 在 空 间上 的最 佳分 配 途 径 _ ; 东 】赵
5 .0 , 38 % 因此 整 个 区域 应 以环 境 保 护 为 主 , 环 境 保 护 的基 础 上进 行 适 当 的 开发 建 设 活动 。 在
关 键 词 : 地 利 用 格 局 ; 态 敏感 性 ; 态 适 宜 性 ; 安 土 生 生 延
中图分类号 : 31 F1
文献标识码 : A
利 用 , 与生 态环 境建设 相结 合 。长期 以来 , 要 研究 者 们 在土 地利 用格 局 优 化上 做 了不 少研 究 。其 中 , 基
于 G S 术 , 行 研 究 区 生 态敏 感 性 与 生 态适 宜 性 I技 进
总体 规划 (0 7 00 》 划 区东 西边 界 , 2 0 —2 2 ) 规 面积 约 为
区内水 土流失 、 被退 化 等 系 列生 态 环 境 问题 较 突 植
出 , 态环境 系统稳 定性 差 、 逆性 弱 、 感性 强 , 生 抗 敏 具 有 明显 的脆弱 性 。
12 研 究 方 法 .
12 1 评价 因子 的提 取 综 合 考虑 丘 陵 沟壑 区 的 .. 生 态敏感 性和 适宜性 , 据研究 区生态 环境 特征 , 根 全 面选 取坡 度 、 向 、 形起 伏度 、 坡 地 植被 多样性 、 表水 地
本研 究 以延安 市 南郊 高坡 到 三 十里 铺 段 为 例 , 运用 G S 术 , 各 生 态 因子 的空 间分 布进 行 定 量 I技 将 模 拟与 空 问叠 加 , 在对 区域生 态敏感 性分 析基 础上 ,
第 2 卷 第 5期 9
21 年 9 01 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c lu a s a c n t e Ard Ar a u t r lRee r h i h i e s
Vo . 9 No. 12 5 S o .2 1 e t 0l
基 于 G S的 延 安 市城 郊 区土地 利 用格 局优 化 研 究 I
区土地 生态敏感 性与适宜性评价。参照评价结果 , 借鉴 景观格局整体优化 的方法 , 将研 究区分 为优先发展 区、 引导
发展 区、 限制 发 展 区和 禁止 发 展 区 四 类 , 据 各 区适 宜 建 设 的 程 度 范 围来 决定 开发 建 设 规 模 和 范 围 , 丘 陵 沟 壑 地 根 为 区土 地 利 用 格 局 的 优 化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结 果 表 明 , 究 区 内 禁 止 开 发 区 的 面 积 为 1 .8k z 占研 究 区 总 面 积 的 研 0 9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