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布局优化共7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建议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建议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建议一、背景介绍农村土地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和管理不善,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规划优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布局农田合理布局农田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应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农业生产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因素,科学划定农田范围和功能区。

例如,将高产农田集中在一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耕地和水源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

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减少农村土地利用压力。

应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村地域规划农村地域规划对于农村土地利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应根据农村资源、环境和发展需求,合理划定农村功能区。

如通过农田、林地和生活区的合理划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五、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和保护的管理,确保农地合理利用。

同时,还应加大对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力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

六、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衔接,通过合理规划农村生活用地、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要加强对土地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土地信息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八、推动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是实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的关键。

通过推广节约农业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九、推进生态农村建设生态农村建设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草地、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倡绿色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发展,实现农村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1. 规划背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是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低效率等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

2. 规划目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的目标是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规划原则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即根据土地资源条件、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可行性原则,即规划方案应基于现实情况和实际可行性;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规划方案应注重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农民权益;综合协调原则,即规划方案应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因素。

4. 土地利用分类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中应对土地进行合理分类。

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包括农田、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石山荒地等。

通过对土地利用分类,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5. 农村土地利用优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应通过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具体方式包括适度扩大农田面积,提高农田质量和使用效益;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调整和优化工矿用地的布局和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6. 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在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实现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保护。

7. 农村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方案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通过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提高农田面积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给能力。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一、背景介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受损等。

因此,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迫在眉睫。

二、合理划定建设用地规模首先,要合理划定建设用地规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用地向城市扩张,不合理的用地扩张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

为避免城市扩张对农田的侵蚀,应加强土地保护意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将其限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加强农田保护与整治农田是农民的生命线,保护和整治农田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的农田,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

另一方面,要开展农田整治,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通过改进灌溉设施、施肥技术等手段,使农田得到充分利用。

四、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方式农村土地利用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要鼓励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方式。

例如,发展养殖业、农家乐等休闲农业,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此外,还可推广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

五、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利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

六、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要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的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同时,要加强土地利用信息的收集与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八、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知识普及农村土地利用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配合。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如下: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4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7.04%,比2005年增加0.09%;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0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58%,比2005年提高0.18%;其他用地面积调整到2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比2005年降低0.27%。

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04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6.82%,比2005年降低0.12%;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高于32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92%,比2005年提高0.52%;其他用地调整到2146.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比2005年降低0.39%。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严格保护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适当扩大园地面积,保持林地资源优势,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一)耕地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17314.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16%,期间耕地增加2183.49公顷;2020年耕地总面积1686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89%,2006~2020年间共增加耕地1734.01公顷。

(二)园地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97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期间园地增加4731.7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为983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2006~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4809.53公顷。

(三)林地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2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06~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5691.24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到201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期间其他农用地减少1069.00公顷;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8.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061.69公顷。

土地利用规划_第10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_第10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可以解决以下两个相关的问题, 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 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 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 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 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及其特征
19
三、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
寻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的土地资 源部门合理分配,从而形成最优(或满意)的土地利 用结构,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才能得以解决。系统工程 把土地利用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把研究过程也 视作为一个整体,要求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的角度对 土地利用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加以整体协调, 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部门间和产业间合理分配,就需 要从全局整体来协调。
37
二、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1)综合分析法 又称经验法,是一种定性分区法,主要适用
于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差异显著、分区界限明显易 定的情况,要求具体操作人员非常熟悉当地的实 际状况。 (2)主导因素法
是在基层乡镇土地利用方式划分的基础上, 适当加以归并,逐步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区,毒将 地域相连的类型区合并成为土地利用用地区域, 以主导土地用途作为用地区域。
2.层次性 土地利用系统按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层次的
系统从纵向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省、市、县、 乡五级层次。从横向来看,若把一定地域范围内 土地利用系统定为最高层以次系统,农业用地非 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组成土地利用系统(层次 Ⅰ),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内部 再进一步分解下一层次土地利用系统。
33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实例
(自习)
34
第六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一经确定之后,应当将其在土 地上加以布局,以达到全面实施土地资源合理配 置的目的。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内容提要】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的具体落实。

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方案拟订的方法和优化的模型,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和各类用地配置的基本原理。

【重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和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一)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1.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同一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表示在一个总体内部多元的对比关系。

2.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3.用地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关联性(二)土地利用结构的作用1.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二、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拟定(一)拟定供选方案的原则和依据1.指导思想: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2.规划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原则;统筹兼顾原则:规划区域是一个整体;各类用地安排必须服从整体并取得最佳整体效益;规划必须统筹全局,以农业为基础,兼顾各业用地。

因地制宜原则: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规划内容、编制方法和设计深度上都要因地置宜。

三效益统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同将来执行规划或与规划有关的部门代表广泛交换意见,共同参与规划决策的过程。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保障
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注重实现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 长期稳定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关键,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 义。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采取了 多种措施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资源保护和 生态修复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优先原则
经济效率原则
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中, 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确保 土地利用活动不对生态环境 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追求经 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 费。
社会公平原则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考虑社 会公平,确保不同地区、不 同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权益得 到合理分配。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环境质量
评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是否改善 了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服务功 能。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评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是否促进 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 平。
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评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是否实现 了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否有利于长 期稳定发展。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效果的评估方法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0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和目标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确保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 未来世代的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调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优化的必要性以及调整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其次,农村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此外,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这些问题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失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必要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优化结构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此外,优化结构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途径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体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其次,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方式,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灌溉条件,增加农田产量。

同时,要加强城市土地管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避免过度消耗农田资源。

此外,还可以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途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结构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建立多规合一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统筹城乡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地征收和强制性转用等手段,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可用以分析‎土地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济中‎各部门的作‎用程度、经济效益及‎其潜力,以及开发的‎可能性。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数‎据的测定,可按利用现‎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

同时,为使利用结‎构在时间、空间上有可‎比性,分类指标内‎容必须一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如城市的扩‎大和发展使‎农地减少、而农地减少‎又促使土地‎的集约经营‎等。

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也有很大‎差别。

位置、交通条件对‎土地的经济‎用途、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土地的类型‎对土地利用‎的布局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是一个‎系统,它的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例如,在城市中,改变交通网‎布局,就会影响到‎商业、工业、住宅、文化、卫生、娱乐等一系‎列用地的布‎局。

土地利用符‎合客观规律‎就会取得好‎的效益,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有些后果要‎时隔多年才‎出其不意地‎发生,等到人们醒‎悟后,为时已晚。

由于自然的‎原因、社会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的素质等‎原因,土地利用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

为了在城市‎规划中将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就必须按照‎预定目标和‎客观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项‎建设和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村镇发展的‎蓝图,是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村镇用地在‎内的全部土‎地做出的统‎筹安排。

因此,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与规划

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与规划

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与规划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规划成为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重要重任。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规划的角度,探讨该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

首先,优化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建立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

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能够确保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土地审批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情况,为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法规。

政府应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

例如,对于农业用地,可以加大农田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对于城市用地,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密度,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的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土地利用法规,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第三,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需要进行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土地的不同用途和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质量、景观特色、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四,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调控。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加强保护和调控,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应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土地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保护重要的土地生态功能。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调控,限制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第五,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可用以分析土地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济中各部门的作用程度、经济效益及其潜力,以及开发的可能性。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数据的测定,可按利用现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

同时,为使利用结构在时间、空间上有可比性,分类指标内容必须一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如城市的扩大和发展使农地减少、而农地减少又促使土地的集约经营等。

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也有很大差别。

位置、交通条件对土地的经济用途、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土地的类型对土地利用的布局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是一个系统,它的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例如,在城市中,改变交通网布局,就会影响到商业、工业、住宅、文化、卫生、娱乐等一系列用地的布局。

土地利用符合客观规律就会取得好的效益,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有些后果要时隔多年才出其不意地发生,等到人们醒悟后,为时已晚。

由于自然的原因、社会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的素质等原因,土地利用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

为了在城市规划中将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就必须按照预定目标和客观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项建设和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村镇发展的蓝图,是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村镇用地在内的全部土地做出的统筹安排。

因此,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两个规划应当协调,主要是城市用地规划和发展方向的协调。

在协调的基础上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00年9月3-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邀请吴良铺院士、周干峙院士等13位全国规划、建筑、交通、生态专业的著名专家成功地召开了“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式中opti一目标函数Z取最大值或最小值;s.t —约束;g(x)——约束函数; B一具体的约束条件,x—主观控制变量(决策变量)。 当f(x)与g(x)均为线性函数时,上述模型为线性规划模型:
(3)土宜法:
3.7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3.7.2 供选方案的评价与效益分析 1) 评价标准 (1) 土地利用方案能否满足人口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3.7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3.7.4 各种用的优化配置
山东龙口南山村
怒江水系的村庄
因沙漠化被埋没的村庄
山西皇城村
藏族村庄
3.7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3.7.4 各种用地的优化配置 6) 城镇用地的优化配置 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城镇用地规模
促进城镇用地的内涵挖潜,应用差别地价调节不同行业用地在城镇内部 的分布,进行土地功能置换和旧城改造等。
(2) 土地利用方案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3) 土地利用方案能否满足生态环境改善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4) 土地利用方案能否满足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要求。 2) 效益分析 资源利用效率:包括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产出率、城镇土地容积 率、农业气候潜力利用率、中低产田改造率、农地整理面积、村庄整理复垦面 积、可利用地开发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各方案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一 般而言,除土地垦殖率指标外,其他指标值越大,表明该方案对土地资源的利 用越有效 社会经济效益 : 环境改善程度: 3) 评价方法 定性的方法:依赖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主观性的评价 定量的方法:层次分折法、专家打分法和模糊数学法等
考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保证耕地的数量和维持耕地总体质 量。
不宜划作基本农田的耕地 位于正在扩张的城镇周围的耕地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课件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课件
02
它决定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土地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
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 条件对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影 响,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
山区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结 构也会发生变化,如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 逐渐减少。
土地利用构与布局 件
• 土地利用结构概述 • 土地利用布局概述 •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关系 •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实践案例 • 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构概述
01
土地利用结构的定义
01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土 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组合与构成, 是土地利用类型、规模、比例和 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
局的践案例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案例
案例一
北京市朝阳区
城市郊区
住宅、教育、医疗等中低强度开发区域,建 筑密度较低,绿地较多。
城市中心区
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高强度开发区域, 建筑密度高,绿地少。
交通规划
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交织,交通网络 发达。
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案例
案例二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它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布局的原 则
01
02
03
04
生态优先原则
在土地利用布局时,应优先考 虑生态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空间均衡原则
土地利用布局应实现空间上的 均衡发展,避免地区间的不平
衡。
经济可行原则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引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指对已有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章将重点探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布局优化。

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意义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并有效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包括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用地类型。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条件和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并适时进行调整。

例如,在城市周边地区,可以适度扩大农业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生态脆弱地区,可以限制开发和城市扩张,加强生态保护。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调整各类用地的比例和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例如,适当增加生活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质量;适度减少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避免过度集中或空间浪费。

(3)改善土地利用方式。

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鼓励土地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减少土地占用和浪费。

4.布局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是指对土地利用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以达到最佳利用效益的目的。

布局优化的原则包括:(1)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

在布局优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影响。

(2)确定规模适度的经济区域。

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经济区域规模和布局,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地区发展不平衡。

(3)实施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发展。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发展的方式,保持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五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的编制

一、方案编制 (一)确定土地利用调整指标 1、土地利用指标调整方法 常规方法 模型化方法
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依据



(1)规划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年规 划与五年计划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果 (3)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4)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5)土地供需预测与分析结果
一、概念及意义 二、层次类型 1、地域分区 2、用途分区 3、用途分区结构
三、土地利用分区原则



1、土地资源适宜性原则 2、农业用地优先原则 3、供需平衡原则 4、差异性原则 5、一致性原则 6、集中连片原则 7、行政界线的相对完整性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区原则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评价和自然 社会经济资料是分区基本依据 2、区域已有的区划和规划是分区参考依 据 3、各部门发展战略及用地需求量是分区 重要依据。



(3)制定各种用地控制数量及总方案。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目标,用地结构 和布局方案与经济结构方案的适应程度, 明确调整土地的类型与数量、调整的来 源与去向及各业用地的布局。 (4)编制土地利用指标平衡表。 (5)将土地利用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行 政单位
5.编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计划

这里所说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对 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占地面积 较大的新建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包 括工业、能源、交通、水利等骨干工程。 在用地指标中虽已包括了重点工程建设 项目的用地需求量,但是为了在规划实 施中对这些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做好与 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应将重点建设项目 用地单独编制一个概略计划,作为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内容,纳入规划之 中。

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布局优化

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布局优化

土地用途地域分区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土地用途地域可划分为7种,即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土地用途地域可划分为7 城镇地域、农业地域 城镇地域、 山林地域、草场地域 山林地域、 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地域 后备资源开发地域 保留地域
土地用途地域分区
(1)城镇地域 指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镇及其发展 区域。这里所说的城镇及其发展区域应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 区域。 区域,即在城市用地范围内,针对规划期间城市建设用地的动 区域,即在城市用地范围内, 态变化,应予以控制的区域。 态变化,应予以控制的区域。
各种公用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水利工程、 各种公用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水利工程、输电 、供热、供气等,都是线状的穿插于各用地区域之间形成网 供热、供气等, 络,连接这些网络的站点是点状分布的,形成不了连续的聚 连接这些网络的站点是点状分布的, 集状态。应把设施规划从土地利用规划中剥离出去,土地利 集状态。应把设施规划从土地利用规划中剥离出去, 用规划专门研究土地的用途、布局、容量、限制条件等,这 用规划专门研究土地的用途、布局、容量、限制条件等, 样更有利于搞好土地利用的规划控制。 样更有利于搞好土地利用的规划控制。
欧名豪: 欧名豪: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 提出在中国 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个层次的分区体系。 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个层次的分区体系。 用途地域适用于县( 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 制城镇扩张,以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 制城镇扩张,以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 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 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 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 地域和乡村地域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 地域和乡村地域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 , 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 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土地利用及总体布局

土地利用及总体布局

土地利用及总体布局一、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一核、三廊、七区”的空间功能结构,整体构架酷似“手掌”,并分为前后南北二苑。

(一)一轴即迎宾花廊,也是前沿展示园区,位于规划区南端,是象征迎宾的园区入口,是南苑入口的对景中轴线,规划项目包括湿地花渠与艺术稻田等,用于展示整个园区的形象。

(二)一核即核心区,为农型服务综合体,位于规划区主体部分南部,规划项目包括游客接待管理服务中心、有机农产品认证中心、管委会总部中心(OfficeFarm-总部服务)、数字多媒体体验中心、农业气象塔(观景塔)与索水、飞虹环形观景廊等。

(三)三廊农耕文化展示走廊:位于基地东侧,大体处于丘间平地,规划项目主要包括农耕文化馆、有机农业展示区。

立体农业生态走廊:位于基地中部,主体处于山丘之上,规划项目主要为立体农业展示区及推广中心。

种源科技走廊:位于基地中部偏西地区,山丘及丘间平地均有分布,规划项目包括科技研发区、会务中心、培训基地、优质种源展示区。

(四)七区包括南苑的核心区(农型服务综合体)、迎宾花廊区(前沿展示园区),以及北苑的农耕文化展示走廊区、立体农业生态走廊区、种源科技走廊区、地景艺术区(农林鱼牧综合体)、农博会展中心区。

二、总体布局及技术指标(一)用地布局通过对规划范围内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植被覆盖、建设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我们认为,要将设计融于自然,并表现出流动的动态性旋律,就需要依山就势、充分利用现状资源、在可塑性地段创造出显眼且新奇的大地景观。

具体而言,园区南部是开阔地带的集中区(绝大地区为农田),又是园区与外界联系最为便捷的地区(临近镇区和S207),因此我们既要将高新的、美丽的、新奇的农业科技成果和艺术成果在此展示出来,又要将农型服务中心隐匿于此方天地之间。

园区北部山丘屹立、谷地纵横,“谷田山林”的格局天造地设,因此我们将丘地开辟为地景艺术的绝佳展示平台,将三条谷地培育成现代农业体系不同分支的蔓延生长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