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表示2导学案
沈阳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章末复习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为了使大家更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本章知识和技能,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本章的小结与复习.2.学习目标:(1)更进一步认识收集数据的方式和方法.(2)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3)领会描述数据的方法.3.学习重、难点:重点:制表整理数据、绘图描述数据.难点:合理设计统计图表及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合理方式和方法.二、分层复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本章全部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阅读课本P157小结,对小结中不熟悉的问题查看课本内容及学习笔记,并记录新的疑点.(4)自学参考提纲:①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②对收集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③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描述的目的是什么?①样调查的作用是什么?抽样时应注意什么?②种描述数据的图表在表示数据方面各有什么特点?⑥反映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适用折线图描述,反映某校近视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比适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反映某村种植水稻、棉花、花生等农作物种植面积情况适用条形统计图描述.2.自学:学生可围绕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自学进度和自学中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对学有困难或方法不当的学生进行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供帮助.4.强化:(1)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2)收集数据的方法.(3)整理数据的方法.(4)描述数据的方法.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典例剖析.(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在自学提纲的分析引领下,积极思考,逐个解答.(4)自学提纲:【例1】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 B )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D.500【例2】某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进校园”活动,各校学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某校根据实际,决定主要开展A.乒乓球,B.篮球,C.跑步,D.跳绳四种运动项目,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每名学生统计一个最喜欢的项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本中最喜欢B项目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 20% ,其所在扇形图中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72° .②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③已知该校有1200人,请根据样本估计全校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多少.1200×44100=528(人)提示:理解不同的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侧重点及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例3】李老师为了了解班里学生的作息时间,调查了班上50名学生上学路上花费的时间,他发现学生所花时间都少于50分钟,然后将调查数据整理,作出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请根据该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此项调查的总体是什么?(50名学生上学路上花费的时间)②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③该班学生上学路上花费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解:(4+1)÷50×100%=10%提示:利用数形结合,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联系题意可解决问题.2.自学: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尽量自己独立完成,若有困难可相互协作研讨解决.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自学进度、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等.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纠错,互帮互学.4.强化: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准确解释相关概念的含义,如何从图形中获取相关信息,进一步强化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各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学法和成效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把数据分类、收集,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课前参与、课中体会、课后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10分)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C )A.了解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B.了解某路段的日车流量,选择全面调查C.了解月球车仪表的性能状况,选择全面调查D.了解某水库中鱼的种类,选择全面调查2.(10分)某水果公司对1000箱苹果进行质量检验,从中抽取100箱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1000箱苹果的质量,样本是 100箱苹果的质量,样本容量是100 .3.(20分)如图,是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则数学成绩在69.5~89.5分范围内的学生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为 60% .(每组中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第3题图第4题图4.(10分)如图,用整圆表示一个普通家庭月收入为4500元,扇形D表示房屋租赁收入,则D表示的数据是(B)A.680元B.900元C.750元D.850元5.(10分)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村,其人数比为4∶3∶5,如图所示的扇形表示三个村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情况的统计图,已知甲村有180人.(1)该校有学生 540 人;(2)丙村人数所在的扇形圆心角为 150 度.二、综合运用(20分)6.如图是某医院对3000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中草药治疗的效果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中草药治疗显著的有多少人?(2)你对这种中草药的疗效有何评价?(3)试将上图反映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解:(1)3000×(1-8%-20%-35%)=1110(人)答:使用中草药治疗显著的有1110人.(2)疗效显著的患者占总数的37%,属于人数最大人群,无效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小,所以,总体而言,这种中草药的疗效还是很不错的.(3)条形统计图如图.三、拓展延伸(20分)7.某校九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1分钟跳绳比赛,1分钟跳绳次数统计情况如下图表(表中60~70表示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70,其余同理).(1)求m,n的值.(2)求该班1分钟跳绳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解:(1)由题意得,950m+×100%=54%,得m=18.12 50n+×100%=30%,得n=3.(2)12189350+++×100%=84%答:该班1分钟跳绳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84%.章末复习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学完有理数这一章后,你对本章的知识结构、知识要点和知识的运用等有没有深刻、清晰的总体认知,还有哪些不够熟悉的知识点和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不够清楚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本章的知识圈再去仔细审视一遍!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记录统计相关数据.②会计算相关的数量.③会建立收支账目,并作为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家庭生活收支帐目,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二、分层复习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教材第50页到第51页的内容.(2)复习时间:5~8分钟.(3)复习要求:对照小结归纳的内容,运用边看书、边回忆、边交流总结的方式回顾和梳理本章的学习内容、知识要点.(4)复习参考提纲:为了运算简便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有理数运算.②什么叫做数轴?它有什么用途?什么叫做绝对值?怎样化简绝对值?什么是相反数和倒数?≥③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相反数.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⑤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⑥有理数的乘方意义是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一个数的乘方符号怎样确定?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⑧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它的表达形式是怎样的?如何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由近似数怎么确定其精确度?将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先明了要求的精确度,再根据精确度四舍五入.由近似数确定其精确度,则要看近似数的最末位数字在哪个数位上即为其精确度.2.自主复习:学生依据复习指导进行复习.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熟知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②差异指导:通过深入了解学情后,适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复习成果,找准问题并强化本章知识学习中的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2)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相互补充完善知识结构.4.强化复习:(1)本章知识结构.(2)运算法则及运算的顺序.(3)相互交流并板演展示复习成果.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2)复习时间:8分钟.(3)复习方法:按复习提纲的指引、提示,积极动脑,寻求解决问题中的所用知识和办法.(4)复习提纲:【例1】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买进某种股票500股,每股60元,下表是本周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①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②已知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费,如果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一次性地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分析:①实际上是求买股票时每股的价格与星期一、二、三几天的每股涨跌值的代数和,故列出算式:60+4+4.5-1=67.5.②收益=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卖出时每股价格×股数,所以总收入=59×500=29500总支出由购买成本、手续费,卖出时手续费、交易费四部分组成.其中购买成本=60×500=30000购买时手续费=30000×1.5‰=45卖出时手续费=29500×1.5‰=44.25卖出时交易费=29500×1‰=29.5按上面结果求得它的最终收益为:29500-30000-45-44.25-29.5=-618.75元【例2】计算:①-22×-12+8÷(-2)2=4②(-3)2÷214×(-23)2+4-22×(-13)=649③{1+[116-(-34)3]×(-2)4}÷(-116-34-12)=-203分析: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几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烂熟于胸的情况下,仔细审题,细心求解,能适当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2.自主复习:同学们结合“复习指导”进行学习,能自己单独解决的尽量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请教他人或相互协作完成.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遇到的疑难和出现的问题.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纠错、改正答案.4.强化复习:(1)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2)根据典型(代表性的错误或独到的解法)情况予以评讲.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代表谈谈自己的收获或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收获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时应抓住以下重点:(1)分类问题:教师让学生从实践入手,给定三角形三边,学生在薄纸上画,然后小组的同学看所画三角形是否重合,探索归纳、形成结论.(2)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桥梁、铁塔、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从中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边边边”可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据.(3)强调思路分析和书写规范.一、基础巩固。
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三五六”高效课堂导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六章《数据的表示》回顾和思考(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回顾与思考设计: 刘占飞 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知识要点1.算术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1x ,2x ,……,n x ,我们把)(121n x x x n+++Λ叫 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
2.加权平均数:一般求说,如果在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Λ21),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为:nf x f x f x x kk +++=Λ2211,这个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Λ叫做权。
3.中位数:一般地,几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 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易错题举例】【例1】:若3,2,x ,5的平均数是4,那么x 等于( ) A .8 B .6 C .4D .2【例2】:一组数据4,3,6,9,6,5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例3】:数据﹣3,﹣2,1,3,6,x 的中位数是1,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2 B .1C .1.5D .﹣2【例4】: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例5】:天虹百货某服装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的是( ) A .服装型号的平均数 B .服装型号的众数 C .服装型号的中位数 D .最小的服装型号【相似练习】【练习1】: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5,15 B.15,15.5 C.15,16 D.16,15【练习2】:如果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 A.2 B.4 C.8 D.16【练习3】:已知样本甲的平均数=60,方差=0.05,样本乙的平均数=60,方差=0.1,那么这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为( )A.甲、乙两样本波动一样大 B.甲样本的波动比乙样本大C.乙样本的波动比甲样本大 D.无法比较两样本波动的大小【练习4】:某中学为了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抽查了10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表:度数90 93 102 113 114 120天数 1 1 2 3 1 2则表中数据的中位数是度;众数是度.【练习5】: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环数 6 7 8 9人数 1 3 2【练习6】:一次数学测试结束后,学校要了解八年级(共四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得知一班48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5分,二班5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0分,三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6分,四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2分.小明这样计算该校八年级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83.25,小明的算法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7:7个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其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据的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3,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42,求这7个数的中位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数学导学案:六年级下册导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下册数学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提前预习,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导学内容:1. 分数- 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
- 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 进行分数的换算,如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等。
2. 百分数-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 学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转化。
- 掌握百分数的四则运算:百分数之间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 简单方程- 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意义。
-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 进行简单方程的应用。
导学步骤:1. 让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小数、图表等内容,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2.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 教师利用白板或屏幕分享分数的四则运算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分数具体的意义进行计算,并进行口算练习。
4. 学生通过看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如何进行百分数的计算。
5.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进行反复练习。
6. 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了解简单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并进行练习和应用。
7.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为下节课的铺垫。
导学反思:通过导学活动,学生回顾和巩固了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并提前预习了下节课的内容。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加深了对分数、百分数、平均数和简单方程的理解。
此外,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建议教师在导学活动后,设计一定的巩固练习和提高拓展的任务,以便学生在课下能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课人:小主人:小组:学校审核:课题四1圆的认识课型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课时1 时间10.15目标我明确: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学习流程: 自学探究课: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巩固展示课: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复习提升课: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达标检测师生随笔【温故知新我热身】一.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自主学习我能行】二. 1、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用生活中的物体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
数字编码导学案
数字编码导学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数字编码成为了信息传递和存储的基础,无论是互联网上的数据传输,还是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都离不开数字编码的应用。
数字编码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编码方式不断涌现。
本文将介绍数字编码的基础概念、常见的编码方式以及其应用领域,希望能够给读者对数字编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数字编码的基础概念1. 什么是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特定的数字序列的过程。
通过将信息转换成数字的形式,可以方便地传输、存储和处理。
2. 数字编码的基本要素数字编码涉及三个基本要素:源符号集、码字集和编码规则。
- 源符号集:表示待编码的信息,可以是字母、数字、符号等任意符号集合。
- 码字集:表示用于表示源符号的码字,可以是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任意数字集合。
- 编码规则:将源符号映射到相应的码字的规则,常见的编码规则有ASCII码、Unicode码等。
三、常见的数字编码方式1. 二进制编码二进制编码是最基本的数字编码方式,使用0和1两个数字表示信息。
二进制编码适用于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逻辑运算和存储。
2. 十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使用0到9十个数字表示信息,适用于人类使用的各种数字系统。
十进制编码常见于计算、记账等场景。
3. ASCII码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是一种使用7位或8位二进制编码表示字符的标准编码方式。
ASCII码覆盖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常用字符,并能够通过扩展ASCII码支持更多字符。
4. Unicode码Unicode码是一种全球字符集标准,为世界上各种书写系统的字符提供了统一的编码。
Unicode码支持超过100,000个字符,包括各种文字、符号和表情等。
四、数字编码的应用领域1. 互联网传输在互联网传输中,数字编码是数据传输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上册注意: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提供课前准备和课后巩固的指导,请密切配合教材使用。
第一章分数一、概念引入1.1 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常用表示方法;1.2 掌握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及其大小关系。
二、分数的基本运算2.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异分母情境下的计算;2.2 分数的乘法: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2.3 分数的除法:计算除法表达式,化简答案。
三、混合运算3.1 掌握混合数的概念及相互转化;3.2 掌握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3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代数式一、代数式的概念1.1 了解代数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1.2 了解代数式的计算方法。
二、代数表达式的分解和合并2.1 分解代数式为因式的乘积;2.2 合并同类项简化代数式。
三、代数式的应用3.1 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3.2 利用代数式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一、几何基本概念1.1 了解点、线、面的概念,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基本几何要素;1.2 掌握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的定义和性质。
二、图形的相似和全等2.1 了解相似和全等的概念;2.2 掌握判断图形相似和全等的条件;2.3 运用相似和全等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平面镶嵌3.1 了解平面镶嵌的概念和方法;3.2 探索平面镶嵌的规律。
第四章线性方程一、方程的概念1.1 了解方程的定义及解的概念;1.2 掌握等式的性质。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2.1 书写一元一次方程;2.2 运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实际问题与方程3.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3.2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据与概率一、统计图与数据1.1 了解条形图、折线图的表示方法;1.2 能够读取和分析各类统计图。
二、概率初步2.1 了解概率的定义和常用表示方式;2.2 进行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2.3 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收集与处理数据3.1 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3.2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推荐文档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数据的代表教案
初中数据的代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及求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及求法。
2. 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求法。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据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统计学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
平均数: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中位数: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示例。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和求法,能够运用这些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10.1统计调查-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0.1 统计调查【总结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一、统计调查1、某次考试有3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3种说法: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3000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数学平均成绩;④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种B、1种C、2种D、3种2、为了了解某市2万名学生参加中考的情况,教育部门从中抽取了6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中()。
A、2万考生是总体;B、每名考生是个体;C、个体是每名考生的成绩;D、6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3、下列调查中,最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D、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4、下列调查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A、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B、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C、了解八名同学的视力情况D、企业招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5、某市有近6000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5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15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这6000名考生是总体C、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D、1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二、数据描述1、某住宅小区六月份的1至6日每天的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A、30吨B、31吨C、32吨D、33吨2、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 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减少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7年中, 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D、D、这7年中, 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3、如果想表示我国从2000 20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最合适的是采用(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2数据的表示1 导学案
160~167 5
___ ; 155~160cm 为 ______ ;
__°; __°.
课后反思:
2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 56 课时
主备人:曹晓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审核人:施晓海
审批人: 教师个性化 设计、学法指 导或学生笔 记
课题:6.3 数据的表示(1)
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的统计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来表示你所收集到的数据,并能 识别它们各自有的优点。2、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分类比较的思考方式,理解数据与图表之 间的联系。 学习重点:能说出图表所反映的信息。 学习难点:根据已知数据来绘制统计图,能理解各自图表的特点并加以应用。 一、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自学课本 P165-166,并完成以下题目) 预习检测:1.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 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 10 名同 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 A 篮球 B 足球 C 排球 ) D 兵乓球 (单选) E 羽毛球
F 其他球类运动
最喜欢的球类运动 得票数
篮球 69
足球 63
排球 27
乒乓球 96
羽毛球 36
其他 9
(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 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 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 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二、合作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篮球 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篮球 对应的 圆心角 度数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3.统计图表导学案(学生)
课题:统计图表【使用说明】1.利用自习时间认真限时完成此训练学案;2.具体要求:(1)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示;(2)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据。
知识与技能:复习几种统计图表,学习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初步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数学在实际统计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数据的表示;难点: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一、自我检查,自主完成1.条形统计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扇形统计图以一个圆的_______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3.折线统计图拆线统计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4.茎叶图当数据是一位和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一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同行列出.二、课内探究,合作完成★问题1、根据下列一组数据,设计一个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小明家上半年的收入情况统计表月份1月份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收入¥2,500.00 ¥3,000.00 ¥2,500.00 ¥2,450.00 ¥3,000.00 ¥2,100.00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哪种统计图更合适?统计图★问题2、某篮球运动员在某赛季各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12,15,24,25,31,31,36,36,37,39,44,49,50.用茎叶图表示:★问题3、有关部门从甲、乙两个城市所有的自动售货机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6台,记录下上午8:00-11:00间各自的销售情况(单位:元):甲:18,8,10,43,5,30,10,22,6,27,25,58,14,18,30,41;乙:22,31,32,42,20,27,48,23,38,43,12,34,18,10,34,23.如何用茎叶图来表示上面的数据?甲、乙两个城市的自动售货机销售情况谁稳定?三、当堂检测,总结反刍★★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右侧的条形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如图1—4—22)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A.0.6小时B.0.9小时C. 1.0小时 D. 1.5小时.5 .5 ★2.某市对上下班交通情况做抽样调查,上下班时间各抽取了12辆机动车行驶时速如下。
101统计调查二导学案及答案
101统计调查二导学案及答案篇一:10.1.1统计调查导学案10.1.1 统计调查导学案班别:姓名:50名同学调查结果如下:E B B C E B D C D BA D C C C D C D C B C E C D C B C B D A D D C D D C D D D C A B D C B D D D B C学生最喜爱的熊猫名字人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学以致用1、如图是七年级(2)班“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的扇形统计图。
A表示乒乓球,B表示篮球,C表示排球,D表示足球,E 表示其他,则(1)E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2)扇形B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3)若喜欢排球人数是12人,那么该班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喜欢足球的人数又是多少人?2、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听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有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___________个;(2)有关道路交通的电话有_________个;(3)本周内哪个类型的热线电话数最少?(4)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3、小明对本班同学上学的交通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他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本班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补全图①的统计图;(2)在图②中,求出“乘公共汽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补全图②的统计图(要求写出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观察图①和图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只要求写出一条).篇二:10.1统计调查2导学案凤州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2)【课题】统计调查2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 2、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 3、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习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学习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自主学习】(以下的题目,你能独立完成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做得到。
2020年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导学案
2020年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导学案一、复习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折线图和柱状图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数据的分析,重点是中位数和众数。
二、学习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中位数;2.理解众数的概念,并学会找出众数;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
三、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这组数据排序后的中间值;如果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那么中位数就是这组数据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例如,对于数据集{1,3,5,7,9},其中共有5个数据,中位数为5。
而对于数据集{2,3,6,8},其中共有4个数据,中位数为(3+6)/2=4.5。
四、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例如,对于数据集{2,3,3,4,5,6,6,6,7},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是6,因此6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如果没有任何数字出现的次数超过其他数字,那么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
五、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计算中位数,我们可以找到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从而更好地了解这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为{80,85,90,95,100},其中的中位数是90,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90分左右。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从而了解这个数据集的主要特征。
例如,一个销售商想要知道他们最畅销的产品是什么,他们可以通过找出销售量最高的产品来确定众数。
六、练习1.计算以下数据集的中位数:–{2,4,6,8}–{10,20,30,40,50}–{18,24,36,42,55,69}2.找出以下数据集的众数:–{4,2,8,6,4,9,11,4,2,15}–{10,20,30,30,40,50}–{18,24,24,18,55,69,69}七、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中位数和找出众数。
3.2队列导学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高二信息技术选修一
3.2 队列【要点提示】1.概念:队列是一种 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首,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 。
:在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
: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
2.基本操作1)以数组实现的队列①如上图,可以设置一个头指针head 记录队首元素所在的位置,尾指针tail 记录队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注意不是队尾元素所在位置)。
【案例1】有4个字母“A ”“B ”“C ”“D ”按顺序入队、出队时,可以创建一个队列que ,长度为5。
head=0 tail=0que=[“”]*5【案例2】出队。
排在队首的元素依次出队,head 指针变量依次加1,直至head 值等于tail 值时,队列为空。
【思考】该队列规模为4,随着数据一个个出队,tail 已经到达索引4位置,head 递增,此时若想再入队新数据,则超出队列规模,但数组前几个已出队的位置数据已为空,这种称为假溢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que[tail] =“A ” tail+=1que[tail] =“B ” tail+=1que[tail] =“A ” tail+=1que[tail] =“B” tail+=1que[tail] =“C” tail+=1que[tail] =“D” tail+=1for i in range(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简化while ____________:print(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以链表实现的队列①队列的链式存储称为。
3.循环队列若一个普通队列和一个循环队列的最大容量都为n,head指向队首元素,tail指向队尾元素的下一位置。
则关于这两种队列中数据元素的个数以及判断队列为空的条件如下:项目普通队列循环队列队列中数据元素个数tailhead (tailhead+n)%n(同样适用于普通队列)队列为空的条件tail==head4.常见队列问题的Python实现项目普通方法列表自带方法queue模块(已导入模块)建队q=[0]*nhead=0tail=0q=[] q=queue. Queue(n)判断队列是否为空head==tail len(q)=0 q.empty()入队q[tail]=“A”tail=+=1q.append(“A”) q.put(“A”)出队head+=1 a.pop(0) q.get()返回队列元素个数tailhead len(q) q.qsize()队列应用1:字符串加密给定一个字符串S1,S2,…..Sn,按如下过程加密:取出第一个字符S1,将第二个字符S2放到字符串的末尾Sn后面,得到字符串S3…..Sn,S2;接着把S3取出,S4放到字符串的末尾S2后面,直到最后一个字母Sn 被取出。
初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初中数据的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
2. 学会使用图表、统计表等工具表示数据。
3. 能够分析图表和统计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 图表、统计表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图表、统计表的制作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数据,那么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
数据的收集: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
数据的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处理。
数据的表示:使用图表、统计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2. 教师讲解图表、统计表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等。
统计表:包括频数分布表、平均数表等,用于展示数据的详细信息。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图表或统计表。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的数据案例,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案例:某班级学生身高分布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制作一个图表或统计表,展示某个实际问题的数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掌握图表、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解读技巧。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 7 1 条形统计图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7.1条形统计图(一)【核心素养】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感受条形统计图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激发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点】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
【学习难点】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数学书P94-95,例1,结合学案自学。
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记在专门的本子上,带到课堂与同学交流或者与老师讨论。
【知识链接】某校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品情况调查数据如下:膨化食品:42人冰激凌:48人果冻:46人西餐:38人(1)请用统计表、画圆圈和条形统计图三种方式表示以上数据。
(2)最喜欢( )的同学最多,最喜欢( )同学最少。
(3)参加统计的一共有( )人。
【探究新知】教材第94页问题一:怎样对天气的天数进行收集整理?1.四人一个小组,学一学例题说一说,画一画。
2.填一填。
把统计表填完整。
3.统计图的横轴代表(),纵轴代表(),一格代表()。
4.用条形的( 0来表示数量( )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项目的()且易比较数据的()。
【达标测试】1、淘气在体育课上,5次踢毽子的数量如图。
在5次踢毽子中,第________次最多,踢了________个;第________次和第________次一样多,都踢了________个。
2、四一班同学的出生年月统计如下,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有出生人数相同的月份吗?是哪几个月?(2)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少?3、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喜欢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青岛版
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可能性。
2.掌握可能性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二、知识点梳理1. 可能性的概念可能性指某个事件发生的程度或可能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例如,可能下雨,可能输了比赛。
2.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可能性可以用数字表示。
可能性大的事件表示为数字1,可能性小的事件表示为数字0。
例如,可能性下雨有0.8,可能性不下雨为0.2。
3. 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方法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判断可能性大小要以数值为基础。
美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提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据、文化数据等。
因此,在决策时,可能性大小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数值不是唯一的判断方法。
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判断可能性的大小,以下是其中几个:1. 等可能性原则如果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他事件相等,那么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例如,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
2.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统计数据来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例如,一个产品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则说明该产品在该地区的市场可能性较大。
3. 经验法则态度和预期会影响我们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去某个地方旅行,我们可能认为那个地方旅行的可能性很高。
三、练习题1.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
请问,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为多少?2.在一张扑克牌中,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相等。
请问,一张扑克牌是红桃或黑桃的可能性为多少?3.某个品牌在市场占有率为30%。
请问,该品牌在市场中不占有的可能性为多少?四、思考题1.请问,投掷两个均匀的硬币,正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分别为多少?2.请问,抽取一张扑克牌,它不是红桃的可能性为多少?3.请思考一个你自己的例子,说明可能性的大小的判断方法。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学会了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和大小判断方法。
我们还通过练习题和思考题加深了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相信通过积极的练习和思考,会更好地掌握可能性的概念及运用,未来的数学学习会更加轻松自如。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2 数字编码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2 数字编码︳西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十进位数的基础概念与数字编码。
2.理解数字编码的重要性和应用。
3.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十进位数的基础概念。
2.数字编码。
三、学习难点1.数字编码的应用。
四、学习方式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练习。
五、学习内容一、十进位数的基础概念对于十进位数,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十进位数是由0~9的数字组成,并且每一位的值都是以10的次方递增的。
例如,数码3523中3的占位值分别是千位(103)、百位(102)和十位(101)。
二、数字编码数字编码就是将我们熟知的十进位数转换为二进位、八进位或十六进位数的过F的形式。
程,也就是将这些数字表示为0和1、07或0一般来说,我们在计算机科学中经常使用二进位数。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编码称为二进制编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系统:1.二进制(Binary):使用0和1来表示。
2.八进制(Octal):使用0~7来表示。
3.十六进制(Hexadecimal):使用09和A F来表示。
在这些编码系统中,每一位的值都是以2、8或16的次方递增的。
三、数字编码的应用数字编码在计算机科学中经常使用,包括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方面。
例如,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寄存器或地址都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的方式存储的。
此外,在一些非计算机科学的领域,数字编码也非常重要。
例如,数字编码被广泛用于加密和解密消息,从而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或窃取。
六、练习1.使用二进制数字编码的方式将十进位数32转化为二进制数。
2.使用八进制数字编码的方式将十进位数678转化为八进制数。
3.使用十六进制数字编码的方式将十进位数4096转化为十六进制数。
七、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掌握了十进位数的基础概念和数字编码的基本知识,理解了数字编码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提升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数字编码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机科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莱市实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数据的表示(新授课)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了解频数等概念,能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学习重点: 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学习难点: 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一、复习检测:
育才中学六年级(2)班共有50名学生,分别参加了 写作、数学、英语、篮球及摄影兴趣小组,请根据图5所示 的扇形统计图求:
(1)参加写作、数学、英语、篮球及摄影的学生各是多少?
(2)参加篮球和摄影兴趣小组的学生总人数比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多几人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例题1:下表是某校六(2)班的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小明利用统计图表示了该班同学的语文成绩: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例题2: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50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
设计人:衣晓燕审核人:汤艳美审批人:韦宏审批时间:2013、5、25 编号: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值是_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
(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__________________,考虑以_______为组距,可以考虑分成_________组。
总结: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某地区随机抽调一部分市民进行了一次法律知识测试,测试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
五组,并绘制成频数直方图(如上图):
(1)这次活动共抽取了多少人测试?_______________.
(2)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哪个分数段的人最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收获:
六、达标检测:
课本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