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装备课程设计参考.

合集下载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模版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模版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模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规范。

(4)了解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

(2)具备数控设备的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加工任务。

(3)掌握数控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控技术基本概念:数控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数控系统: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数控编程: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规范。

4.数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数控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和故障诊断。

5.数控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讲授法:讲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生动展示数控技术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数控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数控实训课程设计

数控实训课程设计

数控实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控实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设备,进行零件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数控操作的基本技能、零件加工工艺等。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辅以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数控实训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掌握数控实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设备,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数控实训》教材,内容系统、实用;参考书选取与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集和案例分析资料,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教程等,便于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实验设备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团队协作等情况,占总评的30%;作业评估包括课后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等,占总评的20%;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各占总评的25%。

数控课程设计

数控课程设计

数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数控技术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操作,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掌握数控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5.能够使用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操作。

6.能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能。

1.数控的基本概念:数控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数控控制器、数控编程器等。

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手工编程、计算机辅助编程等。

4.数控操作技能:机床操作、程序调试、加工工艺等。

5.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软件、智能制造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编程器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数控课程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数控课程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 熟悉数控机床的类型、性能和应用范围。

- 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数控加工技术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

- 具备数控编程和调试的基本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数控编程的复杂性和调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引导学生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 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 数控机床的类型、性能和应用范围。

-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数控编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教师现场解答问题。

4. 课堂讨论-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 教师总结并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强调数控编程和调试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 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数控编程作业的质量。

- 学生完成数控机床操作作业的准确性。

3. 期末考核:- 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改进的地方。

备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数控的基础课程设计

数控的基础课程设计

数控的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编程语言、程序结构及其功能;3. 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中常用的坐标系、刀具补偿和误差处理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控机床进行简单零件加工的能力,包括编程、操作和调试;2. 培养学生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制和仿真加工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调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控技术的基础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数控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实践操作,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组成、功能及分类,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控技术概述2. 数控编程基础:编程语言(G代码、M代码等),程序结构,编程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控编程基础3. 坐标系与刀具补偿: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刀具补偿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坐标系与刀具补偿4. 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开机、回零、对刀、程序输入、运行和关机。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控机床操作5. 数控加工过程及调整:加工参数的设定,加工过程中的监控,常见问题及调整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控加工过程及调整6. 数控编程软件应用: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制、仿真加工和误差分析。

教材章节:第六章 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教学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36课时,教学内容按以上六个部分进行安排,每部分6课时。

数控技术教学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教学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学生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及其适用范围。

3. 学生能够掌握数控加工中的坐标系、编程指令和常用的数控术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数控编程,并能运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控软件进行模拟加工,解决实际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和加工参数,完成零件的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控技术,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或高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数控技术了解较少,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概述:介绍数控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数控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数控机床结构与原理:讲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教学内容: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

3. 数控编程基础:教授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编程步骤、编程方法、编程指令。

4. 数控加工坐标系与术语:介绍数控加工中的坐标系、常用数控术语及加工参数的设置。

教学内容:坐标系、数控术语、加工参数设置。

数控课课程设计书

数控课课程设计书

数控课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4)了解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2)能够根据零件图编写数控程序,并进行调试和优化;(3)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结构和操作、数控技术应用等四个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2.数控编程:数控编程基本方法、编程软件的使用、编程技巧等;3.数控机床结构与操作: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4.数控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数控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配备先进的数控机床和相关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数控学专业课程设计

数控学专业课程设计

数控学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控学基本概念,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2. 学习并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3. 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控编程,完成给定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写;2. 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3. 能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学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控学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数控学专业知识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学基本概念:数控技术发展历程、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功能、数控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控技术概述2. 数控编程基础: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编程格式、编程方法及编程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控编程基础3. 数控机床结构与功能: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控机床结构与功能4. 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加工参数选择、加工路径规划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控加工工艺5.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针对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包括加工方法选择、加工顺序安排、刀具选择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6. 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数控编程与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操作32课时。

数控课程设计样本

数控课程设计样本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 **系别: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专升本2班指引教师: 陈小静学号: *******新乡学院12 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任务阐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任务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任务内容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数控加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零件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拟定工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控技术实践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实践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帮助学生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编程和操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数控机床的技能,并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遵守生产安全规范。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提高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数控技术实践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中职学生,具有一定数控技术理论基础,对实际操作有较高兴趣,希望通过实践课程提高自身技能。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生产规程的习惯。

3. 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基本概念:数控技术原理、分类及发展历程。

2. 数控编程:编程基本步骤、编程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3. 数控机床组成与工作原理:介绍数控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阐述工作原理。

4. 数控仿真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编程与操作,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实践。

5. 数控机床操作: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简单零件,掌握操作方法和安全规程。

6. 数控加工过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分析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7. 数控加工工艺: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包括刀具选择、切削参数设置等。

教学大纲安排:1. 第一周:数控技术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 第二周:数控编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数控项目课程设计

数控项目课程设计

数控项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2. 学会使用数控软件进行零件的加工仿真,了解数控加工工艺过程;3. 掌握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2. 能够根据零件图纸和要求,编写合理的数控加工程序;3. 能够分析并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加工工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对制造业的认识和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为我国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基本原理与结构:包括数控机床的分类、组成、工作原理及坐标系设置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控机床概述。

2. 数控编程基本知识: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指令、编程方法和工艺流程;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控编程基础。

3.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应用:学习并掌握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操作,进行零件加工仿真;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控加工仿真。

4. 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

5.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加工工艺;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控加工工艺。

6. 数控机床安全与维护: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日常维护保养知识;教材章节:第六章 数控机床安全与维护。

数控xy工作台课程设计

数控xy工作台课程设计

数控xy工作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控XY工作台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数控XY工作台的工作原理,熟悉其结构组成,并能熟练操作数控XY工作台进行各种加工操作。

1.了解数控XY工作台的工作原理。

2.熟悉数控XY工作台的结构组成。

3.掌握数控XY工作台的操作方法。

4.能够正确操作数控XY工作台。

5.能够根据加工要求进行参数设置。

6.能够进行数控XY工作台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XY工作台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其操作方法。

1.数控XY工作台的基本原理:介绍数控XY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与XY工作台的关系。

2.数控XY工作台的结构组成:介绍数控XY工作台的各个部分,包括主机、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等,并详细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数控XY工作台的操作方法:讲解如何进行数控XY工作台的操作,包括操作界面、操作步骤、参数设置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控XY工作台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其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数控XY工作台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实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准备现代化的数控XY工作台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控教学设计方案

数控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和编程技术;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数控编程、操作和故障排除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与结构2. 数控编程基础3. 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4. 数控加工工艺5.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和操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加工的应用和工艺。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掌握编程、操作和故障排除技巧。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数控技术的发展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系统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和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加工的应用和工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掌握编程、操作和故障排除技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数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和故障排除方面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数控教学的教材,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 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等实验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

数控装备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装备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装备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控装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数控装备的编程基础,包括程序的结构、功能及常用的指令。

3. 学生能够描述数控装备的机械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数控编程案例进行分析和编程操作。

2. 学生能够操作数控设备,完成基础的加工任务,并正确进行设备维护和故障排查。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装备技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交流和协作。

3. 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其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的好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数控装备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控装备概述- 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与发展- 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数控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及程序结构- 常用数控指令及其功能- 编程实例分析3.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 机床床身、立柱、横梁等主要部件结构- 伺服系统、刀库、换刀机械手等辅助装置4. 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 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及功能键使用-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 安全操作规程5. 数控加工仿真- 数控仿真软件的介绍与操作- 数控加工过程模拟与程序验证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选择和组织,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关联教材相应章节,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控装备技术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涵盖数控装备概述、数控编程基础、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以及数控加工仿真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数控的课程设计

学数控的课程设计

学数控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编程语言、坐标系、指令系统等。

3. 学生能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2. 学生能操作数控机床,完成给定零件的加工任务,并确保加工精度。

3. 学生能分析并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沟通与交流技巧。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养成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概述:包括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制造业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控机床概述内容列举: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数控编程基础: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坐标系、指令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控编程基础内容列举:编程语言、坐标系、指令系统、编程步骤。

3. 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介绍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功能键、操作步骤及安全规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内容列举:操作面板、功能键、操作步骤、安全规程、加工过程监控。

4. 数控编程软件应用:学习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零件编程与加工。

数控课程设计稿

数控课程设计稿

数控课程设计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编程的步骤和方法、常用的数控指令等。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并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数控机床的分类和结构、数控编程软件的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数控技术概述,介绍数控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数控机床,介绍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3.第三章:数控编程基础,介绍数控编程的步骤、方法和常用指令。

4.第四章:数控编程软件的使用,介绍数控编程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5.第五章: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介绍数控机床的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的数控指令。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数控编程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控编程与操作》。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数控编程操作的演示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和相关的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维护。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数控有哪些课程设计

数控有哪些课程设计

数控有哪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2. 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3. 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流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控软件进行编程和仿真操作的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数控机床,完成简单零件加工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遵循工程伦理,关注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后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室实践、项目制作、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编程和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技术基本概念- 数控机床的分类及特点- 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2. 数控编程- 编程基本步骤和方法- 编程语言及其应用- 编程实例分析3. 数控机床结构与操作- 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 主要功能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4. 数控加工仿真-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应用- 仿真加工操作步骤及技巧- 仿真加工实例分析5. 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实践-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方法- 简单零件加工工艺及编程- 实际操作训练及指导6. 数控加工中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数控加工问题分析-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章节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六个方面进行组织,共计16课时。

数控装备课程设计参考

数控装备课程设计参考
fW 平稳或轻度冲击时 1.0 ~ 1.2 1.2 ~ 1.5 中等冲击时 1.5 ~ 2.5 较大冲击或振动时 1.0 HRC 58 1.11 HRC 55 1.35 HRC 52.5 1.56 HRC 50 2.4 HRC 45
3. 怎样保证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螺母 座与两端支承同心?
4. 滚珠丝杠上的轴承如何预紧?
5. 6.
齿轮传动副如何消除齿侧隙? 消隙齿轮装配过程是怎样的?
7. 步进电机在齿轮箱上如何定位?
8. 各部件的配合表面应采用什么性质的配 合及精度等级?
9、设计和装配时,如何保证滚珠丝杠 在垂直和水平面内与机床导轨的平行 度。
M=400kg
II L0=6mm
电 机
I Z1
步进电机的负载有切削力、
摩擦负载和惯性负载,所选
步进电机必须克服这些负载
才能作正常的进给驱动。
1、进给运动的负载分析
(1)切削负载 按按切削用量计算切削力
Fc = 1840α p f
0.75
Fp = (0.1 ~ 0.6) Fc Ff = (0.15 ~ 0.7) Fc
大工作载荷的1/3
0-----滚珠丝杠未预紧时的传动效率,一般 取0≥0.9
(2)步进电机的选择 1)确定电机的启动负载
电机的启动负载 q max[ M 启,M 切 ] T
2)根据最大静态转矩Tjmax初选电机型号 电机的启动力矩与最大静态转矩之间具有 下列关系:
Tq / T j max
进给系统的主要设计计算(课程设计参考)
例如:某车床,其纵向进给丝杠改用 滚珠丝杠,其基本导程L0=6mm,纵向溜板 箱及横向工作台与刀架等移动部件的总质 量为400kg,脉冲当量取0.01mm/step,工 件进给速度v=60mm/min,快速进给速度取 为vs=2m/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传动系统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的转动惯量
[J ]k
1
4 2
m j 1
M
j
Vj nk
2
n i 1
Ji
( ni nk
)2
其中:
M j 第j个移动体的质量(kg) nk 电机的转速(r / min) ni 第i个转动体的转速(r / min) J i 第i个转动体的转动惯量(kg.cm 2 ) V j 第j个移动体的移动速度(m / min)
在M起、M切两种力矩中取其大者作为选 择步进电机的依据。对于大多数数控机床来 说,因为要保证一定的动态性能,系统时间 常数较小,而等效转动惯量又较大,故电机 力矩主要是用来产生加速度的,而负载力矩
往往小于加速力矩,故常常用空载起动力 矩作为选择步进电机的依据。
空载起动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加速力矩Mamax
K 1.15 f ' 0.15 ~ 0.18
f 0.15
2、滚珠丝杠的设计
(1)根据承载能力初选丝杠型号
丝杠的承载能力 最大工作载荷 Q 3 L f H fW Pmax Ca
3
Q L f H fW Pmax ( N )
式中: L----滚珠丝杠寿命系数
60nT L
106
n = 1000V进 L0
(3)验算电机
1)转矩与惯量的匹配要求的验算
TL/Tjmax≤0.5 及JL/Jm≤4
2)根据矩-频曲线和惯-频曲线进行校验
设计过程需考虑的问题: 1. 滚珠丝杠螺母副如何预紧? 2. 滚珠丝杠所受的轴向力如何通过 支承件传递到床身上?
3. 怎样保证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螺母 座与两端支承同心?
4. 滚珠丝杠上的轴承如何预紧?
M a max
式中:
J
2nmax
60t a
102
J 电机轴上的总等效转动惯量(kg.cm 2) nmax 电机最大转速(r / min) ta 运动部件从停止起动加速到最大进给速
度所需时间(s)
Ma
=
πα 180
(
f1
t
f0
)J,
f1δ
= {V快;V进}
摩擦力矩 Mf
Mf
F0 L0 ( N .cm)
=
Fml1 AE
;
δ1
=
Fml1 4 AE
两端固定时,跨距取: (1.2~1.4)S+(25~30)L0
K2
=
K
(
Fa 0.1Ca
),
Ca额定动载荷,Fa轴向载荷,K
样本刚度
δ3 , 参见《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范超毅
3、计算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
(1)确定减速比i
i z2 L0 z1 360
其中:
对于一级齿轮减速传动系统:
有4个转动体:电机、齿轮1、齿轮2、丝杠 一个移动体:工作台 则传动系统总的等效转动惯量为:
[J ]m
Jm
J z1
Jz2 Jc i2
( L0 )2
2i
G g
4、步进电机的选择
(1)电机启动力矩的计算 电机在启动或正常运行时主要受到
三种力矩的影响: 空载启动力矩M启 快速进给所需力矩M快 最大切削负载所需力矩M切
量4 ⑤ 螺母座及轴承支座的变形5
因此:
滚珠丝杠副刚度的验算,主 要是验算1 、2 、3之和不应大 于机床精度要求允许变形量的一 半,否则,应考虑选用较大直径 的滚珠丝杠副。
在实际设计中,由于预紧的作用,可 将原机床的刚度提高4倍。因此只要
1 +2 +3=机床精度要求
即可认为该丝杠刚度合格。
δ1
中等冲击时 较大冲击或振动时
1.0 HRC 58
f H 11..3151 1.56 2.4
HRC 55 HRC 52.5 HRC 50 HRC 45
从手册或样本的滚珠丝杠副的 尺寸系列表中可以找出相应的额定 动载荷Qa的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尺寸 规格和结构类型,选用时应使 Qa>Q
注意:
进给系统的主要设计计算(课程设计参考)
例如:某车床,其纵向进给丝杠改用 滚珠丝杠,其基本导程L0=6mm,纵向溜板 箱及横向工作台与刀架等移动部件的总质 量为400kg,脉冲当量取0.01mm/step,工 件进给速度v=60mm/min,快速进给速度取 为vs=2m/min
传动系统改装图:
Z2
M=400kg
步进电机步距角
L0 丝杠螺距
系统脉冲当量
(2)确定齿轮的齿数和模数
• 根据减速比确定齿轮齿数 • 一般模数取m=1~2 • 数控钻取m=1,数控车和数控铣取m=2 • 齿轮宽b=(3~6)m,为了消除齿轮侧隙,齿
宽可加大到(6~10)m
(3)齿轮、轴、丝杠等圆柱体惯量计算
J MD 2 0.78D4 L 103 (kg.cm 2 ) 8
1)由于常用的丝杠的基本导程有 4、6、8三种,因此要选择这三 种基本导程的丝杠进行比较;
2)选择丝杠的公称直径时要考虑 原有丝杠的直径。
(2)滚珠丝杠的校验
1)传动效率的校验 2)稳定性的校验 3)刚度的校验
丝杠的变形量包括: ① 丝杠的拉伸或压缩变形量1 ② 滚珠与螺纹滚道间接触变形2 ③ 支承滚珠丝杠的轴承的轴向接触变形3 ④ 滚珠丝杠的扭转变形引起的导程的变化
式中:M 圆柱体质量(kg) D 圆柱体直径(cm) L 圆柱体长度或圆度(cm)
(4)工作台折算到丝杠的转动惯量
J
v
2
G
(
L0
)2
G
(kg.cm 2 )
2n g 2 g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 / min) n 丝杠转速(r / min)
G 工作台重量(N)
g 重力加速度(9.8m / s 2 ) L0 丝杠导程(cm)
空载起动时所需力矩
M启 Ma max M f M 0 ( N .cm)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M切 M f M0 M t ( N .cm)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M快 M f M0 ( N .cm)
Mamax---空载起动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加速力矩 Mf-------摩擦力矩 M0----附加摩擦力矩 Mt-----切削力作用时的力矩
II L0=6mm
电机
I
Z1
步进电机的负载有切削力、 摩擦负载和惯性负载,所选 步进电机必须克服这些负载 才能作正常的进给驱动。
1、进给运动的负载分析
(1)切削负载 按按切削用量计算切削力
Fc = 1840αp f 0.75 Fp = (0.1 ~ 0.6)Fc Ff = (0.15 ~ 0.7)Fc
T---使用寿命时间(h)
普通机械为5000~10000,
数控机床及其它机电一体化设备及仪器装置为15000
航空机械为1000
3
Q L fH fW Pmax (N)
fw---运转系数 fH----硬度系数 Pmax----最大工作载荷
1.0 ~ 1.2 平稳或轻度冲击时
fW 1.2 ~ 1.5 1.5 ~ 2.5
5. 齿轮传动副如何消除齿侧隙? 6. 消隙齿轮装配过程是怎样的?
7. 步进电机在齿轮箱上如何定位? 8. 各部件的配合表面应采用什么性质的配
合及精度等级?
9、设计和装配时,如何保证滚珠丝杠在 垂直和水平面内与机床导轨的平行度。
10、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滚珠丝杠 进行预拉伸?怎样进行预拉伸?
(2)步进电机的选择
1)确定电机的启动负载 电机的启动负载Tq max[ M启,M切 ]
2)根据最大静态转矩Tjmax初选电机型号 电机的启动力矩与最大静态转矩之间具有 下列关系:
Tq / T j max
步进 相数 电机 拍数
3 36 0.5 0.866
4
4
8
0.707 0.707
5 5 10 0.809 0.951
2 i
其中: F0---导轨的摩擦力(N) i------齿轮降速比
----传动链总效率,一般可取=0.7~0.85
附加摩擦力矩 M0
M0
Fp0 L0
2 i
(1
2 0
)(
N
.cm
)
式中:
Fp0----滚珠丝杠预加负载(N),一般取最 大工作载荷的1/3
0-----滚珠丝杠未预紧时的传动效率,一般 取0≥0.9
(2)最大工作载荷Pm(进给牵引力)
导轨类型
矩形导轨
燕尾型 导轨
Fm
参数
Fm KFx f ' (Fz Fy x f '(Fz 2Fy G) f ' 0.2
三角形或 综合导轨
圆导轨
Fm KFx f ' (Fz G)
2M Fm Fx f d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