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总复习
高一物理总复习
h1
C
h2 V2
D
31
功
率
功率的定义式:
W
P= t
功率的另一表达式: P Fv cos
※ F: 所指的力
瞬时速度:瞬时功率
※ v: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平均功率
※ :F、 v的夹角,若F、v同向,则有:
P=Fv
32
汽车启动问题
(1)汽车以额定功率起动
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少年们很高兴把学堂上夫子的教训搬到这里来用,“有什么不是很知 道的! 你肚子里有鬼! ”“有个屁鬼! ”明蕙二舅舅炸了,“你们这帮小子找死是吧?”“哈呀 呀! ”少年们大乐,“找的就是你们的鬼! ”特高兴有个拔剑决斗的机会。值班的衙役们望过来了, 瞧见兵刃的话,抡链子,锁人,两边都锁上,关回去,叫他们家里拿钱来赎人,节下,赎金翻倍,还 要备酒菜……“误会啊误会啊! ”明蕙大舅舅冷汗涔涔,“我们,完全不知道五少爷怎么回事儿。 我们,就是因为没了家里姑娘,穿个孝。”“又不是没了你妈,”少年里还有人嘴巴忒毒,“你穿的 哪门子孝! ”“你! ”明蕙二舅舅要炸了。明蕙大舅舅硬把他压下去,对着蓄势待发的衙役陪笑: “误会,误会! ”衙役看他这儿没火苗,就转而盯着少年们。只有一方滋事的话,逮捕单方也不是 不可以,这些少年家里,有的还是凑得出几个钱的……“误会。”少年们哼哼,并且很快散去了。衙 役们也无趣的回到各自岗位上。这一番折腾,苏家人已经爬到山阶的一半了,刘家人看着明蕙大舅舅: 这会儿咋办?来都来了,又不能退回去。她大舅舅道:“再跟。”于是又跟上去。两个出嫁没多久的 小媳妇,刚从庙里上完香,下阶来,经过刘家人身边,看他们一看,笑着咭咭咕咕,俨然也夹着些: “不要脸……逼死了自家姑娘,来讹钱”之类的话。明蕙大舅舅盯着她们,她们像受惊的小母鸡似的 摇摇摆摆下去了,先前那些泼皮少年们没走远,被她们小母鸡一样又圆又撅的屁股吸引住了,追着她 们后头撩拨几句风话,激起她们咯咯的蠢笑。有个少年斜起一边嘴角,向刘家人瞄过来一眼,明蕙大 舅舅赶紧低下头,心里透凉透凉的,像摊得太薄、凝都凝不起来的粥,怎么这么不得劲儿。问苏家要 这点子钱,怎么就这么难呢……山阶仄仄向上,一步一声佛唱,刘家人越走越没意思,有的大局观和 团结精神不强的,就悄悄把乞丐似的旧麻衣扯了下来、破白布丧带子也解下来。再走几步,就悄悄溜 了,过他们的年去。大雄宝殿在望,两个大香炉喷着馥郁的香烟,兜售香烛的叫卖声一发嘹亮,明蕙 大舅舅回头,看身后稀稀拉拉跟的已经不剩几个人,叹了口气,望望寺内。苏家人早被尼姑殷勤备至 的接了进去,白胡子的老苍头劝宣道:“施主,这是尼寺,成年男子有所不便,上香请只在外殿,勿 再进入。”慈恩寺最早前,是男寺,寺中都是僧人,连一只母的狗都不放入内,也算齐整,可一城不 容二寺,临江寺因那振风塔,名声越来越响,慈恩寺就渐渐端敝了,竟至香炉蒙尘、佛像脱漆的地步, 有几个好样儿的尼姑,就把这寺盘下来,以女眷为主攻对象,打下江山,把一座半山腰的破败小寺,35 变成台阶严整、金像威严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高一物理上册主要涵盖了力学、运动学和能量与功率这些基础知识,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两个主要的力:重力和支持力。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支持力是支撑物体的力,与物体的重量相等且方向相反。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描述了物体的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两个力互为作用与反作用,且始终同时存在。
5. 重力: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决定,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公式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6. 运动学中的运动描述方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加速度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7.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8. 作图法解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问题:通过绘制位移-时间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移,从而确定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9.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有所改变。
10. 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它可以使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于解决运动学中的问题,例如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9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9篇)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篇一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 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高一物理总复习
高一期末复习一. 选择题1. 用水平方向的力F 将一块重为G 的木块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木块保持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木块静止可知 ; B. 由木块静止可知 ;C. 如果增大压力F ,木块与墙壁间的静摩擦力也增大;D. 如果压力增大,木块与墙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仍不变。
2.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 , 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若撤去力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 零B. 6N ,方向向右C. 10N ,方向向左D. 2N ,方向向左 3.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为零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4.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A. 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零 B. 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C. 有向下的速度和加速度D.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速度为零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静止的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 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C. 受力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D.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E. 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6.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向物体施加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在力开始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瞬间()A. 物体同时获得加速度和速度B. 物体获得速度,加速度仍为零C. 物体获得加速度,速度为零D. 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7. 用力拉一质量为m 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l 。
已知拉力大小为F ,与水平夹角为θ,如图所示,若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F 做的功为()A. μmglB. F l cos θC.F l sin θ⋅D. μθθμθmgl cos /(cos sin )+8. 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缓慢地移到Q 点,如图所示,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拉力F 所做的功为()A. mgL cos θB. mgL (cos )1-θC. F L sin θD. F L θ 9. 在下列几种运动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的是()A. 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做匀变速运动D. 打入木块过程中的子弹10. 弹簧振子在做简谐振动时,若某一过程中振子的速率减小,则此时振子的()A. 速度与位移方向必定相反B.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C. 位移的数值一定在增加D. 回复力的数值可能在减小11. 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作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 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 参与振动的质点群有相同的频率D. 机械波是媒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 1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A. 速率B. 速度C. 加速度D. 合外力13、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B. 质点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一定是时刻在变化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D.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14、某物体在一足够大的光滑平面上向西运动,当它受到一个向南的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将是( )A. 直线运动且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曲线运动但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不变,是匀变速运动C. 曲线运动但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D. 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15、关于平抛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B.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 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16、图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高一必修一物理重点知识点复习
高一必修一物理重点知识点复习1.高一必修一物理重点知识点复习篇一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2.高一必修一物理重点知识点复习篇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3.高一必修一物理重点知识点复习篇三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一些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总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必修一总复习提纲(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匀减速直线运动 a取大小位移公式:x=v0t+ at2 x=v0t- at2 位移公式:S= t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v 2-v 02=-2ax平均速度计算式:4.几个推论: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
即Δx= =aT2该公式可用于测定加速度,也可作为判断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条件。
*⑷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开始时刻计时,且设t 为时间单位)①ts末、2ts末、3ts末、…n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nv 1:v 2:v3:…vn=1׃2׃3׃…②ts内、2ts内、3ts内、…nts内位移之比为:32׃…n2׃22…׃xn=12׃x1׃x2׃x3׃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 ):( ):…׃( )5.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草图.(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并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4)建立一维坐标系,确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5)进行验算和讨论.6.怎样处理追及和相遇类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此类问题的本质的条件就是看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的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3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01
明确以下几点:
02
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观察结果往往不同。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尽量简化,使解题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1)时刻(某一瞬间): 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 (2)时间间隔(一段时间): 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时间与时刻
质点
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质点
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凡是很小的物体(如电子),皆可看做质点 如果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1.物理意义:
2.定义式:
与速度变化△v 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注: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各个物理量的正负号】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a是恒量(不变) 运动学基本公式: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几个重要推论: 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推广通式: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 物理知识点 总复习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运动部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力与物体平衡部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牛顿运动定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第一章、第二章)
高一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一是学习物理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初步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一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加系统地复习。
1. 力学1.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是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可以按照共线方向进行合成和分解。
1.3 平衡和力的图示法: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平衡状态。
2. 动力学2.1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加速度是速度的改变率,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2.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
2.3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的加速度,约为9.8m/s²。
2.4 斜面上的力学问题:当物体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3. 动能和功3.1 动能和功的概念: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沿着物体位移方向所做的功。
3.2 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4. 质量和密度4.1 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的量度。
4.2 密度和浮力: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4.3 压力和压强: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5. 电学5.1 电荷和电场: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力场。
新人教高一物理必修总复习
第7页/共95页
变式训练1
(1)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
(2)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解析 (1)设全程时间为 t,由题意知,前一半时 间内的位移为 v12t ,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 v22t ,则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请你思考:
1.在船逆水靠岸停下的过程中,船的加速度方向与船的 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如果以船速为正方向,船的加速度 是正还是负?
2.假设船停下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恒为a,船速由v减 到零,船逆水航行的距离应为多长?
第23页/共95页
基础梳理
第24页/共95页
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v2-v02=2ax.
间之比为:t1∶t2∶t3∶…∶tn=1∶( 2 -1)∶( 3 -
2)∶…∶( n- n-1)
注意: (1)以上公式对自由落体运动同样适用. (2)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也可以认为是反向的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26页/共95页
(2)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也可以认为是反向的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变式训练1 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 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 参考系的 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 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
第6页/共95页
解析 速度与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前者是矢量,后 者是标量.选项A中,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 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一般情况下,路程是大于位移 的,所以两者大小不一定相等,而且平均速率无方向,也不 同于平均速度,故选项A错误.选项B是瞬时速率定义表述的 内容,正确.在特殊的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相等时间内位 移相等,而且位移大小与路程也相等,所以选项C、D都正 确.
高一高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高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考前必备,必背)第一章:物理世界和物理学科1.物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物理学的对象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
- 物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 物理学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理论法。
2.国际单位制- 物理学中使用的国际单位制包括国际单位和辅助单位两部分。
- 国际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 辅助单位包括平面角、立体角、频率等。
第二章:力学1.质点运动学- 位移和位移矢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2.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动力学方法和惯性系-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3.运动的曲线-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卫星运动的基本概念第三章:声学1.声波的基本概念- 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 声的强度和声级- 声速和介质的特性2.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频率和周期- 波长和波数- 声速和频率的关系3.声音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的条件和干涉条纹 - 衍射的条件和衍射现象4.声音的共振和驻波- 共振现象和共振条件- 驻波现象和驻波条件第四章:光学1.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的速度和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折射和反射2.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的表述 - 光的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3.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衍射- 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的衍射现象和条件4.光的干涉和光的偏振- 干涉的条件和干涉条纹- 偏振的产生和光的偏振现象第五章:电学1.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 -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2.电位移和电通量- 电位移和电通量的定义- 高斯定理和电通量的计算方法3.电容和电容器- 电容和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计算4.电流和电流定律- 电流和电流定律的基本概念 -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第六章:热学1.热学基本概念和温度- 热学基本概念和宏观与微观 - 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温标的选择2.热传递和热平衡-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平衡和热平衡条件3.热量传递的计算和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和计算- 热传导的计算公式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等温过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等温过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5.绝热过程和绝热指数- 绝热过程和绝热指数的基本概念- 绝热指数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这是我根据题目为“高一高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所编写的文章,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高一物理第一册总复习
1.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可当作质点来处理( B ) A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用力使木箱绕下面的角转动 B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用力使木箱在地面上滑动 C 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D 研究车轮的转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C 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D 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3.某人从高5米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小球,与地 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米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 A ) A 小球的位移为3米,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米 B 小球的位移为3米,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米 C 小球的位移为7米,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米 D 小球的位移为7米,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米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力 C.对于力应该既说明力的大小又说明力的方向
D.力的大小可以由天平测量
2.一辆拖拉机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 C)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B.拖拉机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拖拉机不受弹力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发生了形变 D.拖拉机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发生了形变 3.如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力为G,平衡时球处于A位置.今用力F将 小球向下拉长x至B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 B) A. Kx C. G-kx B. kx+G D. 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刹,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惯性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球惯性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如果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力是使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原因 C.撤去作用力,运动物体最终总要停下来 D.力只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1.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一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2.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二动力学的两类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vtx)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F合或某个分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
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3.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总复习第四部分:必修二:曲线运动第一课时: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基础梳理(一)曲线运动1、运动特点(1)速度方向: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为沿曲线上该点的方向(2)运动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的时刻改变,所以,所有的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不为,所受合外力一定。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同一条直线上(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与它的速度方向上(3)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角度判断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分解,也可采取2、运算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是量,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进行的,不受其他分运动的(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或者叫合成)起来的效果与合运动单独的效果(三)曲线运动练习1、关于曲线运动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D.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2、关于互成角度(不为00和1800)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是直线运动B. 一定是曲线运动C. 可能是直线或曲线运动D. 无法判断3、一个质点受到互成锐角的力F1和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两个力的方向不变,但F1突然增大△F,则质点此后()A. 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 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可能做变加还曲线运动D.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4、(2013海南卷)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做速率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B. 物体做变速率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改变C. 物体做变速率圆周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D. 物体做匀速率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5、质量为了Kg的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
书籍该质点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质点的初速度为3m/sB.质点做匀变速运动C.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D.质点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6、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曲线运动,当物体从M点运动到N 点时,其速度方向恰好改变了900,则物体从M点到N点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将A. 不断增大B. 不断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二、专题分析专题(一)“小船过河模型”如图所示,河岸为平行直线,水流速度V水恒定,船相对静水速度为V船大小一定,河宽为d。
试求:1、若要船过河时间最短,(1)船头应如何?(2)过河最短时间t=?2、若要船过河通过的路程最短,求过河的时间t=?(1)若V船>V水时在上述条件下,船头与岸的夹角多少?(2)若V船<V水时结论:“小船过河模型”就是构建分运动的 性、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 性和等 性等概念配套练习:1、 在小船下游40m 处有危险区域,河宽30m ,河速5m/s ,若小船过河时不进入危险区域,小船在静水中的最小速度应是多大?航行时船头指向什么方向?练习2:小船匀速横渡一条小河,当船头垂直于河岸航线时,出发10min 到达对岸下游120m 处。
若船头保持与河岸成α角航行,在出发后12.5min 到达正对岸,求: (1)水流速度(2)船头与河岸的夹角α (3)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4)河的宽度专题(二)“绳与船模型” 如图所示,绳拉小船,汽车通过绳子拉小船,则()A. 汽车匀速则小船一定匀速B. 汽车匀速则小船一定加速C. 汽车减速则小船一定匀速D. 小船匀速则汽车一定减速结论:(1)要将 运动分解(2)看得见的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就是 的方向危险区域配套练习:1、如图,汽车拉着重物G ,则()A. 汽车向左匀速运动,重物向上匀速运动B. 汽车向左匀速运动,重物所受绳拉力小于重物重力C. 汽车向左匀速运动,重物向上加速运动D. 汽车向左匀速运动,重物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三、家庭作业1、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 ,要横渡流速为8m/s 的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0A. 船不能渡过此河B. 船能行驶到正对岸C. 若河宽60m ,过河的最少时间为10sD. 船在最短时间内过河时,船对地的速度为6m/s2、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不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 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 2,战士救人的地点A 离岸边最近处O 的距离为d ,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 )A. 21222v v dv B. 0 C.21v dv D.12v dv高一物理总复习第四部分:必修二:曲线运动第二课时:平抛运动一、基础梳理(一)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的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线(二)平抛运动的规律1、平抛运动的规律(文字表达):2、平抛运动的公式:(如图所示)(1)位移公式(2)速度公式(几何关系)3、结论(1)(2)(二)平抛运动练习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B.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 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D. 作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起向下的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抛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由抛出点的高度决定B. 平抛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由初速度决定C. 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由物体的初速度和抛出点的高度共同决定D. 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由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3、物体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B. 瞬时速度的大小为5vC. 运动时间为2V0/gD. 运动位移的大小为g v2 02 24、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 ,将甲、乙两球分别以大小为V 1和V 2的初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 A. 同时抛出,且V 1<V 2 B. 甲迟抛出,且V 1<V 2 C. 甲早抛出,且V 1>V 2 D. 甲早抛出,且V 1<V 25、甲从高H 处以速度v 1水平抛出小球A ,乙同时从地面以初速度v 2竖直上抛小球B ,在B 尚未到达最高点之前,两球在空中相遇,则( )A. 两球相遇时间1v Ht =B. 抛出前两球的水平距离21v Hv s =C. 相遇时A 球速率2v gHv =D. 若gH v 22=,则两球相遇在2H 处二、平抛运动专题(一)平抛与斜面例题:求下面三种情况下平抛时间(思考斜面提供了什么已知条件、并画图) (1)以v 0平抛的物体垂直落在对面倾角为θ的斜面上(2)从倾角θ为的斜面顶端以v 0平抛的物体落在斜面上(3)从倾角θ为的斜面顶端以v 0平抛的物体离斜面最远时配套练习: 1、(2010全国理综1)如左图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
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θtan 1B.θtan 21C. θtanD. θtan 22、(2008全国理综1)如图,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平抛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满足( ) A. θαsin tan = B. θαcos tan = C. θαtan tan = D. θαtan 2tan =3、如图物体从倾角θ为的斜面顶端以v 0平抛,从抛出到离斜面最远所用的时间为t 1,沿斜面位移为s 1,从离斜面最远到落到斜面所用时间为t 2,沿斜面位移为s 2,则( ) A. t 1 = t 2 B. t 1 <t 2 C. s 1 = s 2 D. s 1 < s 24、光滑斜面顶端同时有两个小球开始运动,甲球做平抛运动,乙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甲球落在斜面上P 点时,乙球( ) A. 不没到达P 点 B. 正好到达P 点 C. 已经经过P 点 D. 无法确定(二)“等效平抛、类平抛”1、如图,一小球沿内壁光滑的薄壁圆筒的顶端沿直径方向水平抛出,圆筒筒壁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已知圆筒直径和筒的高度,小球与筒壁发生两次弹性碰撞后落在圆筒的地面圆的圆心,求小球的水平初速。
2、如左图,小球从水平地面A 点以v 1斜抛到竖直墙壁时速度v 2恰好与墙壁垂直,已知抛出点到墙的距离为L ,球与竖直墙的碰撞点与地面的高度为h ,求v 1和v 2。
(三)平抛与体育 如图所示,一网球运动员将球在边界处正上方水平向右击出,球刚好过网,落在图中位置(不计空气阻力),依据图示相关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击球点高度H 与网高h 之间的关系为H=1.8hB. 若保持击球高度不变,球的初速度V 0只要不大于gH Hs2,一定落在对方界内 C. 任意降低击球高度(H >h ),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落在对方界内 D. 任意增加击球高度,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落在对方界内(四)平抛运动实验1、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基本同学记录了运动轨迹上三点A 、B 、C ,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各点坐标值已在图中标出,求: (1)小球平抛初速度大小;(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坐标。
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1=1.25厘米。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 0= (用1、g 表示),其值是 。
(取g=9.8m/s 2)结论:关于平抛运动的实验(1)先看水平方向上的各点的关系:若X ab =X bc =X cd ,说明 (2)再看竖直方向上的各点的关系: ①若y ab :y bc =1:3,说明: 。
②若y ab :y bc ≠1:3,说明: 。
这时,应运用△y= ,先求出单位时间T ,再去求V 0等物理量三、家庭作业1、【2010天津卷】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水平抛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小球B,两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两球能在空中相遇,则小球A的初速度V A应大于,A、B两球初速度之比V A:V B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