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册课文,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古诗词欣赏及鉴赏 - 古代故事教育 -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 掌握规范的文字表达和语言运用技巧三、教学步骤第一课:《静夜思》1.导入:通过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发学生关于夜晚的思考和联想。
2.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3.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欣赏古诗词,指导学生分析诗句,解读作者的意图。
4.教学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描述夜晚的短诗。
第二课:《白蛇传》1.导入:通过展示白蛇传的书籍封面,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猜测。
2.教学重点:理解古代故事的背景和寓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教学方法:师生共同阅读故事片段,提问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4.教学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自己的故事情节,展示给同学。
第三课:《那一抹暖阳》1.导入:播放阳光明媚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温暖的思考和感受。
2.教学重点:理解现代文的选材和表达方式,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主题。
3.教学方法:师生共同阅读文章,询问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
4.教学练习:让学生写一篇描述温暖的故事,分享给同学。
第四课:《朱自清小传》1.导入:展示朱自清的照片,介绍朱自清的成就和贡献。
2.教学重点:了解著名作家的生平和文学风格,分析文中的情感和议论。
3.教学方法:供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小传,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教学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名人,写一篇小传并分享给同学。
四、教学评价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和思考,通过小组展示与交流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志愿演讲:鼓励学生自愿发表对诗词、故事和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平时作业:布置文本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景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用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b. 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七》,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b.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c.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 朗读课文(5分钟)a.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b.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 理解课文(15分钟)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b. 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c.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表达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b. 学生举手发言,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c.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3. 教师应注重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课文4篇(《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习作”一篇和练习一个。
【学习目标】:
1、学习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背诵本单元的重点段落;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尊敬师长、热爱大自然的道德情操。
3、在习作中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本单元的练习,培养“处处留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写字、读背、口语交际等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内容和生字新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的训练。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17课时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3课时
《老师,您好!》 2课时
《但愿人长久》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秋天》 2课时
“习作” 2课时
练习1 4课时。
望洞庭教学设计精选8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精选8篇《望洞庭》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对“两相和”、“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板书“洞庭湖”:你们领略过它的美景吗?2、让我们来游览一番(播放课件)。
相机请去过的同学做小导游简略介绍。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欣赏“月夜图”时,请学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皓月当空、月明星稀、风清月朗……二、学习古诗(一)知作者1、板书:刘禹锡、望。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指板书)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望洞庭》。
2、关于刘禹锡,你们了解多少?(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代表作:《乌衣巷》、《陋室铭》。
)(二)明诗意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汇报读,正音。
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诗,指导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7、重点把握:“两相和”——〉湖光与秋月之“和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1、高大的皂荚树》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1、高大的皂荚树》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1、高大的皂荚树》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
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
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投影仪1 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谈:(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 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3 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4 指导朗读。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长最深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几篇文章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部分让学生熟读成诵。
1、观潮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m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新版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课文;2.学习课文《秋天的果实》;3.掌握词语:果实、香气、果皮、脆、稠、红彤彤。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秋天的果实》;2.掌握新的词语:果实、香气、果皮、脆、稠、红彤彤。
三、教学难点学习新的词语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拿出一篮子水果,让学生观察、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感受水果的外观、口感和香气。
2. 学习课文1.读课文《秋天的果实》;2.学生齐读课文;3.分小组读课文;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3.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果实、香气、果皮、脆、稠、红彤彤;2.逐一解释生字和生词的含义;3.教师根据课文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例如:•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爬到了树上,看到了什么?•掉下来的果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主人公要爬到树上?4. 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以下句子,并解释其意思:1.那树上结满了果实。
2.那些果子散发出来的香气好浓啊!3.摸着它细腻柔软的果皮,那感觉真不错。
4.爬到了树上一看,这果子比糖还甜!5.咬下一块,脆的声音好响亮!6.汁水稠稠的,真好喝!7.红彤彤的果子一片,好看得不得了!5. 反思本节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2.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3.在阅读理解练习中,你感到有些困难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秋天的果实》;2.画出一棵树,然后画出各种果子;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编写一则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秋天的果实》,并掌握其中的生字和生词。
通过观察水果、朗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和阅读理解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阅读理解练习中,有些学生对一些生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反复解释。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完整教案(精选)
第一单元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朗读课文。
2.能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3.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4.能听懂老师的简单指令。
二、教学重点
1.准确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小动物的故事》。
2.板书:《小动物的故事》。
3.课件: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幻灯片、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和简单故事情境导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小动物的故事》,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简单解释课文中的生
词和情节。
3. 基础训练(20分钟)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表演。
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进行纠音。
3.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4. 拓展练习(15分钟)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课文中的故事。
2.学生自由联想,发挥想象,说出其他小动物可以发生的故事。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言,总结课文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小动物的故事》,要求学生用一个段落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已学的音、韵母。
2.认识并掌握拼音字母的写法、发音和拼读。
3.识记并运用生字词。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声母、韵母的复习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学生对该课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语音、词语的操练(20分钟)
1.教师板书出生字词,并适时引导学生朗读。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行带点读音,注音读音,突出读音讲练。
3. 生字词的学习(15分钟)
1.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形状并感受笔画的顺序,并逐个讲解生字的意义和读音。
2.通过分角色读、配对学习等有效方式,引导学生记忆生字词。
4. 鞭策、评价和温习(15分钟)
1.教师安排不同形式的口、笔头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教师在温习过程中,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板书设计
1.声母与韵母的呼应图
2.本节学习的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声母、韵母的復习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口伸练习,也让学生掌握了弹指间的生字和音频读写的技能。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复习和成长,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怀远县永佛小学钱鹏览一路风景,品自然魅力一、教材解读:整体把握教材特点悉心领会编写意图本单元教材围绕“自然景观”这一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除了这4篇写景美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这四篇课文之前,教材还加入了一段“导语”,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自然景观”的世界,点明了单元专题,引出了单元学习。
“导语”的“总述”有三个要点:一是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二是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三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见闻。
本组课文的编排方式秉承语文课程新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新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
我们如果把“自然景观”这根主线看作是“一串项链”,那么,四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就是这根“项链”上的四颗熠熠生辉的“珍珠”。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观潮》这篇精读课文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三)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三)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
3. 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朗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
3. 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何激发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
2. 学习词语(1)教师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语的意思。
A. 大象B. 长颈鹿C. 熊猫D. 袋鼠(2)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造句,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
2. 用词语造句,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大象、长颈鹿、熊猫、袋鼠观察、表达、理解、运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
同时,通过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兴趣。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何激发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兴趣。
”这一部分。
小学四年级语文A版语文上册全册整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A版语文上册全册整套教案目录教学计划 1第一单元 41、为成长鼓掌(第一课时) 41、为成长鼓掌(第二课时) 62、太阳,你好(第一课时)82、太阳,你好(第二课时)103、我发现了新的流星群(第一课时)123、我发现了新的流星群(第二课时)14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164、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18语文乐园一(第一课时)20语文乐园一(第二课时)22语文乐园一(第三课时)24语文乐园一(第四课时)25第二单元265、家乡的桥(第一课时) 265、家乡的桥(第二课时) 286、秋的原野(第一课时)306、秋的原野(第二课时)327 仙人掌王国(第一课时)337、仙人掌王国(第二课时)358、神奇的鸟岛第一课时378、神奇的鸟岛第二课时38语文乐园二(第二课时)41语文乐园二(第三四课时)42第三单元439、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439、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4510、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第一课时)4710、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第二课时)4911、心愿(第一课时)5111、心愿(第二课时)5212、少年总编(第一课时)54 12、少年总编(第二课时)56语文乐园三(第一课时)58语文乐园三(第二课时)59语文乐园三(第三课时)60语文乐园三(第四课时)61第四单元6213 人们怎样传递信息第一课时6213 人们怎样传递信息第二课时6414 飞翔的信念第一课时6514 飞翔的信念第二课时6715、玻璃公公一家 6816会说话的产品69语文乐园四72第五单元7617 井冈山(第二课时)7818神圣的路程(第一课时)8018神圣的路程(第二课时) 8119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 8319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8420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8620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87语文乐园五(第一课时)89语文乐园五(第二课时写字板与我写毛笔字)90语文乐园五(第三课时语文生活听故事讲故事)91 语文乐园五(第四、五课时语文生活习作)92第六单元9321、比金钱更重要 9322、父爱深深(第一课时)9522、父爱深深(第二课时)9623. 雪姑娘(第一课时)9823、雪姑娘(第二课时)9924.黄昏的蝉(第一课时) 10024、黄昏的蝉(第二课时)102语文乐园六(第一课时)104语文乐园六第二课时写字板和我写毛笔字106语文乐园六第三课时语文生活学会读广告107语文乐园六第四、五课时语文生活习作108第七单元10925、提灯女神(第一课时)10925、提灯女神(第二课时)11126、《卖报歌》的诞生(第一课时)11326、《卖报歌》的诞生(第二课时)11527、勇敢的少年(第一课时)11727、勇敢的少年(第二课时)12028、生命的签证(第一课时)12228、生命的签证(第二课时)124语文乐园七(第一课时)126语文乐园七(第二课时)129语文乐园七(第三课时)131语文乐园七(第四、五课时)132第八单元13329 寓言二则(第一课时)13429 寓言二则(第二课时)13630 小人国第一课时13730 小人国第二课时13931 希望戒指第一课时14031 希望戒指第二课时14232 斑竹姑娘第一课时14432 斑竹姑娘第二课时146语文乐园八第一课时147语文乐园八第二课时149语文乐园八第三课时151语文乐园八第四、五课时152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仍然以话题的形式构成单元,共8个单元,每单元4篇课文,全册32篇课文,每单元的基本话题如下:1、成长、发现2、自然、美景3、爱心、感恩4、科学、奋斗5、信念、英雄6、诚信、真爱7、勇气、正义8、寓言、童话课后题一般设置2-4个,大部分为3道题。
小学语文A版《磁浮列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磁、浮、列车”等词语;(2)理解磁浮列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磁浮列车的外形和内部结构;(2)分小组讨论,探究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2)磁浮列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获取相关信息。
2. 教学难点:(1)磁浮列车工作原理的理解;(2)文章中相关信息的理解和提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磁浮列车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生字词卡片;(3)准备阅读理解文章。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磁浮列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磁浮列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磁浮列车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磁浮列车?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解释“磁、浮、列车”等词语;(3)让学生书写生字词,检查掌握情况。
3. 了解磁浮列车的外形和内部结构:(1)展示磁浮列车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3)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对磁浮列车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了磁浮列车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但在磁浮列车工作原理的学习上,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六、教学过程(续):4. 探究磁浮列车的原理:(1)教师简要介绍磁浮列车的基本原理;(2)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深入理解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5. 阅读理解训练:(1)教师出示一篇关于磁浮列车的阅读理解文章;(2)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小学语文A版《磁浮列车》教案
小学语文A版《磁浮列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磁浮列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磁浮列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2)如何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磁浮列车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收集磁浮列车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磁浮列车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磁浮列车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合作精神。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磁浮列车的优点和不足。
5. 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磁浮列车的特点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磁浮列车的短文,可以是介绍、感想或未来展望。
2. 课后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磁浮列车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2)与家长交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强家长对科技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方的同时你能用一个词 概括一下这个景点给你
撼。
基础。
的感受吗?
本文的一个重要的 2,出示四字词语,读出
文本特色就是描写景观 画面感,归纳课文结构。
的四字词语很是丰富。 这一课的四字词语
让 16 个学生想象画面 这是一个文本的语言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别多,下面找 16 名学
读一遍各自的词。全体想 色又是一个事物发展脉 生每人读一个词。其他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总结大自然不同
生:百脉泉 白云湖 趵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
的美,视频展示海潮。 突泉 三王峪 大明湖 植 景点延伸到潮的特点再
同学们大家在节假 物园等景点美丽、幽静, 延伸到钱塘江大潮,从 日时出去旅游,都去过 青岛海边、黄河瀑布、黄 感性认识上体会到壮 哪些地方,说出这些地 果树瀑布等景点壮美震 观,为下面的教学奠定
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通
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
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
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出示白板:
感,发展思维,初步掌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
江心瀑布横。 同学们自由读,找出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 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波涛万顷堆琉璃。
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 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 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正
王在晋《望江台》: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元)第1节(课)第 1课时连续号课题1、为成长鼓掌教学目标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诗歌一、二节,知道为别人喝彩的同时,别忘了为自己喝彩,并明白为什么要给自己喝彩。
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诗歌一、二节,知道为别人喝彩的同时,别忘了为自己喝彩,并明白为什么要给自己喝彩。
教学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程序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学生活动揭示课题新授1初读感悟,2、自主识字3朗读评比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一边拍掌一边说:同学们跟老师来,一、二、啪啪……你们什么时候能听到掌声呢?(指名反馈:看到精彩的表演时,同伴取得优异成绩时、发言精彩时、领奖时……)2、教师指着某同学说:你拍得真响!表扬他!3、教师现场采访:听到同学们给你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4、教师小结:是呀,掌声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能让人觉得自己很棒,有自信。
今天,我们就来为我们自己成长鼓掌。
(板书课题)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
读准、读通诗歌,互相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思考:诗歌的每一小结主要讲什么?2、引导学生集体反馈。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屏幕显示),检查认读情况。
指名说说生字在读和写上的注意点,教师强调要点3、指名说说各节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三、学习诗歌第一节1、师:同学们,鲜花和掌声谁都喜欢,你们曾经把自己的掌声和鲜花献给了谁呢?2、总结、导读:是呀,同学们取得了成绩你为他鼓掌,同学进步了你也为他鼓掌,看到精彩的表演,你们为演员们热情的鼓掌,可请你们不要忘记了为自己鼓为自己拍手鼓掌书写课题自读思考自主识字读中感悟程序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学生活动读中感悟巩固作业掌吧!我们一起来朗读诗歌第一节(看屏幕)。
3、师:请不要忘记了为自己鼓掌,为自己的成长鼓掌!来,也为你们自己的成长鼓掌吧!说说自己值得喝彩的地方。
4、学生自由交流,然后指名说5、师:不是说“骄傲使人落后”吗?我们怎么能像王婆婆卖瓜那样自卖自夸呢?请大家大声地朗读第二节。
四、学习诗歌第二节,探究原因1、出示练习:鼓掌是一种————!(学生根据课文说一说:庆祝、奖赏、荣誉、鼓励、鞭策)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鼓掌是一种庆祝、奖赏、荣誉、鼓励、鞭策?3、集体反馈,指名说一说。
(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例子来说。
)4、小结: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自己对掌声的感受和理解,使老师觉得鼓掌真是一件快乐而且有意义的事情,老师以后要多为你们鼓掌,也为我自己鼓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6、小结:鼓掌是一种庆祝、奖赏、荣誉、鼓励、鞭策,为自己回顾长吧,你们回成长得更快!更好!五、课堂小结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节诗歌。
2、总结:同学们别人取得了成绩和进步时,我们要为他们喝彩,同时,我们也要为自己鼓掌,因为鼓掌是一种庆祝、奖赏、荣誉、鼓励、鞭策。
六、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
2、为爸爸妈妈鼓一次掌,然后采访他们的感受。
交流感悟小组合作探究反馈朗读写作业板书计划教学反思第一章(单元)第1节(课)第 2课时连续号课题1、为成长鼓掌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程序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学生活动复习新授一、复习反馈,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二节。
3、反馈采访的情况:读得真棒。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别人取得了成绩和进步时,我们要为他们喝彩,我们也知道了要为自己鼓掌,因为鼓掌是一种庆祝、奖赏、荣誉、鼓励、鞭策。
同样,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给爸爸妈妈鼓掌后采访的情况,他们获得掌声时,有什么感受?4、集体反馈,指名说一说。
5、小结:是啊,孩子们需要掌声,大人们也需要掌声。
掌声对大人们一样重要,因为掌声是一种庆祝、奖赏、荣誉、鼓励、鞭策。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成长鼓掌》。
二、继续学习诗歌,拓展延伸。
1、教师:每个人都为自己鼓掌吧,为自己的成长鼓掌。
在响亮的掌声中,更快更好地成长,成长。
让我们齐读第三节。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激励地、深情地、自信地、向往地)3、教师质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声,掌声对我们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鼓掌吧,为自己的成长鼓掌。
可是,一个人可能永远都生活在掌声中吗?不可能的,我们有成功,也会有失败。
4、教师引导:我们应该谦虚,不能只生活在掌认读生字齐读课文谈采访情况交流反馈自由发言讨论朗读程序教师活动二次备课学生活动拓展总结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声中。
我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那么,当你面对失败,你怎么办?5、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如何面对失败?6、集体反馈,指名说。
7、小结:当你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失败了没什么,重要的是要寻找失败的原因,然后重新开始。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相信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让我们给失败的同学也鼓鼓掌,他们也需要掌声。
三、诵读诗句,加深理解。
1、导言:在这首诗歌中,有不少的诗句是值得我闷细细品位的,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集体反馈,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的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四、情感朗读,背诵诗歌。
1、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名读,其他评议,然后再指导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味。
3、小组比赛读,读中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流露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4、教师激发学生背诵诗歌的兴趣,学生自由背诵诗歌。
5、指名背诵。
6、集体交流、反馈,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鼓掌吧,为自己的成长鼓掌。
在响亮的掌声中更加更好地成长。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讨论交流写写自己的体会情感诵读背诵诗歌作业板书计划教学反思第一章(单元)第2节(课)第 1课时连续号课题2、太阳,你好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文章的条理。
3、理解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游玩等情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程序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学生活动揭示课题新授1学生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屏幕出示拟人化的太阳公公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太阳公公非常慈祥,他把光和热都无私地给了我们;太阳公公出来了,我感觉很暖和;想起了《种太阳》这首歌……)2、教师相机播放歌曲《种太阳》:那我们一起来唱唱《种太阳》这首歌吧。
二、要求导读,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读课文,理解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
有不理解的地方,可在旁边作记号。
2、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其他正音。
(2)、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读和写上的注意点。
(3)、再次出示生字,齐读。
3、一起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
4、反馈分段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了,他听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
他会看见什么呢?(如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等)他又听到了什么呢?(如河水哗哗地流淌、小看图说话唱一唱自学识字多种方法识字读课文自由交流程序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学生活动3、品读课文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他知道小朋友的什么事情,他又是怎么做的?2、出示体现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的内容的挂图。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师生交流后,齐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5、学生用以下句式练习说话。
当太阳知道小朋友们喜欢——————,他就发出————来,放出————来,把(叫)————,让——————。
6、指名反馈。
7、有感情地朗读1——6自然段,进一步感知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
8、拓展思维:同学们,你能按照句式模仿着说一句吗?9、有感情地朗读1——6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深入感知太阳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阳光下在河边游玩,在树林里游玩等情趣。
10、师生交流:太阳这样对待我们,我们应该对太阳说些什么呢?四、小结:同学们,太阳真好,给了我们光,给了我们热,给了我们美好的一切。
好,大家一起来对太阳说——太阳,你好,谢谢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课文内容或者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在阳光下我们尽情地游玩的图画。
读文思考交流练习说话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作业板书计划教学反思第一章(单元)第2节(课)第 2课时连续号课题2、太阳,你好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他在孩子们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的含义。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世界和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体会“他在孩子们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的含义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世界和平的感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方法教具学具准备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程序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学生活动作业展示,导入新课。
读中感悟,探究解疑一、作业展示,导入新课。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他给了我们光和热,给了我们美好的一切。
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可爱的世界。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动手画我们在阳光下尽情地游玩的图画,下面,就请同学们上台来展示一下。
2、学生展示作品。
小结:同学们画得真棒,给老师一种美的享受,谢谢你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1、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其他思考:世界世界上哪些东西是美的?世界上哪些东西是丑的?2、指名反馈。
(美的东西如刚才展示的图画,文明的行为,善良、勤劳、聪慧、勇敢的人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世界和平;而丑的东西如疾病,饥饿,各种可怕的灾难,人类之间的战争。
)教师相应地展示图片。
3、小结:是的,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太阳都看得到了,他看到全世界美的东西,也看到全世界丑的东西。
但是,他喜欢美的东西,他爱所有热爱美的人类。
三、学习第8——14自然段。
1、出示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