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问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填空。

(1)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写“醉翁”别号由来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命名的由来:太守自谓也。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间之四时也。

(4)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

(5)写出众人归时的情景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6)写出众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7)体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表现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从而通过“醉”字来表现
太守之乐。

(9)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1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8.问答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5.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先用__禽鸟______之乐衬托___游人之乐,再用__游人______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__与民同乐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
答:(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7.综观全文,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序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8.试从思想内容及艺术技巧等方面比较《岳阳楼记》及《醉翁亭记》的异同。

相同:二者都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情怀,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异:①结构技巧有别《岳》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最后精辟议论,《醉》以“乐”提挈全篇,环环相扣。

②语言表述有别:《岳》骈散结合,四字短句成双成对。

《醉》则多用长句。

③主题深度有别:《岳》直抒胸臆。

《醉》含蓄深沉。

9.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写作特色。

(可从句式或内容方面分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答:(1)句式:采取骈散结合的句式,使句子富于音乐美。

(2)内容:抓住了一天内景色的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来写。

10.文中连用21个“也”字,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其作用?
答: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

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

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11.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12.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2分)
13.《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

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1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5.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色和_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2分)
16.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共4分。

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17."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

18.“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民同乐
19.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20.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1.“至于负者歌于途……滁人游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男女老幼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的场景,构成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出游图。

22.何理解“醉翁”的“醉”的?
作者醉心于山水,醉心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醉心于与民同乐。

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23.阅读重在积累。

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6分)
24.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25.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6.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7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28.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上下构成了一幅山水画。

请简要描述画的构图。

(4分)
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间出,林深路曲,亭临泉上;林映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趣。

彼此辉映生色,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思路分析:作者采用了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缩短头”手法,由“群山一西南诸峰一琅琊山一泉一亭”,这些优美景色构成生动画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要点明山林、泉、亭的关系。

29.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0.《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
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

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31.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山水之乐做铺垫,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2.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①醉和乐是统一的②醉是表象,乐是实质③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④突出太守与民同乐。

33. .欧阳修与范仲淹有何共同之处?与其他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他们都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己任,都有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报复。

而其他的迁客骚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的胸襟没有欧阳修与范仲淹的胸襟旷达。

34.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后天……
35.下面两小题,分值相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2分)(如两题都答只评第一题)
(1)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段(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主要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

乙段(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主要写太守与民同
乐。

(2)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的活动。

36.(甲)《岳阳楼记》写登楼所见,(乙)《醉翁亭记》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3分)(2006新疆中考题)
(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对1点给1.5分,答对2
点给满分)
37.【甲】(桃花源记)【乙】(醉翁亭记)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