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合集下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3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

(列举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段语言优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句抄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 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 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 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人 生 “得 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已经够 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 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 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 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 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 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 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 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 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 念。
问:怎么理解“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 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 国的方法, 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 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问: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 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为什么?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 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 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 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Hale Waihona Puke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 只选取这六件事?
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

课内现代文复习02《说和做》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解析

课内现代文复习02《说和做》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标题解析说说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1.“说”和“做”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说”和“做”是文章的行文线索3.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但是说和做是一般人都有的行为,而闻一多先生却是与众不同的,试问有谁发表过闻一多先生那样的最后一次演讲?能说出先生一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话的;能做出先生一样震惊国内外的事的人能有几个?这个标题是不一般的,写闻一多先生是恰当的。

(二)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7):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他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第二部分(8-18):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他献身民主事业。

第三部分(19-20):总结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三)重难点1.词语的含义(1)第一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这部分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第一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2.赏析句子(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2)“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这一句该怎样理解?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诊是第一步。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练习及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练习及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①这几天,大家知道,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①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问上造诣深厚,而且他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闻一多先生在言辞上非常谦和有礼,他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看重。

他常说:“法则应该生于自己,而不应该加于他人。

”他在与人交往时总能以亲和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从不傲慢自大,也不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摆出来炫耀。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能力,应该互相尊重和帮助。

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

他的谦和待人的风范深深地感染着许多人,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除了言行举止外,闻一多先生在行动上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他曾经主张反对汉奸,积极参与抵抗敌人的活动,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期间,他还积极组织救援活动,帮助受难的人民脱离困境,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这些行动无不体现着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崇高义务和社会责任。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谦和待人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风范给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鼓舞着人们积极向前。

他的言行举止和他所做的事情,都表达了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的追求,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的现代人。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所展现的品格和价值观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他对教育和文化的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人们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他一直坚持以学问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闻一多先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 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目丌窥园”都 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 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 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 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读音检测:
臧 zāng 衰微 shuāi 心会神凝 ní ng 慷慨kāng kǎi 锲而不舍qiè 校补jià o 迭起dié 沥尽心血 lì 潜心贯注 qiá n 兀兀穷年wù 一反既往 jì 气冲斗牛dǒu
迥乎不同 jiǒng
目不窥园kuī
群蚁排衙 yá
词语解释: 锲而丌舍:镂刻丌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呾力量。 一反既往:完全不过去的情况丌同。 迥乎丌同:很丌一样。 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 星宿名。泛指天空。 潜心贯注:用心与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聚合集中起来。
人物形象分析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1语言描写: •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丌一定做,我是 做了也丌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 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呾 谦虚美德。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丌准备再跨进大 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呾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先生的 追悼会上作《最 后一次讲演》, 壮烈献身。 献身民主事业。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丌说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七上课外拓展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上课外拓展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追念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

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

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

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他自己说过:“诗人应该是一张留声机的片子,钢针一碰着他就响,他自己不能决定什么时候响,什么时候不响。

他完全是被动的。

他是不能自主,不能自救的。

”所以他的诗就是他的语言,就是发自他内心的欢呼和呐喊,不过他的呼喊,是以有艺术修养的、有节奏的“跨在幻想的狂恣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大着胆引吭高歌”出来的。

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他没有办法禁止自己的心跳。

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

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

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

”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

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

“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

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

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最新《说和做》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带答案)

最新《说和做》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带答案)

《说和做》一、整体把握(一)阅读全文回答,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自选取了哪些材(二)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三)文章两大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四)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五)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口的巨人”指他说得观点鲜明,高亢有力。

“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行的高标”指他做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成为人们的榜样。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说和做》l阅读理解“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习题答案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总复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总复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总复习1.成语填空。

潜心〔〕注心会神〔〕〔〕而不舍〔〕尽心血一反〔〕往〔〕乎不同群蚁排〔〕无〔〕及此2.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他是诗人、 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4.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意图何在?一、阅读1—7自然段。

1、文章引用..有何作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体会以下“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七段中“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5、说说“他想吃尽..到有史以前〞句...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消化尽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句子的含义。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8、文中“不动..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不响,无声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10、“他潜心贯注..?....,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心会神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概括3--5段表达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然(hè)校补(xiào)排衙(yá)气冲斗牛(dòu)B.窥探(guī)硕果(shuò)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C.独裁(cái)衰微(shuāi)迭起(dié)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迥乎(jiǒng)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答案】C【解析】A. “校”读jiào,“斗”读dǒu;B. “窥”读kuī;D. “锲”读qiè;故选C。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答案】籍裁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籍”不要写成“藉”,“裁”不要写成“栽”,“颗”不要写成“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解析】“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这里使用错误。

4.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记叙)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篇一: 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斯滕伯格①2010年12月,我们有幸会见并采访了当今世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木心先生。

他对任何一个有幸与其相识的人均影响重大,对于许多通过其写作和艺术作品来认识他的人来说,木心的影响力同样强大。

在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与他的受众保持着距离。

他的一生践行着福楼拜的信条:“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

②我们第一次看见他的作品是通过网上一小幅山水画《会稽春晖》的复制品,画中的世界迷失在广阔无垠的时空中,雾霭沉沉的远山以君临之姿凌驾于近处的小屋之上。

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微妙平衡如同直接以意志刻写在纸上的记忆,直抵人心与思想。

然后我们又知道了他的“狱中笔记”,在其中他以雄辩、探究的智慧创造了与历史上的思想大家之间的虚构对话。

③陈丹青计划作为我们的引荐人,与我们一同前往。

如果木心先生喜欢并信任我们,那么他会同意我们的拍摄,否则,我们将无功而返。

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显然,木心很反感被采访,我们还得知,即使他同意采访,也很可能情绪易怒且缺乏耐心。

大家都知道,被问及昔日尤其是他的牢狱生活时,木心总是转弯抹角地回答,或干脆保持缄默。

对木心先生来说,他断不自认为“受迫害的艺术家”,但谈论这个话题,就像是给那些一心想为木心贴上这个标签的人提供更多弹药。

木心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作品本身,而艺术作品如何或者为何被创作其实无关紧要。

”④显然,为了表示诚敬,也为了建立融洽的关系,我们应该赠送礼物。

听说他热爱西方古典音乐,我们就带上了一盒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CD。

见面时木心先生安静地说“你好”,随后把我们带到客厅。

面对面坐着时,他打量着我们。

他戴着一顶遮盖着前额的羊毛帽子,面色十分平静,只有锐利的双眼不断轻微移动着,透过厚厚的镜片斜视我们。

他显然对愚蠢的采访者不抱耐性。

我们试着通过翻译向他阐述拍摄这部电影的用意。

我们告诉他,这部电影将成为他的一幅肖像。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附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整天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簃”,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儿...”.。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界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诗。

初一年级语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

初一年级语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

初一年级语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
初一年级语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
1第三自然段中“饭 ,几乎忘记了吃〞一句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与其作为教育家“迥乎不同〞“一反既往〞的地方是什么
3“杜甫晚年 ,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

〞观察一下你周围学习刻苦的同学 ,看看他学习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 ,再说说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饭 ,几乎忘记了吃 ,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

这句话采用了并列句式 ,说明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唐诗废寝忘食、争分夺秒。

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与其作为教育家“迥乎不同〞“一反既往〞的地方是: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 ,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不但“说〞了 ,而且“做〞了。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的群众大会上 ,他大骂特务 ,慷慨淋漓;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珍贵的生命 ,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3、我周围学习刻苦的同学总是手不释卷 ,专心致志地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给我的启示是:做学问要“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只有潜心专注地治学 ,才会有所成就。

我要学习他的这种治学精神。

1 / 1。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题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题答案
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 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 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 《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 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 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 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 和“做”特点的事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 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
《说和做——记闻 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后题答案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 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 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参考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 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 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 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 择。他的“说”和“说”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 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的决心。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五、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 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 追求。
设计意图: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与课文学习 相关的阅读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的理解语句的含义, 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1.语句话用典,句式整齐,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 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阅读附答案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g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并解释该字。

① jiǒng 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迭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划线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以记叙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⑤池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第①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承上启下(过渡) 说做 2.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草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3.(1)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4. 不矛盾。

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

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

因为当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口说,“说”与“做”是统一的。

) 5.“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