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练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5分钟,55分)
一、基础应用(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选C。
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责.于人责:要求
B.更.也,人皆仰之更:改变、改正
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
【解析】选D。
舍:止息。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之.何也已矣
之.过也必文
之.武城
之.食焉
【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代词,他;C项,动词,往;D项,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莞尔
..而笑
不改
..,是谓过矣
C.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彫也
D.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也
【解析】选C。
“然后”在句中指“这样以后”。
5.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则远怨矣”的“远”不同的一项是( )
A.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厚.而薄责于人
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阶.而升也
【解析】选D。
D项,名词活用;例句及其余项为形容词活用。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意思是,能正视自己的无知的人,就是聪明的人,是智者。
B.“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
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也没什么办法。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人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大道,而不是用大道来自我宣扬。
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阐明了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与人保持一团和气,不要轻易得罪人。
【解析】选D。
“与人……得罪人”不对。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出于健康观念,现在许多人都追求低脂饮食,而说到脂肪,人们往往想到肉类中的脂肪含量较高。
那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低脂饮食只是不建议吃肥肉、动物内脏、禽畜肉皮等;至于鱼肉、禽畜瘦肉等,不但脂肪含量不高,而且其所含的脂肪对保护心脑血管和提高视力有益,反倒应该常吃。
实际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能够储存物质,提供热能,维持体温,还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
由此看来,健康饮食并不等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低越好,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才能获得必需的营养支持,保证机体的健康运行。
参考答案:①低脂饮食就等于不吃肉吗
②脂肪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必须摄入含量合理的脂肪
8.某孔子学院对国外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其中“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这一项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说明]孝: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俭:过日子能省则省。
礼:对别人要以礼相待。
勤:辛勤的劳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谦:遇到别人的夸奖要表现得谦虚。
面子观:孩子的成功就是给父母挣面子。
(1)请根据图表的所有统计信息,概括出结论,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孔子学院老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内容,依据相关信息,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调查对象对“礼”的认同度最高,对“谦”“俭”和“勤”“孝”的认同度较低,最不认同的是“面子观”。
(2)示例:①教学中要理解并尊重外国学生的文化感受,这样才能赢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②对认同度较低的价值观,如“面子观”“孝”文化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过于强调。
二、拓展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卫将军文子
..问于子贡①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
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
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
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
是以难对也。
”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
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
”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
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
”子贡对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
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
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
“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②之行也。
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
尧舜笃恭以王天下。
’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
..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
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
’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
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③,是曾参之行也。
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参中夫四德者也。
’以此称之。
”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乃百姓归之。
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一诸侯之相也。
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一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未知中否,请以告。
”
孔子曰:“言之乎。
”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
子闻而笑曰:“赐,汝次焉人矣。
”
【注】①子贡是端木赐的字,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
②冉雍,名仲弓。
③眉寿:长寿。
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解析】选A。
根据语法结构分析与语境含义推解,“曰”为“说”的意思,其后应断开,“盖”为句首发语词,其前面断开,“焉”可作为停顿语气参考。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子是卫将军的字,子贡称呼卫将军“文子”,表示尊重;古人对人自称名字表示谦虚,如文中“赐也辞不获命”的“赐”为子贡谦称。
B.《诗》《书》是《诗经》《尚书》的简称,它们与《中庸》《周易》和《春秋》五本书合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傧相,亦作“摈相”,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郑玄注释《周礼秋官·司仪》有“出接宾曰傧,入赞礼曰相”。
D.“孝悌”,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悌,敬爱兄长。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解析】选B。
《礼记》是五经之一,《中庸》不属于“五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于文子孔子学有所成的七十多弟子中“其孰为贤”的询问,子贡认为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他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B.通过子贡回答文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颜渊能成为君王的辅佐,冉求能成为卿大夫,公西赤精通外交礼仪,而曾参四德具备。
C.文子认为,子贡所说到的孔门弟子都可做诸侯的辅佐,但当时世上没有明君,他们不得任用,文子为他们感到惋惜与不平。
D.本文主要是卫国将军文子与孔子弟子子贡的对话,子贡有重点地对孔门几位弟子的操行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解析】选C。
“都可做诸侯的辅佐”表述错误。
原文“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一诸侯之相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乃百姓归之。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背诵经书而崇尚礼义,行动不犯第二次过错,引经据典不随便(不马虎、很认真),这些是颜渊的品行。
(2)我听说,国家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国家。
13.对于曾参的四徳,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四德”是指孝悌信忠,它体现在曾参的外表、语言和志向上。
附【译文】
卫国的将军文子问子贡说:“我听说孔子教育弟子,先教他们读《诗》和《书》,然后教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
讲的是仁义,观看的是礼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
大概学有所成的有七十多人,他们之中谁更贤明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
文子说:“因为你常和他们一起学,也是贤者,为何说不知道呢?”
子贡回答说:“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
所以君子说:‘没有比了解人
更困难的了。
’因此难以回答。
”文子说:“对于了解贤人,没有不困难的。
现在您本人亲身在孔子门下求学,因此敢冒昧问您。
”子贡说:“先生的门人,大概有三千人就学。
有些是与我接触过的,有些没有接触,所以不能普遍地了解来告诉你。
”
文子说:“请就您所接触到的谈谈,我想问问他们的品行。
”子贡回答说:“能够起早贪黑,背诵经书而崇尚礼义,行动不犯第二次过错,引经据典不随便(不马虎、很认真),这些是颜渊的品行。
如果颜渊遇到有德的君王,就会世代享受帝王给予的美誉,不会失去他的美名。
被君王任用,就会成为君王的辅佐。
”
“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总是怨恨别人,不总是记着别人过去的罪过,这是冉雍的品行。
孔子用《诗经》的话告诉他说:‘万事都有开端,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
’”
“尊敬长辈,同情幼小,不忘在外的旅人,喜好学习,博综群艺,体察万物且勤劳,这是冉求的品行。
孔子因此对他说:‘好学就有智慧,同情孤寡就是仁爱,恭敬就接近礼义,勤劳就有收获。
尧舜忠诚谦恭,所以能称王天下。
’孔子很称赞他,说:‘你应当成为国家的卿大夫。
’”
“整齐庄重而又严肃,志向通达而又喜好礼仪,作为两国之间的傧相,忠诚雅正而有节制,这是公西赤的品行。
孔子对大家说:‘接待宾客这件事,他已经做到了。
’孔子又对弟子说:‘你们想学习接待宾客礼仪的人,就向公西赤学习吧。
”
“完满却不自我满足,渊博却如同虚空,超过却如同赶不上,古代的君王也难以做到。
知识广博无所不学,他的外表恭敬,德行敦厚;他对任何人说话,没有不真实的;他的志向高明远大,他的胸襟开阔坦荡,因此他长寿,这是曾参的品行。
孔子说:‘孝是道德的起始,悌是道德的前进,信是道德的加深,忠是道德的准则。
曾参集中了这四种品德。
’孔子就以此来称赞他。
”
文子说:“我听说,国家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国家。
接照您刚才的议论,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他们都可以做诸侯的辅佐啊。
大概世上没有明君,所以没有得到任用。
”
子贡和卫将军文子说过话之后,到了鲁国,见到孔子,说:“卫将军文子向我问同学们的情况,再三地问,我推辞不掉,把我所见到的告诉了他。
不知道是否合适,请让我告诉您吧。
”
孔子说:“说说吧。
”子贡把和文子对话的情况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后笑着说:“赐啊,你能给人排座次了。
”
三、经典研读(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③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①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___思想。
(1分)
参考答案:富民教民
②③是对《论语·泰伯》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不同的断句。
根据材料①中孔子的思想,你同意哪一种断法,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意材料②的观点。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如果他可以(胜任或做某些事情),就让他去做;如果不可以,就要教他,让他知道该怎么做。
”(“百姓若能够服从,就随他去;若不服从,就教育他们,使之明理。
”)而孔子一贯主张为政以德,教化百姓(教民),这种理解与孔子德政思想相吻合。